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之球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神秘之球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
ISBN:9787544707633
作者:(美)迈克尔·克莱顿
页数:440页

章节摘录

  有好长一段时间,水平线看上去就像一条色彩单调、一成不变的蓝色细带,将万里晴空和太平洋分隔开来。那架海军直升机紧挨着万顷碧波,低低地向前飞驶而去。尽管螺旋桨发出隆隆噪声和阵阵晃动,诺曼·詹森还是睡着了。乘坐各种军用飞机连续航行了十四个多小时,已使他感到疲惫不堪;这种旅行对一名年已五十三岁的心理学家来说,已经不是件很容易适应的事了。  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醒来后,发现水平线还是那样毫无变化;前方有些白色的半圆形环状珊瑚岛。他通过机内通信系统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尼尼希那一塔法西群岛,”飞行员回答道,“严格地说,是汤加王国的一部分,不过岛上人烟稀少。睡得好吗?”  “还不错。”他们从群岛上空一闪而过时,诺曼朝岛上望去:一道蜿蜒的白色沙滩,几棵棕榈树,但一下子全都消失了。单调乏味的大海再度出现。  “他们是从哪儿把你带过来的?”飞行员问道。  “圣地亚哥。”诺曼回答说。“我是昨天离开的。”  “那么,你是一路从檀香山、关岛和帕果来到这儿的哕?”  “没错。”  “真是一段长途旅行。”飞行员说道。“你是做什么的,先生?”  “我是心理学家。”诺曼答道。  “心理医生?”飞行员咧嘴笑着。“有何不可呢?他们几乎把什么样的人都召来了。”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过去两天里,我们一直从关岛接了许多人出来。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反正搞哪一行的都有。他们全被带到太平洋中的一座荒岛上。”  “那儿出了什么事啦?”诺曼问道。  飞行员瞥了他一眼。他戴着黑色的飞行员用太阳眼镜,因此诺曼无法观察他的目光。“他们什么也没说,先生。那你呢?他们跟你说了些什么?”  “他们告诉我,”诺曼答道,“发生了坠机事件。”  “嗯,”飞行员说道,“那你是因为坠机事件而被召来的哕?”  “不错,我是因为坠机事件而被召来的。”  十年来,诺曼·詹森一直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坠机现场工作组的成员。这些由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只要一接到通知,就必须前去调查民航机的空难事件。他所参加的第一次调查,是1976年在圣地亚哥发生的联合航空公司坠机事件,之后,在1978年他又曾奉命前往芝加哥;1982年他则参加了达拉斯的调查工作。每一次任务都是同样的模式——接到急促的电话通知,匆忙地收拾行李,离开家一个星期或是更久些。然而这一次他的妻子爱伦却很不高兴,因为他是在7月1日被叫走的,也就是说,他将错过7月4日的海滩野餐。此外,在芝加哥大学念书的蒂姆,在上完大二这一学年开始放暑假时,会回家一趟,然后再到喀斯喀特打工,所以要在家稍作停留。已经十六岁的艾美,则会从安多弗回来。蒂姆和艾美老是处不好,倘若届时没有诺曼居中当和事佬,两人非闹别扭不可。那辆富豪轿车的声音又不对劲了。而且诺曼还可能没法在下周赶回来替他的母亲过生日。“什么样的坠机事故呀?”爱伦当时问道。“我可没听说有什么空难。”在诺曼整理行李时,她打开了收音机,但是并未听到任何坠机的新闻。  当那辆轿车在他家门口停住时,诺曼感到惊诧不已,因为这是一辆海军的厢型小客车,而且司机也穿着一身海军军服。  “以前他们从来没有派过海军的车来接你。”爱伦一面说道,一面跟着他走下楼梯来到大门口。“这次是军用飞机的坠落事故吗?”  “我不知道。”诺曼回答。  “你什么时候回来?”  诺曼吻吻她。“我会打电话给你的,”他说道,“我保证。”  然而他并没有打电话。每个人都对他谦恭亲切、彬彬有礼,却总是不让他走近电话。他首先来到位于檀香山的希卡姆基地,然后又在清晨两点飞抵关岛的海军航空站。在等待继续飞行之前,他只能待在站里一间航空汽油味弥漫的斗室里,默不作声地盯着一本随身携带的《美国心理学杂志》,枯坐了半个小时。东方刚破晓时,他来到了帕果,之后,被匆忙地带上一架大型的海上骑士式直升机。直升机随即飞离用柏油和碎石铺成的停机坪,向西越过棕榈树和锈迹斑斑的波状铁皮屋顶,来到太平洋上空。  他已经在直升机上待了两个小时,而且还睡了一会儿。此刻,爱伦、蒂姆、艾美以及他母亲的生日似乎已显得十分遥远。  “我们到底在哪儿?”  “在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和斐济之间。”飞行员回答道。  “你能在航图上指给我看吗?”  “他们不允许我这样做,更何况,在图上也看不出什么来。现在你离任何一处都是两万海里,先生。”  诺曼凝视着单调呆板的水平线——依然是一片蔚蓝,毫无任何深浅变化。真叫人难以置信,他思忖着。他打了个哈欠。“你看到周围的景象,不感到枯燥乏味吗?”  ……  P3-5

前言

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是我和老友刘兵教授都非常喜欢的作家,我们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的对谈专栏中刚刚谈了一期他的小说,谁知迈克尔·克莱顿本人竟于11月4日去世,终年仅66岁。我们的对谈发表时(今年8月),应该正是他缠绵病榻之日,这一巧合似乎也可以解释为“冥冥中自有天意”?迈克尔·克莱顿1942年10月23日生于芝加哥,最初在哈佛读文学系,后来转入考古人类学系,最后却于1969年在哈佛医学院取得医学博士。然而他似乎并不想以“克莱顿医生”名世,而是很快成为一位畅销书作家。他迄今已经出版了15部畅销小说,最著名的当数《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刚果惊魂》(Congo)、《神秘之球》(Sphere)等,其中13部已被拍成了电影,还没拍电影的那两部,大约是最新的《猎物》(Prey)和《喀迈拉的世界》(Next)——但从内容看,拍电影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他本人甚至还组建了Film Track电影软件公司。科幻中向来有所谓“硬科幻”与“软科幻”之分,“极硬”的那种,比如前不久刚去世的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四部曲之类,其中想象的未来科学技术细节,以今天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发展趋势来看,非常符合某种“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极软”的那种,则可以基本上忽略科学技术的细节,也不必考虑“逻辑上的可能性”。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克莱顿的小说至多只能算“中等偏硬”,但每一部情形也有不同,比如《猎物》中所想象的“纳米集群”这种东西,就比较硬,而《神秘之球》就比较软,新近的作品《喀迈拉的世界》也不算硬。许多优秀的科幻作家都是“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即使是为了批判和反思,也需要有足够“硬”的准备,才可以服人。克莱顿对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一直是相当关注的,当然他也有基本上不涉及科学的作品,比如小说《刚果惊魂》(1980年),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很有名,但其中的科幻色彩却是相当淡的。迈克尔·克莱顿一直将小说创作和电影结合起来,让它们相得益彰。他很早就开始担任电影编剧,后来自己拍摄影片,甚至担任导演。下面是迄今为止所有与克莱顿有关的影视作品编年一览表(总共22部,其中2部剧集,2部重拍片;一半以上我都看过):《人间大浩劫》(The Andromeda Strain,即《天外细菌》,1971),编剧《交易》(Dealing:Or the Berkeley-tO-Boston Forty—BrickLost—Bag Blues,即《毒品交易》,1972),编剧《未来世界》(Westworld,即《西方世界》,1973),导演、编剧《终端人》(The Terminal Man,1974),编剧《昏迷》(Coma,1978),导演、编剧《火车大劫案》(The First Great Train Robbery,1979),导演、编剧《神秘美人局》(Looker,即《旁观者》,1981),导演、编剧《电子陷阱》(Runaway,’即《奔逃》,1984),导演、编剧《旭日追凶》(Rising Sun,即《升起的太阳》,1993),编剧《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编剧《急诊室的故事》(ER,1994),编剧《叛逆性骚扰》(Disclosure,即《大暴光》,1994),编剧《刚果惊魂》(Congo,1995),编剧《龙卷风》(Twister,1996),编剧《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续集》(The Lost World:JurassicPark,1997),编剧《深海圆疑》(Sphere,即《神秘之球》,1998),编剧《终极奇兵》(The 13th Warrior,即《第十三个勇士》,1999),导演、编剧《侏罗纪公园3》(Jurassic Park 3,2001),编剧《时间线》(Timeline,即《重返中世纪》,2003),编剧《人间大浩劫》(The Andromeda Strain,即《天外细菌》,2008),编剧《侏罗纪公园4》(Jurassic Park4,2008),编剧《未来世界》(Westworld,即《西方世界》,2009),编剧名单中最后两部的编剧工作,不知克莱顿在病中是否来得及完成,但他看不到它们上映是肯定的了。如果在中国,很难想象一个获得了医学学位的人,竟会在影视方面有如此建树。看看这张一览表,再看看迈克尔·克莱顿受教育的履历,对于美国的教育和就业,我们会不会有一个新的感觉和认识?克莱顿本人所受的科学教育中,主要偏重生物医学方面,而物理学等较“精密”的科学成分相对少些,所以写《侏罗纪公园》、《猎物》等对他来说更为驾轻就熟。但他也不是不敢涉及时空旅行之类的物理学主题,比如《时间线》(Timeline,即《重返中世纪》)。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商业小说和影片的成功道路,所以他的小说也可以归入“商业通俗小说”类中。不过,克莱顿成功的小说中并不缺乏深刻思想的价值。在《侏罗纪公园》和《失落的世界》中,对于人类试图扮演上帝的角色,干预自然,最后却又失控的讽喻和告诫,在此前的幻想作品如《异形》(Alien)等当中还能找到先声,但克莱顿将故事安排成在公园中再造恐龙,还是别出心裁的。就是为了娱乐,人类滥用生物工程之类的技术也是危险的。而到了小说《猎物》中,警世意义则更为明显。在《猎物》中,年轻美貌、聪明能干、野心勃勃的朱丽亚,就是一个玩火者,她玩的“火”是一种叫做“纳米集群”的东西,最终这种东西夺走了好几位科学家的生命,也要了朱丽亚的命。如果不是正直的电脑专家杰克(小说中的“我”,朱丽亚的丈夫)出生入死扑灭了失控的“纳米集群”,它们就可能毁灭人类。在《猎物》想象的未来世界中,“政府”已经退隐到无足轻重的位置:而“公司”则已经强大得几乎取代了政府,经常成为与个人对立的一方。这种现象其实在大量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中都普遍存在。克莱顿借助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纳米集群”进入朱丽亚体内控制了她,使她时而明艳如花,时而狰狞如鬼,以此来象征公司这一方的邪恶,以及对金钱的贪欲——最终害人害己。优秀的科幻作品,可以借助精彩的故事,来帮助我们思考某些平日不去思考的问题,《神秘之球》就是如此。小说涉及了一个颇为玄远的主题——今天,我们人类,能不能“消受”某些超自然的能力?小说设想发现了一艘300年前坠落在太平洋深处的外星宇宙飞船,考察队进入之后,怪事迭出,最后发现是飞船中一个神秘的球,能够让进入球中的人获得一种超自然的能力——梦想成真!但是克莱顿用他构想的故事,让考察队幸存的队员们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无法驾驭这种超能力,人类更是没有准备好面对这类能力(或技术)。其实《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和《猎物》等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人类既然目前还无福消受“梦想成真”之类的能力或再造恐龙、“纳米集群”之类的技术,因为我们还未准备好,那么对于其他将要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科技奇迹,我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呢?如果对于是否准备好这一点还没有把握,为什么还要整天急煎煎忙着追求那些奇迹呢?为什么不先停下来,思考一下呢?这也许正是迈克尔·克莱顿那些作品留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有种极其了不起的能力,就是把科学和戏剧概念融合一体。只有他才能让恐龙重新得到生命。迈克尔把自己华丽光彩的一面写进了小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克莱顿的写法类似电影语言的叙述,有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读这本书的时候,手边应该有一袋热乎乎的奶油爆米花。——《新闻周刊》

内容概要

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194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在哈佛大学文学系就读,后转读考古人类学系,后又攻读医学。1969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6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畅销书《天外细菌》(The Andromeda Strain),这是一部高科技惊悚小说。使他的声望达到巅峰的是被好莱坞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的小说《侏罗纪公园》。克莱顿迄今已创作了1嘟畅销小说,全球总销量超过1.5亿册,有1 2部被拍成电影,大多非常卖座。他是美国唯一一个在畅销书、电影、电视剧三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1992年的《人物》杂志将他评为全球5啦最高雅人士(Fifty Most Beautiful People)之一。

作者简介

在南太平洋深达千英尺的水面下,一群美国科学家正对一艘巨大的不明船体进行探测。探测的过程引发了一连串的惊奇和疑问。原来这是一艘太空船,根据船上的资料,它是自外太空坠落而来,但令人惊讶的是,它竟完好无损,而且已有300年的历史。在这艘太空船上最神秘莫测的物体是一颗直径30英尺的大球,科学家们从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从而使他们自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人类又将由此面对着怎样一种命运呢?

图书封面


 神秘之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记得高一的一个周六 一直从傍晚看到深夜 深深的被吸引着看完了 因为是深夜 又联系、想到海底什么什么的 总之怕怕的 看完了!!这种感觉爽爆了,又怕又放不下手 我一个一个猜过去 进入球的是谁呢 最后是意料之外的 经典!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记得高一的一个周六 一直从傍晚看到深夜 深深的被吸引着看完了 因为是深夜 又联系、想到海底什么什么的 总之怕怕的 看完了!!这种感觉爽爆了,又怕又放不下手
  •     推荐
  •     奇异的海上冒险
  •     没有惊悚,悬疑程度也一般. 但科学哲学阐述到位,逻辑合理,是值得一看的通俗商业小说(电影深海图疑的剧本)
  •     有电影版吗
  •     虽然知道剧情,但还是饶有兴味地读完了。还可以。
  •     写这么长就是骗稿费
  •     其实就是打着科幻外衣的猜谁是幕后凶手的游戏。
  •     中等偏上,不算最好
  •     克莱顿的作品让我形成于《十万个为什么》的科学认识得到某些更新
  •     精彩绝伦
  •     娓娓道来的科幻悬疑作品。
  •     很精彩
  •     写的蛮不错:)读完了。情节蛮吸引人。对于大球与人的想象能力的联系算是亮点吧
  •     让我想到盲视 喜欢这类风格的书
  •     结局有点草率
  •     在高中时期同班女生随便借的书,她不喜欢就给我看,当时开运动会我看得入迷了,之后一直在看,算是第一部我看的科幻类
  •     搞得我半夜不敢去上厕所
  •     不太记得,看来要重读了……
  •     12元购书
  •     都非常有想象力,日本还有个类似的漫画。深海孕育未知,绝对是人类征服宇宙的训练场
  •     一部引人深思的科幻小说,当你拥有梦想成真的能力时,你将如何驾驭它, 是走入欲望的深渊 还是作为正义之手 取决于你的一念之间
  •     科幻加悬疑加多次反转,很有画面感
  •     莎朗斯通大嫂的科幻名作《深海圆疑》的原著,小时候看的一本书,情节基本都忘了,依稀记得是早期接触的一部科幻作品
  •     TXT读过
  •     冒险
  •     剧情有硬伤,而且翻译也太。。。。
  •     图书馆书架上有套迈克尔·克莱顿的书,看了几本,不错,可读性挺高的~
  •     精彩至极
  •     当年网上看的电子书
  •     我最怕的就是鱿鱼或者章鱼那样软趴趴滑溜溜的生物……
  •     看过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同时记起了一位同学……唉……
  •     在设定上确实有些类似«索拉利斯星»。一个可以将人的想象力具象化的大球,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中国神话里面的如意盆嘛。
  •     迈克尔·克莱顿真是位奇才。他的那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可惜再也看不到他的新作了。他08年冬天去世了。
  •     最后提出的观点倒是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     没有猎物或者侏罗纪公园那么好,主要是主角们缺乏之前那种魅力,哈里还凑合,詹森不灵。
  •     大金衍术无误
  •     相比于三体里奇特的宇宙社会学,更认同这种文明接触论
  •     熬一宿看完真不值当的
  •     马马虎虎。克莱顿就是个美国版卫斯理嘛。对于科幻圈来说也类似。两边的“主流”科幻都不怎么提克/卫。
  •     小时候读大概会很有意思吧?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黑洞的!现在……觉得人性的黑暗面什么的完全不需要科幻来引发嘛~(大雾……
  •     觉得克莱顿想说一种从逻辑上来说也存在死角 ” 完全无法控制的力量 “ 相比下索拉利斯星还是比较倾向于自我审视?在看完小说的一瞬间我怀疑三个人中有人没有履行最后的诺言,所以小说已经成功了。
  •     对于高端科技的介绍叙事很有吸引力,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怎么会有故事呢?能出什么状况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