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第一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德川家康(第一部)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44238151
作者:[日] 山冈庄八
页数:392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第一任君王(征夷大将军),他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代,扫平群雄,开创历时二百六十余年的长期政权,而以七十五岁高龄逝世。    德川家康在日本历史上已矗立起大和魂的精神堡垒,然而一八六七年德川王朝被西方世界英法美荷四国舰队的巨炮摧毁,还政天皇,明治维新时,曾一度受到日本人的憎恨,认为日本所以受到屈辱,都由他们造成。心理状态跟中国在辛亥革命时,人人厌恶清王朝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失败,尊严扫地,过去所有累积下来的光荣和骄傲,全成梦寐,日本人发现他们所处的时代,竟跟三百年前德川家康所处的那个时代——诡诈、斗争、生死间不容发,简直没有分别,于是激起再度反省。日本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山冈庄八崛起,透过历史的理解,面对当代日本所处的环境,开始撰写《德川家康》,在报上连载发表。我用专门形容英雄豪杰石破天惊的“崛起”二字,形容山冈庄八,是因为他用一支笔,重新唤起迷惘中的大和魂,使日本人再建信心。山冈庄八具备雄厚的历史知识,从德川家康的祖父、外祖父开始探索,直追寻到德川家康建立的全日本大一统的幕府王朝。山冈庄八用一千余万字的日文,对出现在德川家康生命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和心路历程,几乎都有细腻的描写,而提出主旨:“忍耐!”    忍耐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只有巨人才知道什么是忍耐,似勾践战败后,甘心当敌人的奴隶,韩信被流氓强迫从裤裆下爬过去,他默然接受,这种缩回拳头式的忍耐,一个人如果不够坚强,就绝对无法忍受。当盟主织田要求德川家康杀妻杀子的时候,德川家康毫不犹豫地立即动手,只有懦夫才会轻率地拔刀而起,血流五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悲壮的,使烈士动容。但历史上多少政治领袖往往宁为瓦全,而等待有一天,把碎了的璧玉,恢复原状。    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大仲马在他出神入化的巨著《基度山恩仇记》中,最后一句话,就是:“等待!”这是一个奥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日本战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包括丰臣秀吉在内,也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领悟到这个奥秘。作者山冈庄八在德川家康精神深处,提炼出这个奥秘,指出它就是由弱转强的基因,使战后的日本人终于在断瓦败壁中站起。    孤立的忍耐没有力量,而必须发自明智的抉择,熟读《三国演义》的中国读者都记得“让徐州”一幕,刘备是徐州州长,当吕布狼狈前来投奔时,刘备把他安置在小沛,而在不久一次对外战争中,吕布袭据徐州州城,刘备遂被敌人击败。任何人的反应都会是从此跟吕布不共戴天,刘备不然,他反而向吕布投降,而被吕布安置在吕布原住的小沛,这项满面蒙羞的决策。需要无比的智慧。桶狭之役后,德川家康不但不为盟主今川复仇(为故主复仇,是日本武士最崇高的情操,否则将被人唾弃),反而跟盟主的敌人缔约,这项一反武士传统精神的剧烈反应,跟刘备一样,都出入意外,忍人所不能忍,终于才能艰苦地达到既定目标,以至作者山冈庄八惊叹他的勇气。    一千余万字的《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因一直被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而《三国演义》上的人物,却深入民心,成为影响中国人性格最巨的书籍之一。同样德川家康的风范,也影响日本,德川家康深受丰臣秀吉的信任,丰臣秀吉推心置腹,坚信德川家康是道义之士,因之托妻寄子。对于政治性的效忠,另一位曾和山冈庄八对谈德川家康的历史学者桑田忠亲,曾提出耸动人心的警告,他说:“一个绝对聪明的人,一旦发誓臣服某人,在他有生之年,绝对不能谋反。——不过,也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做。”德川家康终于负义,把丰臣秀吉的后裔杀尽。这使我们想起中国的司马懿,不同的是,司马懿是被迫自救,走上不归路,且由下一代动手。而德川家康却是主动地扫荡所有潜在敌人。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对美国人过度的恭敬卑屈,曾使人警觉到不是一个祥瑞兆头。忍人所不能忍的民族,一定复兴;不是只会高叫激情口号,自陷灾难的民族所能比拟。    德川家康几乎全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除了科举制度,他写中国汉字、作中国汉诗、吃中国汉药、崇拜朱熹、崇拜朱元璋。问题是,朱熹不是一个活泼开阔的思想家,朱元璋则是一个愚昧的暴君,德川王朝终于颁布“锁国令”,中日两国遂开始共同命运,直到十九世纪,但结果却大大相异。十九世纪几声舰炮,日本解除枷锁后,短短时间,迅速成长,而中国在受到更多炮击后,迟迟未能建立一个现代化完整国家。遂有人认为: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川家康的精神使日本复兴,中国却胜得凄惨,应验了古谚:爬得高、跌得重。原因之一是中国缺少德川家康这种无论崛起或没落,都贯穿着一股令当代和后世人慑服的精神,也缺少把这类英雄人物介绍给国人的文学作品。    要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唯一的方法是阅读他们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而不是阅读学院派的经典著作。读《三国志》不会了解三国时代,读《三国演义》却会立刻留下三国时代的深刻印象。了解日本亦然,  《德川家康》的文笔引人入胜。假如你临睡前躺在床上阅读的话,你会蓦然发觉天已拂晓,因作者使用小说体裁,绕着史实的骨骼,想象力得以充分解放,无所拘束,使我们得以看到一个民族真实的本性。    我们尊重深奥的学术殿堂内供奉的典籍,但那是另一个层次,属于使人肃然起敬的知识遗产。但是,和广大人民结合成为一体的知识分子,却负有更沉重、更严肃的使命,他们把典籍中的精华,或典籍中所缺乏的活泼精神,用现代化的文学形式,和高水准的文字功力,烹饪成为人人都能品尝而回甘的美味。有目标、有深层含义的历史文学作品,和“说故事”绝不相同,对人民心智的成长,有很大的裨益。  《德川家康》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爱不忍释的超级长篇小说,而是一部传出来的信息:日本式权力游戏教科书;在非权力场合,则是日本式商业游戏教科书。无论在台北、在香港、在内地,有一种现象是,中国商人和日本商人做生意,都会发现,日本商人精密的计算,往往只留给你仅够你活下去的利润,使你既不愿接受,又不敢拒绝,于是茫然失措。在《德川家康》中,我们会了解,这正是日本文化深层元素,你只有在日本文化深层元素中才可以找出破解之道。    明治维新时代一度受到贬谪的德川家康,现在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已成为半人半神,被尊奉为“东照神君”,作者山冈庄八长期的竭力经营,不但使-这位影响日本兴衰的德川家康凸显无遗,更把承继大和精神的本质完全呈现。而山冈庄八这位作家更成为我们学习和超越的对手。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中国传统战争观念,价值连城;但是如果仅只从欣赏的观点,接触日本这个民族,也将有无限的惊异赞叹,使我们的生命,更为丰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柏杨(著名史学家、作家)每次在政治上遇到麻烦,我便设想德川家康会怎么解决。  ——中曾根康弘(日本前首相)我从小就崇拜德川家康,他激发我的灵感和斗志。因此,我要求我的干部必须熟读《德川家康》。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日本松下电器创建人)短短二十年的工夫,日本就从战后的废墟中复兴,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为什么那么了不起?问题的答案就在德川家康身上。事实上,每一个日本人都是另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  ——赖世和(美国前驻日大使)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柏杨(著名史学家、作家)

内容概要

山冈庄八(1907-1978),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著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

书籍目录

无比的谋略,无情的忍耐(柏杨)
一 乱世破晓
二 嫁途风波
三 吉法师震世
四 夫人登堂
五 神女眼线
六 种天下
七 连环套
八 将计就计
九 小豆坂之役
一○ 慈母警言
一一 寅年寅时
一二 嫡庶之别
一三 千里逃亡
一四 异乡温柔
一五 织田示威
一六 战国夫妻
一七 坐失良谋
一八 生死离别
一九 松平马印
二○ 浴房交锋
二一 少雄惊世
二二 樱花洗心尘
二三 春雷之宴
二四 兄妹重逢
二五 莽战安祥城
二六 内庭杀气
二七 粒米日月
二八 人质启程
二九 谋发潮见坂
三○ 阿春受死
三一 绝代双骄
三二 八弥杀主
三三 无主之城
三四 笼鸟大将
三五 神佛悲肠
三六 再战安祥城
三七 雄主雄心
三八 归去来兮
三九 虎前戏虎
四○ 圣人之心
四一 尾张丧主
四二 狂乱祭父

编辑推荐

《德川家康1:乱世孤主》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读的书《德川家康1:乱世孤主》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员工必读的书《德川家康1:乱世孤主》一部美国驻日本大使认为,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

作者简介

《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

图书封面


 德川家康(第一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2条)

  •     买回第一册的时候才发现全书总共有13册...而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版完全..正在陆续出版中.很崩溃....因为只看一册,目前还没有什么好评论的,建议大家可以先看<<织田信长>>,有个大概的日本战国框架后等<<德川家康>>出版完后再看.
  •     是朋友推荐我看的这部书, 刚刚看完第一部, 就很冲动地想上来写点什么, 顺便能在马拉松式后的读完这部书的某天能重温自己当时的感触.不管这部书是否完全符合史实, 山岗庄八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都能够为后来的故事进展留下伏笔. 也让我真真切切地了解了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们的悲情与无奈, 这些即使在现实的社会中也能真实地反映. 在道德与信任不断沦丧的物质社会中, 隐藏自己和韬光养晦, 之后崛起反击, 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的制胜法宝之一吧. 在自身力量还弱小的时候避免成为潜在敌人的绊脚石, 保全自己, 积蓄力量. 之后再崛起证明自己, 这绝不是像其他人所说的因为德川家康活的久, 夺取了织田信长等人死后留下的遗产. 试想一下, 德川家康年幼时的人质生活, 仅凭借冈崎人战场上的勇猛无畏是不能够令松平氏振兴的, 在这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 除了这样, 别无他法. 德川家康不能够将自己的野心暴露, 在今川家不能, 回到了冈崎也不能, 只要他的一点动静, 都可能令冈崎灭亡.还喜欢前两部部里的一句话, 是雪斋禅师死前对元信说的, 要明白, 人生的负担越重越好. 忍耐和负担能够让你更快速长大成人...而所有男人不都是这样吗? 我们身上肩负着将来成家的重任, 肩负着日益年迈的父母, 肩负着对这个社会的责任. 我们是不是应该试着从这部小说中学到一些让我们成熟的东西呢.虽然德川家康活的并不慷慨激昂, 并不具有织田信长的血气方刚, 但他却实实在在的成为笑到最后的人.也许我写的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我对日本历史的了解并不十分深刻, 但我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     我读过很多史书小说,不得不承认,这是我目前读到过的最好的一部,客观的说绝不逊于我国的《三国演义》。为此,出于兴趣,我特意走访了日本的京都,亲到德川家康当年在日本京都的御所二条城。并用绘本的方式呈现出来,相关详情见我Blog之《德川の城——元离宫二条城》:http://jackyzhang820325.spaces.live.com/不过更让我震惊的是,如今的京都依然保持着当年幕府武士时期的城郭,着实不可思议,你甚至可以看到早在中国消失的唐代建筑风格在日本京都依然屹立,不禁令人感叹万千。。。

精彩短评 (总计61条)

  •       这部小说有点难,我总要不停地返回去重读,不果还是被深深吸引。天文十年,德川家康还没有出现,织田信长才刚刚是个八九岁的孩子。一个乱七八糟的时代,丈夫不能守护妻子,父亲不能庇护子女,确实我大学以来一直最切近的一段历史。断断续续译过不少文稿,也读过不少入门级的书籍,还有不少高手不厌其烦地讲解……我一直觉得我还是有些认识的。对战国时代的男人们我一直只是能想到冷酷、奸诈、权谋……不过我确实不了解他们的爹娘祖辈还有与生俱来的血海深仇。我很没有信心把这部几千万字的大作读完,光是这第一册就沉甸甸的一大本。后面据说还有小20本,不过至少这两天,我真是很放不下这本书,目前的这几个人物就让我很觉辛酸和无奈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时代…… 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的4段读了好几个礼拜,主人公终于出场了…… 主线不再是他的妈妈和姥姥了……
  •     入职前在上海培训读店第一本,缓缓展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我看過的最囉嗦的小說,沒有之一!!
  •     (2017,#7)
  •     我读得最痛苦也虐得有点快感的一套书。
  •     高二班里流行读日本史的时候读的。嗯…有意思
  •     相对于三国演义对于战场宏大场面的出色描写,对于谋略斗争举重若轻的侃侃而谈,德川家康这部书更多的是对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许多细节更加细腻。尤其是在对大将之外,对许多女人的描写。
  •     讲述了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如何成为青梅竹马
  •     所有的乱世都是相同的
  •     第一部主讲松平氏的故事,看到了以前读战国时很少注意的小国的困境
  •     首先我很感谢本书的翻译岳远坤和陈都伟先生,一本好的外国名著正需要这种负责任的翻译。本书从公元1541年战国末期开始讲述德川家族的经历过往。从中我能感受到大环境下众人的身不由己,这一切的一切只为所谓的大的利益权衡,书中人物形象刻画非常鲜明,他们身处的立场十分不固定,但他们当中没有所谓的“坏人”他们都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和维护一些所谓的利益。
  •       从广忠的性格说起
      性格的弱点,是天生的还是后生的,发现自己的缺点是改还是不改。第一个为性格付出代价的是广忠,懦弱和冲动让不满20岁的城守,端着一副好牌硬生生打出一面死局。而对于南方人而言,这懦弱与冲动,便像极了我曾经爱过的黑与红,直面的是黑暗内心涌上的单极线的红,结果便是一败再败。其次便是今川义元,虚荣也是性格的代价吧。作为人,崇尚奢华,再加上轻视,在上京中途被偷袭斩首,命么。审视自己,哎。懦弱、冲动以及虚荣。反而是,华阳院、於大的女人突出了性格最冷静的一面,山冈从母子繁衍来说明看到未来比看到无望的现在更是活下的勇气,而我似乎缺乏这样的认知,当然,理性的冈崎老臣,甚至是本多家的妇人比我强太多了。
      离不得的性格是坚持和隐忍。日本商界最喜欢挂个“忍”字在书房,我们的商界最喜欢摆什么。好吧,性格。最近一次去羊毛临时住地,看到满地的书,便觉得是希望。有时自己在否定自己或是责难自己时,或许可以想想五岁离家的竹千代,和那些十四五岁便是父亲,二十四五便战死安详城的清康吧。
      成长的方式
      织田信长的成长,首先得益于一个好父亲信秀。作为义波斯氏旁支,能够成为尾张大局者,让人捉摸不定的信秀更是让松平人和水野人害怕。给信长一个独立的成长空间,找一位好师傅和师爷,也很重要。师傅是引领孩子张扬个性汲取知识的。而师爷,则是培养接班人,把父亲的意志传输的,波太郎和平手正秀,出色的完成了各自任务。
       相较于山冈在书中传递的信长神主义和家康佛主义,我感觉家康的佛是无奈的原旨意味。信长的成功,我觉得经济开明、军事解放和战术灵活是较好的总结。田乐洼之战,腰击今川义元更是拍案叫绝,后期猴子提出的“半途募兵”之术在本战争也有体现。
      作为三十而立,进京城立将军提出天下布武,信长成熟了,可爱的浓姬也成熟了,可筑山妇人却远远落后了。
      今川变故的理解
      武田信玄进京,为什么家康要在三家原死战。真的是为了名和三河武士的精神么?筑山那么可恶,真的是顾忌夫妻之名而不出去么?第一个问题,我的想法是为了给信长争取时间,牺牲再大,也要拖住信玄。武田在三河耽误了50天左右时间,最后信玄还被狙击了,这期间信长干什么,直接平定浅井,瞄向朝仓。又恰恰是这50天,将能难可贵的日本冬天过去了一大半,五天背后的上杉景虎慢慢可以南下。所以家康以一己之力,扛掉了信玄上京的全部希望,当然三河失去很多力量,但得到的是信长更加完全的信赖,若不是不争气的老婆和冲动的儿子,局面也许会好很多。
      第二个问题,筑山夫人杀不得。骏河衰落是必然,好色的氏真扶不上墙。虽然家康和信玄有分裂骏河的秘密协议,但实际上作为亲戚的家康在骏河威望和归属感上还是远远多于武田。从武田胜懒愤怒于太多原骏河武将归属家康便可看出。名义上的老婆实际上是收揽骏河人心招牌。
      猴子
      好色的猴子要阿市了。
       猴子是日本历史上很出名的人物,在织田氏大树倾倒之时,猴子爬上来最终统一战国时代,而家康只不过是窃取。
      没看过日本史之前,我一直以为丰成秀吉、伊藤博文是一个时代,现在不得不说,知识改变观点。我对于猴子日后的战功什么的不是很感兴趣,感兴趣是:一如何选择了信长,信长又如何选择了他;二那么好色怎么就子嗣凋零,没小儿子之前还弄个侄子充充数;三为什么朝鲜半岛让猴子那么感兴趣,打了三次。
       其一是侍主问题。和明智光秀比起来,猴子首先沉得住气,没人要我,我就卖卖针。猴子的大隐隐于市,既养活自己有天天看到活着的信长。信长为什么要猴子,是因为信秀未死自己没什么人手,再加上猴子思维的确长远,可用。
      其二是后代问题。秀吉的妻妾都是美人,宁宁啊,阿茶啊等等。偏偏快60岁才有个儿子。后代意味什么,意味着你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还姓不姓丰成。这一点,猴子比不得信长,人家一看浓姬生不出来,一天找三个妾,20多岁就保证后续问题。
      其三是朝鲜问题。统一后的日本,总算将眼光瞄到东亚。战国时代日本很穷,人爱喝酱汤,为什么省点料子,加加开水便可以。吃饭团,一条鱼便是菜。资源是匮乏的,我在想日本为什么工艺精细,原因在于不敢浪费,舍不得,这一点咱(好吧)。朝鲜半岛地理对于日本重要性不讲了,只说当时的朝鲜根本不是日本对手。日本人打内战200年,天天练,朝鲜呢。好吧,现在我们呢,那么钓鱼岛呢!
      我理解的大贺
      大贺弥四郎,一个你不能忘却的人。
       弥四郎的计谋的确深远,出发点也无可厚非,人生一世为什么有人出生便是王侯将相富官二代,有人只能是结草的足轻武士,机遇的改变依赖于什么。但从狱中和大久保七郎右的对话很能让我明白,平等的诉求往往是对既定的格局的挑战,以前我崇尚的信念,此刻不也如弥四郎一样,深锁囚笼了。
       弥四郎两次叛乱思路,都是正确的,直接占领冈崎,切断德川的粮草供应,同时遏制西面信长出兵增援,在包围圈吃掉德川,以武田3万兵力,应该没问题。但减敬的意外死亡,为整个构想埋下败笔,弥四郎周边的几位忒不争气了。 好了,再回味下弥四郎捎给家康的话,“基于我给他的教训,将来他会迅速成长。”这反映了一部分家臣对于这个阶段德川家康的进取之心和统一知趣的嘲讽,你只是织田家的跟班哦。
      鬼作左
      本来好端端的,信康却被织田信长赐死,德川织田第一次分裂危机出现了,以后便是德川和丰成之间斗智斗勇。
      这里提一个人,鬼作左,也就是本多平八的第三代,第一边度德川家康的时候我没有重视家臣这一边,现在看到了。在处理阿万的问题上,作左便起到了稳定筑山夫人的作用,其后喜奈刺杀事件都反映了其稳定的心理素质。战场上,鬼作左也是勇猛的,三方原、长莜之战。天正3年(1575年)长筱之战,重次于阵地之中给妻子写了一封简洁明了的书信。信的开头大致的意思是“寄语一言:小心火烛。阿仙有没有哭?马肥了吗?”重次之妻是鸟居伊贺守忠吉的女儿,他们生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就是信中提到的“仙”——嫡子仙千代丸、以后的丸冈城主本多飞弹守成重。(由于火灾是很可怕的,所以必须小心。仙是重要的继承人,必须好好教养。马的好坏对武士来说关乎生命,需要预先饲养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补充用的预备马,当然最好是强壮的马。)重次这封信是在两军对垒的阵中所写,却丝毫看不出战争的气息,有的只是对妻子儿女的关爱,充分体现出重次性格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本次处理信康,鬼作左表现出不同于亲吉、忠次的心态。
      可惜的信长
       信长在本愿寺,喝着酒和老婆儿子商讨出征中国的事情,但万万想不到,光秀掩杀了。多虑是好事还是坏事,光秀能启发我了么。阿浓的死是义气的而非思考的,设若阿浓逃出本愿寺,迅速返回岐阜,联络信信孝、信熊,后果当时怎样。事变时刻,也的确允许女人逃脱,光秀不在第一线,带兵大将只想着信长的脑袋而非阿浓啊。
       猴子,脱离中国地区战事,迅速返回讨逆,那个时刻其实猴子是劣势。光秀在德川和猴子之间,其实完全没必要在意德川,因为家康只是墙头草,必修完全战胜猴子。无论是丹羽还是细川,筒井都是应该争取的,想当然的怎样其实害了光秀,结果惨败。雷同的事情,也发生在柴田身上,同样是本身力量不牢靠,总是可惜了阿市,呵呵,猴子也会这么想吧。
  •     乱世,女人就是附属品,妻散子别
  •     申明一下,这只是本小说,不是正史。 太长不看系列,我就看到三河国松平那里就不看了。
  •     通过本书看到日本人很多的思维方式真的无法理解,不过书是好书
  •       高中时开始慢慢读这本书,一直读到了大二才通读一遍,对于其中的人性,权谋与政治斗争,由于年龄的原因可能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是主人公德川家康那种隐忍的处事做人的风格,还是感触颇深,也给我生活中的处事风格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探究德川家康为什么能在,今川义元,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到后来的丰臣秀吉之中最后完成建立幕府的大业,不是他拥有睥睨宇宙的智慧与运气,也不是对手的愚昧与无知,只是能比对手多忍那么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决定了伟人与牛人之间的距离,小不忍则乱大谋被真实的阐述出来,读来发人深省.
  •     写得感觉太墨迹了。还有人名也太长了吧
  •     第一次打算看一本长篇小说,一定要坚持看完全部13部啊!这本书看了一半的时候奇怪德川家康还未出场,然后搜了一下德川家康的简介,才知道松平竹千代就是后来的德川家康,只是译者未注解,所以很多人物的名称前后变化,以及职位名称等,很多基本信息为做注解,为翻译扣一星。
  •     只能算还可以的连载小说
  •     上一次看没能坚持住,看这次自己是否能克服自己,坚持看完。 2017年1月5日更新:元旦前看完,现在接着看第二部。忍耐,尝试坚持。
  •     日本人心中的三国演义
  •       德川老爷子的一生真的是韬光养晦的一生。他一生都在用行动证明如果你实力还不够强大,就要学会忍耐和等待。积聚实力,厚积薄发,德川老爷子用70多年的时间长度最终成为了幕府第一人。纵观历史的进程,你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他,但是我更愿意承认是他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在德川家康的那个年代里,日本各地的大名已经纷争了两百年,而德川家康设立幕府政权之后,日本200多年再没有发生过战事。
  •        (随便写的,不喜勿看)
       先说说当时的背景,明朝同期的日本战国,距今不过500年,中国当时已经发展到封建后期,生活算是安定了,经济也不错。而日本却还是比较落后的,地少人寡。相比较动辄几十万大军的三国,日本区区几千人就算大战役实在是有点搞笑了,想象来也就中国城管与小商贩会战的级别,都够不上开发商拆迁的水平。但是,貌似日本人单兵作战能力很强, 这和他们全名崇武有关,是要是个男人就要学会战斗,武士的社会地位也很高(顺便也表现日本的大男子主义很强烈),不过他们的谋略差很多,谋臣也少,织田信秀实在称不上有多好的谋略,仅仅是非主流的战法就可以让他在尾张称霸。而中国是重文轻武的,人才培养有点像现在体育界砸一万个出一个一样,中国的三国最有趣的就是各个势力谋臣的斗法,尤其是诸葛和司马的对决让人心旷神怡。而日本战国的混战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所说的“国家”也仅仅是一个一个的城池,再加个二道城三道城什么的,诸侯只像县老爷或者市长,连个民国的小军阀都算不上。所以这本书要和《三国演义》去比较只是日本人自己YY而已,就故事的背景都差了不知多少个级别,文笔再好也没用。就好像在大排档吃再好的烤肉也不会有新疆烤全羊的感觉。
      当然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的,休息一下再写。
  •     少年家康雄起
  •     不知不觉看完了。这里面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很饱满。难得。那么忠诚的家臣却能弑主。疼爱自己的儿子却能不想见。在这样的乱世,是怎样的生存之道。我很喜欢织田信长这个混蛋,怎么办。
  •     这是第二遍读第一部了,还是很吸引人,读起来很舒服,不想三国演义,没有战场大局的描写,却雕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
  •     竹千代、吉法师的名讳开始不详,后期查了简介,突然使阅读欲望有了极大助力
  •     13册的第1册...感觉有些过度解读,不过人物性格挺有意思,特别是厉害的女性角色~
  •       看部《德川家康》,说不上是正规史书,不过是被历史小说家们放大了事件始末的历史小说,却看出很多的感慨。先是说自己为什么要学历史。
      
      我觉得《资治通鉴》对于这个的解释的前半句就是我想要的那个答案。一直以来就是那样的强烈的感觉,但是就是一直说不出来的。所谓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鉴于往事,作为后世的借鉴,带领人们不断去反思不断去借鉴。当然,这和重复历史再现历史这种逆趋势而又不合逻辑的事情完全就是两回事。
      
      先前看到《德川家康》只是因为看到它能长期占据新华书店畅销的榜首。想想也是,柏杨说“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由此看来,说才能锐气不一定记得上日本战国同期的大名的德川家康才是日本传统意义中真正的忍者了。而终于“忍辱负重”看完这长长一套十三本书的读者也在不经意之间完成了这个“忍”、“等待”的过程。所以觉得很有意思,家康言传身教着什么是真正的忍者。
      
      后来看了司马辽太郎的版本,居然是简略了很多。不知道司马辽太郎自己是不是对战国时候的大名们有自己的个人喜好。但是我想,应该还是有的。从丰臣秀吉一书被分成了两本,事事描写比德川家康来得详细很多这一点应该是快要揣测出来的。当然,丰臣秀吉从织田信长身边牵马的出身卑微的“猴子”到凭借自己的才智谋略成为羽柴秀吉再到最后称霸日本成为“关白”的丰臣秀吉,传奇色彩说起来是比德川氏要多太多太多。
      
      很多详杂的小想法,我也没法提纲挈领地融会贯通成一篇文,不过暂思路混乱记下一点,觉得始终都是有意思的。
      
      要说德川一族究竟是怎么深谋远虑,在司马辽太郎的书里面好像是始终没有提到。倒是二十年如一日地披着自己恭敬的那层膜小心翼翼作为实质上的下属说起来的同盟者存活在织田信长同年代。“家康意志力的最深处存在着一种超越了计算得失的迟钝而牢固的情感。在后人看来,家康最终夺取了天下。然而家康自年轻时起,直至信长去世,从未将抢得天下第一的宝座作为自己的目标而采取任何行动。”其实我觉得这段话写的前后逻辑里面是有谬论的,或者说,德川家康这个人,既然没有如此的野心,又怎么解释最终建立了延续二百五十六年的德川幕府呢?还是说,司马辽太郎想说的是,信长的死对于德川来说还是一个自己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德川思考的一直是如何应对织田、武田乃至今川等等的庞大势力,在这纷繁复杂的乱世之中以求自保?依我看,其实野心从来都是在的。不然何必费尽心机从骏府归来摆脱人质身份?又何必为了获得信长的信任派人一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儿?大可以在还被人称作是“三河来的那小子”的时候结束,可是他没有。
      
      所以说,德川家康真的是彻头彻尾隐忍家。所谓那些对叛臣不计前嫌,后来成为自己股肱之臣的事情,不是为了得天下而这么做么?对武田信玄的百般佩服哪里像是心无大志之人的行为呐?!
      
      在这些隐忍的行为里面,前期,杀筑山夫人和信康看来真是尤为辛酸。不过是自己的家老酒井忠次在织田信长面前搬弄是非一己之私,居然还真能狠下杀手杀死自己十四岁开始的结发妻和自己的长子!狼子野心来形容这个不为过吧?后来的一生当中,对于害死自己妻儿的酒井忠次和织田信长,一如既往尊敬谨慎。且不说没有冷落酒井忠次,对于信长是更加惟命是从。反过来看看这种行为,人性又何在?一切都可以作为垫脚石吗?我不自禁,还是想到了武则天掐死自己幼女嫁祸王皇后的事。这女人隐忍一时霸气一世。而德川,隐忍一世,却建立了自己子孙后代两百多年的封建军事政权。孰轻孰重,德川看得明白,哪怕在多年之后,因为信长命丧本能寺自己不得不从明智光秀手中逃脱,在逃命途中看到了永井传八郎故而一阵伤心——传八郎身上有信康的影子!于事无补,不过也就是看看罢了。当然,对自己十七岁时出身的长子信康的思念间接促成了永井传八郎成为拥有万石以上的大名,那不过是歉疚在作祟罢了。
      
      再说德川对于人脉的重视。明智光秀在兵变本能寺之后杀了织田信长。德川马上就预料到了明智行为的荒诞。浪人出生的光秀,和身在城主家的家康且不说谋略性格之比,对于人脉的理解简直就是有天壤之别。他当即看出若只是凭借一时的冲动杀死了织田信长的明智光秀在缺乏与其他大名的帮助亦或者说是同盟等等的关系的情况下,仅凭一己之力是根本不可能成为霸主而得天下的。果不其然,就是这样。
      
      相比之下,德川自己在这一点上实在是尽善尽美。在信长死后吞并信州、甲州的时候,诸多武士自愿归属。司马辽太郎是这么说的,德川的性格里没有一种能让人产生亲近感的魅力,有的只是一种能让人释怀的安全感。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源自于德川自己对人臣的看法。一直到德川晚年,凡是经过其决定的大事,还都是要经过家老众将领们商议,但是最后采取的还是德川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其实德川家康从来不相信任何人,这种形式所在不过是为了维护家老们的存在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自己的主公身边是有存在的价值的。而信长和其他人等是断然做不到这样的。
      
      说实在话,在战国诸大名中,我还是最喜欢织田信长。哪怕身上没有德川家康的那种沉稳和隐忍,但是那份狂气和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很是叫人动容。这也就导致了和德川家康一族诸多诸多的差异。比如说信长自己对于尾张华丽风格的喜好影响了美术史上安土桃山时代的划分。而他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比如说对外贸易、经商等等,到现在看来还都是很可取的。对于西方传来的宗教,信长的态度也是包容的。所谓兼容并包就是能从心底认可其他不同于自己地方文化的存在。这样,才会有新局面。可是看看德川一族。司马辽太郎是这么写的“信长与秀吉致力于促进货币经济发展,且考虑到振兴国家贸易,增加的是一国之财富,而家康的经济观念显得狭窄,未曾打破地方小农意识,结果家康的思想最终成为了德川政权的财政思想。”在这方面我认为德川一族的做法绝对是有问题的。当然,这与他的出身不无关系。出身在三河,也就是现在静冈,并没有尾张或者是其他国家的地理位置来得优渥。三河相对来说闭塞的民风无不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风。就连三河武士,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与说是愚忠的代名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川家康对于外来的东西,无论是实体的还是精神思想上的一律视若罔闻。应该说,从内心最深处,德川对于这些外来的东西是不屑的,那就更加没有像信长一样的喜欢、倾心之说了。再往后看一点,也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川一族建立的德川政权还是一个封建军事幕府,小农经济的思想似乎是和不久以前的中国人一样根深蒂固。而禁锢思想文化、禁止传教士入境等等都是后来的幕府所作出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最深层价值取向的行为。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武力叩关会引起那么大的震动和连锁反应,最终德川幕府在西方外来文明的冲击下整个分崩离析了。时代是在往前走的,再冠上一个大字。大时代下的整体趋势绝对是容不得逆转的。因为历史终究是昨天的事,你若不顺应发展的潮流,那么顺昌逆亡完全就是自取其咎。
      
      实在还是想说一说山冈庄八笔下的织田信长。真是叫人喜欢到不行。狂是因为有胆有谋。且看他在自己的父亲信秀葬礼上所作出的举动,蔑视旧权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就好像一个鲜明的烙印印刻在信长的身上永远挥之不去。这里还要说到山冈庄八以豪商纳屋助左卫门为蓝本杜撰的竹之内波太郎。儿时的信长尚且被称为“吉法师”,师从波太郎学习。“波太郎呵斥吉法师‘扔掉旧东西!’那句呵斥的背后,是对已经苍白无力的贵族文化的抛弃和嘲弄。他的呵斥不仅使信长完全抛弃了贵族文化的雍容和虚伪,甚而完全将一切腐化的势力踩到了脚底。信长就像一匹野马,在腐朽势力的废墟上狂奔。迄今为止,在诸事中都尚未出现于败绩。”狂而不是浮夸,是因为自身有底气在。成功瓦解了浓姬父家斋藤的威胁使其内部大乱,平定自己父亲信秀死后家族内的纷乱。大气之人行大气之事。山岗在这里用的文章标题也叫人动容,“尾张丧主”、“狂乱祭父”。大气至极!至于吸收人才为自己所用等等事情一一列举无何补益。
      
      有一点,信长的这种性格着实危险而又吸引人,但是再从全局来看,这说不定就是他自取灭亡的一个关键点。史学家对于本能寺之变有诸多猜测,在我看来,其中那种说“是德川、明智、羽柴三方合谋”的是相当不靠谱还是有很有道理的。依信长的性格:浑身长刺傲视群雄来看,对于和自己同等的大名不甚尊重满腹猜疑在东方这种讲究面子讲究彼此之间坦诚相对的文化氛围里面是要命的事情。当然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信长命丧于此还是合理的,哪怕我有个人的偏爱。这种不稳危险不安定的特质冒险一时却成就不了一世。
      
      
      
      瞎七搭八的话,将近三千五百个字在两个钟头里面从指间被匆匆制造出来就先絮絮到这里。我只好说,书是赞的,历史是赞的,信长我也是很喜欢的,但是真正的乱世,不那么客观来说来看,终究只是悲哀一场。德川家康也好,丰臣秀吉也好,前田利家、织田信长、武田信玄等等等等,你们都不过是历史这张庞大而又立体、不断在往前发展的坐标系中的一个个小点罢了。纵使你们不出现,总是会有相同的角色出现。存在的意义,除了推动历史前进构成那张巨大的经纬网之外,到底又在哪里呢?
      
  •     洋洋洒洒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勾勒出家康早年松平家坎坷的往事
  •     读完第一本,已经被深深吸引,虽然智计相比三国演义小儿科,描述也偏浪漫和口语化,但抵不住浓浓的故事性和散发出来的忠义武士气节
  •     三四年前吧,在大学图书馆无意发现的传记,一共十三四本吧,最终只看完七本。很详细讲述了德川家康时代的发展,历史的细节已记不清,只记得德川从小就隐忍的性格。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不变的真理不论在还珠格格还是放在改变时代的人身上,总是适用的。也许是这本书,让我慢慢学会忍耐与等待。
  •     还行吧
  •     买了全套书,觉得立意太差。还不如我们的通俗小说,居然好意思吹三国志?
  •     我喜欢吉法师公子,不要拦着我。嘛,当做小说消遣一下还是良心之作的
  •     因为被游戏吸引而打开的日本史,精彩,冲着猴子看的。
  •     很喜欢。语言非常流畅,没有尴尬的翻译腔。属于那种小孩子也能看下去,但大了之后更能看出更多东西的书。
  •     第一部最好看!(值得收藏的长篇小说
  •     第一本看了整个高三
  •        首先说明的是这个评分只针对第一本。
       上个暑假的一个月除了吃喝拉撒睡,就只干了两件事,一件就是读完了《德川家康》。得出的结论就是:一,这是一套好书:二,它不适合大部分人读。所以我只是自己读,却并不推荐其他人,或至少大部分人读。
       先说说优点,尽管有人指出冈八大叔驾驭长篇能力其实不强,但能将如此浩繁卷帙的《德川家康》写成这样,已经体现了其非凡功力。《德川家康》堪称一部史诗,他身上承载了太多日本民族所推崇的特质,也使得本书可以当成探究日本民族心态的一种例证。家康本人隐忍的精神在日益浮躁的社会环境当中也值得推荐。
       然而从中国人的传统意识视角,本书却又是有缺陷的。首先便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性不足,毕竟本书作为小说,应具备的很重要的特质就是情节、矛盾冲突的起伏性。说实话,老乌龟的一生在日本人看来也算波澜壮阔。但相比织田信长、上杉谦信等人又明显不够具有戏剧性。加之冈八大叔传统的的笔法日式煮慢茶般事无巨细的写法(尤其是在相对和平时期),使得本来稍有戏剧效果的“数正出奔”等故事性减去大半。诚然,从本能寺之变、姊川合战、关原合战来看,冈八大叔写战争相当不错,但在大段大段的所谓权谋时间,日本人所谓的“妙计”在我看来却大多没什么过人之处。以《双雄罢兵》为例,整一本书就是关于猴子和家康关于去不去大阪的扯皮,实在让本来很喜欢历史的我都觉得昏昏欲睡。可能有人会说读书应该耐得住性子,但与其花时间耗费在如老作左一段接着一段莫名其妙的话中,我还不如捡几本罗素的哲学来读呢。
       说来其实《德川家康》还是一部需要人费脑子去读的作品,尤其是前边几部,光是水野、松平、今川、织田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立场就让对日本历史不甚了解的人挠头不已。然而真正理清头绪后,在唏嘘松平、水野的家族悲剧之余,我也弄清了家康之所以后来变身乌龟的原因。从后来家康对猴子后人的反攻倒算来看,他不算是一个宅心仁厚之人,但他有怜悯天下普通人民、结束乱世的情怀,其中的本源恐怕还是来自于童年的阴影吧!
       我一向爱戴柏杨先生,但他对本书的评价确实有偏颇之处。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从德川家康处汲取养分。毕竟,德川家康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这套书可能能帮助你很多,也可能什么也帮不了,甚至你还会毫无阅读的愉悦感,因为它不是《明朝那些事儿》,它是压抑而严肃的。所以,如果你对日本史毫无兴趣,如果你的性格刚烈如火,如果你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如果你喜欢快意的人生态度......那还是别浪费那么长时间读《德川家康》了!
  •     看到第三部还是第四部,没看完。近来想重新捡起来,发觉已经忘了剧情,可能还得从第一部开始看…慎重的思考了下,决定…还是算了吧
  •     非常的认同
  •     这设定,这文笔………
  •       德川家康系列书籍是我2009年看的。一心想留广州的我,对于在佛山三水做记者,对于在基层工作,有很多不甘心,心情惆怅,喜欢抱怨。看完这些书后,心境平复多了。只是书太长了,第九本书没看完,实在看不下去了。不过还是不鼓舞了我在三水的日子,激励了我两年。通过看书,也学会了为人要能隐忍,要有耐心等待的艺术。
  •     读来让人后背发凉
  •     这位老爷爷很牛逼啊
  •     吉法师 波太郎
  •     竹千代与吉法师
  •     同母亲一起读的
  •     好的 ,谢谢,一定回去阅读.
  •     对于日本史零基础的我,有点分不清虚构和史实了。。。
  •     不适应
  •     20170102 读毕。开年读个大部头。号称所有日本首相必读之书。第一部,所有主要人物都在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忍耐。三河的故事才刚刚开头。德川家康父辈们的故事。
  •     向来世事无常。
  •     基因碾压
  •     一朝梦醒魂归何处,徒留身后无线憾事
  •       花了数月时间读完了此书全套。要说最受不了的,实在是记不住书中那些绵长拗口的日本人名字,看来这还真到要感谢明治天皇,如果不维新,也许今天的日本身份证或护照,要有A4纸那么大了,会给世界各国添更多麻烦。
      
      读此书受益最大的两点:1,了解了一段日本历史,现在至少知道了织田、丰臣、德川等等游戏中的人物是啥关系了;2,神马都是浮云,能熬的才是爷,用郭德纲的话:四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三个死了,剩下的一个就成艺术家了。
      
      就一部小说来说,这本书的艺术水平确实不高。
      1,篇幅太长。《三国演义》大致100年的跨度,大约35万字;《德川》跨度略短,却用了550万字。就像早期的日本电影,慢慢悠悠,没完没了。大段的对白,却不知所云,也许作者是为了让读者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以便显得作品深邃的思想内涵;也许是山冈庄八写书的时候,已经有了按字数付稿费的规矩。总之,太磨叽。
      2,可能也是由于篇幅太长,显得重点很不突出。主人公德川的思想变化的脉络也很不清晰。相反由于织田出场的时间较短,反而性格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3,阴谋论过滥。一部小说,尤其是战争小说,如果没有阴谋,既不现实也不好看。但是亦不应过多过滥。小说中恨不得领导打个喷嚏,似乎都含有很深邃的智慧。但往往这些所谓的阴谋,看上去很牵强,甚至有些相互矛盾。
      4,日本人骨子里对领导者,尤其是成功的领导的崇拜。《德川》里大名们都有很多家臣,如果这个大名失败了,可能是因为没有听从家臣的良言;但如果这个大名成功了,往往是大名自己的决断,大臣们只是像机器一样去执行,最后才领悟到:原来领导是这样的英明啊!作为一部小说来说,这多少有些乏味。但遗憾的是,作者反映出的这种心态,可能是东方民族大多数人的共性。
  •     天哪真好看。明明买了好多年了,我怎么没早几年喜欢上看这类书。
  •     臃肿
  •     喜欢阿浓和於大,一个美丽聪慧,一个坚韧智慧 贤惠 希望可以成为像她们那样的女子
  •     从德川家康上一代开始铺垫。事件人物十分精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