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春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汉语春秋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33321987
作者:刘卫东
页数:217页

章节摘录

  阅读古代的线装书,印象最深的便是快意恩仇、飞马善射的少年郎。传说中春秋时期的养由基.便是善射之人。他的箭如飞鸟离弦狂突,闪电般地飞向靶心,箭翎如白色鸟羽,直中红心,穿金甲。破云彩。  春秋箭法是大时代最神秘的一个传说。养由基的射术。在如今书写史书的说客的笔下,仍然有着不能掩盖的锋芒。楚晋交锋,养由基满弓怒射。鱼尾箭离弦飞驰,满嘴碎言碎语的说客退避三舍,晋军将领血溅五步。那种刚烈与威猛铸就了春秋的侠义之士,他们的善射与风度成为带有浓重神秘色彩的传奇。  读完这春秋,我只记得养由基的鱼尾箭。我以为养由基的射术与鱼尾箭是史书中记载最曼妙、最凶险的一笔。在这样的史书中,养由基的射术是无可挑剔的,它是春秋时代的一种象征,一种写意。在如今的唇枪舌剑与明争暗斗之中,养由基的鱼尾箭让人敬而远之。

前言

  从大写意水墨线条的角度审视五千年文明的叠加和传承,从(周易)到

内容概要

周语,原名刘卫东,安徽太和人。第四届第五届,两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1983年出生的80年代后语言感觉最好的青年散文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独辟蹊径,以其独特的浪漫色彩,瑰丽的想象力,开创中国汉语散文源典之美,是青年散文家中关于汉语散文实验文体与意象写作的典范作者。融汇阳刚之美与绵延之美,刚柔共济,亦不乏犀利之作。这本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汉语春秋——中国古典人文意象随笔》代表着作者大学时代里对当代汉语散文的思考与实验、创新。

书籍目录

[序:激情与梦想][竹书汉简]  大风起兮  秀才胡同  朱颜记  孔雀东南飞  汉字的祖先  书鱼知小[大地悠悠]  招魂  天问  鬼雨  粟里乾坤[明月何年]  锦瑟无端  沧浪之水  南北过客  庚子年的读书课[山外青山]  青青稻香  茉莉花开  武周山下  黄土长河  鲁迅的十七岁[归去来兮]  声声慢  谏客夜鼓  读线装书的狐狸精  一身竹叶青[后记]

编辑推荐

  书写汉语散文最美丽的意象,品味风物河山,感悟悲欢人生,解读春秋岁月里的人文具象,追寻往古的传奇情怀,回归天地问的精神牧场,探求心灵哲学与青春思考的完满合一! 《汉语春秋》这本书是体现的是青年散文创作向古代精神空间切入的实验、回归。回归古典精神世界,是寻找我们精神和心灵的古老的脉流,传统。

作者简介

《汉语春秋》这本书是80年代后青年作家群在散文领域,走出新概念时代之后的一次独立探索。它不是完美的,但是它的本质是属于青春的激情与梦想的。
《汉语春秋》这本书是体现的是青年散文创作向古代精神空间切入的实验、回归。回归古典精神世界,是寻找我们精神和心灵的古老的脉流,传统。
在《汉语春秋》第一部分里,通过文字悉心聆听“风”“鱼”“胡同”“朱颜”“信札”“古汉字”的喘息之声,这些来自远古的光线,或具象或抽象地被赋予新的意象与语义。意象的古雅朴拙,在古代精神世界里有着它们各自深远的意义,它们一一被作者的心灵唤醒,重焕荣光。
第二部分的核心作者落在“水”上,千年前的夜雨降临,润泽万物。雨水、汉字、粟米,在作者的精神谱系里天成一体。作者关于青春时代的精神追溯,已经与万物的存在和源流,在心灵世界里融为一体。
第三部分写古歌、麦地、古村落,这些文明的血脉,从物象出发,寻找那些模糊而绵长的孤独感,虚无的延续,意在寻求生命的意义。
第四部分写稻花、茉莉花、佛像、黄土,作者从不同年代的地理区域里寻觅这些散落的永恒意象,作者体验到了写作实验时的亢奋感。稻花柔美、茉莉清雅、黄土凝重,佛像与净土的圣洁,这些富足的人文意象在作者的思绪中幻化成柔美而刚毅的天地。
第五部分写的是古代的进谏之人、县令、鼓声。我们曾为古人的气节和行动而感动终生,作者没有停留在这一层面,而是从更为抽象的“发声”与“言说”出发,这些人物的“声”与“音”构成另一种完整的语境。
每一篇文章都是对古代事物,如建筑、河流、线装书、府衙展开的想象和抒情。

图书封面


 汉语春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有很多的人在做着感动自己,然后感动世界,影响了别人然后影响世界的事,而在他自己恐怕是不知道的。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只是在做事。做的好了,做的深了,做的精了,做的沉进去了,世界就被他影响了。卫东就是这样一个人。首先,我一直想为他的写作风格或文字的源流来梳理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来。这是中国人的惯例,可是我翻遍了书,以我仅有的一些微薄知识和读过的书,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和文字。无法从别人的镜子里看到他的来处。这让我很欣喜,每一次阅读他的东西都感觉像在探险。而一跃就掉进古代精微的陷阱,你无法想象,在他的文字陷阱里会有怎样奇丽的东西。也许会游过一条半坡文化泥陶上的一条像鱼刺的鱼。也许会被飞来的商周时期钟鼎上的象形文字或楔形文字给砸的晕一下。也许会跌倒在地,发现一粒周粟。也许会忽然青灯黄卷夜雨寄北,忽然隐士刺秦,一剑风流。这些是不可预知的。因不可预知。阅读充满了惊喜。我觉得卫东不应该是现世的人,他是一个从古代飘过来的精灵。他是三百里曹营兵临城下,战船锁江,羽扇纶币,随意挥酒,饮酒作诗,谈笑风生的江东周郎。鱼肠剑、青玉案,小乔初嫁,江上的迷雾,对崖的战舰,东吴将士的猜疑。一片迷雾。只有一袭儒士寒衫的周郎淡定,他只微笑着,是一种风范,睿智的目光能穿透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种性格符合卫东。一只飞过雾锁连江,剑拨弩张,林立如林的桅杆的白色海鸥,轻卷轻舒。我没有办法给他文字上的概念定性,我只有将我一些读他文字的意象表达出来,未必精确,但是很符心境。我们称他的文字是——周郎文字。他的网名叫周语,周是礼仪之祖,文明之源。语是文化。每次一看到他的文字,周郎这两个字就无端迸出。周郎,周郎,一曲清歌,淡酒一觞,临江舞风,清歌嘹亮,好诗好情好景,朴素的惊世骇俗,平淡而张扬。卫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文字周郎。我打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些比喻不能引喻卫东文字中情景美的万一。那些干净的文字像是蔚蓝天空下飘过的云。飘过古代与现代,宫殿与河流。一些稻花的暗香,让人迷途不返。有媒体给卫东定义他散文的概念是第二个海子。在他文字中一种暗在的力量,一些稻花的香味,一些故乡的河流,这些是土地积蓄的力量。事实上他这是一种朴素的思想观,不是文字上的,像是布衣荆衩的妇人,至美,至善,是一种朴素的思想。是一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品德观念。他不是第二个海子,他是读书的周郎,一张雪涛笺,一支竹枝笔,一笔下去,淡香四溢。一些水墨河山相续润出,一些久不相闻的汉字词像是鱼儿一样跳跃出来。说一些旧事。我一直相信卫东的散文是可以影响后世的。这不单指他是两届新概念作文的一等奖。也不单是他相续被誉为是八零后散文的领军人物。而是他的一种朴素的精神。一种对文字敬畏的痴迷。这种品德足以影响他的文字和影响以后的散文界。这个感觉是我在很多年以前,他还刚开始写作时就有的。那里他在乡下读书,我在部队参军。那个时候周杰伦刚出道,冠绝一时。无论是唱还是词,都是一个新纪元。我就想他是和我兄弟卫东是一样的。那种感觉、执着、以及一些新的别人无法达到的一种内在的独到之处。周杰伦是唱出一种新文化,而卫东是写出一种新散文。这个感觉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现在我常和我兄弟说卫东的散文是可以影响后世的。这是一个期待,也是一个祝愿。文字千古事,自然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大家不妨一起展卷。
  •     我们的精神家园——评刘卫东《汉语春秋》手边是一本干净的书,卫东的《汉语春秋——中国古典人文意象随笔》。白色的封面,右上角墨色晕染,竹叶笔砚。书的标题竖排在中间仿佛一张线装书的框内,干净利落,淡泊素雅,一如里面的文字。这是我读过的卫东的第二本书,邂逅卫东的文字是我青春时期遇到的最美好的阅读体验之一。那时还在高中,通过一本盗版的第四届新概念作文选,我遇到了那篇激情澎湃的《我是农民》。在这之前,我看了三届的新概念作文选,赞叹之余,还是感觉到了某种更加坚定而实在的东西的缺失。而看到那篇短短的《我是农民》,我像是被敲中了脑壳。有着“打击乐的节奏”(赵长天评卫东语)的文字轻而易举就将你卷入他的言说中去。混合着诗与火的文字,有着血浓于水的深情。也许是同一片土地的风雨给了我们同样的关注,我没有任何余地地爱上了那样铿锵的文字,这就是最初的际遇。至后来,读《接近一种本质》与《怀念铜》,他的视域已经跳脱了空间的范畴,从而进入到内心的广袤与时间的玄远的境界。而那种沛如长江的气势一如既往。我还记得那时,在英语朗读之声四起的早读课上,同桌和我大声朗诵刘亮程和卫东散文的日子,就像一首妙语动人的元曲,粗糙俚俗,但是虎虎有生气。再后来就读到《指尖流水》,关于青春,村庄,音乐,旅行,又或者是心灵的历练……弥漫在文字深处的,仍然是思考的烟云。仿佛遍布平原的野草,虽然生气十足,但是总显得芜杂了些。隐隐中期待着更加纯粹的文字的出现。现在我们等到了。卫东读书涉猎广泛,勤奋异常,在他的博客上,你会看到他对哲学伦理学佛学甚至是动物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当他认认真真写起中国古典人文意象来,那氤氲在字里行间的烟云之气和水墨之色会让你相信,只有这个浸淫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已久的幸福的书生,再仗着他广阔而扎实的视野,才写得来这般活色生香繁华绚烂的文字。读卫东的文章,有时我会迷失在他布下的迷宫中,他的思维跳跃太快,语言飘逸洒脱,意出尘外,有时你不明白他想对你诉说些什么。但是我认为,这些在阅读《汉语春秋》时并不会构成你释卷的障碍。随着他的文字的铺展,“我们一起互相陪伴,回到古代看山高水长”,厌倦沉思,飘飘然似梦游武周山下,倾听沧浪之水,目遇茉莉花开,带着满腔歆羡与惆怅恍然回神,也就够了。卫东的文章崇尚一种气力,文字如长风万里,沛莫能御,这不仅是指语言句式上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更是指思想内涵上的高凡超拔。每个优秀的作家都有他独特的言说方式而语言的风格就是其标志,鲁迅的洗练劲瘦,萧红的婉转凄凉,史铁生的汪洋恣肆,海子的几欲炸裂,王小波的幽默戏谑,等等,让人一看便知其作者。而卫东很幸运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言说方式。华美而不虚华的文字充分展示了汉语文学的魅力,四字词组的使用,长短错落的句式,精心挑选的意象组合,混合着古典诗词的意境,读起来令人唇齿生香。“船儿如离弦的鱼味箭,风行水上,大红帆鼓捣着春风,百舸争流,酒旗高挂,一帆风顺。”“汉代的雨水落满车盖,匹马长安,长安以东乌黑的残芙蓉、野露水。”阅读这这样干净明丽的句子,你怎能不唤回早已失去的对汉语言的热爱?而他对中国古典人文意象的书写完全没有陷入发思古之幽情的传统文人的陈套,“只今惟有鹧鸪飞”的历史感叹不属于他,今昔对比顶多是他展开更广阔书写的情感背景而已。他的述说从一般作家所重视的外在的道德与伦理收回到了内心的历练,他在荒芜杂乱的文献和词汇的语义场中艰难跋涉,寻找着回归精神家园的路径。他的笔势有一种超拔的扩大气象,高贵典雅,从容不迫,让人想起横槊赋诗的古人,塞外边关的明月。那是失落在晚报琐碎文字里,失落在美女作家肢体中,失落在青春作家眼泪里久违的纯净,高贵的典雅,越过茫茫岁月,与楚辞唐诗接续,与夜笛秋琴合音。摆脱了烟火气,即使写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他也能使其如白鹤晾翅般排云直上,吟啸碧霄。然而在避免琐碎无聊的同时,由于语言过分纯化,追求一种淡定的韵致,我总觉得卫东的文章中缺少了一种朴实的世俗关怀。起码看到“官差和县令频繁出入,步履连连,心乱如麻,寻求安民的赈灾良策。”这样的句子时,作为学历史的我是惴惴不安的。而整本书中的文章也是高低有别的,长文有时失于结构的拖沓,而《庚子年的读书课》因其短小而旨意甚明、气力充沛,反觉清新可人。《鲁迅的十七岁》似是仓促了些。
  •     顶一个。。。《汉语春秋》这本书是80年代后青年作家群在散文领域,走出新概念时代之后的一次独立探索。它不是完美的,但是它的本质是属于青春的激情与梦想的。  《汉语春秋》这本书是体现的是青年散文创作向古代精神空间切入的实验、回归。回归古典精神世界,是寻找我们精神和心灵的古老的脉流,传统。  在《汉语春秋》第一部分里,通过文字悉心聆听“风”“鱼”“胡同”“朱颜”“信札”“古汉字”的喘息之声,这些来自远古的光线,或具象或抽象地被赋予新的意象与语义。意象的古雅朴拙,在古代精神世界里有着它们各自深远的意义,它们一一被作者的心灵唤醒,重焕荣光。  第二部分的核心作者落在“水”上,千年前的夜雨降临,润泽万物。雨水、汉字、粟米,在作者的精神谱系里天成一体。作者关于青春时代的精神追溯,已经与万物的存在和源流,在心灵世界里融为一体。  第三部分写古歌、麦地、古村落,这些文明的血脉,从物象出发,寻找那些模糊而绵长的孤独感,虚无的延续,意在寻求生命的意义。  第四部分写稻花、茉莉花、佛像、黄土,作者从不同年代的地理区域里寻觅这些散落的永恒意象,作者体验到了写作实验时的亢奋感。稻花柔美、茉莉清雅、黄土凝重,佛像与净土的圣洁,这些富足的人文意象在作者的思绪中幻化成柔美而刚毅的天地。  第五部分写的是古代的进谏之人、县令、鼓声。我们曾为古人的气节和行动而感动终生,作者没有停留在这一层面,而是从更为抽象的“发声”与“言说”出发,这些人物的“声”与“音”构成另一种完整的语境。  每一篇文章都是对古代事物,如建筑、河流、线装书、府衙展开的想象和抒情。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刘卫东是个好作家,只是相比他的第一部作品《指尖流水》,我觉得那种犀利的目光和笔锋似乎有些钝化了。
  •     大可不吝溢美之词
  •     这本书是帮室友买的,她很喜欢这个版本的书,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还可以,纸张也行,字体、排版都挺好的!
  •     作者不大,书写的很早,天赋之才散文,那种美……喜欢散文的人
  •     看了两篇,感觉还行,书的封面给人感觉很不错。
  •     刘卫东的书很好。他是现在散文写得最好的。
  •     写的真的很好,呵呵。几年前,我读他的《一个家族的物质生活》和《夜雨寄北》就深深迷恋上了他的文字,现在写的更好了。
  •     安静的午后,一杯清茶,一本汉语春秋。一段回忆。
  •     书评:如何表现汉语的魅力?作者给了我们许多意象性的指向,“黄土、雨季、山河、竹简、地图、寺院、官衙”等等,让我们在阅读中跟随作者去体验、去感受、去追寻、去想象、去思考,作者时而沉醉其间,时而又跳跃出来,在时空转换间引领我们去感受汉语的魅力,语言华丽,想像丰富,思维跳跃,但在阅读中似乎很难找到作者思想跳动的脉搏。辞藻的堆砌,灵光的闪现,思维的开阔等固然可以表现出汉语的美,但思想的积淀、意识的清晰是汉语更内在的魅力。似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买书送人,送时却不舍得了,好书。
  •     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作者了,文字美,书的设计也美~~
  •     重复的意向太多,高估了作者的功底
  •     又美丽又矫情
  •     略有矫情,不过看得出对于汉语有一份赤诚之心。
  •     喜欢的封面。但是收到时有折角,影响了心情。
  •     看看长学问,母语如母体,那是根!
  •     如果一定要用简洁的语言来总结一下我对刘卫东的文字的感受,那么我想说的是-----他可以教会我们活得更真诚更认真一些。散文、小说、诗歌,它们都不能改变什么,房价依然在涨,股票依然在跌,我们的年华依然像指尖砂流泻不止。但它们却可以让这个世界至少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更加美好,哪怕这只是一种幻觉,也是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幻觉。读一读刘卫东的书,你会发觉,其实无需净手焚香,禅已经在你心上。
  •     许多时候,我阅读中国的诗词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很多画面,以至于我在很多地方,常常一个抬头,一个远望,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是的,很多人说这是意境。
    在这本书里,在作者语言的搭建中,许多词与字,延展了更多的画面和景象,以至于我们可以称之为“符号”。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急于表达的东西过多,因此略显逻辑混乱不够清晰。很多时候读起来并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反而会有岔气之感。
    许是作者过于年轻,在表达与行文上从容不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