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2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拉玛2号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36472143
作者:[英] 阿瑟·C. 克拉克,[美]金特里·李
页数:47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以原子能为动力的巨型雷达“亚瑟神剑”停止运行已经将近半个世纪。拉玛飞越太阳系后的几个月,人类发了疯一样拼命工作,完成了“亚瑟神剑”的设计开发。公元2130年,这一系统首次宣布投人使用。“亚瑟神剑”对外公布的使命是,一旦出现外星来客,给予地球充分的预警时间。如果是像拉玛这般巨大的宇宙飞船,还在星际问飞行时就会被巨型雷达发现;在外星来客造成任何影响之前,人类可以拥有数年的准备时间。至少,这是对它的期望。 早在拉玛通过近日点之前,人类便已下定决心建造“亚瑟神剑”。来自外星的第一位访客绕行太阳、飞向系外群星时,无数科学家已经着手工作,埋头研究人类在唯一一次与这个闯入者会合的过程中采集到的种种数据。 科学家们宣布,拉玛是一架高度智能化的机器,它对人类所处的太阳系以及其中的居民完全不感兴趣。官方报告并未对考察者在拉玛遭遇的种种异象作出解释,然而专家们确信,他们弄清了拉玛人的一项基本工程原则。在拉玛内部,人类宇航员所发现的绝大多数主要系统和子系统都有两组能够正常运行的备份。这一情况表明,外星人制造任何东西都遵循一式三份的原则;而拉玛这个庞然大物本身又被认定为一架机器,这样一来,下面的情况便极有可能了:第一位访客之外,另外两艘拉玛宇宙飞船也将接踵而至。

名人推荐

他占据了硬科幻作家所能企及的顶点,以赢绝的想象和深邃的洞察力引领着这个领域。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时间景象》作者 格雷戈里·本福德 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激情澎湃地喷发而出——换—个时代,人们会用斧头对待这样的天才。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提升”系列作者 大卫·布林 太空科幻的经典之作,引领我走上科幻之路的作品,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三体”系列作者 刘慈欣 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张开双手。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占据了硬科幻作家所能企及的顶点,以高绝的想象和深邃的洞察力引领着这个领域。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时间景象》作者 格雷戈里·本福德    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激情澎湃地喷发而出——换一个时代,人们会用斧头对待这样的天才。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提升”系列作者 大卫·布林    太空科幻的经典之作,引领我走上科幻之路的作品,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三体”系列作者 刘慈欣    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张开双手。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继《与拉玛相会》给予我们惊奇的阅读体验后,又一部震撼人心的力作。    ——美国《纽约时报》

后记

写作是项寂寞的工作,在数十年写作生涯之后,即使是极端自我的人也会渴望有个伙伴。但是对于任何形式的艺术而言,合作都是有风险的,而且参与的人愈多,成功的概率愈小。你可以想象《白鲸记》由梅尔维尔和霍桑一起完成吗?或是《战争与和平》由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同执笔,外加屠格涅夫的对白?    直到几年前,我都从未想过和另一个作家合作写小说。当然,如果是非小说类的作品,则是另一回事。我曾经参与过十四个以上的多位作者合作案(其中两例是和《生活》杂志的编辑合作,你可以想象那有多复杂)。但是小说——不可能。我曾经态度很坚决,绝不让任何人来干预我独特的创意……    不过,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1986年初的某天,我的经纪人史考特以极具说服力的语气打了通电话来,似乎有一位年轻的天才电影制作人坚持要拍一部我的作品。虽然当时我从未听过彼得·古柏这个名字,但碰巧的是,我看过他的两部作品《午夜快车》与《深深深》,对其作品有深刻印象。后来史考特告诉我,彼得的最新作品《紫色姐妹花》荣获多项奥斯卡提名,更让我对他另眼相看。    史考特又对我说,彼得的一位朋友有个绝佳构想,希望我可以将它发展成电影剧本。我内心不禁暗发牢骚——科幻小说已经没什么了不起的新点子了,就算有我也一定想过了。更何况我最痛恨剧本,它极度无聊而且很难阅读,我根本写不出。剧本就像是乐谱,是演奏音乐时不可缺少的元素。写剧本需要相当专门的技巧,但它本身并没有任何文学或艺术价值。(乐谱至少看起来还很美。)    史考特向我解释这个朋友是谁,我迟疑了一会儿,这才恍然大悟。事情忽然变得有趣起来,并不是因为彼得·古柏,而是因为斯坦利·库布里克。    回想二十年前,在《2001:太空漫游》中,斯坦利和我造访了木星周围的卫星。我做梦都没想到,这些未知的世界后来竟然在我们电影设定的日期之前就被机器侦测到了。在1979年的3月和7月,两个“旅行者”宇宙飞船的探测器揭开了埃欧(Io)、欧罗巴(Europa)、甘尼米德(Ganymede)以及迦里多(Callisto)的面纱,这些是比我们想象中更神秘奇特的地方。那些令人惊奇的木星卫星的画面让我可能,不,是一定要写下《2010:太空漫游》这部作品。到这时,类木行星的顺序已经有事实根据,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当彼得·海姆斯1984年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时,他已经能够使用从“旅行者”宇宙飞船上拍到的实际画面作为许多电影情节的背景。    尽管1979年探测任务的结果令人叹为观止,大家仍然坚信十年内还会有更惊人的突破。“旅行者”宇宙飞船飞往土星时途经木星与它周围的卫星,并在这颗巨大的行星附近待了几个小时。1986年5月,美国太空总署计划发射“伽利略”号,一个更具雄心的太空探测器。这次不只是短暂的经过,而是精心安排的“正式会面”;“伽利略”号将在1988年12月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仔细观察木星及其主要卫星。到1990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关于这些神秘星球的新信息就会大量涌出,届时我势必续写“太空漫游”,创作这个系列的第三部。那是我接下来计划要写的内容,我将要搭“伽利略”号的顺风车。至于当时,我对那个业余科幻作家的构想简直一点兴趣都没有。要如何有礼地拒绝呢?我当时心中这么盘算着。    史考特接着又说:“彼得·古柏打算飞到斯里兰卡待三十六小时,以便把这个家伙介绍给你——他叫金特里·李,在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是‘伽利略’号项目的总工程师。你听说过这个项目吗?”    “听说过。”我小声回答。    “在这之前,他是将很多美丽的火星照片传回地球的‘海盗’登陆探测器项目的主任。因为他觉得一般人对于在太空中发生的事情似乎不特别感兴趣,于是他跟你的一个朋友卡尔·萨根合作成立了一家公司制作《宇宙的奥秘》,他担任这个系列片的负责人。”    我大叫:“够了!我一定要见这个人。请葛伯先生马上把他带来这里。”    “是古柏,他的名字是彼得·古柏。”史考特说。    我们一致同意他们两人飞到斯里兰卡来,如果我喜欢李的构想(当然我也得喜欢李这个人,这是同等重要的),我会把他的构想发展成大纲,大概一二十页,包含角色、地点、情节以及任何一个剧作家要完成剧本所需要的基本元素。    他们两人在1986年2月12日飞抵科伦坡——也就是在“挑战者”号的悲剧发生两周后。对于外层空间研究来说,1986年本会是最重要的一年,但是现在整个太空总署的计划陷入一片混乱。“伽利略”号项目不出意料地被延后几年,要到1995年以后才会再有来自木星卫星的消息。我大可以把“太空漫游”系列的第三部抛到脑后,而李也可以忘掉任何与“伽利略”号有关的事,除了把它从好望角捞起来然后封存。    令人愉快的是,古柏一李一克拉克三方高峰会谈进行得很顺利。接下来的几周我写出了很多概念、角色、背景资料和情节,以及任何勉强跟这个我们决定称为《摇篮》的故事沾得上一点儿边的信息。有人说过,写小说的过程基本上就是淘汰各种可能性的过程。这种说法非常正确,如果对可能发生的事进行排列组合,我大概可以写出五亿个不同版本的《摇篮》。    最后,我选择了一个四千字版本的大纲寄给李。他看后非常喜欢,于是再次飞来斯里兰卡和我讨论诸多细节。尽管周围环绕着我见过的最美风景,不断使我们分心,但在古都康提山上进行的为期三天的马拉松式讨论中,我们完成了一个八千字的初稿,成为这本小说的基础。从那之后,我们靠着频繁的电话以及一沓沓印出来的稿子横跨太平洋往返邮寄,完成了我们的合作。    写作占掉了一年里大部分的时间,而我们手上当时都还各自有其他的写作任务。当我发现李的英法文学功底高出我许多时(当时我已经对这种惊讶免疫了),我克制住了想要将我的风格强加于他的心理。这种做法得罪了我的一些忠实读者。以我们名字共同发表的这本小说《摇篮》(Cradle,1988)上市时,读者读到了某些我从前可能会删掉的段落,感到很不悦。文中还出现了比较粗俗的对话,这是李多年来与在太空动力学部门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以及数学家们相处的结果,这些专家一心投入研究,但常常不修边幅、好饮成性。帕萨迪纳的警察经常被叫去调解科学家们关于贝索函数和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式的争执。    就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学校的董事会下令将《摇篮》这本书从架上撤下。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这样的事竟然真的发生过,那是在十年之前,被禁的书是《地球帝国》(Imperial Earth,1975),而我刚刚才发现。不仅如此,那所学校的董事会还对任何有我的作品在内的选集下了禁令。    要是我当时知道这件事就好了。我会很乐意告诉这些自命清高的中学董事,将这本冒犯他们的小说编成盲人点字版的女士正是英国的议长夫人,她绝不是会去大力鼓吹色情作品的人。    虽然《摇篮》最早是打算做成屯影剧本,并且准备由华纳公司拍摄,但现在看来,能搬上大银幕的机会并不大。而且不幸的是,就在这本书出版之际,一连串海底和外星题材的电影纷纷上演,而且大部分票房表现惨淡,悄悄下线。    值得庆幸的是,彼得·古柏的事业如日中天,佳作不断。他的最新作品《紫屋魔恋》、《迷雾森林十八年》以及《雨人》都有很好的票房表现。从这几部作品可以看出,他对独特且值得探讨的题材情有独钟。或许等到时机合适,他会把《摇篮》拍成电影。风水轮流转,对人对电影都是如此。    虽然和李合作愉快,但是完成《摇篮》后,我们都没有继续合作的计划——哈雷彗星虽然无法主宰地球的天空,但它却掌控着我的生活。我明白它下一次会在2061年出现,那才是推出《2061:太空漫游》的天赐良机呢。(如果延迟多时的“伽利略”号如原本预期,在1995年发射并且从木星系统送回大量的新信息,或许会有《太空漫游》完结篇。但对此我可不敢保证。)    1987年的夏天,《2061:太空漫游》出版,感谢各位,它的销售成绩不俗。我再度感受到当一个作家手上没有进行任何作品时,那种不断困扰心灵的罪恶感。    十五年前,《与拉玛相会》的最后一句话是“无论做什么,拉玛人总是一式三份”。这个句子是当时在做最后修正时临时想起来的。我发誓当时真的丝毫没有要写续集的想法,只是认为那似乎是最合理又不设限的故事结尾。(现实生活中,当然没有任何故事是有结局的。)    很多读者与书评家都很肯定地认为,我从一开始就计划要写三部曲,其实我当时并无此打算。但是现在想来,倒不失为一个绝佳的好主意。李正好是完成此任务的最佳人选;他了解所有太空机械硬件的背景,可以应付拉玛人的再次出现。    就像开始《摇篮》一般,我很快拟出了一系列可能的情节。在极短的时间内,《拉玛2号》诞生了。《拉玛迷境》及《拉玛真相》将于1989年至1991年面世。    李再度横跨太平洋,与我在斯里兰卡的山上进行脑力激荡;邮差也再度开始抱怨笨重的大包文件,害他挂在脚踏车两边时必须小心平衡。这一次,科技加速了我们的跨洲合作:我们可以用传真机实时交换想法。这比当时彼得·海姆斯和我为《2010:太空漫游》写电影脚本使用的电子邮件方便多了。    这样远距离的合作也有好处。如果合作的两人距离太近,很可能会花太多时间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一个独立写作的作家都有无数拖延工作的借口,而两个作家拖延的借口至少是平方倍数。    但这并不说明作家忽视了他的工作。即使正在沉睡、发出震耳欲聋的鼾声,他的潜意识仍在认真工作着。李和我都知道,沉醉于文学、科学、艺术或历史,有助于我们想出故事的好点子。    例如,在《拉玛2号》的写作过程中,李爱上了埃莉诺王妃(别担心,她已经死了七百八十五年了),我必须很有技巧地劝阻他花太多篇幅在她的伟大事迹上。(如果你好奇埃莉诺王妃和星际冒险故事是怎么扯上关系的,你会在书中发现很多乐趣。)    我的确从李那儿学到不少在学校没学到的法国与英国历史。例如,亚奎丹的埃莉诺女公爵在她儿子率领的部队面前,斥责这位英勇善战的战士、英格兰狮心王理查德一世没有为皇室传宗接代,这肯定是英国军方有史以来最有趣的时刻之一。唉!不过我们是不可能把这位英勇但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物放到我们的作品里的。他就像是柯里昂(电影《教父》里的角色),总是当别人的教父,却从来不是父亲——不像李,他的第五个儿子就在《拉玛2号》快要完成时诞生了。    但是,你们会有机会碰到李所创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尚未诞生的锡耶纳的圣迈克尔。相信有一天,你会在李以他自己名字出版、并且没有我的参与及干扰的情况下完成的书中再次与他相遇。    写至此时,我们的四部曲合作计划已经进展了一半。虽然我们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相信拉玛人还是会在书中带给我们一些惊喜……

内容概要

阿瑟·克拉克(1917~2008) 英国科幻作家,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并称为现代科幻“三巨头”。其代表作包括《童年的终结》《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获雨果奖、星云奖)及《天堂的喷泉》(获雨果奖、星云奖)等科幻史上的杰作。
与另两位“巨头”相比,克拉克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硬科幻”,视野宏大,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饱含人文关怀,充满对人类文明终极意义的探索。
克拉克早在1945年即提出利用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设想。由于他的这一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轨道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书籍目录

1.拉玛再现
2.测试与训练
3.组员会议
4.大混乱时期
5.崩盘之后
6.莎巴蒂尼女士
7.公共关系
8.生命检测
9.心脏舒张异常
10.宇航员和教宗
11.锡耶纳的圣迈克尔
12.拉玛人与罗马人
13.新年快乐
14.再见,亨利
15.偶然的发现
16.拉玛,拉玛,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
17.将军之死
18.验尸
19.成长仪式
20.天赐梦境
21.潘多拉档案
22.黎明
23.日暮
24.黑暗中的声音
25.患难之交
26.第二次考察
27.准备捕捉
28.推断
29.猎捕行动
30.第二次验尸
31.奥维多的天才
32.探索纽约的人
33.失踪的人
34.奇怪的伙伴
35.跌入坑洞
36.撞击航线
37.孤立无援
38.访客
39.智慧之水
40.外星生物的邀约
41.真正的朋友
42.两个探险家
43.地外生物的心理
44.另一个巢穴
45.妮姬
46.勇气和恐惧
47.方格填空图
48.欢迎,地球人
49.互动
50.盼望永远是春天
51.逃脱的挽具
52.三〇二班机
53.三位一体
54.昔日的英雄
55.迈克尔的声音
56.得到回应的祈祷
57.三人小组
58.别无选择
59.天命之梦
60.重回拉玛
61.面临危险的宇宙飞船
62.最后一小时
后记
致谢

编辑推荐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拉玛2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献礼图书阿瑟·克拉克的拉玛四部曲重磅登场!全球销量700万册!故事以欧非血统的妇女妮可与其家人作主角,讲述沃克菲尔(妮可的夫姓)家族在“拉玛”中艰辛的生活与传奇般的经历。

作者简介

第一艘拉玛离开七十五年后,又一艘拉玛飞船出现在太阳系。
拉玛重临,探险开始。但这一次,危险并非来自拉玛。比拉玛更为险恶的,是人性的贪婪。
拉玛2号考察组的医生妮可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组员们个个都有不愿示人的秘密,齐心协力的表面之下是讹诈中伤和见不得人的交易。从踏上拉玛的第一天起,麻烦便始终伴随着他们,有些是意外,有些则是暗算和陷害。
而拉玛本身也渐渐显露出种种不祥之兆。这艘拉玛2号看似与它的前身完全相同,但随着考察的深入,人们发现它的某些细节和拉玛1号有些似是而非。正是这些相异之处,让考察工作和考察组本身慢慢陷入了绝境……

图书封面


 拉玛2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与拉玛相会》中拉玛文明与地球擦肩而过,拉玛的惊鸿一瞥改变了人类眼中的宇宙,给了人类惊叹的同时也带来了恐惧。拉玛的第一部中构造的人类未来发展的局势是很吸引我的一部分,太阳系中不同行星上的人类成为了一个个的利益集团,地球上的国家的概念似乎已不太清晰,“世界”的尺度已经扩展到了太阳系。水星、火星、月亮、地球等等,每个星球上的人都如同现在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样有个各自的文化和秉性。《与拉玛相会》建造了完整的、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人类社会、科技和文化。《拉玛2号》对于第一部的继承显得很无力,虽然说出现了大崩盘和大低谷,人类的经济发生了倒退,但是变化肯定是存在的,倒退不是意味着和之前一样。但是看《拉玛2号》我觉得两百年之后的世界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红袜队”经历百年屹立不倒,只是多了一些机械化、自动化的东西做点缀。对于《拉玛2号》中对宗教的力量和神秘的大力渲染我也很不喜欢,女主角的各种预感和幻觉应该出现在玄幻作品里而不是科幻。看完《与拉玛相会》我真是觉得意犹未尽,书中构建了关于人类、关于地外文明的宏大蓝图,我很期待在后面的三部中能有对这个蓝图的细化和补充,但是第二部让我很失望,虽然牛顿小组的每个成员人物塑造都很细腻,也有着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但是作为科幻小说——而且阿瑟克拉克还是号称“硬科幻”的代表——《拉玛2号》我觉得不算成功。
  •     其实还没看完的时候,我就有点迫不及待的想写书评了,我现在知道了一边看书一边写notes是多么靠谱的一件事情。因为当我把所有的故事都看完后,之前的那些波动有些会被结局所掩盖,有些会淡忘,但是我却很珍惜他们。“无论做什么,拉玛人总是一式三份。”所以拉玛2号像大家想的那样来了。一拉玛2号和第一本与拉玛相会比起来,风格上真的是有差别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跟后面的3本都是两位作者合著的有关。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拉玛2号加入了很多政治、宗教、人性的思考。我很理解,小说无非就是要反映些什么揭露些什么才算有深度。但是在第一本里面我觉得人类是一个整体,没有让我看到人类内部的矛盾(我觉得水星移民者那里跟我们生活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纷争,最多就是一个未开化的宠物过来多事而已)。与拉玛相会这本书中,我们站在了整个人类角度上看问题,相比之下,诺顿船长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但是拉玛2号把角度深入到了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算盘。所以有了欲望、有了贪恋、有了利益,而且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反映社会最黑暗的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小说写作的一种进步,但是我从拉玛2号上看到了现代文学作品的影子。其实这种描写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与拉玛相会让我看到的是整个宇宙的宏伟,在超越我们认知的事物面前,人类的那点原罪真的是不值得一提。面对突然来袭的外星智慧,我们震惊的一刹那唯有仰望天空45度。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拉玛2号回来,我们已经有了惊叹的准备,那么人类的原罪就会完全暴露出来,所以我觉得拉玛2号里面的描写是恰当的。二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些,但是我觉得完全没有表达出来我看时候的感觉,一开始很反感,这些人的勾心斗角,我觉得这么就会结束,但是克拉克真的很伟大,真的很有想象力,那些拉玛的未解之谜他居然敢只是展现给我们,然后就带着他们远离了地球,所有的谜团都没有解开,所有的东西还是未知,相比之下,那些为了利益而回到地球的人真的是弱爆了!书都写了500多页了,但是外星人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这个谜团太宏大了!就好比故事已经进行了一半,主角还没露过面一样。三“信仰源于思考和观察。”一边看书我一边在脑袋里回忆,回忆我自己的信仰,结果发现完全没有!也许真的是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太过漫长,我们用了这么长时间还在潜意识里存在着很多当时的思想,这算是我们的信仰吗?很明显,不算。那我们有什么信仰呢?共产党?很明显,这也不算。只能这么说,我们还处在封建思想往信仰主义过渡的时期。我这个人很少评论政治,因为我不懂,所以这个话题就让他这么过去吧。四但是我真的有一种对于拉玛2号给我的震撼表示无从下手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很不知所措。我很震撼,但貌似我写出的东西都无法表达我看时候的感觉。不得不说,这部小说包含了很多内容,传达了很多思想,让我一时无法整理出真正的头绪去写什么评论,就当我一个人在这里絮絮念好了。五最后说一下,这版的翻译大面上都还过的去,但是里面对于人名出现前后不一致的错误,这个应该是责编的责任了。=========================精分的分割线==================请大家自动忽略上面一段内容,如果出现任何意外,与本人无关。终于从看完书的震撼中平淡下来了,不得不说,这次还算是比较快的。那下面就开始正经的书评吧!拉玛人从来不会辜负人类的希望,他们如约而至了,而且不是在地球最危急的时候来的,真是够义气。一开始描述的地球暴发的金融危机很恐怖,但是很现实,在吃不饱饭的前提下,道德和什么未来的展望都是浮云,就算来了外星智慧又有什么用?你指望一个个吃不饱饭的人供养着航天员去表达人类的友好?我觉得及时排出去也是为了抢吃的才对!所以拉玛人来的很是时候,他来的时候人类已经能腾出手搭理他了,但是所有的这些还是要建立在刚刚才恢复的文明、道德和政治上。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于安排一个记者去代表人类访问拉玛表示很不理解,后来慢慢的我明白了,对于一个还岌岌可危的社会来说,作者一方面充满愿景的希望记者的公信力,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媒体的力量服务于政治。转了一圈不得不说,其实还是由于人类还没处于暖包思淫欲的状态,他们还是要从这件事情上获得些好处抢到些“粮食”的。记者,其实就是政治的傀儡,那些所谓的政治家也希望通过记者来操控远在外太空的那些人,希望通过他们再影响社会。想明白这点,我对于法兰西斯卡的存在和行为表示的很大的认同。她虽然有着被继父强暴的伤心历史,但是她真的是一个聪明人,通过出卖自己获得更好的利益和欲望的满足,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被政治家充分的利用。至于妮可,她真的是一个谜一样的尤物。对于非洲那片同样存在很多未解之谜的地方,妮可有着女性独有的魅力。她未知,她漂亮,她聪明,她懂得隐忍,她懂得进退,不得不说,相比法兰西斯卡,她真的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法兰西斯卡欲望太过于强烈,美丽的双手即使熟练的玩耍着刀剑,也早晚有受伤的一天。莎士比亚一样浪漫的理查德和宗教信仰无比坚定的奥图尔,他们都是活在自己世界里最单纯最幸福的人,最后伴随妮可一起留在拉玛飞船上是有原因的,因为其他人都不合适。其他人都是法兰西斯卡的傀儡,他们目光所能触及的地方只有金钱、权利和欲望,所以在有机会逃回地球的路上,他们肯定比谁跑的都快。但是理查德和奥图尔不一样,他们一个生活在自己的莎士比亚戏剧里,一个是把全人类都看做自己家人的博爱的宗教主义坚定者,地球对于他们只是一个生长的地方,未知之谜和上帝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除去这些我们可以预测的人类的活动外,对于拉玛人的谜团,真相连冰山的一角都没有揭开。看到的怪鸟,蜘蛛,生物机器人,这些都是表象,这些都是我们赖以判断的原始源头,真相还远远没有被触及到核心。只能说在伟大的宇宙面前,我们永远都是那么渺小,我们永远都走在探索的路上,我们永远都是蹒跚爬行的孩子,但是所幸的是我们有孩子的好奇和智慧的成长。

精彩短评 (总计85条)

  •     跟太空漫游一样都是科幻作品中的上等小说。
  •     名著没有理由
  •     整体风格变化很大,角色与第一本相比丰满了很多,但是淡化了像第一本里那种发现和探索的兴奋感
  •     前半本我一直在吐槽怎么好好的硬科幻变成了勾心斗角阴谋家故事大搞男女关系和苦情戏码,内心高呼还我高冷的水星人还我月球脚踏车还我拉玛,但到后来渐入佳境,这本软的地方很赞:不是说那些被强暴被家暴的孤独少年时光,而是宗教的元素,像是对第一本里头那个拆弹男(忘了名字-_-|||)的世界观的补全,这一上帝视角,既是神性视角,也是宇宙视角,审视拉玛与我们。而女主角作为一个黑肤,多次提到圣女贞德,和她那个非洲宗教中与科学理性相对的元素掺的这一腿也很有趣。最重要的,我好喜欢理查德,他造的会背莎士比亚的机器人,他的幽默和坦诚,他说想要自杀前接到学生询问相对论问题的电话后发现“我无法提前终止我和物理的感情”时真是两眼热泪。
  •     第二部刚看一半就觉得比第一部还好看。第一部很纯粹。第二部刚开头有点儿无聊但变成外太空连环杀人案后就有趣起来。全书一半时候居然有触手怪!哎呀触手爱好者惊喜死了!
  •     今年要认真把这套书看完了,老咪推荐的...82
  •     没有第一部那么精彩,但还是很不错
  •     从这一部开始对世界观的探索和对人类终极意义的探索开始逐渐展开。
  •     续集代笔者写的故事和克拉克本人写的第一部相比落差太大了…
  •     除了结局这个延续觉得还蛮好…风格和1差别太大…好好的科幻故事涉及到那些玄幻神秘力量还有宇宙道德观甚至人性的地方太多了就是很烦人…ps.一些原子变成了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纯粹是一种机遇
  •     NASA工程师还是不适合写小说啊,情节、节奏犹如梦游,再爱莎士比亚也掩盖不了平庸啊
  •     如何区分一个完全陌生的物种是善意还是恶意的,上帝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     一次买齐了拉玛全系列,好兴奋啊!哈哈哈哈!!!
  •     这货是悬疑小说吧。。。
  •     经典中的经典,哪天我要是发大财了,世界首富级别的,就把这些都投拍电影了。
  •     与拉玛相会的后续篇,科幻爱好者之必备法宝
  •      从第一部的自然科学过渡到社会科学了
  •     拉玛系列,期待很久了
  •     本来想应该是像上一部一样的硬科幻,结果科技没有进步,变成了探险小说,最后所有的奇怪生物都没有解释,更不可接受的是混入了所谓宗教,所谓上帝。。甚至还有奇幻场景。。这真是太让人震惊了。。。
  •     看完拉玛第一集,就开始期待后面的几册。但是看完了第二集后就再没兴趣看第三、四册了。这已经不是科幻作品了,更像是一部比较狗血的打着科幻旗号的惊悚小说,类似于那些不入流的科幻电影。在豆瓣上浏览了一下后面两册的内容,顺带看了一下大家的评价,都让人失望啊~~
  •     谁想知道你们内部的鸡毛蒜皮啊 妥玛德
  •     有点恐怖…
  •     有理由相信克拉克老师只是挂了个名。。文风大变。。压根没看进去(好像第一部能似的)。。看了看评价好像后面两部也不用看了。。
  •     如题,和第一部相比风格变化很大,明显没有一好看,勉强给个4分吧,当然是给内熔点
  •     金特里·李=最好的坏人。拉玛原本不存在数字编号,不存在二次探索,如今还准备要人类在这个神秘之所繁衍生息。所在克拉克还是克拉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功夫依旧。拉玛2号的阴森氛围比起拉玛相会青出于蓝:触须怪登场、跌入深井、人类标本制作、白屋3D打印室、幽灵船员……谜团悉数增加的同时并未揭开任何一个真相。还任性直白地将问题一一抛出,使读者愈发揪心。从爽快程度来说2>1,但角色繁多还讲究面面俱到,着实浪费了不少笔墨。
  •     很喜欢卡拉克的拉玛系列!
  •     像《基地》一样,加入了一些人性,社会的问题。
  •     这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写的吧,怎么差别那么大~~~本作让拉玛从一部气势恢宏的太空科幻退化为狗血阴谋科幻剧了~~~
  •     克拉克的经典代表作品。
  •     与其在找外星人,重点在剖析地球人。作为系列之二渐入佳境。
  •     拉玛系列第二部, 第一部是硬科幻的经典,第二部稍软,不过也很不错。阿瑟·克拉克和金特里·李的合作作品
  •     绝对值得细读。
  •     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说,看看
  •     故事内容早就看过,和其它3本一起买来收藏的。纸张虽然是普通的,但印刷质量很好,一看就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发货也很快,下订单的时候说是29好到货,结果18号就到了,倒是因为新疆这里穆斯林节日放假,自己晚取了3天。美中不足的,包装不够仔细,取到的时候外面硬纸盒已经破了;打开后这本书的玻璃纸封装是破的,弄得有点脏,拿来收藏总有点不舒服,希望卖家下次能做得更好。
  •     远没有《与拉玛相会》写的用心,一是永恒的经典
  •     科幻中的经典,收藏了
  •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值得一读
  •     加入了很多阿瑟其实不熟悉的内容吧,所以其实不如第一部更好看
  •     物美价廉,送货快捷,好!
  •     书的印刷、纸张都不错的,比较满意
  •     虽然后半段开始神棍
  •     和别人一起写就是有点狗血。克拉克爵士还是自己写吧。
  •     越来越好了哦!技术宅小哥太可爱了~~
  •     科幻背景下的悬疑推理文。人类终究摆脱不了贪婪,未知的外星智慧对此又是如何反应呢?高潮之处结束,一切都在下本
  •     还没看,物流给力。
  •     万年一遇。居然发生在我的头上。包裹居然少了这本书。没有机会看
  •     不错。不愧是大师。这个应该是系列的第二本,没有借到第一本。一本书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不得不继续下一本。
  •     最后的部分勉强算科幻小说,开头和中间几乎就生生把宏大的宇宙探索题材给糟蹋成低俗惊悚段子
  •     更像是太空悬疑小说。不过,当外来生物出现时,人类到底该如何反应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善意与恶意,自我与互动,谁知道呢。人类还是太年轻!
  •     在第一本中,种种巧合毫无准备的登上了拉玛的人们反而异常团结。而当拉玛2号到来,每个人心中都打着各自的小九九。最终有信仰(无论是什么信仰)的人得到了正确的指引。这故事还真是宗教与不可知意味满满啊……
  •     开头部分有点啰嗦
  •     孩子喜欢这个系列,指定要买.
  •     大师的经典作品之一
  •     克拉克总是让人看到,人类只不过是文明的一角,外面还有广袤的时空、无限的可能。
  •     原来在杂志上看到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我很好奇就买了,果然不错
  •     同事买的,顺便看了一下。情节可读性强,包装完好。
  •     好书!发货很快,赞一个!!!!
  •     比第一部厚很多,慢慢看吧。大师的经典不会令人失望的。
  •     逻辑清楚,有理有据,每个人物都个性生动,很高兴用女性作主角,结局和第一部一样震撼讽刺,文中有很多感人的桥段,是善良。第一次看到非洲文化,神秘且美,带着风。阿瑟快要成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了
  •     他占据了硬科幻作家所能企及的顶点,以高绝的想象和深邃的洞察力引领着这个领域。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激情澎湃地喷发而出————换一个时代,人们会用斧头对待这样的天才。
  •     1007读完第一册,准备开始读2号,看起来要厚很多。10月底到11月初去长春出差的时候,在来往的航班上,包括在长春的几天,以比较快的进度看完了第二本和第三本,回来第四本看了一本;因为内容有些沉重和事情比较多,就放下了,今天阳光灿烂,拾起来把最后半本读完。20121215。
  •     囫囵吞枣的读完。感覺語言不優美呢。
  •     拉玛系列
  •     如果不把后面三部看作第一部的续集的话,其实还是挺不错的,但是这三部真的是狗尾续貂,毁了第一部所要表达的东西
  •     二十多年前看了与拉玛相会,在图书馆借的,一直想买都没买到。这次发现本系列一次全部出版了,高兴得不得了。就第2册来说,与拉玛相会是硬科幻的代表。但第2册,主要从探险队员的心理描写为主,拉玛本身及其生物/机器的描述量较少。虽然有新的发现,但我感到有点失望。... 阅读更多
  •     人类的篇幅比重多了很多。。。期待迷境和真相
  •     我暗搓搓地觉得妮可就是程心的灵感来源或者参照物啊。。。。很蠢但是又很圣母
  •     大师的书。评价太多余了。
  •     我总觉得评分的是机器人!
  •     有意思的科幻作品,非常不错
  •     这套书早就读过了,感觉开始的两本较好,不枉为经典。当时读的是四川少儿出版社的版本,极其拙劣和粗糙,与内容不般配,令人顿足捶胸;现在终于出了像样的、对得起作者的版本了,当然收一套,哪怕仅为纪念。
  •     拉玛2的大环境铺开后感觉到一阵阵的不适和担忧。与拉玛1时还是一个富足稳定正能量的时代,几十年后的浮沉,社会的止步,人性的阴暗面压制不住地蠢蠢欲动。牛顿船长的那个时代已经远去,而当下的人还活着。 对拉玛的刻画少了,对科学的阐述也少了,更多的笔画在人性的描写上。更喜欢1....
  •     似乎没有克拉克的书的感觉
  •     个人感觉比第一部稍逊,相隔70年,拉玛重现,人类再次登上这艘巨艇探索,除了复制第一部的科学技术(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第一部),这部主要还是讲人类之间的贪婪、欲望,宇航员小组之间的勾心斗角,有点虚无缥缈的冥想探索意味,探究了人生的存在价值(?),虽然这部的主角们不如第一部团结友爱,但是单个人物的刻画还是很能体现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内心还是饱含爱。缺点就是刻画过多,拉玛感觉彻底沦为背景。
  •     区区十二人的机组大搞利益阴谋勾心斗角不禁让我想起广场舞大妈团……就我看SF一直对“人”的部分不是很感兴趣但这本里明显太多了。跟前传比也不太灵。是合写的问题吗……
  •     没有了第一部的孤独与苍凉,这一部有着丹布朗式的解谜快感和对未知生命的动人温情。
  •     开篇一般,越看越好看!
  •     前半完全不是科幻。根本没有根据科幻中设定的世界改变人的行为与思考。同样的情节放在非科幻的场景也可以。后半更不知所云。
  •     喜欢科幻的人不能错过!
  •     很厚重,半价很超值
  •     果然又是不怕死的尝试啊!人与人的纠缠关系,人类世界的不成熟,到了拉玛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里面,果然就苍白无力了。小说后半段那里,妮可、理查德、奥图尔三人的言行着实牵强空洞。核弹更是败笔。
  •     还没看完,但仅仅看着精美的书皮和包装,心里已经泛起十足的满足感!更不要说还要慢慢咀嚼和享受书的内容这道大餐
  •     读过另外一个版本
  •     实在是无法喜欢挂羊头卖狗肉,尤其是前一本珠玉在前现在搞出这么本乱七八糟的出来,克拉克只是挂名而已全篇完全是其他人写的,风格大变,套了个空洞的大背景最后搞到社会倒退也罢了,情节叙述有点乱,也很老套,不出彩,人物从朴实严谨的首代迅速退化为天才靓女标准配置的二代,耐着性子看完之后完全没有享受到,反而有浪费时间的感觉,没有第一本我可能还能打个三星,但就这深深的失落感而言只能任性打两星,后两本别想让我碰了!!!
  •     我不要看卿卿我我,我要看血(……)流成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