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本三国志》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秘本三国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802258341
作者:(日)陈舜臣
页数:789页

怪异“秘史”

的确是“秘史”,感觉内容就像此书的插图一样:怪怪的。刘备阵营没好人,刘奸、关傲、张爆还勉强能让人接受,可说赵云杀了曹操的老爸,诸葛为三分而三分就太离谱了。

专注的扭曲

初翻开此书,就感受到浓烈的日本风,日本浮世绘,给我的感觉作者对三国的基础认识也是以日系翻译的三国志为准。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区隔开作者臆想的情节,确实他引入了一些三国演义读者所不知道的史料,有自己的见地。但对于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士族,在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给我的感觉是陈列,作者重视细节,而忽视左右那个时代核心的力量,恕难给出高的评价。但从小说方面讲,很失败。三国是一个血性的时代,单看三国君主的逆流而上,为个人政治抱负,硬撼士族就可知一二。“操有张文远,吾有甘兴霸,足可匹敌”,“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手持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乎”,无数的谋臣志士,人才辈出。而书中,你很难看到一个性格凸显的人物,作为小说这个是很大的败笔。看三国演义,600来个武将,但凡你记住名字的,基本上都可以想象出一个对应的脸谱。奸雄曹操,登场以他人评价的“治世之良臣,乱世之奸雄”就窃喜,还是对路过的人,除了无语还能干啥。。。杨修不过就猜中他心思都给砍死,路过的,哎。。。再着,批判下作者对宗教的扭曲,首先中国古代没有宗教,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祭拜XX,但那是“贿赂”boss的态度,而非相信某种信仰。佛家是讲慈悲,但佛家是集悲观之大成者的哲学,佛学讲四大皆空,讲摒弃欲望。东汉末年的“宗教”,只能归于迷信,党群,可以说是农民起义的方式。另外,关键情节关键人物总被作者自定义的两个脑残替代,很是无语。当然,这也是一部少有的刘备坚决的小说,有自己的局限和难能可贵。如果手上没好书的三国迷倒是可以打发时间。。。。

独特的局外人视角vs传统的沿袭者习惯

之所以这样的题目是因为,从传统的三国学角度来看,这本书与《三国志》还是有许多细节上的出入,而且有不少认知上的差异。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应该看看,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建议先看看史书。我所说的认知上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对少容这一人物上。然后,便是体现在对关羽的理解和认识上。中国人看关羽,就像《三国演义》中所述: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关羽是一个伟岸光明神勇的形象,当然,他的自大一面在这里暂且不提。而《秘本 三国志》一书中,作者却将关羽比作日本的天神,各地建关帝庙是因为惧怕关羽的怨灵。怨灵一词,很明显就是日本范儿的。况且如此理解,也略显片面。外籍作者看到的是最公正的历史吗?我认为不然。每个人看待历史都应是公正的,而其中加入的个人感情,比如亲刘备或是亲曹操,这也很正常,对任何历史事件,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通过对现有史书的学习,也完全能公正的评价刘备和曹操。《三国演义》可能是我们开始接触三国的重要开端,但是历史不全是小说描写的那样。读过《三国志》就会发现。当然我也推荐看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

纯小说,非历史。

没有期待中的好看。当然,作者怎样理解有他自己的权利。但是他的观点很多我都接受不了,抛开三国历史来讲,还算是一本不错的小说。另外,看了几本日本作家的小说,不知道是否翻译原因,怎么看怎么别扭。

现代思维解读三国

耳鬓厮磨、雪泥鸿爪-------------谁也无法真实还原历史真相,每一个试图解读历史的人,也都是在用自己思维来品味历史。这本书,整体读来还是稍有趣味。特别是作者对三国名媛逐个YY的细节,更是本书的重彩之笔啊,哈哈。------但作为日本作家的陈舜臣,对于中国古代的“忠”、“义”,的确缺乏理解和认识。读到荀彧之死的部分,我出离愤怒啦。-------败走麦城,应该是本书我最喜欢的章节。很小的时候通过或是影视,或是口口相传了解武圣人的陨落,很是痛心疾首,也有些许不甘。读罢此篇,画面的细节更清晰了……---------------此书完成于我出生前5年,虽然不敢苟同作者的某些“预谋论”、“表演论”,但还是很有幸能在今天品读。完。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是你想的那样,也可能是陈舜臣想的那样,但最终只是曹操想的那样

少容、陈潜只是小说家为了贯穿整本书的一条线索,一串铜钱上的那根绳子,没有本身的价值但是有它的作用。仅此而已,不必强求。非要把这做为小说家的胡编乱造,那就露怯了,这才是书呆子的做法。历史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都是具体化的客观事物,没有争议。但是历史的书写者——人,却是主观的。“为什么”,这个人为什么会做这件事情,只有这个人自己百分百的清楚(有时候他自己都不清楚)。别人的揣测,只是别人自己的主观想法。每一个读三国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都会去想曹操为什么这么做、刘备为什么这么做,其实这只是每个人自己的想法而已。可能这种想法很普遍,已经是大众所接受的想法,如果你是人云亦云你认为大众的想法就是对的,或者你完全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那么你完全不必去看陈舜臣的书,你自己的世界才是最精彩的。陈舜臣毕竟不是神经病,他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他也会从正常的角度去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我们何不看看他是怎么看三国的,看看日本的一个历史小说家是怎么看三国的,看看别人觉得曹操为什么会这么做、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自己有没有想到过,两种想法哪种自己更容易接受。理解别人的想法,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做为一个偏激的、固执的人来讲,他心中的历史是神圣的容不得其他观点的,无论陈舜臣的观点精不精彩,都是要遭到谩骂的。而做为一个愿意去理解别人想法的人,有时候别人的想法也是很有趣的,是可以带来思考的乐趣的。如果我是陈舜臣,我的终极目标一定是让你接受我的历史,但是,你不一定接受,只要理解我的历史,我就欣慰了。不必每本书上都套用你的原则。不必每件事都有你的原则。做人,也是这样吧。

【经观书评】虚构的善意

by王淼 媒体人,原《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热心读者 关于三国,无数的书、电影、电视、戏剧都在演绎这段历史。主人公无非是刘备、曹操,孙权都没资格争夺主角的正朔。在很多人的眼里,乱世英雄都是极自私的,为了争夺所谓“天下”无所不用其极。“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正是这种历史观的生动描述。这种历史观反映了人性的悲观。近年来,学者解读历史时总结出的“潜规则”、“血酬定律”都是这种历史观的延续或发挥。也有人相信历史的善意并加以解读,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就是这样一本书。 当然,陈舜臣写的是小说,不是学术性的历史著作,所以他尽可能地在历史的空白处用自己的想象涂鸦。 中国的史家写三国时往往不愿正视东汉末年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对这两种曾广为流传的道教始祖评价往往不高,不少人认为中国人缺乏宗教的关怀。在陈舜臣的小说里,这种观念被颠覆了。主角不是曹操、刘备,而是五斗米道弟子陈潜和美丽绝伦的教主夫人少容——得知太平道准备起事后,少容安排陈潜入关前往巨鹿,其目的一则为观察太平道的实力,二则为托付给五斗米道的几十万条性命,乃至天下万民找一个可以依托的人。 《秘本三国志》的故事正是这样展开的。对于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作者作了一个明暗对比。与少容为天下计的情怀相比,太平道的张角则是以宗教谋个人野心的代表;与五斗米道的教规严整相比,太平道则像是一群乌合之众。与五斗米道相似的是,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即“浮屠”,浮屠信徒西域月氏人首领支英同样在寻找可以寄托的乱世英雄。 曹操一度是他们中意英雄,在小说中五斗米道给了曹操很多支持,这是对历史上曹操发迹之谜的一个解读。《三国演义》中,无论是讨董卓,还是出走长安,曹操没有多少军马。按各种计数,最多不过万人。他打败青州的黄巾军后,却一下扩军30多万。这30多万军队,连同家属,让曹操有了可以和袁绍、袁术、吕布叫板的资本,真正成为可以号令天下的人物。曹操真的以少胜多,以小鼠之身吞下头大象?历史没有答案。《秘本三国志》猜想,在五斗米道的斡旋下,信仰道教的黄巾军和曹操达成了某种协议,曹操成为军事上的“显”首领,而少容则成为精神世界的“隐”首领。这种猜想带有某种现代政治的痕迹,但并非全无根据。 在东汉末年那样的大乱时代,草民需要在生离死别、变化不居中找到一种精神寄托,这种需要也许并不能为主流知识分子理解。但现实中的五斗米道,正如陈舜臣所说,在太平道因黄巾举兵遭灭顶之灾后,得以幸存下来,继续作为劳苦大众灵魂的寄托和归宿,直到佛教在中华大地兴盛。 在《秘本三国志》中,陈舜臣褒五斗米道而贬太平道,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眼里,五斗米道不是单纯的道教。对创始人张陵和陈潜在白马寺活动的描写,都在暗示着五斗米道受佛教影响深刻。三国后,南北朝时期,中国土生的五斗米道彻底消失,佛教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兴。五斗米道真消失了?还是佛教化了?这是值得考证的历史之谜。 据史载,张鲁经营汉中颇有成绩,收容难民、建立义舍、公平交易、民族团结,汉中是当时最平静的地区。张鲁有甲兵20多万,曹操征讨时完全可以力战,所以轻易投降曹操,适合的理由恰是作为教主的张鲁(张陵的孙子,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没有永远割据汉中的野心,不愿陷汉中百姓于水火。《秘本三国志》把这些都归为少容的安排有些牵强,但小说以一脉贯之也未尝不可。 秘本自然少不了密谋。视角的变化使不可告人的阴谋变得让人起敬。陈舜臣写刘备投袁绍是刘与曹操的密谋,为助曹操夺得天下;写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孟获的合谋,怕南中少数民族不服治理;诸葛亮伐魏也是与司马懿约定好的伪装作战,目的是相互制衡国内的真正主战者。 陈舜臣开给天下苍生的药方只有一张,即一统天下,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三国的组织性紊乱,要条理化,绝非一朝一夕或某个强人能完成的。最清醒、最先察觉这个问题的是诸葛亮,他过人地预见到,天下三分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在三方势力均衡的基础上,至少能在数十年中让各方百姓安居乐业。隆中对实际正是这样一种战略谋划。这天下三分,与其说是为刘备谋划,还不如说是为百姓谋划。蜀国的战与和都是围绕着诸葛亮天下三分的想法进行。诸葛亮治蜀期间六出祁山,回头看确实不像在为真正统一江山努力,与曹操赤壁前的信心与气势简直毫无可比性。以前后《出师表》为例,前者主要是告诫刘禅如何做皇帝,后者主表伐魏决心,大规模兴师动众的原因只是“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亡,孰与伐之?”对于胜负,以谨慎著称的诸葛亮没有把握,所以他说“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以此推之,诸葛亮实际一直在以战求和,通过宣示武力削减魏的统一信念,这也是他坚决不采取魏延出兵子午谷之谋的原因。 统一需要条件和时机,历史证明,西晋勉强实现的统一只维持了20年,带来的则是近三百年的分裂和战乱。陈舜臣作为一个日本人,能够深入古籍,体查中华先贤为天下百姓谋划的良苦用心,难得。至于是否历史真实,小说本就允许虚构。同样的虚构,对历史多些善意也不错。 本文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版 2012年7月2日号 官网地址:http://www.eeo.com.cn/bookreview/ 小站地址:http://site.douban.com/106727/经济观察报-书评 微博:http://weibo.com/u/2526630955

秘本三国志:历史就是想像力游戏

陈舜臣的历史小说,很诡异,《秘本三国志》尤其如此。  表面上看,日本人写历史文学老实得有点愚蠢,史实之翔实、细节之推敲,完全是把正史的考据功夫,放到了文学头上,然而,即使功夫下足,也绝不留半分痕迹,更不会跳到情节之外,做出一副给你介绍背景知识的姿态,吊吊书袋,自我卖弄一番。  但从骨子里说,他们的历史文学又很不老实,因为在细节丰富的基础上,他们总会将人物重新解读,并将事件发生的逻辑完全颠倒过来,让你觉得,在历史的框架下,他讲的完全是另一个故事……  这样的解读,初读多少让人有点不服气,然而,陈舜臣的魔力就在于,最终他总能让你心悦诚服。从“怎么可能”的反诘,到“原来是这样的”的开释,“三国”突然变得丰富了,原来它还有另一个逻辑,还有另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世界。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在背叛真实,不论是曹操的奸,还是诸葛的智,关羽的忠,其实都只是他的想像力游戏,绝非历史的真面貌。罗贯中的某些描摹,远远谈不上准确,甚至谈不上生动,鲁迅先生就曾批评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每个人都有解读前人的权力,并不因《三国演义》成了名著,后人就彻底失去了话语权。关键还在于,你是否真的了解当下,真的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才是想象。  陈舜臣的解读,最可圈可点的是他的理性精神,他没有沉浸在英雄幻觉、天下幻觉之中,虽是小说,却有大道。对比这样有见地有功底的解读之作,太多的穿越、戏说类的历史小说,实在只配当垃圾。来源:北京晨报

第一页就被囧到了

这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 听说吹的很牛逼 打开来一看开头我就囧了 居然说汉朝是木德 妈的汉朝虽说自己折腾了几次 可也就是水火土折腾来折腾去 跟东方岁星有个毛关系啊

用历史展现小说的智慧

如果单纯地以为这是一本历史小说,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并没有读懂,或者,还不懂什么是小说的智慧。在现实中,小说的智慧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智慧,因为人类文明创造出了太多严谨的逻辑序列——哲学、数学、历史……它们如此清晰和严格,不仅能将现实世界完全地投射其中,甚至连现实世界中那些并不美妙的地方,都能予以弥补……但,又有谁体会到,在这种严格序列的背后,其实我们的个体已经被扭曲被异化被掩盖了……其实,谁规定了三国的故事序列?谁规定了五斗米教不能深刻地影响三国政局?谁规定了政治斗争的主角一定是刘魏孙?我们与汉代有太遥远的距离,我们其实根本不理解,一个国家在上百倍通胀的压力下,社会将如何消解,而那样的贵族世代,人们将会有怎样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陈舜臣是用侦探思维来重新组合历史的,坦率说,我并不喜欢这种方法,但我相当佩服这种勇气。这是中国小说家绝没有的勇气,也是中国读者绝不会宽容的写法。然而,小说必然是智慧的,是感觉的,是不庄重的,是任性的,它有自己的逻辑,只要能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是好小说。可怕的倒是,我们的感情已经被习惯所绑架,所以我们总执着于关羽应如何,张飞应如何,历史应如何……难道我们不是在看小说吗?为什么我们不去想小说应如何,想象力应如何?写法应如何?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总之,这还算是一本真正的小说。

视角独特的陈舜臣版《三国演义》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述“我依照自己的方法来理解这些相同的基本史料,并且按照自己的方法去解释、推理,最终创作出了这部《三国志》。题目《秘本三国志》,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加上的,书中内容也没有过多拘泥于‘秘’字。这本三国志故事是由陈舜臣本人创作完成的。”书评中被众人所诟病的无非是作者擅自加入的原创内容,加上腰封中“颠覆《后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全新解读三国历史和你从未了解的三国真相”等等言过其实的行销噱头,无异于挑战正统,惹得人人皆能讲三国的国人嫌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本书比起其他三国类书籍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视角更加客观,既不同于古往今来尊刘贬曹的传统,一定程度上替曹操平了反,也不同于今天易老师带领的“尊曹”风尚。某些与大众常识不符的情节,比如五丈原作战乃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暗中协作演的一场戏等情节,作者在每章后记中均有提供史料出处,不少章节后还有作者根据史料推理的过程记载,也不完全是其臆想之笔。对于熟知三国故事的我们无疑提供了另一有趣的可能性而已,如果不拘泥于自己熟知的真相,况且三国也没有真正的真相,读来反而趣味十足,反而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有种“还能是这样”的豁然开朗感。二是更加侧重描写了当时少数民族和宗教的繁衍发展,以及对当时政局形势的影响。贯彻整个三国始终的就有来自五斗米道的“少容”和代表佛教的月氏一族。少数民族和平民百姓,他们在乱世中过着颠沛流离起伏跌宕的生活,历代史官因此群体不是“正统”,也极少记载于史料当中,可说是历史的局限性吧。现代的陈舜臣却将关切的目光越过王侯将相投向了这些个弱势族群,且不论他们是否如文中所述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他们的存在无疑是有价值的,也是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故事,也有增添“传奇性”的效果。三是作者将历史与今日联系得更加紧密。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曾三次考察三国遗址,用自己的眼睛去见证了三国故事发生的舞台,用自己的双脚切实地踏上那片土地,在文中多出可见作者对于当时与现在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的解说和比较,有些地方还附上了地图说明,便于加深读者对当时形势的理解,读来更觉岁月流逝之凝重。三国,这是一个黑暗混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之所以能够被历代人们熟知且喜爱,因为喜欢浪漫的人能读到坚贞不渝的爱情和义气;喜欢英雄的人能读到器宇轩昂的人们在乱世中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喜欢谋略的人能读到觥筹交错中你来我往的策划算计;喜欢战争的人能读到意气风发的将领们攻营拔寨掠城夺池。人们以自己的期许去读三国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三国演义。总的来说,本书通俗易懂,行文流畅,且能融汇古今,是好读的三国演义。看完本书,对作者甚有好感,打算看他的《小说十八史略》了。另,新星的装帧新书时挺好看的,但封面极易出现折痕,明明看的时候已经很小心的背上书套了,还是没能幸免,可惜。


 秘本三国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