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破坏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爱情与破坏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ISBN:9787806970294
作者:[比]阿·诺冬 著
页数:259页

内容概要

阿梅丽·诺冬:生于日本,长在中国,原籍比利时,现居法国,自称是“无国界作家”。诺冬自1992年出道以来,每年出版一本新书,年年轰动,本本畅销,其中不少作品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或被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她是法语国家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曾获法半西学院小说大奖,其作品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销售数百万册,创造了欧洲出版界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书籍目录

爱情与破坏附: 《敌人的美容术》 诺冬作品节选 编后余墨

编辑推荐

  人对自己其实一无所知。人以为习惯了成为自己,恰恰相反。人年纪越大,越不了解这个他以其之名说话做事的人。这不是什么问题。体验一个陌生人的生活有何不妥?也许更好:这样你会知道你自己是谁,你就会讨厌自己。

作者简介

人对自己其实一无所知。人以为习惯了成为自己,恰恰相反。人年纪越大,越不了解这个他以其之名说话做事的人。这不是什么问题。体验一个陌生人的生活有何不妥?也许更好:这样你会知道你自己是谁,你就会讨厌自己。
阿梅丽·诺冬:生于日本,长在中国,原籍比利时,现居法国,自称是“无国界作家”。诺冬自1992年出道以来,每年出版一本新书,年年轰动,本本畅销,其中不少作品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或被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她是法语国家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曾获法半西学院小说大奖,其作品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销售数百万册,创造了欧洲出版界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日常生活对我来说并不存在:它太美好了。如果我有幸活着,我的一天将这样度过:在布鲁塞尔,凌晨五点三十五分,第一班有轨电车经过时,我就醒来了。这意味着我已经睡得太晚了。我姐姐朱丽叶已经起床两小时了,正在厨房里做难以想象的美味早餐。我也很想像她那样具有这种忘我精神。我给自己泡了半升浓茶,一饮而尽,空腹。然后,我重新钻到我的潜水艇里,埋头写我已经写了几个小时的稿子……

图书封面


 爱情与破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相比起诺冬近今年的作品(《闻所未闻》,《独断》,《冬之旅》,《某种活法》),我更喜欢她之前的作品,这就是其中两部。这样说吧,她早些年的作品更为“变态”,更加适合我这种变态的人的口味。诺冬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种“变态”的哲思,甚至是那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很恐怖的存在于个人心中,不被我们所发现的黑暗的心中的那种东西或者存在。诺冬对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等是吃得挺透的,会让人思考自己,自我,然后与之相关的身体,思想和这些被束缚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己(或者自我)是“恶心”的!我们怎样才能摆脱掉“自己(或自我)”呢?这正是诺冬提出的和想要回答的。想《冬之旅》里面的那种寄生或者孪生关系,最后通过自我破坏,自我毁灭来完成(告别)。所以没有东西是完美的,它要让我们的灵魂留有余地。而我认为这是真的!
  •     《爱情与破坏》是我所看的第二本Amelie Nothomb的书,翻译欠佳。书中包括二篇完整的小说《爱情与破坏》和《敌人的美容术》。《爱情与破坏》是根据Amelie Nothomb幼年生活在北京的经历所写。讲述的是二个女孩的爱情。五岁的“我”跟随外交官的父母来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北京。七岁时在三里屯的使馆区内遇到了像天使一样漂亮的六岁意大利女孩埃莱娜,从而对其产生了爱恋。但过程和结局一样苦痛并由此懵懂了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Amelie Nothomb从外国人的视角描写了文革时期的北京,那片灰色阴沉并带有一丝因疯狂无序而显得如此神秘的国土。关于故事中的“我”与埃莱娜的感情,不知是否能定义为爱情。但由“我”和埃莱娜的比照,可以看出二类不同性格的人之间的差异 ——“埃莱娜是别人对她越冷淡,她便越爱别人;而我却恰恰相反,别人越爱我,我便越爱别人。”这是书中对两人特性不同的一处描写。埃莱娜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具有强烈的征服欲,觉得被漠视是种反常,从而引起兴趣。而“我”是一恋爱就满脑子充斥着恋人并产生无穷狂热的表现主义者,以别人的认可而获得自我的价值。“我”如何能做到对她冷淡,一切不过是手段。你爱她,她就不爱你;你不爱她,她就爱你;这场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游戏,最终演变成一场谎言的较量,暧昧中的勾心斗角。而惨败下阵来的“我”,则在长大后沿用埃莱娜的方法对待数十个爱“我”的女孩。伤害,让记忆刻骨铭心;而痛苦,让爱情更显伟大。Amelie Nothomb是学哲学的,在《爱情与破坏》(1993)中无处不见思辨和哲学语句引用。这是她的第二本书,相对之后的《午后四点》来说,还稍有炫技之嫌,不如《午后四点》圆润一气呵成。但本书的第二篇《敌人的美容术》,写于2001年,成熟的技巧,相对来说就更为精彩。《敌人的美容术》写的是一个分裂人格者的自我对话。结构设计巧妙,从A与B的对话中,引出A杀了B的妻子(第一个包袱)。再接续的讨论中,隐射出A与B自身的对立关系,使人思考一个人善恶两面的问题(第二个包袱)。接着引导出B杀了自己妻子的事实(第三个包袱)。最终,在B想杀了A从而灭口的行动中,死去的是B自己(第四个包袱)。情景的设计和语境的变换,都丝丝入扣。全篇以对话呈现,通过实则一人内心的自我怀疑,自我矛盾,自我挣扎等心理剖析,加之推理悬疑的佐料,是部很精彩的小说。http://radiumdey.blogbus.com/logs/35892851.html
  •     在本不厚的集子里包涵了《爱情与破坏》和《敌人的美容术》两篇中篇小说。联想起之前看过的诺东的另外一本《午后四点》,我想说,这个女人,就爱写变态。《爱情与破坏》是有一点自传的小说,讲了在中国文革时期(这是我找来看的原因),作者(6岁)随充当驻中大使的父母来到北京并居住几年,其间发生的故事。时代背景固然是一个卖点,但诺东把畸形的童年,畸形的爱,畸形的相互关系,融入到了这个畸形的时代,畸形的国家和畸形的北京中,也着实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而这本书中一直在着力说明的是,爱情必由破坏而生,给予幸福必来源于先给予不幸。作者作为一个6岁的小女孩,“爱”上另外一个几乎可称完美的小女孩。而让对方接受她感情的唯一方式,便是伤害和破坏。而最后,这种爱的解读还被当成真理。我们可以说这种倾向是变态的,但冷静想来,有时,爱情,不就真的是这样吗?至于第二篇《敌人的美容术》,则是讲一个杀死自己妻子的人,在机场候机室与自己心理阴暗面幻化出的人进行了激烈的对话斗争,最终走向自杀的,充满悬疑和紧张感的故事。而叙事方式也很特别,全文基本全是对话,而对话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揭示了思想。小说中表达的心理分析,自我欺骗,潜意识诱骗,人格异化等等内容并不新颖,但融入到这样一个阴暗的让人意想不到的自我毁灭的故事中,还是很成功的。至少,这大段大段的对话,没有让我感到厌倦,反倒是兴趣盎然。之前从未听说过诺东其人,看她的这三篇小说也纯属偶然。仔细想来,这也算稍稍填补了我比利时文学上的空白。不过,也许是因为比利时没有自己的文字,我还是更愿意把她当做是一位还算有趣的法国作家。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六年级读过她的几本书 现在再读 忽然发现原来曾经读过的一直影响着我 当时年纪不大 总觉得她的书晦涩 现在却发现别具风格 六年级在初中学校图书馆借到的 这几年还想网上买呢却买不到 没料在大学图书馆给借着了 ! 很好.
  •     跟王尔德说的两种悲剧得到和得不到,是一个道理。
  •     小时候居然读过这个
  •     这个智性相当发达的女作家的书,思辨密度相当高呀。虽然文风有些年轻人的跳脱飞扬
  •     爱有两种,一种折磨一种奉献。
  •     I got it.I564.45 z1 2003 Hangzhou Library.
  •     第一篇无感,第二篇《敌人的美容术》真好。
  •     主打的前篇三星,但被附的后篇“敌人美容术”迷住,准五星水准!诺冬小姐的书会继续买,中译组请给力~~~
  •     《爱情与破坏》卖弄的是一点也不可爱的机巧;《敌人的美容术》是远逊于“双重人格”的人格分裂小说,亦没有“fight club”精彩。谁喜欢诺冬的话,赶紧把我手边这本拿走吧……
  •     我看不懂的封面賞排行第一
  •     有意思奥
  •     有意思诶
  •     反而是第2篇《敌人的美容术》写得层峦叠嶂,波谲云诡。比利时血统出生在日本的小女孩怎样在四人帮时代的中国北京使馆区纠集外国小孩欺负东德孩子我真的没什么兴趣啊啊啊啊啊。
  •     作品有风格,但书有破损污迹.
  •     l'amour monstrueux et l'enfance bote se passent dans la société difforme. il me fait réfléchir mon amour. pourquoi la douceur d'amour vient de la douleur d'amour? et elles se circulent sans cesse!!
  •     非常有趣的书,可惜封面太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