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罗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军事 > 浴血罗霄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03300653
作者:萧克
页数:313页

章节摘录

  前几天,他们接到的上级电报,只客观地介绍了驻福建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李济琛、蒋光鼐、蔡廷锴的领导下,发动了抗日反蒋事变。中央红军要向北发展,但又没有明确行动的目的。中央要罗霄纵队配合中央红军,虽然指定了行动地区及任务,而罗霄纵队远在赣江以西,北上又是去另一个苏区,也看不出明确的战略目的。可是,中央红军既是向北,就会去南昌、抚州方面,客观上对十九路军是有利的。罗霄纵队北上,既然是为着配合中央红军,也就不能是不间接有利于十九路军了。但领导上又不明说,实在令人难以捉摸。在闲谈中,杜崇惠了解到,他和罗

内容概要

萧克 现年96岁。湖南省嘉禾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历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第4野战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委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六章后记

编辑推荐

  萧克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发表多篇文章。著有《浴血罗霄》,获19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主编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出版《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

作者简介

一九三三年,国民党五十万军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罗霄山脉中段湘赣苏区的主力红军罗霄纵队按照中央的指示,向北挺进,去新的苏区。
罗霄纵队一举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攻克、火攻敌人的堡垒。一路上在敌人天上飞机、地上步兵追击的情况下,罗霄纵队一次次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但在艰苦、残酷的环境下,罗霄纵队损失很大,不少战士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两个多月的征战,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情况更加复杂,环境更加恶劣,部队从各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向北挺进已经没有意义。为了保存部队实力,中央同意罗霄纵队返回罗霄山脉根据地的计划。
罗霄纵队的战士们知道要打回自己的根据地,个个情绪高涨,克服了边急行军边连打恶仗的巨大困难,甩掉了追赶的敌人,终于回到离开近三个月的家乡。
1991年的春天,被誉为当今最高文学奖的茅盾文学奖梅开三度,《浴血罗霄》被评为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八十高龄的将军和当代作家刘白羽、路遥等一起走上了文学的领奖台,此事被列为当时文坛一大盛事。

图书封面


 浴血罗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听说,对于国内的文学作品,最高规格的奖赏应该就是茅盾文学奖,比如《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冬天里的春天》和《都市风流》。迄今为止,有数部军旅作品获奖,其中《浴血罗霄》怕是不甚有名一部,因为它叙述的故事不为人知,而且风格又独树一帜,于是获得了84-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从文学水准上讲,《浴血罗霄》的故事简单有如竹篮,人物单薄好比竹篮打水。但归根结底,这是一本极为平实的书,带着军人特有的坚韧和冷静,讲述的都是平实的故事,没有“金日成打飞机”、“毛主席去安源”这样的天方夜谭,反倒是加入了许多新鲜有趣的小故事,颇值得一读。在许多故事里,有一个细节至今无法忘怀,它充满了内战史中独有的冷漠和无奈——红军没收土豪的财产似乎是惯例,鲜有人从客观的立场回望,萧克和土豪自然势不两立,但毕竟在四十年后做了一次匆匆的回望:红军在土豪家挖出一个大窖,起出白银三千二百两,它的主人也随之一同殉葬。红军没收了这些白银的时候毫不犹豫,抓获土豪张百万的时候容光焕发,例行公事开口敲诈“一万元罚款”的时候义正词严——最后老土豪讨价还价到两千,两下里交割完毕,土豪回家,看到了被红军挖开的大窖:“天呀!天呀!谁开了我的窖,我的窖——整整埋了七代的窖……”言毕,纵身跳入大窖,发出若断若续的声音:“我愿……死在窖里……!死在窖里……埋了七代的窖……七代……!”这个细节异常真实,想必是萧克亲眼所见,或者至少亲耳所闻。这个细节又异常残酷,萧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白描,勾勒出的却是一群冷血的红军和身后凄凉的老土豪。这个画面仿佛素描,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红军战士那种看客一般的冷漠,难以释怀。作者在五十年后出版的这部小说,对这种行径究竟是赞赏还是批驳。 或者无话可说?对于《浴血罗霄》的缺点,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指正。对于战争题材,读者最喜欢的莫过于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交锋,彼此竭尽全力,胜负也只是呼吸之间。比如“常胜”与“不败”,或者西庇阿对汉尼拔,要么就是蒙哥马利对隆美尔。一边倒的战斗是毫无乐趣的,不幸的《浴血罗霄》恰恰成了这句话的一个注脚。这其中的原因大概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人物”和“情节”。一般说来,在人物层面,主角应当优劣并存,而且越是主要角色越应该突出他的缺点,这样能保持平衡,而且令读者信服。然而遗憾的是,作为书中的正面人物,纵队司令郭松楚无疑是一个郭姓“高大全”,除了仅有的一次疏忽,其他时候都百战百胜,委实匪夷所思。他手下的三千好汉也是打了八五折的三千“高大全”,偶尔有个人吃饭不给钱,实在是难得的勇气。作为正面阵营中的反面人物,纵队政委杜崇惠只因为是小知识分子出身,遇到了一次失败(正是郭松楚的唯一一次疏忽),就封金挂印半路出逃,这也的确莫名其妙。作为几千条枪的政委,遇到一点失败就跑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只因为他是小知识分子出身,遇到挫折就一定不能坚持下去,要跑路——这种论调未免太过草率。在故事的开头,作者尝试着做了一点铺垫,但后来就像忘了这回事,而且杜崇惠的存在也只是一台“向上级请示”的机器,其他时候就像没有这个人。于是出逃前插入的心理描写就成了今天的“评论员文章”,令人摸不着头脑——杜政委他老人家莫非是对“形式和政策”表示“谨慎的乐观”才出逃的么?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杜崇惠就理所当然地“全无优点”。然而他并不孤单,和他做伴的国民党阵营,在“情节层面”也如字面一般“全是草包”,于是后续情节大家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会走路的伟大”和“会呼吸的草包”之间发生的战事,可有半点悬念?在我看来,《浴血罗霄》还没有跳出旧时代那种“满城尽是高大全”的窠臼,但萧克毕竟不是浩然之流,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故事又全是白描,这样才造就了一个令人遗憾但又可以读下去的《浴血罗霄》。虽然主要人物个个死气沉沉,但次要人物却全都活灵活现,这怕不是作者的本意。曾士虎将军麾下的书记官,充满讽刺地挖苦自己人谎报军情;村子里老瞎子感慨地回忆红军白军的相互攻讦标语;伪装成白军的红军侦查员和国民党镇长畅谈蒋委员长的英明;年过花甲的潘湖婆婆深入敌营盗取情报……故事本身颇为有趣,又充满曲折,于是抛开两军的战事,还是值得一读的。最后,这本书在1958年杀青,1988年付梓,三十年沧桑,都在不言中了。
  •     开国将帅中,除了都有赫赫战功外,另有专才的也大有人在,有的擅长诗词,有的擅长书画,但能够上马指挥千军万马,下马提笔洋洋数十万言,写出长篇小说的,恐怕只有萧克将军一人了。他的这部长篇小说就是《浴血罗霄》。 __________http://lz.book.sohu.com/chapter-8917-3-1.html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当挖坟好啦
  •     茅盾文学奖= = 照顾萧克了
  •     关于中国军旅的茅盾文学奖作品,人物单薄,情节也一根线写到底,毕竟作者是开国大将,对于一些东西没法亲口明说,表示理解。
  •     作者本身不知专业作家,写作技巧也未必高超,但这本书很好看,它的亮点在于真实。唯有真正上过战场、指挥过战争的人才能写出这本书,才能写下这些情节
  •     显然,这不是一部真正达到茅盾文学奖水平的作品,但是一本书在1958年杀青,1988年付梓,三十年沧桑,所有问题都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     红军指战员转战乌克兰纪实,权作史料笔记可以多加一星
  •     看了四分之一实在不能忍了,这东西能读么。。。还茅盾文学奖。。。
  •     永远的将军
  •     感觉好好啊,给分好低啊。
  •     极其冷静的文笔,或许这就是沧桑吧
  •     转: 这个细节异常真实,想必是萧克亲眼所见,或者至少亲耳所闻。这个细节又异常残酷,萧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白描,勾勒出的却是一群冷血的红军和身后凄凉的老土豪。这个画面仿佛素描,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红军战士那种看客一般的冷漠,难以释怀。
  •     照顾作者,评分太低,放弃
  •     打仗的事,日记式的叙述,没经历过困苦年月,所以读起来超级枯燥,跳着看完的
  •     很有意思的书
  •     浴血罗宵 萧克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
  •     当年暑假无聊,读了一下,还算可以。
  •     91年矛盾文学奖荣誉奖——人物单薄情节简单,在文学上的成就不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