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公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清末四公子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1
ISBN:9787508045504
作者:高阳
页数:225页

章节摘录

陈三立陈三立字伯严,别号散原。南昌章江门外三十里有西山,一名南昌山。据《水经注》,即古散原山。陈三立父母皆葬于此,又筑庐为其父归隐之处,因以散原为号。散原籍隶江西义宁州,即今修水县。义宁在唐朝分武宁县地所置,故名分宁;宋沿旧名,元、明、清改称宁州,直至嘉庆六年始改名义宁州,人民国后又改为修水,称义宁者不过百年,以故今人多茫然不辨其地。此地曾出一大诗人,即宋朝的黄庭坚。《嘉庆一统志》载:黄庭坚宅在义宁州西二十五里,双井北岸,有永思堂,旁有钓台,下有水曰“明月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苕溪渔隐丛话》及《云麓漫钞》,皆载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当时有名者即三十家,成为宋诗的代表。江西诗派的影响深远,黄庭坚及二陈——陈师道、陈兴义的高处,原在“文章自得方为贵”,只以浅夫妄人,凡无病呻吟,故作穷饿酸辛之态者,皆遁入江西诗派,致自金、元开始,即为世所诟病。直至清末,张之洞犹有“江西魔派不堪吟”之叹。但散原之出,大昌了江西诗派,不妨谓之为直接山谷法程,八百年先后辉映,即此已足不朽。散原的尊人陈宝箴,字右铭,以举人而官湖南巡抚,与左宗棠的以举人而人阁拜相,复同为翰苑出身的元老重臣所尊重,皆为难能可贵之事。陈宝箴为咸丰元年辛亥恩科举人,其时洪杨之祸,已成燎原,宝箴佐其父在籍办团练,直至咸丰六年丙辰始入京会试,落第后留京读书。黄秋岳《花随人圣盒摭忆》记:初先生庚申(按:庚申为成丰十年,所记有误),会试落第,留京师三岁,得交四方隽雅之士,于易佩绅、罗亨奎尤以道义经济相切摩,时称三君子。会咸丰北狩,先生条防守六事,上枢府,适当道忧通州仓米为寇掠,骤无所为计,先生曰:“设传驼更运,前明于忠肃成法也。”由是旦夕毕移辇下。一日饮酒楼遥见圆明园火光,因捶案大哭,尽惊其坐人,时易罗约南还将湖军;遂归湖南,易以前受骆秉章檄,募千人号“果健营”,防来凤龙山间,罗副之,遂与先生俱扼次岩塘,石达开率众号十万来犯,死守累月,粮且尽,先生独身间走沣州永顺以募饷。永顺守张修府故儒吏,延见右铭先生风雪中。见其单絮衣,乃取狐裘覆之,先生却曰:“军士冻饥久矣。”即“何忍独取暖为”?张为流涕,趋召父老输银米济军,得即持去,守益坚;石不得逞,引去。

前言

同光年间的政风,与康熙末年相近。以我个人的看法,清圣祖将地方官分为六等:爱民、干练、清廉、不好名为第一等;爱民、干练、清廉为第二等;爱民、干练、虽贪不苛为第三等;清廉、才具平常为第四等;才具平常、操守不佳,但能实心办事为第五等;贪污无能兼而有之,则为第六等。在圣祖心目中,汤斌不过第二等人物,即因误认汤斌在江苏巡抚任内,有与帝争名之意。张伯行号称“天下清官第一”,其实,圣祖视之为第三等人物。他曾说过:张伯行喜欢刻书,哪里来的钱?言下并不以为张伯行一清如水。但在表面上仍评张为清廉。由此可知,他将清廉的标准打得极低;上谕中屡次表示,只要真能为地方生利,有益于民,享用稍过,不足为罪。至于用人,除了上述的第六等人物以外,第五等以上皆能容忍,第三等以上则必蒙温旨褒奖了。同光朝慈禧太后当政,识人、用人虽不及圣祖,而想法大致相近。因此,在那时候的地方官,自督抚至州县,收陋规以及三节两寿(本人及太太)收礼,视为当然;卖官鬻缺,营私舞弊,只要不太过分,不得罪“都老爷”,亦可无事。举个例,《能静居日记》作者赵烈文,据沈云龙教授记其生平,同治八年为曾国藩奏调赴直隶,十月奉旨署磁州知州,在任一年七个月;同治十一年正月署易州直隶州知州,至光绪元年去职,在任三年有余,前后并计,不过做了五年地方官,而自光绪元年九月回南,“隐于乡里,大治园林,广置姬妾,颇娱声色之好,以迄逝世”。赵烈文殁于光绪十九年六月。五年作吏,廿载坐享。烈文犹为贤者,尚是如此,他人可知矣!至于京官,贿赂公行,亦无足为奇。翁同铄日记中,常记某人馈赠,“受之”或“却之”,大致受者多而却者少。翁同觫尚且如此,孙毓汶之流可知矣!因此。同光年间,袭父兄余荫,出现了许多声色犬马、无一不好的“大少爷”;今有达官之子,或则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祷,大异其趣,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佳公子。“清末四公子”即以此得名。与“明末四公子”相较,文采相若,风流未逮,声光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求之今日,亦戛戛乎难哉!

内容概要

高阳,(1926-1992),当代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等。浙江杭州人。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1948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高阳擅长于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1962年,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高阳一生著作一共有九十余部,约105册。高阳的历史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而且擅于编故事、注重墨色五彩,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书籍目录

陈三立丁惠康谭嗣同吴保初

编辑推荐

《清末四公子》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清末四公子》主要内容: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立三,福建巡抚之子丁惠康,广东水师提督之子吴保初,清末四公子的风流倜傥、斐然文采在作者的细心勾勒下栩栩如生。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高阳擅长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

图书封面


 清末四公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书中所述犹如清末外史,很是好玩。惜此书编辑不知是水平还是责任心差到了一种境界,书中错误百出,大到引文正文的错字别字,小到标点符号,读书时毫无顺畅之感,令人很是不舒服。
  •     王元化先生曾评论此书:“颇具才识”。
  •     手民之误,此书为最。
  •     高阳的文章,仔细读来非常令人神往。尤其是谭嗣同一节,谭嗣同的风骨人格直攀战国四公子,其他人不过而而。高阳评点历史之精细,令人愿意相信。“望门投止思张俭,人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原来是梁启超改过的;而谭先生原诗实是“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向天笑,留待功罪后人论”。字里句外,原意大不相同!原来光绪并无手诏!
  •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不把内容简介和目录修改过来,我就给你个差评
  •     此书大爱,强烈推荐。简介:同光年间,袭父兄父荫,出现了许多声色犬马、无一不好的“大少爷”;今有达官之子,或则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袴,大异其趣,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佳公子。“清末四公子”即以此得名。与“明末四公子”相较,文采相若,风流未逮,声光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求之今日,亦夏戛乎难哉!     “清末四公子”者,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立三,广东水师提督安徽庐江吴长庆之子保初;福建巡抚广东丰顺丁日昌之子惠康。或以为无丁惠康而有陕甘总督浙江嘉兴陶模之子葆廉。要之,谭陈必在其列,断无可疑。
  •     靠,太学术,零零碎碎半年了都没读完,不看了……
  •     高阳的其他小说很好看的好吧。。。阿加莎也不是每本小说都好看啊,但她不还被英国女王召见了吗。。。。
  •       本书名为“清末四公子”,其实涵盖颇广,作者跑野马的功夫让人瞠目结舌,若非熟于清末史事,则此书很不易读。如写陈三立一篇,作者描写之中心,一转而为陈寅恪,再转而为王国维,浅学如区区,实有应接不暇,囫囵吞枣之感。虽然如此,读完这样一本书,仍然是一件很开眼,很过瘾的事情。以高阳的学问和写作风格,居然可以成为有名的通俗历史小说作家,台湾普通读者的水准,足以让人惊诧,在今天的大陆,高阳的书无论如何也只能是小范围的爱好,而绝不可能在畅销书榜中夺得席位。或许因为印量不大的缘故,这本书校点极差,少字错字到处可见,更增加了阅读的困难,或者这一类书本非畅销,又非专业出版社来出版,总免不了这样的命运吧。
  •     陈三立这篇超好看
  •     才知道陈散原是陈寅恪之父
  •     错字不少
  •     名为“清末四公子”,其实除谭、陈二人作者着墨最多以外,丁、吴皆点水般数笔带过,书中所叙,以四人为点,渐渐展开的整个清末历史,在高阳先生的笔下娓娓道来。其中尤以王国维之死、马新贻被刺和戊戌六君子这三段的描写最为引人入胜,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作者的功力亦于此可见一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