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的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得与失的智慧

出版社:长江文艺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535439710
作者:(德)叔本华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幸福的三个来源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来自外面的幸福;来自灵魂的幸福;以及来自肉体的幸福。除了我们可以采用这种三分法外,这种分类别无所长。我认为,人的命运的差别可以归结到这样三种不同的原因上:  第一,人是什么,从广义上说,这就是指人格,它包括健康、力量、美、气质、道德品格、理智以及教养。  第二,人有什么,即财产与各种所有物。  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通过被了解到的东西,一个人在朋友们眼中的形象如何,或者更严格地说,他们看待他的目光如何,是通过他们对他的评价表现出来,而他们的评价又通过人们对他的敬意和声望体现出来。  人们在第一方面的差别是自然造成的,仅从这一事实就可以断言,和另外两个方面的差别比较起来,这一方面的差别对于幸福与否的影响要重要得多。后者不过是人为的结果而已。与真正的人格优势,如伟大的心灵或高尚的情怀比较,那么,显赫的地位,高贵的身世,乃至王侯将相,充其量不过如同舞台上的王侯而已,而前者才是人生的真正君王。很久以前,伊壁鸠鲁最早的信徒麦特罗多洛就说过这样的话,他著作中有一章的标题就是这样:外在的幸福远不如内心的福祉。无可置疑,人生幸福最基本的要素——就整个人生来说——就在于人的构成,人的内在素质。这是由人的一切情感、欲望以及各种思想所引起的内心满足的直接源泉,而环境对人生的影响则是间接的。所以,同样的外部事件对不同的人其影响也就不同,甚至在许多外在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仍然生活在自己独有的小天地里。入最直接理解的是自己的观念、感觉以及意志,外部世界只能够在与生活有关的那些方面对人们产生影响,人们是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方式于其中的世界来塑造生活的。所以,对不同的人它就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对于一些人来说,它贫瘠荒漠、枯燥乏味、浅薄空疏;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丰厚富实,趣味横生,意味深长。很多人听到别人经历了一些令人快慰的事情后,也期待着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生同样的事情,而忽视了他们更应嫉妒的是那种精神能力。当人们描绘一些令人愉快的事件时,这种能力便会赋予这些事件以独特的意义,对于天才来说,它们充满了快意的冒险情趣,而凡夫俗子由于感觉迟钝,这些事件在他们眼中则变得陈腐乏味,司空见惯。歌德和拜伦的许多诗作就完全是天才的杰作,而这些作品显然也是根据现实写下的。愚蠢的读者因为诗人经历了那么多愉快的事情而妒忌他,但不去妒忌诗人无比的想像力,正是这种想像力把至为平凡的经验变得伟大辉煌。  同样,在自信乐观者看来只是令人兴奋的冲突性事件,在性格抑郁者看来则是一幕悲剧,而对于心灵麻木不仁的人来说,则没有任何意义。所有这些都依赖于一个事实,即,要认识并欣赏任何事物,都要求有两方面因素的协作,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这两者如水中的氧和氢一样必然地密切联结在一起,所以,尽管在经验中客观的或外在的因素相同,但由于主观的因素或个人的鉴赏力不一样,同~对象在不同人的眼中就会显出天壤之别,就仿佛这种客观因素也不一样了。在智力迟钝愚蠢的人看来,世上最灿烂多彩的事情也是乏味无聊的,所以对它的欣赏也就乏味无聊,这就像一幅在晦暗天气里的优美风景画,或一架劣质摄像机暗门上的映像。的确,任何人都被幽禁在他自己意识的范围之内,人不能超越自己,更不能直接走出上述界限之外。所以,外部的帮助对他并无多大意义。在舞台上,有人扮演王子,有人扮演大臣,有人扮演仆役,有人扮演士兵或将军,等等。这一切都只是外表的不同,脱下这些装束,骨子里大家都不过是一些对命运充满了忧虑的可怜演员而已。人生就是这样。地立和财富的悬殊使每个人扮演着适合自己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内在的幸福和快乐有所不同,那些凡夫俗子,那些不幸的人们的苦难和烦恼也是根源于此。纵然幸福与不幸是由完全不同的原因引起,怛就这两者的根本性而言,它们在所有方面都是极其相似的。毫无疑问,幸福与人们必须扮演的角色、地位的浮沉以及财富的得失毫无关联。对入来说,一切存在或发生的事情都只存在于自己的知觉之中,只是相对知觉而发生。所以人最为本质的东西就在于这种意识的形成。一般而论,知觉要比构成知觉内容的环境重要得多,一个人要是麻木不仁,冥顽不灵,那么,只要他想一想塞万提斯被囚禁在冥室椟棺的悲惨情景下写作《唐·吉诃德》,世上的一切荣耀和欢乐都会化为乌有。人生客观的部分掌握在命运之神手中,它会因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主观的部分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在本质上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所以,尽管人们的外部条件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但每个人的生活都表现出存在着一致的地方,这就像同一主旋律上的一系列变奏。人不能超越自己。一个动物被安置在某一环境里,它就得局限在自然给它安排的这个狭小圈子里;人也是这样,人们孜孜以求幸福的努力永远都保持在其本性所许可的范围,被局限在能感觉到的程度;人所能获取的幸福的多少,预先就由他的人格所决定了。相对于我们精神的力量就更是如此。这种精神力量与人们获得更高级愉悦的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这些能力弱小,邪就会一事无成,亲朋好友以及命运能够给予他的,就不足以使他达到人们一般幸福和快乐的水准。他的一切都来自于肉体的欲望(一种极度舒适和令人惬意的家庭生活),粗野下流的同伴和粗鄙无聊的娱乐。另一方面,一旦情况是这样,要开阔他的视野,即使教育也无济于事。人最为高尚最丰富多彩的永恒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青年时代则可能欺骗我们。心灵的快乐主要取决于心灵的力量。显然,我们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人格。而命运或命运所先定加给我们的东西一般地只是意味着“我们有什么”,或我们的名誉。在这种意义上,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前言

  当今的人们创造了比以往时代更多的物质财富,也享用了更多的消费产品,这样的生活似乎非常幸福。但是,人们也感到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生活变得越来越令人焦躁不安,人们依然没有充分的幸福感。人们在追求并获得某些东西的同时,也丧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如何评价人类生活的得与失呢?一百多年前的叔本华已经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了。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德国著名悲观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在他生活的70多年中,他有得有失,对各种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对人生持有悲观主义态度,但这并非由于贫困而悲观,而是身在富贵却嫌恶庸俗市侩生活的态度。无论他的个人生活,还是学术生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叔本华于1788年2月22日出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他的父亲是一位能干的富商,一心希望儿子长大后从商,以继承家业,他的母亲是名噪一时的小说家,全家于1793年迁往汉堡居住。叔本华早年跟随父母周游欧洲,学习经商,到过荷兰、英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他在游历生活中对人文知识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逐渐志在学术。但是父亲无视儿子的志向,再三要求他从商,在1805年将他安置到汉堡一家贸易行见习。叔本华在贸易行接受了三个月商业训练,期间父亲突然去世,他在母亲的应允下结束了商业学习。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惟一形态。”  ——叔本华

书籍目录

序幸福的三个来源管理财富的方法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愚昧的傲慢风景中的人类论尘世的苦难论妇女教育方法论论自杀与死亡论观相术洞察心理人生基本规则论了解他人认识你自己幸福是什么论性格理性恋爱的激情论人生的不同阶段论天才警句:论人生的智慧天才与美德论理念意识的存在论理念与情感生命的本质是苦恼痛苦无从避免死亡

编辑推荐

  叔本华是西方哲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哲学家。他广泛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将东西方哲学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奠定了唯意志论的基础。他既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又开启了近代哲学的“非理性”方向。他一改德国古典哲学的晦涩烦琐的表述方式,而采用西方流行的术语来清晰地言说,文笔简练优美、清新活泼,容易理解。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

作者简介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得与失的智慧》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图书封面


 得与失的智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大家都应该看
  •     哲学书大概看看就好,不能深究,万一绕进去了,年纪轻轻的,真就无欲无求了爸妈得哭死。
  •     写得比较悲观,也比较愤青。
  •     帮同学买的。。哲学方面的。。。
  •     tell me the truth
  •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惟一形态。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却不懂得或者说不愿意静下心去思考去沉淀,就这样漂浮像羽毛,说浅薄的话做没有意义的蠢事。
    得与失,人生的一种状态吧。
    试着把这种状态调节到最优吧。
    多看书多看好书多沉淀,总是好的。
  •     too young to make it out, but I respect
  •     哲学 看起来费劲
  •     其实选的文章挺好的。
  •     货物发送时间太慢
  •     编辑们实诚点吧
  •     叔本华的文笔真不是盖的,直指内心深处。
  •     我很喜欢。。
  •     当初看书名还以为是鸡汤,读下来才发现是形而上哲学,虽然被定义悲观主义哲学,但是在个人看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痛苦便不那么多了。
  •     太深奥,太理论,没看明白
  •     很惊讶与叔本华所写跟我几年前自己的思考惊人的相似,但是看过很多现代心理学书籍以后就觉得哲学这种东西太架空了,告诉你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回事,但是就是讲不清楚为什么。另外毕竟两百年前政治经济还不发达,叔本华对女性的看法有失偏颇。
  •     如书名,想看下
  •     的确是一本好书,思想录!
  •     关于现实的现世,叔本华是表述最为客观准确的哲学家,且文笔出众。鉴于他对佛学的研究水准,可以作为比较来学习佛学,并着朱熹的批判一起看。关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读不懂,可以先读这本小书,选编的相当有水准。
  •     这本书对在国内成长的青年人来讲,有些的观点还是很新的,也是不同的,需要我们自己甄别,俗语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