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理智与情感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ISBN:9787532744251
作者:[英]奥斯丁
页数:37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达什伍德这族人家是苏塞克斯郡的老住户。他们家产大,府邸在诺兰庄园,四周都是自家产业;他们好几代住在这里,过着很体面的日子,博得左邻右合的一致称道。当时的庄主是位单身汉,活到很大年纪,许多年都由他姐姐陪伴,由她管家。但是姐姐比他早死十年,姐姐一死,家里就大大变了样。他为了弥补姐姐的空缺,把他侄子亨利·达什伍德一家接过来,侄子是诺兰庄园家产的合法继承人,他也打算把产业传给他。有了侄子、侄媳和他们的孩子们同住,老先生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他对他们的依恋日益加深了。亨利·达什伍德夫妇经常关心他,让他称心如意,这不仅是出于利害关系,也是因为他们心地好,所以他享受到了这般年岁的人应有的一切生活安适;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增添了生活乐趣。  亨利·达什伍德先生的前妻生有一子,现在的这位夫人生了三个女儿。儿子是位稳重可敬的年轻人,他的生母产业大,使他从小生活优裕,而且一俟成年就可以继承他生母的一半遗产。他成年后不久就结了婚,这门亲事也增加了他的财富。所以对他来说,继承诺兰庄园的家产,实际上并不像对他妹妹们那么重要,因为妹妹们的财产,如果不靠父亲继承那份产业使之有所增益的话,是少得可怜的。她们的母亲一无所有,父亲自己手里只有七千镑;因为他前妻遗产的另一半也是法定给她儿子的,他只有终身享用权。  老庄主死了,他的遗嘱宣读了:几乎像一切遗嘱一样,他的遗嘱引起的失望也跟欢乐一样多。倒不是他不公道,无情义,不把产业传给侄子;他传是传了,可是附加的种种条件使这份遗产损失了一半价值。达什伍德先生想得到遗产,原是为他的妻子和女儿们着想,不是为他自己和儿子;可是遗嘱上却规定必须完整地传给他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儿子,一个四岁的孩子,这就使得他无权动一动这份产业,或是出售产地上的珍贵林木,为他最亲爱而又最需要赡养的人预做打算了。全部遗产都为了这孩子封存起来;这孩子跟他父母来过诺兰庄园几次,他逗人怜爱,不过跟普通两三岁的孩子并无两样,咬字不清,老想自作主张,玩许多鬼把戏,吵吵闹闹,但却赢得他太爷爷的宠爱,一下子就把他的侄媳和侄孙女们多年来对他老人家的一切照顾都比了下去,显得没有分量了。不过老人家倒并非忘恩负义,他留给三位姑娘每人一千镑,以表示他对她们的慈爱。  达什伍德先生开头非常失望;但他性情愉快乐观,他满有希望能多活许多年,而且这已是一份大产业,如果省吃俭用,满可以从收益中存下不少钱,这样几乎很快就能改善家境。可是这姗姗来迟的好运,到他手上却只有一年时间,他就离开了人间,留给寡妻和女儿们的,包括已故老庄主留给她们的在内,只有一万镑。  一知道自己病危,达什伍德先生就把儿子找了来,他强支病体,急切地嘱咐儿子,要他照应好他的继母和妹妹们。  约翰·达什伍德先生不像家里其他人那样伤心,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叮嘱却使他动了感情,他答应要尽力让她们生活过得舒适。他父亲得到这样的保证便安心了,约翰·达什伍德先生这才得空仔细盘算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究竟帮她们多少钱才妥当。  他不是个品质恶劣的年轻人,要是心肠有点冷、有点自私不算坏的话。不过总的说来,他还是很受人尊敬的,因为他待人接物一般都能循规蹈矩。如果他娶的是个厚道些的妇人,他原是可以更受敬重的;甚至他自己也可能变得厚道起来。可惜他结婚时年纪很小,又非常爱他的妻子;而约翰·达什伍德太太正是他本人的惊人写照,心地更加狭窄,更加自私。  他答应他父亲的时候,心里琢磨着要送给他妹妹们每人一千镑,增加她们的财产。那时他也的确觉得出得起。眼看每年就能进款四千镑,加上目前的收入,还不算自己生母遗产的那一半,这使他的心热乎起来,他觉得是能够大方一下子的。对,他要给她们三千镑,这样办又大方,又体面!满够她们无忧无虑过日子的了。三千镑!他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的,不会费力。他一连好几天,整天都在考虑着这件事,结果并不后悔。  他父亲的葬礼刚过,他太太就带着孩子和仆从驾到了。她事先没有对她婆婆打一声招呼。她有权来,没有人能说个不字;她丈夫的父亲一死,府邸就是她丈夫的了;但是她这种做法却显得极其放肆无礼,因为对一个处在达什伍德太太地位的妇人来说,即使她只有一般人的感情,也一定会觉得非常不愉快,何况她的是非感那么敏锐,正派得又那么不切实际,以致这种冒犯行为,不管干的是谁,受的是谁,都使她一想起就憎恨不止。约翰·达什伍德太太在丈夫家原来就根本没有人缘,不过在此之前,她还没机会让她们见识到,如果时机需要她做出什么事,她是会毫不顾及别人的苦乐的。  达什伍德太太对这种粗暴举动既如此深恶痛绝,对儿媳做出这种事又打心里鄙视,因此若不是她大女儿劝她应该先考虑考虑一走是否妥当,那么媳妇一到,她原是会马上就永远离开这所宅子的,另一方面还因为她深爱自己的三个孩子,为她们的缘故,她才决定留下,没有跟她们的哥哥闹翻脸。  埃莉诺,这位在劝说母亲的过程中大起作用的大女儿,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虽然只有十九岁,却能当好母亲的顾问,而且达什伍德太太的心肠那么热,通常总会做出些冒失事来,她呢,也常能劝阻,使她们全家都受益。她心地极好,性格可爱,富于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学习的一门学问。  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懂事,聪敏,而且无论做什么都专心致志,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她大方,可爱,讨人欢喜,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她跟她母亲像得出奇。  埃莉诺看见妹妹过分易动感情很担心,但是达什伍德太太却很看重并珍爱这种感情。这时她们俩都极度伤心,又相互影响,助长彼此的悲恸。开头丧亲之痛使她们悲不自胜,她们故意重提,追忆旧痛,一再引起阵阵伤心。她们一味沉浸在忧伤里,一次次回顾往事,越想越难过,而且打定主意今后也不听人劝慰。埃莉诺也非常悲痛,但她还能奋发,自己振作起来。她能跟哥哥商量事情,嫂嫂到了,她能接待,照料得体,还能尽力劝说母亲跟她一样打起精神,鼓舞她宽容克制。  她的另一个妹妹玛格丽特,是个性情愉快,心肠也好的姑娘;不过她虽深受玛丽安浪漫情绪的影响,却没有她那样的见识;十三岁了,还看不出长大后是否有希望能比得上两位姐姐。  第二章  约翰·达什伍德太太现在以诺兰庄园的主妇自居了,而她的婆婆和小姑们倒退居客人的地位。不过,她虽说将小姑们当作客人,但对她们还是默默地尽到礼数的,她丈夫对她们也还算和气,跟他对待其他任何人一样的和气,至于他对自己,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当然不在此列。他确曾带有几分诚意地要她们把诺兰庄园看作自己的家,达什伍德太太因为在附近还没有找到可以住的房子,别无适当办法可想,只好接受他的邀请,在那里留下了。  呆在一个处处都会勾起往昔欢乐的地方,这正合她的心意。她高兴的时候,谁也没有她兴致好,谁也没有她那么总是乐观地期待着幸福,这本身就是幸福。但她悲伤起来,也同样不能自主,会越想越伤心;快乐时心无二用,伤心时同样无法宽解。  约翰·达什伍德太太根本不赞成丈夫为他妹妹们做的打算。从他们亲爱的小儿子财产里拿走三千镑,这会使他变成穷光蛋的。她求他再考虑考虑。从他孩子手里抢走这么一大笔钱,况且是他的独子,他怎么能问心无愧?达什伍德三姐妹不过是他的异母妹妹,她认为根本算不上什么亲属,她们有什么权利要求他慷慨施舍这么一大笔款子?谁都清楚同父异母的孩子们之间从来都是不会有什么感情的,那他为什么要坑害自己,坑害他们那可怜的小哈利,把他的全部财产都给他那几个异母妹妹?  “这是我父亲临终对我的嘱咐,”她丈夫答道,“他要求我帮帮他的寡妻和女儿们。”  “我敢说,他说的是胡话,十有八九那时他已神志不清了。要是神志正常的话,他就不可能想出这种事,居然会求你从自己孩子手里拿出你的一半财产。”  “亲爱的范妮,他倒没有规定什么具体数目,他只是大致要求我帮帮她们,让她们的境况舒适些,比他自己能办到的好些罢了。也许他还是把这事完全交给我自己来办的好。他总不会以为我会不管她们的吧。但是他既然要我许个诺言,我不能不答应,至少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就答应了,而答应了就得办呀。无论她们什么时候离开诺兰庄园搬入新居,总得帮她们点忙的。”  “好吧,那你就帮她们点忙吧;可是那点忙也不需要三千镑呀。你想想,”她又说,“钱一出手,就回不来了。你妹妹们将来要出嫁,钱就有去无回了。不过如果钱还能收回到我们那可怜的小儿子手里的话,倒也……”  她丈夫变得十分严肃起来,说:“哎呀,真的,那真是大不一样。扔掉这么一大笔钱,哈利长大成人后会悔恨的。譬如说,要是他家里人口多,加上这笔款子就会大大方便了。”  “那是一定的。”  “那么,把数目减半,也许对各方面都合适些。她们的财产,加上这五百镑,可就大得惊人了。”  “哎唷,真是大得没法比了,就算是亲兄妹,世界上有哪个哥哥会给妹妹们一半这么多的?而实际上只是异母兄妹罢了!你可真大方!”  “我做事从来不愿小气,”他答道,“这种事,宁可多给些,不能太少。至少,谁也不能说我亏待了她们;就是她们自己也不会再争多论少了。”  太太说:“她们想要多少,可只有天晓得,不过,不必管她们想要多少了,问题是,你能拿得出多少。”  “对,每人给五百镑,我觉得这我是拿得出的。其实,即使我分文不给,她们母亲一死,每人也可拿到三千多镑;无论对哪位年轻姑娘来说,都是一笔可观的财产。”  “这倒不假,我总觉得她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补贴,真的。她们有一万镑可以平分。如果结婚,日子一定可以过得不错;不结婚,她们住在一起,靠一万镑这笔款子的利钱过活,也可以过得非常舒服了。”  “很对,所以通盘计划一下,我考虑,与其帮她们,是不是在她们母亲活着的时候帮帮她更合适些;我是说,譬如什么年金之类,这对她有好处,妹妹们也可以沾光。一年给一百镑,她们全都可以过得非常称心如意了。”  可是,他妻子对这个计划却有点迟疑,没有马上表示同意。  她说:“当然,这比一下子就拿出一千五百镑来得好。可是,如果达什伍德太太再活上十五年,我们就上了大当了。”  “十五年!我亲爱的范妮,她活不到一半那么长。”  “是不会,不过你瞧,人要是有年金可拿,总是会老而不死的;而且她身子很结实,健康,还不满四十岁呢。年金可是桩了不得的事,每年给了又给,缠上就撒不了手。你不懂你要做的是怎样的事。给人年金有多少麻烦,我可一清二楚;因为我爸爸的遗嘱让我妈背上了个包袱,要给三个退职的老佣人三份年金,你简直想不到她发放年金有多烦心。这些年金规定每年付两次,还要费事张罗,送给他们;后来听说死了一个,以后又弄清楚没有这回事。我妈妈可厌烦死了。她说,这样没完没了的勒索,她的进款简直都不是自己的了;要不然,钱就完全归我母亲自由处理,丝毫不受限制,这就越加显得我父亲无情义了。所以,我算恨透了年金,说什么我也决不会答应给一份年金来自缚手脚的。”  达什伍德先生答道:“进款年年那样子受榨取,的确讨厌。你母亲说得对,自己的财产都不是自己的了。每次日期一到,就得给钱,规定多少就得给多少,这肯定不是好事,把人的自主权都给剥夺了。”  “可不是;要紧的是,给了钱人家还不感谢你呢。他们觉得钱稳能到手,你不过做了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可感恩戴德的。我要是你,做什么事都该完全自己做主。我可不会作茧自缚,答应每年都贴她们点什么的。也许过些年从我们自己的开销里挤出一百,甚至五十镑,都会非常困难。”  “亲爱的,我相信你说得对,这次还是不谈什么年金的好;时不时我多少给她们点钱,帮帮她们,比送年金要好得多,因为如果她们觉得增多收入有了依靠,就会加大开销,到了年底,一个小钱也不会剩下的。这么办再好没有了。偶尔送她们五十镑,免得她们缺钱受窘,而且我想,这样我也就充分履行了我对父亲的诺言了。”  “这当然喽。说老实话,真的,我心里总认为你父亲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你给她们什么钱。我敢说,他所想到的帮助,不过是期望你做些情理中的事,譬如替她们留心找所舒适的小房子呀,帮她们搬搬东西呀,等鱼和野味之类上市的时候,送她们一些呀。我敢打赌,他想的不会超过这些事;他要再想别的,那就真是太离奇,太不合情理了。我亲爱的达什伍德先生,你只要想一想,你继母和她女儿们靠七千镑的利息过日子,会过得多舒服,太舒服了,还不算上姑娘们每人都有的一千镑,每人每年都可得到利钱五十镑呢;当然,她们得从中拿出食宿费给她们母亲。四个女人总共每年就有五百镑,她们还要再多,干什么用?她们过的日子花不了多少钱!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家用开支。她们不需要马车,不需要马,仆人都可以不用;她们不会有客人,什么花费都可以没有!你想想,她们该多舒服!每年五百镑!我真想不出她们怎样才能花掉这笔钱的一半。至于你要再给她们点,这种想法可未免太荒唐了。她们倒是很有力量给你点儿哪。”  “的确,”达什伍德先生说,“我相信你说的完全对。我父亲要求我做的只不过是你说的那些事,他的确不可能再想到别的了。现在我才明白过来,那我就按你说的办,我要严格履行我的诺言,帮她们忙,好好照顾她们。我母亲搬家时,我一定高高兴兴为她效劳,尽力帮她们把家安顿好。那时再送些家具之类的小礼物,大概会受欢迎的。”  “是呀,”达什伍德太太答道,“可是,有一桩事必得考虑。你父母搬到诺兰庄园来时,虽然在斯坦希尔的老家的家具都卖掉了,可是全部瓷器、餐具、床单桌布等都留下了,现在这些东西都在你母亲手里。所以,她一搬了家,她的房子几乎马上就能陈设好的。”  “那倒真是该认真考虑的事。那倒的确是笔珍贵的遗产呢!再说,我们这里自己用的东西,要能再添上几件那样的餐具,就太美了。”  “是呀;那套早餐瓷器就比这座宅子里的漂亮一倍。我看,这样漂亮,她们住得起的地方也不配用。可是,事已如此,只好算了。你父亲只为她们着想。而且我还得说,你并不特别欠他什么恩情,也不必顾及他什么愿望,因为,非常清楚,如果办得到,他大概会把世上一切东西都传给她们的。”  这番议论是无法抗拒的。

前言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光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一七九七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后者于一八一一年出版,等到前者于两年后问世时,后者于同年再版。所以,尽管《傲慢与偏见》的原始本子写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本书。  和《傲慢与偏见》一样,《理智与情感》也是以英国当时的乡间体面人家的婚姻大事为题材的。事实上,奥斯丁所有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她的早期习作,都没有跳出这个范围。她最关心的是女主人公:往往是体面人家的没有丰裕陪嫁的淑女的婚事。不错,这是个相当狭小的天地,但是,因为这正是奥斯丁终身逗留其间的天地,她对之了解得最为透彻,因而有条件创作出公认的第一批英国现代小说。  奥斯丁对当时的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现实主义的探讨。她把笔下的那些女主人公放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来考察。在那个社会中,人的价值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由于一代代的财产都为男继承人所得,她们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只能从属于男人。因此,奥斯丁笔下一再出现下列这些类型的人物:“独断独行的父亲;念念不忘社会身分、千方百计想把闺女嫁出去的母亲;条件齐备的青年男子,他们玩世不恭,正反映出他们的优越的社会地位;以及待嫁的女儿,从优雅的没头脑的姑娘到好事多磨的富有理智或情感的青年女子。”  处身在这样一个严峻、要求苛刻而往往带有敌意的世界上,女主人公该怎样通过婚姻来获得个人幸福呢?奥斯丁的告诫是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在交男友的过程中,应审慎从事,不能轻易动情,任性行事。她认为情感往往是女性行为的危险的向导。如果逢到一个条件优越而用情不专的男子来追求就以身相许,其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男方不是由于个人喜新厌旧,就是由于家长的反对而另择条件更好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女方感情用事,就将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难以自拔。  奥斯丁的这些看法,最鲜明地表现在这第一部长篇小说中。英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伦纳德?伍尔夫在“简·奥斯丁文中的经济决定论”一文中说得好:“情节和人物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金钱问题,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理智与情感》的整个开头部分环绕着达什伍德遗嘱中的财产问题以及年收入一万镑的约翰·达什伍德太太的贪心不足而展开。”就在分遗产的过程中,奥斯丁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达什伍德家两姐妹相反的性格特征:姐姐埃莉诺“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虽然只有十九岁,却能当好母亲的顾问,她心地极好富于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学习的一门学问”。妹妹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这就是说,玛丽安放任情感去支配行为,而埃莉诺则不愿被这种冲动所摆布。  奥斯丁的创作意图是非常明确的。她干脆把原来的书名《埃莉诺与玛丽安》改为《理智与情感》,以强调她这个主题。  由于两姐妹的父亲逝世后遗产归他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她们和她们的母亲不但经济上拮据,还得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们终于在德文郡一座乡间别墅内安了家。这一来,埃莉诺和她爱上的青年爱德华(她嫂嫂范妮的弟弟)分了手,而玛丽安在乡间邂逅并迷恋上的威洛比也突然有事去了伦敦。两姐妹就这样都和她们所爱的人分开了。  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两头恋爱都发生了波折。当埃莉诺听到露西·斯蒂尔私下告诉她和爱德华私订终身已有四年之久时,她硬压住了感情,保证为她保守秘密。埃莉诺把失恋的痛苦藏在心底,在玛丽安终于遭到了威洛比的拒绝,精神大受刺激,后来甚至在病倒的过程中,竭力安慰妹妹,帮助她振作起来。露西遭到爱德华的母亲,富孀费勒斯太太的反对,她硬要她儿子和莫顿爵士的独生女结亲。爱德华不愿,他母亲竟剥夺他的继承权,把财产传给次子罗伯特,这时,埃莉诺心胸还是那样开阔,受人之托,通知爱德华可以得到一个牧师的职位,有条件和露西成婚。哪知露西转而去追求那交好运的罗伯特,和他结了婚。这样,埃莉诺和爱德华才能终成眷属。  奥斯丁在本书中展示了主人公两姐妹性格的对比,从姐姐的人生观、伦理和社交观念出发,叙述大部分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明事理的凡人”。这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等她们得悉威洛比充分利用他的优越的社会地位,玩弄了玛丽安真挚的爱情,遗弃了那苦命的姑娘埃莉莎,最后和有钱的格雷小姐成亲,玛丽安才彻底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她母亲也承认当初十分赞赏威洛比,未免做事冒失。这都反衬出埃莉诺一贯对事对人的态度是多么明智。玛丽安清醒了过来,认为早该拿姐姐做榜样,慎重处理恋爱和婚姻的问题,这时才考虑到早就爱上她的布兰顿上校。上校和她们姐妹刚结识时,已过了三十五岁,在当时十七岁的玛丽安眼里,“已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单身汉”,“老得能够做我的爸爸”,而且“三十五岁总是谈不上结婚的了”。上校却是一开始就爱上了她,由于知道威洛比诱奸并遗弃单凭热情行事的小姑娘埃莉莎的全部经过,担心这性格相同的玛丽安也会遭到同样的厄运。他始终关怀着玛丽安的幸福。经过长期的接触,埃莉诺和她母亲都深深认识到上校心地善良、品格高尚。在玛丽安病倒后,他去接达什伍德太太时,终于向她透露了对玛丽安的爱意。玛丽安精神上成长了,吸取了教训,只隔了两年,就克服了十七岁时的天真的恋爱观,情愿嫁给上校,开始担负起做主妇的职责。  理智就这样在两姐妹心中都占了上风。奥斯丁给她们安排了幸福的归宿。全书从喜剧开始,中间发生了风波,玛丽安险些酿成悲剧,结果以喜剧告终。  奥斯丁在十六岁时写作的未完成的中篇小说《凯瑟琳》中,就第一次试图把女主人公全面地放在完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探讨她对传统道德和社会习俗的复杂而往往相互冲突的要求所作出的种种反应。作者在这里显出对女人在男人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有成熟的认识。她强烈批判使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遭到不幸的社会习俗,痛惜青年男女在求爱方面的双重标准:男方可以用种种计谋来俘获女方,而女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天生的美色来换取经济上的稳妥地位。  作者洞察了问题的症结,但是这一点并没有使她像后来的大部分严肃作家如雪莱等那样,成为时代的叛逆。她在作品中揭示了这社会制度的弊端,但基本上相信这制度是健康而能自我完善的,所以至多用犀利的笔触对个人的行为作温和的讽刺,并不流露出深恶痛绝的情绪。这正是她创作中的一大特色: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道白和动作,客观地勾勒出那些拥有财产和特权、贪婪自私的老爷太太们的嘴脸。作者在第一章中这样交代了两姐妹的兄嫂的性格:“他不是个品质恶劣的年轻人,要是心肠有点冷,有点自私不算坏的话。如果他娶的是个厚道些的妇人,他自己也可能变得厚道起来。可惜他结婚时年纪很小,又非常爱他的妻子;而约翰·达什伍德太太正是他本人的惊人写照,心地更加狭窄、更加自私。”紧接着在第二章中就让这对夫妻登场现身说法,煞有介事地讨论该如何履行老庄主临终时要他好好照顾他后母和她的女儿们的嘱咐,结果男的在女的那些“更加自私”的建议的进攻下,节节败退,终于决定什么钱也不用给,只消帮助她们做些找找房子、搬搬家等一般邻里相助的事,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这种绝妙的讽刺文章,在奥斯丁其他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  奥斯丁还让书中那些热衷于支配青年男女的命运的闲得发慌的老爷太太一一在读者面前亮相。例如那“一心只想成全天下人男婚女嫁”的富孀詹宁斯太太深信上校深深地爱上了玛丽安时,认为“这倒是一桩美满姻缘,因为他有钱而她长得俊”。两姐妹的哥哥约翰曾误以为上校对埃莉诺钟情,竞开导她说:“也许因为你财产少使他畏缩不前,但是只要稍微献献殷勤,鼓励鼓励,你就能抓住他,这是姑娘们很容易办到的呀。”他看到玛丽安害了病,姿色差了,便说:“我说不准玛丽安现在能否嫁上一个年收入在五六百镑以上的男人。”这些人满脑子的唯利主义的价值观和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庸俗观点就暴露无遗了。  但是,对那个道德败坏的花花公子威洛比,作者却并没有加以丑化。他第一次出场时,正当玛丽安在别墅附近爬山不慎失足扭伤了脚,他打猎路过,便把她抱起送回别墅。他的容貌和风度立刻征服了她们母女。此后他每次出现,作者总是通过别人的眼光,对他赞美。奥斯丁没有正面描写他犯下的罪行的经过,而是通过上校首先讲出来的,最后还让他本人来表白一番,说他后悔莫及,对玛丽安从未变过心。这一番话竟然博得了埃莉诺的同情,心想“这个人外表和才能样样出众,却因过早的独立生活而养成懒散、放荡和奢侈的习惯,他的心灵、品格和幸福都受到了无可挽救的伤害”。这样看来,作者分明把威洛比也当作那个制度的受害者来看待,并把爱德华跟他作对比。两人都依赖富孀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为了继承财产不得不听命于她们,但爱德华始终为人正直,富有原则性,在个人幸福问题上终于违反母命,而威洛比则屈服于环境所加的几乎毁灭性的影响,为了金钱牺牲了对玛丽安的爱情,和莫顿小姐结婚,后来悔恨已来不及了。在本书中,奥斯丁强调了这一点:对当时的男男女女来说,制度比他们个人和别人是更大的敌人,人人都是这制度的牺牲品或潜在的牺牲品。  作者的外甥詹·爱·奥斯丁一利在他的《简·奥斯丁回忆录》中写道:“在简·奥斯丁笔下那些最可人心意的人物的迷人之处,简直没有一个不是她本人那可爱的气质和热情的心胸的真实反映。”埃莉诺·达什伍德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完全体现作者的理想。因此,本书理所当然地主要从埃莉诺的视角来叙述。但是,随着近年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勃兴,不但有些作家用女权主义的观点来指导创作,评论家们也试图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寻找这种思想的表现。在英国文学中,他们特别热衷于以勃朗特姐妹、奥斯丁等著名女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在本书中,他们特别赞美玛丽安,因为她敢说敢为,是个不遵守传统规范的大胆女子,敢于反对伪善的社会习俗。例如,当她的表亲约翰·米德尔顿爵士说她在挑逗威洛比时,玛丽安毫不留情地说:“你这种说法我特别讨厌。什么庸俗的话都当做俏皮话来说,真恨死人,什么挑逗男人呀,征服男人呀,尤其不堪入耳。”当她那势利的嫂嫂范妮说埃莉诺在小屏风上画的画“有点莫顿小姐的绘画风格”时,玛丽安断然不顾莫顿小姐的贵族身分,激动地说:“这种夸奖真新鲜!莫顿小姐关我们什么事?谁管她画得好坏?我们考虑的和说的,是埃莉诺。”所以,相形之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埃莉诺所选择的做法显得倾向于更好地维护那既定的社会秩序,旨在如何好歹在其中生存下去,而玛丽安的言行倒能有时对这秩序造成威胁,因而是更可取的。  今天,奥斯丁所有的精雕细琢的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各种各样的原文版本及其他语言的译本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许许多多论文和专著对她和她的作品的各个方面作出了细致的研究。这说明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能永葆青春的。  吴劳

内容概要

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她家近来变动特别大。她多少年来一向有两个儿子,但是几周前爱德华触犯了她被除了名,她就少了一个;罗伯特又同样被开除,害得她两个礼拜一个儿子也没有了;现在呢,爱德华复活了,她又有一个儿子了。  亨利·达希伍德先生离世后给他与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达希伍德留下了一笔巨额财产。这对他现在的妻子达希伍德夫人和三个女儿——埃莉诺、玛丽安和玛格丽特来说无疑是个噩耗:她们将被赶出家门,每年只有500镑生活费。达希伍德夫人和三个女儿不得不搬到达希伍德夫人的表哥约翰·米德尔顿爵士的巴顿别墅。在那里,性格迥异的三姐妹的爱情女神该如何眷顾她们呢……

作者简介

《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反过来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如同书名里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这里表现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本书配有精美原版插图。

图书封面


 理智与情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1811年,正是威尔士亲王乔治(即后来的乔治四世)终于等到他那疯狂的老爸乔治三世真的"疯颠".(这老头可有趣了,自己是个精神病还常常被精神病刺杀,然后斗过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慧眼识英雄搭档威廉·皮特首相在民众中声誉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些似乎离奥斯丁太远了,她只是一个女生,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妞,不过话说阿,1811正是萨克雷(就是年轻的时候把老爸钱花光光不得不靠写作赚钱的纨绔子弟,1847年写了<名利场>)[恩,扯太远] 1796年,20岁的奥斯汀遇到勒弗罗伊,因为两个人私奔估计就只有买一包康师傅,两个人分的地步,于是两人爱而不得,最后分开了.奥斯丁在各种悲伤和激愤下开始了码字,如果她在现代的话,会是一个很红的网络写手.在她的小说里真是各种YY,老觉得她是给自己的遗憾作注脚.最喜欢的角色不是神马姐姐妹妹的,两个人的性格板死死的,一个一定是理智的,一个是情感的最有感触的是米德尔顿夫人的母亲詹宁斯太太.这个老太婆,请允许我这样叫她.没事最喜欢撮合小伙子和好姑娘,老到有点泼皮,宴会上什么玩笑都要开,如果有绯闻,不是她散布的就是她助势的,又有经验到很懂心思,喜欢看得出来,失恋看得出来,也会见机行事.心地不坏,推波助澜,喜欢碎碎念.她不是我过年必遇到的强悍无比,必杀技是"密集XX了吗句型" 的大boss----七姑妈和三姨妈么?这么多人里,最有爱的最烦人的就是她了,詹宁斯太太.我一直觉得简是个很红的网络写手,嗯,超级红,全民爱情顾问.
  •     嗯,奥斯丁的书,从最受欢迎的《傲慢与偏见》看起,其次是作者文学思想和技巧成熟的标志《爱玛》,然后是《劝导》,现在又读完了这本《理智与感情》。此书脱胎于奥斯丁的处女作。可以看出首次正式写作的生涩,和后面几篇更为知名的作品比起来,平淡实在的阐述更多,像白水,连对主角的心理描写都很理性,本应伟大而激动人心的告白则是直接省略。理性和感性——标题很有意思,英文的话就是《Sense and Sensibility》,让人玩味从相同的词根是如何衍生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来得。虽然以“和”字连接,但其实不是并列关系。就像偏义复词一样,是偏重前者的。这本书表达了奥斯丁在女性生活方针方面的思考。其实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如果能够一边阅读一边时不时停下来结合自身情况分析理解体会的话,正如我在阅读本书的中后期所做的那样。小说里一如既往,有好人,有坏人,有庸俗人,有势利人。个人比较偏好上校。
  •     愿你是埃莉诺,是布兰顿。当玛丽安小心翼翼的将一缕头发缠绕在威洛比指尖的戒指上时,戒指中间镶嵌的那颗宝石也因这十七岁少女火一般的热情变得更加耀眼夺目。她面容忧伤的凝视着这即将远行的恋人,尽管这次的他形色匆匆,目神闪躲,却丝毫不能使她的情感减少一分一毫,眼前浮现的尽是他平日的样子,他的开朗活泼,优雅大方无一不使她相信他就是她命定的爱人,而他们也深爱着对方。于是这离别的悲伤又被她无限的放大,她一味沉浸在忧伤里,一次次回顾往事,越想越难过,没等到姐姐和母亲回到家,就抑制不住悲恸的大哭起来。这就是忠于情感信仰的玛丽安。她年轻漂亮,微笑起来甜美迷人,乌黑的眼睛里有一种活力,一种神采,一种热情,谁见了也不能不喜欢。她向往爱情专一,坚贞不二的想法,使她满怀期盼等待威洛比策马归来。她性情直率,容易激动,把强烈感情的微妙之处和文雅的举止风度看得很重,或许正是因为她本人心灵纯净的缘故。也正因为这样,她不够谨慎,做事全凭自己的感情判断,对待别人往往也不公平。她极不礼貌的对善良稳重又始终钟情于她的布兰顿上校爱理不睬,却把满腔热情倾注在徒有优雅风度的威洛比身上,不曾想到,再多的热情也有消散的那一天。与她的性格截然不同的是姐姐埃莉诺,她虽然只比玛丽安大两岁,却遇事冷静,非常有见识。她心地很好,虽然同样富于情感,深爱着其他人,却懂得克制,这是她母亲有待于学习而妹妹执意拒绝的一门学问。感情外露的玛丽安在父亲去世之后,每天每天独自坐在三角钢琴前,弹奏着父亲最喜欢的曲子,在幽暗的房间里,肆意表达自己的悲伤;母亲在失去丈夫后,不断地哭泣,烦躁地收拾行李;唯有理智的埃丽诺知道生活不会因为悲伤而暂停,她得安慰母亲和妹妹们,给予她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尽管知道不愉快的事情是需要忍受些痛苦,过一些时间才能克服,依然下定决心努力克制自己,决不让自己露出比全家人更难过的样子。面对妹妹的遭遇的痛苦,情敌的中伤,她情绪越激动就越加努力的克制住自己。在她们离开伦敦时,她没有什么让她留恋不舍的东西,没有丢下什么人要永远分离,让她有所悔恨。她深爱着和自己爱情无望的忠诚少年爱德华,唯独将这份爱埋在心底最深的角落。当她得知心上人心中另有所属,她告诉自己,如果确实如此,她亦为他祝福。人言欢负情,我自未尝见。夜半出门去,始知子夜变。玛丽安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日益消瘦,却得到更为惨痛的打击。威洛比去信与她划清界限,诉说自己不日将娶其他的姑娘。最深刻的绝望必要由最信赖的那个人亲口道出,才可见出它的摧毁力。玛丽安在这巨大的悲伤中险些死去,醒来之后发现让自己感到震惊的是,原来姐姐长期以来一直默默忍受着与自己同样的痛苦。至此,她决意坚强起来,再也不同过去那样恣意将情感挥霍。当一切都已过去,玛丽安也自疼痛的苏醒中得到成长,谈及威洛比,那个过去的爱人,她执意想知道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因为怀疑一个人,一个自己曾看重过的人,必然会怀疑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埃莉诺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她,这个人外表和才能样样出众,加上天生性格开朗正直,却因过早的独立生活而养成懒散、放荡和奢侈的习惯,他的心灵、品德和幸福都受到了无可挽回的伤害。虚荣心驱使他损人利己,追求亏心的得意,却使他陷入一次真正的爱情,而奢侈生活又使他不得不牺牲爱情。玛丽安为他难过,也为他祝福。就是这样,痛苦不会因为完全不曾经历和从未想到过就有所减弱,惟独克制是通向幸福之门的钥匙。玛丽安吸取了教训,在精神上得到成长,只隔了两年,就克服了十七岁时天真的爱情观,接受了忠厚善良的布兰顿上校,成为一个幸福的美妇人。埃莉诺一再隐忍着对爱德华的爱情,得知他并没有与露西结婚后终于喜极而泣,凝噎失声,两人终成眷属。故事情节中尽管充满悲伤,到底是喜剧的结尾。越来越觉得,克制是尊严和修养的表现,必须借助人格的力量。热情的人抓住一切时机表达发泄他们的情感,软弱的人屈服于情感,都是不懂得克制。理智和情感和谐共存,才能孕育出甜美的爱情。当疼痛再次无以复加的降临,悲伤的泉,你不要再哭泣。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好书!此乃当今偶像剧的真正鼻祖,偶像剧的编者们,好好学习学习吧,你们可比奥斯丁小姐差了不是一点点啊!快脱鞋追吧!
  •     笨伯伴蠢妇,浪荡公子配轻佻女郎,真应了那句“你是什么样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     高中很喜欢简奥斯汀,所以把6部作品全都看了,理智与情感排第二吧
  •     看了傲慢与偏见之后找来读,第一次读,觉得里面描述的人品德很重要,虽说后半部开始慢慢进入情景,但是总觉得对人物的情感刻画还是少了点什么,特别是结尾处玛丽安与布兰登上校的感情线,以及露西与罗伯特的突然转变摸不清头脑
  •     结尾有些仓促,但不失为一本好书。
  •     女人会爱看的琐碎八卦婚嫁吧 但奥斯汀的厉害在于这么多年前的女性观点到目前仍然存在着 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这份远瞩是难得的
  •     奥斯丁的女主角都有圣母光环
  •     奥斯丁再次阐明了一个道理:没钱是万万不能结婚的!
  •     不喜欢
  •     6.5 教说式严重 和pap差距挺大
  •     嗯。
  •     买了这系列的奥斯丁全集!从前只是抱着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一遍遍的读!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这次把6部奥斯丁的作品,都读了!过瘾!!!特别是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后半部分,总是亨利追求芬妮那段,让人忍俊不禁:)好可爱!可惜的是,人在北京,没能在当当上买到奥斯丁全集的全部6本。只买到了2本,其他4本是以比较高的价格另外买的!但是,仍旧值得!!!每本书看的时候,都仔细包了书皮,毕竟是不耐脏的白色嘛,我又每天放在包里随身带着!插画是素描风格,把经典场面再现出来,挺好!丰富了读者在读书时对场景的还原和想象。纸张各方面都说的过去。
  •     终于读完了 很棒啊 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挺好的
  •     忽然看到首页推送,拿起自己的书翻看了一下,奥斯汀的故事总是那么自然流畅,理智与情感虽不如傲慢与偏见那么出名,也非常吸引人。我想,女主就是她本人吧
  •     最喜欢这部。
  •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简.奥斯丁的作品.这个版本的翻译不错,插图配的也满有意思.
  •     看到最后都忘了达斯伍德太太还有个女儿叫玛格丽特……不喜欢懦弱的爱德华,而且李安电影版本中休格兰特的形象又先入为主,拘谨搪塞。虽说都是一种隐忍克制的爱却没有Matthew MacFadyen那种坦然自若的笃定坚忍。布兰登上校和玛丽安的感情也缺少了几分火花,说白了还是基于欣赏的利益最大化。反倒是大喜之日,威洛比在山头打马而过的眺望意味深长。
  •     讲真,比起《傲慢与偏见》,我更喜欢《理智与情感》,这可能是和我个人的性格有关,不过作为奥斯汀真正的处女作,在行文等地方的确没有《傲慢与偏见》做得好,综合考虑,给两本书一样的星。
  •     都忘了第几次翻出来看,出乎意料的喜欢。克制的礼貌的写那些脑子空空的绅士和小姐,真的…特别有意思。露西和埃莉诺的嫂子,有够恶心人。
  •     无论是玛丽安的感性执情,还是埃莉诺的理性隐忍,都透析着世上女子的两种感情处理方式。却不好描述她们的对错。感情往往不是推理题。你性格孤僻嚣张跋扈傲娇不讲理也不才艺精通笑眼如靥,冲动感性悲春伤秋,说不得一句,动不得一点,指不定有全身上下闪着blingbling集着所有优点与一身的哪位全心全力的倾陷于你。你八面玲珑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收放自如,也指不定你身边的人是何等的不堪。玛丽安对威洛比的感情切实是不理智不自醒的,尽管她美丽动人,却也是抵不过一颗为利益左右的心。威洛比,犹如当今社会大多的男性,把不住情感,习惯性留情,却有无所以长,不得不为利益家庭社会左右,到头来不愿意对任何情感负责,只得说些世事难料,感情往往也就支支放放,成了最不值钱,最先放弃的东西。埃莉诺的理智却是换得了一个懂得责任的爱德华。
  •     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其实是非常微妙的:看简一本正经的反向挖苦看得乐不可支,但对于主人公们所在的时代的生活之贫乏(盘算着财产、婚嫁的虚伪的社交)感到一种浓重的绝望和无聊。这本书早于傲慢与偏见,于情节无助益的闲笔很多,尚不如后者精炼老道,但一些讽刺段落是真好玩^﹏^
  •     一开始卖这本书,是已经积累了对简奥斯丁很多的信任的,自从看了他的傲慢与偏见,觉得理智与情感一定会很好看!所以就买了,果然不错,我觉得是每一个希望看名著的朋友不能错过的!
  •     喜欢它的封面,虽然给我的这一本有点小伤。翻译可以。整体来说挺好。不过故事不是最喜欢。
  •     一般吧
  •     大学时代读过的书了,情节都不太记得了。应该是奥斯汀一贯的风格。
  •     玛丽苏成仙了
  •     平淡。感觉结局很是仓促。
  •     更喜欢妹妹
  •     这本书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的,特别是装桢方面,白色的封面和内附的插图都非常好.至于在书的内容上,情节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起伏,在好看程度上,明显不如《傲慢与偏见》,但是笔触非常细腻,能抓住许多微妙的东西.看完整本书,觉得最大的亮点就在人物的对白上,常常是一个人一次说话的内容超过一页半,每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说理性都很强,特别是在分析一个人心理感情的时候,抓住了许多不同层面的东西,敏感细腻.比较喜欢的人物是埃莉诺,大概许多人理想中的女性就是如此.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问题,对于那些精彩微妙的对白,读到时非常赞赏,但是很快就会忘记,或许这样的书是不能只读一遍的,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细细品味.全书令我最为别扭的地方就是在感情的表达上,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时代问题,总觉得书中那些或许是真挚“爱”(不只指爱情)在今天看来过于泛滥与做作了,读起来觉得很假.总之就是一本没令我感到太大惊喜的书,不适合消遣,只适合有耐心的人去细细品味与精读.
  •     心理描写很不错哦
  •     本来说就四星吧,看着评论里一水的负面评价就觉得这可是简姨啊当然要温柔一点了。比起印象里好看很多。比起后期来讽刺更为显山露水,因而也更为有趣,一本正经的夸某个人人不错接下来开始各种小气和伪君子的描写,但依然是不越界的,不占据高点的。埃莉诺半开的全能视角非常有趣,和劝导里的安妮不一样,能感到简姨对这个人物本身并非完全认同,而是和她保有距离,借她评判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让读者评判这个人物身上“过于道德化”的一面,而对玛丽安,则正如布兰顿所评价的那样,天真和热情自有其可贵的地方,明贬而暗赏。最惊讶的大概就是威洛比在玛丽安生病时在埃莉诺面前的那番独白了,简姨笔下的男主人少见的坦诚地以自己的声音说话,去展现一种自知之明和对自我的恶的意识,是男性方面的,金钱与爱情的一重困难的选择。
  •     理智与情感完美的结合才是完美人生
  •     讨厌的威洛比
  •     尽管这本书名气没有另一本大,当年还是看的很仔细。少女情怀的最佳读物。2333333
  •     威洛比?维克汉姆?
  •     偶像剧的延续……
  •     没有了傲慢与偏见里的嘲讽笔调,其实也就是很平常的贵族言情小说。算是时代风物的记录吧。
  •     感觉没有傲慢与偏见好看。不知道为什感觉人物没那么突出,又第二人称又第三人称又第一人称看起来真的很难深入,找影视作品看看。
  •     宅总的求婚书
  •     语言简洁明朗,人物栩栩如生,还有,书的封面和纸张还有插图都很喜欢,虽然有些简略,但是,因为是我喜欢的人喜欢的,所以,我也喜欢:)
  •     第一次思考理智与情感的关系,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
  •     得知爱德华与露西早已订婚的消息后,一向以理智和冷静著称的埃莉诺竭力为爱德华之前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开释,坚定地认为他爱的是自己,而同情他,充分体现了她深深的自恋以及无可匹敌的圣母婊。玛丽安真性情,却显得有些轻浮而且不懂事。威洛比超级渣男,戏弄多人感情,结了婚还妄想留住玛丽安的心,祈求原谅。布兰顿上校算他们当中最好的了,但也是老牛吃嫩草。总之看了一圈人,没有一个正常的。
  •     没有傲慢与偏见好看,但是也很喜欢!
  •     8月看完的书。
  •     我觉得不如傲慢与偏见好看
  •     傲慢与偏见姐妹篇,但是还是更爱前者
  •     世间不能尽如人意之事者,生活。
  •     My favourite one of Jane.
  •     相比《傲慢与偏见》的高潮迭起,《理智与情感》真是一个很闷的爱情故事。剥去冗长的对话、详细的描写,全书剩下的就是两姐妹的爱情故事。对于当代人而言,无疑是平淡的,缺乏新鲜感。仅仅与《傲》相比,也觉得全书泰国杂乱,有很多无关紧要的场景。因此,对于那些纯粹读故事的人来说,这本书确实令人失望。但是如果想读奥斯丁,想了解她,这也许是一种途径。在《奥斯丁书友会》这部电影中,Bradi说她用了三年的时间看《理智与情感》就可见这本书需要细嚼,细细的消化。
  •     看过 但实在不喜欢女主姐妹
  •     简奥斯丁
  •     理现与情感
  •     2015年最后一本书。奥斯丁用对话撑起了整个世界观、
  •     寡淡与无力
  •     大约是目前为止我相对不太喜欢的一本,奥斯丁的早期作品,剧情结构要优于诺桑觉寺,但叫我欢喜的嘲讽不太多,反不如诺桑觉寺,比较有趣的是,威洛比是不是唯一一个始乱终弃但部分获得了谅解的男性角色?同理劈腿的爱德华?最终也没有详细写出玛丽安到底是怎么爱上布兰登上校的。虽然我很喜欢深情的上校,但仔细想一想,这一本的终成眷属,也许都是用来弥补奥斯丁本人从来未能圆满的遗憾的。露西这角色算比较有意思吧,想来作者觉得她没犯什么大错,所以还有好结果。总的来讲,感觉这本相对比较平,但倒是人间大真实?
  •     在看了李安的电影之后就以最快速度上当当定了这本书.收到书时很开心,独立包装让纯白的封面一尘不染,,书页的纸张也很好.但确实像传说中那样,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书字很小,看起来稍稍有点费力,而里面的插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相比要粗略很多.总体上来说这本书的质量是不错的,喜欢奥斯丁的朋友值得购买!
  •     感觉句子读起来有些拗口,无法完成整本的阅读。不知别的译本是否好些
  •     前面铺陈了那么多的暧昧克制才有了最后篇章的激动流泪或者勉强而后的心悦诚服
  •     他不是个品质恶劣的年青人,要是心肠有点冷、有点自私不算坏的话。他们几乎全都在努力想说话中听,却都苦于无能为力,缺这缺那——缺乏常识,或是天生愚钝,或是不学无术;缺乏风雅,缺乏活力,缺乏精神。他们这次会见后不几天,报上公布,托马斯帕默先生的太太平安生子,后继有人了。埃莉诺已经表示过意见,说威廉高些,这就得罪了费勒斯太太,范妮更是生气;她觉得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玛丽安呢,问到她时,她说没有意见,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就把她们全都得罪了。她差不多准能听到说:唉哟,她可真是漂亮,准保能抓到老多老多俘虏。她的愚蠢虽然明显,却不令人讨厌,因为她不自以为是;埃莉诺对她一切都能原谅,只是她的笑声除外。
  •     深情且无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