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文存 小说 诗歌 戏剧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林徽因文存 小说 诗歌 戏剧

出版社:四川文艺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41123818
作者:林微因
页数:206页

章节摘录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  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大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  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  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

内容概要

  林徽因(一九0四年—一九五五),这位近百年来曾数度灿烂的建筑学家、文学家,直到她身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印出她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林徽因诗集》,其时知道她名字的读者仍寥寥无几,即使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专业人员对她往往也所知甚少,尚未纳入文学史家的视野。不久因“徐志摩热”的缘故,林徽因的名字频频出现于媒体。   陈学勇,笔名陈老萌、老萌。江苏阜宁人。1943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现通大学,系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尤为关注林徽因、凌叔华、陈衡哲等民国女性作家的生平与创作,先后著有《才女的世界》《浅酌书海》《老萌夜读》并编《凌叔华文存》《林徽因文存》《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另有杂感、书语、小说散见于报刊。

书籍目录

《林徽因文存》前言(陈学勇)
诗歌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 愿
仍 然
激 昂
一首桃花
莲灯
中夜钟声
山中一个夏伎
微光
秋天,这秋天
年 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吊玮德
灵 感
城偻上
深笑
风 筝
别丢掉
雨后天
记忆
静院
无题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昼梦
八月的忧愁
过杨柳
冥思
空 想
你来了
"九一八"闲走
藤花前--独过静心斋
旅途中
红叶里的信念
山 中
静坐
十月独行
时 间
古城春景
前后
去 春
除夕看花
孤岛
死是安慰
给秋天
人生
展缓
六点钟在下午
昆明即景
一串疯话

古城黄昏
小诗(一)
小诗(二)
恶劣的心绪
写给我的大姊
一 天
对残枝
对北门街园子
十一月的小村
忧郁
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
我们的雄鸡
小 说

九十九度中
钟绿--模影零篇之一
吉公--模影零篇之二
文珍--模影零篇之三
绣绣--模影零篇之四
戏剧
梅真同他们(四幕剧)
《林徽因文存》后记(陈学勇)

作者简介

林徽因(一九0四~一九五五),这位近百年来曾数度灿烂的建筑学家、文学家,直到她身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印出她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林徽因诗集》,其时知道她名字的读者仍寥寥无几,即使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专业人员对她往往也所知甚少,尚未纳入文学史家的视野。不久因“徐志摩热”的缘故,林徽因的名字频频出现于媒体。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播出,林徽因差不多已是家喻户晓的佳丽了。然而,历史人物林徽因与现今媒体宣传的那个沉酒情爱的闺秀相去实在太远!林徽因生前很不喜欢人称梁太太,如今她却凭借另外一个并非大夫的男性为后世所熟知,九泉之下该是如何的无奈。 
已经举行了林徽因百年诞辰纪念会,作为后学,编一部力求囊括她全部著作及片断及字的《林徽因文存》,既意在纪念先贤,亦是为正误纠谬,让世人从《林徽因文存》里认识一个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杰出女性。

图书封面


 林徽因文存 小说 诗歌 戏剧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林徽因。一个活了五十余年的属于上世纪初叶的清远雅致的女子。诗化的才气女子。明国的女子总生人羡。文字摆在那里都会觉得甚美。意外阅读到此书。满怀崇敬得阅读这诗篇。Ps: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 消沉 慈净 那一天一闪冷焰 一叶无声的坠地 仅证明了智慧寂寞 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昨天又昨天 美 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 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 骸骨 一丝魂魄月边留念 菩提树下清则是去年!
  •     “这种事它自己有自己的定律”——纪念作家林徽因因为上课讲到林徽因的小说《九十九度中》,把这篇作品放到三十年代“新文学黄金时代”的背景中去看,注意到其中所包含的深切平民意识,不仅与同时代“左翼”文学大张旗鼓的底层关怀存在着内在的一致,而且比较起来,甚至有着比左翼作家的优秀作品更切实可靠、更具文学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地方,引起我对作为新文学作家的林徽因的兴趣,遂去找了她的作品集和相关资料来看。这个小小的探索花了我几天的功夫,其间还突然感冒一场,病到高烧剧咳的地步。病好了睁开眼一看,才知道我这个不迟不早的兴趣,赶上的竟是林徽因百年诞辰的吉日良时。一则材料说,1983年,两位研究者为林徽因诗文首次编纂结集事走访金岳霖,其时老先生已88高龄,“身体衰弱,行动不便,记性也不佳,一次交谈只能十来分钟,谈长点就睡着了”,可是当来访者“取出一张泛黄的32开大的林徽因照片,问他拍照的时间背景”时,“他接过手,大概以前从未见过,凝视着,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他的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梗在那里。他一语不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他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地对我们说:‘给我吧!’”(陈宇:《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传记文学》1999年第2期)那时候,林徽因去世已届三十年。暮年金岳霖谈到林徽因,在他日渐微茫的意识中,顽强地存活着的是这样一种不灭的印象:“林徽因这个人了不起啊,她写了篇叫《窗子以外》还是《窗子以内》的文章,还有《在九十九度中》,那完全是反映劳动人民境况的,她的感觉比我们快多了。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在建筑设计上也很有才干,参加过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不要抹杀了她其它方面的创作啊……”随着他的声音“渐小,渐慢,断断续续”地低下去,别的没有说出来的话,说不说其实都已经不要紧。这几句具体细节上已经有点模糊的话语,已经极好地勾画了“作家林徽因+学者林徽因+美女林徽因”的整体人生形象。这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贯通、互为表里,不能被分割和抹杀的有机整体。创作上的敏感、学术上的坚持和外在形象上的风采交互作用,共同成就着个性上的独特和不可替代。今天我们去看她的留影和传记,可以知道,她的身体娇小孱弱,似乎不足以负载一段多姿多彩的历史,不足以使得她成为三十年代中国精英文化层面的一个小小中心(“京派”文学沙龙的女主人),如果我们从阅读中得到这种感觉,那是对的,要追踪文学史上的林徽因的魅力根源,必须正视她的内在,对她的智慧和才华投以充分的注视和尊重。作为作家的林徽因留下的创作总量并不多,三篇小说,数篇“纯文学”散文,几十首诗,一部未完成的剧本,尽于此矣。即便再加上书信和建筑类文字,也不过区区两卷(《林徽因文集·文学卷》、《林徽因文集·建筑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放在动辄数十卷的现当代作家作品集中,确乎不起眼。然而文学毕竟是心灵的事业而不是字数的事业,林氏篇幅微薄的作品中,值得进入历史书写的关注视野的比例,却远远高于诸多单靠字数取胜的文字垃圾。诚如衰老的金岳霖先生日渐微茫的意识中顽强存留的印象所示,林徽因文学作品中的《九十九度中》和《窗子以外》,堪称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尤其前者,甫发表即得到了在“审美的文学批评”上格外挑剔的李健吾(刘西渭)先生的激赏,专门写了《〈九十九度中〉——林徽因女士作》加以评价。李先生在文中称赞了这篇作品的“想象”、“材料和技巧”、“现代性”和整体上的“复杂的有机”,不吝赞誉地称之为“杰作”、“达到了一个甚高的造诣”。而在李先生的评论中更为重要的义涵,却还在与金岳霖先生的印象高度一致的地方:金先生直白地称之为“反映劳动人民境况”的内容,李先生在一九三五年的政治环境中这样婉曲细腻地写道:“用她狡猾而犀利的笔锋,作者引着我们,跟随饭庄的挑担,走进一个平凡然而熙熙攘攘的世界:有失恋的,有做爱的,有庆寿的,有成亲的,有享福的,有热死的,有索债的,有无聊的,……全那样亲切,却又那样平静——我简直要说透明:在这纷繁的头绪里,作者隐隐埋伏下一个比照,而这比照,不替作者宣传,却表示出她人类的同情。一个女性的细密而蕴藉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和粼粼的水纹一样轻轻地滑开。”(《李健吾批评文集》,63页,珠海出版社1998)简言之,李、金二位从《九十九度中》看出并且共同激赏的,是作者的“同情”所在和这一“同情”的方向。围绕一座庆寿的大宅子,用了高度“现代性”的技巧,长镜头蒙太奇一样迫近在其中活动着的各种人,并随着他们各自的脚步延伸到在炎热中蠕动喘息的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对当时当地的“人类”活动作出毫不容情的逼视,照出上层阶级的无聊和无耻、下层生活的无望和无奈,老人的苟活,青年的不幸,孩子的偷生……“大家闺秀”出身的“阔太太”林徽因,她的笔触所至,竟是一派“不革命如其奈何”的浓重思虑。在“红色的三十年代”洋服长衫往来杂沓的“京派”雅致非凡的“太太客厅”里,女主人林徽因望向她的“窗子以外”,“心此刻同沙漠一样平,/思想像孤独的一个阿拉伯人”(《冥思》),所看到和所想到的都是一些什么呢?“从没有人说过八月甚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底牵连。”(《八月的忧愁》)“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你是仍然坐在窗子以内的,不是火车的窗子,汽车的窗子,就是客栈逆旅的窗子,再不然就是你自己无形中习惯的窗子,把你搁在里面。”“隔着一个窗子你还想明白多少事?”(《窗子以外》)“但我不信热血不仍在沸腾;/思想不仍铺在街上多少层;/甘心让来往车马狠命的轧压,/待从地面开花,另来一种完整。”(《“九一八”闲走》)……我想,这些随手从林徽因诗文中摘引的句子和段落,已经足以勾勒她作为作家的文学形象了。如果还嫌不够,我们还可以从她的几篇专门谈及写作活动的散文中直接追踪她的“文学观”,比如《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和《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总之一句话,至少从她的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但看不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美女兼才女林徽因”对自己的外貌、身世、恋爱、婚姻等一应令人垂涎的主题的自恋和赏玩,反而只看到了“为人生的文学”进展到“红色的三十年代”之后在她这里呈现出的别样的丰富和紧张。也许林徽因只是一个孤立的例子,表明着在三十年代文学的文学格局中,“京(派)海(派)冲突”之外,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沟通可能。因为毕竟同出“新文学”、共享“现代性”,即便政治上势同水火,以文学为人生的切要工作,向其要求着人生、社会以至表达技巧上的改良却是共同的。考虑到林氏在“京派”群体凝聚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取替的作用,以她的文学创作和组织活动为观察基点,也许会使我们得到一个与已有的描述不同的“京派”和三十年代总体文学图景?时光蔓衍,很多事情的确就这样在历史中流散了。对此,聪慧非常的林徽因当年倒并非没有意识。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中,她曾这样写道:“我们的作品会不会再长存下去,就看它们会不会活在那一些我们从来不认识的人,我们作品的读者,散在各时、各处互相不认识的孤单的人的心里的,这种事它自己有自己的定律,并不需要我们的关心的。”当她很豁达地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大概没有预料到几年后到来的战争会迫使自己在轰炸和病的九死一生中中止文学创作,更没有料到连串战争带来的“新中国”会突然之间承认她以女性之身也可以获得一个专业学术上的身份,使她从此将自己的人生完全规划到学术岗位上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她曾经钟爱的文学作了永久的诀别。“可惜有些人已经过去了!”这是衰老的金岳霖用浓重沙哑的喉音缓缓发出的感叹;“当我去了,还有没说完的话,/好像客人去后杯里留下的茶;/说的时候,同喝的机会,都已错过,/主客黯然,可不必再去惋惜它。/如果有点感伤,你把脸掉向窗外,/落日将尽时,西天上,总还留有晚霞。”(《写给我的大姊》)这是人到中年的林徽因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对世界作出的抚慰。2004年6月13日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我看的那版找不到啊
  •     她其实在把自己精分成一个汉子方面做得还是相当成功的(滚,泥真的是梁林的粉么?
  •     中国近现代诗人 爱也只爱林徽因
  •     林徽因应该是中国当代文学领域中最有文采的非专业才女。
  •     的确,冲着徐志摩去的。不过,人家的确是才女,是聪明的女人呐~
  •     我只喜欢诗歌,写得很有情。我印象中她只是个搞建筑的,没想到文学也这么牛
  •       
      
      林徽因。一个活了五十余年的属于上世纪初叶的清远雅致的女子。诗化的才气女子。明国的女子总生人羡。文字摆在那里都会觉得甚美。意外阅读到此书。满怀崇敬得阅读这诗篇。
      
      Ps:
      
      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 消沉 慈净 那一天一闪冷焰 一叶无声的坠地 仅证明了智慧寂寞 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昨天又昨天 美 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 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 骸骨 一丝魂魄月边留念 菩提树下清则是去年!
      
  •     看看诗咯
  •     这是一本合集,其实很多内容已经读过了~倒是最后的那篇话剧《梅真同他们》让我惊喜,只可惜没有写完···比较喜欢她那几篇短小说,就是发生在她身上身边的事情一般~淡淡地耐人味~
  •     林徽因。一个活了五十余年的属于上世纪初叶的清远雅致的女子。诗化的才气女子。明国的女子总生人羡。文字摆在那里都会觉得甚美。意外阅读到此书。满怀崇敬得阅读这诗篇。
  •     空灵、敏感、又不失大气
  •     多才多艺,《99度中》、《梅真和他们》代表作。
  •     新月才女
  •     简直是天外嫦娥,上帝偏心了,国内现代诗歌完爆翻译的诗歌。。。。。
  •     像只风筝飞向蓝穹 只凭 一线力量
  •     三星半
  •     对这个是中国国徽主要设计者、建筑家、文学家的漂亮大才女无限崇拜。
  •     喜欢她写的诗歌,不矫情、不装、不做作。
  •     美丽与哀愁
  •     读书随处净土 闭户即是深山
  •     我觉得小说部分更好。 诗歌我只喜欢其中几首。
  •     林微因的诗歌整体说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漂亮,只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最后一句“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确实让我惊艳勒很久。
  •     很美.. 才女就是才女...
  •     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