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始皇(上)》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始皇(上)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
ISBN:9787545205596
作者:曹昇
页数:333页

李斯为什么会这么活着?

作者曹昇说的好,对于现代人来说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读史明得失也在于此,大多数人是为了在当世能有所借鉴有所作为。那么如何评价李斯,如何通过李斯的经历对于自己有所收获?当世人总是站在最高比较级来看待历史人物,很多人都是站在未来回望从前,没有办法体会历史人物处于历史的心情,所以只能从结果来判断一个历史人物,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去了解历史和历史人物“共情”,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总结李斯的一生我自己有几点看法和大家分享,同时也用于自勉。一在于控制情绪,也就是情商高,有自己的处事之道,对于李斯来说就是圆滑。这点对比李斯和韩非就可知道,倘若韩非在受邀到秦国后能表现的圆滑一些,而不是多次冒死直谏,他的价值就不会这么快就被埋没,甚至于燕国的命运会得到改变。而对于李斯,大丈夫能屈能伸乃其之谓也。他总是韬光养晦然后找准时机攻击敌人。二是做人都要知道感恩。对于逆旅老板、王绾、吕不韦和郑国李斯莫不是如此,即使身为竞争对手但是对方曾经给过自己的恩惠也不会忘记,就像在李斯的儿子蔑视吕不韦的时候,李斯却骂儿子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吕不韦的知遇之恩,他让儿子尊重吕不韦。最后是做人做事情都要坦荡。在建立帝国之后李斯先公后私,驳回百官赞成的继续分封诸侯,取而代之建立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管理地方,避免诸侯权力过大重蹈战国诸侯乱战覆辙,有助于国家长治久安,今天的市县制度也是源自于此。而李斯自己的命运的终结也是因为年老不再坦荡,因为一己私利伙同赵高篡改遗诏,最后一次为把柄铲除了李斯的所有力量,一个巨人的一生被终结。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曾经在天涯上追着“曹三公子”看的连载,终于踏踏实实的把实体书看完了。不明白书商为什么把它归为公务员用书,是噱头?是想让公务员学习李斯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还是警惕李斯的结局? 还有一点就是问什么不用当时的章节名?书的内容不错,就是出版商,不敢恭维。

李斯,为秦而生的政治家

权力场上的聚光灯下,勾心斗角;布满荆棘的仕途路上,血雨腥风。权力风光的背后,满腹心酸又有谁人诉说。几案上,莹莹烛光,掩饰不住岁月流觞。假如那年安于仓吏,而非抛妻弃子出将入相,就这么平平常常的过一生的话,也许就没有这段辉煌与衰败。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过去那是李斯的选择,现在轮到了我们后人来选择。

喜欢作者意识流的写法,对李斯本身描写不够

优点:1. 很喜欢作者意识流的写法,特别是作者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读者我很钦佩。2. 这本书是小说,但是基本上作者没有太偏离历史发展,有和史料不符的地方都有注明,不像某些电影或者电视剧基本歪曲历史的做法。3. 很多地方直接引用古籍原文,但是古文和白话文过度和衔接很好,读者我读的时候感觉比较自然。不足:1. 太意识流了,作者有点收不住的样子,典故旁征博引太多,不影响阅读的加个注就行了,读者我有时候遇到大段的这样的,就直接跳过了。2. 感觉有时候作者在刻意解释为什么情节要这样写,而不是对情节本身。3. 书的后部分对李斯就写的比较少,对李斯后半生的描写也比较少,感觉有点龙头蛇尾总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李斯的存在和伟大,以前的时候提到秦国,我第一印象中只有吕不韦、嬴政、商鞅,而现在有了李斯,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首要原因。

这是历史小说吗

这本书是因为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提起后才决定买的。历史小说对我来说,一般都会一口气看完,但这本书我看到一半就放下来了。原因很简单,这不是一本历史小说家,更象一本不严谨的杂文,里面参杂着太多个人的臆想、发挥以及想象。不否认作者的才气,但历史小说还是尽可能按着历史的脉络,将历史人物的事迹、功绩以及得失描述清楚才合理。与《明朝那些事儿》相比,这本书太随意了!

流血的仕途

上十几年学,读十几年书,知秦帝国者只知赢政,知李斯者只知焚书坑儒,与宦官废扶苏立胡亥,刑以腰斩。曹昇这本《李斯与秦帝国》为李斯正名,虽为小说,不乏真知灼见,作者博古通今,读之令人信服,但由于题外话过多,插入大量中世纪欧洲典故,刚开始还感叹作者见多识广,久而产生厌恶,深感其卖弄之嫌。本书被归类至公务员必读小说之一,让此书恶俗了很多。秦一统之后,不许百姓言政治,不许百姓私藏书籍,在李斯的提议下,焚诗书,私藏被官府查出者,送去修长城,但言政治者杀。百姓不得藏,皇宫得藏,尽收天下图书。待胸大无脑项羽闯入咸阳,掳去金银美女后一把火烧掉咸阳宫,才是真正的焚百家书。再待雍正乾隆修四库全书,古书真正的玩完了。自小深恶赢政的原因是因为他烧了那么多的书,现在才知道,原罪不在他,也不在李斯。不许百姓藏书言政治,是为堵百姓口。对待民议有两种方法,一是禁言,一是疏通。李斯和赢政没有选择后者,雍正乾隆没有选择后者,时至今日,仲郭拱缠当也没有选择后者。至于焚书坑儒所坑的真相,在这里就不透剧了。此书在秦一统前很精彩,一气呵成,秦一统后李斯同学就没什么闪光点了。我很讶异,在赢政驾崩后,赵高说他立胡亥,软肋在法政和仁政不能两立,扶苏必施仁政,李斯师承荀子,和师兄韩非都是法家拥护者,因此他赞同赵高立胡亥这点没啥疑问,但蒙氏家族向与他交好,且蒙氏握兵权,他竟同意赵高灭蒙氏,难道竟不觉此事会令他这只大鸟折去半翼?此为其一。其二,胡亥即位后杀宗室,只顾享乐,不见朝臣,万事皆听命于赵高,李斯都不曾对赵高有所顾忌和防范,想当初,他身为客卿,茅焦荐赢政成功后一步登天,李斯都倍感忌妒和压力还亲自出面跟茅焦同学说官不好当让他快走,现在虽位于丞相,表面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则宦官把持朝政,他却没有排挤赵高之心,why?其三,赵高逐步削其羽翼意使其孤立好取他性命,李斯当年也是助过赢政除去权倾一时的嫪毐和吕不韦,怎么就没想到赵高的所作所为是在对付自己呢?及至其醒悟,已被投入牢中,成为中国第一个被酷刑屈打成招之人。

新版的封面怎么这么恶俗啊~~

内容自然是力荐,只是这封面让人没有买的欲望。买了套旧版的,想买套送朋友,一看这封面,晕倒。。。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你要多少个字呢?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你要多少个字呢?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你要多少个字呢?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你要多少个字呢?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豆瓣,你要多少个字呢?

流血的仕途

开头和结尾很有震撼力,但是把开头和结尾相联系,突然就陷入了矛盾之中,从李斯的平庸有罪,到李斯死的时候,脑海里面,完全没有了仕途,而是想的是平庸的生活,其实最后李斯死时所想的生活是一种平凡的生活。只说两点,一是李斯的奋斗历程值得人学习;第二点就是,平庸有罪,平凡无罪。

李斯其人

这本书看了两遍,第一遍看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后来在网友的推荐下又看了一遍,在看到那些经典句子时,猛然想起,哦,原来我看过这本书,所以为了防止遗忘我就来豆瓣把自己的感想写写,以后说起来,也有个说的,下面我就分条说一说。第一,李斯最著名的仓鼠的例子,让他感悟到自己要到权力正中心去,才能获得更大的权力,而不是在一个小县城当一个小公务员。也就是说,要想获得什么就得到有那种东西的地方去。要当官,去京城,要挣钱,去上海,当然例外咋就不说了。于是乎他就去暂时投靠了吕不韦。第二,懂得去目的地之前,先把自己变得强大的足够在那个地方立足。于是乎拜师学艺,与韩非交流切磋,是自己的学识,计谋在全国范围内数一数二。所以现在的北上广青年,可以学学这种精神,你并不一定非要一直呆在帝都才能成功,那有才的人多得是,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去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学好自身本领之后,再杀回北上广呢?第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在吕府中遭到吕不韦的冷遇,不急不躁,在吕不韦抛出绣球后,也不着急着接,因为他知道还有更大的绣球等着他。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哈。他在等,等着更大的蛋糕。虽然最后吕不韦让他做个小小的宫廷护卫,他想这是自己最后的退路了。于是适时地做出让步,并狠狠的敲诈了一笔活动经费,吕不韦不缺的就是钱。这给了他接近嬴政的机会。第四,站队正确。大家知道,政治上最大的一门学问就是站队,跟对老大。这远比自身的实力重要。李斯客观的分析了秦国的政坛,分析出吕不韦,太后,嬴政三股势力。并且正确的选择了嬴政这支潜力股,为以后的晋升埋下了伏笔。第五,书法,舞蹈,音乐造诣甚高。舞蹈,音乐重在节奏之美,韵律之美,书法精湛,国之经典,秦始皇玉玺上的字就是李斯刻得。书法之秘诀在于,运笔如御马,必加以络腮缰绳,方能如意驰骋。大致就是这,要睡觉了。

给李斯正名

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我还以为李斯是那个焚书坑儒,犯上作乱的奸臣。看完之后,才明白,其实他本也是一介平民,凭着自己的奋斗,周旋于秦国官场之上,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焚书的其实是项羽,坑的儒实际上是术士,而且他不过是执行者,执行秦王的旨意,在位而谋政而已,后人对他的评价过矣。我认为,李斯最大的败笔,在于因为他私改遗诏,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才会那么快土崩瓦解。诚然,如赵高所言,如果颁布真遗旨,他只是奉命行事,扶苏不会对他有感激,并且可能用蒙恬取而代之;而立胡亥,不但其有扶立之功,相国职位也得以保住。然而,李斯低估了赵高,高估了胡亥。胡亥上任后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凡事委与赵高;赵高身为宦官,没有底线,杀忠臣,修阿房宫,耗资巨大,国库亏空,民怨于道。哪怕李斯想为国家做点什么,以他的开国老臣身份,就像当年吕不韦至于嬴政,胡亥会认为除掉李斯是巩固权威的必经之路,根本不会采纳其建议,再加上赵高在中间挑拨离间,李斯有心无力。如立公子扶苏,哪怕相国职位不保,至少可以落个全名,毕生心血建立起来的帝国也不至于倒塌的这么快,说到底还是在乎相国之位,舍不得权利的诱惑。李斯似乎没有为秦国举荐特别优秀的人才,他明知韩非是君王之才,还引荐之,最后引来杀身之祸;发掘嫪毐,只因为其有大阴;姚贾之才,纵横之术,还因此连累了韩非;只有留住尉缭是成功,不过也是尉缭一开始自愿来到秦国。当然,李斯建议吕不韦做吕氏春秋;收集六国情报,离间六国君臣;虎口拔牙救郑国,兴修水利,是秦军粮草充足,国富民强;还有其留下的《谏逐客书》,《行督责书》等文章,其文学价值影响深远;统一文字,修栈道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影响千年,至今荫及后代。书中有两件很搞笑的事情:1.当嬴政的身世之谜流言四起时,六国欲联合起来伐秦,这时李斯想了个主意,用几乎同样的故事造谣春申君,不费吹灰之力之力,化解危机;并且,他的这个只改了名字的谣言,居然只真的!春申君将怀孕的妃子献给楚王,本以为只有几人知道,没先到给千里之外的李斯言中了,真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2. 成蟜囚宓辛,到最后宓辛居然愿意放弃丈夫家庭和四个小孩,死心塌地的跟着成蟜,不知擅长心理分析的曹三有可否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分析下成因;其成蟜与华阳公主乱伦之恋,是否是造成其心理失常,常用逍遥散麻醉自己,常出消极避世,看破红尘之语的罪魁祸首?本书的文笔流畅,虽有许多古文,不影响流畅的阅读体验;作者加入了许多后世和国外的故事,旁征博引,还有很多插诨打科的大白话,非常有趣,忍俊不禁。

冰、水为之,而温不如水

李斯 :李斯的狂妄,半是天性,半是蓄意。所谓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吕不韦:作为一个生逢乱世的政治家,吕不韦的唯一缺陷便是杀心不够重。又或者他和希区柯克有着同样的嗜好,喜欢慢工出细活,带着浪漫的忧伤,在内心的挣扎中,让一个人的死亡变得艰难而漫长。总之,他不喜欢大面积地杀人,觉得这样太缺少艺术上的美感。苏轼: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句的人,绝不是一个适合作官的人。东坡兄在其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叹道:我一生有三不如人。下棋不如人,喝酒不如人,作官不如人。这最后一个不如人,最为他看重,也最令他心有不甘。 政治家的承诺就如同女人的誓言,你如相信你就是傻瓜。当你日后因为曾把这些话当真而后悔莫及之时,要怨也只能怨自己,因为你自愿放弃了不相信的权力 李斯和东坡兄不一样,他天生就是做官的料。他自然不会眼巴巴地干等着,他无时无刻不在主动地挖掘着机会。李斯深知:  在商场上,没有善意,没有恶意,只有生意。  在官场上,没有比较级,没有最高级,只有上下级。  古往今来的官场,均可比拟为一根竹竿,分成若干节。一个人的伟大事业,就是爬上比他自己的阶级更高的阶级去,而上面的那个阶级,则会利用一切力量阻止他爬上去。

背后

聚光灯下,痴男怨女。权力场上,勾习斗角。仕途路上,血雨腥风。鲜光背后,有无尽的心酸。芸芸众生,可与何人言。众人都言仕途好。假如不能出将入相,就这么平平常常的过一生的话,还不如过一个平实的老百姓的日子。如果你不能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的话,就不如过一个平常老百姓的日子。如果不能选择特殊,我就会选择平常。故事的背后有多少道理,道理的背后有多少偿试,偿试的背后有多少心酸。幸福又有多长,失落又有多大。看不尽的潮涨潮落,数不尽的花谢花开。背后的背后又是什么?

曹三确实是个牛人

话说上册是最开始写的,比较生疏,到下册和<流血的皇冠>就轻车熟路了,但是仍然很不错,和明朝的幽默不同,这个更加有诗意一点。

3分调侃,7分写意

不错,读起来畅快,作者有自己的主观意识,笔法流畅,叙事简练,3分调侃,7分写意。基本上作为睡前读物看完的,历史读物里面普及型的读物,推荐喜欢历史的朋友拿来读读,标题吓人,内容描述了李斯的仕途之旅不知道怎么都凑不够字数。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始皇(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