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序曲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太空序曲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6694491
作者:阿瑟•C.克拉克
页数:12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那条闪亮的金属轨道长达五英里,笔直如箭,在沙漠上遥遥指向远方。它穿过死寂的沙漠中央,一直伸向西北方那遥远的海洋。就在这片曾经是土著人家园的土地上,十几年前,轰鸣着竖立起许多外形怪异的东西。其中最大最怪异的就放在了发射轨道的前端,它会沿着这轨道呼啸着冲向天空。在低矮的沙丘所围绕着的峡谷中,一座小镇已经在中间平缓的沙漠上拔地而起。建造这座小镇别无它用,只为了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凝聚在那个燃料贮存罐和那条五英里长轨道末端的发电站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会聚于此。“普罗米修斯”号——第一艘宇宙飞船,经过三年时光已经在这里成功装配。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把天上的火种带到了地上。二十世纪的普罗米修斯要把原子之火带回天神的老家,并且将要证明,人类将靠自己的努力,终于挣脱了把他束缚在自己的世界里上百万年的枷锁。似乎没有人知道是谁为飞船取了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它根本不是单个的飞船,而是由两个独立的飞船组成。设计师明显缺乏进取心,他将这两个独立的飞船分别命名为“阿尔法”和“贝塔”。“阿尔法”只是上面的部分,但却是真正的火箭。而“贝塔”,它的全名是“特超音速(pathodyd)”。大多数人通常称它为原子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这个名字不但简单,而且更加明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飞弹到重达二百吨的“贝塔”,是一条漫漫长路。“贝塔”已经能够以几千英里的时速掠过大气层上层。然而它们的工作原理却相同——两者都利用前冲速度为喷气机提供向前的动力。主要的差别是在燃料上:V-1型当时靠燃烧汽油;但“贝塔”用钚,因而她的射程实际上是无限的。只要她的进气口能够收集并压缩大气层上层的稀薄空气,超高温的原子反应堆就能把空气从喷气机中喷出。只有在最后空气过于稀薄,无法满足动力或维持的需要时,她才把燃料罐中的甲烷注入反应堆,由此成为一个真正的火箭。“贝塔”能离开大气层,但永远不能彻底地脱离地球。她的任务是双重的,首先,她必须携带燃料罐到达并环绕地球轨道,然后让它们像微型月亮一样绕地球运行以备使用。直到这些都完成了,她才能把“阿尔法”送上太空。接下来,体形较小的“阿尔法”飞船会在自由轨道上从备用罐中加油,为发动机点火,从而脱离地球,开始它的月球之旅。“贝塔”将一直耐心地绕地球运行直到飞船返航。在“阿尔法”五十万英里的旅程行将结束之时,只有勉强够用的燃料供其进入同步轨道。全体宇航员和他们所携带的设备将被转移到等候多时的“贝塔”上,此时她还有足够的燃料供他们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一个缜密的计划。不过即使有原子能,想要进行到月球的往返旅行,唯一可行的办法还是使用一个至少数千吨重的火箭。而且,它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阿尔法”和“贝塔”的设计能够以任何单个的执行全部任务的飞船都达不到的功率去执行各自的任务。把穿过地球大气层的能力,以及降落到没有空气的月球上的能力合成到一个飞船身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到下一次旅行的时候,“阿尔法”仍将绕地球飞行,在太空中再次加油并可重复使用。今后的旅行,没有一次会遇到同首次那样的困难。到那时将会有效率更高的发动机,再晚一点,等到月球基地建成后,在月球上就有加油站了。这之后,航天飞行就容易了,甚至会成为商业旅行——尽管这在半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之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此时的“普罗米修斯”号,也就是“阿尔法”和“贝塔”,正在澳大利亚的太阳下熠熠闪光,技术人员正在给她做检查。最后的零件正在安装和调试:神圣的时刻就要来临了!再过几周,如果一切运行良好,她将带着人类的希望与担忧进入那遥远幽深的宇宙。第一节德克·亚力克森扔掉书,爬上几级台阶来到瞭望舱。离看见陆地还为时尚早,但旅程行将结束却使他内心烦躁不安,精力无法集中。他迈步走向嵌在巨大机翼前沿上的弧形窄窗,凝视着下面茫茫一片的大海。绝对什么都看不见:从这个高度看下去,即使是大西洋最猛烈的暴风雨也无影无踪。他盯着下面空荡荡的灰色看了一会儿,然后移到乘员雷达显示器前。屏幕上旋转的光束已经开始勾勒在它的扫描范围内的第一条微弱的反射波。下方十英里,前方二百英里就是陆地——这是一片德克从未到过的土地,尽管对他来说,有时这片土地比他的出生地更为真实。四个世纪前,他的祖先就是从那些现在还看不见的海岸出发,去新世界寻找自由与财富。现在他就要回来了,不到三个小时就穿过了祖先们经过数周疲惫不堪的跋涉才穿过的大海。而且他这次来肩负着他的祖先们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使命。德克刚刚瞥见向他迫近的海岸线上,陆地边缘发亮的图像就已经闯入了雷达屏幕,那是一个几乎要隐没在地平线的薄雾中的黑点。尽管他没感觉到方向的变化,但他知道,飞机现在一定正在画着长长的斜线向前方四百英里外的伦敦机场降落。尽管这种感觉还很微弱,但他能绝对肯定,当周围的空气变得稠密,几分钟以后他就可以再听到巨大的喷气式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了,空气会把它们送入他的耳朵。康沃尔看起来就是模模糊糊的一片,降落得太快了,什么细节都看不到。据说,马克王马克王:《亚瑟王传奇》中人物,康沃尔统治者,伊苏尔特的丈夫,特里斯特拉姆爵士的叔父。可能还在冷冰冰的岩石上等候伊苏尔特乘船归来,而墨林墨林:《亚瑟王传奇》中人物,德高望重的预言家、巫师和贤人。可能仍在山上同风交谈,思考着他的世界末日。从这个高度看这座岛,就像泥瓦匠把最后一块石头放在廷塔杰尔廷塔杰尔岬:英国英格兰西南部一海岬,在康沃尔的西海岸。的墙上时一样。班机在降落过程中正在靠近一大片白得耀眼的云层。开始看起来被轻微的震动就冲散它,可现在,当白云向他涌过来时,德克意识到下面的云山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只一会儿工夫,高高的山峰就已经在他的上面了,飞机两翼挂着雪墙,冲出了一条巨大的通道。当白色的悬崖扑面而来时,他不禁有些紧张,而当四周迷雾茫茫,什么也看不见时,他又放松下来。云层一定非常厚,因为他只瞥见一眼伦敦,而且几乎没有觉察到飞机降落时的轻微震动。然后外面世界的声音就冲进了他的大脑中——扬声器中的刺耳金属声,开舱门的声音,除了所有这些,还有巨大的发动机逐渐停转的声音。潮湿的混凝土,等候的卡车,还有头顶渐渐压低的乌云,驱散了浪漫与探险的最后一丝痕迹。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当略显滑稽可笑的小牵引车拖走巨大的飞船时,她闪光的侧面使她看起来更像是来自于深海而不是来自于开放的空间的生物。当雨珠顺着机翼滑落时,在飞船外壳上,却有薄薄的蒸汽腾腾升起。特别令德克欣慰的是,在海关关口有人接他。当他的名字在乘客名单上被核对后,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伸出手向他走来。“是亚力克森博士吗?很高兴见到你!我叫马修斯。我会带你去南岸总部,而且你在伦敦期间我会一直照顾你。”“我很高兴,”德克微笑着说,“我是不是该感谢麦克安德鲁斯?”“是的。我是他在公共关系部的助手。来,把包给我。我们坐特快地铁去,这是最快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样你可以进入城市而不必忍受经过郊区的麻烦。不过这样也有隐患。”“是什么?”马修斯叹了一口气:“你会为那些安全穿越了大西洋,却在地下消失,再也没有出现的乘客的人数感到吃惊。”马修斯在透露这个小道消息时连一丝笑容都没有。正如德克马上就要发现的一样,他有着顽童似的幽默感,但却好像完全不会笑一样。这可能是最不和谐的组合。“有一件事我不太明白,”当长长的红色火车开始驶出机场时马修斯说道,“我们请了很多美国科学家来这里,但我知道你的职业不是科学家。”“是的,我是一个历史学家。”马修斯挑起眉毛表示不解。“我知道这让人很困惑。”德克继续说道,“但这很合逻辑。在过去,创造历史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在旁边做适当的记录。当然,现在我们有报纸和电影——不过令人吃惊的是,不管多重要的报道都会被忽视,就是因为置身于其中的每个人都会认为那些事是理所当然的。而你们这些人正在做的这个项目是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如果它成功了,将会改变未来。这一点以往的任何一个事件都做不到。所以,我所在的大学决定派一个历史学专家来填补这个可能被忽视的空白。”马修斯点点头:“哦,很有道理。这也会给我们这些不搞技术的人带来令人愉快的变化。我们实在是烦透了四个词中就有三个是数学符号的谈话。话说回来,我想你应该有相当好的技术背景吧?”德克看起来有点不自在。“说实话,”他承认,“从我开始搞科研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十五年了——那时我并没把它太当回事。我要继续进行这项工作的话,就必须学习我所需要的东西。”“不用担心。我们有为疲惫的企业家和困惑的政治家开的高强度课程,那将会给你所需要的。你会惊讶地发现,只是通过听博芬斯的一席话,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博芬斯?”“天哪,你不知道那个词?这要追溯到大战,它是指那些衬衫口袋里放着计算尺的留长发的教授。我最好现在就告诉你,我们这里有一套自己的词汇表,你一定要学会。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新的想法和概念,所以我们必须发明新单词。你真应该再带一个语言学家!”德克沉默着。这一刻,他能感悟到这项任务的广阔前景。接下来的六个月中的某一时刻,几千人半个多世纪的工作就要登上巅峰。那将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特殊待遇:在地球另一端,澳大利亚的沙漠上,见证创造历史的过程。他必须以透视未来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必须记录下来,以便几个世纪后有人能再次体验这个时代的精髓。他们从新滑铁卢站出来后,步行几百码到泰晤士河。马修斯说得很对,这是第一次与伦敦见面的最好方式。完美崭新的泰晤士河大堤建好只有二十年的时间,这里风光无限,吸引着德克的目光沿河而下,直到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跃入眼帘,圆顶在离奇的柱形阳光下闪亮生辉,牢牢地抓住了他的眼球。他溯河而上,经过了查灵克罗斯大伦敦市中心的一个繁华地区。前那些宏大的白色建筑群,但国会大厦隐匿在泰晤士河的转弯处,他看不到。“风景不错,是吧?”过了一会儿,马修斯说,“现在我们为此而倍感荣光,但三十年前,这里是一堆令人讨厌的锭盘和泥滩。噢——你看见那边的船了吗?”“你是说拴在对面河岸上的那艘吗?”“是的,你知道那是什么船吗?”“不知道。”“那是‘发现’号,本世纪初她曾载着斯科特船长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1868—1912,英国海军军官、南极探险家。到过南极。我去上班时常常会看着她想,斯科特船长会怎么看我们正在筹划的小小航行呢。”德克目不转睛地盯着优雅的木制船体,细长的桅杆和扁圆的烟囱。他的思绪习惯性地飘到了过去,河堤好像消失了,那艘古老的船正冒着蒸汽穿过厚厚的冰层进入一片未知的陆地。他能体会马修斯的感受,历史延绵不休的感受一下子变得非常强烈。穿过斯科特,一条线向前延伸到德雷克弗朗西斯·德雷克勋爵:约1540—1596,英国海军上将及探险家,于1577—1580年环球航行一周。、雷利沃尔特·雷利爵士:1552—1618,英国探险家、作家。,甚至将那些更早的仍在尘封之中的探险家们连在了一起:唯一变化的只是事件的规模。“我们到了。”马修斯的歉意中不失骄傲,说,“它没有应有的气派,当我们修建它的时候资金不是很宽裕。在这些事情上,现在我们还是这样。”这座朝向泰晤士河的三层白色建筑一点也不招摇,显而易见几年前刚刚建好。它的周围是大片的宽阔草地,上面长着稀疏的杂草。德克猜想,它们已经被规划为今后建筑工地了。这些小草好像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走过行政区的建筑物后,总部就不再那么不显眼了,河上的景致感觉相当不错。在第二层上有一行字母,像建筑物的其它部分一样,轮廓分明而又非常实用。它们只是组成了一个单词,但当德克看到它时,却感到血管中莫名地颤动了一下。不知怎么的,这里与周围并不协调,而这毕竟是一个大城市的中心,上百万的人都忙于生活琐事。它就像“发现”号一样在她漫长的航行结束后停在远处的岸边一样不协调——只是它在讲述一个更漫长的、“发现”号或者其它任何一艘船都从未经历过的航行:星际航行第二节德克的办公室很小,而且他还得和两个年轻的制图员合用——不过从这里他可以俯瞰泰晤士河。当他看累了报告和文件的时候,他常眺望飘浮在山间的巨大圆顶来放松疲惫的双眼。马修斯或者他的主任会时不时顺便过来聊上两句,不过他们通常不打扰他,因为他们知道他希望独自待一会儿。在他看完马修斯给他弄来的上百份报告和文件之前,他非常希望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那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直到二十世纪的伦敦的遥远呼声,不过他在写关于洛伦佐的论文《华丽》时获得的技巧现在帮了他大忙。他差不多看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无关紧要的,而哪些又是必须要仔细研究的。几天后,故事的大纲就完成了,他可以开始填充细节了。人类开始飞天的梦想比他想象的要早些。二千多年前,希腊人就已经猜想月亮是一个和地球不一样的世界。公元二世纪讽刺作家卢奇安卢奇安:公元117—约180,希腊修辞学家、讽刺作家,生在叙利亚。写了第一部关于星际旅行的探险故事。跨越从虚构到现实的鸿沟用了超过十七个世纪——而且几乎所有的进展都是在最近五十年取得的。现代的探索开始于1923年,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中部一地区,以前曾为一省。一个叫赫尔曼·奥巴斯的默默无闻的教授出版了一本名为《进入星际空间的火箭》的小册子。在书里他第一次提出了外层空间航天飞行数学关系。这本书的副本目前仅存几本,德克翻看了一遍其中的一本,感到这简直难以相信:如此庞大的上层建筑竟是从那么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奥巴斯——现在已经是一个八十四岁的老人——开启了连锁反应之链后,也将会把他的有生之年引领到与太空的交错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十年里,奥巴斯的德国信徒已经完善了液体燃料火箭。开始他们也曾有过征服太空的梦想,可这梦想随着希特勒的到来而被遗忘了。这座德克经常俯瞰的城市,至今还承载着那个时代留下的伤疤,三十年前,那些巨大的火箭带着撕裂空气的混乱,经同温层从天而降。不足一年后,在一个阴沉的黎明,在新墨西哥沙漠中,时间之河仿佛凝固停滞了一会儿,它们投向泡沫的大海中并且溅出了一条新的航道,通向已经变化的但尚未可知的未来。对广岛使用原子弹使战争结束,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最终动力和机器结合在一起,通向太空的路清晰地铺在眼前。那是一条险峻之路,人们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去攀登——那是交织着激动人心的喜悦与令人心碎的失望的三十年。当德克逐渐了解了他身边的这些人,倾听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的交谈,他慢慢地在他的记载中加入了一些在报告和摘要中永远不会提及的个人故事。“电视图像不是太清晰,不过每隔几秒会稳定一会儿,我们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图像。这是我这一生中最为激动的事——能做第一个看见月球另一面的人。然而去那儿多少有些令人扫兴。“——你所见过的最可怕的爆炸。当我们起床后,我听见格尔英说:‘如果那就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那么我就告诉希特勒这整件事情就是在浪费钱。’你应该见过冯·布莱恩的表情——“KX 14仍然在天上:她每三小时绕地球一周,这正是我们所预期的。可是那该死的无线电发射器的输出端坏掉了,我们根本就没法得到仪器的读数。“我通过十二英寸的反光望远镜看到了装有镁粉的载荷碰撞月球的情景,距离阿利斯塔克大约五十公里。如果你能绕过太阳的强光去看,就会看到它撞出的洞。”有时德克很羡慕这些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目标,尽管那目标他不能完全理解。把自己造的巨大的飞船送到几千英里以外的太空空间,一定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感觉,但强大是危险的,经常会向坏的方面演变。将武器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能被信任吗?拥有这些武器的世界本身还能被信任吗?尽管德克有着理性的背景,他仍然不能完全免于自维多利亚时代大发现开始,就早已有之的对科学的普遍恐慌。在新的环境中,他不但会感到孤独,有时还有些紧张。和他交谈过的那几个人总是乐于助人而又彬彬有礼的,但总有些难为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掌握他的课题背景的想法,使德克远离了所有的社会交往。他喜欢这个团体,这个团体有种几乎过分的民主气氛,其次是要想见到他想见的人非常之容易。在那段时间,德克主要是在用餐时间接触公共关系部以外的人。星际航行中心的小餐室由总部的所有人员轮流做义工,从主任一直向下排。它由一个非常有事业心的委员会来管理,喜欢进行尝试,尽管厨房里偶尔会糟得一塌糊涂,但通常情况下伙食还是非常好的。据德克所知,星际航行中心夸下海口,说是在南岸有着最好的伙食很可能确有其事。德克的午餐,像复活节一样,是不固定的节日,他每天遇到的都是一群完全不同的面孔,他也因此而很快见到了这个机构中大部分的重要人物。没人注意他,这座大楼里装满了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工业公司来的客座人员,他显然被看做只是又一个访问科学家。通过美国大使馆的分支机构,他的学校设法为他弄到了一套小型的提供伙食并有佣工服务的公寓,离格罗夫纳广场只有几百码。每天早晨,他步行到邦德街车站,然后坐地铁去滑铁卢。他很快学会了既避开早晨乘车的高峰期,又很少晚于星际航行中心中的那些高级成员。在南岸,昼夜颠倒的时间表是很普遍的:有时德克就在办公楼熬到午夜,周围还经常会有人做事的声音——通常来自于研究小组。为了清醒一下头脑,也为了做做运动,他常沿着空无一人的走廊散步,脑子中记下那些他可能会在某一天正式拜访的有趣的部门。通过这种方式,他对这个地方有了充分的了解,这种方式远比马修斯借给他那份精心设计却做了许多修订的组织结构图知道得多,即使是这份图还经常被马修斯借回去用。德克时常会无意中通过虚掩的门看见里面凌乱的实验室,还有金工车间里沮丧的技师坐在那看着显然拒绝工作的设备。如果很晚了,这场景会因香烟缭绕的烟雾而变得柔和。这时一个电水壶和一个扁平茶壶而不是那些象征着荣誉的工具就会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偶尔,德克会正好赶上攻克了技术难题的时候,一不小心,他就很可能被请过去分享工程师们一直在酿的不知什么液体。就这样他和很多人有了点头之交,可是他熟悉到能叫出名字的只有十几个人。

前言

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1610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创作了科幻小说《梦》。小说描绘了魔法精灵协助人类完成的一次太空之旅。虽然在进入太空的方法上借助精灵显得有点古怪离奇,但对太空中寒冷和失重状态的准确描写,使天文学大师开普勒无可争辩地成为最先尝试科幻小说创作的科学家,成为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的开先河者。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的真正繁荣时期,是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20世纪,并跨越千禧之年一直延续至今。现代宇航奠基人,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柯夫斯基创作了相当有创意的科幻小说。他的作品《在地球之外》(1916),不但讲述了多级火箭的设计方案,还把人类在未来进入太空后的全新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两位曾提出尖锐对立的宇宙理论的科学家乔治·伽莫夫和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也都创作过科幻小说。主张大爆炸宇宙论的伽莫夫写过《平装本里的汤姆斯金先生》(1938)。这部作品在中国被翻译成《物理世界奇遇记》,付梓时,正值刚刚粉碎“四人帮”、迎来“科学的春天”,全国上下齐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大潮中,很受读者欢迎。主张稳恒态宇宙论的霍伊尔则创作了著名的科幻小说《黑云》(1957)。这本书也有中文译本,但仅仅在很多年前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连载,没能正式成书出版,给喜爱阅读科幻小说的读者留下了些许遗憾。考察近现代历史上介入科幻小说创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最多的当是天文学家和航天工程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普罗米修斯:……一个从上帝的领地盗取天火的人…………一艘从宇宙的深处盗取空间的飞船……自凡尔纳和威尔斯之后,克拉克作为一个科幻小说的世界声誉无人可以比拟在一个科学日新月异超越幻想的时代,《太空序曲》是作家最伟大的预言小说!——《枪骑兵丛书》必定是近期科幻中最为激动人的一部; 对铁杆科迷和新读者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纽约先驱论坛报》

后记

编辑一套世界著名科学家创作的科幻小说,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还是个迷恋科幻的初中生,有一次到郑文光老师家请教问题,凑巧海洋出版社邀请了一群科幻人共同研讨办刊问题,出席的人有王逢振、孙少伯、李夫珍、金涛和饶忠华。就在这个家庭聚会上,我第一次尝到了文光老师的太太陈淑芬阿姨的烹调手艺,还平生第一次喝到了大名鼎鼎的茅台酒。就是在那次聚会上,我看到郑文光老师交给饶忠华一本由阿西莫夫主编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创作的科幻小说》(Great.Science Fiction Stories By The World’5 Greatest Scientists)。当时我就特别希望读读这本书,并且对阿西莫夫的这个创意非常欣赏。决定当有一天我有能力编辑科幻小说时,也要主编一本这样的科幻作品。现在奉献给大家的这套丛书,就是我少年时代梦想的达成。这套小说集六本,选择了当代最著名的以科学家为作者的科幻小说。这些作家中的多数,我都在不同场合有过联系。早在1981年,我就跟阿瑟·C.克拉克有过通信。他在给我的回信中说:“你是第一个从中国来信的人!”信中,他还希望我能有机会看看他与库布里克合作拍摄的影片《2001:太空奥德赛》。跟克拉克通信,让我感到,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的确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他的信中告知所有人,每一天他都会有一打的新创意。因此,热心的读者就不用老给他写信推荐创意了。虽然是个幽默的婉拒,却可以看到克拉克的敏锐才思。这次,我们选择的《太空序曲》就是克拉克最早的科幻长篇小说。该书出版于1951年,远远早于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顺利升空。在今天阅读它,读者可能觉得该书不那么有趣,但如果比照当代航天事业的发展,你会惊奇地发现,作者的预言性有多强。克拉克的小说就是以预言见长的。

内容概要

阿瑟·C.克拉克,英国宇航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卫星通讯技术的奠基者,更是享誉世界的科幻大师。他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改编成电影后,影响很大,曾被评为(20世纪)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十部影片之一。

书籍目录

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幻小说——“世界著名科学家科幻小说系列”代序路甬祥1969年版序言1962年版序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尾声少年之梦——主编后记

作者简介

小说绘声绘色和准确无误地科学幻想了人类宇宙飞船首次太空飞行的发射方式、时间、地点,飞船的外形、结构、建造,火箭推进器、燃料、升空,宇航员的选拔、训练、心境,太空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可能空间,在太空探索中可能出现的灾难……该作品写于1947年,90年代还修订重印多次,是作者最早关于太空探险方面的科幻小说。虽然成书较早,但评论家认为,其中已经包含了作者后期科幻小说中的所有重要元素,是研究和探索作者太空题材作品的绝好材料。本书是最为经典的科幻小说。
国外出版后,得到科学家、科幻小说家、读者、世界主流媒体(各平面与立体及网络媒体)的好评,推崇为很值得看的科幻小说。世界性评论很多(此处略)。自凡尔纳和威尔斯之后,克拉克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的世界声誉无人可以比拟。在一个科学日新月异超越幻想的时代,《太空序曲》是作家最伟大的预言小说!(—枪骑兵丛书)。必定是近期科幻小说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一部;对铁杆科幻迷和新读者具有同样的吸引力。(—纽约先驱论坛报)

图书封面


 太空序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是克拉克最早的长篇,只是讲登月。和后来波澜壮阔的太空旅行比起来,确实只是一个序曲。当阿姆斯壮在月球上终于迈出“人类的一大步”后,这本书的实际出版机会已经很小,英文版不好找。所以,出版这本中文版,应该是相当独特的选择。从阅读的粗概念,也可以看到克拉克一贯的风格。老头总能把了无生气的科学景观以一种动人的方式叙述出来。完全不需要女主角,也没什么民族自豪感之类的。但字里行间,对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信心却表露无遗。作者甚至乐观地表示,只要宇宙时代开始,人类就会放下小我,团结一致,开始人类的新纪元。虽然现实比较残酷,但太空,将成为全人类没有疆域的世界,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最后要说为什么不能细读:翻译仍然有一种含沙的感觉,120页的书还挂了4个译者!不知道这样的遗憾还要让中国的读者承受多久。
  •     地球上的科技一直在飞速发展,可是在对地外空间的探索方面,却很多年没听说过惊心动魄的突破了。人类在第一次登月以后并没能在那里建设什么月球基地,火星到现在也还没有人类的足迹。不同的是,我们的数码产品却疯狂地更新换代,人类在通讯方面越来越方便快捷。克拉克几十年前所幻想的未来世界与我们现在的世界分道扬镳,但这正是科幻的魅力。遗憾的是,克拉克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也没能看到人类登上火星。人的一生真是短暂又单薄,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我们走过稍微漫长的岁月,没办法看穿一切。话说回来,其实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面前,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的一生留不下什么,在生命的沙滩上,在时间的海峡里,在第三个巨浪前游泳的人,没有一个能穿过或攀越它。”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还未阅读,质量尚可,发货太慢
  •     这种有点不明厉又有点萌的赶脚
  •     详尽的以一位历史学家的视角描述登月前的点点滴滴,细致入微,虽然剧情并不激动人心
  •     阿姆斯特朗的宣言简直是照抄而来
  •     翻译不忍读,作品本身也不够精彩…
  •     在当时看来,这部作品还带有引导作用。但是到现在来看,一点也不出奇。。。
  •     译者水平一般,看着文字组织不太习惯。同时还买了吴伯泽老师翻译的《从一到无穷大》,一对比,差距太大了。
  •     读这本书还是去年的事
  •     普罗米修斯
  •     没感觉,冲着作者去的,失望。。。
  •     翻译质量差
  •     真的是太空序曲。。。有多少人能在1954年做到这些呢
  •     中图
  •     想像一下这是六十多年前的作品就不能不为作者细致完备的想像所震憾,虽然有中有没中,但这份对外太空探索的渴望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故事里感受得到。 差劲的是翻译,要是都这样干翻译按字面意思直译,不管多别扭也要直译的话,翻译这活太好干了。
  •     科幻大师好乐观啊...
  •     其实最后的尾声脚得有点莫名其妙,算是太空漫游的一个注脚。
  •     现在读,感觉没有太大的新鲜感了,毕竟人类已经登月了~
  •     不论预言是否成真,还是看得人豪情万丈~不知道NASA会发现什么那……
  •     现在看起来觉得不是很吸引人,但是知道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时就不得不为作者的想象力和预言性惊叹了
  •     额,大师作品,慢慢看了
  •     相信哥 给看过 力顶! ~~好歹哥也是个传说
  •     我觉得是翻译的问题,辞不达意,缺乏二次创作的技巧,是我在这一整套书里发现的问题。还有三本没看呢,我都没有信心了......
  •     完全读不下去
  •     比较简短,相当于后来太空故事的序幕吧~人名翻译有大问题,英国大魔法师梅林变成墨林,弗兰肯斯坦和雪莱变成奇怪的音译,其它的不清楚了。
  •     从科幻到科普纪录片
  •     封面设计好,纸质略粗,物有所值!
  •     初阅于2011.09.30
  •     甚至能感觉到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执着和憧憬,和海因莱因的“出卖月球的人”可合称双璧
  •     这一次读的很不入戏~
  •     克拉克算是我喜欢的作家,可是这本书一直没看完呢。译本是两重创作啊,译者也很伟大。
  •     亚瑟的神作
  •     对于技术面的讨论感觉很少,整个故事不知道把笔墨浪费在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上面了,作者在写故事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要写哪些东西。
  •     大预言术。觉得如果是和作者同时代读起来应该会更带感
  •     垃圾书
  •     过期了..
  •     克拉克的首作《太空序曲》属于比较乏味的一部作品。一方面,作品虽对于宇航任务准备的预想有着细致入微的技术性刻画,但整体剧情起伏不大,缺乏戏剧性;另一方面,此书成书虽早于航天时代,但今时不同往日,时代不同了,那种对早期宇航探索的澎湃代入感也就愈发寡淡了。
  •     无论在哪个电商看到这个评价都是翻译不行,可我觉得这是百读不厌的翻译,我很喜欢这篇的翻译,书读过7、8遍了,很让人回味。可能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
  •     好闷Yo……
  •     《太空序曲》阿瑟·C·克拉克:历史学家为了写就一部关于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记录,全程跟随诸位科学家为航空做准备。细腻的科学描写,人性的光芒,历史和宇宙的宽阔浩瀚,宗教者的狂热,记者的蜂拥。与其说小说,更像真实发生的故事。而这本书是在1947年写成。最喜欢的一句:我们不会把国界带到宇宙中去
  •     如题,明显不是新的,考虑到换书还要自己掏邮费寄快递等诸如此类的麻烦事,没有选择退换!
  •     Odyssey系列的序曲,对sci-fi爱好者还是无比经典。p.s.里面科林顿的那“发音体振动显像仪”,赶脚就是media player的可视化效果嘛...
  •     克拉克上大学时候写的小说,以历史学家的视角拉开序幕。
  •     古色古香
  •     放到现代这是时代不算科幻。作者很牛,了不起的科学家。
  •     收集克拉克的作品中
  •     这个译本真是烂得一逼到让人根本看不下去!我有种看了20页就有200个槽要吐的感觉……而且短短120页的书挂了四个译者的名字,你们是在搞笑吗?!
  •     本书创作于1947年,从后来首次登月时间来看,预言似乎略显保守;不过现在回顾起来,克拉克确实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毕竟安于现状固守地球的人占了绝对上风。
  •     只是序曲,但他的高度预言性仍然十分可贵
  •     还没看,不过印刷看起来不错
  •     文明不是静止的,静止只会消亡。
  •     再也没有哪一位如此优秀的作家有着他这样的科技素养和技术情怀,克拉克是个神仙。另外,刘慈欣的思想果然各种师承于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