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寻旧日时光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代寻旧日时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8634005
作者:奥斯丁•怀特 (Austin Wright)
页数:352页

章节摘录

  引子  故事要从去年9月苏珊·莫罗收到前夫爱德华的一封信开始说起。他说他写了一本书,是本小说,问她是否愿意读一下。苏珊非常惊讶,因为除了由爱德华现任妻子署名的圣诞贺卡之外,她已经20年不曾听闻他的音讯了。  于是,她开始回忆有关他的往事。她很清楚地记得,他一直热衷于写作,小说、诗歌、随笔,一切文学形式都有所涉足。这也成为了他们之间分歧的主要原因。她还以为,在他进入保险业之后,便会放弃写作。而很显然,他并没有。  在他们不切实际的婚姻生活中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她是否应该阅读他的作品。他只是个文坛新手,而她则是个比自己以为的更加严厉的评论者。这使她倍感难堪,也让他心生怨怼──是他们婚姻中绕不过去的麻烦。现在,他倒是主动来信请她阅读自己的作品了。他说,这本书真的不错,而且在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写作技巧也更加纯熟后,他想把这些展现给她,想让她读一读自己的作品,看看自己的进步,并由她做出评判。他还说,她是他见过的最好的评论家。而且,她也能够帮助他,因为尽管这本书优点众多,他还是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也许她能看出来,并且告诉他这本书还可以如何改进。他说,别着急,好好看,脑子里冒出什么想法就写下来告诉他。  信的末尾,他写道:“你的老朋友爱德华,往事仍历历在目。”  ……  夜行动物1  ……  入夜,托尼·海斯廷斯操纵着方向盘。万籁俱寂,只有风声呼啸,掩盖了引擎和轮胎发出的声响。妻子劳拉安静地坐在他身边,女儿海伦则坐在后排,他一时看不见她。路上没什么车,间或有车向相反方向驶来,车灯打在隔离带的树墙上,一闪而过。有时,道路在岔路口会升高或降低,他们的车也随之颠簸起伏。有时,他会超车,将原本位于自己前方的闪烁的红车灯抛在身后;有时,他也会从后视镜中看到,后方轿车或卡车的头灯逐渐靠近,最终超过了他。但通常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在自己驾驶座这一侧看到任何车辆。公路两旁的乡村没有任何灯光,因此他看不到四周的景象,但他觉得两侧都是树林。他很高兴自己坐在车里,与四周的荒野隔离开来。他哼着歌,想着一个小时后喝杯咖啡。他现在感觉的非常棒,清醒、沉稳——如同一位坐在黑暗的驾驶舱中的船长,守护着船上沉睡的旅客。他很庆幸刚才没有载那名搭车客,也为身边环绕着深爱自己的妻子和幽默的女儿而感到幸福。  托尼开车的时候非常自信,甚至有些自以为是,他总是尽可能开到接近限速上限65英里的速度。在一条长长的坡道上,他看到前方并排出现了两辆汽车的尾灯,占住了两条车道。他不得不减速行驶,变到左侧车道,试图超车。“来吧,快点。”他嘟囔着,他在开车时容易变得不耐烦。随后他发现,左边那辆车的司机不是想超车,而是在和旁边那辆车的司机说话,两辆车越开越慢。  该死,挡住路了。不鸣笛是他的原则之一,但他现在打破了这个原则,急促地按了一下喇叭。前面那辆车加速了,于是他也加大了油门,超过了旁边那辆车,回到了右侧车道。他有点儿尴尬。速度比较慢的那辆被他甩在身后,而前方那辆车再一次减慢了速度。他想,那个司机可能在等后面那辆车赶上来继续聊天。他准备超车,不料前车也驶入左侧车道,挡住了他的去路,逼得他只好减速。他这才惊觉,前车司机是故意的。前车的速度更慢了,他从后视镜中看到第三辆车的头灯非常遥远。他没有再鸣笛。他和前车的时速都降至30英里以下,他决定从右侧车道超车,但另外一辆车赶了上来,再次拦住了他的去路。  “啊哦。”他说。  劳拉动了动。  “我们有麻烦了。”他说。  ……  夜行动物5  托尼·海斯廷斯受到了侮辱,但他拒绝被侮辱。我的名字是托尼·海斯廷斯。他说。我在大学里教数学。上周,我给让3个学生不及格。但给了其他15人优秀的分数,这让他们很高兴。我拥有博士学位。法律必将惩治雷伊、罗和特克。上帝知道,我热爱和平,厌恶冲突。但法律却不是这么回事。谁在路上耍横,我就让他尝尝我的法律  手段。  怒火让他无暇哭泣。小时候他就是这样。那时,大孩子们抢走了他的帽子,把他推进河里,一哄而散,留他一人挣扎上岸。他们应该尝尝那是什么滋味。  长时间的步行让他双脚发沉。他一步步蹒跚着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间禁锢住他,像是将从全世界收集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他的身上、将黑夜延伸至无限长。如果他等到天亮再走,如果他躺下,合上眼睡觉,时间的魔法就会消失。  如果她们决定不等他了怎么办?如果她们觉得他逃跑了怎么办?他必须在她们离开之前把信息传递给她们。  静下心来。听着,冷静下来。你现在做的正是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她们会等着的。在你蹒跚前行的时间里,希望她们能好好睡一觉。  他要回到哪儿去?去哪个警察局?他对自己说,这就是你没考虑清楚的事了。明知道他们不会去任何一个警察局。明知道雷伊脑子里在想其他的事情。现在原因浮出水面了。他们不会带劳拉和海伦去警察局,原因和他们将你遗弃在树林里是一样的。他们把你扔在这儿,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带她们去警察局。这些托尼·海斯廷斯早就知  道,却没有认真考虑过的东西像是给他注射了一针水银,让他全身冰凉,满腔的愤怒也转为了恐惧。他们如果不带劳拉和海伦去警察局,那么会带她们去哪里?  冷静点儿,他对自己说。除了你当下正做的,别的你什么也做不了。  片刻之后,他看到前方树林间闪耀着白光,上下闪动,像是什么人挥舞着手电。然后,他听到车声,颠簸驶过凸起的路面,驶过弯道。是的,车,他们回来了。这愚蠢而漫长的玩笑终于结束了,他们回来了——他早就知道他们会回来,只需要耐心等待——所有的愤怒和恐惧都化作了安慰。感谢上帝!他说。  白光逐渐靠近,树枝和松树的枝叶投下怪诞的阴影,瞬间收缩成为一只凶狠的白色巨眼,又倏忽消失不见。在那一刻,他身边的所有树木、灌木、岩石,连同他自己都白亮如闪电。也是在那一刻,他的脑中闪过一句警告:躲起来!  他赶在那道闪电般的白光重新出现之前跑向发出光线的那棵树,随后冲到前方的一块岩石后面,白光反射到他身后,照亮了一片坑洼不平的石地。下一刻,整片树林又亮如白昼。但只在一瞬间,所有又归于黑暗。他听到车停了,灯熄了。他们发现我了,他想。  他站在石头后面,恐惧击打着他的内心。他们肯定第一下就照见我了,现在他们在等我自己走出去。我的害怕是有理由的。  “嘿,先生!”声音离得很近,在林间回响,“你的妻子想见你。”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你绝对不会想到,在一个充斥着血和复仇的故事中,作者竟然展现了如此惊艳的笔触。妙不可言。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  引人入胜、惊悚、华丽、骇人听闻——这部作品我将永生难忘。  ——“犯罪小说女王”鲁斯·伦德尔  令人瞩目……如痴如醉……完全无法抗拒!  ——《纽约时报》  大师级作品……一部杰出而精巧的小说,十分惊悚……可以说,《代寻旧日时光》是顶级智商的杰作,怀特是一位出色的讲故事者,一位出色的小说家……这部作品使人迫不及待想要阅读怀特更多的作品。  ——《芝加哥太阳时报》

内容概要

奥斯丁•怀特(Austin Wright,1922~2003)
美国知名小说家、学者。生于纽约。生前为辛辛那提大学英语教授。1985年曾获美国怀廷文学奖。著有7部长篇小说和4部文艺理论著作。
《代寻旧日时光》(Tony & Susan)是怀特最后的作品,自1993年出版后便引发强烈关注,在美国多次再版,经久不衰。版权售出多国,如今终于跨越重洋,与中国读者见面。

书籍目录

引子 /001
夜行动物 /007
往事•青梅竹马 /103
追凶 /123
往事•背叛 /201
托尼的救赎 /227
尾声 /333

编辑推荐

  ★《代寻旧日时光》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奥斯丁·怀特最后、也是最经典的作品,在美国多次再版,畅销20年,版权售出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德国、荷兰、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等多国。  ★《代寻旧日时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犯罪小说女王”鲁斯·伦德尔倾力推荐。《纽约时报》《芝加哥太阳报》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不吝赞美。  ★《代寻旧日时光》主线故事温馨动人,略带悲伤;书中的故事《夜行动物》如电影《七宗罪》般直面人性和美国司法问题。  ★文风简洁优美,直指读者内心,令每个安逸生活的普通人仿佛看到平行世界里的自己般惴惴不安。

作者简介

《代寻旧日时光》是一本关于旧爱,关于回不去的过往,关于复仇的故事。
一本小说,引发旧事,带你重入时光领地,回溯过往的点滴……
苏珊从没想过,一本小说会让她沉浸至此。这本书稿来自于她的前夫爱德华——一个多年未见的熟悉的陌生人。文学曾是他们分手的罪魁,如今却仿佛成为了爱德华的完美复仇。
文明骤然坍塌、亲人突然离去,你的优势悉数被荒蛮吞没。仿佛噩梦成为了现实,包括噩梦特有的无能为力。
小说借托尼的故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苏珊想到的却不仅如此。这部小说将触动怎样的往事?书页间的托尼是否就是另一个苏珊?
编辑推荐:
★《代寻旧日时光》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奥斯丁•怀特最后、也是最经典的作品,在美国多次再版,畅销20年,版权售出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德国、荷兰、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等多国。
★《代寻旧日时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犯罪小说女王”鲁斯•伦德尔倾力推荐。《纽约时报》《芝加哥太阳报》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不吝赞美。
★《代寻旧日时光》主线故事温馨动人,略带悲伤;书中的故事《夜行动物》如电影《七宗罪》般直面人性和美国司法问题。
★文风简洁优美,直指读者内心,令每个安逸生活的普通人仿佛看到平行世界里的自己般惴惴不安。
媒体与专家评论:
你绝对不会想到,在一个充斥着血和复仇的故事中,作者竟然展现了如此惊艳的笔触。妙不可言。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
引人入胜、惊悚、华丽、骇人听闻——这部作品我将永生难忘。
——“犯罪小说女王”鲁斯•伦德尔
令人瞩目……如痴如醉……完全无法抗拒!
——《纽约时报》
大师级作品……一部杰出而精巧的小说,十分惊悚……可以说,《代寻旧日时光》是顶级智商的杰作,怀特是一位出色的讲故事者,一位出色的小说家……这部作品使人迫不及待想要阅读怀特更多的作品。
——《芝加哥太阳时报》

图书封面


 代寻旧日时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故事里的故事——《代寻旧日时光》,怯懦以及其他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当我们在原处遥望这样的景致,事实上,桥与风景、人与明月、窗外的梦境,都早已成为眺瞰这一切人的美了吧。抽离了现实的困窘的小说就像是这段产生美的距离,让阅读者能够在虚构的情节里面,观照自己的内心,去发现自己的愁肠百结、爱恨悲喜,以走出困扰生命的真实环境;而故事里的波澜起伏,则是作者的武器,用以对抗无力改变的现实,如同是划破天际的那一道明亮的闪电,用心灵定格的精彩,去实现一切的不可能。  是以,当苏珊打开前夫爱德华寄来的小说初稿,她便带领我们进入了《夜行动物》一场疑云重重的谋杀案:荒芜人烟的公路、突如其来的难以置信的抢劫、隐隐可能发生的不幸,在三个黑夜的鬼影的魔手下,理性而怯懦的数学教授托尼被离奇赶下了自己的车,与妻女分离,挣扎求生,终于报警……而当我们打开《代寻旧日时光》,苏珊则是故事的主角,在这里,是一个被现任丈夫背叛的中年妇女,与生活妥协,一本曾经青梅竹马构思的小说,让她回忆起当初爱情的纯粹、自己出轨的始末,而前夫小说里那个被架构在自己曾经生活和游玩过地点的懦弱的男性,似乎是在象征着当年那个沉默不语的自己;男主悲剧式的结局是在暗示什么呢?会是她么?这,是否也是一场对当年的“罪恶”的“复仇”呢?  与其说是一部心理惊悚和结构特别的双线交叠的小说,《代寻旧日时光》从“一本小说的复仇”出发,缓慢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纠结在爱情、家庭和回忆之中的精彩的画卷,在这里,我们似乎能够在故事的故事内外,为每一时期的每一主角,找到他们的影子:当年的疯子前妻默默承受阿诺德和苏珊出轨的痛苦,未疯的苏珊今日面对的则是阿诺德的“华盛顿”;当年残暴犯案的雷伊脱逃在外,没有证据能够让他伏法,而不久于人世的警探鲍比在法律之外的枪弹,以及为了所谓的迟到的正义而施行的暴行和谎言,难道不是某种程度上和雷伊相似;托尼在最后举起的一枪里的犹豫,又与苏珊迟疑的与丈夫的交谈有着相似的内核……  庄周梦蝶,在现实与虚构的困惑里面,似乎只有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内核在传递出不变的真实与勇敢。人们的怯懦是有来由的,因为我们惧怕揭开赤裸裸的真相,用逃避与掩盖真实的不说话的沉默,去试图忘却这些真实,而真实,则需要勇气去面对。与其说,小说中穿插的小说是情节推动的线索,不如说,故事里的故事所代表的,是我们说不出口的怯懦的缘由,我们惧怕改变、不确定,试图用一些看似理性实则不遵从自己的内心的真实的理由去掩盖那些我们说不出口的话,而最终,有一个人会如同丹柯一般站出来,划破现实,照亮我们的内心,而这个人,只有我们自己。  因为怯懦,所以我们会失去我们曾经拥有的;因为怀念,所以我们会追寻旧日时光,仿佛这样就会回到过去;而死亡不能带走的,是我们希望通过虚幻去掩盖的真实,而有一天揭开这袭华美的袍子,我们终究会看见,当年我们离开时候,那些不可言说的真相。  我听爷爷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   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已真实   故事里的事许是从来没有的事   其实故事本来就是已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里的事》    By 林怿  2013年1月20日12:55:32  写于御庭园
  •     读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下:1、45页第三段第二行上周我给让3个学生不及格。“给”、“让”重复,删去一个即可2、54页第一段最后一行“她”,应该是“他”,托尼3、79页如果当时她们不在,但现在仍然在车里,不管多早,她们也许还会有一线生机不懂这句话的意思4、83页倒数第8行鲍比安德斯,应该是鲍比·安德斯5、128页倒数第8行孩子们静静地走着他身边走在6、147第6行,房间里有一个白发苍苍男人白发苍苍的男人7、162野夜行动物16下第三段第二行他所咒骂的不是不是拥堵的高峰期删除一个“不是”8、175第一行托尼只能时不时从第一排球迷脑袋之间的夹缝中瞥见这位球员球衣背面。这位球员的球衣背面9、175页5-6行中间斯蒂文之前被叫做斯蒂夫,同样的问题182页第一行还有一处10、175页第二段中间罗身材高大,有勇无谋,永远只有一招:让你闭上嘴从前后文看,罗是闭嘴的主体,他在审问中一直沉默,所以这里大概应该只是“闭嘴”11、176页第二段这为应该是“这位”12、207倒5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能拿着菜呢从前后文看应该是“菜刀”13、210页倒4行当然它们只是一些念头,并未付诸行动,也没有说出来只是隐藏好妻子苏珊内心深处的阴暗面罢了。“隐藏在”14、217页倒数第十行她并非没心怀怨恨“非”和“没”应该去掉一个15、233页中间他猜到他们也都有所耳闻,但是之前他从来亲口对学生将过这些一句话两处错位,一处是“从来”应该是“从未”,再有就是“将”,应该是“讲”16、234倒5普罗大众普通17、246第4段第一行托尼当时正用拿毛巾擦着头发“拿”和“用”重复了18、270页第一行苏珊没时间去想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会出现在书里,也没意识到书中的“苏珊”是爱德华取的名,当然,他也没有必要那样做。感觉“他”应该是“她”,指苏珊,而不是爱德华,这里我不是非常确定19、301最后一行自己一个小时前看到了雷伊但是没逮住他,他现在可能不走了,但他确实在那里出现过他现在可能走了20、302页倒10行他曾设想过毫无挂碍的重访这里,远离那些带给他可怕回忆的地方他既然想重访,他远离的就一定不会是地方,而是回忆猜想是“远离这个地方带给他的那些可怕回忆”21、311最后一行他属于完全雷伊被忽视的那一类与众不同的人22、320页倒数第二行也不用想鲍比说的那样像23、323第11行托比应该是“托尼”24、341倒数第7行退休金计划要老保险“养老保险”
  •       这本书的封面活像上世纪的心灵鸡汤、情感感悟、盗版《廊桥遗梦》之类的书,包括封面封底上“最好的时光都是被废掉的”、“重入时光领地、回溯过往点滴”之类的短句,但我纠结之下还是付了款,全赖封底推荐。是的,除了千篇一律、无异于废话的《纽约时报》说:“令人瞩目……如痴如醉……完全无法抗拒”,使我上钩的是鲁斯·伦德尔的推荐,她说的话也好似陈词滥调,但她的名字对我来说是“好看”的记号,“她说好看的书是有多好看啊?”于是悬念在开始看书以前出现了,所以……封底名人推荐再怎么看起来无聊,对于行销应该还是有用的……  开始看了没多久以后我就再次怨恨起这本书的封面来,做封面的人八成是没看过书,就看了个书名,最多再看了点目录、简介,获知内容围绕“前夫重来音讯,触动前妻内心”展开,就想当然地弄了个“中年人回首往日情”的意境。真是叫这本书好不尴尬。因为这本书跟整个外观传达的意境八竿子打不着(亚马逊上也有类似评论,冲着封面去买的读者读了书就发现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这明明是本挺酷的书(尤其70几页以前),像你看过的那种氛围残酷冷峻的犯罪电影,不是那种玩弄智力与优雅的犯罪,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心灵一时兴起/二话没说犯下的罪行(因为它蒙受了难看包装之冤屈、第一印象之误解,我对它的好感或许还有反弹加分的因素)。确切地说,这个很酷的氛围来自于书中之书——一位妇女的前夫给她寄来了他写的一个小说《夜行动物》。而《夜行动物》以外的情节,则近似于李安《冰风暴》的调调——家庭生活、婚外情什么的,女主人公当年觉得她的丈夫写小说写不出什么名堂,一面与现在的丈夫——当时他也是人夫——偷情,然后双双离婚结合,现如今情况也不太妙……这本书,就是由书中书和阅读书中书妇女的生活两部分穿插组成的,她每天处理完日常琐事,就去看一章前夫写的小说。《夜行动物》也比已婚妇女的婚姻危机更吸引我,以至于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对女主角有种“别磨蹭了/别做家务了/别管丈夫和小孩了,快去看书吧”的期盼。我觉得外面的那些情节有一点累赘。  她前夫写的小说,开篇就抓住了我:一名男子(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托尼带着他的妻子和女儿开车行驶在夜间公路上,他们要去度假,公路上遇到了点很小的麻烦——有两辆车在前头并行,开得很慢,车里的人还在说话,你按了喇叭,然后设法超过他们,你女儿朝他们竖了一下中指……看上去是再平常不过的小插曲,但由此一路发展,不用很复杂很长的过程,很顺、很快,我想大概也就一两个小时,就演变成了妻女被暴徒奸杀的局面,罪犯当然都跑了,剩下一个受到巨大震撼的托尼。这一段让我心有戚戚焉,因为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件事发生,那么自然而然能走到这一步。托尼让我再一次看清楚,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我们这种“斯文的缩卵”是怎么在不假思索的简单粗暴面前束手无策、任人宰割的,真是懦弱无能。被别人抢了东西,就开始想怎么跟他商量、要给多少钱赎回来,而不是立刻动手抢回来;被人偷了东西,就跟着他、观察他、想来想去“是不是他偷的”,而不敢上前质问,最后放弃;哪怕是个已经侵犯了你的陌生人,仍然顾虑他的体面,无法撕破脸;理直气壮的话,也觉得难以启齿……这样的事情真的遭遇过以后,我就知道我们这种人一旦真的碰上真正的凶恶是有多没用。而托尼就是那样失去妻女的,那些人也不是一上来就行凶的,否则托尼他们有车可以开走,有电话可以报警,他们一家人是在“无法立即采取简单粗暴的反应”的磨磨蹭蹭、犹犹豫豫、步步退让和“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的幻想里最后落到那一步的。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那么真实,我知道有些人就是会那样。头脑简单的人会说:“你喊呀,你跑呀,你打他呀”,没错,头脑简单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是令我自愧不如的强者,有些人就是不会喊不会跑不会还手——“居然有这种人”,很多人似乎会这么想,好吧我就是这种人,而且这种人不少。  《夜行动物》开头的这个事件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它让我想第二个问题:他们是什么时候打算奸杀那对母女的?我倾向于认为,他们一开始只是被他们假模假式的中产阶级腔调激怒了,就像后来一个歹徒对托尼说的:“你女儿看我那个眼神就好像当我是个强奸犯,我不管强不强奸她在她眼里都是个强奸犯,那我就强奸她吧。”是托尼一家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的态度燃起了他们的怒火,托尼一家后来的羸弱和可笑刺激了他们虐杀的快感。他们在公路上开着车企图寻衅滋事时,是蓄谋要激怒托尼、碰他的瓷、最后杀了他家人吗?我想大概没有,他们只是想找点麻烦发泄一点并不具体针对托尼的不满和暴戾的情绪,也许装腔作势、居高临下的托尼正是他们平素朦胧的愤恨对象的代表,他们忽然越看他越憎恶。  托尼妻女被杀,这只是个开头,《夜行动物》和《代寻旧日时光》都只是刚开始。接下来托尼还要面对复仇的问题,同样,他的性格和三观使他再一次受到了暴力的胁迫,而无法摆脱复仇这件事——这也是他死去的妻女对他的懦弱进行的报复,也是《夜行动物》作者对他的前妻(苏珊)进行的报复。就不再剧透下去,而且后面的节奏有点松散拖拉,情节也有刻意之嫌,又拉低了分数,不过还是要替这本书申冤——它不至于像它看上去的那么难看,对某类知识分子的怯懦和虚伪的刻画还是蛮有意思的。这本书的原名叫“Tony & Susan”,什么“代寻旧日时光”,跟封面一样都是瞎搞!

精彩短评 (总计84条)

  •     很好,很新奇的体验,我第一次看这种书,小说中有小说。
  •     么么。反正是一本稍微坑爹的书。不要被封面欺骗了哟。
  •     故事中的故事更好一些。当文明瞬间被野蛮撕碎,当文明里羸弱的人被抛掷荒野……书名很迷惑人。
  •     内容被形式所拖累,与《夜行动物》相比,现实的故事无聊且无意义。另:译名到底是个什么鬼…直译不挺好的么
  •     “书中书”结构不算新鲜,犯罪小说和伦理小说的结合倒有些看头。特别是讲述对婚姻的解构和反思,对两位主角的心理刻画得让人绝望,因为读者很容易从中找出能够共鸣的性格缺憾。
  •     后面有些拖沓。
  •     被封面吸引,感觉应该不错 内容三颗星,可是封面,书名,翻译加多一颗星 编辑,校对有错 很喜欢书名,如果直译的话我就不会看了,封面很喜欢 花了6.7个小时终于看完了,开头不错,可是后面越写越糟糕,好啰嗦啊,一直想着快点结束快点结束的赶脚 爱德华写的好像就是如本人软弱,劫匪把妻女劫走,自己无能为力。 彬彬有礼地展示我们的教养 惊觉竟有电影呀,同学还推荐我看呢12.25.2016圣诞节
  •     中文译名奇怪得不能再奇怪,故事情节也 没因为书中书的形式而变得精彩。本来感觉电影《夜行动物》一般,但是现在觉得汤姆福特能把这本小说拍得那么丰满,充满自己的风格真是厉害。——2016.3.7(晚两天标注)
  •     非常失望吧。前半部分发展非常好,很有悬疑味道。后半部分纠结又尴尬,但是女主你究竟在纠结什么,读者表示不明不白。
  •     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其中有悬疑在吸引我,书名和封面与内容似乎不相干,又有关联。文字有错误,值得一读。从书中思考人生,认识自我,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读中读的感觉非常好。
  •     相当震撼
  •     迟来的标记。一个下午搞定。
  •     买书的初衷 单纯的仅是 我想买书了 而书名吸引了我事实上 书后面的简介并不吸引我 以至于拿到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并没有阅读的兴趣 在百无聊赖的 马哲课上 我开始看这本书 不得不说 这是一本拿起便放不下的书书中书这样的结构并不新奇 但难得的是奥斯汀•怀特的小说《代寻旧时光 》它拥有一个外在的躯壳 又有一个内在的灵魂拿起便放不下 你迫不及待想知道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甚至带了看悬疑电影的心情 绷紧的神经去看 精彩到 我忍不住要剧透 忍不住要分享给你知道 这个故事
  •     2013年7月
  •     其实说实话,我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后面的推荐,写着什么“引人入胜 惊悚 华丽”之类的。还要说实话,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几次想放弃。但我又想知道不论是托尼还是苏珊的结局。我在看前半部分的时候,结合后面的推荐语,一直以为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在等着苏珊。可是 就这样结束了。每读完这样一本书 我对自己的怀疑就又多一分。不知道到底该怎样领悟作品中的深意。回头审视自己的人生,旧日的时光里,我们到底在找寻什么?
  •     朋友推荐的,,还不错吧,,,
  •     “书中书”的结构在一开始的确很吸引人,但是形式再巧妙也不能掩盖内容的乏味。
  •     很不错的小说。。喜欢这个类型的推荐一读。
  •     托尼的选择有些两难,如果不追寻妻女被害的仇恨,他也许不会失去生命,可是余生也会在悔恨中度过,人生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     喜欢悬疑!
  •     作者的写法不太喜欢,对于暴力重头戏的描绘也太平庸了,看了之后更喜欢电影的改编了。始终觉得电影的形式胜过小说的地方就在于戏中戏可以是男女主角共同的想象的构建
  •     书名不直译,取个跟书无关又小清新的名字,害我想了半天才找到这本读过的书。中信有时就太他娘取巧,挺没劲的。《夜行动物》的原著,电影的名字倒是跟书名有关联,是小说里男主写给女主的书中书。
  •     封面和标题都和这本书的内容严重不符!看书、看电影的时候有多少次你看到了自己?那个你不愿意承认的懦弱、自私、愚蠢的自己?
  •     用春节休息时间阅读的。貌似没有介绍的那么好,就当是一次快餐阅读吧。
  •     卧槽电影《夜行动物》原版我居然早看了。
  •     这本书与书中的故事仿佛是连环的,很有趣,需要深看。
  •     很好,看完再买原版,英语很烂偷懒看书的办法
  •     爱德华是爱苏珊的,只是苏珊不想去明白,不想去知道吧!
  •     小说中有小说,在小说中探寻作者内心世界的小说。
  •     与我个人喜欢的类型不太相符 读起来感觉比较压抑沉闷 但是一旦拿起书 又不得已的沉浸其中 真叫人又爱又恨啊
  •     好久没有这么忍不住想看完一本小说了。悬疑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同时塑造的托尼的这个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又让人是不是的反省自己:越是受了文明的教育,是否自己内心越会失去对于原始情感的表达,从而变得懦弱?这两者的调控和平衡又相当的难,永远是个课题。
  •     粗略瞟了一眼,觉得应该不错
  •     刚刚到手,等看完再来写心得!包装很好,速度很快!
  •     很喜欢扉页的这句话“最美好的时光都是被废掉的”。
  •     嗯,不太喜欢书中书的形式,但结尾令人遐想,留白恰到好处
  •     结构蛮精巧的,惊艳,值得一读,推荐!
  •     书里书外穿叉着写,不是很常读这种风格的书。很显然不像克里斯蒂那么「侦探」,有一种不是很吸引人马上看到结局的感觉。个人看法^_^。
  •     不要被书名欺骗。
  •     很喜欢书的封面,内容也很不错,让人在前进中也回顾过去,但是还是要向前看。
  •     这种故事套故事的写法难免有些自说自话的嫌疑
  •     这本是一个书中书的小说,开始是被故事的故事吸引着,读着读着牵扯出主角苏珊的与前夫及现在的生活。很神奇的是,如果单看每个独立的故事,我觉得都显得极其普通,但两个故事交叉进行却又神奇的交汇在一起,并且显得吸引人。两个故事的交错得让人不觉得不合理,却显示作者的扎实的写作功底。
  •     封面和内容的组合清奇。
  •     爱德华的故事还是很吸引我的,是一部能够一口气读下去的书。但是这种叙事方式已经不新颖了,反而失去了原本的连贯性。结尾部分有些让人失望,卖了很大一个关子,却没有得到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
  •     包装不错,还没看,期待中
  •     真的很不错哦,值得购买的一款。
  •     无好感的一本书
  •     辞藻绚丽,真实地扣人心门
  •     托尼和苏珊,这样的类比也太勉强了。
  •     读完原著再一次认识到TF的才华
  •     黑暗压抑的故事
  •     文笔很细腻,情节不错
  •     挺好的一本书,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看着就想睡觉了。
  •     让一个男性作者写女性读者关于男性作者的理解,在女性读者看来,那是充满了自恋式英雄主义的怪谈,读时几度睡着,基本没有吸引力。听说此书是获了很多奖的,那估计评奖的人大半都是男性
  •     书面很漂亮很有感觉,期待内容。
  •     外界宣传得太厉害了
  •     没看进去。看书也讲就缘分
  •     还可以吧。。不算很喜欢这写法
  •     因为《夜行动物》电影的上映,拿起来读了一遍。确实是关于旧爱的小说,从白饭粒重新回归到白月光。用一本小说来复仇。不禁唏嘘女性的命运,Susan不想为了Edward的写作梦想而放弃自己的生活,为了他工作,可惜到头来,离开了Edward,她所拥有的不过也只是平庸的教职和平庸的家庭生活。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里有一句,我们是为了他人而工作,而艺术家是为自己工作,即使在星期天也不休息。本想吐槽书名,却发现,“代寻旧日时光”竟然很贴切。把小说作为“复仇”,或过度强调悬疑,似也不妥,因“复仇”二字,抱着Gone Girl的期待去看,必定会失望的。小说很慢,很压抑,就像折磨人的生活本身,而到最后,这个折磨人的始作俑者,也绝对不会出现。现代人自寻烦恼的写照。
  •     两个小说的交叉描写 结局看起来有点意犹未尽。。
  •     很喜欢封面
  •     中产阶级貌合神离、无所适从的中年危机。爱德华的小说“夜行动物”与苏珊的生活,两层文本还是觉得略割裂,嵌入的文本故作悬疑的成分略大。有意思的是,嵌入的是读者视角(苏珊),而不是爱德华,加分。一直在找Tony与Susan的共同点、爱德华最早说在小说里缺少了的那部分,隐晦得有些牵强。是中产的虚伪与懦弱?阅读的过程就像是Tony在荒野的夜行,被拖曳得很缓慢,到三分之二时,才开始觉得有意思,从苏珊的婚外情开始,继而到关于“自行执法”、对司法程序的不满。爱德华没有出现的结尾很不错,留下了心烦意乱的苏珊。稍稍修改了一些自认为翻译有疏漏的地方。涉及垒球比赛部分,请教了垒球社团,赞美美好的社交媒体时代的人们。
  •     还可以吧,开始不怎么吸引人
  •     开头很惊艳,结尾可能因为翻译水平的关系,很别扭!有更好的翻译版本么?
  •     凭着这书名这封面买的这本书。喜欢这本小说中的小说更胜过这本小说,但是到最后看的云里雾里。
  •     文明坍塌怯懦无力读完看片
  •     写的简直烂
  •     完全是冲着封面买的,内容待看过之后再来评价
  •     书的做工什么的是没问题。可是作者的内容真的如评论一样吗?我惊异的是一本书两个故事的结构,但是故事本身却并没有诸多评论说的那么好。
  •     看起来不错,希望能吸收很多正能量,哈哈
  •     有一种书中书的感觉,还不错。
  •     不喜欢看。书看了一遍就想丢。被和名字骗了。
  •     已经看了大半,还不错,期待结局
  •     引人入胜,在飞机上颠簸的两个小时都时刻猜测着托尼的妻女去向,的确很好。
  •     叙事的方式让人着迷、
  •     两条线索,一个故事。我想人或许没有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任何一个个体,在某个情境下,都是夜行动物。
  •     夜行动物很抓人,至于第一故事,中年人的情感纠葛没什么可说的
  •     就是因为这个译名!搞得我记得明明记得看过夜行动物的原著却怎么也找不到...
  •     经典就是没话说。好看到爆。值得收藏
  •     这本书真的喜欢,准备看第二遍
  •     对托尼的种种心理描写,看得非常绝望
  •     书背面有点脏。还好里面不脏。看了引子,有点感触。
  •     可能是我读得太快了,虽然最后的结局比较出乎意料,但并没有太大惊奇,好像很矛盾……呃,看来还是需要再细读一下比较好
  •     封面与译名容易给人错觉,说是犯罪不如说是伦理。印象很浅,几乎忘了
  •     一开始很不待见这个封面和名字,看了书后的推荐才翻了内容。在书店里拿起来就一口气看完2/3。这是纠结了两个怯懦逃避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唏嘘紧张疑惑还有点小抗拒到后来结局的平淡。人们都有回不去的过往,而现实最后会告诉你应该有怎样的勇敢和态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