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之战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军事 > 战后之战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802405806
作者:蒋晓勤,姚远,刘红焰
页数:299页

章节摘录

  1  1946年6月,尽管太阳升起还并不太久,整个南京上下就已经是暑气蒸腾、热浪翻滚,一辆威利斯MB型军用吉普车沿着梧桐夹道的黄浦路疾驶而过,军政部少校参谋谢明远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小心翼翼地扶着横放在大腿上的那捆白色布卷。此时,国防部里正在举行一个大型会议,而他的使命就是给与会者送去这件非常震撼的东西。  国防部甲号楼中心会议室里的几个吊顶风扇正疯狂地旋转着,拼命地想给下面开会的诸位送去一些凉意。摆放在房间中央的那张长条会议桌前真可谓将星闪烁,军政军令以及下属的军法宣传和勤务各部门要员环列四周,军政部的李副部长正在主持会议:“……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东京方面,盟军总司令部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在日以继夜地大规模追查、搜捕和甄别日本战犯。各国大法官和检察官都已到任,并积极开始工作;国际社会方面,尤其是与日军交战过的美、英、苏和东南亚各国都十分关注此次东京大审判,将它视为战后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不少国家已经提出引渡曾在本国犯下严重罪行的日本战犯之要求;国内情况诸位有目共睹,自国府还都南京后,全国农工商学兵以及社会各界要求清算日军暴行、惩处日本凶手的呼声从来不曾停止过,尤其是首都南京,民国二十六年冬天那场旷古浩劫的大屠杀导致三十万军民死于非命,惨绝人寰……如今,死者家属天天在呼吁,死者冤魂夜夜在呼号。我们以为,必须惩治凶手声张正义,方能告祭冤魂,抚慰民众,雪洗国耻……”  会议室高大的侧门被轻轻推开,谢明远少校悄无声息地走过厚厚的地毯,将那捆白布轻放在李副部长面前,同时递上了一张纸条。李副部长扫了一眼纸条,脸色凝重地环视四座:“诸位,我刚刚收到一件东西,请允许我将它打开,让在座诸位看一看。”  几个随侍参谋听到这话后迅速上前,在长条桌上将白布摊展开来——  长长的白布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暗红色的血字!  座中有人不禁低声惊呼出来,刚才还正襟危坐的将领们纷纷欠身围观。李副部长深深吸了口气,道:“这是上万名南京各界民众刺血签名的长卷。他们一致要求政府将制造民国25年12月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祸首押回我国国内,进行公开审判和惩处!”  众人凝望着这幅血书长卷,在场的每一人无不为之动容。  军政部的陈高参猛地擂了一下桌子:“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该是清算这帮畜牲滔天罪行的时候了!”  “对,不引渡日本战犯公开审判,无以告祖宗,无以祭冤魂,无以慰民众!”  会议室内顿时喊声四起。  这时,会议室的侧门再次被轻轻推开,一位长相俊朗的副官迅速走到李副部长的身后,俯下身小声地和他耳语了几句。李副部长赶紧起身离开了群情激愤的会场,走进会议室侧室,拎起桌上的电话耳机,挺胸立正,道:“校长,是我……军委会正在热烈讨论中,我准备会议一结束就向您当面汇报……呵,现在?那好那好……”  会议室里,众人仍围着那幅血书长卷议论纷纷。直到李副部长重新回到会议桌前,这才噤声落座。李副部长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刚才委员长亲自打来电话,会议的情况和诸位的意见,我已悉数向委员长汇报。委员长讲了两句话:民意不可轻,国仇不可忘。其实,去年波茨坦公告发表后,委员长已就此事与美国罗斯福总统、英国邱吉尔首相和苏俄的斯大林主席交换过意见,今年初更与麦克阿瑟将军直接通话讨论过。刚才委员长要我转告诸位,他完全同意大家的意见,将尽快正式派遣政府特使,前往远东军事法庭递交申请书,要求引渡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来华,进行公开审判。”  李副部长的这一番发言使得大家倍受鼓舞,兴奋之情顿时溢满会议室。他环顾了一下座中,命令道:“根据委员长指示,特别军事委员会命令如下:引渡和审判日本战犯的一切事宜,由钟杞达将军领衔的国防部军法司全权负责实施。”  “是。”钟杞达应声起立,挺胸领命道。  “该项任务的总督察由特别军事委员会高参董玉清将军担任,专事负责监督该任务执行的全过程。”  “是。”董玉清也扶杖而起,肃然受命。  “二位将军,兹事体大,关系国家尊严。尚望不负领袖谆谆嘱托,国人殷殷热望,圆满完成此项重大任务!”  二人对望一眼之后,同时朗声道:“卑职定当克尽职守,不负重托!”  几乎就在这个会议举行的同时,遥远的东京千代田区,市谷高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进行着一次预审工作。新搭建起来的审判台上,一字排开来自中、美、英、苏的四位法官,在他们的面前,两个身材高大、背手跨立的盟军宪兵中间孤零零地坐着戴上了意译风的石岩夫。没有了军刀和军旗的不动如山,没有了千军万马的侵掠如火,身着便装的石岩夫此时看起来更像是一介平民,只有嘴唇上那一小撮胡子,不经意间也许还会流露出一点往日的骄横和跋扈。  美国法官看了看手头的案卷,首先开始提问:“被告石岩夫,这里对你来讲一定不陌生吧?前日本陆军省所在地,过去你常来常往,这次重返故地,大概能帮助你唤起不少回忆,对吗?那就请被告谈谈吧,谈谈在侵华战争期间,你这位中将师团长率领你的K师团都做过些什么?”  石岩夫扶了扶意译风,没有说话。  稍停片刻,苏联法官接着询问道:“被告,法庭已经接到对你在战争期间的罪行指控,你对每位法官提出的问题必须如实回答。听清楚了吗?”  石岩夫正了正身板,仍然没有开腔。  见此情形,英国法官不禁扬起了眉头:“被告石岩夫,我不得不提醒你,这里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预审厅,你的一切表现将如实记录在案,包括对法官询问不作回答的恶劣态度。”  石岩夫置若罔闻,依旧不予回答。  坐在审判台上的一位中国法官严正地说道:“被告石岩夫,《战争罪犯惩治条例》你大概已经看过。蔑视法庭,对抗审判会是什么结果,你也清楚。负隅顽抗没有用,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等你开口说话,供认你的全部罪行。”  法官们的话音落尽之后,预审大厅内除了沉静还是沉静,然而正是这种沉静似乎给了石岩夫莫大的压力,他突然抬头来凝望着远处的某个角落,仿佛那里正发生着什么有趣的事情,但是从他嘴里发出的低沉话语却让法官们觉得非常无趣。  “我无罪。我没有任何罪行。”石岩夫突兀地答道。  对于这样的回答几位法官当然早有预料,彼此侧首交换了下眼神,那位中国法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有罪,还是无罪,结论最终将由法庭做出。根据检察官的指控,我请被告回答以下问题:公元1937年12月,你指挥的K师团是否参预了对中国南京的作战行动?”  石岩夫在日本军界中素有悍将之名,绰号“九州岛虎”,他不仅曾经奉派留学,而且编写过《步兵战术》等专着,文化修养颇深,所以他竭力跳出法官质询的语言逻辑,字斟句酌地编织着自己的辩词。  “我奉命参预了对中国首都南京作战。”  中国法官望着石岩夫那颗剃得发青的光头,步步紧逼道:“你的K师团攻入南京城后,是不是大批地屠杀了放下武器的军人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  “没有的事。我在南京大街上连个死人都没有看到过,怎么谈得上屠杀?”听清了意译风里的翻译之后,石岩夫顿时扬起脸来予以断然否认道。  对于这种赤裸裸的抵赖和捏造,久经沙场的中国法官并没有怒形于色,他只是扭头向法庭书记员发出了一个指示:“请把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出示给被告。”  书记员走到石岩夫面前,将相片和证词一一陈示。  中国法官:“被告,对这些屠杀现场的照片,你有什么话要说?”  石岩夫平静地瞄了一眼照片,沉默半晌,才回答道:“这太不幸了……不过,这些杀人的日军恐怕是别的部队,绝不是我指挥的K师团。我的K师团向来纪律严明,而且入城未几就奉命调转,所以与这些屠杀事件没有任何关系。”  听到如此公然撒谎式的回答,中国法官终于按捺不住压抑已久的怒火:“被告,我要警告你,你在法庭上公然撒谎!”然后再次回身对书记员示意道:“请把76号证据出示给被告看。”  一张照片展示在石岩夫面前——当年的石岩夫威风凛凛地拄着军刀,正在焚烧屠杀现场进行指挥。石岩夫顿时目瞪口呆,心中不由得暗自叫苦。  美国法官熟练地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嘴角噙着一丝冷笑质问道:“被告,你对这明明白白的证据还打算否认吗?”  石岩夫无以为答,只好再次把目光转向了刚才一直盯着的那个角落。  美国法官并不打算掩饰他的嘲弄意味:“那么,你对检察官指控你在中国首都南京城里大肆屠杀无辜百姓的犯罪事实,不准备再撒谎、编造和矢口否认了吧?”  在石岩夫编写的那本《步兵战术》里面,他曾经坦白地将自己的战术原则公示天下——“作战时的掠夺、强盗、强奸是保持士气的重要手段”,并且在海军大学授课时将这一思想反复灌输给了那些士官学生。所以,现在当他终于被法官的质询逼到墙角的时候,他便不再试图退却,于是伸开双臂撑在被告席前的栏杆上,直视着法官抗声作答。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奉天皇之命向中国作战。既然是作战,交战双方就难免要死人。中国人死人,日本人也死人。对此,我只能深表遗憾。但是,我不认为我有罪!”  “你可以陈述你的理由。”美国法官点着一支骆驼牌香烟,向石岩夫扬了扬下巴道。  “我觉得,对于我这是一场不公正的审问。我仅仅是个作战指挥官,完全按照上司命令指挥作战,从没有亲手杀过一个人。如果说指挥作战也要控罪,那首先就应当控告比我罪行大十倍百倍的人,这才谈得上公平。”  “哦?”美国法官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问道,“被告,你什么意思?这个罪行比你大十倍百倍的人指的是谁呢?”  石岩夫不禁微微一笑道:“美国总统杜鲁门!因为他这个最高指挥官批准和指挥了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屠杀了数十万日本平民……”  石岩夫这种意想不到的胡搅蛮缠使各国法官有些坐不住了。  “住口!不许你在法庭上信口污辱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美国法官拿着法锤在桌上猛敲了几下,从他愤怒的表情来看,他其实是很想在石岩夫那颗剃光的脑袋上来这么几下的。  这时石岩夫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嘲弄的微笑,这些天真得有些可笑的西方人啊,固执地信奉并且尊崇他们所谓的公正和民主,其实历史的话语权天生就是征服者的战利品,就像九年前他征服了南京那样,巨大的城市如同一个袒裸横陈的女人,可以任由他和他的部下去践踏和蹂躏,在武士道的精神里面,弱者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利可言。

前言

  楔子  日本东京,巢鸭监狱。  这是二战结束后盟军总司令部专门关押日本战犯的场所。狱所内层层岗哨,道道电网,肃杀之气鼓荡着岗楼上的星条旗。臂缠“MP”标志的美军宪兵在巡逻,军用皮靴的敲击声在幽暗的甬道间橐橐回响。  从狭窄的狱窗一眼望去,夜空显得格外孤寂而凝重,灯泡昏黄的光线照在石岩夫光秃的头顶上。他按膝危坐在地板上,双手合十,闭目默默念颂着佛经。尽管他竭力保持着含胸拔背的军人姿态,内心却是一片落寞虚无。仅仅九年前,他还率领着麾下的两万五千名熊本健儿在支那广袤的土地上摧城拔寨、所向披靡,他清楚地记得,当他的大军从杭州湾登陆之时,天青云淡,海水是那么的绿,这一切恍如昨日犹在眼前,而如今,他的K师团早已玉碎,强大的帝国也是轰然倒颓,就连他自己现在也不得不困坐囚笼,往昔的辉煌与荣光一朝捐弃,真是世事难料啊。  一只小甲虫爬上了他的衬衣领口,石岩夫抬起眼皮平静地瞄了一眼,轻轻地在白衬衫的前襟上捉住了它,温柔地将眼前的小生命送回到地面。  “愁不断 步上山冈 花草也是荆棘”,他喃喃地吟哦着松尾芭蕉的俳句,继续念经……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战后之战》文本超越了故事自身  --对"战争悬疑"做出了另外一种诠释  《战后之战》描写的是南京大审判前一段不为人知的战犯引渡经历!一次曲折迂回的劫狱押送,多起迷雾谍影的阻击暗杀,一场明暗交错的力量抗衡,几番真假难辨的身份追踪!  《战后之战》对"战争悬疑"做出了另外一种诠释  长篇小说《战后之战》的意义在于,它直接为当下战争小说打开一个突破口,是"战争悬疑"开山之作。这条路子的可行性,从后来《猎鹰1949》、《秘密列车》等一系列"军事悬疑"作品跟风而上的势头中体现了出来。"战争悬疑"的出现,一度使战争体裁的军事文学有力地摆脱了"沦为鸡肋"的尴尬之势,为探索和深化战争悬疑的价值找到了一条新路。因此,长篇小说《战后之战》不单是当代战争小说的一部扛鼎之作,它还代表了当前战争小说角度"故事架构"上的一个高度。评论界说柳建伟从现实角度上将"题材拓新"推到了极致,徐贵祥从历史角度上将"历史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战后之战》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现,意义在于将"战争悬疑"的战线,拉到了当下的银幕中!  在当下这样的军事文学局面中,作者还能够写什么?仔细想一想,写什么似乎都跳不出已有的模式。这个时候,一种前无进路、后无退路的局面出现了,军事文学究竟路在何方?欣慰的是,每当这个时候,总有新的作品让读者们觉得文学体裁是没有人敢断言的。  《战后之战》能为读者提供的便是激情澎湃的久违情感,《战后之战》这部作品因为其独特的方式已经改编成电视剧--国内首部借鉴美国好莱坞公路片特点拍摄的电视剧。  《战后之战》:"特勤小组"颠覆"五号特工组"  1946年夏天,任国民党上尉军官的地下党员邢剑被任命为国防部特勤小组组长,带领其他四人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乙级战犯石岩夫引渡到中国首都南京进行审判。一行人踏上了曲折迂回,危机重重的押送战犯的历程:从东京到大连,从天津到武汉,从芜湖到上海途中,他们遇到明里暗里交替出现的两股敌人,日本军国主义死硬分子和尚未暴露的军委会汉奸高官。特勤小组一行人始终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为宗旨,斗智斗勇,最终将石岩夫押上法庭;同时揭露了当年出卖三百部下给731细菌部队当"马路大"的惊天大案!已经完成任务的邢剑脱身在际,却惊闻石岩夫旧部劫狱。他不顾个人安危,重又返身扑向险丛中。他的壮举引起了一直监视他的特勤小组副组长孟凡彬少校的敬重。最终在制服了日方残部之后,孟凡彬追随邢剑一起乘船跨江,奔向了解放区。  特勤小组奉命押送战犯石岩夫从日本到南京,因为两股明暗交错、身份难辨的追踪势力,行动计划一次次被迫改变。两班人马时而混合一处,时而分头行动,目标直指石岩夫,但他们的目的却截然相反。押送、营救、暗杀、诱惑、憎恨层层叠叠、迷雾重重,紧张、惊险、悬疑、对抗的激烈气氛让观众能感受到美国大片式"谍影重重"的魅力。该小说展现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累累罪行,史实+虚构+公路+动作的战争情节剧模式,赋予了该小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增加了历史厚重感。  邢剑是国民政府国防部警卫团参谋,特勤小组组长,但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孟凡彬则是特勤小组副组长,两人一起负责押送二战日本战犯到达审判地点,刚开始的时候,关系非常的密切,但随着马云飞的真实身份被暴露,孟凡彬应上级命令不得不时时提防邢剑。  《战后之战》从的故事架构和故事人物都力求超越《五号特工组》,此次《战后之战》,以二战抗日胜利为背景,通过曲折迂回,危机重重的押送战犯的历程,塑造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英雄形象。  本书内容描写的场景不断变换:从东京到大连,从天津到武汉,从芜湖到上海……从空中到海上,从火车到驳船,从农村到城市。水陆空三路齐上阵,场面之宏大可想而知。  作品环疑丛生、还原战争年代场面原型  战争情节密布的《战后之战》,使读者被其玄机重重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无疑渲染了当时那个年代的种种阴谋。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战后之战》绝对算得上是一部佳作。单就从故事精彩程度看,山路水路铁路航空无一例外,组成一条押运线路。还原了当时战争年代整个故事的惊险程度。  该小说讲述了国民党特种兵押解南京大屠杀乙级战犯石岩夫回南京受审的故事。在押解途中,负责押送人物的五名国民党特种兵遭到了两股势力的袭击,一股企图暗杀石岩夫,而另一股企图解救石岩夫。在与不明势力的抗争当中,五名特种兵最后仅剩大队长和副大队长二人,不可谓不悲惨。  特种兵大队长马云飞名为大队长实为中共人士,正是在他果断领导下不按常规出牌,一次次化解了以河野君为首的石岩夫旧部下的密谋解救。同时,将国民党内部企图中途暗杀石岩夫,阻止其到南京受审的计划打乱。正是这两伙人的穷追不舍,以及日本安全局安插进特务刺探消息的种种迹象表明,在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战后之战》:文本超越了故事自身  复杂的人物关系像一张无形的大网,都在围绕着石岩夫一个人而拉开。有人想他死,有人想他活,而这个谜底就是石岩夫手头的那个笔记本。笔记本里意义的秘密,以至于特种兵内部都有人对其起了杀心。  作为侵略中国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自然有很多人恨之入骨,在押解途中无数人想杀之。但是,特种兵的使命就是押解石岩夫回南京受审,让法律给予一个公正的宣判。舍命押解侵华战犯的特种兵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愧为英雄。  每个中国人不能忘却历史,血泪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看过了《战后之战》之后,相信很多人有许多的思考。柳建伟的《突出重围》把"题材拓新"推到了极致,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将"历史战争"推向了顶点,兰晓龙的《士兵突击》将"军旅文化"推向了高潮,刘猛的作品将"神秘兵团"推向了巅峰,而《战后之战》却用它独一无二的故事风格挑战了所有战争小说的高度,并对"战争悬疑"做出了另外一种诠释。严格意义上来说,《战后之战》已经不只是一部军事小说,更重要的是一部名族的反抗史!  小说结尾,头戴浅色礼帽的日本乙级战犯石岩夫被押上了刑场。身后围观者人头攒动,水泄不通。最终,判处死刑的南京大屠杀主犯石岩夫被押往刑场,执行枪决。是日,南京城内万人空巷,观者如潮。这样的描写更是大气滂沱,令人称快!一部小说结束,读者如释重负!故事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显,故事的精彩不是战争的想表达的终极目的,《战后之战》完成了自己的文本意义!

内容概要

蒋晓勤:现为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电影《上海纪事》、《押上刑场》、《冰雪同行》等;电视剧《历史的天空》、《郭海的家事》、《新四军女兵》、《战后之战》、《远征,远征》等。
姚远: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编剧。多次荣获文华奖、金鸡奖、飞天奖及曹禺戏剧文学奖,代表作有话剧《商鞅》、《马蹄声碎》,电视剧《历史的天空》等。
刘红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等。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国家使命》、《霓虹灯下的哨兵》、《战后之战》、《冰是睡着的水》等。

编辑推荐

  绝密押运背后的惊天阴谋:战后之战  碟战悬疑小说《战后之战》  国内首部借鉴美国好莱坞公路片特点拍摄的电视剧同名小说  南京大审判前一段不为人知的战犯引渡经历  一次曲折迂回的劫狱押送,多起迷雾谍影的阻击暗杀,一场明暗交错的力量抗衡,几番真假难辨的身份追踪!  比电视剧好看百倍的小说,更加悬疑,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更加让读者惊奇。  1946年,任国民党警卫团参谋的地下党员邢剑带领特勤小组,奉命押送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乙级战犯石岩夫引渡到中国南京进行审判。一路上押送、营救、暗杀、诱惑,邢剑遭遇了明暗两股势力的双重阻击,双方身份难辩,押送任务危机重重。三路人马斗智斗勇,迂回周旋,最终将战犯石岩夫押上法庭,同时揭露了当年出卖三百部下给731细菌部队当试验品的惊天大案。已经完成押送任务的邢剑脱身在际,却惊闻石岩夫旧部将劫狱救人。邢剑是国民政府国防部警卫团参谋,特勤小组组长,但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孟凡彬则是特勤小组副组长,两人一起负责押送二战日本战犯到达审判地点,刚开始的时候,关系非常的密切,但随着邢剑的真实身份被暴露,孟凡彬应上级命令不得不时时提防邢剑。

作者简介

《战后之战》内容简介:特勤小组奉命押送战犯石岩夫从日本到南京,因为两股明暗交错、身份难辨的追踪势力,行动计划一次次被迫改变。两班人马时而混合一处,时而分头行动,目标直指石岩夫,但他们的目的却裁然相反。押送、营救、暗杀、诱惑、憎恨层层叠叠、迷雾重重,紧张、惊险、悬疑、对抗的激烈气氛让观众能感受到美国大片式“谍影重重”的魅力。该书展现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累累罪行,史实+虚构+公路+动作的战争情节剧模式,赋予了该剧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增加了历史厚重感。
已经完成任务的邢剑脱身在际,却惊闻石岩夫旧部劫狱。他不顾个人安危,重又返身扑向险丛中。他的壮举引起了一商监视他的特勤小组副组长孟凡彬少校的敬重。最终在制服了日方残部之后,孟凡彬追随邢剑一起乘船跨江。奔向了解放区。

图书封面


 战后之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还可以,整个故事情节还不错
  •     看在K@M@T的面子上给个四星
  •     很不错,情节紧凑,值得推荐。
  •     比起电视剧,还是推荐图书版本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