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军事 > 黄河东流去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020049271
作者:李准
页数:708页

章节摘录

  请读片段  湄公河,被称为“流动的稻米”。她象一个丰丽的少妇,在热带丛林中漫步。她的修长手臂上环抱着五个天使般的孩子。她的名字就是“幸福之母”。  伏尔加河是欧洲的第一条大河,全长三千六百公里,她是俄罗斯的母亲。多瑙河,她只有两千八百公里长,却象一条绸带,把欧洲八个国家“串连”了起来。泰晤士河只有三百六十公里长,却是欧洲一部“流动着的历史”。  在这众多的河流中,我更爱我们祖国的河流。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她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穿过山高谷深的横断山脉,劈开重峦迭嶂的云贵高原;奔腾的江水,一出三峡,便一泻千里,在广阔的江汉平原上驰骋奔流,最后注入浩瀚无垠的东海。辽阔的长江流域是我国的最丰富的资源、最富饶的沃土,使几亿人口在她的怀抱里生息成长。长江的美是仪态万方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她磅礴的气势;“白波九道流雪山”,“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她的雄姿;“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她的夜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她浩瀚苍莽的写照。  黑龙江是我国又一条著名的大河。墨绿色的江水,蜿蜒四千三百公里,在弯曲的河床中汹涌奔流,肥沃的原野,茫茫的草地,无边的林海,是北中国最富饶的地方。  在祖国的南方,绿野平畴,澄江如练的珠江,汇合东、北、西三江流水,形成南国最广阔、最富庶的三角洲。她象一枝画笔,在大地上点染着浓绿的颜色,点染着生命。  在这众多的河流中,还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大河,那就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里,她用乳汁哺育中华民族成长,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她是我们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人民勤劳勇敢性格的象征。  黄河,从源头的涓涓细水,沿途汇集三十五条主要支流和一千多条溪川,形成了每年约五百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向东方咆哮着奔腾着。  黄河是勇敢的,她象一把利剑,在崇山峻岭中劈开一条通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她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浊浪排空的气势,劈开大山和深峡,切断腾格里沙漠,在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峡谷中穿流而下,经壶口,出龙门,过潼关,逶迤于河南、山东两省的大平原上。  黄河是勤劳的,她象一个倔强的母亲,率领着众多的儿女,日夜不息地辛勤地劳动着,她为我们创造了富裕的“河套”地区,创造了黄淮平原,创造了华北平原。她每年还背着十六亿吨泥沙去填平大海,她要为众多的儿孙去创造更多的土地。  黄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又是一条受难的河流。她给人类带来了灿烂的文化,又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不断地决口、泛滥、改道、淤积,仅在解放前的一百年间,她决口和改道达一百四十九次。咆哮的洪水冲毁村庄,淹没农田,吞噬了无数的生命财产。多少年来,在她的滔滔巨流中,流淌着人们的鲜血、汗水和眼泪。  随着流逝的岁月,黄河终于跨进二十世纪来了。她开始唱一支新的歌:她歌颂着人民的斗争和劳动,歌颂着人民的智慧和爱情,她歌颂着自己的儿女和新的时代……

内容概要

  李凖(1928-2000),蒙古族,河南孟津人。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1952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短篇小说集《李双双小传》、《车轮的辙印》,电影文学剧本《李双双》、《老兵新传》、《牧马人》、《清凉寺的钟声》等。  《黄河东流去》,上集1978年,下集1984年,北京出版社初版。

书籍目录

开头的话第一章 黄 河第二章 花园口第三章 赤杨岗第四章 一个不信神的女人第五章 唢呐情话第六章 拉差车故事第七章 长松买地第八章 黄水劫第九章 水上婚礼第十章 落难寻母口第十一章 闹盐行第十二章 王跑的驴子第十三章 黑色的春天第十四章 濛濛春雨第十五章 葫芦湾抢船第十六章 黄河之夜第十七章 洛阳城里第十八章 爱爱姑娘第十九章 牛 铃第二十章 石头梦第二十一章 姑 嫂第二十二章 长安街头第二十三章 桃花庵第二十四章 重 逢第二十五章 古城墙下第二十六章 卷葹草第二十七章 十八扯第二十八章 沣河岸边第二十九章 咸阳饭铺第三十章 陈柱子的哲学第三十一章 人往高处走第三十二章 过 年第三十三章 父女情第三十四章 说书场第三十五章 龙门之夜第三十六章 蝗 虫第三十七章“女孩子也是孩子!”第三十八章 桃花运第三十九章 中将梦第四十章 流浪汉第四十一章 长松的一家第四十二章 在死亡线上第四十三章 寻妹记第四十四章 荒 村第四十五章 李桥战斗第四十六章 窑洞里的笑声第四十七章 七夕泪第四十八章 雪 夜第四十九章 荆棘路上第五十章 西行记第五十一章 月是故乡明第五十二章 坝桥杨柳第五十三章 还 乡尾 声我想告诉读者一点什么?——代后记

编辑推荐

  《黄河东流去》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实流畅,人物形象真产可信,栩栩如生,塑造了徐秋斋、李麦、海长松、老清、蓝五、王跑等几个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全书结构紧凑,笔调深沉而又幽默诙谐,读来亲切感人,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黄河东流去》是以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八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作者十分熟悉黄泛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十分熟悉黄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通过黄河岸边七户农民家庭的坎坷命运和不同遭遇,反映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反映了他们参加斗争的必由之路。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实流畅,人物形象真产可信,栩栩如生,塑造了徐秋斋、李麦、海长松、老清、蓝五、王跑等几个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全书结构紧凑,笔调深沉而又幽默诙谐,读来亲切感人,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书封面


 黄河东流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一九四二年,我省遭受严重灾害,黄河改道,旱灾,蝗灾,兵灾。时称“水旱蝗汤”。大量农民背井离乡,出门逃荒。时至今日,陕西省一些年纪大的人还能调侃到——中国第五十七个民族——担族!河南担!当时一担两筐西出潼关逃荒的流民约有上百万。一看到这书是描写这一时期流民生活的作品,不禁怕又是一部看起来惨兮兮的小说。但是看完,大赞!悲惨的故事是有的,但是——写的好!如果是直击人心的段落,那流几滴眼泪算什么。虽然主要是流民生活,但是千姿百态,里面的精彩曲折的情节,令人意想不到。更别说里面的人物,基本都贯穿着努力生活下去的积极思想,但是即使怀着这样的思想,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也未必总是什么同心同德的老段子,里面冲突曲折之处,使得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极为深刻。李凖是河南本省作家,当年逃难队伍中的一员。后来下放期间,又收集了大量黄泛区的家庭故事。这小说可谓是功课做到了家。里面关于河南陕西一带风土人情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细致真实的。这种等级的作品无愧于五颗星。顺便一提,这小说的写法用了水浒那样的中国传统小说写法,视点会跟着一个个人物切换,很有特色。
  •     商业社会的崛起后果之一是原本作为国民经济之基的“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彻底沦为挺举商业大旗的工具和工兵。主流媒体里没有了农民们的话语权(也许编辑嫌农民们的话太土太直太糙太没水平了),却有农民的献媚权----二人传演员饰演的农民一个个油腔滑调、形容猥琐,向8亿农民集中灌输部分农民阿Q式的劣根性,却故意隐去传统中国农民刚烈自强、负重实干的优秀品性。城市里的市民知道用法律维权,抵抗拆迁队的一次次暴行;而在农村,面对引诱和恐吓,几乎百分百的农民(京郊、沪郊等大地方的农民除外)容忍了上面的程序设计,不断消受农产品涨幅小、社保待遇低、宅基地沦为商业用地之苦,却空在背后发激毛、吐唾沫……从无权到有地再到被侵权被失地,面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保卫和政经权利的捍卫,中国农民才刚上路。花了一周时间读完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黄河东流去》。选择读此书是因为这是一部正面描写丧乱年代中国农民不屈不挠用身体、以性命同世道和自然相抗争的书。我是农民的儿子,虽然我的农活干得并不漂亮。但这并不妨碍我关注农民的命运。1930年代末,蒋介石扒开黄河郑州花园口段,汹涌的黄河水淹没了沿岸40多个县,1000多万百姓或被淹死,或狼狈走上逃亡之路。作者李凖聚焦的就是这一被大水冲散的农民群体。河南人号称中国的吉普塞,小说里的8户河南农民历尽劫波,有的妻子被抢被害继而本人也走上绝路;有的在蝗灾和旱灾中因为政府救济粮的发放不力和地主官商的竭泽而渔,而浑身浮肿、走不动路而最终被活活饿死;有的为了让大人和男孩子得以活命,竟忍痛出卖一双女儿给富人做小……这部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现在被一帮右右高歌猛颂、文韬武略的蒋委员长原来还干过这样一桩天良丧尽、祸国殃民的勾当,他终究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手下的官员昏庸、淫邪、恶毒,对农民对穷人极尽侮辱、霸占、陷害之能事,让老弱的农民白白地服徭役却让富得流油的地主们逍遥法外;宁可放任成山的救济粮发霉也不给难民分发一斗。蒋介石执政时期国统区物价成百倍的上涨,买官鬻爵如屙屎放屁般蔚然成风。如果不是民心相背,老蒋也不会那么快就退守台湾,是人民抛弃了老蒋,而非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农民两千多年来受尽压迫,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而伟大英明的中国共产党人改变了这一历史周期律。当前无古人的土地革命以疾风暴雨般的力度和广度让苦难的中国农民剥去佃农的身份、获得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再也不用向老财东家交租的土地时,他们内心的激动、喜悦以及感恩之情可想而知。所以,毛泽东被崇拜无可厚非,他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改革开天辟地,他的改革埋葬了一个罪恶的阶级却让社会的最底层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惠。毛是锄强扶弱、除暴安良、同情弱者、解民倒悬的英雄,他的斗争精神、他的平等理想、他的公义理念足以令千秋万世的政治家汗颜再汗颜、研究再研究、学习再学习……建国初期以农民为主角的优秀小说层出不穷。如《创业史》《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金光大道》《艳阳天》等,赵树理、柳青、浩然等一大批农民作家也得以迅速浮出水面。而1990年代末以降,真正展现农民现实风貌的有影响力的小说却乏善可陈!而丑化以至妖魔化农民的现象在文化界却有越演越烈之势。某些伪知识分子大肆宣扬农民自私、保守、狭隘、短视等缺点和落后一面,却对农民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善良朴实的长项和光明面避而不谈。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洪秀全被描绘为杀人不眨眼的郐子手,历史上各个时期英勇反抗地主阶级残酷压榨的农民起义军包括抵御外侮的义和团都被定性为一群没有明确奋斗纲领的乌合之众。看看《黄河东流去》,所谓专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们你们的老脸还会往哪儿搁?众所周知,中国农民的忍耐力和耐受力是全宇宙最强的,不到连草根、树皮、观音土都食之不到、咽之不下的那一天他们是不会揭竿而反、飞蛾投火、以卵击石、以身伺虎、与恶霸官僚们鱼死网破的。如果说某些农民们确有头脑发热、残暴成性的时候,那也是被某些人逼出来的、长期的非人虐待导致他们出现了短暂的心理变态、思想变异。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了抗战时期国统区普通市民的生活。《四世同堂》里城市的小知识分子小手工业者们虽然也惶惶不可终日达八年之久,但毕竟只是精神被骚扰、家产被消散了一些,却没到食不果腹、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边缘;而李凖的这部《黄河东流去》却泣血控诉: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历次变迁,农民无不承受着最深重的苦难,他们从来都是最累最惨最受煎熬最最无辜的一群人!毫无疑问,《黄河东流去》弥补了我国文学史上没有表现日据时期农民生活景象的长篇小说的空白。《黄河东流去》再一次告诫我们:农民不能被轻视、不能被忽略、不能被薄待。谁尊重农民谁就尊重历史的真实和人性的正义与良知。
  •     因为故事发生源于河南,而自己的家乡也在河南,所以读起来,一些家乡语言和熟悉的地名,很是亲切。读的时候,中间有很多次为故事人物的命运而叹息。当在生死之间,无处选择的时候,人性真实一面的记录,让人读了震撼,为故事中的人物伤心却无能为力。一直认为“痛苦”是一个相对性的词。我认同,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定义幸福和不幸的权利。可是当你的生活环境真正恶劣,真正无从选择的时候,你的幸福可以很容易,你的痛点可以变得很少很难达到。人的生命最最神奇和伟大的就是生命的韧性。就像一直很喜欢的那句话所说的:“真正的强者不在乎有多强,而是在于强多久。”谁也没有权利过多地去评论他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无限的可能性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身边总是有关爱和帮助我的朋友和家人。所以没有立场去说在逆境想去选择放弃的人不对。但是我相信也希望自己在任何时候不放弃希望,好好的生活,过好每一天。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茅盾文学奖很不错挺好的
  •     恕我文学底蕴差,不会看什么细致的描写和所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看整本书,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普通的电视剧,主人公们如往常一样拥有着各种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品质,与苦难斗争着,总让人觉得人物很脸谱化。当然考虑到本书的成书时代,其实还算对的起茅奖的称号。但是不论想表达什么,我认为小说最重要的还是吸引人,有着让人想要读完的冲动,以及读完之后的满足感。可惜在读黄河东流去时,这两点我都没有感受到。
  •     苦难的人民
  •     爱情 亲情 友情 都非常感动! 美好的思想需要传承
  •     读的有点急,看完久久不能平静,心情五味杂陈,知道说什么好。逃荒的难民的命就像路边的野草,经不起折腾,但农民们有情有义有故事。这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历史剧!
  •     这是矛盾文学奖读了好几遍的书,因为小时候老人们说的多了,猛然间发现有本书竟和老人说的那些事是一样的!
  •     震撼,事实上关于那段历史我所知的少之又少,哪怕通过这本书也能窥得一角,但仅仅只是这部分就已经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震撼。人民在苦难中,究竟能够迸发出多大的能量。印象最深的是最后,颠沛流离的人们回家的场景,也许就是对家的渴望才支撑着多年的流离。
  •     宏大的叙事。还行。
  •     同时期的茅盾文学奖都是一个类型,以至于我看了很多本,已经有点混了。最贴切的形容词,就是接地气。
  •     通过对一个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的具体描绘,展示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特殊情况。书中没有英雄,没有恶棍,只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点是了不起的。
  •     茅盾文学奖阅读计划
  •     茅奖作品。一定要拥有。
  •     读过很多遍,在一团茅草中算珍珠了!
  •     观念较落后,文笔倒是真的好
  •     几番流离几番愁,乱世中草菅人命,令人惋惜。
  •     黄河东流去
  •     “风来了,雨来了,漫漫黄水压下来了”这句简单的歌谣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两个月来看完的第一本书:看的每一个情节都像是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的苦难
  •     “洪水”“逃荒”“蝗灾”“饥饿”“要饭”“卖儿卖女”其中每一个话题都让现在的我们感到陌生,不解,而这些实实在在的发生在黄泛区那片古老的土地上,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动情处不禁泪流,村里老人们讲起那些故事可都是真的。
  •     顾住嘴。
  •     很喜欢的一本书,描写了在大灾大难当头各色各样的人物的命运,很多家庭在逃亡中支离破碎,几对夫妻之间的离别和重逢,流亡过程中心酸苦辣有几人能体会,只有在大的变革中才最能体现人性。作者文笔很好。
  •     不错,很值。大师作品值得信赖。
  •     看来你很有感触,写这么多!
  •     相当容易上瘾……主要是曲子赞
  •     能有这么悲惨的一段历史。
  •     人要有情义
  •     运用蒙太奇手法 把几家人灾后的命运连接起来 不同的人物塑造 从中能感受到更多的人生真谛和生活哲理。
  •     尘归尘,土归土。 有所期盼的人回归了故乡,了无牵挂或者迷失的人回归了大地。 死了那么多人。真正心甘情愿离开世界的也就蓝五一人。 黄河东流去,带着人们的爱情,性命远去了,如果留下了一片肥沃的土地,那是因为很多人为它贡献了热血和躯体。
  •       因为故事发生源于河南,而自己的家乡也在河南,所以读起来,一些家乡语言和熟悉的地名,很是亲切。
      
      读的时候,中间有很多次为故事人物的命运而叹息。当在生死之间,无处选择的时候,人性真实一面的记录,让人读了震撼,为故事中的人物伤心却无能为力。
      
      一直认为“痛苦”是一个相对性的词。我认同,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定义幸福和不幸的权利。可是当你的生活环境真正恶劣,真正无从选择的时候,你的幸福可以很容易,你的痛点可以变得很少很难达到。
      
      人的生命最最神奇和伟大的就是生命的韧性。
      就像一直很喜欢的那句话所说的:“真正的强者不在乎有多强,而是在于强多久。”
      
      谁也没有权利过多地去评论他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无限的可能性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身边总是有关爱和帮助我的朋友和家人。所以没有立场去说在逆境想去选择放弃的人不对。但是我相信也希望自己在任何时候不放弃希望,好好的生活,过好每一天。
      
  •     人民苦难史
  •     不让别人知道这次收藏
  •     描写了难民们的逃荒史,通过数年的逃荒生活,展现了农民的悲壮,生存的困难,底层农民所承受的巨大的历史责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农民,中华文明才能长久传承,但往往受苦受难最大的也是农民。农民的纯朴,农民的担当。
  •     有了看正版电子书的冲动
  •     1938_1945年其实也没多久的历史,听起来 看起来相隔好远。农村的故事,对我也不遥远,饿肚子的记忆倒是难想起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是真实而乏味的。忆苦思甜,也得有耐心,有受众
  •     看完了突然记起了洛阳的龙门石窟,有时间一定要去玩玩
  •     看完觉得茅盾文学奖也不过如此
  •     中国最根本的历史就在于农村的历史,文学创作也是这样。主旋律过于浓重,扣一星。
  •     怎么说呢,文笔之间带有那个时代的特色,但是对照当代一些东西来说比较有感触。
  •     作为故事,还是可以一读。
  •     认识河南人,认识中国人,必读之书
  •       一直认为“痛苦”是一个相对性的词。我认同,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定义幸福和不幸的权利。可是当你的生活环境真正恶劣,真正无从选择的时候,你的幸福可以很容易,你的痛点可以变得很少很难达到。
      
      人的生命最最神奇和伟大的就是生命的韧性。
      就像一直很喜欢的那句话所说的:“真正的强者不在乎有多强,而是在于强多久。”
      
      谁也没有权利过多地去评论他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无限的可能性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
  •     灾民流亡史,提到不少地方风土民情,不错!
  •     虽然我没有在河南农村的生活经历,但是我想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民都是类似的,勤劳、勇敢、不向生活低头。所以看书的时候会找到很多共鸣
  •     现在看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有点不合时宜:歌颂土地,逃难出来的人大多还是想要回到土地,他们坚守着古老的伦理道德,即使在逃难,即使生活再困难,也要守着他们的仁义脸面,现在看总觉得迂腐又愚蠢,但不也很质朴可爱吗?
  •       一九四二年,我省遭受严重灾害,黄河改道,旱灾,蝗灾,兵灾。时称“水旱蝗汤”。大量农民背井离乡,出门逃荒。时至今日,陕西省一些年纪大的人还能调侃到——中国第五十七个民族——担族!河南担!当时一担两筐西出潼关逃荒的流民约有上百万。
      
      一看到这书是描写这一时期流民生活的作品,不禁怕又是一部看起来惨兮兮的小说。但是看完,大赞!悲惨的故事是有的,但是——写的好!如果是直击人心的段落,那流几滴眼泪算什么。虽然主要是流民生活,但是千姿百态,里面的精彩曲折的情节,令人意想不到。更别说里面的人物,基本都贯穿着努力生活下去的积极思想,但是即使怀着这样的思想,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也未必总是什么同心同德的老段子,里面冲突曲折之处,使得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李凖是河南本省作家,当年逃难队伍中的一员。后来下放期间,又收集了大量黄泛区的家庭故事。这小说可谓是功课做到了家。里面关于河南陕西一带风土人情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细致真实的。这种等级的作品无愧于五颗星。
      
      顺便一提,这小说的写法用了水浒那样的中国传统小说写法,视点会跟着一个个人物切换,很有特色。
  •     几几年出版的来着……忘了
  •     看到后面我真的害怕李麦和晴儿回到家后得到的是天亮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还好最后没有发生。结局很圆满,但也感觉少点什么。
  •     生存的奥义 信仰的力量
  •     老蒋扒黄河了!
  •     泥土味道重 生活中的艰难与不畏难的百姓 就像九曲黄河一样绵延不绝
  •     我想如果家乡是河南的话确实读起来感觉是会更不一样,让年轻的自己感受到了家乡农民在这种极端的逆境中坚韧的品质,从自己的观察与经历觉得书中大部分刻画的还是比较真实,再加上人物对话中的俚语,确实有愚昧落后的一面,但是那种道德精神力量也是他们能活着回到家乡最大的支撑
  •     大学时读的
  •     怎么的有点意识形态 和主旋律 对那个年代的小人物 或者说在所有的年代下 谁都是小人物 都有不平凡的奋斗史
  •     不吹新四军就更好了。写农民生活是真惨。惨到家之后新四军又来了。。
  •     看《叫魂》时想起这本书来,小学的时候在柜子里翻到这本书,定价几毛钱。因其讲述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语言难免俚俗内容难免粗鄙,幼小的我视之为“秽书”,趁家中无人或躲在卫生间偷偷摸摸将其读完。后来我将此事对母亲大人如实相告,遭到一翻善意的嘲笑。哈哈。
  •     描述了黄泛区李麦、徐秋斋、海长松、蓝五、海老清、春义、王跑七家逃难后的各自命运,但作者文笔有限,想探究民族精神之所在并未成功,故事中虽然处处苦难,人们也都要顽强的活下去,但并未有更深层次的探索,并不能直击人心,故事虽然完整,但故事结构都很平庸,人物对话也很容易让人跳出故事。
  •     李凖笔下的河南人,每一个人单拿出来我都觉得陌生。但当他们以一个群像出现时,就是我记忆中河南人的样子:憨厚,朴实,勤劳,不屈。花园口的痛,与其说是这个民族的痛,倒不如说是河南人独自承受的痛。大学时总有同学问我是不是了解那段历史,到了今天有朋友同学来到郑州,总会问问我花园口在哪里。我总是不好意思的摇头。历史的宏大总是超过我们能掌握的维度,只有去刻画每一个在历史瞬间的人物,才能给我们一扇小小的窗户去管窥历史留下的痕迹。饥饿之下的流民,如何挣扎,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放弃尊严,或是找寻新生。我尊敬李凖和他笔下的这群人,即便带着河南人特有的土气和旧时代可笑的烙印,他们所保藏的整个民族的风骨与智慧,就足够让人潸然泪下。
  •     小时候一直以为是河南蛋,后来知道原因了才知道是河南担。
    但必须说明的是河南担是个带贬义的称呼。
  •     作为黄河边长大的人,这本书读起来真是亲切感十足
  •     让人安心的乡土
  •     故土难离。
  •     看到一百多页的时候一直在找主角,突然想起前言写着非主角塑造的模式。拔黄河带来水灾导致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的难民迁徙。读时触目惊心,读罢回肠荡气。感叹中国农民强大的生命力和忍耐力,同时也感慨灾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赤杨村的同村人就像一家人,和如今道德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七户人家中,最让人揪心的要属长松一家,受饥饿折磨,在全家饿死和卖女儿间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对于父母来说确是一种莫大的侮辱和讽刺。读这部小说让人深切体会到饥饿摧残人性、饥饿撕裂生命,如今生在和平盛世的我们,但凡想起自己的祖辈曾经怎样遭受饥饿的折磨,都不应该浪费一粒米、一勺汤。不过,这部小说也有一些弊病,那就是主旋律真正太强,三观太正反而不太真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