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大师的命运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中国戏剧大师的命运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506337502
作者: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
页数:31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马连良来了!” 随着一声喊,我们全家连同秘书、警卫、勤杂、厨师、司机、保姆都来了精神,真可谓翘首以待。这时,我体会到一个名艺人比一个政治首领的吸引力可大多了!马连良身着藏青色西服,身材修长,前额开阔,鼻梁笔直,眼睛明澈。脸上,泛着浅浅的笑容。 提及艺人的家世,马连良告诉父亲:自己世居北京。打祖父起就在阜成门外开茶馆,人称“门马家”。茶馆的院落挺大。时间长了,居然成了戏迷聚会的地方。在那样的环境里,马连良的父辈玩票,也都拜师学戏,还都学的是老生。到了自己这辈,兄弟先后进了梨园行。马连良没有谈及家庭情况,父亲知道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难言者乃世间情爱与家庭,自然不便多问。 之后,父亲向他介绍了民盟的情况。说,民盟虽然被统战部划为以高等院校为主要成分的党派,但像马连良这样有成就的艺术家,当然也是吸收的对象。马连良一再说,自己是很愿意和文人往来的…… 在院子一角,柴火闪耀,悬着的肥鸭在熏烤下,飘散着烟与香。我又人厨房,见所有的桌面、案板、菜墩都铺上了白布。马连良请来的厨师,在白布上面使用着自己带来的案板、菜墩和各色炊具。抹布也是自备,雪白雪白的。我看了看,觉得只有水和火是我家的了。这哪里是父亲在家请客?简直就是共赴圣餐。这让我想起父亲对我说的那句“有信仰的人跟没有信仰的人大不一样”的话来。心里不由得生发出一种神圣感。 饭前,父亲还请马连良欣赏了自己收藏的折扇,鼻烟壶,玉质小摆件。马连良客气得很,对每一件都说好,好。父亲告诉他,自己主要是收藏古书,不是专门收藏古玩的人。 马连良说:“我不是收藏家,只喜好一些小玩意儿。” 父亲知道马连良也有逛琉璃厂、火神庙的爱好,对玉石类的古董很有鉴赏水平。他收藏的翡翠、白玉、玛瑙雕刻和鼻烟壶相当名贵,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马连良还好金石颖拓,常以朱砂书篆字赠人。他也能画两笔,多以淡墨写兰蕙、芭蕉。艺人生活的文化情感,常与泡澡,品茶,神聊,遛弯儿,养鸽,烧酒,绸缎,鼻烟壶,檀香等小零碎拼凑起来。这既是俗常的生活享受,又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自然理解与精细品味。艺术与生活在这个文化层次上融合无间。它深入骨髓,深入到常人不可思议的程度。所谓气质,风格,情调,韵味等等,属于审美范畴的东西,往往就是被这样一些具有文化渗透性的家常琐屑浸染而成。不管北京城头悬挂什么旗子,报纸上宣传什么主义,像马连良这样的艺人都细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精心地琢磨那份属于自己的舞台和角色。艺术是拒绝抽象的。从事艺术的人,大多个性饱满。他们只能活在个体的生动感觉中,以自己独特又隐秘的方式活着。

书籍目录

群星灿烂月华明(总序) 金庸
第一卷 流芳颂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马连良往事  章诒和
戏剧大师尚小云往事  章诒和
梅兰芳在美国  思蕴
王风卿与汪派艺术  梅兰芳
我与刘宝全先生  马连良
我的学艺经过  程砚秋
粤剧名伶红线女  刘怀远
回忆先师程继仙先生  俞振飞
父亲言菊朋的艺术生活  言慧珠
第二卷 风流人
修到从容自在禅
——梅兰芳和他的“戏道”  王大方
梅兰芳的手  苇窗
儒雅风流俞振飞  苇窗
四海一人潭鑫培  邹苇澄
武生宗师杨小楼  苇窗
荀慧生艺名白牡丹  苇窗
京剧世家潭门七代  翁思再
剧坛巨人程砚秋  苇窗
三代名伶余叔岩  苇窗
于戏!叔岩  凌霄汉阁
忆孟小冬女士  许姬传
——代伶王薛觉先对粤剧的贡献  谢永光
第三卷 掌故
梅兰芳与胡蝶战时在香港  和久田幸助
香港沦陷后与薛觉先二三事  和久田幸助
记吕月樵  朱瘦竹
怀念老师鼓界大王刘宝全先生  白凤呜
漫谈杨小楼  齐如山
第一科班富连成  苇窗
从祭神·封毯子说起
——富连成学戏生活杂忆  艾世菊
厉慧良的《挑滑车》与《嫁妹》 侯榕生
戏迷  侯榕生
我的父亲周信芳  周易
从历史走廊穿行过来的《明报月刊》
——《明月四十年精品文丛》编后记  潘耀明

编辑推荐

本书为“明月四十年精品文丛”之一,汇聚全球华语大家的思想盛宴,由梅兰芳、周信芳、薛觉先、杨小楼、刘宝全、余叔岩、谭鑫培、俞振飞、红线女、厲慧良、新凤霞、程继仙、马连良、荀慧生等诸位大师自述人人生戏剧,细致展现中国戏剧大师在新旧文化革命下的境遇心路。是对中国40年间戏剧大师的解秘档案。

作者简介

华语七名家在香港名刊文章拾零。
汇聚全球华语大家的思想盛宴,香港华语名刊《明报月刊》四十年精品文丛。金庸:金庸散文集。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中国戏剧大师的命运。王蒙,余秋雨,莫言,董桥,李欧梵,王安忆,二月河:大家。余英时,周策纵,周汝昌等:四海红楼(上、下册)。彦火:异乡人的星空。本套“明月”四十年精品文丛是由香港《明报月刊》杂志社独家授权师永刚工作室,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中国戏剧大师的命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明月四十年精品文丛中的一本,既有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人的亲笔文章,也有章诒和等人的回忆文章,有人物、有轶闻、有掌故、有悲辛。漏鱼之网觉得这本书中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的文章因篇幅过短,且所写大都为他人或学艺经过,可读性并不强。反而是后人的旁观文字,更能给人以遐想与感慨。想当年这些戏剧大师们的一腔一句、一颦一笑,惹得多少人为之痴醉,他们的艺术魅力弥久更新。如今一些国内的所谓国际明星,比起他们当年的风采,那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仅以书中《梅兰芳在美国》一文片段证明之:在纽约的五个礼拜之后,梅兰芳在美的声名大振。以后所到之处,无不万人空巷,没有警车前导就不能举步。他由纽约而华府,而芝加哥,而旧金山,而好莱坞,而洛杉矶,沿途所受欢迎盛况空前。就当梅兰芳反美之行已至尾声时,美国西部两大学——波摩那学院(Pomona College)和南加州大学(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乃分别于五月底六月初旬赠予兰芳名誉博士学位。看看今日之所谓国际明星,为博好莱坞名导的青睐,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用上了。可是,又有谁能让好莱坞警察开道、万人空巷?又有哪个美国大学会授予所谓国际明星以博士头衔?忆及某所谓的国际明星曾在纽约地铁内素颜伫立,竟无人能识,漏鱼之网不禁笑了。然而,命运的巨手始终难以被自己操控,戏剧大师们也不例外。梅兰芳还算是幸运的,他走得早,所以潇邈。而马连良却只能在1966年的冬天,带着悲凉,遽然长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果不虚也。如今,大师们的背影皆已行远,却似《赤壁之战-借东风》里的那句唱词: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错别字多得像盗版的八卦书
  •     以此書代替被查禁的《伶人往事》。作為與傳統文化隔絕的一代,我發現很難直接從戲曲中發現它的美,只能隔著文字觸摸,真是遺憾呀。
  •     喜欢看那些掌故,尤其是那些戏剧大师自己写的,遥想当年呀。。
  •     货送到,我也一时马虎没仔细看一篇货单,再一找,居然这书没送来,缺货,浪费感情得很。
  •     命运过了,资料汇编吧.
  •     嗯,读了一大半吧,印象最深的是《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感人至深,不胜唏嘘。相比而言,程砚秋就那啥,低了点,虽有余地,却能看出酸来,对比梅兰芳梅先生,更是立马高下自见。
  •       
      《伶人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作者:章诒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中国戏剧大师的命运》(作者: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作家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伶人往事》诸篇讲述的是马连良等八位京剧艺人在20世纪中国沉浮的辛酸往事。几乎同时出版的《中国戏剧大师的命运》为《明报月刊》四十年精品文丛之一种,收录了不同作者考量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史的文章,因涉及的优伶和《伶人往事》多有重合,有数篇本来就是《伶人往事》的征引书目,所以可以当作前者的参考书来读。其中最值得读的是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俞振飞、言慧珠这些艺人本人的文章。我最喜欢梅兰芳谈王凤卿《文昭关》唱法那节,是真正的用“细读”方法分析唱做。惜乎本书印行过于匆忙,错字太多,希望加印时能予以补正。
      在《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马连良往事》中,作者随着记叙的深入,感慨渐多,思虑渐浓,在行将收束的时候,说起自己设计的墓碑:“卧于地,写着:‘往事并不如烟。’”同一墓园里还徜徉着余叔岩、杨宝森、裘盛戎的灵魂。他们如果见到这样一行字,读到这样一部书,不知将是悲是喜。
      
  •     我喜欢这个书的排版方式
  •     去挖齐如山的书来看。
  •     很值得一读的好书哇!看大师笔下的大师们,一个个鲜活跃动,如同见到他们本人一样。
  •     早死的死得体面。绳命中再多的回晃,都是动荡局势的小蝼蚁
  •     都是过往文摘,很多材料以前见过,没太大新意。不过作为普及可一看。
  •     质量很好,小人物的不平凡人生
  •     章诒和的文笔确实好,同样的事,即使是当事人写的也未必有她写的好
  •       唏嘘戏剧大师受文化迫害最后并没有得善终,痛恨那个时代政治对文化进行统制导致真正的艺术随着大师的陨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作为一个弱小的个体,我只深刻的认识,中国的国粹只有在这个时代才得到真正的体现,真正的艺术也应该从这里寻找。我所说的艺术,不仅仅是戏剧大师对于演剧本身的至高追求,基本功的锻炼当然是不用说,日常生活起居都十分注意,从唱腔到戏服,从登台表演到办社团发扬本家的传统无一不体现戏剧大师们对艺术的炙热感情,对他们来说戏就是生活,戏就是他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可是,当某一天,基于某些原因他们被迫要从戏中脱离,他们演的戏要服从某种目的的时候,他们就落入十分狼狈尴尬的境地,甚至可以说是人之不为人的境地。而不管他们最终的命运是怎样,不论是在最辉煌的时候还是在落魄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也是我所认为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戏剧大师们大多有风雅逍遥的生活情趣和独特的处世方式,那种因其而熏陶得来的魅力和魄力与他们在舞台上演绎的丰满的人物形象相结合,留在人们心中的永远是一个个足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
      我想记住这些人的名字,梅兰芳自是不用说,马连良,谭鑫培,余叔岩,尚小云,杨小楼,荀慧生,张君秋,程砚秋,罗瘿公,荣碟仙。。。。。
  •     写了好多大家的故事,展现了大师身上特有的风范!
  •     这本书和《伶人往事》什么关系?
  •     叙述非常详尽和感人,很多文章其他刊物上不大容易看到,少数篇目作者的很多观点令人在感到心情沉重的同时收益匪浅.一段历史的回忆.题目中"命运"前面似乎可以加上"悲惨"二字.
  •     ……看了《梅兰芳》的后遗症……
  •     好书,不过书中好几篇章诒和的文章。在《伶人往事》里早就读过了。
  •     只看了章诒和写的尚小云和程砚秋,写得很是漂亮
  •     看马连良的那篇真是好,梅兰芳那篇真是专业,真好,那些大师是真正的大师,是真正有东西的,有玩意儿的人,哪像现在的人
  •     2010年3月阅读。梨园往事永远深深地吸引着我。
  •     值得收藏,这套书其他的也很不错
  •     和另一本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相比,多了两篇章诒和。回忆文字老老实实叙事就好,春秋笔法,一看就懂。夹带私货和煽情令人生厌,写纪实文字还是有点节制的好。
  •     价值是有些,旧事也保存了些,但旧文有时候不易读
  •     有几篇甚好!
  •     还是可以的,不过觉得读下来后有一点点乱,可能是因为由几本不同的作品组成的原因
  •     只是缅怀大师们的片断
  •       这是明月四十年精品文丛中的一本,既有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人的亲笔文章,也有章诒和等人的回忆文章,有人物、有轶闻、有掌故、有悲辛。
      
      漏鱼之网觉得这本书中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的文章因篇幅过短,且所写大都为他人或学艺经过,可读性并不强。反而是后人的旁观文字,更能给人以遐想与感慨。
      
      想当年这些戏剧大师们的一腔一句、一颦一笑,惹得多少人为之痴醉,他们的艺术魅力弥久更新。如今一些国内的所谓国际明星,比起他们当年的风采,那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仅以书中《梅兰芳在美国》一文片段证明之:
      
      在纽约的五个礼拜之后,梅兰芳在美的声名大振。以后所到之处,无不万人空巷,没有警车前导就不能举步。他由纽约而华府,而芝加哥,而旧金山,而好莱坞,而洛杉矶,沿途所受欢迎盛况空前。
      
      就当梅兰芳反美之行已至尾声时,美国西部两大学——波摩那学院(Pomona College)和南加州大学(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乃分别于五月底六月初旬赠予兰芳名誉博士学位。
      
      看看今日之所谓国际明星,为博好莱坞名导的青睐,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用上了。可是,又有谁能让好莱坞警察开道、万人空巷?又有哪个美国大学会授予所谓国际明星以博士头衔?
      
      忆及某所谓的国际明星曾在纽约地铁内素颜伫立,竟无人能识,漏鱼之网不禁笑了。
      
      然而,命运的巨手始终难以被自己操控,戏剧大师们也不例外。
      
      梅兰芳还算是幸运的,他走得早,所以潇邈。而马连良却只能在1966年的冬天,带着悲凉,遽然长逝。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果不虚也。
      
      如今,大师们的背影皆已行远,却似《赤壁之战-借东风》里的那句唱词: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http://picc.blog.sohu.com/78808183.html
      
  •     书很不错 大师的命运轮转
  •     本来看了第一篇章诒和写的马连良就有给五星的冲动 哪知道后面的急速地弱了
  •     这本书里,对戏剧没兴趣的人读章的两篇文字便好。
  •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那东风却绝难唤回
  •     装祯很不错 封面很好看 像条条布
  •     图书馆的书,弄丢了,赔图书馆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