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020063031
作者:王朔
页数:264页

章节摘录

  1  0四年,我还住在朝阳公园门外朋友家里,一天早上,楼上一个朋友给我送来~封信,是咪咪方从三藩市写来的。因为不知道我的地址,经过几个朋友之手耽搁了几个月才转到我这里,信皮儿已经有点皱了。她在信里写她就要高中毕业了,考上了东部一个我拼不出名字的公立大学的英文系,夏天就要从家里搬出去,租房  子或者住学校宿舍。她有了一个男朋友,当地人,诚实、文字能力强、理智但是沮丧——她在信中间我“是不是和我爸有点像”。她说,她的理想就是尽快念完这四年大学,然后回北京找一个小学教英语,然后每天混,写剧本或者小说。她信中的原话是“过一个北京女孩该过的日子”。咪咪方十三岁跟妈妈移民美国,一直不习惯加州和英语,想北京。她念十年级那年放暑假自己回过一趟北京,我请她吃东西,孩子说想回中国读大学。我跟孩子说,你已经考不上中国的大学了,你的中文就停在十三岁,之后接受的认识都是英文的,翻回中文理解力就钝了一步,怎么能和本地那些一心通过考试解放自己一直都在本地语言环境中的孩子竞争。想回来也要在外边念完大学,假装留学归来。我还对孩子说,北京作为一个新的消费中心,过去那种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你不要太理想主义。  咪咪方在信中间我,她爸爸理想主义吗,还是一个经常感到沮丧的人?是不是一直都在压抑着一种情绪?她和父亲住的那几年还太幼稚,不是很理解他,问我能不能告诉她一些关于她父亲的事;“他到底有没有信基督·天主教”。咪咪方在信中留了她的电子邮箱地址,我给她回了个邮件,说信收到了,祝贺她考上大学,告诉  她我的邮箱地址和手机号码,以便联系;告诉她我的看法是她父亲没有真信基督·天主教,他最后那几天的精神状态毋宁说是迷惘。  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得在那封邮件里还说了什么,只记得写邮件时的心情:难过,有一点激动,觉得孩子还太小,很多话不能说,尤其不能隔着天空说。想等到她再大一点,多接触一些类型不同的人,结两次婚,自己经过一些哀乐,那时候还想问,再当面跟她聊。咪咪方信中夹有一张她自己的照片,人在阳光中笑,紧张、单薄、有所保留,和方言十几岁时一模一样,只是个女孩。  邮件发出后没有回音,也许是孩子忙,新生活,总是有顾不上,按旧中国的标准,进人大学也算走上社会了,也许是我把她邮箱字母大小写拼错了她没收到,我总是不能正确拼写英文,不知道。我以为很快就能见到她,也没太在意这件事,第一个十年,夏天学生放假,高速公路堵车,飞机一架架横着从天上过,我会想一下咪咪方,手机上进来不熟悉的号码001什么的,会闪一念是她?人有太多理由不互相联系,久之,这份惦念也淡了,只是在机场接人、欢场熬夜身边走过年轻讲英语的圆脸果儿喜欢多看一眼——都忘了为什么了。  慢慢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过去了。一代代果儿苍了,下了枝头。我也从中步入老年。一生交的朋友都散了,各回各家,建立养老公社共度晚年的计划成了泡影。住在城里的费用太高,我收集了一下自己的存款,照目前的方式活,活不到八十就要沿街乞讨,而照紫微斗数的预测,我的寿命是八十四,朋友也都穷了,老住人家也不合适。于是收拾下自己的一点衣物,告别了最后一个房东,自个搬到五环外早年也是朋友给置下的一所小房子里,不出门,也不再上网和记日子,我的时代已经落幕,该尽的心都尽了,剩下要做的是把阳寿度完,不闹事,不出妖蛾子,安静本分地等着自己的命盘跑光最后一秒。这个世界已经与我无关,我每天眯在床上,补这辈子缺的觉,醒了就看窗外天空,看蔚蓝,时刻准备着这个大家伙嗖一下跑掉——翻脸。  酷热三年后又是豪雨三年,春天也不见晴日,门前的玉兰没抱成朵儿就成湿纸了。这年暮春有人给我打了个电话——报了半天名儿没想起来——说,上世纪我们一起玩得很好的一个孤老头在家里花盆拉了一泡屎再也没站起来,几天后成了酱豆腐被警察送去火化。“北京市老联”、“孤联”联合出钱买了棵柿子树,把他栽在  密云水库山上的“万人林”。遗产律师来处理遗物,网上到处发消息找他的后人,一个和他住同楼,年前还帮他买过小苏打丁烷气筒和一瓶医用酒精的孤老太太,也是我们旧果儿,才得知。孤老太太建议大家到密云春游一趟,顺便给树浇浇水。没一个人响应,都说腿脚不方便,有事儿。求了一圈儿,比较多的态度是就近找个地方让活着的人聚聚。上世纪也忘了谁说过,人死了,开个欢送会,让剩下的人有个理由乐乐。上世纪说过的很多话都白说了,这个事儿似乎还可办。孤老太太上世纪就特别爱操办把生人变熟,把熟人弄腻这种活动,过两天电话打回来,说地方找好了,上世纪我们常去的酒吧还剩一个蒋9在营业,还在原来的地方,是蒋号的孙子  在经营,已经跟蒋孙说好了,包他一夜。  天上往下掉槐树穗子那天夜里,我进了蒋,看见一群苍鹭和信天翁朝我狞笑。我做了充分现实很残酷的心理准备,但现实比我准备还残酷,我问他们:咱们熟吗?他们说,瞧你、那操性。我伸出我的手,那是一只爪子。  一帮妖怪坐下,都先要杯子,清水,泡上自己的假牙,再要一只干净杯子,打听都有什么喝的,——所有人都在讲话,讲出来的话哪儿都不挨着哪儿,——有的人忽然轻浮了,也不知为什么;一男一女明明和这里所有人都睡过,现在装耳背一个名字都想不起来——装眼花。  摘下假牙,我立刻看不见自己嘴了——这屋里所有脸,鼻子以下都是塌的。忽然一堆爪子举起杯,一片牙床声,也没听清为什么,人人都把酒倒自己下巴和领口里,洗了把脖子,而且立刻就有人腮帮子一耷拉——醉了。蒋孙站在门口不进来,和街上的人说话,说不认识我们,我都听见了。

前言

  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诅咒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跋》  王朔  我的问题就在于想写一个和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小说。这想法十几年前一产生就把我将军将死了。我知道这之前我写的那些小说出自哪里,也就是些聪明的模仿。这想法——可以叫它野心吧——毁了我的生活和家庭。你能想得出我对生活有多不认真,多潦草么?我出去玩,到处演,其实都是为自己的小说凑场景呢。我觉得小说才是真实、可靠的生活,其他的,演砸了,都无所谓。我就想着自己的小说,什么办法都试了,最笨的,和最傻的。今天才发现,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诅咒,每当我想换一种方式生活,不管我决心多大,跑得多远,装得多像——假装是另一国人,文盲,最后还是会被逮回来,坐在桌子前,写自己的各种妄想。  多年来,我一直盼着哪一天把这本“和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操蛋小说写出来,我就塌实了!可以放心去过自己的日子,比较正常的生活,到处转转,到异国他乡看看风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人开车长途旅行去看望朋友,或素未谋面的亲人,吃一点没吃过的东西,每天躺着晒太阳,或开个酒吧,我真是挺喜欢开酒吧的,那有一种把家放大,街上的行人随时都会变成亲人的错觉,走在街上,左邻右舍,每家店铺的人都认识,都打招呼,你还知道每家店的一点小秘密,那感觉真是不错,——这是正常生活么?我也不知道。反正这些年我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没玩好,净想着小说了,心不在焉,耽误、辜负了很多人和事,几乎、还是已经很不道德了。就差犯法了。  几次以为逮着它了,终于把它揪出来了,几次都是揪住个头发,拉上来一看,脸不是,认错人了。  这本《和谈话》是揪得比较多的,揪出上半身了才觉得不像,写到最后一行,那么一跑,似乎觉得和自己哪个小说通了,如同《女儿书》聊,聊进《看很美》了,立刻颓了。我这倒霉催的,真不该贪图稿费,写那么多烂八七糟的小说,当年。  每回我以为自由了,其实还在枷锁里。写这跋时,心里老有一句话,顺着这话往下写,也没下文,接不住,想着也许是句歌词,就硬放在这儿吧:一个人的天塌了,全塌在心里……  这就像在狂风中把两个气球揉成一个面团……这句话也莫名其妙地老在脑子里打转儿,也不知该按在哪儿。  写作,其实是靠别人生活。一辈子靠别人,靠得住么?在人群中谈自由,我只能对自己冷笑。变一个人,我做到了,但这有意义么?  2007年12月11日上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今天才发现,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诅咒,每当我想换一种方式生活不管我决心多大,跑得多远,装得多像——假装是另一国人、文盲,最后还是会被逮回来,坐在桌子前,写自己的各种妄想。  ——王朔

内容概要

王朔,1958年出生,1976年高中毕业。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书籍目录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跋

作者简介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是王朔继《致女儿书》之后推出的新作,也是他复出后推出的首部长篇小说。
一个叫做方言的人自杀死亡了,没有人知道他自杀的原因。若干年后,方言的女儿咪咪方在国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但对父亲的自杀始终不能释怀。于是她回国,找到方言生前的挚友老王。已值“风烛残年”的老王,时隔三十多年后终于敞开心扉,向逝去多年的挚友方言的女儿咪咪方说出了她父亲生死的谜底。小说随着老王言不由衷、躲躲闪闪、矢口否认、百般诡辩而渐渐进入到隐秘的深处,由此揭开了一个人痛苦的内心生活和全部人生滋味。两人的谈话变得漫长而艰难。

图书封面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3条)

  •     有人说这本装B,不赞同。我觉得他这才往高处迈开了步子(也许这一步就迈到终点)老王入了化境了。这书看不得。用安妮宝贝的形容词是“能把人摧垮”:)只觉得老王活不长了。璀璨的不正常。很爱。力荐。光芒万丈。
  •     写作很痛苦,王朔同学基本上在硬鲁,感觉这小子和人扯淡偷偷录下来然后找个打字员输入电脑,然后向写报告一样梳理一下文字就发表了。当写作变成一件很私人的事情的时候读者也很痛苦
  •     徐和我说,女人就不该看王朔,兴奋了就下不来,超过三四个小时就能飞。我觉得还好,以前一直撑着不看王的东西,觉得他装,现在看了觉得人装怎么了,人就那样。以前真是年轻气盛,和自己较劲的结果就是错过了不少好东西。人力荐下第一次看了王朔。文风我喜欢,比较肆意比较个,甚至可以说比较实诚,语言没有什么罗罗嗦嗦矫饰思想的东西,除了有段说方言描写景物老王还给大段删过,那段景物描写真是没什么好看的,我个人只能理解为想秀下对景对物的浪漫情怀,但比起小波来差了好大一截,下次看应该要忽略之。喜欢,甚至有点相见恨晚。其实看的时机刚对,正好受了点刺激,处在又一次阶段性的颓废厌世时期,怀着暴戾阴暗对什么都见怪不怪的心情一路到看完12章,就想喊声老前辈。58年。和我父母那辈差不离了,怎么思想就那么通呢?为什么我喜欢的俩姓王的都这么颓?小波说这世界很荒谬,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很荒谬,王朔直接就说人这玩意儿就无比荒谬,没有荒谬的人群哪来荒谬的世界。OK,我接受,但我看到这里决定还是唯小波马首是瞻,好歹跟着他,我能看到点儿光,再把我扔在黑暗里没人拉我就真OVER了,所谓在黑暗中替全人类赎罪反思,谁高谁去吧,我软弱得很,不定受不了猛然出来祸害了谁。继续读。实际上酝酿了很久到了12章才让我如此大激动,之后又往坡下走,越走越丧,到最后彻底烂了,整个一虎头豹身蛇尾巴。还是被煮过的,回锅。觉得王有可能是老了。牛逼,很牛逼。但就我现在看的,称不上巨。决定找他的其他书来看看。顺便想了想,小波同志要还活在这世界上,不定怎么样。我愿意想象他会巨牛逼,反正斯人已逝。我很想念他的文字。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从朋友家的书桌上看到这本书,翻了几页,就决定自己买一本了。虽然是《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但它是一本自我成长、自我反省、自我觉悟的书,与女儿无关,是王朔原有的风格+悟,建议看书的人沉下心来才行。
  •     给我的印象是作者心情很不好,整本书都很压抑,不过我喜欢这种压抑,郁闷,无聊,孤独。同意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看着大家笑,大家闹,心想这帮傻B在干嘛(包括自己)?
  •     再洒脱的人,到了子女这里,也只能是啰啰嗦嗦。
  •     刚开始看的有些混乱,其实后面慢慢看才发现王朔也只是借老王的口在诉说着这个世界的污浊与肮脏,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不愿启齿的秘密.
  •     看不懂
  •     借用一个评论 像是嗑药嗑出来的~ 哈哈哈
  •     到货后还没有的及细看,看着不错
  •     很王朔,我有点懵,方言和他都是王朔吗?到最后我实在看不进了,咋这么视化呢?做电影做疯了吧写的时候嗑药了吧?用北京大白话描述意境,王朔你直接给我放片儿吧别墨迹了。王朔你千万别写个《忏悔录》,那样文学和道德之间真的就是片荒凉地带了。
  •     话很溜,有点意思,只不过很多细节耐人寻味,说白了就是没看懂。我没抓住主线,或许没有。讲文学,讲写作,也讲社会。语言活生生的,没法一个字一个字看。
  •     神神叨叨 鲜血淋淋 畅快酣然
  •     看王朔看得越多越了解他 越了解他越觉得他迷人觉得他可爱。王朔太牛逼了。我竟然在他的身上看见了一些张伟的影子,天才都是一样的。王朔太牛逼了。“方言的留言是五分钟前:太美了。”
  •     世界是海,语言是网。充满各种“大了”之后的幻觉小说。生死生活。
  •     没看明白
  •     按照老王的说法,这本书是一部小说,“想和所有小说不一样的小说”,仔细看完之后,算不得牛比的小说,因为是王朔把自己内心隐秘的情绪,混杂着往事乱七八糟地透露给外人看。于是很多人开始从里面找猫腻,找新爆的料。怪不得他说,小说不一定要写给别人看。可以写给自己,写出来,舒坦够了就扔了烧了。所以,作家和读者之间,有时候仅仅是南辕北辙、或曰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看完这个小说,我就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学术界对王朔还是那么排斥。什么笨得能砸死人的砖头厚的《笨花》,什么假惺惺说自己人生的王蒙。都不叫文学。中国的文学,之所以很多不能叫做文学,一缺乏真实性,这里面包括爱模仿的,爱理想主义的,爱真善美的。还有就是浅薄,动辄表达一个人人皆知的狗屎道理。把读者当猴子耍,还以为人们会看得扼腕叹息。思想没有,虚伪一大片,在语言上自然就像馊了的稀饭一样,泄下来了。面目可憎。王朔没有被正统文化关注,正如王朔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人们活在脆弱当中。人们不敢看那些与生俱来的惨忍和黑暗。一旦暴露出来展示出来了,就立马有人昏倒乃至骇死。所以针对王朔的小说,正经人是假装不屑一提。或曰怯懦。王朔这样界定正经人:“只关心人的,只关心人类的,一点人文精神就把他充满,比拜金主义照看的面儿稍稍宽一点。”具体什么是人文精神,就显得暧昧了。针对虚伪,针对人内心深处的黑暗,老王从不避而远之。单纯的善恶,或者群集而处的信仰并不能迷惑他的本心,他说:“你本来信佛,和尚伤了你的心,你本来信基督,教会伤了你的心,你本来什么都不信,自己伤自己的心。”所以他也认为,人生的基调是痛苦的,是游弋的,“孙子才高兴”。小说触及到了人的生存。他所谈的内容虽然不系统,(我现在特恶心这词)但是他提出的哲学命题,不比尼采,柯尔恺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等一类人差。关于人的孤独。关于人的痛苦。关于个体的存在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关于理想主义。老王、咪咪方、梅瑞莎、方言、王扣子,混在在一起,人话鬼话连篇。北京方言和谐趣种种。从中能够找到虚无,找到这辈人在绝望面前的歇斯底里。歇斯底里,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从20世纪以来的哲学命题就可以看出,解构、破除虚伪而僵死的理想、善良、仁慈,从人最本真的视角出发,人们开始疲倦、不相信、怀疑、开始不哄骗自己、开始透视自己的灵魂、开始将正话反着说、开始图个快活。或者当个悲壮的公牛,或者当一个转头刺激人的牛氓。于是意义并不重要,因为意义本身就是上帝留给人类的玩笑。人们开始呈现最原初的感觉和不幸,以及与生俱来的迷茫和痛苦。生下来被抛,一切从头开始,发老,变臭。一代又一代。更替又更替。在自尊和屈辱之中逆来顺受地活下去。意义的崩溃,带来人如何在崩溃中苟延残喘。这是每个理解这种生存哲学的人,必须面临的问题。王朔不再相信道德的力量,不再相信理想主义,他宁愿冷冰冰地当一个小市民,也不愿意当英雄。他说,“几千年来,进步的都是小市民。英雄都是一个操性,唯恐自己不牛比。到了紧要关头。还要靠小市民自羞稳住阵脚。”当英雄的,战争的,都要死人,都要报复,都要复仇。都要最终活不下去。牵连又牵连。他说,“既然解放不了全人类,就一个也不解放。”我也这么认为,人跟人,谁也没有权利解放谁,每个人都是。其先是坐井观天,小井,其后还是坐井观天,不过是个稍大的井。明白了透彻了不折腾不疯颠了的时候,那是下世。这世,就必须把生死之墙生这一边的存在延续下去。这种悲观和绝望,仿佛喝了冰镇的水,五脏六腑充满了冷酷和不安。哲学家就应该是“表面上的铁石心肠,实际上是更高领域的,属于星空的冷酷。”想法性情上了档次,语言就上去了。随便抄上一句。曰:照见过去,过去如蝇。照见未来,未来如雷。身
  •     前半本极佳,后半本嗑多了,飞起来了。
  •     科科 DD爸爸看了你看的书想起了你装逼的样子 HHHH
  •     看着不错 慢慢看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     跟不上作者的思维,云里雾里,讲的都是大道理
  •     咪咪方-因一个好朋友家的猫叫这名字,问之何故,胖子说;是王朔书里的人物买回来看看还真是特别有力度的文字古怪的故事浮华的生活中品味下老王的故事,不失为放松的好方法推荐阅读
  •     作为随便看两眼内容都能知道是王朔作品的我,这本书和那本探讨信仰的书真的读不下去,其实《看起来很美》都花了我很长的时间——不说啥了吧,一遍一遍看他小说长大的孩子,希望他一切都好!
  •     期待王朔的下一本书
  •     过去与现在,写作与真实,所有呓语只说给同样见过死的人。
  •     这是李白杂李贺
  •     云里雾里的,搅脑子,话不好好说,总说一半就怯,写都写了,怕什么丢人。
  •     还只看了一半,这本书明显的让人阅读速度变慢。构思很叫绝,内容有些玄乎,也有些沉重。个人认为是一本很特别的好书。
  •     体现了王朔早期的风格
  •     王朔确实厉害
  •     很像五十而知天命的前辈该说的话:)
  •     在看完【致女儿书】后,我是怀着八卦的心态看这本书的,没想到一头扎了进去,跟随着王朔,在其畅聊和呓语中,上天出世,看到一个与我以往印象截然不同的人。从书中看,王聪明,坦率,执着,忠于自我,最重要的是其真诚的展露,勇敢的自省,面对众人亦不伪装,在今日中国恶俗虚伪当道的文学界和学术界,真是难得一见,超越众生,颇有大师范儿。王在书中苦苦追寻的哲学命题,让人看到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集团依附于权贵,成其食客,以知识换酒肉中,还有人直指精神世界,上下求索,感动。题外话,中年夫妇的感情大抵是相似的,有了孩子,就是打不断扯还乱的亲情,这时双方精神上的独立是最重要的,各自发展后,也许是渐行渐远,结果--无悔。也许是重新交叉或平行,结果--收获。但都维持了自尊,多好。
  •     这种风格我很喜欢;
    他的语言对白我很喜欢;
    他的风趣幽默我很喜欢;
    他的伤感我很喜欢;
    他的真实我很喜欢;
    能坦然面对自己,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文字,这种作风我很喜欢。
  •     号称王朔归来之作。有这个意思。确实是王朔近年最好的一本书了。还是那么贫,但贫得简短而有力量了。而且也有结构了,不象近年王朔其他的书,一片呓语。从这本书上看,王朔躁动的灵魂似乎有了皈依
  •     现在只是读到一半,前面叙事的时候看的明白,觉得这种形式新颖,有趣简单,调侃,到到了到方言小说的时候简直看的痛苦,是自我忏悔吗,是愧疚吗,在老王说自己时也没觉得他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啊,总觉得莫名其妙,自己太浅薄了,本来就不是很强大的心,看了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     有段時間把我看崩潰了。
  •     读进去就不容易走出来
  •     书很好,帮同事买的。
  •     武士都配两把刀,一把杀人,一把自杀。
  •     王朔一如既往的好,还有一部分没看完就被借走了,现在还没有还
  •     王朔的书基本要买来看看
  •     我通过一个人的梦进入这个人,当然这关乎你是否与其有同样的生活态度。一直认为做梦是自己的事,因为把别人当成主角的梦必然是失败的。我欣赏老王!看他的梦有柔软的温情,因为他的玩笑比煞有介事更接近真实,更认真的自然。
  •     太哏了~
  •     还没看,正版,包装不错
  •     書我就不扣分了 第一印象不好 像是被人翻過一樣
  •     和我父亲年龄一样的王朔 我想看看他写给女儿的是什么
  •     对挚友的怀念与自己的责任让人感动,没有痞气,没有调侃,老王还原了一段真实。
  •     语感依然好。在想象中的未来时空,从父亲的身份中抽离出来,分身为小说中人物方言和历经沧桑通透孤独的老王(互相梦见佐证是同一人),更客观全面地审视剖析过往的人、事、情。自我解剖,也有对粉丝的观点。人透彻了,世界观跟着玄妙起来。“对儿世界”有很出彩的视觉描述,非常适合影像化。从这本书能看出王朔受电影的影响很深。他提到了几个想拍的电影的设定,都很绝妙。
  •     原本以为这类书会很沉重,不过刚开始看着本书,竟发现,其实,这本书很吸引人
  •     这本书可以说是让我读了很受益匪浅,我很喜欢,推荐给大家
  •     听老王和咪咪方对话,很有意思。
  •     在骂王朔傻逼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傻逼。
  •     看懂十分之一不到?
  •     只读懂了前半部分,过了35再回头看一遍
  •     09年6月。其实更像随笔,絮絮叨叨讲自己的一切,时而掏心掏肺,时而一甩手说你别给我当回事我腻味。更有趣的事情是那个时候所经历的所有情绪我都忘了,但我还记得读书时的心情。如果我们能回去,吾爱,如果。
  •     本书用的是问答的方式
    虽然是王朔的一部转型作品
    但是字里行间
    还是能看到独特的王氏风格
  •     一直很喜欢王朔的书,刚收到书,简单的翻看了一下,值得推荐!
  •     我纳闷,怎么长评里就没有一个另一个神经病来一篇好生生的对号入座?
  •     一开始这奇怪的对话、人称,没看懂,看到后来才看出来了。挺特别
  •     由大麻导致的濒死体验的各种延伸。前半本是真喜欢,后半本也是真读不下去……
  •     嗑药文
  •     一開始還琢磨,這人真損太貧了,後來就覺得他說的都對啊
  •     喜欢王朔的作品
  •     全文看完我觉得王朔很不容易,一个人分裂成几个角色,还相互对话,其实追根究底就是一本单口相声。。。。这是精神分裂者的领袖级人物啊!!这个中国需要更多正常人看来不正常的人,生活才会真正有趣。
  •     刚买来看过一遍,没看出所以然,总感觉和里面的人不在一个频道。多年之后重读,多读懂了一些东西,但还不是完全明白,尤其一些明显药后的话。情节几乎没有,当王朔访谈录看还是有些意思,其中很多话单独拿出来都耐琢磨。需要找,需要耐心看。
  •     其实生活的真实便是如此!怎么没有贾伟的改变一生九堂课、道法自然大智慧和电影立春,卓越上就有!
  •     王朔的书挺好的!
  •     喜欢老王的作品
  •     真的好书,话不多说,王朔用心,心地干净。
  •     非常好 谢谢当当网
  •     展示了王朔先生难得一见的温柔面。
  •     我主要是特别对王老师的过去生活特别好奇。
  •     这个写的很亲切,值得读读!
  •     私下觉得,王朔是了性了的,能和女儿以这种方式谈话堪称大勇,无大智大悲心难以做到,景仰。
  •     惊了,特别崩溃,一个老男人把我那么多年的心事说干净了
  •     捏着鼻子看完了
  •     这本书里,更注重表达思想,需要仔细思考,读起来要更多时间,需要一定阅历的人才更会理解得了,我才22岁,很多地方我看了总要停下来慢慢想作者写作时的感受。
    文笔没那么注重(比他以前的书)
  •     还不错的一本书,值得阅读
  •     有些话还挺逗,但大部分感觉特混乱,也许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混乱。也许是因为我没抓到逻辑……我也不知道我看的是嘛,反正看完了
  •     本书可以驱邪避鬼,看完后从此对世界各种装比装神弄鬼者,获得免疫力.实乃居家生活防忽悠之实用指南.
  •     不一样的小说。实不相瞒,第一次读王朔
  •     2011-114
  •     喜欢王朔的文字,故事迷人,透彻
  •     看后有种想给自己孩子写点什么的冲动!!
  •     老王还是那么犀利。
  •     王朔的小说就是经典
  •     真棒
  •     很喜欢王朔 很真实
  •     人是复杂的、反复的、痛苦的。
  •     读得没劲
  •     “还是有矫饰。 ”——竟然看过,这是之前的评价,四星。今年看,完全烦,絮絮叨叨无病呻吟的中年男子,全能神的自我投射,挥之不去的自恋自怜。
  •     满书的幻想、胡扯,但是也算给人的美好想象,在胡编乱造里都是好话,都是希望人的美好祝愿。
  •     写作,其实是靠别人生活。一辈子靠别人,靠得住么?
  •     书很不错滴
  •     爱谁谁 反正我准备升天了
  •     非常非常喜欢,只有王朔才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其他认没有这个见识也没有这个勇气,他不是为钱而是为自己在写作了,可惜很多人根本看不明白这书啊!
  •     质量还不错,喜欢王朔的作品,期待中。。。
  •     中午和我们医院一个从中国来访问的医生谈到了王朔 补标一下这本 我差不多7年前第一次贴LSD的时候看的 这书有多飞呢 那次贴票我看到了哪吒上帝和金光闪闪的街道
  •     老王的一贯风格,语言诙谐幽默,只是故事仿佛更真实化了.感人!
  •     还不错,只是一不小心点错了,买了两本
  •     读来很有意思
  •     印刷的字体也太细了吧,不能加粗?
  •     谜底的一种打开方式。
  •     非常满意!!!包装这次很好!因为用了硬箱包装!价格非常实惠!质量很好!没有残缺页!推荐给广大网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