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洛丽塔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532738816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页数:503页

章节摘录

  安娜贝尔和作者本人一样,也是混血儿:不过她具有一半英国、一半荷兰的血统。今天,我对她的容貌远远没有几年以前,在我认识洛丽塔以前,记得那么清楚。有两种视觉方面的记忆:一种是睁着眼睛,在你头脑这个实验室中巧妙地重现一个形象(于是我看到了安娜贝尔,如一般词汇所描绘的:“蜜黄色的皮肤”,“细胳膊”,“褐色的短发”,“长睫毛”,“鲜亮的大嘴”);另一种是你闭着眼睛,在眼睑的阴暗内部立刻唤起那个目标:纯粹是视觉复制出的一张可爱的脸庞,一个披着自然色彩的小精灵(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洛丽塔的样子)。  因此,在描绘安娜贝尔时,请允许我先严肃地只说,她是一个比我小几个月的可爱的孩子。她的父母是我姨妈的老朋友,也跟姨妈一样古板乏味。他们在离米兰纳大饭店不远的地方租了一所别墅。秃顶的、褐色皮肤的利先生和肥胖、搽粉的利太太(原来叫范内莎·范-内斯)。我多么厌恶他们!起初,安娜贝尔和我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她不停地捧起一把把细砂,让它们从指缝里漏下去。我们的思路跟如今欧洲青春前期的聪明孩子的思路一样,也定了型;我很怀疑是否应当把个人的天才分配到下面这样一些兴趣上:我们对芸芸众生的世界的兴趣、对富有竞争性的网球比赛的兴趣、对无限的兴趣、对唯我论的兴趣,等等。幼小动物的软弱无力引起我们同样强烈的痛苦。她想到亚洲一个闹饥荒的国家去当护士,我却想成为一个出名的间谍。  突然之间,我们彼此疯狂、笨拙、不顾体面、万分痛苦地相爱了,而且我还应当补充说,根本没有希望;因为那种相互占有的狂热,只有凭借我们实际吸收、融合彼此全部的灵魂和肉体,才能得到缓解。可是我们,甚至不能像贫民区的孩子那样轻而易举地就找到机会交欢。有一次,我们不顾一切地试图趁黑夜在她的花园里幽会(关于这件事往后再谈)。后来,我们得到的唯一不受干扰的情况就是在游人众多的那片海滩上,呆在他们可以看见我们、但无法听到我们谈话的地方。在松软的沙滩上,离开我们的长辈几英尺远,整个上午我们总摊开手脚躺在那儿,在欲望的勃发下浑身发僵,利用空间和时间的任何一个天赐良机互相抚摸:她的一只手半埋在沙里,总悄悄伸向我,纤细的褐色手指梦游般地越移越近,接着,她乳白色的膝盖便开始小心翼翼地长途跋涉。有时候,别的年岁更小的孩子偶然堆起的壁垒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遮蔽,使我们可以轻轻吻一下彼此咸津津的嘴唇。这种不彻底的接触弄得我们那健康却缺乏经验的幼小身体烦躁到了极点,就连清凉碧蓝的海水——我们在水下仍然彼此紧紧揪着——也无法缓解。  在我成年后四处漂泊的岁月中,我丢失了好些珍藏的东西,其中有我姨妈拍的一张陕照。照片上有安娜贝尔、她的父母和那年夏天追求我姨妈的那个年长、稳重、瘸腿的先生,一位库珀医师。他们围坐在一家路边餐馆的餐桌旁。安娜贝尔照得不好,因为拍的时候,她正低头望着chocolatglac6。在强烈的阳光下,她的妩媚可爱的神态渐渐模糊,(在我记得的那张照片上)只可以看清她那瘦削、裸露的肩膀和头发间的那道分缝。而我坐在离开其余的人稍远一点儿的地方,照得倒特别清晰:一个闷闷不乐、眉头紧皱的男孩,穿一件深色运动衫和一条裁剪合体的白色短裤,两腿交叉,侧身坐在那儿,眼睛望着旁边。那张照片是在我们诀别的那年夏天的最后一天拍的,而且就在我们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作出挫败命运的尝试的前几分钟。我们找了些最站不住脚的借口(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实际上什么也顾不上了),逃出餐馆,来到海滩,找了一片荒凉的沙地,就在那儿,在堆成一个洞穴的那些红石头的浅紫色阴影下,短暂、贪婪地抚爱亲热了一番,唯一的见证就是不知哪个人失落的一副太阳眼镜。我跪着,正要占有我的宝贝,两个留着胡须的洗海水澡的人,海上老人和他的兄弟,从海水里冒出来,喊着一些下流、起哄的话。四个月后,她在科孚死于斑疹伤寒。

前言

  《洛丽塔》或《一个白人鳏夫的自白》,这就是本文作者在撰文以前所收到的这篇奇特的记述的两个标题。这篇记述的作者,“亨伯特·亨伯特”,已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在法定监禁中因冠状动脉血栓症而去世,距他的案件开庭审理的日期只有几天。他的律师,也是我的亲戚和好友,目前在哥伦比亚特区当律师的克拉伦斯·乔特·克拉克先生,根据他的委托人的遗嘱,请我编订这部手稿。他的遗嘱中有条条款,授权我那很有名望的表兄全权处理付梓出版《洛丽塔》的一切有关事宜。克拉克先生选定的这个编辑刚刚由于他的一部朴实无华的著作(《理性有意义吗?》)而获得波林奖,其中论述了若干病理状态和性变态行为。克拉克先生的决定..

媒体关注与评论

  《洛丽塔》诞生于五十周年典藏纪念版本。  纳博科夫通过一个新的技巧,丰富了不完善与不成熟的阅读艺术。  纳博科夫研究名家阿佩尔论艺妙笔点睛,权威中文翻译与美国专家导读珠联璧合。

内容概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书籍目录

导言序言一……三十六关于一本题名《洛丽塔》的书

作者简介

作为一份病历,《洛丽塔》无疑会成为精神病学界的一本经典之作。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超越了赎罪的各个方面;而在我们看来,比科学意义和文学价值更为重要的,就是这部书对严肃的读者所应具有的道德影响,因为在这项深刻的个人研究中,暗含着一个普遍的教训;任性的孩子,自私自利的母亲,气喘吁吁的疯子——这些角色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提醒我们注意危险的倾向;他们指出具有强大影响的邪恶。《洛丽塔》应该使我们大家——父母、社会服务人员、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警觉和远见,为在一个更为安全的世界上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一个人而作出努力。
我认为每一个严肃的作家,手捧着他的已出版的这一本或那一本书,心里永远觉得它是一相安慰。它那常燃小火一直在地下定里燃着,只要自己心理的温度调节器一触动,一小股熟悉的暖流立刻就会悄悄地迸发。这个安慰,这本书在永远可以相见的远处发生的光亮,是一种极友好感情;这本书越是符合预先构想的特征与色彩,它的光亮就越充足、越柔和。然而,即使如此,仍然还有一些地方、岔路、最喜欢去的沟谷,比起书中其他部分来,你更急切地回想,更深情地欣赏。自从一九五五年春看了书的清样之后,我没有再读过《洛丽塔》,然而,这部书给了我愉快的感觉,因为它就在屋子里悄悄地陪伴着我,仿佛一个夏日,你知道雾霭散去,它就是一派明媚。

图书封面


 洛丽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只剩下所有的歉意还有什么是我能说的―――涅磐终于在两个夜晚将《洛丽塔》看完。每次看完都要喝很多的水,然后发呆想着故事里的每个场景,它令我感觉到内心深处那种关于爱的饥饿感,及情欲的空虚。虽然那样的爱,世俗不容。但,往往只有世俗所不容的爱是最惨烈并且最持久,最刻骨铭心,在世俗的不容之中,那爱就像荆棘鸟似的。洛丽塔只有12岁,但她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母亲夏洛蒂在《子女成长指南》中一项“你的子女个性”一栏里仔细了描绘了一个孩子的形象,“寻衅闹事的,爱找茬子,多疑的,不耐烦的,动辄生气的,爱打听闲事的,无精打采的,不听话的和固执的。”就因为这么几个鲜明的形容词,那个张着雀斑,细小胳膊但脾气粗暴小姑娘立刻鲜活了起来,她是如此的活泼但孤独无奈。这是我所见书终我所看到的将人物描绘的如此真切彷佛触手可及的一个小姑娘。一部好的小说便是能让读者感觉到那样的场景,一个充满阳光的花园,一个12岁的小姑娘懒洋洋的,趴躺花园天真烂漫看画册,水花浇她透鹅黄短裙。她是,总之她是如此的鲜活。亨伯特,那个自呓者他缓慢的痛苦与欢快彼此交汇的讲着他是怎么碰上这个小妖精的,法律与风俗令他以为自己是个病态的,恋童癖者。他因为不得而他沉迷与畅想的边缘,又有谁不曾臆淫过呢,彼时两个少年热烈的相爱,他们的心是清洁的然而他们的身体是否在彼此欺骗。谁敢断然的出来为自己的躯体说话?可是,为什么成年人不能去爱一个12岁的姑娘?她并非幼稚,洛丽塔什么都明白,亨伯特爱她,爱的激烈而绝望,从文章里多次提到梅里美的《卡门》便可想而知,那个西班牙士兵对卡门的爱,是那么无药可就的,以至我们不难联想到后文。他在拉姆斯代尔,碰巧住进了黑兹.夏洛蒂的家。碰巧洛丽塔只有12岁。亦是碰巧她性早熟。他原本没有指望的,没有指望除了少年时候所喜欢的那个姑娘以为他还是如此的去爱着另外的姑娘,他原以为是少年的爱恋导致他爱的残疾,但洛丽塔已经超越了他少年爱恋的记忆。小小的洛丽塔去了夏令营,亨伯特在无奈早晨看着她母亲送她离开,那强烈的臆淫在折磨着他,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洛丽塔的母亲给亨伯特写了一份“供状”确切的说,应该是一封情书,母亲爱上了这个不断声称自己是个鳏夫的男人,而这个鳏夫心里则迷恋着他心中的“性感少女”他苦思冥想。他承认自己的变态,甚至连作者在文体表达的时候,也让亨伯特成为一个令人不耻的变态。他决定为了洛丽塔跟黑兹.夏洛蒂结婚。一个他并不爱的人,也许有人会说,他不也是不爱着他的前妻么?但那时候他是为了隐藏住他在少年时候就开始的对“性感少女”安娜贝尔的痴狂,那个女孩死的很仓促,导致他的感情突然“嘎”的一声,就像缝纫车突然断线似的,无法继续车衣服,而那属于少年的爱恋则无法成长。他的爱就在那个时候来不及成长。但这也令他更懂的去爱。只要是爱,真的爱。谁跟谁又有什么的关系。试问除了亨伯特谁又会那么激烈的爱着洛丽塔,亨伯特那种毫无芥蒂的口气,“我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啊,洛丽塔11岁就与查理发生了关系,嗯,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及她那猴子似的脾气有关系吧。他打电话告诉洛丽塔说,他将与她的母亲结婚。她反应平平,好似这与自己并不相干。他给她寄去糖果,她礼貌的表示感谢。她的内心藏的很深很深,如她事后所言,在亨伯特还是她家房客而非继父的时候,她就知道他一再的想要她。人们难免要吃惊的捂住自己的嘴巴,或者皱起眉头叫着上帝。可是这便表示洛丽塔她不是一个无知的小孩,她已经有了独立的人格,她清楚的自己在作什么!后来一个很奇怪的巧合,就是在亨伯特跟黑兹结婚没有多久,她便发现了他的这个秘密,她偷看了他的日记,她很难过,打算就此离开这个心急叵测的变态,她匆忙的离开家里,那时候他还在费力的想着怎么给黑兹做解释,他在倒着威士忌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电话说,“你太太被车撞死了”的时候还反感的说着,“我太太没事”但一到客厅,她已经不见了。她的确死了。就在离家不远处,她的车与别人的相撞在一起。我猜也许这是天意对这个可怜的臆淫者的垂怜但也是对他的毁灭。他就以“父亲”的名义顺理成章的将还在夏令营生活的洛丽塔带走了。在旅馆的第一夜,他处心积虑,谋策已久得“占有”他心目中这个性感少女的计划并未实现,但却在第二天清晨,他记得还是六点多的时候,她附在他耳朵旁边小心翼翼的说着的话,然后很吃惊的问他,“什么,你在童年的时候居然没有干过这种事情?”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便是顺理成章的。他对她的确有着强烈的欲望。但最纯粹的爱便是性的吸引。他对她完全没有要求,任由她脾气粗暴,任由她恶劣的对他。他告诉她,她的母亲已死的时候。给她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就像一场即要来临的分别令人伤心。嗯,但她还是回来了,因为她无处可去。随后他们四处旅行,在各种各样的汽车旅馆。书中亨伯特一直在强调着自己对洛丽塔的欲望,其实是在对书中那些隐形的“陪审团”还有“卫道士”的吵闹,亨伯特以“小丑”似的“自嘲”则是对他们的反讽。因为他们不知道。他那激动的,急于满足洛丽塔想要的一切的那最原始的欲望便是他对她最纯粹的爱恋。他很爱她。可是,洛丽塔在逐渐的长大。文章又一次提到了《卡门》里的一句话,“你已经不再爱我了么?”这是那个绝望的士兵对卡门说的话。暗示着洛丽塔其实并不依附亨伯特,不论是感情上或者生活上她都是能自己处理的。我注意到了一个情节,就是洛丽塔在知道自己母亲已经过世时,那是镇定的悲伤。她没有呼天喊地,她对一切“既然存在”的事物都接收的很快。她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既然每个人的大脑并不是一样大小那也不能让没个人都按“道德风俗”来行事,那毕竟是大部分人的思想,而奇异的人那么多,有人发明飞机,有人发明了炸药,有人一枪将自己毙了,有人则老态龙钟之时谈起死亡仍然颤抖不已。在比尔兹利。他们不再旅行,此时已一年过去。洛丽塔在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学习。亨伯特则在那个做个失去了母亲的女儿的“父亲”。洛丽塔是在这儿才学会演戏的吧,她多次的欺骗了他,她像个小妖女似的对他的内心看的一清二楚。她令有所爱。就在拉姆斯代尔,那个克莱尔。那个编戏的高手。洛丽塔像个妖精似的了解自己的一切行径。就如卡门,她对那个可怜的西班牙士兵说,“我让我跟你一起死去可以,但要我跟你活着决不!”洛丽塔就这样在医院里失踪了。书中故事与《卡门》如此的差异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是否对这份深情感到厌倦?是否她对他直白的欲望感到烦躁?嗯,她最终还是逃跑了,带着目的性的跑了。她不再爱他了。她爱上了一个“阳萎者”,但他并不爱她呀,他甚至要求她偷光衣服与一群人一起做爱。她又再次跑了。她嫁给了一个瘦小的毫无魅丽可言的男人,她才17岁,她还怀着孩子。也不要再跟着他了,他暗自替她想,克莱尔伤了她的心而亨伯特则毁的她的一生,就是他的这种强加罪孽的自白,将他对她的爱明显的提炼了出来。真的。这只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不应饱受那么多的道德谴责。因为如此痴狂的爱一个人并不容易。
  •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穷困和爱;你想隐瞒越欲盖弥彰。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时间、生命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发现这类书总是要花很久很久的时间才能看完 中间一停就无限期拖后。。
  •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还在念初中,同学借了我的《海边的卡夫卡》后猥琐的给了我这本书,带着猥亵的笑着说,“你一定也喜欢这本书。禁书来的哦?!”然后几节数学课下来我看完了这本曾经惊世骇俗的书,可当时的我并不喜欢。通篇病态又意识流的神经质般絮絮叨叨喃喃自语,实在不是我的菜。“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病态的迷恋,这种畸形的情愫不过是浩渺宇宙中一个极其微小的缩影,但却燃烧了亨伯特和洛丽塔两个人的整个生命。亨伯特站在斜坡顶上倾听“那嗡嗡声中间或迸出的欢叫声”,但他恍然,“那刺痛我心脏的、令人绝望的并不是洛丽塔不在我身边,而是她的声音不在那和声里了。”多么痛的领悟,多么绝望的深情。亨伯特在性与死亡之间纠缠,但他所纠缠的却不过是一个影子,一场遥不可及的梦。那个拥有她自己一无所知的神奇力量的“生命之光”最后却成为了一个头发蓬乱的孕妇,不再具有“惹人发狂的优雅,难以捉摸的、诡诈的、灵魂分裂的、阴险的诱惑力”,她“已经死去,又已化为不朽”。 她陨落了。这让我想起《爱情重创》里也有如出一辙的重逢,身败名裂的男主角在机场转机时看到了当年毁了自己人生的爱人(朱丽叶·比诺什 饰)在一个男人身边抱着孩子,和别的女人没什么两样。生命之光的陨落、欲望之火的熄灭,大概也就代表着罪恶的终结和灵魂的救赎?普鲁斯特描述爱情的消逝时也有这份狠辣:我们听到他的名字不会感到肉体的痛苦,看到她的笔迹也不再发抖,我们不会为了在街上遇到她而改变我们的行程,情感现实逐渐地变成心理现实,成为我们的精神现状:冷漠与遗忘。但他还是温情脉脉的加了一句:当我们恋爱时,就预见了日后的结局,而正是这种预见让我们泪流满面。我想这和罗曼罗兰的“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有异曲同工之妙。预见了爱情消逝的必然性、依旧能够全身心的燃烧自己去爱,才是足够深沉的爱。高桥源一郎曾把《洛丽塔》视为一部“宏大的小说”,我想他大概说的不是这份虐恋之深沉,而是其哲学层面的“宏大”。纳博科夫嘲讽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论和其精神分析法,同时又细致的描摹了一幅精神疾病肖像,于是在《洛丽塔》里所展开的道德尺度和欲望都像是一种尝试:从一个患者的角度探讨爱情与欲望——生病了的爱情和生病了的欲望。纳博科夫说:“艺术的创造蕴含着比生活现实更多的真实。”因此,与其说这是在讲述一个恋童癖的回顾,倒不如说是一个边缘灵魂的精神流浪放逐。亨伯特的生命被洛丽塔用其“一无所知的力量”操纵,他忍受着异乡的流亡,同时又沉溺于天真少女的活力里:欲望与美感的微妙交织于一起,并超越了精神流亡的界限。亨伯特立于道德之外,更是挽住了时间狂澜,用艺术赋予洛丽塔生命,把洛丽塔留在了一个永不长大的静止空间。我想这也是《洛丽塔》最宏大的地方,它勾勒的实际是人类征服时间的幻想以及幻灭。亨伯特与洛丽塔都渴望脱离时间状态的限制以实现自身本真的存在。亨伯特渴望定格时间,而洛丽塔渴望超越时间,两个人都试图挑战时间的不可能性。纳博科夫说他创作洛丽塔的灵感源泉于报纸上的一则消息:科学家百般引诱猴子作画,而猴子画出的是囚禁它的铁笼的栏杆。这和洛丽塔的故事有半毛钱关系?我想,纳博科夫写的正是囚禁人类的铁笼——时间。亨伯特和洛丽塔企图冲破时间监狱的企图终究是失败了,洛丽塔不是安娜,就算她们同龄并拥有同样的性感,亨伯特也不是曾经的亨伯特。超越时间大概是人类征服“可能性”的永恒梦想,正如唐吉可德挑战风车、西西弗挑战巨石一样,但时间牢狱的禁锢也是永恒的,坚不可摧的。挑战时间的努力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妄想。《洛丽塔》虽然有着情色小说的外壳,描述的却是不可能的绝望爱情和不可能的永恒梦想。纳博科夫喜爱朝生暮死的蝴蝶,而在他的小说里,也充斥着如蝴蝶般轻盈的哀伤。

精彩短评 (总计84条)

  •     最开始看到《洛丽塔》的这本精装本是在书店里,心里就很惊喜,觉得书的包装很漂亮,拿在手里的质感很不错,书是精装的,封面是绒绒的,手感很好,值得珍藏。但是因为书店是全价的,而且我之前已经有了《洛丽塔》的简装本,都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所以就到网上看看,价格虽然有点贵,也犹豫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买了。很喜欢。
  •     感觉很无聊。。。匆匆的过了一边,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
  •     描写很细腻 细节方面很独到 当然用我的话说文字也是比较简单粗暴
  •     我们学校图书馆竟然有这本书。。害我超期一个月。。好厚。
  •     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从一开始的到最终,从万中之一到唯一。她是他永远的洛丽塔,这种病态的,执着的爱常人难以理解更难以接受,但如果对方回以的是同等份量的爱或许就不至于成最终的悲剧吧
  •     同一本书买两个版本我也是醉了......
  •     绝望大于情欲(书也太美了
  •     一开始被lo li ta这三个音节的发音吸引了,没想到开篇就讲了,有趣的很··最后看到自己的洛丽塔变成了怀了孩子的普通母亲不知道为啥反而觉得可惜,大概青春的甜美纠缠着罪恶总是令人迷醉的吧,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萝莉
  •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     嘲弄自己鄙夷的的嘲弄自己爱的嘲弄自己恨的嘲弄自己,这是歇斯底里的悲伤啊。写这样的小说的时候,心里会是有多痛。
  •     从阅读给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看,这本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道德评价的抛弃,使一大堆伪叙述的小说落于其后。内心对这本书还是很少有同感,不过这本书让我对极花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     图书馆借的,都不记得是不是这本儿了。对于当时还在上大学的我来说,算是超越对小说作品的想象,之前觉着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应该是正面向上的,或者至少是正常的,现在想想自己也是too young too naive。喜欢这种神经略带癫狂气质的作品。
  •     请原谅我,我甚至记不得作者的名字。但我的确被书深深打动。在我脑海之中久久徘徊不去的是洛丽塔永远的12岁。
    我很憋闷的感觉,我无法表达出我所喜爱的性感少女到底是何种人,但是本书的确让我感到了思想上的共振。希望将之永远霸占着,永远保护于手心之中的心情。我的确是这样子的!
  •     呵呵 现在人只知萝莉 不知洛丽塔的摄魂魅力所在
  •     爱不存在条件性 不限年龄 性别 抑或其他
  •     这本书的文字不多,但是因为精装本价格过高,文字每页也就很少,大量的空白部分。这是心理方面阐述很深入的一本书,对主人公这种对少女的奇怪癖好也做了很详尽的剖析。就是一个人完整的喃喃自语。
  •     一个男子的意淫,一段关于年龄的爱
  •     精装纪念版的《洛丽塔》书和小女孩一样的吸引人,看着就想抱着她不放!
  •     分三步,向上顶舌尖 落下:洛、丽、塔。
  •     送人不错
  •     高级阅读课老师突然提到洛丽塔,以前读的时候不能理解,后来又激进地认为这是先进思想,现在来看其实这不过是爱情而已,谁也没有诱导谁,年龄在现实中已经可跨越了 但想起那些细节依旧觉得残忍地无动于衷啊
  •     长句有韵律之美。
  •     世界上只有一种艺术流派,那就是天才派。-博纳科夫
  •     除了翻译较次、让人看不懂之外,其它还好,不过一本书的价值就是让人读懂它的
  •     我竟觉得这样不是罪过,是爱。
  •     现在我终于把洛丽塔拥在怀里了。一分钟前,她就在小区的值班室那儿静静地等着我。匆匆往家赶,从网上,我知道洛丽塔已来了,是快递的小伙子护送着来的。她真的还是那么的漂亮吗,一如我从前所见?我不知道她一路是怎样的风尘,美人呀,如我所愿吧。就在我第一眼望见,我的心就醉了,完美的人儿,多么可心,就让我拥你入怀吧。亲爱的,我们回家。谢谢当当,终于给我送来了十品全新《洛丽塔》。大学二年的那个夏天,我读了《洛丽塔》。看完后,我成了一只骄阳下奔跑的鸭子。而现在,鸭子的脚步已经有些蹒跚.我可以静下心来,欣赏她装帧的美,轻轻地摩挲......好啦,别再酸了。还是想说:《洛丽塔》,你真美!
  •     本来打算买一本英文的洛莉塔,再买一本中文的对照来看,但是却发现自己买重复了.决定送给朋友一本.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好朋友,值得一辈子去回味.
  •     恐怕世界上不会再有比写作更经济、纯粹、自由、入门极易而试图精通却永无止境的消遣了。
  •     一翻译机锋尽失,还是直接读原著合适
  •     Synaesthesia is a rare disease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ensory system, Numbers and words is a color, and shape, texture, and emotions. For example when they eat good things to eat, will hear wonderful music, hear the wonderful concert smell the fragrance of a flower, green may in they feel is a ------Vladimir nabokov. Synaesthesia.
  •     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     当初买这个版本就系因为封面装订得好好。
  •     才拿到这本书,还没有读,书的封面是摩沙型的摸起来很舒服,一个好的封面也可以得到消费者的喜欢促使购买欲望。
  •     当当这回难得的没有把书弄脏。
    不过这里快递员的态度很不好。
    这就是我给四星的原因。
    书很不错。
    看图以为封面是皮质结果不是。
    但还是比较喜欢。
  •     很久之前看的,当时有被打动到。
  •     封面是立绒的 很时尚典雅的设计 纸张又白又厚 是好纸 印刷也好 大约有五六厘米厚 书籍上还有橙色的花瓶和一朵小花
    你家里可以再也不买时尚杂志 如此精美的洛丽塔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把它放在书架上 让书架也高兴高兴
  •     是本好书,有待于慢慢品味!
  •     这版本的书的封面是光滑柔软而又易脏 就像文字里感情的推进
  •     很精美的一本书,封面很有质感~很棒~
  •     除了作为病态心理学的入门读物以外,,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对我来说,娈童还是。。太难接受了。。读过之后,还是觉得恶心。。也许作为一种创新性读物,它值得五星,但是作为传统的我,只能给它打保底的三分。。试想想,如果我身边有个娈童的人,,我会吓坏的。。
  •     拖了大半年,终于在地铁上读完了。前面一直囫囵吞枣,纳博科夫的语言能力真的是天才。直到多利·希勒出现,心都要碎了……
  •     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碰撞。古典审美理想面对消费时代所产生的错位,可笑又可悲。梦想中的洛丽塔最终年华逝去,美妙不再。纳博科夫笔下的人物总是一些精神错乱者,虔诚的追梦人,固执着守候着渐渐熄灭的火堆,不肯离去。
  •     其实觉得洛丽塔比作者更邪恶。。。不过小孩子不懂事好像也没法责怪她。说到底觉得都是受害者。 注释还是挺好的。
  •     太好了、期盼已久的书终于到了,不用总是看着书面望梅止渴
  •     喜欢作者语气以及词语的运用~
    风趣·
  •     舌尖向上三次,洛丽塔。这个开头实在是漂亮。作家好像总是致力于书写一种对于美好逝去这件事的永恒的反思。我们追寻的也许并非美好,而是终会失去。因为会失去,所以才更为美好。如果永恒,则无趣。
  •     翻译的很美。病态的爱与欲。
  •     明知是悲剧却义无反顾地向前。
  •     纯粹的欲望追求,迷乱中闪现诗般呓语,不对等交流,道德问题逊于文学价值
  •     外人看来绝望的一生,亨在自己的世界里醉生梦死。他在清醒时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在另一个自我苏醒时完全随Lolita牵制
  •     对我来说,这本精装书太大了。等了近一年才有货,于是马上订购,但是收到后原先期待的心情有一点崩塌的感觉。书页边距很宽,字体很大。总之,这是一本为精装而精装的书啊。还是推荐大家买简装,拿在手上轻便,看起来舒适。还有补充说,翻译没得说。
  •     朋友极力推荐的一部书,感觉不错
  •     高一的时候借同学的书看的 因为太厚了只能囫囵吞枣般看完了整本书 虽然是不太懂 但是读完之后觉得有种莫名的美_(:_」∠)_
  •     紧张,悲伤,刺激。
  •     书封面的lolita英文字有点掉色,银色字褪色变绿色的了
  •     书的装订非常好,纸张也挺不错。
  •     书的印刷、排版都很好!赞一个!
  •     啰嗦 神经质
  •     真的是太棒了呢!是精装的书,封面是那种绒布~~~~终于可以告别那本破平装《洛丽塔》了~~
  •     美感和小仙女,被一无所知的力量操纵,蝴蝶般轻盈的哀伤。
  •     躺死
  •     由于我是学翻译的,老师要求我们买该书`对照英语原文作修改,里面的翻译很多不透彻,也有漏翻...更离谱的是...把人名译成狗..太多的错处..我们一个班30人.每3人一组去对该书的错处作出评价修改...上堂用PPT演示..做了大概4个星期...黄建人的翻译我们暂时觉得最好的.主万我只能说他以老卖老,于晓丹开头的翻译都挺好的.只能说这本书翻译难度的确很大,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翻译人员我觉得主万这一本翻译应该再修改.而且这本书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翻译团队去进行翻译.设计的层面很广,设计到心理学,地理,哲学,艺术等...还有法文.一个人能行吗?一个人就变成一本错漏百出的一本书,好让人懊恼.
  •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     开始很有兴趣,但是后来觉得还是直接看电影有感觉!
  •     Lolita.
  •     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
  •     看完了...好书!
  •     禁书啊,,想想就心动。。虐恋啊。太让我感慨了。。但是实际上,我真的是接受不了。。。啊,崩溃了。。。
  •     给别人带的书,看封面不错,内容没看过不好评论,所以给个3分~
  •     非常美的书
  •     当年觉得非常好 但也许不会重看了 所有长篇
  •     好好看。我現在衹是看到一半而已。
  •     其实这是一个学者主打的故事。撇开小说的文体不谈,单单从内容上讲,这爱情着实是动了真感情的。
  •     纳博科夫真是才华横溢
  •     看到很多评价都是从精神病的研究角度来谈这本书的。我是觉得,爱洛丽塔是真的。尤其是先看的话剧,让我觉得那爱甚至是很美的。
  •     第一遍读第二遍读第三遍读看完电影读,每次感受都不一样诶。
  •     这算是中年汉子对于自己之前经历的总结,当然重点不在总结,而在于经历
  •     书很好。当当服务也很好!
  •     我觉得书是贵了,不过,物有所值!
  •     纳博科夫这语言,精致清新柔美
  •     还没看完,总体来说,不容易看懂,书有点贵,不过包装很好,尤其是封皮,拿在手里,毛绒绒的.
  •     嗯,高中时候购买,当时未能接受。现在读,很棒。四个字来评价,就是h.h在初见lo时的喃喃自语,“很美,很美”
  •     断断续续看了一周多 越往后似乎越喜欢起他的文字了
  •     词藻华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