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父子》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路上父子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020090211
作者:孙睿
页数:213页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

这是一本简单纯粹的书,出乎意料的好。我之前看过孙睿的《草样年华》,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看了不少诸如理工大风流往事、等爱上钩之类校园的网络的小说,老实说,并没有特别喜欢的。这类书所描写的青春,追求、失恋、逃课、打架、大睡……混乱无望,并不让人喜欢。但也不能否认,所谓的“青春” 或许就是这样的,热情而迷茫。回想印象里的孙睿,有着王朔、王小波和石康的影子,字里行间充满了京城味的调侃,能三言两语说出一件尴尬好玩的事情。这足见作者的才气和天分,当然值得骄傲,但也不免也有点油腔滑调的卖弄小聪明,不大气。少年的情感最是真挚,少年眼中的世界最是精彩,所以少年的故事容易打动人心。唯独作者不能也是少年。要等少年过了那个年纪,冷静下来,再回味这一段时光时,炽热浓烈的爱恨都变成了淡淡的怀念和惘然,这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故事的讲述者必须要有凌驾于故事之上的从容。就如同我们讲的笑话,从前有这么一家地主,他家有三个女儿,大女婿是做官的,二女婿是经商的,三女婿是种地的……简简单单的轻松,听我慢慢道来,一点也不故弄玄虚。《路上父子》就是这样讲故事的一本小说——说有这么个在工厂车队开车的司机叫丁大民,他有个五岁的儿子叫丁小天……这种近乎白描的刻画,让你觉得极自然。一点一点的,故事就这么展开了,这样多好。故事是个简单的故事,人物只有丁大民和丁小天一对父子,地点只有烟台、北京和唐山,故事无非是两次上路。丁大民这个平凡的父亲,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没钱没权也没挣扎,热心实在,到小说末了也没得什么不治之症发什么长篇大论。他整天琢磨着日常生活的琐碎,想着要买假发,想着要做饭,想着儿子赶紧结婚。他觉得儿子不敢承认错误,他觉得儿子乱花钱,他不赞同儿子把人想得那么坏。儿子呢,儿子还不懂得责任。他不知道爸爸不开车不是因为开车压死了狗,他不知道爸爸已经上不动山了,他不知道爸爸青霉素过敏。就是这样一对父子。故事就应该这样,简单从容,生动有趣,不特意雕琢修饰玩弄小聪明,不攒了好多力气迫不及待地想要震撼你,不五湖四海千头万绪的宏大复杂。就如同家常菜,没有特别讲究的食材,也没有刻意繁复的烹调花样,看似随随便便的,吃起来最可口。想象出一个六只头九条命的怪物不难,难的是写一个平凡人。编造龙和巨人的大战不难,难在写两个泼妇骂架。周星驰导演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拍电影不难,难在流畅自然。自然最奇巧,平白最真挚。看起来没有费力气,实际上费了很大的力气。能简单是很不容易的一个本事。从《草样年华》到《路上父子》,孙睿好似脱胎换骨得道成仙。丁大民说,自然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他是说照相,小说何尝不是呢。我疑心这其实是孙睿的心得体会。另外,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这本小说的装帧设计很不错。没有丝毫奇怪的花哨的不必要的装饰,没有不大相关的序和跋,也是简单而纯粹,这样最好,极力推荐。

你永远无法跟不看小说的纯直男聊文学

看到封面上on the road,还有几个直男朋友都说喜欢草样年华(所以我果断没看草样年华),隐隐有种韩寒小说的不良感觉,果不其然,直男最爱,段子+励志+一丝丝怀旧,《老男孩》有木有啊!这让百分百纯直女如何吐槽呢?况且这还不算纯小说,情节进行半当中,来一段突兀的议论。议论的主题关于亲情,回归,怀旧,往昔不再来,当下不美好。马桶读物,阅后即无感,说的就是这样一本书。吐槽太厉害,也实在对不起赠书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我的本意是来看一看直男们的阅读兴趣,或许作者以前的作品确实有一套,在这里,却见不到所谓的京片子味,架空的构造,换成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父子在公路上的追寻,二十年的对比,着实不是新鲜的题材。当然本书也有可取之处,有些议论体的话也确实感动,城市化太快,浮躁,我们丢失了许多慢节奏的乐趣,也丢失了传统的文化。可惜作者仅是空洞的议论出来,而没有把这些观点巧妙融合情节叙述,文学性再打折扣。

向死去的北京致敬 --------------------《路上父子》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是孙睿。我很喜欢的作家。我上一次写《北京往事》的读后感有介绍过他。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写作品也充满了北京的味道,俗称京味儿。这确实是孙睿的特色。同为北京人,读其他的作品确实有共鸣。《路上父子》(以下简称《路》)名副其实是发生在路上的故事。作者叙述故事的口气很自然。豆瓣上有评价这本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我非常赞同。孙先生用平平淡淡的语气讲平平凡凡的故事。没有刻意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故弄玄虚的卖弄。结尾很煽情:照片上,父子俩居高临下俯视这座城市,在风中翻滚,看着下面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每一辆车和每一座桥,眼神忧伤而茫然。…….照片在外面飞,越飞越远,融进这座城市看不见了。但是书中有些幸运的情节过于荒诞了。故事里出现一两个过于荒诞的情节可以忽略,瑕不掩瑜。但是多了的话就不好说了。其他地方也有不足,但是才疏学浅。只是感觉得到不足,但是就是不知道不足在哪里。《路》有很多的段落是叙述的形式表达的。从这些叙述中,作者的北京情怀表达的虽然婉转但是情深意浓。作品中写了北京的很多现状,比如墓地的价格和房价一样高的离谱,很多人不得不走“生于京,葬于冀”的道路。比如随着经济的开发,北京人都离开了皇城根,搬到六环开外了。众所周知,六环以外算不上地道的北京城。比如西直门那三个怪楼怎么看怎么别扭(今天刚去那里面试回来,好巧),好像故意盖了让人挑毛病。很多段的叙述零零散散的摆在那里,看似安静而又祥和。其实字里行间颇有不满。不是从小生活在北京的人无法感同身受。就像没有生过孩子无法体会生孩子的痛苦一样。很多时候,孙睿唤醒了我心中那个已经死去多时的北京,房顶盘旋的鸽哨,胡同口磨剪子磨刀的吆喝声…这些声音不知道怎么就消失了。现在想起来,婉转而又悠扬。而现在北京的声音却是嘈杂。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路人操着不同的方言,汽车沉闷的发动机的声音充斥着北京。夜晚的北京也没以前那么安静了,到处闪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醉生梦死的感觉。还有北京的味道,五月的槐花香,六月的椿树味,七月的话苦水合格痱子粉温。如今我能闻到的只有尾气味。总之,活在北京近二十三年。我感觉随着朝阳门、东直门的拆除,真正的北京已经死掉了。现在在北京随便揪出十个人有八个外地的。我对不同地区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影响没有异议。但是当北京被改造的不是老北京的样子,还是让人颇有遗憾的。每次我面对北京的地铁和北京的雾霾,都会暗自思忖:北京,你到底怎么了?我从精神上怀念那个回不去的老北京。不知道而十年后的北京又是一个什么样子。那时候的我会不会也走“生于京,死于冀”得道路。有时候真的很忧虑。看着不同的人费尽心扎根在北京,我有时候浑身一哆嗦,脊梁骨发凉。我说过北京现在充斥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才,他们主导着北京的经济,北京的技术。而真正的北京人执行着最低端的公共事业。我有时看着地铁安检旁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真想说一句,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其实我也差不多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个行列的。有时候很想扶着墙头站起来,发现自己的腿不太给力,怎么都是站不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插播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今天去面试,题目是推荐几个旅游景点并说明理由。我当然首选北京了。选北京没错。北京确实是有代表意义的。但是我说的太为所欲为,无所顾忌了。我说了一句,北京人也是一种特色,和外地人不一样。我本没有讽刺外的人的意思。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面试官是外地的。她面目狰狞的问我:北京人和外地人怎么不一样?如果把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的表情放慢,那么我的表情一定是抽搐了两秒钟。但是我还是故作平静地回答了这个故意刁难我的问题。我说北京人看起来很吊儿郎当,但内心其实很柔软。她又问,你觉得你的工作应该是柔软还是刚强?我不假思索:刚柔并济。心想,反正肯定面不过去了,索性破罐破摔了。书归正传。总之,这本书看起来写的平淡,但确实让身为北京人的我隐隐作痛。我想孙睿会不会是想借此点燃北京人的斗志,哪怕微乎其微。或许他和我一样味北京担忧呢。

一对父子,两个时代

文\Shirleysays孙睿的新作《路上父子》终于赶在“父亲节”之前出版了。这是一本探讨父子关系的书,没有承接《我是你儿子》的故事,但还在讲述父子亲情,可以算是亲情系列。他正在构思《我是你儿子2》。八零后作家里,孙睿算是比较倾向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一位。青年作家石一枫说,他的小说给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有生活的质感。从中可以读到生活的影子、世态的炎凉和人性的冷暖。其实,孙睿也是上大学时从校园文学写起的。他说,那时不太追求写作技巧,只要把真实感受写出来就行,怎么想就怎么写。《路上父子》与之前的作品比较起来,不仅故事里融入了更多对生活的思考;父子关系的探讨;不同时代形成的人性撞击,在写作技术上也明显地有所改进,文字简洁、结构精炼。这是一本典型的“公路小说”,全书仅三章,包括上路、又上路和回家。电影专业出身的孙睿说,他是有公路片情结的,就先写本“公路小说”。坦白地讲,“上路”这一章写得真棒。年幼的丁小天,母亲去世了。父亲丁大民不得不带上他一起跑长途。在路上,小天的童贞调皮和大民的舐犊情深相映成趣,写得热热闹闹。比如“假发”、“骨灰盒”、“放风筝”和“烤包米”,这些小细节都处理得相当完美,既煽情又不显得做作。为了丧母的小天,鳏夫大民将泪都吞进肚子里,父子关系的初始点是老子奉献、儿子索取。无论从人类学,还是生物学的角度这都是无可非议的,外国人不也是在十八岁以后才赶子女们出门的?但是,从第二章“又上路”开始,孙睿笔锋一转,从2010年,丁小天三十岁写起。时代变了,过去有的,现在都没有了。过去没有的,现在又都来了。孙睿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评价时代背景,略显啰嗦。有经验的作家不会将自己的心思和盘托给读者。好的读者会在作家的字里行间捕捉内在的信息。丁大民退休后,为了凑钱开个照相馆,却让人给骗了。大民为了追找骗子,小天为了追回父亲,爷俩儿又上路了。好的情节应该是读者意料之外的。这就好像读推理小说,读到二分之一,基本就知道谁是杀人犯了,那这小说还怎么读下去?孙睿在书中涉及的反映人性劣根的细节有些粗糙和单薄。比如骗丁大民的哑巴肯定是假哑巴,他老娘也不是真有病;撞倒老太太不要先施救,得先拍照小心被家属讹诈;撞死一条狗,村民势必要来讹钱。这些都是读者一眼就能看穿的把戏。父亲所表现出来的与时代的格格不入,却显得他很愚钝。年轻时的那个诚实能干、车技一流的父亲哪去了?他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就算忠厚老实,但绝不至于像小说中描绘得那么不堪一击。所以,父亲的形象是不够饱满的,而情节上其实还是有可延展性,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未在书中立体化,稍显平淡。其实,探讨与父辈的关系,以及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影响,是文学上颇具价值的话题。父子关系需要放在时代里审视,是本书很好的初衷。我们了解这个时代的问题,但不等于时代里的人都有问题。

一个简单的故事

在睿哥的所有长篇小说中,这本书应该是故事情节最简单的了。有编剧的味道,拍成小电影一定很好看。第二章开头写北京变化那段,联想到我小时候,有些感慨虽然我不是北京的。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很想念我爸。可是他已经不在了。亲情三部曲都是写老爸的,这是要把我的眼泪看出来啊……不知道睿哥能不能看到,总之谢谢你,你懂的。爱家人,爱生活。

夹叙夹议不是写小说

在我有限的小说阅读经验和模糊的评价体系里,孙睿的新作《路上父子》不算是一本好小说。衡量小说好坏的维度有很多,所以我看小说,只取其极端,即先看看它有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方面,再看看有没有特别差的方面。如果有前者,那不论怎样,这就一定是部好小说了,即使它有很多差的方面,很多争议,但瑕不掩瑜;如果没有前者,也没有后者,那这种小说可谓平庸,乏善可陈,或者就是小说不对我口味;如果没有前者,却有后者,那可真真就是本差小说了。很不幸,在我看来,《路上父子》就是这样一本小说。《路上父子》最糟糕的地方在于它的“夹叙夹议”,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一点。这本小说的主题很明显,它想通过前后两次“上路”的对比来表达这个世界变坏了的观点,我倒并不认为主题先行是个问题,但问题是因为作者太想表达这个观点的缘故,不得不总是让小说中的人物停下来面对镜头阐释这个观点,而且一说起来就没完。这简直太影响阅读体验了,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正在看毛片打手枪,完了当你快射得时候,毛片里的男女主角忽然停下来正襟危坐对着镜头跟你说:手淫是有害身体健康的,balabala…这尼玛能叫好毛片吗?看得出作者很关注当下的诸多社会问题,并努力想把这些问题融入小说说事儿,但在我看来效果并不理想。当我看到小说里碰到摔倒的老太太,扶她之前需要先拍照录音取证的情节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刻意,没错,实在是太刻意了,一个时评家引用这个新闻大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许会是一篇精彩的文章,但一个小说如此刻意的套用这个新闻并夹叙夹议的批判社会就绝对不会是一个好小说了,小说首先要美,即使写丑也要写的美,美也许有很多形式呈现,但绝不会是赤裸裸的展示。语言方面,孙睿从青春文学开始,一直以“京味儿”著称,我没有读过《草样年华》,也没有看过那本似乎是致敬王朔《我是你爸爸》的《我是你儿子》,但就这本《路上父子》而言,说“京味儿文学”实在有些言过,除了几个北京地名和北京方言词儿之外,这本小说和北京还有什么关系?我既看不到王朔的大院儿气,也没有读出北京孩子冯唐的臭牛逼,更枉论再早些的胡同味儿了。看孙睿的个人介绍,得知他目前的身份也是编剧和导演,从这个角度看,也许这本小说更像是一个剧本,结构上两次上路恰好可以形成对照,采用闪回和蒙太奇的电影手法也许可以讲个不错的故事,但好故事不一定是好小说。最后还是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赠书。

【书评】《路上父子》:唐山骗子

很多年以后,开上新SUV,小丁将会想起父亲老丁开车拉他(以及他妈妈的骨灰盒)去烟台跑长途的遥远下午。当时的玉米刚熟,爷俩摘了8个用饭盒煮熟了六二分吃。小丁沿河逆流追鱼,老丁看不见儿子去下游找寻未果,等回来再看到小丁才知道虚惊一场。很多年以后的2010年,从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这是个充斥虚假诱骗的世界,父子共赴唐山寻找古董骗子。一路上也历经了人情冷暖。团圆结局,生活还得继续。仅此而已。不到两个小时看完。口语居多,叙事无技巧可言。个别情节植入生硬。适合乘车消磨时光。

关于《路上父子》

自从孙睿写了《草样年华》系列,他的书包括编剧的电视剧我都没落下,最近出了《路上父子》这本书,我也毫不犹豫买了下来,总觉得对自己欣赏的人给予支持是应该的,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孙睿退步了,这个退步不是说他的文字变了,是他的作品已经没有了心意,其实纵观孙睿全部作品的读者可以发现,这本书的书写模式和《我是你儿子》电视剧剧本有很多相识的地方,王大明和杨树林的性格、杨帆和王小天、沈红和冬青,无疑都是翻版,看着毫无新鲜,故事情节虽然巧妙,但我总觉得读不到原来那种幽默诙谐令人浮想联翩的那种风格了,读到的只是3元一本故事会的那种感觉,孙睿的本质性质我已经看不到了,希望这本书并不能代表他艺术创作的枯竭,期待孙睿能够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回馈读者。

【书评】《路上父子》:申领

从初中开始看他的书,一直到现在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孙睿的书总是能比我的生活快一拍,让我能够提前知晓未来要经历怎么的人生,一个好作家,一本好书。对于蔫儿不出溜儿诞生的这本书很是期待。希望能够申领成功,提前看到书里的世界。

【书评】《路上父子》:孙睿的书必读

从大学时看的孙睿第一本书《草样年华》,一直到现在,已经上班了,只要他出了新书,一定在第一时间买入,沉浸在情节中,或捧腹大笑,或默默哀伤,我会永远支持睿哥!希望能够申领成功!不知道这本《路上父子》会不会承接《我是你儿子》的风格,欢笑中有温馨。

渐行渐远

同学生病,陪床。闲来无聊,看完了孙睿的《路上父子》。孙睿算是我比较喜欢的写手,高中时候就看过他的《草样年华》,那时候班上的学霸看完了,还说以后会不会我们上了大学也会那样。细想起来,原来孙睿曾经以这样的方式,参与进了我的青春。于是一直会认为孙睿就是那种混不吝的主,直到读研的时候,突然看到孙睿居然出了本书《我是你儿子》,看完后,原来只是讲一段父子情深的故事,单身父亲与一个儿子,在成长中发生的一些故事。那时候才知道,原来孙睿还可以有这样的一面。而前些天在医院陪床,在图书馆看到了《路上父子》,一看是孙睿写的,于是就借了出来。看完后才知道,原来相当于《我是你儿子》的前传,人物都一样,只是故事没有那么成长,而只是讲述了父子消除隔阂的一段历程。这个应当是一个公路片,稍加改造就能成为电影,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想法。公路片主要讲述改变,两个人在一段旅程中,因为平日里所无法经历的事件,而逐渐修正原先的人生认知。故事里父亲与儿子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北京到唐山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而相对照的,是小时候去烟台的旅途。丁大民是过去老国企工人,是旧时代的无产阶级。丁小天是新时代的白领阶层,然而说白了,也是无产阶级。这个国度最不缺的就是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但是无产阶级之间,反而又分出了隔阂。这种隔阂是时间赋予的。乡下人与城里人共一路,是空间感德消弭,如《人在囧途》。而这个故事,实际是两代人之间,在旅途中,逐渐把时间消弭的过程。哈贝马斯说人只要充分交流就能解决问题,其实公路片大抵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似乎只有在路上,我们才愿意分享,而在房间里,即便交流,也只是在倾诉自己的故事。就这样,两个人因为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故事,开启了一段旅程。只是上一次,还是父亲带着儿子。然而反转的不仅仅是身份,还有整个时代,过去的人,似乎总是民风淳朴,所以路上见到请求帮助的,一定会停下,并且帮人还不求回报,那就是一种淳朴的人际关系。但是在现在,过去所坚持的法则,都没有了意义,毕竟人心不古。但是不管人心如何,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担,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想逃避,永远不是正途。于是两代人就在这种各自的生存法则之间不断纠缠,竟然最后奇妙地达成了妥协,这是一种人间喜剧,毕竟我们看到了团圆,每个人的愿望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心中的芥蒂消弭。我想交流是整个故事想传递的核心。青春期以后,丁小天再也没有跟父亲好好交流,这是男人的相处方式,并不希望话太多,而且觉得对方能理解。然而,话不说不透,离开交流,最后只会让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小说也不是没有瑕疵。对于过去的缅怀,奠定了故事的基调。尽管这更多只是一种破旧的幻想。八十年代正是犯罪率飙升的时期,社会只会更加动荡不安,人心也不会因为一个时代而变得善良。易中天说,人们对过去美好的想象,只是因现世苦难而产生的幻觉,这也让小说看似深刻的社会批判内涵,到最后也失去了分量。然而,瑕不掩瑜,故事的核心表达得十分清楚,而且在艺术上采取了一种对称的表达技巧,使得整体凝练有趣。而且在父子情的表达中,也并没有流于形式,反而只是用动作刻画来表达,极具影像性,在浮躁的文艺市场,多少能带来一丝清新亮色。

父与子的时代

路上父子。一对父子的故事。全书三个章节:一,上路;二,又上路;三,回家。第一次父子在路上,是二十年前的时候。父亲是个热爱开车,敬业厚道的年轻司机。儿子尚没入小学,天真而懵懂。 可是,这对可爱的父子,遭受了灭顶之灾,他的妻子,他的母亲去世了。火化当日,父亲抱着没有照片的骨灰盒,带着儿子,急工厂所急,难工厂所难地出车去了趟烟台。没有照片是父亲刻意的,他告诉儿子,妈妈去火星了,一时回不来。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儿子的烂漫,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无不平和温暖。数次我湿了眼睛。这次上路,车行路上,车是工厂的大卡车,父子俩人行走在父亲的时代。二十年过去,父亲买断工龄的钱,被骗子骗去,骗子偶然一闪的内衣上印有唐山某工厂的字样。据此,父亲往唐山去。二十年过去的儿子,大学毕业了成为杂志摄影师,都市白领,领略着大饼般摊出去的城市里的各方面的狭挤与无序。儿子无奈自己父亲,开上刚提到手所行里程未逾百公里的车,赶上父亲,和父亲一起往唐山。这是父子两个,二十年后的,第二次上路。这一路,不复是父亲的那个时代。一路遭遇,礼崩乐坏,人心诡恶。这是儿子所处的时代,再怎样呵护大的孩子,也只好置身于如此的时代。在前往唐山找寻骗子的过程中,父子两个开始相互了解与和解。相扶相携,解决了各自重要的困惑。然后,回家。这本小说不长,内容和书面设计一样的让人喜欢。有两个对故事发展不能绕过去,但并没有直接交待,只是间接提及的情节。一个是在第一次上路前,母亲妻子的去世。怎么去世的,没有一笔的交待。阅读感受是这样处理很好,没有什么必要交待,给读者以想象。一个是第二次上路伊始,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多了一套户外装备,帐篷,锅炉等等。如何得来的,同样没有任何描述,只是父亲跟儿子的话语间知道,父亲骑行路过一家户外用品店,老板借给他的。因为老板也被人骗过,最恨骗子。出借,是对于父亲寻找骗子之旅的支持。第二个间接情节,没有任何铺垫与交待,我觉得突兀了,毕竟户外店老板的义气和小说里第二次上路的描述中所营造的整个时代风气并不吻合。也同样是小说不长的缘故吧,某些情节,过于顺利及刻意而有戏剧感,从而远离了现实。 比如,父亲找回头去要为他以为的儿子开车撞S村民的狗负责的那段,父亲被一群刁民恶意为难,正骑虎难下之时,警察带着真正撞狗逃逸的司机适时出现。还比如,父亲坚持要让儿子将车停到停车场去,一顿饭出来,果然,小饭馆门前路边乱停的众多车辆们,都贴上了罚单。如是描述是为了让儿子意识到,父亲的意见也有可听之处。但这个场景,在尘土飞扬混乱不堪的小城镇里,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想象。还比如,儿子替父亲出头找骗子,思路很说得通,就是太过巧合。一入店里就撞骗子一个正招儿,任何场景任何话语没有多余,招儿招儿直奔找出骗子而去。过于巧合。这是本温暖的小说,言语平实而自如,描述了间隔二十年巨变的中国的两个时代,揭示时代里人如何自处。最后提及的戏剧化的几点,瑕不掩瑜。


 路上父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