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的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恍惚的人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44253932
作者:[日] 有吉佐和子
页数:280页

章节摘录

  昭子双手拎着商场的大购物袋,沿着地铁的台阶走上来,发现青梅街开始飘舞雪花。她周末都会买一堆冷冻食品回家,看到下雪了,她再次庆幸自己是对的。这雪比往年来得都早,气温这么低,看来会下一整晚。  回家路上,快拐弯处有家面包房,昭子买了一斤原味面包,犹豫一下又买了几个甜面包。正上高二的独生子敏近来食欲旺盛得吓人。面包不重,但很占地方,两个购物袋就不好拿了。她只好右手提起装满冷冻食品的又重又大的袋子,左手抱起装面包的袋子,连走路都费劲。反正也没带伞,雪也刚开始下,她毫不在意地向前走,心里期盼着能和从辅导班下课回家的儿子碰上。  右手上的袋子重,是因为里面有两只毛甲蟹。望着飘落的雪花,昭子边走边满意地想,虽然有些沉,但自己真是有先见之明。丈夫是在雪国长大的,特别喜欢吃蟹,昭子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他心满意足的表情。敏嫌麻烦不吃。昭子自己十多年前曾因吃螃蟹中毒,之后也不太喜欢吃了。  从五日市街拐到梅里,昭子忽然停下了脚步。一位高个子的老人从对面径直走过来。不知为什么,老人的脸色不太对劲。他系着领带穿着皮鞋,却没穿外套,也没打伞。下雪天这样出门,样子有些怪。  “爸爸,爸爸。”昭子冲他喊。  但公公脚步飞快,差点就和昭子擦肩而过。  “孩子他爷爷,爷爷。。” 昭子改变称呼,用左手抱着的东西碰了碰公公,却差点被对方的冲劲撞到一旁。不过,公公总算回过神来了。  “哦,是昭子呀。” 公公站在那里,不可思议地望着儿媳。  “爷爷,您这是怎么了?下雪了呀。” “啊,啊,是下雪了。” 公公盯着昭子,但眼睛深处却浑浊不清,似乎在眺望远方。昭子刚才觉得他似乎神情异常,难道看错了?转念一想,也许是自己的问题,最近总感觉眼睛疲累。  即便如此,穿着笔挺的西服,还穿着皮鞋,却没穿外套就出来,公公平时绝不会这样。而且,事事都想得万分周到的婆婆,为什么让他没穿外套就出门呢? “不冷吗?爷爷,下雪了呀。” “不、不冷。” “您这是要去哪儿?” “刚从公司回家吧?” “啊?嗯,我是刚下班回家,爷爷您呢?” “啊,下雪了。” 公公茂造并没有回答,眼神空洞地仰望天空。不知不觉中,他开始和昭子一起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这么冷的天不穿外套肯定会感冒,尽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以公公的性格,如果你试图阻止他,他反而会意气用事,穿着单薄的衣服就往外冲。和丈夫结婚后这二十年来,昭子对公公的性格深有领教,所以只能一言不发地跟着往回走。对于性格古怪的公公,婆婆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候。可以说,在婆婆的“宠溺”下,公公上了年纪却依然保持着少年时的任性。如果陪他一起回去,婆婆肯定会笑逐颜开,赶紧热情地将两人迎进家门。现在他也不用工作,整日闲着,肯定没有下雪天还得出门的要紧事。  “爷爷,今天呀,我买了螃蟹。是北海道的毛甲蟹。信利很喜欢,爷爷你也喜欢吧?” “嗯,很喜欢。” “买的是冷冻的,今晚没法吃。我买了两只,明天中午给您送去一只。  如果雪能积厚点就好了。” 公公并没有搭理昭子,而是逐渐加快了脚步。快到家门口时,他看都不看昭子一眼,早一步消失在院门内。昭子把袋子放在已蒙上薄薄一层银装的路边,歇了口气。望着立花家的小门,她心里有些恼火:难道这就是明治时代的男人?看到抱着两个硕大袋子连走路都摇晃的娇小儿媳,身高足有一米八的大男人竟然不帮一下。虽然本来没打算让老人拿东西,昭子还是无法原谅公公的傲慢。她开始后悔刚才多嘴,说买了毛甲蟹,还说明天要送过去。  现在物价没完没了地涨,竟然买了两只那么大的毛甲蟹,这在普通的工薪家庭里是相当奢侈的事。去年年末买了冰柜后,冷冻食品放上一两个月都没关系,所以昭子一下子买了两只蟹,但买的时候并未想过要送给住在一个院子里的公公。能一下买两只蟹,多亏了夫妻都工作,而这件事公公向来看不惯。昭子略带苦涩地想起自结婚以来,公公逢事就对她冷嘲热讽,还把“职业女性”之类的老话挂在嘴边。婆媳矛盾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昭子的情况不同——在立花家,刁难媳妇的是公公茂造。婆婆经常夹在爱唠叨的公公和昭子之间为他们调停。  行人稀少的小路上,薄雪越积越厚。发现自己心疼螃蟹而忆起了被公公欺负的陈年琐事,昭子不禁苦笑了一下,“嗨”了一声,猛地拿起购物袋快步走进家门。  ……

内容概要

有吉佐和子(1931-1984)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1931年生于和歌山市。195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56年发表小说《地歌》,自此登上文坛。1967年发表《华冈青洲之妻》,获女作家文学奖。1972年出版《恍惚的人》。1984年因心脏病发逝世。
《恍惚的人》在日本首次直面老龄化问题,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半年销售超过150万册,“恍惚的人”也成为痴呆老人的代名词。小说字里行间写尽现实,展现了作家洞见社会问题敏锐的先见性和动人的写实感,是一部让人思考“人为何而生存”的优秀作品。

编辑推荐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  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  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  日文版半年销售150万册  被媒体和读者誉为“最美的恍惚背影”  恍惚之间,所有人都已远去。

作者简介

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
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
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
下雪的午后,东京一户普通上班族的家中,住在偏房的婆婆溘然长逝,昭子惊觉素来不睦的公公突然成了“恍惚的人”,智力急速衰退,不认识家人、甚至忘记自己的姓名,整天昏睡,时而冲出家门,家人深受困扰……

图书封面


 恍惚的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1条)

  •     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小说,很有纪录片的感觉,大部分篇幅是在叙述,但其中有大量的主人公昭子的心理活动。这本《恍惚的人》据说在1970年代的日本首次提出“老龄化社会”的概念,当时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已经挺高了。其实这本书真正讲老龄化问题的还是在中段,即儿媳昭子觉得自己也要上班、家人无暇照顾老年痴呆的公公茂造,隔壁门谷家的老婆婆也不再愿意陪茂造去养老会馆时,昭子去拜访一家设备更好的养老会馆;昭子请来老年事务咨询人员来提供是否把茂造送去养老院的建议时等等。这些情节直接叙述了当时日本的老人多、养老院少、床位少、政府预算支持还不高等状况。除了物质上的老龄化问题以外,这本书更多的篇幅是在通过一家人的生活和心里所想,来描述人们在面对老龄化问题时如何看待未来的生活。主要来自照料茂造过程中产生的烦恼,牵涉到昭子和信利夫妇,牵涉到即将参加高考的孙子敏,与街坊邻居有关,与远方的妹妹京子有关,与后来的房客惠美和山岸夫妇有关。昭子是职业女性,虽然工作有一定弹性,请假比较容易,公司也愿意支持她,但不能改变的现实也很多,比如丈夫信利在照顾茂造的事务上几乎帮不上忙,比如茂造经常起夜、经常出门暴走、后来大小便没规律等,这些对昭子都有很大挑战。书里经常有几位主人公讨论老人的段落,昭子和信利都对自己变老以后的情况感到不安,昭子眼睛斜视了,信利的牙不好,在茂造面前他们还是有责任的子女,在敏面前他们却一直在担心自己老了以后怎么办,敏为代表的下一代人能赡养自己吗?以后家里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妹妹京子和隔壁门谷家的儿媳等人,以及其他出现次数更少的角色,在书中说过很多次希望老人早点去世之类的话,毕竟照顾老人是太累的事,大家这么想也不奇怪,但也许会也会有别的想法?昭子从养老会馆年轻办事员的身上、从要赡养奶奶存私房钱的年轻女同事身上,从书里也会出现的较少的对赡养老人持积极态度的人身上,找到了另一种解释,一个家中要有一个人作出牺牲、负起责任,为老人养老送终,这也是一件可以成功、能够光荣的事情。情节的转折点就在茂造泡澡溺水但大难不死的时候。那之后茂造的性格有所改变,昭子也找到了解脱,决心好好为公公养老送终。因此最后的第16节,当房客惠美离婚搬走、茂造又一次逃出家门暴走被寻到,耗尽最后的体力默默去世之后,昭子极其从容地独自操办丧事,不再是全书开头时在婆婆丧事上完全木然的儿媳妇了。不如认为昭子是成熟了,而中年人的成熟,便是老年的前奏。这给真正的老龄化社会降临的事实也带来了一种欣慰,除了我们整天能看到的老人摔倒赖路人等坏现象以外,正在老去的人们也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某时重新理解衰老的意义。当全社会的养老心理准备达到一定程度时,老龄化给家庭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可能会变得日渐平缓。那时,我们会觉得,老正在是理所当然的现象。
  •     当我们都老,难免会遇见人老病死,或者就像书中说自己的另一半突然之间忘记了自己以及其他一切人的存在。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喜欢看这类的书籍,感情很细腻,写的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会让我更加想象我今后的生活。
  •     这是一个让人非常难过又无奈的故事。日本一普通双职工家庭里,昭子的婆婆理完头发之后,倒在地板上安静死去,公公茂造随后成了老年痴呆患者,只认识媳妇昭子和孙子敏,儿子是野兽,其他人也都不认得。昭子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忙婆婆的丧事,忙着照料公公,直到公公有一天死去。小说描写得便是婆婆死亡,公公痴呆到死亡的一段生活故事。这个故事真的很令人悲哀又无奈。人生谁无老?老来便是身弱无力,无奈依赖又可怜可嫌。俗语说久病床无孝子,文中的昭子从小丧父,对待公公像对待父亲一样体贴,细致,里里外外,包容又有担当。这样的昭子真的太好了。作者有吉佐和子在小说反映的的便是日本老龄化问题。日本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家家有老人,而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不会比日本好多少,紧跟其后,中国的十倍之日本的人口,只会让老龄化问题比日本的情况更严峻。这真是一个让人警醒的问题。我想所有看过此文的人都会对老龄化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所思的吧。恍惚的人,你是如何对待恍惚的人?或者当你我都是恍惚的人的时候怎么办?小说中,日本社区里有各种敬老会,想当于敬老院,不过,入院的条件是心智建全的老人。像茂造这样的痴呆证患者,不能入敬老院。他只能像托儿所一样,不能全托,只能托一个白天,晚上就要让家人领回去。敬老会的工作人员惊讶于昭子送来的关照的小礼物,因为从来没有家庭这么做过。无论是那个黄昏恋的婆婆的家人,总是希望“老不死的早点死”,还是敬老会里的那些冷眼旁观,嘲讽茂造老人的痴呆笨拙。茂造老人身上经历的便是整个社会对于老人的冷漠和一贯态度。如果我们旁观之,我们老人会怎么办?社会养老福祉总是有限,也只能造福一部分幸运的老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头脑不甚建全者呢?茂造老人幸运的是有个好媳妇昭子,倒若没有,怕也是社会版那些孤寡老人死于房中多日,发臭才被人发现的命运吧。而这种事,在候导的电影《童年往事》中早已有所披露。所谓人情世故,日本又如何,中国又如何,一般模样。老人的命运究竟如何?当社会不足依赖时,可以依赖的只有手足和亲人的吧。人生谁不老?我们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老人,我们的下一代也会如此对待我们。在人生的地平线上,看着一步步衰老,也只能寄希望于人性之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而昭子便是这样的一个好榜样。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有吉佐和子是日本著名的女作家,出版过的小说曾获得《文学界》新人奖和芥川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恍惚的人》是她写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在日本发行量突破百万册,在此之后“恍惚的人”已经在日语中成为老年痴呆症的代名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昭子是一名普通的日本中年妇女,要说有些不同,可能就是她并没有做全职主妇,而是拥有一份律师事务所文书的工作吧。但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婆婆去世,给昭子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忙乱的葬礼过后,最大的问题才显现出来,那就是公公的老年痴呆症发作,变成了一个“恍惚的人”。在这之后,昭子和家人开始了漫长的照顾公公之旅。公公的症状从一开始的认不出亲人、食量暴涨,到后来的徘徊症爆发,经常无缘无故的走出家门,再到后来的大小便失禁,逐渐萎靡,昭子不断的适应着、调整着自己和家庭,来适应公公的病情。几次三番,昭子和家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但又挺了过来。但当公公真的离开人世,昭子生活得到解脱的时候,她却抑制不住悲伤的泪水,失声痛哭……
      
      婆婆的去世使得昭子感到无比懊悔,同在一个院子里住却没发现婆婆倒下,临终前也没能好好照料。公公的“恍惚”使得昭子感到心力交瘁,徘徊症的不断爆发和大小便不能自理等问题使得生活越显艰难。昭子及家人在经历这些痛苦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设想过如果自己年老,将会变成怎么样。也会像婆婆这样突然撒手人寰么,也会像公公这样恍惚于人世么?儿子敏的一句话令听者惊心,他看到爷爷的窘样和母亲的操劳,向自己的父母发出呐喊:“爸爸,妈妈,你们可不要活到这么大年纪!”
      
      书中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老年人会遇到的种种状况,比如昭子为了创收不想辞去工作专职在家照顾公公,便一直寻找可以安置的敬老场所,可惜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该类组织,都是为了健康老人服务的,“精神上有缺陷”的公公显然不够进入的资格,而另一种便是特别护理养老院,专门收容瘫痪或者有人格缺陷的老人,但这种养老院少之又少,又分了低收费全自费等种类,每个种类都对家庭收入有其准入条件,对于步入老年社会的日本真是杯水车薪。最后的结果就像福利干事说的那样,“如果家里有老人,有人做出牺牲也在所难免。”
      
      《恍惚的人》写于1972年,虽然书中对于当时的日本老龄化解决机制颇有微词,但我感觉仍比2011年的中国优秀很多。根据家庭收入设立的层级式养老护理院,虽数量不够,但毕竟有着严谨规范的规则。社会福利科的人员针对居民的需求反应迅速,服务态度良好。而在现今的中国,养老方面的事情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     第一次看日本人写的书,虽然有些平淡~ 但还是挺喜欢的~ 它让我懂得了对家长的关爱的重要~
  •     衰老比死更可怕,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想被需要的心情是无论多少岁的人都能体会的。看后想了许多未曾想过的。
  •     2013.07老年痴呆症。没读完,还不错,或许会接着读下去。想起一个历史名人说过,如果他老了会得这病,他会自杀,不会苟活。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活着的意义?
  •     女人四十的灵感是从这儿来的吧?
  •     叙事非常自然,读来就像跟书中一家人生活起居朝夕相处。故事中一页页积累的矛盾冲突总以为会在某刻爆发,最后却又归于平淡,其实更显真实。老年痴呆,老龄化,家庭养老等问题在我国也日益严峻,只希望自己“活得久,死得快”,不要给家人添负担。
  •     这个要大力推荐,真的很好,尤其年轻的一代都应该看看。当有一天,当我们老了,当我们糊涂了,当生命在倒流,一点点回归到婴儿的状态,。。。。。。。
  •     缺少美感。
  •     少有的直面衰老和死亡的好书,很真实的生活,很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     最近看完了这本书,以老人痴呆症为主题衍生出对老龄化社会思考的感人故事。平淡的笔触叙述着平凡百姓家的日常故事,朴实无华却丝丝入扣,不愧为日本小说,对细节的描写总是很抓人。可能是因为爷爷也是老人痴呆症患者,此书的很多地方都引起了我的共鸣,好多地方都把我给看哭了…(๑•́₋•̩̥̀๑)当我老了,头发白了,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春天里…
  •     老龄化的悲哀
  •     比起死亡,更害怕的是变老,记忆力、体力的下降,自己不能照顾自己,活着像是只是别人的一个麻烦
  •     突然想到自己老后的样子•﹏•
  •     从单位回家,要坐很长时间的车。两趟车的时间,读完了《恍惚的人》。
    书中讨论的是老龄化的问题,它选取了住在东京的一个普通住户,婆婆忽然离世,公公则出现老年痴呆,变得非常“折腾人”,于是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在时间的流逝中都会成长、变老;时间又是不公的,它强迫我们只能按照一个方向去经历和体会,对于没有到来的时刻,我们永远无法感知。小时候,不知道如何长大;长大了,又不知道如何老去。
    书中那个一会儿一个幺蛾子的茂造,是有吉佐和子选取的“老去”的一个强烈的侧面:智力衰退、记忆丢失、自理能力下降;家庭也被弄得鸡飞狗跳,不复往日安宁;老年班、敬老院也都不是避难之所……现实就这样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些,离老去还尚有距离的我们不禁心里微微发悸——这就是变老吗?“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手脚不在灵便,思维不再敏捷,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

    然而,这不是事情的全部。
    书里面的敏(昭子的儿子)是个有些意思的年轻人,他曾经直接指出昭子是茂造的“饲主”,这其实很高明地解释了“茂造喜欢昭子”的原因。茂造的智力已经退化,思维也已混乱,以往的家庭关系、脾气好恶已经都不复存在,这时残存的只有这个平常照顾自己生活,有时供给食品的儿媳。这就是一种“饲养”,一种极其简单、单调的认识——简单到纯净的地步。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是纯真的丧失,老年的茂造以“痴呆”为代价,换回了这种纯净。所以我们看到他在雨中静静的注视玉兰花,看到他对开朗美丽的惠美产生单纯的好感,这些都是因为他的这种“退化”。这种“退化的老去”固然令家人为难,令旁人叹息,但他本人的心头或许是一片澄明?这种进退之间的徘徊,或许就是“恍惚”吧。

    但我总觉得,“恍惚”这个词像雾一般弥漫在整本书中,“恍惚的人”不知茂造一个。
    比如我想了书中昭子的感触:不再被需要了的感觉,就是老了吧?是的,家庭的变故使得她必须的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份、年龄、工作……昭子也在恍惚。
    信利(昭子的丈夫)是书中恍惚地最快的人。其实这个人是有些招人恨的。母亲去世父亲痴呆后,他二话没说就立刻“恍惚”了,好像完全跟不上节奏,把家事完全推给了妻子。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事件中意识到了“我们也会老去”,并且引发了“老去”的思考。但他的思考结果如何却不得而知,或者是看开了,或者是默然了。
    最引起我注意的,是敏的态度,他的那句“你们可不要活到这么大年纪”让我印象很深。敏其实还是一个头脑很清楚的孩子,很知道什么情况怎么处理。这句话其实法并非针对父母或者爷爷,而是对人变老这件事的态度。这句话里有不安,有抱怨,但也有一些随意。或许是年轻的缘故,他对于老去这件事似乎不那么在意,老去固然有很多麻烦,令人不安,但终归会老去的,不过如此。这是一种带些释然的恍惚,相比之下,到时他爸爸那种恍惚很矫情了。

    本来“恍惚的人”是指书中那种引起我们关注的、老去的人们。但或许是我弄错了,我总觉得,有吉佐和子笔下写出的“恍惚的人”绝不仅仅是他们;合上书,“恍惚的人”也不仅仅是看书的人。
  •     想起了外婆,她瘫痪在床,也用纸尿裤,虚弱得话说得很小,只能贴耳朵才听到。看着好痛苦,反而希望她快点去陪外公
  •     衰老是件可怕的事。有句话说,我们以儿童的姿态来到这世间,又以儿童的姿态离去。这么说一切都好很美好是不是,但看了这本书,那些不美好的也都出现了。
  •     日本的小说很畅销,不光是故事情节的描述。还是人物的刻画。都很到位。看完之后才意识到我们在一天天的变老,而我们则没有去在意过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的,好好珍惜现在年轻的生命吧
  •     简单的叙事手法,但是内容却很生动。死亡有时候并不是那么令人恐惧,反而是因衰老身体不由自主的变化令人害怕。珍重身体,做个健康的老人。
  •     《恍惚的人》反映了日本社会之时,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些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在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人民的生活质量未必能得到提高,有时候甚至可能出现倒退。同样的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在初期很多社会问题乃至家庭问题被掩盖,但是总有一天这些问题都会出现,也许出现的时候是你最不愿意接受或者看到的。
    看着《恍惚的人》里面所讲述的故事以及人物的行为、语言等等,我不得不的慨叹很多情节真如亲身经历一般。毕竟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真不愧是邻国啊!
    小说中绝对成功塑造了儿媳妇昭子的现实形象,开门见山得表达了她的干练、善良,在坚持工作之时,还能兼顾家庭的琐事,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她的丈夫信利应该是一名普通员工-今本收入来自于工资,她的儿子阿敏在读高中,正在为了读大学而打拼。原本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还有她的公公茂造(患有老年痴呆症)婆婆。家庭生活与工作她都还能处理的井井有条。
    可是当她的婆婆突然离世后,她的公公茂造病情发生了恶化,从不知道饥饱变得连身边的人也认不得,而且有时会突然离家,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行走。后面的情景更是糟糕到极点,照顾老人的事情几乎让昭子喘不过气了,晚上要服侍老人起夜,但是长此以往,昭子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变得很差。随着老人的病情不断恶化,家里的人真的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了。最后茂造死在了家里,身边只有昭子等三人,昭子却发现无一人为茂造的死落泪。
    是啊,正如每个人终将老去,如何去看待生老病死,如何去赡养老人?虽然经常说:一个人活着就有其独特的价值,不能随意结束任何一个人的生命,不论他是如何的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让其活下去。可是看看像小说中茂造这样的人,当他步入老年之后,他自身的生活状况如何呢?他自身可能已经无法意识到这些了,他生活在自己营造的某个封闭的圈子内,在在旁若无人的行动坐卧走。当然有时也会发表自己一些意见和想法。现实生活有不少类似茂造这样的人,为了照顾他们家庭中总要有个人无时无刻的守候着他,照顾着他。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同样,老人终将不愿成为下一代的负担,但是事实是很难如愿,如何面对自己的衰老,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是将老去,但是我们可以延缓老去的步伐,不是靠时间,而是靠精神。像小说中茂造老人没有什么朋友,将自己闭塞在一个自己孤自生活的空间中,不会有利于延缓只会加剧衰老。
    除此之外,小说也有很多日本独特文化背景下的风俗人情,别样的家庭制度以及妇女依然工作。
    日本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在发展同样也会遇到,很多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中国将来必然面临两个年轻人照顾四个老人的问题,这个压力何尝不大。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已经高速的让你无法驻足停步或者稍加喘息,我真不知道这样的发展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呢?还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工作的压力、家庭生活的压力、老人的压力、下一代的压力,到处充满了压力,压力是化成动力的源头,那就让我们毅然决然的化压力为动力,拼命向“钱”看,也许有一天上述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真不希望看到的是: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
      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
      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
    没人!!!
  •     害怕老去的人总是在逃避面对老去的问题,直到避无可避
  •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岁月从每个人身上公平地将应得的份额拿走,年轻的时候我们甚至很少考虑这个问题,不如说是不愿去想。只要想想自己鹤发鸡皮的摸样,便觉得受不了。但那一刻终将无可避免地到来,无人能逃。我们终将从无忧无虑的青春少艾,变为肩扛一家生计的主妇,而后在成为鬓边银丝根根的老者。如书中主妇昭子一般,我们必将也会经历从最初的惶惑到中间的逆来顺受再到最后的坦然,人生最朴素的哲理,往往是在生活中自己体验才能发现的。
  •     谁都年轻过,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老去。
  •     读完了《最好的告别》之后读了这本,原来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了与《告别》相似的感悟与思考,然而总感觉养老问题到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在我们也还没有很重视,我《恍惚的人》中的老人的确是很幸福的,拥有稳定的经济条件与善良细心的儿媳,而更多的情况是不是像《无缘社会》里儿女无法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成为负担而孤独终老那样子呢?从现在开始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老人
  •     说实话 完全是因为翻译者所以才看的 非常喜欢他翻译的作品 但是读完确实让人深思 衰老是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 在抵达死亡这一站之前 这段时光显得如此残酷而缓慢
  •     我认为,已婚的,未婚的都适合的一本读物。它能让我们了解那些细腻的,深刻的、残酷的、没有办法回避的一些现实问题。
    岁月不饶人,要多关爱老人,并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他们。
  •     确实终有一天我们会老去,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值得一看
  •     过于写实
  •     故事很切实际,希望老了的我不是这样子的
  •     《恍惚的人》是一部反映老龄化问题的作品。虽然作品本身是虚构的,但是立意却是真实的。作者有吉佐和子在创作时,基本没有用到什么华丽的文笔或是精巧的结构,而是采用了最为朴实的写法,将故事娓娓道来。书一开始,就从立花一家突遭变故讲起:年迈的婆婆突然辞世,夫妻俩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却惊觉公公茂造已经罹患老年痴呆,神志不清,认不得亲生儿女,智力急剧衰退……从此,这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者平实的笔触下却不乏生动的描写,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摹出来,让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照顾长者起居的艰辛;老年痴呆患者的“怪异”行为和令人困扰的举动;上班族女性家庭事业无法兼顾的无奈;以及目睹家人老去,意识到自己也终有这一天时的彷徨……可以说,本作虽非真正意义上的纪实类作品,但书中营造的强烈真实感,足以让读者感同身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老龄化问题的思考也一直伴随着我。本书成书于1972年,正是日本社会迈入老龄化进程的时点。作者在那时便写下本作,足见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直面问题的勇气。也难怪本书面世时能够热销,因为书中描写的种种引起了多数日本人的共鸣吧。而这本书如今在中国出版,也算恰逢其时,因为中国社会也已经开始了老龄化进程。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的翻版,只是两者有着几十年的时差。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达到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的标准,而中国则要到上世纪末达到。当日本已经享受了战后团块时代的“人口红利”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并进入人口负担期时,中国还在“人口红利期”之中。只是这样的日子也已经到头了,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比起日本,只有更快,这主要是拜独生子女政策所赐。另外,由于养老压力的巨大,生活成本的提高,少子化趋势也会日益明显。日本社会遇到的,中国社会也一样会遇到,而且由于国民财富水平还较低,出现“未富先老”的可能性极大。并不乐观的前景更需要我们未雨绸缪,为此,日本的经验实在是值得借鉴的。

    其实,对于这类论调,我们平时也听过不少。只是空洞的社会报告即使有详尽的数字统计,仍然给人遥不可及之感。但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描述,我们却能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来感受老龄化给普通人所带来的影响。这种令人感同身受的力量,是文学所独有的。看过本书,即使你对老龄化社会的前景依旧不甚了了,但也会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终有一天,我也会变老,这是无法改变的。到那个时候,我该如何自处?如果我也成了书中“恍惚的人”那样,那对自己他人,又是多大的困扰?有人也许会抱定书中那对小夫妻的想法“一定要在变成那样之前先死了才好”,其实我一开始也如此想。只是,人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几十年后,是否还能坚持这一想法?毕竟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可真要做起来却千难万难。求生的本能也许会让你抱持侥幸的心理,毕竟不是人人都会得老年痴呆。可等到出现症状,恐怕自身已经难以采取措施了。何况,就算你可以下定决心,但如果身边的人如父母有此不幸,又该如何?你是否有权决定他人的生死呢?这个情景离我们的距离,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

    总之,这是一本好书,值得读读。虽然它不能帮你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答案,但至少可以让你做好心理准备,不至于真正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时,手足无措。
  •     青年、中年、老年,是人生的坐标上的不同阶段,这本书,让人能以旁观者的姿态来感悟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老了,我们该怎么办。。。。。。
  •     曾经很潇洒地看完《一个人的老后》,觉得如若我老去,一定要吸取教训,向那位锐利的女作家学习,掌握各种应付老后生活的技能,趁早为老后积攒财富、精力等等,以便真正老去之时,不要太荒凉,太孤凄,太悲伤得措手不及。然而……
    这个然而最可恶,未到那时,总觉得身不关己。如今再看《恍惚的人》,顿觉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是单薄,万事具备,也抵不过忽然遭逢意外。恍惚的人也好,那些不得不面对“恍惚的人”的人也罢,终究有许多说不出的难处,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里,愿大家都能互相体谅。即便有一天我们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也会有我们爱的人同时也爱着我们的人,来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
    喜欢这种巨细靡遗地表达方式,建议为人子女者,都可看看此书。
  •     personal issue
  •     点开看看竟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衰老比死亡可怕。
  •     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 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 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
  •     说实话 这本书看的挺让人感动 也有很多感触 值得推荐
  •     在两个航班上读完这本不太厚的书。一开始很压抑的感觉——和昭子感同身受,几度不想再读下去,最后终得释怀。很多问题,我们不愿意直面,却又无法回避。
  •     老人的问题,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一个很严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现在摄魂环i,良心丢失的人越多,新闻上并不少见那些虐待老人的事件,其实家里有老人的都应该看看这本说,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老,因为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洋葱,没有心
  •     这个日本作家写在70年代的书与几十年后并不脱节,毕竟老龄化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女主人公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面对有失忆症大小便失禁的公公所表现出的负责任便是这个女主人最光彩照人的一面,每个人都会生病,每个人都会老去,希望所有的儿女都能够善待老去的父母
  •     让我们看到人到中年,社会机制不全、双方都要上班照顾家庭的情况,家有痴呆老人的心情。也引发我们想想在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顾时我们会怎样做。
  •     很沉重的一本书,死亡有时和衰老比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最恐怖的是与衰老伴随而来的折磨人的、治不好的、短时间内还不会致死的老年慢性病,老年痴呆和瘫痪就是首当其冲。科学文明为人类延长了生命,可生命的质量不见得提高了。怎样对待家中年迈的长者,以及怎样面对自己的日益衰老,都是现实的难题。
  •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开心渡过每一天
  •     这本书市断断续续看的,很多次几乎看不下去。
    差不多看了一个月的样子才看完。
    看完的时候很难受。然后马上就接到了爸爸的电话告诉我爷爷去世了。
    真的很巧合。。。。
    然后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想了很久。。。
  •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 腰封上这行字触目惊心,提醒我们总想回避的事实。
    这本诞生于1972年的日本小说,像是在说当下的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谁家还没有几个恍惚的人。先生的爷爷,九十三岁高龄,工程师,四十年代的大学生,书柜里摆满原版书,不知从何时起,如果没人看着,一顿会吃掉六个鸡蛋,偷偷溜出去,高价买来花鸟市场的小玩意,后来只能躺着了,一遍一遍地看还珠格格,终于,连自己的孙子也不认得了。每次去探望他,我都有昭子最初发现公公得了老年痴呆那样的恐惧感,好像看到了自己五十年后的模样,简直无法呼吸。
    虽然题材沉重,但阅读这本小说时并不沉重,只觉得真实,有共鸣。书里那些对话那些场景那些心情,家中有老人的人大概都会觉得熟悉,并借此得到安慰:啊,原来我并不是唯一在面对这样困境的人啊。
    老了,未必会得老年痴呆症,但腿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却几乎是肯定的。我们都在学习在适应,像书中的昭子那样从手足无措到坦然接受。毕竟,老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     小说挺震撼人心的&;hellip;我以前也有想过衰老问题,但是如果不是看到小说描述,我压根无法想象衰老不仅仅意味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还有一大堆细节无法回避的问题,觉得很值得一看&;hellip;
  •     不错的书。感觉日本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这些事情在我们当代的社会仍然在发生着。
  •     如果有一天我们老去,我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苍老和儿女的无助?
    如果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得了老年痴呆,儿女又会不会把我们当做累赘
    还是尽心侍奉?这是一本让我深思的书。
  •     还没开始读,自己挑的书书,一般都会喜欢。喜欢让人感动的文字。
  •     利用三天睡觉前的一点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很有感触。更多的了解了老人。俗话说:老来小。 人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会变得越来越小,是心理上的变化,像孩子,需要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更好的善待身边的老人吧。
  •     恐怖的人口老龄化~~
  •     关于心理的描写细致又一针见血 昭子虽然一直累的不行但从没想过放弃脾气这么差的公公的生命 真让人敬佩 对衰老毫不避讳的描写 每个人都会老去 怎么才能体面的老去 还有时代即将大跃步 两代人必然产生的隔阂 这本书都有提及 让我思考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老人
  •     很沉重
  •     此书写于四十年前的日本,那时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开始出现,而如今中国也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似乎形势要更为严峻。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家庭都会有老人,这个话题每个人都绕不开,这本书应该是本年度读过的最有感触的一本了,也算是冷门佳作了,忍不住说一句,书里的儿媳妇真是太伟大了
  •     慢慢的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完了,虽然结局还算很温馨,但是整部小说触及到了现代社会的一些“文明病”——不仅仅是人口老龄化,还有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其实在还没成为“恍惚的人”之前看看这样的作品,对我们应对这些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     以前听朋友说过《恍惚的人》曾经被拍摄成日剧播放。在读本书之前,我还特意找到了当年的那部日剧加以观赏。结果,发现尽管日剧所表达的主旨相当精彩,却不及本书内容的万分之一。严重推荐大家阅读本书
  •     日本人的细腻真是让我炸了都,从一开始的不情愿照顾痴呆老人再到后来想杀了老人,再到希望老人再多活一点的种种心理变化,完全不唐突,牛
  •     第一次因为正事读书 引起的虽不是灵感但是心灵的思考 不是说能引起一丝丝心灵思考的书都是好书吗 这就是
  •     细节现实的小说
  •     很老的一本书,写实社会小说。
  •     看哭,日本小说里,还是最喜欢亲情治愈系的
  •     日本早在这么多年前就看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女性作家很敏感的将故事的主角放到了女性身上
    揭示了日本的女性地位及家庭问题
    值得家里有老人的前辈们看看 能有所帮助
  •     有吉佐和子为写这部长篇小说准备工作长达六年之久。《恍惚的人》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怎样对待老人、妇女参加工作、日本的家庭制度、老人自身怎样对待自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作者通过昭子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表现了小说的“只要活着,人生就有价值”这一主题。老人活在世上是否存在价值,人们的认识是不尽一致的。立花信利说:“一片枯叶咬着秃枝不肯落下,熟透的柿子挂在高技让人伸手摘不到,又不愿自己腐烂,真是出尽了丑态。”但是昭子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她去老人会馆把茂造接回来,回家路上,她注意了老人的目光,茂造的视线停留在泰山树盛开的花朵上。昭子心情很激动,她想:“泰山树的花太美了。那肥大的花瓣挂着雨露。茂造在花前停住了脚步,说明他并未丧失美和丑的感觉。”护理这样一个人,对昭子来说尽管困难重重,但她终于还是下了决心,“我要让他后下去。”昭子的决心,来源于“只要活着,人生就有价值”的哲理。
  •     日本 老龄化 每个人都会老
  •     一如既往日本小说简洁干净的文风,但看的时候心情一直很沉重。快过年了,是要回家多陪陪父母了。
  •     感觉不是在看一本小说,而是一本纪实报告文学,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从一个小家庭的种种矛盾中体现出来,很真实,很惊人
    一开始看简介,以为是一个公公和婆婆之间的爱情故事,公公因为自己老伴的过世而一夕老去,事实上,是讲一位职业女性在婆婆过世之后不得不担负起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公公的故事,通过日常琐碎的故事,讲述了职业妇女和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日本老龄化矛盾、政府应对老龄化所采取的措施滞后和需求不符的矛盾,总之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位家庭妇女的烦恼
    其实我们不也是这样嘛,未来的日子,一边是需要照顾的长辈,一边是需要抚养的孩子们,等到父母都到了书中的这个年纪,究竟该怎么分身有术?
    最感叹的莫过于“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是呀,这个社会命题未免沉重了
  •     一本很贴近失智者和照护者生活的书.虽然是1972年出版的书,但对于现在老龄化社会和老年人年老照顾的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       当我们渐渐老去时,会有谁心疼属于我们的岁月的痕迹?
    读到最后,随着昭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忍不住去拥抱自己的父母,忽然发现这看似简单的事情竟然变得如此陌生。
    人生阅历谈不上丰富的我,已被作者简单却又不失可读性的文章彻底折服。只觉恍惚间,度过了那么多个年头,却又不知从何时开始想念琪过去。过去的时光就这样随风而去,我又有什么办法挽留?终有一天,青春不再眷顾,健康挥之而去,最终的归宿就是温暖的天堂。
    一本真正的好书是经得住反复阅读的。没有深刻的大道理,却在字里行间感动着自己。这也许就是语言的魅力。感谢生命,让我拥有这这么多美好的回忆;感谢当当,让我与这样一本好书不期而遇;感谢作家,她帮助我了解了人生最最宝贵的东西。
    祭——我们逝去的时光......
  •     在宁波去西安的火车上看完这本书。讲老人的生活和心理挺现实的,很真实。奶奶去世那会,她和妈妈也是这样。
  •     对于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早有耳闻,然而,如此细微真切的认识还是第一次。作者的讲述平实琐屑,却对读者产生了震撼的效果。其实,何止日本,眼下的中国同样面临着老龄化的社会问题。闲谈之间,爸爸妈妈们常常会感叹:真难为现在的孩子了,现在的孩子每人至少要养4个老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这个问题,计划生育政策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眼下的问题,或许是当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所没有预料的。计划生育,本来就是一个计划的事情,如果变成一个长期的事情,自然不会是件好事。

    这本书中所描述的事实,让读者毫无陌生感,反而会觉得似曾相识。这显然是因为东亚文化圈的原因,在这文化内的国家,不同程度上都为儒家思想所影响。从很多的日韩影视剧中,就不难看出他们的很多思想,比我们还“封建”。不记得是不是钱穆先生的说的了,反正有这样一个观点:封建礼教在对于社会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时,往往我们有一个特点,善于对事物进行全盘否定,封建礼教自然同样遭受了这样的“礼遇”。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封建礼教除了等级秩序,还包含了人际关系的准则。人们认为“万恶”的部分应该是它的等级秩序,而人际关系准则的部分则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礼的宗法社会性,无处不在,已然成为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规范体系。用专家的话说就是:“礼”成为介乎“法”与“俗”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规范。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单元。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解决养老问题的最关键和最有效的地方就是家庭。显然,家庭长幼秩序、尊崇赡养等礼教思想对于家庭和谐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起到了尤为重要作用。同时,作者也在传递这样一种观念:能够享受到家庭照料的老人才是最幸福的。中国老话儿所说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养儿防备老”等等,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与时俱进,“养儿防备老”中的“儿”可以通指孩子。

    现代文明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快乐,然而,伴随而来的还有许多多可预见或尚未预见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也被戏称为“文明病”。日本的经济发达比我们早,遭遇这些社会问题也比我们早,因此他们解决这些“文明病”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现实得让我恐惧,尤其是脑溢血加疑似肿瘤的老爸在住院全家人惶恐不安的这个时候。我也是人生第一次直面了未来二三十年后会变得同样衰老无力的现实。
  •     一口气读完了,很真实,很熟悉的感觉。当衰老和死亡来临时,老有所依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请善待身边的老人。
  •     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
    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
    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

    一开始被书名吸引,慢慢读着,读着,心里就有种酸楚。全书是以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女性的角度,叙述照顾自己患老年痴呆的公公的点点滴滴,有挣扎、纠结和感情。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我想着妈妈,她在电话那头用力用力的亲我,我在家里用力用力的亲她,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想着妈妈,想着自己,终有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恍惚的人,到那时,谁来牵着我们满布皱纹的手,走完剩下的人生?
  •     虽然日本战后的社会问题,我倒是可以看成中国社会的语言。独生子女、人口老龄化、退休延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突然脚的大妈们很幸福,也许我们以后连跳广场舞的机会都没有。那时整个中国都在恍惚着。
  •     每个人都会老去...
  •     日本几十年前的老年问题,我们正在面临,希望等我们老了的时候能老有所依。
  •     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面临年老后的病痛。这本书或许可以看到我们的以后
  •     如果能让他再多活些日子就好了。
  •     机缘巧合之下,看到这本书。不禁深为感动。
    可能有些经历的人才能觉出这个作者写的好来。
    所有伟大与失败,安然与辛酸,无奈与希望,
    可能都在这方寸之外,天地之间!

    强烈推荐!!!!!
  •     希望日后可以成为昭子一样宽容仁慈的女性。
  •     “个头矮小的昭子抬头沿着茂造的视线看去,马路对面的院墙上露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绿叶的簇拥下,一朵被雨水打湿的白玉兰亮丽地盛开着。” 每个人都在朝着人生的延长线上生长着,可是没有只长寿而不衰老的人。精神逐渐变得恍惚,一个家庭也被迫发生改变,可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不是吗?
  •     老年痴呆症,恍惚的人,我喜欢这本小说,喜欢细腻的描写,作者已经去世了,但是这本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来不及想关于老龄化社会将来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多少影响,感动着家里有老人在那才像个家的踏实,反哺,报答,只为像小时候爸妈那样,尽可能的多爱一些,尽全力地让我们只要彼此相依偎,珍惜这份宝贵的亲情!爸爸妈妈,我的孩子,我们永远是彼此最深切的爱!
  •     挺好的,虽然是日本人写的,写的比较生活化。字里行间挺上口,翻译的也很好。可以买着看一下。
  •     《恍惚的人》是关于二战之后日本急剧老龄化的故事。故事选取了一个普通家庭展开,媳妇照顾公公的心路历程,展现给人们对于“养老送终”的深思。“老人”这个问题是个严肃的话题,它可以是温馨的,也可能是残酷的。如何对待老人,如何让老人安享老年。在社会保障不断健全但仍不令人满意的今天,或者说即便养老设施完善之后,家庭仍是老人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最好的地方。这本书读来平淡,跟前不久上映的《桃姐》不谋而合,这个话题很难让人不肃然起敬。
  •     想来爷爷去世前那段时间,奶奶也辛苦了…
  •     面对婆婆的突然去世,公公的老人痴呆,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媳妇独自料理婆婆的身后世,以及面对痴呆的公公。无法想像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去照顾这样的老人。在这个社会上这样为老人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总有一天也会年老衰弱,不知道我们的下一代是不是也愿意这样为我们付出。。。
  •     《日本好媳妇儿》
  •     读到最后还是忍不住湿了眼眶。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衰老的极限就是返老还童,老小孩,老小孩,不过是生命的一场轮回,作为成年人,随着生命继续下去,我们要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去照顾一开始照顾我们的人,请多一些耐心。
  •     女性作家。惊叹1972年的日本就已经具有了如此的社会观念和制度。无论是女权运动还是社会福利,真是望尘莫及
  •     我们应该为自己年老时做什么准备呢???书看完了,心里却堵得慌。想过自己老后会是什么样子,但却从没这么深刻过!!!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     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当下,此书颇具现实意义。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令人受不了——生如夏花,死若秋叶,我不愿成为恍惚的人。从容赴死,不为别人带去麻烦。
  •     只要是人就会老,你怎么对待老去的父母?你又如何看待将会老去的自己?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     关于老去和死亡
  •     书的最后,昭子紧紧抱着鸟笼,彷如雕塑一般,一直呆坐在那里。
    儿子说:“妈妈,如果能再让他多活些日子就好了。”
    然后,昭子的眼泪,夺眶而出……

    为了那个八十五岁的老人,昭子的公公,在婆婆去世后才被亲人发现已经老年痴呆了的老人——一个原来整天只知道抱怨肠胃、牙齿的人,一个因为与乡下女婿无法相处而来到东京儿子身边的老人,一个同样只会对儿媳说三道四的老人,一个自己的女儿都说“为什么不是爸爸死”的老人,一个在去世后竟然没有人为他的死哭泣的人……

    茂造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老年痴呆,已经随着婆婆的突然离世变成了永远没有谜底的谜语,也只有在婆婆死后,作为儿媳的昭子才得以了解婆婆和公公这两位老人究竟在过着怎样拮据、清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因为公公的不好相处,昭子和丈夫甚至于他们的儿子敏已经适应了分开过,尽管在同一个院落,他们却着实陌生。

    老人很少讨人喜欢,因为他们吃饭已经无法将嘴周弄得干净,甚至会有口水滴落;他们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眼角永远都有一堆眼屎,嘴里永远都在念叨那些陈年旧事。这些还好,如果他们有病,那么简直是一桩“可怕”的事情了!就像《恍惚的人》里老年痴呆的茂造、最终瘫痪了的门谷家的老婆婆、律师事务所里一直被子孙后代看做最大累赘的老奶奶……这些人就是老年人的宿命,而像立花家老婆婆一般痛快死去的人无疑被老年人看做有福之人,而儿女们也自然觉得这才是“懂事”的人!

    如果我们的身体足够健康、如果我们不会遭遇不测,那么,老去,将是我们无可逃避的宿命。我们终将也有那么一天:流着口水、带着眼屎,用着假牙在我们的儿孙面前咀嚼,而那不受我们控制的涎水将最终使我们的儿孙作出不在一桌吃饭的决定……

    我们终将老去,尽管我们今天并不喜欢老人。
    就像书中的立花和昭子,面对老年痴呆的茂造,他们对于自己年老的想象已经无可逃避,而且,衰老的症状已经凸显,譬如昭子的眼镜、立花永无宁日的牙齿……我们总怕面对衰老,尤其是在我们的身体已经发出衰老信号的时候。我们讨厌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提醒我们年老后的样子,所以,我们总是远离老人。

    老年人也是人,他们并非只知道吃喝拉撒甚至已经连吃喝拉撒都无法自理的生物,他们对于美仍然有着本能的渴望。就像茂造看到月亮和白玉兰时的动容,就像茂造不喜欢去敬老会馆,就像茂造还会记得给惠美送花。老年人因为上了年纪,反而对于美和温暖更加渴望,而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并不知道……

    在看到年老体衰的爷爷的种种行为后,敏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可不要活这么大年纪。”孩子的反应一直在夫妻二人的心头萦绕不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而那一天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真的可以知道。好在,敏最后对着妈妈说:“如果能再让他多活些日子就好了。”而也正是这句话,让一直忙碌的母亲脑子突然变得真空,不知该如何回应。是悲是喜?昭子的眼泪究竟是为了茂造还是敏抑或是自己?甚至于整个老龄化的社会?

    哭泣为谁?
  •     周末,大雨,闷热未减。
    无意间看到“恍惚”二字,看到“终有一天,我们会老去”,
    默然。
    终有一天,我和我爱的人,我和我恨的人,都会老去。
    那时候,无论两鬓如霜,还是心若止水,
    在仰望星空时,都会默默叨念:期许还是守望?等待还是回忆?

    在书架上所有书中,这本书最特别。
    我无法将它归到哪一类里,我甚至对它生出丝丝怨气:
    因为它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它指出了我踵。
    那个我以前从未知道的幽幽深坑。

    周末两天,读慢慢翻过,雨慢慢下着,水慢慢流过。
    可以忘掉一切,天地间的一切,却忘不了这个故事,一个关于老去的故事……
  •     善待老人。一定会照顾好爸爸妈妈。
  •     恍恍惚惚的2年半,母亲走了。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     小说很现实,内容很丰富。值得看的书。
  •     当你老了,当我老了,要学会,逐步面对
  •     2016年3月13日读,2016-79。
  •     人生的终点是如此的可怕
  •     年老现在对于自己来说,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看着日益年迈的爷爷,外公,外婆,想到已经逝去的奶奶,他们那绽放在皱纹里的质朴笑容,似乎也就是自己的明天。
    明天,是否我会听不清子女的话语,只能反复念叨着,要保重身体,要好好学习,我一切都好。
    明天,是否我会看不清眼前的道路,只能追索着多年的习惯,踽踽前行。
    明天,是否我会安静地守在阳光下,任凭微风拂动银丝,一恍然就是一天。
    明天,是否,已经不再遥远。。。。。
    珍惜他们,也是在珍惜自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