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狂飙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09735459
作者:田庄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我和哥哥都喜爱打乒乓球。那会儿的乒乓球现如今是看不到了。是带响的,球里面似乎是装了些沙子。球拍和现在也不一样,就是一片光板,上面还排列着几个小圆孔。球和拍均较普及,价钱都不是很贵,一般学童都能买得起。打球的地点就在我们家东屋里,算是我们家的客厅。把里面的一张方桌和一张圆桌排起来,就是球桌了。网子也简单,两端各放上半块砖,上面放一截竹竿。打起来好过瘾!规则记得是共打四个球为赢。双方打成三平。上小学时,学校里有这种设备,条件较此为好。有正式的球网,但球桌也不正规,是一大块案板做成。当时还没见过用横板的,绝大多数是直握拍。发球很随便,多种多样。技术方面,旋转球有了,也已分出上旋和下旋——所谓削球。还有抽球、大板扣杀、搓球。最有趣的是所谓“自来回”球(即是铲球):对方发一个急快球,你就将球铲过去,球刚刚过网,可它就又返回来了。球速很快,对方来不及再去接球。也不知道这是谁先发明的,我们就称它为“自来回”球。当时所谓“变线”球也有了,这种球给对方一个出其不意,多半得胜。放短球也已形成。遇见一个对方跑得快的,你可就要被对方扣死。也有了直线球,这种球很不易打,可打上多半会赢。到今日较难解决的直板反手球,在当时几乎没人问津。那时打球全是自发,体育老师是不指导乒乓球的,体育老师只和我们一起打篮球,我想那时的师范学校的体育系,是不设乒乓球这一科的。  还有一些更简单的玩法,如拾子儿、弹杏核、翻绳、“我拍巴掌”等。拾子儿,多半是姐妹们玩,我们也参加。用几块较光滑的小石头,少者四五块,多者八九块,放在地上,往上抛一块,立马去地上捡一块,看谁捡得多。一般三两个人玩就可以。弹杏核,谁家不吃杏呢,把杏核洗净、晾干,有十几枚即可。两三个人坐下来弹杏核,我们家乡“核”不读“核”而读“胡”。  ……

内容概要

田庄。1920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曾用名王宝镛、王保庸、王开时、尤加利,笔名慨诗。
抗日战争时期曾组织狂飙剧团演出于豫、鄂、陕及四川等地。
1940年考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今中央戏剧学院前身),1945年参加新四军第五师。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岛市歌舞剧院任演员、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载入《当代戏剧家传略》,《世界诶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书籍目录

故乡篇………………3
狂飙篇………………59
剧专篇………………83
解放篇………………101
缅怀篇………………139
诗文篇………………193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中原突围以后,到了华北地方,当时正在轰轰烈烈地大搞土地革命,我更觉得尤加利这个名字实在太“洋气”了,大有脱离群众之感,赶快改个“土”一点的名字吧。当时,在身边的一位路深同学,帮我起了一个田村的名字,很“土”。我觉得并不适合,因为有位大学长叫江村,已经是一位名演员了,我不要“趁火打劫”。可是田字可以保留,为了不辜负同学的好意,村就改庄吧,好在村、庄是同义。这个名字得天独厚,就一直用到如今。解放后,我把母亲接到北京,同事都称我母亲为“田老太太”。回家后,母亲笑着说:“人老了老了,又嫁给姓田的了!”全家大笑。

图书封面


 狂飙集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