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刘邦 第一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项羽与刘邦 第一部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544244480
作者:[日] 司马辽太郎
页数:259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始皇驾崩  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嬴政,于公元前二二一年征服六国,将中国置于其绝对统治之下。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四分五裂,各诸侯国割据一方。这种状态在当时的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了,而统一反倒让人感觉不正常。  “那个家伙,就是皇帝?”秦始皇在位期间,经常到全国各地巡幸,许多在路边见过他的人都会发自内心生出这样的疑问,其中不免包含被他灭掉的各国遗民的复杂感情。这话简直就相当于在说:统一中国实在是蠢猪才会干的事。那说来几近于虚无缥缈的幻想,却由这个家伙给变成了现实,怎不让人心中疑惑?首先,“皇帝”是个新词,完全是嬴政自己编造出来的。这个词很新颖,人们还不熟悉,自然更没有对皇帝本尊怀有敬意的习惯。  在此之前,统治各诸侯国的是王和贵族。但是,秦始皇把那些制度全都废了。以前,平民生下来就将王和贵族奉若神明,从来没有窥伺他们那天赋地位的念头,因此,天下得以安定。只有遇上大饥荒的时候,老百姓才成群结队地四处流浪,去寻找食物,根本不理睬那些所谓的王和贵族,但也仅此而已。  始皇帝将过去施行的那些看似理所当然、实则荒谬透顶的制度,统统予以废除,以中央集权这种匪夷所思的形式取而代之,并将权力的大网撒遍天下,企图以官僚机构织成一张精密大网,将所有老百姓收入其中。他统治的依据是法,以法论刑罚,以法行税收,以法征劳役,如此等等,一切均照法强制执行。这阵仗六国之民哪里见识过?只有一直处于边远地带的秦国人民有过这类经历。总之,整个国家现行的各项制度,全部都是征服国秦原来的那一套。  “诸侯国的时代已经结束,天下改姓秦了。”统治阶级这样宣扬。但由此带来的繁文缛节,让从没有过这类经历的中原百姓烦透了。而且不只讨厌繁琐的法令,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该怎样表达尊敬的意思,老百姓也踌躇再三,因为过去从来没有过这种要求。  人们后来才渐渐明白,皇帝是这片大地上的唯一权威,皇帝一人掌握着这套官僚体制的大网,只有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网收拢打开,一切都由他说了算。而且,只有皇位可以世袭。既然贵族这一根本就说不清楚的中间阶层不复存在,皇帝本人就得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了。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皇帝孤零零吊在一棵大树上,下面全是平民百姓。  这岂不是意味着:只要把那家伙拽下来,自己就能当上皇帝了?  这个奇特而又符合情理的念头,在很多平民百姓的头脑里滋生出来。如此怪诞的政治理念在之前的历朝历代从不曾有过,这肯定也是目前这套制度的创立者始料未及的。  这位皇帝制度的创立者对大兴土木情有独钟。所有能被他调动的老百姓都被征来做这些事情,其中包括为他修建宫殿,在他生前就修好坟墓,还要修筑从首都成阳出发通往天下的御道。在这些民工里,有一个名叫陈胜的人。后来,当他煽动同伴为推翻皇帝奋起反抗时,还曾为激励那些诚惶诚恐的百姓,高声喊出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过,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并不完全是陈胜的创意,施虐者始皇帝也有份儿。如果没有他开创的史无前例的政治空间,陈胜再怎么扬起皮鞭震得地动山摇,再怎么大声喊那句名言,也不会一呼百应。  独自面对天下百姓(当时中国有五千万人),可以想象极端自信的始皇帝也多少有些担心和紧张。只是他并不想利用官僚体系,只想靠粉饰自己来掩饰心中的恐惧。他企图把自己严密庄重地武装起来,以显示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创造了“皇帝”这一称号,还规定了一个只有他才能使用的自称:朕。从此,这个字成了皇帝的专利。  始皇帝为出行而专门修建了御道,这一重大举措也完全是为了彰显他的至高尢上?他修建如此庞大的道路网,也许与几乎处于同一时期的遥远的罗马帝国建成的军用道路不无联系。甚至可以认为,东西方虽还没有正式交通往来,也有可能是听到传闻,他才产生了这个念头。虽不及罗马帝国的道路那么规范坚固,整个工程也算是精心之作。路面铺满石子,每一粒石子都是民工蹲在地上用小锤子一个一个敲进去的。想到这一点以及整个道路网工程的浩大,调集的民工数量之多也就不难想象了。  “普天之下都归我_人所有。”始皇帝这种权威理念的具体表现,就是把无数平民百姓从他们居住的乡村驱赶出来,使其成为从事各项土木工程建设的民工。此外,他还以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为理由,大肆屠戮平民,杀鸡给猴看。比如有一次,一块陨石从天上掉了下来,由于那块陨石上有对他不利的字迹,他就令人追查,最终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他就把陨石周围的百姓全部斩尽杀绝。  “杀!”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手下那些官吏就动手砍人。始皇帝根本没意识到这是暴行。他想的是:皇帝活着,就是要干这种勾当的。  这样杀人像是别有用心,他必须以事实表明自己与从前那些陈腐贵族如齐王、燕王和楚王之流截然不同。换句话说,为表明自己一人也能直接面对亿万苍生,唯有采取杀人以显示权威这一条路。  大肆杀戮的行为只是始皇帝统一事业的一个方面,整体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秦统一天下之前,文字因地域不同而各有所异,而他舍弃大量文字不用,将选出来的加以整理,最终使文字得以统一。此外,他还统一了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的度量衡。由此看来,皇帝真是日理万机!  历史上的秦始皇,登上皇帝宝座后仅仅活了十个年头。在如此短暂的时光里,他做了各种必须做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巡幸天下,使各地百姓都得以瞻仰他本人的尊容。从这一点来看,比起后世那些经验充足的皇帝,他这个皇帝当得实在外行。还有,后世皇帝都把宫殿修得宏伟庄严,以“礼”来约束百官和百姓,只消显示皇帝如何尊贵就足够了。由此,弘扬礼教的儒家学说就大大发挥了作用。然而,赢政毕竟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还不懂得运用不出门就能使自己显得威风八面的儒家学说,反而下令全面禁止,还焚烧了儒家的书籍,更活埋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  最后,为了显示皇帝是多么伟大,他下定决心巡幸全国。  这种巡幸十分频繁。对他而言,巡幸简直就是最重要的政治事业。他乐此不疲,甚至最终病死在巡幸途中。每次巡幸,都有几十万阵容豪华、全副武装的军队随行,无数象征秦帝国威严的黑色旌旗随风飘扬,数不清的金属兵器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充分展示了这位皇帝在当世的无上权威和至高尊严。始皇帝西至陇西;东则巡视了黄河流域的主要城池,甚至到过山东半岛的之罘山(现在的芝罘),在那里第一次见到大海;又登琅邪台,返回途中经过彭城;然后南下遥远的扬子江畔,足迹踏遍那里的要冲。为保证政权体系正常运转,随行文职官员的数目多得吓人。始皇帝自己始终坐在车里。车辆装饰得宛若一座小小的宫殿。不知道是哪位能工巧匠设计,很多窗子都能自动开关,车里的温度可以随时调节。这辆车被赋予了特别的名称,叫做韫辌车。“韫辌”二字很有可能是专为这辆车创造出来的。  巡幸队伍到达大城小镇,百姓都会前来围观。当时的百姓还没有像后世人那样受到礼教的熏陶,因而并不下跪礼拜,只是挤成一团,兴致勃勃地看热闹。每逢这种场合,始皇帝便把韫辌车的窗子微微打开,让平民百姓能看到自己的脸。“君临天下的皇帝驾到,你们有幸可以拜见了。”带着这种想法,始皇帝转动头颅,想让所有人都能一睹他的尊容。  “他就是自称皇帝的赢政吗?”一些无赖之徒毫无敬意地看着那张脸。皇帝热衷于把脑袋转来转去,以致后来那些奋起造反以图推翻他的政权并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大部分都记住了他的模样。他简直是在丢人现眼!人们看到这张脸的时候,都在想:“只要把这家伙打倒,我就能成为他。”当时皇帝的存在并没有贵族制度和礼教思想等武器的保护,那些充满野心的人自然而然产生了这种“帝位伸手可得”的念头。从后世的帝制来看,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发明“皇帝”这一称呼的赢政,不可能像后世同行那样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发时者总会有巨大的疏漏。  在后来的造反者行列里,有一个出生在沛县叫刘邦的人,就曾在京城成阳的大街上亲眼见过始皇帝。当时刘邦正为始皇帝服劳役。有一天,他有幸目睹这位天下最有权威的人正安详肃穆地从宽敞的街道上招摇而过,不禁被那种壮观的场面打动,不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嘟嚷道:“大丈夫当如是也!”他并没有对皇帝产生无谓的抗争心理,只是胡乱摇摇头,内心深处羡慕不已,但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这种反应确实符合刘邦的性情。  另一个著名人物项羽则是在江南的会稽遇到始皇帝出巡的。他混在人群中看热闹,当豪华的韫辌车驶近时,竟大声喊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这句冲动的话让一旁的叔父项梁惊恐万分。项羽大声喊出的这句话由《史记·项羽本纪》记录在案,“取而代之”一词甚至成了成语。这是项羽的肺腑之言。项羽有强烈的自尊心,他根本就不觉得眼前这个坐着韫辌车、穿着宽袍、名叫嬴政的满脸皱纹的家伙有什么价值和本事。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传奇的君王。项羽的致命伤是不懂政治,他就注定要付出代价。  ——柏杨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些英雄人物或开天辟地,或建功立业,造就了辉煌盛世,同时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  ——易中天  项羽大起大落的命运一直让我疑惑,我想从中找到值得我们今人借鉴的地方,所以我更多关注项羽从事业巅峰跌到人生低谷的原因。  ——王立群  司马辽太郎对中国历史所下的功夫令人吃惊。  ——熊召政(《张居正》作者)  《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说:“一个英明的君王,必须拥有狮子的凶猛和狐狸的狡诈。”楚汉风云正是马氏名言的最好诠释。  ——陈文德(作家)  两千多年来,关于楚亡汉兴的历史玄机,尚无一部书能达到司马氏《项羽与刘邦》的全面立体、深刻精准。  ——邹水杰(历史学博士)  楚汉风云的一段历史,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最后一次展示,也可以认为是形成整个个中华民族文明的起点。  ——司马辽太郎

内容概要

司马辽太郎(1923-1996) 日本著名作家,在日本乃至东亚具有崇高的地位。1923年生于大阪,原名福田定一,因敬慕司马迁及其《史记》而更名“司马辽太郎”,取“远不及司马迁之太郎”意。20世纪50年代中期登上文坛,逐渐成为历史小说作家群中的泰山北斗。1993年,获代表日本最高荣誉的文化勋章。1996年病逝,享年73岁。  自幼饱读诗书,崇尚英雄人物,逐渐形成从高空俯瞰大时代、从历史长河观察历史断层、从大历史中审查英雄人物的创作手法,一反日本先前“时代小说”的平铺刻板和私人视觉,以谐趣的笔法还原历史,用鲜活的文字将史料中的生硬形象变得活灵活现,将残酷的政治、权谋与运筹帷幄写得妙趣横生,开创全新的写史方法;尤其注重于历史长河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英豪,善于将他们置于“大历史”的环境中而立体地书写其“励精图治”和“文治武功”。  一生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主要有代表作《项羽与刘邦》、《坂本龙马》等,先后斩获直木奖、菊池宽奖、大阪艺术奖、每日艺术奖、文艺春秋读者奖、艺术院恩赐奖、读卖文学奖、朝日奖、日本文学大奖学艺奖、NHK放送文化奖、大佛次郎奖等,“各项大奖仿佛专为他而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始皇驾崩
第二章 乱起江南
第三章 沛城浪子
第四章 沛公举兵
第五章 张楚兴亡
第六章 北渡大江
第七章 项梁身死
第八章 刀劈宋义
第九章 巨鹿之战
第十章 章邯降楚
第十一章 良谋出世
第十二章 取关中
第十三章 鸿门宴
第十四章 汉中王

编辑推荐

  超过《德川家康》,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历史小说  仅次于《窗边的小豆豆》,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排名第2  首次从政治、经济、组织的高度 精准解读楚汉兴亡的历史密码!  司马辽太郎对楚汉兴亡研究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日本对中国的解读,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超越《项羽与刘邦》  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如此精准解读项羽与刘邦胜败兴亡的真正原因!  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如此惊心动魄地解读这对中国历史上最悲壮又最伟大的对手!  两千多年来,关于楚亡汉兴的历史玄机,尚无一部作品能够达到司马氏《项羽与刘邦》的高度、广度与深度!  首次全新解读天下大乱的谋篇布局、群雄并起的雌伏出击、逐鹿中原的运筹帷幄、开创伟业的帝王心术……

作者简介

《项羽与刘邦(第1部)》内容简介为:日本对中国的解读,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超越《项羽与刘邦》!
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如此精准解读项羽与刘邦胜败兴亡的真正原因!
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如此惊心动魄地解读这对中国历史上最悲壮又最伟大的对手!
两千多年来,关于楚亡汉兴的历史玄机,尚无一部作品能够达到司马氏《项羽与刘邦》的高度、广度与深度!
首次全新解读天下大乱的谋篇布局、群雄并起的雌伏出击、逐鹿中原的运筹帷幄、开创伟业的帝王心术……

点击链接进入:
《项羽与刘邦(第1部)》
《项羽与刘邦(第2部)》
《坂本龙马(第1部)》
《司马辽太郎:坂本龙马2》
《坂本龙马(第3部)》
《坂本龙马(第4部)》

图书封面


 项羽与刘邦 第一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日本大规模研究中国,开始于上上世纪中期。从1850年到1900年,日本从崇拜中国到轻视中国,半个世纪的著述,其丰富,其细致,其深刻,可谓令人发指,令人震撼。许多人,包括诸大师,了解和理解中国,非自于中国,而是自于日本。时间再到二战,日本从轻视干脆变成枪炮,堂而皇之打将进来。这时候,日本对中国的研究,从头发到脚后跟,从美食到拉屎,还有什么没有考察过?所以它敢打进来。战后呢?战后80年代以前,日本又来说中国,是从三皇五帝到蒋委员长,无一遗漏地再说一遍。《项羽与刘邦》便是此中佼佼者。日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正懂这句话的,不是中国,是日本。楚汉故事在中国从三国以来,始终是各“玩家”必言之事。但更多仅仅囿于梨园。一曲《霸王别姬》倾倒了多少有情之人呵!但中国人有多少次真正懂了霸王的灭顶之灾?日本脱亚入欧,不是脱离中华文化,主要是抛弃一种思想。中国更讲人定胜天(胜不了的时候便信鬼——不信神),所以才有韩信、诸葛、王猛、刘基等等等等的如妖神话。中国史上从没有人用财政、经济、组织、管理的角度去看一看楚汉风云。日本入欧,接受的是维柯培根以来的工具主义、实验主义,甚至就是真正的唯物主义。汉朝始终被中国人轻视。汉朝为中国定下最基本的民族走向、性格、文化、思想,但汉朝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这个为中华文化确定下基本骨架的时代,仅仅是一团模糊的影子!!!它反到不如乱作一团的三国更为中国人清楚与喜欢?因为《三国演义》?一个日本人解说中国历史的某个片段,竟是如此入木三分,如此精准毒辣,如此令人不寒而栗!司马的眼光毒辣。他选择写汉朝,写汉朝之初的楚汉故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奇门盾甲、排兵布阵……都被他轻轻置于一边。他重点写地理、身世、组织结构、财政经济……(插一句:萧何,中国人都知道他重要,但在哪一本书里有在司马辽太郎笔下重要?他是干吗的?仅仅是筹粮的吗?一个管粮的后来竟能轻易做了丞相?等等,懒得说了!)只想2个问题:1.中国的这点事,为什么值得日本去研究?2.这书在日本还卖了那么多,日本凭什么喜欢读这段历史?
  •     关于这本书,我下的版本很乱,目前在读的这个貌似是最完整的。好,废话不提。断断续续看了一周,这套书也看过去了大半。可以说这本书给我第一次接触历史的小孩子开了一个不错的头,它的背景铺垫的很明确。例如为什么关中王如此重要,在于其的丰富的粮食来源。这段历史可以看到现在游戏规则的最原始的版本,还有,我最心向往之的,侠义被司马桑解释成了黑暗现实版,让我不禁开始考虑我生来就是个流氓胚的问题。看到现在,巨鹿之战之前,刘邦是个尼特族,但是我怎么感觉刘邦我看到现在完全看不出任何野心,虚怀若谷的大叔样,他对于张良的态度,我是应该佩服他的果断识人之能,还是感叹无人可用时的无可奈何呢?一个人成功到底有太多的因素,为什么只能回归到一个很简单的结论。人只能不放弃希望,在你悲剧时候闭上你的鸟嘴。当然,这是作者对于历史自己的理解,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但是我现在不是很确定这么丰富的历史见解的作品对我有什么影响,对于一件事实的把握和分析也是作为一个看历史书的童鞋必修功课之一。下一次,三点一刻的喝什么咖啡好呢?
  •     项羽与刘邦一、秦朝1、秦始皇派李信攻打楚国项燕,失败。后派王翦攻打项燕,持久战,成功。2、秦朝吞并六国后,重用李斯为左丞相,采取中央集权、郡县制度进行管理,在全国设立若干个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通过控制各郡,各郡再控制各县,全国是一个巨大的网,朝廷是网上的纲,下面的行政单位是网眼,纲举则目张,纲收则目毕,整个国家就可以管理自如,进行暴政统治。3、秦始皇开始追求虚幻、虚荣、进行大规模的巡游并追求长生不死。4、秦始皇不理朝政,用宦官赵高代言。5、韩人张良铁锤行刺秦始皇失败。6、秦始皇大儿子(太子)扶苏天性淳厚,仁慈,因直言得罪皇帝被贬与蒙恬同守边疆。7、秦始皇溺爱小儿子胡亥(师傅赵高),吃喝玩乐。8、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客死途中,赵高、李斯、胡亥合谋篡改遗诏、篡权夺位,赐死扶苏与蒙恬。9、赵高陷害李斯,除掉李斯,对胡亥指鹿为马。10、陈胜、吴广不满暴政,大泽乡起义,号称“张楚”。11、陈胜手下开始各自为政,手下武臣建赵国,张耳为相,陈余为大将军。武臣手下韩广建燕国,陈胜手下周市拥田咎建魏国。12、赵高委派章邯出兵,击破陈胜大奖周文,陈胜、吴广被手下杀死。秦嘉拥景驹称王。13、章邯攻打魏王田咎,周市被杀,田咎自焚。14、章邯攻打齐王田儋,田儋被杀,田荣逃亡东阿,被项梁所救。15、项梁攻打定陶,被章邯包围后杀死。16、章邯攻打赵国巨鹿,被项羽击败,章邯投降。17、赵高向刘邦投降,刘邦不同意。18、赵高杀死胡亥,立子婴为亲王,子婴杀死赵高,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子婴后被项羽杀死。二、刘邦1、刘邦出身沛县丰邑中阳,长于中阳,结友卢绾,偷鸡摸狗。2、刘邦混于沛城,喜酒喜色,常出入县衙。结识樊哙(屠狗者)、周勃(吹鼓手)、夏侯婴(官府驾车者)。3、刘邦35岁时,秦始皇统一天下。4、刘邦结识富人吕公,吕公见刘邦面贵,将大女儿吕雉嫁给刘邦。5、刘邦结识萧何、曹参,经推荐担任泗水亭长,后被县令温雄安排押送犯人去骊山修墓。途中与犯人一起流亡,隐藏在山中,后与萧何等人一起起义,杀死县令温雄,被称为“沛公”。6、刘邦率3000兵攻打胡陵与方与,均失败。7、雍齿投靠刘邦,夺取丰邑后,被周市贿赂,马上背叛刘邦。8、韩人张良投靠刘邦。9、刘邦投靠项梁。10、刘邦与项羽结拜,刘邦接受命令准备攻打咸阳。11、刘邦攻打昌邑,失败。攻打栗地,成功。12、俪其食投靠刘邦,做内应,挟持陈留县令,刘邦不战而胜。13、刘邦攻打开封,失败。攻打颖川,依靠内线,轻易成功。14、刘邦攻打洛阳,失败。攻打南阳,成功,逼近武关。15、刘邦不接受赵高投降,贿赂武官守将贾竖,后杀掉贾竖。16、刘邦攻打尧关,贿赂尧关守将温财,不战而胜。17、刘邦驻军灞上,准备攻打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主咸阳,收民心,约法三章。18、刘邦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中伤刘邦。19、刘邦依靠张良结交项伯,赴鸿门宴向项羽谢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逃脱。20、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开赴巴蜀,烧毁栈道,自断出路,麻痹对方。21、韩信投靠刘邦,先负责粮草的小官,被夏侯婴发现,经萧何推荐,刘邦官拜至大将。22、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23、韩信引渭水灌城,攻陷废丘,平定关中,占据咸阳。24、张耳投奔刘邦,招降申阳,占领函谷关。25、刘邦进攻魏,魏王豹投降,刘邦俘获殷王司马卬。26、刘邦为义帝发丧,聚集56万大军,征讨项羽,攻占彭城。后被攻破,逃亡。27、陈平投靠刘邦。28、随何说降英布,英布归顺刘邦。29、韩信攻破赵国。30、刘邦夺取韩信兵权,韩信率几千人攻占齐国。与项羽大军维水大战,楚军惨败。31、刘邦与项羽战斗胶着,刘邦提出罢兵议和,后马上追击项羽。32、刘邦封王韩信、封王彭越,韩信、彭越夹击项羽。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乌江自刎。33、大汉开国,刘邦称帝。34、英布、彭越、韩信被刘邦以谋反诛杀。三、项羽1、项燕是楚国的上将军,统领楚国所有兵马,项梁是其子,项羽是其孙。项梁是项羽叔父。2、项燕兵败秦军,项梁带项羽逃亡栎阳,得范鹏相助。3、项梁酒后杀人,由友曹咎与狱吏司马欣解救,开始流浪,逃到吴中(苏州),项羽力举千斤鼎。4、项梁结交会稽郡守殷通,婉拒做官。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与项羽杀死殷通,召集8000兵众起义征讨暴秦。5、召平借张楚名义投靠项梁,封项梁为上柱国,并让项梁渡江抗秦。6、东阳县令陈婴率2万兵众投靠项梁。7、英布、蒲将军投靠项梁。8、项梁派英布攻破秦嘉。9、范增投靠项梁,找到楚王后遗心,并立为楚怀王。10、楚国分为二个中心,一个以项梁为首,一个以宋义为首。11、刘邦投靠项梁。12、项梁率军围攻定陶,被章邯所杀。13、楚怀王派刘邦夺取咸阳,派宋义、项羽攻打章邯,解救赵国巨鹿。14、项羽杀死宋义成为主帅,破釜沉舟,攻破王离。15、章邯投降,项羽成了诸侯的统帅。16、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兵。17、项羽攻破函谷关,兵驻鸿门。18、项羽火烧咸阳,全国封18王。自封西楚霸王。汉王刘邦、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齐国: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胶东王田市赵国: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楚国: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魏国:魏西王魏豹、殷王司马卬燕国:燕王臧荼、辽东王韩广韩国:韩王韩成、河南王申阳19、韩生进言,被项羽烹了。20、韩信进言,项羽不听,韩信逃亡,投奔刘邦。21、项羽迁都彭城,杀了秦王子婴。22、田荣杀了齐王田市,自立齐王。彭越投靠田荣,杀了济北王田安。陈余反叛,打跑了张耳,拥立赵王。23、田荣被百姓所杀,百姓不满项羽暴政,支持田横,反抗项羽。24、项羽征讨齐地,一时无法得胜。25、项羽秘密杀害义帝。26、项羽率3万兵众攻破刘邦56万乌合之众,刘邦逃亡。27、项羽中陈平反间计,逼死范增28、项羽围攻荥阳,久攻不下。纪信冒充刘邦,刘邦逃脱。彭越打游击,骚扰项羽粮草补给。项羽攻破荥阳。29、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四、经典语录:1、王翦“一个驰兵赴敌的将帅,如不能得到后方的大力支援,很难有成功希望的。”2、“秦始皇绝非平庸之辈,虽然心中不悦,但表面上不露丝毫的声色,依然是神情镇静,举止依然。3、刘邦“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其实都可以担任县令,只要懂得如何运用手下有才干、有能力的人就够了,推而广之,做郡守,甚至统治天下,道理也是大同小异的。”4、“一个英雄不管多么伟大,他在从事某项事业的时候,必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境和集思广义的美德。”5、刘邦具备成功者的条件: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使部下感觉这位主帅无时无地的不在关切自己、爱护自己,他能使部下对他依赖、亲切。6、刘邦具有过人的度量,使人向他倾服、尊敬,他能体恤部下的苦衷,原谅他们无意中犯的错误,更能适时地温慰、嘉勉部下的功绩和作为,善用群众力量,能使部下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7、刘邦能纳雅言、礼贤下士、待人宽厚、用人不疑。8、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然要经过无尽的艰辛和磨折。试想如果一个开创事业的英主在创建工程中,永远这么顺利、成功就不足贵,那天下都是成功的人,不会有失败者了。现在,你还处于弱者的地位,还不能同项羽公开抗衡,那就必须尽量忍受,等待时机到来。9、以弱击强,三大要诀:(1)坚忍,要能愈挫愈勇,败而不绥。(2)乘隙蹈瑕,避实击虚。在态势未至均衡的时候,决不能和他的主力决战,也不困守一地,使他绝对无法捕捉我军主力。(3)积小胜为大胜。在军力不够的时候,要想获至显著的结果,是致败之由。在有利的人、时、地机之中,有时打击他的小兵力,沮丧他们的斗志和锐气,培养我军士气,自然能转弱为强,走向成功。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还行吧 节奏慢了点
  •     项羽确实很逆天,可惜整体感太差了。看完的第一篇《史记》就是项羽本纪。杜玉检老师当时讲了好几节课。司马辽太郎版本的演绎,也很棒。
  •     初中时就想看这书。总算把这帮子的爱恨情愁理清了
  •     其实想取悦我们这帮小青年,让我们觉得历史很好玩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把史记里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再加点插科打诨,自我意淫,得了,一位网络历史红人就出来了。oh her her。。。
  •     一个日本人的视野如此清晰明了,真心不错……此本书不说有多少创新,其叙述方式颇有亮点……直接可以当电视剧剧本
  •     司马的书读起来依旧那么流畅,虽然这段历史已经很熟悉了,读来还是很有意思
  •     有那么点读小说感觉的史书
  •     写的很有人情味,尤其是下半部分,感觉作者也放开了~
  •     冷静精细。
  •     石桥老爷子推荐,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历史
  •     日本人很擅长写历史小说
  •     日本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视角,似乎比国人更有激情和理性。历史,确实要“跳出三界外,不再五行中”的“外人”来看,更有客观和批判性。
  •     本来以为读日本人所写的中国历史小说,肯定是一件槽点众多的事。未料此书其实很靠谱,并且比国内的一些启蒙读物要客观一点。司马辽太郎写此书的主要素材应该是史记,因此史实部分与国内的正史基本一致,但作者在《史记》的基础上加入了众多对历史人物性格的讨论与推测。
  •     #6月书单#远不及司马之太郎,此书中可见作者无时不刻对司马迁表达他最真挚的敬意。第二部读起~
  •     不错不错,相当的不错,可以读一读
  •     很紧凑。第二部预约等待中……
  •     特别赞。咋没啥人看
  •     曾欲购此书未果,后从东财图书馆以同学名义借此书二册。以日本人的角度来看这段熟悉的历史,有更多发现。
  •     不像其他史作那么繁缛,这本书很郎朗上读,=0=,只是让一个小日本把我国历史研究的这么入木三分,甚是不爽诶。
  •     真是小说?
  •     挺好的,买得值。
  •     对了解历史有帮助
  •     真棒!
  •     日人对人物刻画有独特的手段,有时这种刻画有过于用力的感觉,这本书中更值得一看的是司马氏对议论部分。
  •     司马辽太郎可贵地方在于,人物固有的能力才气之外,他描述与分析更多的是缺点和不足,更具理性和客观性o( ̄ヘ ̄o* )[握拳!]
  •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司马辽太郎YY的比较有意思,除了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他可以召唤到这么牛X的任务帮他打江山之外,其他的就是,刘邦能入驻咸阳纯属运气,而项羽,“猛如虎”!
  •     偏激一点,萧何是猪脚,我总是很难理解萧何为什么就这样为沛公卖命?
  •     司马辽太郎只是将《史记》进行翻译而已,还不及《史记》精彩。”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如此……“的宣传语写得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司马迁泉下有知,必须用《史记》砸编辑!
  •     细腻,真细腻
  •     楚汉之争,研究者不计其数,但是没有哪个人能把刘邦和项羽分析的如此透彻。刘邦的大海般的胸怀,项羽的骁勇善战和感情用事,韩信的天才军事才能,都写的入木三分。
  •     读到后面有点坚持不住,感觉叙述比较散漫
  •     大与小的故事
  •     虽然语言不怎么精美,不过说得似乎还在理,人物都挺形象的~
  •     非常经典,任务形象刻画非常生动
  •     好看,蛮吸引人的
  •     翻译不如赵德远译本
  •     刘邦只是一个农民,流氓,胆小懦弱,好色成性,但是他又何德何能能吸引一帮贤士而最后成为王?千古之谜,恐怕只能用“好运,天助也!”早已知道了故事的结局,每每读到项羽时就不免感到惋惜和痛心,自负暴戾怕也是天不助他的原因吧...
  •     不错
  •     写作顺序基本是从前往后的,但比较随性,经常讲着讲着就跳到后面了。细节很多
  •     夹叙夹议,一唱三叹。彩虹国人笔力让人叹服。
  •     最佳传记
  •     日本人写的,中国历史作家学学吧~
  •     图书馆貌似只有第一部,没有第二部...令人忧伤。
  •     只能當作文學作品,作為歷史讀本則細節太多。
  •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     看外国人写的中国历史,感觉不是很枯燥,风趣易懂,中国很多史书就是太晦涩难懂,门外汉看起来很吃力,写白话的有感觉太幼稚了,说白了就是没有下够心思
  •     感觉这本书没有写完哈
  •     老早就想读这个日本第一司马迁蜜的第一畅销历史文学了 全日本的文学作品 除去挪威的森林 就属项羽与刘邦的粉最多了....
  •     实在看不下去,行文方式太不适应了
  •     阅读起来毫不费力,也挺有感觉。相比较起来,高阳的历史小说入口就没这么顺畅丝滑……
  •     过瘾!司马辽太郎的笔法真是宏大
  •     不知道原本看起来会感觉如何,但这译本看得我实在蛋碎一地……
  •     其实我们蛮需要这种历史普及小说,可惜没人去写,一写起来就变成二月河熊召政姚雪垠的路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