《秦腔》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秦腔章节试读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
ISBN:9787506332170
作者:贾平凹
页数:566页

《秦腔》的笔记-第550页

清风街的故事该告一个段落了吧。还说什么呢?清风街的事,要说是大事,都是大事,牵涉到生离死别,牵涉到喜怒哀乐。可要说这算什么呀,真的不算什么。太阳有升有落,人有生的当然有死的,剩下来的也就是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样不紧不慢地流着。日子就是这样 对于你我十分重要的事 对于他便无关紧要勒 无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 放到人群中间也就平凡勒 但是总得有人把发生过的事记录下来 要不然就真的像风沙一样 吹过就没啦

《秦腔》的笔记-第5页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秦腔》的笔记-第557页

或许是我看过的最牛逼的暗恋

《秦腔》的笔记-第590页 - 后记

在后记中,贾平凹透露了自身对于农村在市场化进程中发展形势的担忧,认为农村作为一种村内共同体、文化载体,边界正在模糊,似乎就要消失——
这条老街很快就要消失吗?土地也从此要消失吗?真的是在城市化,而农村能真正地消失吗?如果消失不了,那又该怎么办呢?体制对治理发生了松弛,旧的东西稀里哗啦地没了,像泼去的水,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来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风方向不定地吹,农民是一群鸡,羽毛翻皱,脚步趔趄,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从土地上出走,虽然他们是土命,把树和草拔起来又抖净了根须上的土栽在哪儿都是难活。
这又让我想到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认知问题。有多少人渴望着“把农民皮剥了!”却愕然发现,本性依旧是农民,却与哪里都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城市是否容得下他们走完一生?如果被城市抛弃,这些人会回家乡吗,回得去了吗?在他们的心中,故乡还有什么值得回忆与留念?在他们的脑中,有还有怎样的乡村记忆?难道因公负伤、犯事犯法、死了,农村才是可归之处?

《秦腔》的笔记-第211页

看完了《秦腔》,一部唤起我乡愁的作品,书中的文字很多都是陕西方言,天水与陕西接壤,因此方言也相近,在读小说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

故乡发生的事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外人不会关注,然而,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故乡人的生活。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没有谁能够抗拒。这些年来,故乡似乎成为了一个很晦涩的词语,故乡因他的破败贫穷,注定成为了逃离的对象,那些心中怀着比天还高志向的年轻人,都想着逃离,去外边的繁华世界闯荡,去找寻自己那空洞的梦想,而就像歌里面唱的“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世界很无奈。”有多少人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己,有多少人走上了那条不归的路!他们都熟悉了城市的生活,当有一天回到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时,却发现这片土地已不再适宜自己生长了,因为故乡与他们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书的后记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故乡是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的,现在的故乡对于越来越成为一种概念。”是啊,我们都从那片土地走出,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刚开始还与故乡有不少的牵连,到后来,故乡成为我们最想回去却又无法回去的地方,最终,故乡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

《秦腔》的笔记-第55页

看到引生自宫了 还是救不回的那种 觉得这故事一下子变得伟大和有历史感了么

《秦腔》的笔记-400 - 400

话说秦腔与《秦腔》

我是甘肃陇东南人,为什么要说秦腔呢?因为它对天水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我一直不知道世上有陇剧这个本土剧种。
什么是秦腔,我们这代人已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挺久以前听见秦腔就是一个字:吵!没错,秦腔很多唱词不是唱的,而是吼的。还有它的乐器也与众不同,一般奏出来就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玩意儿能好听?至少很长时间我不这么认为。
  我听不懂。父亲大人却能听懂一些,放着碟还能跟着哼唱,他说是小时候经常跟奶奶赶会卖面皮时产生的兴趣。我喜欢跟他对着干,我在家里的时候他要是放着听戏,我立马阻挠。
“你怎么又放戏啊!”“闲着里听一折子。”“那已经过时了,有啥好听的。”“你不懂,我给你放《三娘教子》,有教育意义哩。”“我还需要教育?算放了,我给你放个周杰伦的歌听。”“你一哈滚你的个蛋!”我就这样被训出去了。
  每年只有几次机会能在现场听秦腔,我们叫看戏。是为了表示对当地神的敬意专门请外地有名的剧团来唱。每个镇通常都有一两个戏台,戏台前面就是庙或者观,里面供奉着我们的保护神,中间像个小广场,人们站在里面看戏。说是娱神,更重要的还在于娱人。一次场5到7天,算是不小的狂欢。要说都有哪些戏就惭愧了,只知道高潮一般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窦娥冤》。不过真正拿着小马扎坐在那儿看戏的都是中老年人了,青年人把那里当做男女约会、走街串巷、释放激情的好地方。再年轻一些就是摩托骑士耍酷一族纠结起来干群架释放荷尔蒙的天堂。在年轻一些就是我干过的拿着几块钱买点面皮粽子麻辣条吃完,不管戏开始了还是结束了把最后的二毛钱买个冰袋拍拍屁股走人的。
  后来我逐渐对有些东西变得虔诚了。寺庙里会端详神像的塑身,观察他们的长相、穿戴、坐骑以及手里的法器。听戏也想听清楚他们的唱词了,表情姿势却观察不了,因为眼睛近视严重了。听说以前没有扩音器,戏子们完全是站在台上干吼的,也开始对他们有了敬意了。
  后来来了南京,又学的是文学,自然了解了瑰宝级的昆曲,网上再听一出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赞叹于昆剧典雅的唱词、优美的舞姿的同时也愈加感慨:秦腔和昆曲竟然成长在同一个国家,唱秦腔的和唱昆曲的人竟然是同一个民族。我曾有一个想法:听有些秦腔剧目,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是秦人一一征服了六国,实现了一统。而听昆曲,似乎就能听到晚明那秦淮烟柳里飘荡的凄美哀歌。当然这并不恰当。两种剧都用方言唱说,论词律、论舞美,昆曲远胜于秦腔,这主要是因为昆曲的受众本就是以文人士子为主,也有许多附庸风雅的商人。像孔尚任《桃花扇》一剧,创作历时近十年之久,必是经过无数次打磨润色。而秦腔的剧本创作者要普通的多。但若是论气势、论做打、论技巧,论受众人群,秦腔恐怕要胜出很多。
  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里,秦腔和昆曲都明显的衰落了。流行的大众文化席卷全球,瞬间俘虏了全世界的青少年。古老的国粹逐渐不受人待见,似乎落伍于了这个裸奔的世界。然而秦腔和昆曲的命运又不同。随着白先勇等人的努力,昆曲已经有了重新繁荣的迹象,昆曲艺术家们把现代舞台技术合理的运用到传统曲目中,已经初见成效。紧随着京剧,昆曲也“申遗”成功,更吸引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发现了它的价值与美。像《青春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等已经获得成功。藏在西部深闺中的秦腔,也同它诞生的土地一样,逐渐被人们忘记了它的伟大。
  小说《秦腔》中的一条线索就是秦腔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的变化。夏天智及其他的同辈人几乎都爱秦腔,都能唱几句,夏天智还会画脸谱,识曲词,秦腔是那代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遇着重要的喜事,听戏是必不可少的。连疯子兼傻子的“我”也能唱几句,还能写一篇四六句的“小字报”。儿媳白雪从小学习秦腔,也爱秦腔,是年轻一代中不多的秦腔艺术的守护者。丈夫夏风却自恃上过大学,见过流行文化,只说秦腔落伍过时了,不再适合年轻人从事秦腔事业。陈中星是积极发扬秦腔的人,他担任县剧团团长时雄心勃勃,想要振兴秦腔,发扬国粹,在县里巡演时受了打击,脸谱都被村民砸了,他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显然,他们的努力看起来是徒劳的。因此就清风街而言,真正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夏风对秦腔不屑一顾,清风街浓厚的秦腔氛围和家中父、妻两位秦腔痴迷者并不能让他消除轻视秦腔的观念。这是现实中人们对传统叛逆的一个方面。
  夏天智是清风街教父般的人物,德高望重,上至县上领导,下至清风街的男女老少乃至阿猫阿狗,都对他无比敬重。他酷爱秦腔,了解秦腔艺术,听、奏秦腔是他最大的享受。逢着喜事,他用秦腔助兴。碰着大小烦心事,他用秦腔缓解郁闷。他想把自己关于秦腔了解的知识写书出版,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又能为传承传统艺术尽力。在儿子的帮助下,由儿媳作序的《秦腔脸谱图》终于出版,为此他高兴得宴请宾朋,签名送书,他的著书完全没有功利性质。对于秦腔,他的态度是极为虔诚的,不容得他人说一句不是的话。生时有秦腔相伴,去时有自己所著的《秦腔脸谱图》做枕头,用自己画的脸谱马勺盖住脸才愿意。他的去世,好像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因为儿子的“叛逆”,更像是为秦腔而作了殉道者。他死后就再也没有人维护秦腔,也再没有人在喇叭里放秦腔让全村人听,这一切都有着象征意义。
  贾平凹或许从来就不是为大众写小说的人,他的作品永远只适合某一些人去读,也只有这一些人才能沉溺其中,发现自己,发现自己乡亲,发现自己的故乡,发现故乡发生过的故事。他是用方言写作的,《秦腔》中的许多人物对话非常不适合普通话阅读,既缺乏流畅性,也完全没有韵味。他常常引几句秦腔唱词,或几句诗文,或者各式对子,因此将他的书进行翻译几乎难以完成。我似乎从清风街,看到了十多年前的李家庄或者董家川城,那是我的家乡,也是一个西北的小村庄。他说他写《秦腔》是要为自己成长的地方树碑,可谁又为我的家乡树碑呢?贾平凹是冷酷的,对于那些所谓农民的自私、保守、慵懒、隐忍等特性(虽然许多可以说是国民劣根性,被强加于农民,成了农民的标签)他是毫不留情的揭露,但他更多的理解与同情,这一切都是因为贫穷、政治和其他原因造成的,他为农民的深重苦难感到悲伤与痛苦。
  秦腔是在衰落,农村是在随着整个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动,但相信秦腔的生命力会像诞生它的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秦人一样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现在在陕甘,每逢唱戏,看戏的人和以前一样多。成百上千万的西北农民工无论远走何处,故乡和故乡的亲人都是他们最大的牵挂。成千上万的外出学子在接触到当地的戏曲时,都忍不住要和秦腔进行比较,然后回忆起自己孩提时光。
  
附:何谓秦腔?
  秦腔,又名秦声,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唱腔以梆子腔板腔体为主,除有“慢板”“二六板”“带板”“滚板”“箭板”“二倒板”等基本板式,还有“麻鞋底”等彩腔腔调十余种。板路和彩腔均有欢音、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特色,深沉哀婉,欢音腔刚健有力。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伴奏曲牌分丝弦曲牌和管乐曲牌,数目甚丰,常用也有一百余首,如“小开门”“紫南风”“朝天子”“雁儿落”“柳生芽”“步步高”等。锣鼓经名目繁多,有慢、中、快、散四种类型,依其作用又有开场、动作、板头、曲牌锣鼓四种之别。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以胡琴为主奏,武场以鼓板为主奏。表演均以我国传统的戏曲虚实结合、且以写意为主,并采用虚拟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五法和一整套的程式,再加上世代的艺人的智慧运作和多方创造,形成众多“绝活”。角色有三大行十三小行,三大行为生、旦和花脸。十三小行是胡子生、老生、小生、武生、正旦、花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现存传统剧目三千多种,多为历史故事戏,剧中主要人物也多系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最擅长搬演袍带戏、扎靠戏和“光棍戏”。组班制统“四梁四柱”,“四梁”为头道胡子生、大花脸、正旦和小旦。“四柱”为二道胡子生、二花脸、小生和丑。这些行当要求唱念做打俱精,且有各自的绝招和拿手好戏。脸谱旦角多用墨绉纱包头、贴片子。丑角有梅花、蝙蝠、铜钱和全白脸等,净脸谱色块大,起窍高,面窄额宽,图纹多变,可分为花脸、白脸、黑脸、红脸和净脸。勾黑脸表示人物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如《锄美案》中的包拯。曹操、潘仁美因其骄横、霸道和奸诈,则勾白脸。勾红脸则表示人物有忠贞英武的性格特征,如关羽。还有特殊的脸谱勾法如旦角净扮,净角俊扮,生角净扮。
  这是贾平凹《秦腔》中对秦腔的介绍,这里像贾平凹和这部小说致敬。
  
  

《秦腔》的笔记-第100页

开始有点读不下去,但是越读越有滋味,引生是个有个有诗意的疯子,把所有的非人的事物都拟人化。

《秦腔》的笔记-第56页

看不下去了…要坚持吗?

《秦腔》的笔记-第74页

你遇着一个人,一个动物,明明是陌生的,但你觉得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觉得亲近,人们一般说这是缘,其实这人前世一定是你的亲戚或熟悉的人。

《秦腔》的笔记-第十节等 - 第十节等

够义气的人都是恶人,他要对你好了,割身上的肉给你吃。但若得罪他了,他就是鳖嘴咬你,把鳖头剁下来了,嘴还咬着。
他的脚步沉重,世上最沉的是什么,他知道了,不是金子,也不是石头,是腿。
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娱乐基本靠手。——原来小品或者生活调侃是从这来的
老话里讲: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俗话讲人老了三个特征:怕死爱钱没瞌睡。
这里没有矿藏,没有工业,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而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迅速上涨,农村又成了一切社会压力的泄洪池。体制对治理发生了松弛,旧的东西稀里哗啦地没了,像泼去的水,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来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风方向不定地吹,农民是一群鸡,羽毛翻皱,脚步趔趄,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从土地上出走,虽然他们是土命,把树和草拔起来又抖净了根须上的土栽在哪儿都是难活。
古人讲:文章惊恐成
但我是作家,作家是受苦与抨击的先知,作家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与现实社会可能要发生摩擦,却绝没企图和罪恶。

《秦腔》的笔记-第11页

似乎我的思维有点慢,当引生还在二婶家的墙外时,我的意识还停留在金莲家的葡萄架下跟着一闪一闪的萤火虫飞来飞去

《秦腔》的笔记-第100000页 - 100000000

里面很多东西我感觉是20世纪末的。。比如里面有有个爱唱流行歌曲的陈星。。就是那个陈星。。。很多东西读的人又哭又笑的。反正我很喜欢

《秦腔》的笔记-第501页

书中大有深意,还得慢慢思量领会。
从名字看,夏风与白雪当然不会长厢厮守。
引生的视角总让我想起《尘埃落定》里那位大智若愚的“傻少爷”,
看后部夏天义给引生碗里下草节又令我记起《白鹿原》中的情节。

《秦腔》的笔记-第1页 - 秦腔

我明明之前写了很多,但是是因为网络不好没传上去吗?好生气!我不会再写了,笔是最靠谱的。

《秦腔》的笔记-第173页

坏人没羞耻,干了坏事不受良心谴责;好人是规矩多,遇事爱思虑,思虑过度就成疾了

《秦腔》的笔记-第79页

一个人,没有事情做,于是游荡到新华书店。因为我知道,这能让我平静,让我安宁,让我淡定。今天不想看石康了,我走到了过去最不屑的一排书前。贾平凹的≪秦腔≫。又厚又长又土的乡村题材。当然,这只是我心存的偏见。而今天开始,我将改变。一口气看到79页了。有点放不下,怎么能把农村的事儿,讲的那么精细,那么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把一个对农村那点事毫无兴趣的人的兴致,调动到了最大化。没想到投入一件事的时候,时间就会偷偷的加速奔跑。开始是单纯为了来运,现在果然被吸引了。这到底是怎样的力量?不管怎样,我很满意。生活因此又充实了一份色彩吧。而且,人,没有什么不能改变。
因为心很急,所以耍赖的翻了一下最后一页。不禁再次感叹。有些故事,它早就开始了,可它又未必朝你希望的结局去发展。有过,努力过,便好。至于改变它的力量?大概只有「忽然之间」了。忽然之间,天昏地暗。忽然之间,一切都没有。

《秦腔》的笔记-第1页 - 1

表示有点鸡毛蒜皮,不知所谓。可能这是所谓的新文学,但是有些乱而不内涵

《秦腔》的笔记-第1页 - 1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大学。看这本书是冲着文学奖的名头去的,但看完之后深深被贾的文字风格迷住了。我看过的书不多,有名著有无名小说,有思想深厚有肤浅杂碎的,但大部分的小说在文字风格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至少在我印象里还没有哪部小说的文字风格让我感觉到意外,惊讶。而贾的文字里,不知不觉带着一点沉闷的味道,却又不会沉闷到枯燥。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青雾,所有的故事静悄悄地在雾里发生消逝。
后来竟没有再看过贾的小说,连我自己都奇怪。直到上个月才翻阅了第二部小说,浮躁。还是一样的文字风格。可是这一次我的注意力却更多的停留在故事情节发展和故事内涵上。总觉得在贾独特的文字风格外,有那么一点让我别扭的东西,可又说不出来。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重新阅读秦腔的。潜意识里把浮躁和秦腔做了比较。在文字风格上,秦腔的独特的贾式语言更加浓厚。而在故事情节上,秦腔根本就没有情节发展,有的只是杂碎的唠叨叙述。如果说两部小说有什么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在通篇里都有一两个地方语言,内容,思想特别异样。比如浮躁里,主人公偶遇一个考古家,两人畅谈政治人文,对话里充满了极浓的政治思想。而这个对话通篇只有这一个,而且考古家的出现仿佛鬼魅,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我只好把这个考古家的出现当做贾刻意为之而不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而在秦腔里,常常会出现有人转述疯子引生的经典语录,比如这一句:流氓耍的好就叫谈恋爱;霸占耍的好就叫结婚。引生偶尔爆出的这些话,让我感觉远远超出他的智商,像是一个初学英语的学生一口流利地朗读课文,十分不可思议。
再看秦腔,最让我捉摸不透的是引生。他似乎不缺钱,可是他除了一块地好像又没有其他收入。他似乎不傻,什么都看得透,能屈能怒。又似乎很蠢,总做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即使是头脑清醒的时候。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通篇故事里,简直就是一个故事链接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情节完了,用一句话两句话连到下一个故事情节。这样的设计通篇都是。有时候无法连接了,就叫引生来,硬把下一个不相干的故事塞进去。我看过的小说里,这是唯一一部如此设计故事的发展。不是没有小说这样设计,用一两句话引出下一个情节。但像秦腔这样通篇都是如此设计的,唯此一部。
我看过的小说,大部分能感觉到开始,发展,高潮,结束。但秦腔里似乎没有发展这一说,更没有高潮的设计。通篇都在叙述,唠唠叨叨,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叙述着过去的种种。一个故事完了又接一个故事,虽然所有故事都是相干的,可是感觉不到这所有的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
贾说,他担心这部小说只有陕西的人看得懂,因为外省人没有在那样的环境生活过。这话我不爱听。难道我们因为没有生活在巴黎就看不懂悲惨的世界吗,难道我们因为没有生活在日本就看不懂村上春树吗。如果我们真的看不懂秦腔,这不是我们的错,是贾的失败。我甚至怀疑,贾这是在为自己准备一个借口----如果这本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冷落的没人看,他就有借口了:不是我的小说不好,是读者没有再陕西生活过,看不懂。
秦腔还在看。但已经决定了,看完这本小说,就不再看贾的小说了。不是说他的小说不好。事实上,贾式语言风格依然让我迷恋,贾的细微描述依然堪称大师级,但贾的小说或许我真的看不懂。或许我这样下结论太过于浮躁,毕竟我只看过他的两部作品。

《秦腔》的笔记-第1页

疯子真的是疯的吗?我觉得他内心比我阳光

《秦腔》的笔记-第464页 - 年终风波

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收缴税费,乡政府的人是否探查过民情,做过向上级请求见面税费的努力?想必没有。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便一级压一级,将收税的指标与村干部的薪酬相联系,于是地方财政更加吃紧,村干部作为村内部管理者及上级政策的实施者,只得“向鱼问水,与虎谋皮”,横下心来想村民征税。可大多数村民哪来这么多钱?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村民再次被迫缴税--抗税被抓押往县乡政府--政治领袖天义叔被伤--高音喇叭怒吼(煽动)--群起而攻之--围攻失去民心、为己不为民的乡政府。这这场风波中,村干部的表现正应了俊亭的那句话的无奈与恨:村干部就不是人当的,上级领导压,下边群众闹,老鼠钻进风箱了,两头受气!因此,俊亭以此为由,认为不让干部有私心,不沾些便宜,没人肯热心干工作。如果说这是腐败,还得允许腐败哩,只是有个度,不要过分就是了。

《秦腔》的笔记-秦腔如酒,但不可一饮而尽 - 秦腔如酒,但不可一饮而尽

清风街的故事世事沉浮着,各有各的喜剧与悲剧,引生活得自在却,得不到他的白雪;白雪得到夏家的眷顾,却得不到夏风的爱;夏风赢得清风街的一致称赞和功名利禄,却在最后失去了自己的根;夏天义是清风街的“毛主席”,却因为固执己见,在晚年受到家庭和政治的冷落;夏天智在夏家一言九鼎,却没能安享晚年;夏天礼爱钱也死于金钱,夏君亭掌管了清风街,却不能阻止它的衰败……秦腔如烈酒,五味杂陈,不可一饮而尽

《秦腔》的笔记-第381页 - 土地留不住人

人要只靠土地,你能收多少粮,粮又能卖多少钱?现在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社会了,光有粮食就是好日子?清风街以前在县上属富裕地方吧,如今能排全县老几?粮食价往下跌,化肥、农药、种子等所有农产资料都涨价,你就是多了那么多地,能给农民实惠多少?

《秦腔》的笔记-第10页

三番五次的尝试,终于是看不下去,放弃吧

《秦腔》的笔记-第300页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P5
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P17

睡在哪里不还是都睡在夜里。 P271
秦人没了秦腔,那就是羊肉不膻,鱼肉不腥。 P323
有馍不吃和没馍吃是不一样。 P357

《秦腔》的笔记-第566页

一口气就看完了,有满足感。。。书里书外都流露了最真实的情感,时而感动时而厌恶。实在的情感最动人


 秦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