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军事 > 寒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9787020051502
作者:巴金
页数:316页

内容概要

巴金(1904~),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新时期之后历任多届作协主席,可谓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书籍目录

寒夜
后记
附录 谈《寒夜》
关于《寒夜》

编辑推荐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地编辑出版了这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丛书。该丛书将中外作家混编,以中篇小说为主,兼及少量小长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艺术地再现了六十余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以及世界人民奋起抗击法西斯战争暴行的壮丽画面,同时也真实而形象地揭露了法西斯分子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凶残以及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人类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已经翻过了六十年,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时,我们仍然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奋斗。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所在。

作者简介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地编辑出版了这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丛书。该丛书将中外作家混编,以中篇小说为主,兼及少量小长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艺术地再现了六十余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以及世界人民奋起抗击法西斯战争暴行的壮丽画面,同时也真实而形象地揭露了法西斯分子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凶残以及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人类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已经翻过了六十年,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时,我们仍然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奋斗。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所在。

  《寒夜》写的是1944年冬季到1945年年底国民党统治下重庆一个小职员的生活。汪文宣,这个忠厚老实的旧知识分子,在大学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济世的宏愿。可是他在旧制度上工作了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气越来越消沉,后来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务员。这是一本悲观、绝望的小说。

图书封面


 寒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自从我看书以来,好像还没有遇到过像《寒夜》这样通篇满是压抑、悲观、苦闷乃至绝望的。看到文宣的结局,我忽然觉得这部小说也不尽然是压抑。假使巴金先生让他继续半死不活地坚持下去,设置一个“大团圆”式的却又让读者(包括主人公)在这“大团圆”里看出一切不过是周而复始的虚妄,那才是彻底的绝望。文宣是个老好人,但我丝毫不欣赏他的性格。胆小、怯懦、敢怒而不敢言,这样的性格本来就很难让爱她的女人得到安全感,所以树生在彷徨许久后的“离去”并非文宣的老娘一个人的责任。他曾经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在战乱现实的冲击下,为了卑微的生存,他和他同样理想主义的妻子没有勇气坚决地进行反抗(一如抗战时期许多有骨气的知识分子那样),而是出卖了自己的精神自由,以换取那可怜的活下去的资格。其实我一直认为,身为理想主义者绝对不是坏事,但没有了底线、模糊了信念的理想主义者,至少从唯结果论的角度来看是最悲惨的卢瑟。那些宁为世俗功利折腰的人,起码在困苦中还不失钻营的本事,只要能活下去,即便抛弃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他们也心甘情愿。而丢失了自我的理想主义者,却往往只能主动扭曲自己的心灵,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变相地和具有强大吸附力的逢迎的气场进行病态的结合,然而他们的内心深处又从来不曾忘却以往的理想,骨子里抛不掉清高、不合群的因子。这种灵魂的撕裂感,我已经有过强烈的体会,因而三年前的怒吼过后,我就特别希望自己无论如何不重蹈那些软弱的知识分子的覆辙,决不有意压抑自己的真性情,定要和“老好人”(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就是姜文在电影《鬼子来了》里塑造的老村长的形象)划清界线。我想,文宣的悲剧,除了他自身的致命弱点以外,还有他对于妻子和母亲既不堪一击又令人动容的爱。他是被自己最爱的两个人之间无休止的矛盾与冲突累垮的。假使没有这层对立的关系,婆媳二人一团和气,共同让文宣体会到家的温暖,这本书恐怕会呈现出另一种味道。然而,巴金先生似乎就是故意要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都给除去,所以我说这部小说的名字“寒夜”寒得名副其实。人最渴望的亲情和爱情,长期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表达,这是会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的。不幸的是,在这方面我也中过枪——尽管比起文宣的两头不是人,我还算幸运得多。所以,巴金先生采用出的这种对人物的痛苦精神境况与丰富的心理描绘,仿佛将我的心态用一种特别的艺术手法再现了。有过和我相似经历的人,大概读此书很容易产生共鸣罢。结尾烘托的庆祝抗战胜利的环境,以及文宣咽气,如此处理是否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没错,我读到这儿立刻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同样都是小人物的死,同样都是一个可怕的社会吞噬了这可悲而可怜的生命。呜呼!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巴金写过最惨的故事了吧
  •     整本书弥漫着压抑和死亡的气息 其实感觉就算解放了,汪文宣这种懦弱悲观的人也是活不下去
  •     解放前的中国草根阶层生活状况
  •     一个被生活拖死的悲惨故事 小小的人物却映射了整个笼罩在阴霾下的社会
  •     我觉得巴金最好的书
  •     都是自私的人
  •     其实,我觉得这部小说写得蛮好~汪文宣这个小人物被刻画得深刻,死亡是小说中的一个意象,值得深思。也不能简单评价曾树生行为的对错,在一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的时代,不过,她绝对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包括汪的母亲~
  •     和巴金之前写作风格不太一样
  •     是在来南京的大巴上看完的。看完的时候,天色擦黑,然而离到南京还有好几个小时。
  •     不仅看完了,而且有点懂
  •     看了以后觉得这个夜晚更冷、更难过
  •     怎一个惨字了得!我所读过的最压抑的文学作品。没有之一。
  •     貌似讀了三個不同的版本啊。。。
  •     一个好人不得好报的故事。TIPS: 法币伪币兑换比率1:200
  •     同情、理解无价,因为我们是人。
  •     绝望的一本书。 中途好几次都读不下去了。压抑地厉害。最后看完了放下书的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那么幸福。 要感恩,要珍惜。
  •     恐怖的婆媳关系.
  •     相比家成熟凝炼了太多,典型的渐入佳境的小说。但却觉得主题过于沉重,汪文宣死时却有一种他早就该死的解脱畅快感,远没有当初看到家中高觉新时的那般难过。人性都是自私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     啊啊啊!!!
  •     现代史 一次方
  •     犹记得同名电视剧第一集旁白中那个浑厚的声音讲的那句“写寒夜,我要为那些小人物伸冤......”汪文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看着热泪盈眶,由来不禁一声嗟叹~感觉其实个人的原因赋予他的悲剧性要比那个时代造就的悲剧大得多~
  •     全篇没有一处不是叫人觉得惨淡的。一个懦弱的爱哭的夹在婆媳中间难受的知识分子,真的生不如死。曾树生和汪文宣的故事让我看着心痛。读完是傍晚,天色已暗,突然跳闸,灯全灭了,一下子让人觉得更寒惨了。
  •     90分
  •     巴金最好的作品
  •     到处都是高觉新们。好人几乎都是软弱无能的,可怜又可恨,注定要被黑夜吞噬。全书弥漫哀婉的调子,最后一句话是“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
  •     半年最佳~
  •     文学里的肺病 巴金转折
  •     汪文宣的悲剧,其母和树生难辞其咎啊!读起来真有“寒夜”之感。
  •     你以为他在写家长里短啊,他在写家国天下
  •     那时代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懦弱,良善,也就毁在这老好人上。保守的母亲与新女性妻子都不过是互相嫉妒。是谁的错呢,谁都没有错。 太过沉闷了。
  •     民国101了。
  •     巴金老人的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没有阅历没有经过的我们只有从文哲的笔墨中一探旧时、、读完后就升华了,就解脱了,就明白了,没有人会比汪文宣更惨跟那个没有抉择的权利,所以,我们都还是幸运的、
  •     读了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很不爽,然你觉得现实残酷,残酷到难以接受,也能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人性的邪恶,比如书中的钟老和小魏就是最鲜明的对比。同时树生对自由和舒适的追求和向往也让人觉得可惜,他有能力也有机遇去追求,但是现实却不允许,这是一个矛盾的人,怎么看待她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汪文宣则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优柔寡断,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把和自己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妻子当成了“外人”。书中婆媳关系更是中国现实社会中永恒的话题。
  •     文宣,一个善良、矛盾、迷惘、懦弱的男人,但不可否认,他真的很爱树生。半个世纪前的创作,现在看来,丝毫不显陈旧。
  •      巴老在后来所作的后记里便谈尽了一切
  •     阴冷
  •     压抑
  •     巴金唯一一篇还算得上不错的小说。
  •     一个中年患肺病的知识分子夹在母亲与妻子天天的针锋相对中,死在旧时代被人遗忘的角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