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军事 > 城下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5-1
ISBN:9787801713001
作者:陈立德
页数:764页

章节摘录

上册一当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第十师、十二师和独立团取得了平江大捷的胜利之后,北洋军阀吴佩孚在湖南部署的汨罗江防线就全部发生了动摇。受吴佩孚委任的湘军总司令叶开鑫的主力早已沿粤汉铁路退往岳州;国民革命军的第七军和第八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湖南省城长沙,担任前锋的部队也都抵达了汨罗江一线。第四军在攻占平江后,只是很快打扫了战场,安顿了伤号,并未驻下休整,便又以独立团为前锋,向湘鄂边境交界的幕阜山区进军了。虽然指挥官们知道幕阜山是从湖南通向湖北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险峻的一道屏障,但是吴佩孚没有料到他所倚重的大将陆法会如此地迅速地失守平江,因此对湘鄂边境的幕阜山区并没有调集重兵防守。第四军就是要尽量抢在北洋军的前面,翻越幕阜大山,减少通向武汉的阻力,加速北伐战场的军事进展。现在,翻开湘鄂两省的地图,只要懂得一些军事知识的人都会看到:除了湘鄂交界的天然屏障幕阜山之外,通向武汉的另一道险峻关隘便是湖北境内的汀泗桥了。这个粤汉铁路上的小车站,距离武昌只有九十多公里,北洋军向这里调集队伍十分方便和迅速。五年前吴大帅就是凭借汀泗桥的天险,挫败了北征的湘军数万之众,稳定了南方的局势,开始了他雄霸中原、控制全国的鼎盛时期。因此,谁都可以料到,吴大帅必将在这里部署重兵,以逸待劳,扭转湖南战事连遭失败的不利局面。正当吴佩孚向汀泗桥调兵遣将的时候,从广州出发兼程赶往前线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也已经到达了湖南株洲,准备从这里乘火车进驻省城长沙。蒋介石的总司令部,就设立在几节刚刚改装好的头等客车的车厢内。其中一节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中间安放着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桌后有一张可以转动的皮圈椅,隔桌另一面也有两张皮垫弹簧靠背椅;他的座位后面高悬着孙中山的遗象和他自己亲手恭录的正楷“总理遗嘱”;两旁靠窗摆着两行沙发,地板上铺着红色的地毯;一边的墙壁上挂满了两广、两湖、河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示着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和进攻态势;另一边窗上挡着白色纱帘,从外面看不清车厢里面的情形。其余的车厢.分别住着参谋处、副官处、机要科、秘书科、警卫团和俄国的军事总顾问加伦将车。这列专车就停靠在株洲车站最边沿的一条偏僻的轨道上,四周戒备森严;前面那一节牵引的机车已经升火待发,许多在站台附近露营的士兵都已收拾好了行李和炊具,军官们在车厢外面忙碌地走来走去,都在等候着总司令蒋介石传下“出发”的命令。这时候,蒋介石刚刚在株洲城里参加了党部为他举行的各界人士欢迎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回到自己的专车上。他的机要科长兼私人秘书王亚夫给他送来了厚厚的一叠从前方和后方发给总司令部的文电,这些电报中有前方最新的军事进展,敌情变化,以及后方留守广州的一些文武官员们的动态。本来,蒋介石每天清晨五时起床,六时进早餐,然后第一件事便是浏览批阅经过王亚夫摘选的这些文电,不过今天因为早餐后就到城里参加党部的欢迎会,他才破例把这个日程改变了。屈指算来,他离开广州已有一个多月,由于粤汉铁路从韶关到株洲这一段最艰险的路程还没有修通,他们这一个多月来差不多都是乘小木船或轿子在湘粤交界的崇山峻岭中跋涉。沿途的炎热和劳累,使他只是盼望着这艰苦的旅程早日结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想前方和后方的事情。到达株洲后,距离前线更近了,这使他对战场形势和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也更清楚了许多;他感到在前线所发生的一切远比他原先所预料的要顺利,就像一个曾经准备倾家荡产、下了大注的赌徒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一样,他对北伐革命的前途变得越来越坚定自信,并且认为这正是他作为最高统帅决策和指挥正确的结果。蒋介石在军事上当然决不是一个庸才,但过分精明的投机钻营心理和变幻多疑的性格,妨碍他成为一个能作出正确判断并能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去夺取全局胜利的伟大军事家。他虽然在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和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专门学过军事,但他一生在军事上的成就却远没有政治上的成就那样显著和得心应手。他虽然没有像一些外国政治家那样进什么专门研究政治的大学深造,但也并非无师自通,这一半得力于他自小受到曾国藩等人的思想熏陶;一半得力于他后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黑社会里的那一段复杂难忘的经历。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蒋介石就正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混合着封建礼教和流氓政治的畸形社会里所造就出来的适应时势的“英雄”,这就是他能平步青云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为人主者只须善于将将,不必于用乓”,蒋介石这一段成功的道路也证明了这个格言是十分正确的。在正式誓师北伐,即将离开广州向前线出征的那些天,蒋介石就为了组织总司令部和留守后方的人事部署颇费了一番苦心。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个能干的参谋长和确定留守后方的人选。按照冠冕堂皇的说法,广东是先总理多年苦心经营的革命策源地,如果说得直截了当一些,这个地盘就是一块不能轻易丢掉的肥肉。因此,在他出师北伐以后,把这个地盘交给什么人来留守,就确实是大有学问的。只可惜他自己的嫡系部队还太少,顾得了江浙就顾不了两湖;顾得了前线又顾不了后方。他不禁想起汉高祖刘邦所写的那首《大风歌》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啊,如果他蒋介石手下有一百个像叶挺那样智勇双全而又能像范桐那样俯首贴耳听命于他的将领的话,他又怎会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样的感慨和忧愁呢?他在经过了几天的苦心思索,权衡了种种利弊得失之后,终于最后决定把留守广东的重任,交给粤军第四军的军长李济深。一来是因为他的第四军正在前线担任西部战场的主力,这样的安排会对他的部下是一种激励,使他们在前线更能义无反顾地去奋勇拚命;二来也因为这李济深虽是粤军的军长,但他自己的原籍却是广西,并非广东的地头蛇。将来北伐大功告成之后,当他蒋介石要实行全国江山统一之时,这个人也会比那些有根有底的地头蛇们更容易对付。当蒋介石把这样的安排去征询他的智囊姜仲贤时,那个老谋深算的古董商人也连声赞叹“后生可畏”,认为他现在玩起大手腕来是更加得心应手,圆熟自如了。蒋介石听了姜仲贤的赞扬后,又更加踌躇满志地笑道:“为了稳住这个家伙,表示对他的信任,我对他说:‘中正此次出师北伐,成功则固然不会再回广州;万一不能成功,也决不再回到广州了。’那家伙听了,两眼笑成一条缝,连忙客气地说:‘北伐成功之日,也即总司令凯旋回粤之时,任潮当率留守后方的文武大员,迎总司令虎驾于百里之外。’娘希匹,他心里只怕就盼我别再回来哩!”“先给他吃点定心丸,你在前方也免得后顾之忧。”姜仲贤又问道:“还有李福林的第五军,你准备怎么安置他?”“娘希匹,这家伙也是个拆烂污!”蒋介石不禁又恼火地骂道,“平时他开会从不发言,像个泥胎坐在那里,什么事都唯唯诺诺,可你摸不清他心里在想什么。他的那些队伍都是土匪,一直就驻在河南那边,官匪不分,谁也调不动他。这回也只好让他留守广州算了!”姜仲贤平心静气地点头道:“这倒也好。李济深留在广州,就得在底下给他安这种不听话的地头蛇。听说河南那块地方,盗匪如毛,还全亏他这种大土匪管小土匪的办法,要不闹得无法收拾,李福林这家伙,好在没有多大野心,他是在烟馆里帮客人点烟灯出身,现在能做到军长就觉得心满意足了。你只要不断他的油水,他在后方倒不会坏你的事情。”蒋介石也笑嘻嘻地说道:“这倒是真的。娘希匹,老子刚当上总司令没几天,别的那些军就都来争军饷,要武器。这个说那个多了,那个说自己少了,吵得不可开交。只有李福林倒还老实,给他多少就是多少。队伍要都像他那样,我这个总司令也就好当多了!”“便宜不是货,是货不便宜。”姜仲贤又念起他的生意经道,“天理良心,像叶挺独立团那样的队伍还真是货真价实,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有些家伙,本事也有一点,可就是野心比本事还大,都想当叫鸡公!你看像广东的李济深、潘振山、陈真如;广西的李宗仁、黄绍雄、白崇禧;湖南的谭延闿、程颂云、唐生智,就都是这样的刺手货!”蒋介石点点头道:“对他们这些人,我现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且装阿木林。可要是谁不够朋友,想暗地对老子砍条斧,娘希匹,老子就不信他比共产党还难治!”“湖南方面,也不是五个手指一般齐的。”姜仲贤好像是在评论古董成色似的慢慢说道,“论声望和资历,当然以谭组庵为最高,此人面善心狠,八面玲珑,哪方面都可以用他作号召。不过你现在已经抬他当了国民政府的代主席,占了汪精卫的位置,也算是位极人臣,他不会再怀什么异心了。程颂云精明能干,恃才傲物,在湖南早已有取谭组庵而代之的抱负,他拚命反对唐生智归顺,尽量讨好共产党和广西方面,也正是想得到他们的支持,日后好同唐生智争个高下,当他的湖南王!”蒋介石说道:“这回我把程颂云的第六军放在东部战线,封了他个前敌总指挥,也算给他很大面子了。他们到株洲后就直接开往江西,根本不进长沙,这就同唐生智碰不到一起了。至于将来湖南的地盘到底归谁,我对他说:‘颂云兄追随总理在前,唐生智归附革命在后;论功行赏,当然要有先后之分了。”’“这个话说得好。”姜仲贤赞赏地点着头,又深沉地说道,“不过,日后程颂云未必能斗过唐生智。姓唐的这家伙翻云覆雨,非同一般。他靠吴佩孚的支持赶跑了赵恒惕,后来又不买吴佩孚的账,最后叫吴佩孚打得没有退路了,这才过来跟我们联络,让我们出兵帮他去打吴佩孚。这家伙脑后定有反骨,你到了前线,还得对他多留点心。”蒋介石也嘲笑地说道:“谭组庵和程颂云一提起这个人,都是一肚皮气。他们说,唐生智就是靠跟赵恒惕当打手,成了他的亲信,才爬起来的。这样的人要革命,除非狗改得了吃屎。不过,他们这两个何尝不也是这样?娘希匹,我也听说,唐生智在他的队伍里,培植亲信,要求部下像儿子服从老子一样地听他的话。他身边还养了个和尚,整天为他抽签算命,说他的命相如何如何好,他也把那个和尚捧得像神仙一样。娘希匹,看样子这个家伙的胃口还不只是想当个湖南王哩!”……

内容概要

陈立德,中国电影编剧,1935年7月生于湖北天门县皂市镇。1949年,到恩施军区电台当见习报务员,业余时间他常在报纸副刊上发表些文艺小品,1951年在《湖北文艺》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翻身牛》,从此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陈立德写了他的电影剧本处女作《北伐先锋》。1958年写了《吉鸿昌》。1978年,影片投入拍摄,1980年影片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编剧奖。陈立德于1961年调入八一电影厂任编剧,创作电影剧本《黄英姑》,1972年调武汉部队空军政治部任创作员。后发表长篇小说《前驱》、《翼上》、《长城恨》中篇小说《情仇》,话剧剧本《向井冈》以及电影剧本《飞行交响乐》等。

书籍目录










一○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
四一
四二

编辑推荐

  烽火硝烟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再现革命战争恢弘历史画卷。权威、精彩、震撼,20世纪中国经典军事文学集结号。  《城下(经典珍藏版)》当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第十师:十二师和独立团取得了平江大捷的胜利之后,北洋军阀吴佩孚在湖南部署的汨罗江防线就全部发生了动摇。受吴佩孚委任的湘军总司令叶开鑫的主力早已沿粤汉铁路退往岳州;国民革命军的第七军和第八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湖南省城长沙,担任前锋的部队也都抵达了汨罗江一线。第四军在攻占平江后,只是很快打扫了战场,安顿了伤号,并未驻下休整,便又以独立团为前锋,向湘鄂边境交界的幕阜山区进军了。

作者简介

《城下(经典珍藏版)》是深受读者欢迎的长篇《前躯》的续集,反映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同北洋军阀吴佩孚所进行的三次惊心动魄的大战役,最终实现了“直捣武昌,饮马长江”的战略目标。小说歌颂了叶挺为首的独立团官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蒋介石、吴佩孚、唐生智、刘玉春等历史人物在这场大搏斗中的角逐;揭示了社会上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同时还描写了青年人美好动人的爱情生活。作者勾画出风起云涌的时代风貌,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既有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又有缱绻柔情。

图书封面


 城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图书馆里纠结踌躇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借它的原因主要是对于国民革命的那段历史很模糊,只有军阀混战、袁世凯、国共破裂这些零星的字眼和念头,所以鼓起勇气借了这部大块头的书回家捧着读。小说主要讲了北伐军从广州出发进入湖南湖北的三场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攻坚战。对于战斗的描写主要是围绕叶挺独立团的。在汀泗桥依靠当地百姓攀援绝壁绕道敌后突破天险,在贺胜桥凭着一股血气冲击吴佩孚的司令部,在武昌城遭到友军陷害,最后如何攻入武昌饮马长江。在期间对很多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叶挺、齐渊、高洪生、老班长、李剑、玉慧等等。当更多的是对整个历史和群体人物的描写,小说并没有固定的主人公北伐是发生在中山舰事件后,当时党内和部队里的很多人都已经对蒋介石产生了怀疑。蒋介石因为自己的根基还不稳固,表面上大讲特讲三民主义,争取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支持,因为他明白没有这些理论和工农群众的支持,他根本就不可能战胜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但这种貌合神离是无法彻底掩盖的,最明显就是独立团跟其他军队本质区别,包括对工农群众的感情、包括官兵的精神状态作风、包括对待战斗和革命的认识。从本质上讲,因为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破裂和对抗是最终难免的,问题在于当时是否双方都已经心知肚明了。如果下层官兵还不能深切的理解,但作为上层领导者应该对这个必然趋势有明确的认识。小说很生动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听不懂的俗语,每次看这样的小说真是种莫大的享受。《城下》是《前驱》的续集,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它后面应该还有续集。希望有机会都接来看看,还要再找机会找国民革命时期整个历史的书来读读。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北伐,经历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三场战役。当时已经可以看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破裂势在必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