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瞬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60个瞬间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09
ISBN:9787108032614
作者:三联书店 编
页数:373页

章节摘录

  定都北京  随着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的加快,定都何处,成了中共领导人心中的一件大事。  北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起的先导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考虑定都的现实背景。1919年在天安门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第一页。这场革命取得了胜利,人民和人民领袖自然忘不了革命的发祥地。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进北平城,由涿县乘火车到北平清华园。火车经过北平城墙时,毛泽东看了看窗外萧条的景象,对身边的同志说:“你们来过北平吗?我来过,整整三十年了!那时,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我到处奔波,在路上连裤子都被人偷走了,吃了不少苦,现在三十一年后还旧国,真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哟!”是盼,正是北京的革命传统带来了历史的天翻地覆。这里出现过戊戌变法,在黑漆漆的封建旧制度的天空中划过一道亮光。这里发生过反帝反封建的滦州起义:发生过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产生于此,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土壤也存在于此。在北京定都,是革命发展的合理结果。  当然,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考虑。蒋介石反人民的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既反映出毛泽东的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毛泽东明确地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从政治上考虑定都北平,毛泽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进程,提出了大约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日程表。对彻底推翻国民党政府后,中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明确阐述:“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政权不仅仅是工农,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包括民主党派,包括从蒋介石那里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分子。政权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会议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对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同于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国家政权,所以,在国都选择上不能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作为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当时负责一兵团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进行过谈话,谈话中透露出毛泽东和平解放北平与定都北平的心愿。  毛泽东对徐向前讲:“如果阎锡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那么,请他把军队开到汾孝一带,我们的部队开进太原,麻烦就少了。”  徐向前答道:“恐怕不太容易。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放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带了以我的名义写给他的信,进太原找老阎。结果他不但不听劝,反而不顾师生情谊,把那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给杀了,可见他顽固得很。”  毛泽东听后缓缓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北平不要打”,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以做未来人民共和国的国都。  为了实现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指示要动员一切力量,积极做好北平守军长官傅作义将军及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在中共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傅作义于1949年1月30日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古老的北平得以完整保存。北平所有名胜古迹,都受到了保护,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一切正常。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定都北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垂式决定定都北平是在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移到城市,要进行广泛的城市经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提出定都北平。他讲:“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在北平成立中央政府是当时许多民主人士共同的想法。新中国第一任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向毛泽东汇报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形。说到北平和平解放后,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  毛泽东听后,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说,看来这些民主人士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把北平定为首都了,慢慢他们就会知道的。但是要最后决定还得开政协会议。  定都北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出发做出的一个必要的选择。  1949年年初,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抵达西柏坡的当日,就与夫人朱仲丽一起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拿起一支烟递给王稼祥,自己也点了一支,然后问:“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还有石头城南京或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王稼祥作了片刻的思考,然后回答说:“能否定在北平?”毛泽东要他谈一下理由。王稼祥分析说:“北平,我认为,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有道理有道理”,毛泽东一边笑着,一边不住地点头。王稼祥的看法与毛泽东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这种一致正是建立在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安全战略上的。  在那时,按照薄一波同志的说法就是:“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实际上,“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和接受苏联的帮助,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后的一个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直接影响到了我党对定都的选择,而且在定都上,我党也与苏联领导人交换过意见。  在1948年9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关于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准备,苏联是帮助找们的,首先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会后,9月28日,毛泽东关于九月会议向斯大林的通报中提到,有许多问题要向斯大林和联共中央通报,准备11月底赴莫斯科。10月16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召开政协,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待我11月到你那商定。”12月30日,毛泽东又电告斯大林:正召集高岗、饶漱石、薄一波、陈毅、罗荣桓、林伯渠诸同志来中央所在地开会,讨论1949年整个战略方针问题和准备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这个会开完即去莫斯科,然后回来召开二中全会。后因交通不便,接着毛泽东又要指挥淮海、平津战役而未能成行。斯大林委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于1949年1月31日飞抵西柏坡,听取党中央的意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任弼时同志,就战略方针、军事部署、和平谈判及其发展前途、政治协商会议、联合政府及其纲领、建都问题、经济政策及建设计划、外交根本政策及目前策略,以及中苏关系、两党关系等问题,同米高扬交换了意见。显然,在建都北平问题上,苏联是同意中共意见的。因而,在随后不久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正式决定定都北平。  当然,把新中国的首都定于北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共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把一个封建的帝都变为一个人民的国都。这是一次严峻的考试。  毛泽东和中共的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进行迁往北平的准备工作时,毛泽东不断地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敲起警钟。他对工作人员讲:“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一到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毛泽东正要迈步走出门口,周恩来迎了上来,问:“主席,休息好了吗?”   毛泽东讲:“休息好了,我只要睡四五个小时,就有精神了。”  周恩来说:“多休息一会儿好,长时间坐车也很累。”  毛泽东讲:“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很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自信地讲:“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

书籍目录

国家故事定都北京临危受命两声震彻长空的枪响怀仁堂授勋侧记毛泽东两次接见李宗仁林彪之死重返联合国特别审判邓小平智胜“铁娘子”东方神话万里赶羊鱼的神话大漠深处的蘑菇云“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纪实十八颗鲜红的手指印蛇口招商记中国“863计划”诞生记十年磨一“键”文化渴求江山如此多娇到巴金花园去发现“地下王国”“我还是第一任主编呢!”1977年的洛阳纸贵《辞海》的故事“感谢观众的宽容”相约在书店生活断章一个代表的产生四树斋第二次考试决口新年随笔“花布小鞋”上北京清泉流向千万家黑龙江1969我管布票“文革”记愧一壶北京水老赶不上趟我找妈妈,你是妈妈吗网上风景无限漫长的告别梦想之上容国团夺冠英雄登上地球之巅“乒乓外交”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我在南极的220个日日夜夜云豹救我们脱熊掌铿锵玫瑰超越这一天人物素描从皇帝到公民钱学森归国访“葡萄常”大庆王铁人在建筑工地上章士钊上书戴大口罩的姑娘天地有正气他移动了群山敦煌的女儿核弹元勋的“三子”芒果女人编后记

编辑推荐

  名家名笔定格共和国瞬问,原汁原味呈现六十载春秋。  这些瞬间  是无法遗忘的历史,  更是被后世演绎的传奇,  其中有辉煌,有欢乐,也有疼痛和悲伤。  这些瞬间  被事件的亲历者记录下来,  或发表于当年的报刊,  或珍藏于笔记本之中,多年后才得以面世。

作者简介

定都北京,重返联合国,审判四人帮,共和国惩治贪污官员的第一声枪响;
包产到户,第一次招商引资,1977年恢复高考的洛阳纸贵;
从皇帝到公民的溥仪,上书毛主席的章士钊,保护傅雷骨灰的陌生姑娘……
这些,是被后世演绎的传奇,更是不可遗忘的历史。
它们被事件的亲历者记录下来,
或发表于当年的报刊,或珍藏于笔记本之中,多年后才得以面世。
如今,它们已浓缩为共和国历史中一个个不容置疑的瞬间,
被文字定格,成为我们回顾往事的坐标。
本书选编了萧乾、邓拓、丰子恺、罗以民、敬一丹、史铁生、胡絜青、符浩、郭超人、庄则栋、鲁光、戴煌、章含之、毕淑敏等65位作者的文章共60篇,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社会生活、时代人物六个方面,来展示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变迁。其中,有关乎“国家”的宏大叙事,也有关乎“个体”的具体而微,有辉煌,也有疼痛。60篇文章均突出“故事性”,期以通过这些经验的“碎片”来透视并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同时,60篇文章着重于“原汁原味”的呈现,它们多写于当年,作者均为事件的亲历者,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笔墨,感受过去六十年中每个时代独特而鲜活的气息。书中的60个故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可能是“旧事重提”,也可能是“闻所未闻”,可能觉得“历历在目”,也可能感到“不可思议”。无论怎样,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真实的生存境遇和历史经验,都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共和国的历史。或许我们都是历史的人质,但我们都可以书写我们所相信的真实。

图书封面


 60个瞬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遍一遍地走过,一次一次地忘记。当不想想了的时候,就成熟,该永远离去了。死亡是一次成熟。永远的成熟。永远。
  •     题材其实都不错的,只是写的有的恶心了,20年前怎么歌颂都行,到今天还出这样的文章来给群众看,是让我们接受再教育吗!!!可能出版社也知道,所以弄了2个亮丽的包装出来。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每一个瞬间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     但是内容记不清了
  •     这本书和我期望的有些差别,翻开阅读后才发现,是一本收录了不同作者的书籍。每个瞬间,是不同时代,不同年份,不同经历的人所记录的不同瞬间,由此来反映整个中国从建国至今的每一个重要事件和时刻。书籍从政治,文化,生活,经济等来收入文章,由此,当然有我喜欢的文字和我不太爱的文字,于是乎,有的快进,一目十行,有的则稍稍耐心的看完。或许我还是比较钟爱一本书由一个作者完成,这样至少我觉得在结构上,思维上起码能够连贯。至少这本书,收录的时候,或许没有合理的调整,我总是觉得跳跃的实在令人费解,有时候完全不明白这一篇到底干嘛要写?收录在这个版块里是何因?不管怎样,也算看完了...
  •     中国经典新闻集
  •     我是搞新闻的,这本书对我又很强的业务指导性,从新闻的角度看,篇篇都很经典,值得学习
  •     没什么实质内容,感觉纯粹是应付党国.
  •     历史是现实的心脏… 溥仪写的那篇印象深刻。 唯一的缺憾是本书没有将文章发表的时间和来源标注出来,否则会更有意思。
  •     开始几篇写得挺吸引人的
  •     我们所学的,历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历史,似乎都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正如我们历史课本上所罗列的,某年某人当上了皇帝,某时某地发生了什么战争或者什么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电视剧对这些故事格外青睐,各种宫廷秘闻,大小战事以各种版本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也看的津津有味。其实说回来,这些所谓的正史不就是各式各样的政治家在舞台上像小丑一样的轮番上场吗?我们何时将历史的眼光停留在真正的主角——人民群众身上?这本书提醒了我们
  •     回顾过去,追忆往昔
  •     嗯嗯,知道了很多国家大事背后的历史故事
  •     有几篇还是很激动人心的。
  •     读了一半多,我觉得真的还可以的
  •     现在看觉得搞笑而已。
  •     被这样的文章欺骗了,大部分都是歌颂类题材,只有一部分的文章还可以,譬如范用的那篇,其他的真的不苟认同。
  •     有点粉饰太平,有点歌颂XX
  •     太谄媚了
  •     很假 不过想想是那个时代的文风也就有点释怀
    但是对三联倒是有点失望了
  •     正像共和国60年历史一样,本书选取的60篇文章也是有的精彩,有的平淡。其中我最喜欢矫健的那篇《到巴金花园去》,打算推荐给我儿子看,从中能领悟很多道理。
  •     这篇文章总体来说并不是太好,中间只有一些亮点还值得一看,好多喔们想知道的信息却没有收录,很让人不可思议,尤其是自由主义在中国大陆的衰退过程,书中竟然没有涉及。我感觉此本书性价比不是太高。
  •     还不错的。
  •     荒唐言有,正义之词亦有。献礼书,应该算是三联编书的败笔吧?这书扒了书皮,很中看,青绿色的内芯。历史的一种,读完算过。
  •     值得一看,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永远留在记忆深处的
  •       一遍一遍地走过,一次一次地忘记。
      当不想想了的时候,就成熟,该永远离去了。
      死亡是一次成熟。
      永远的成熟。永远。
  •     又一本河蟹之作。
  •     不喜歡
  •     關於保護傅雷骨灰的陌生姑娘,她的舉動實在偉大。 在別處聽得她一生未嫁,舉止怪異,十足是个奇怪的人.... 但是她真的感動了我
  •       题材其实都不错的,只是写的有的恶心了,20年前怎么歌颂都行,到今天还出这样的文章来给群众看,是让我们接受再教育吗!!!可能出版社也知道,所以弄了2个亮丽的包装出来。
  •     一直很相信三联,虽然写的有点假,不过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三联这也算是忠于历史
  •     了解到挺多不知道的历史,算是对以前的补课吧
  •     买了一年多,刚看完这60个小故事。也就是“还行”吧。中间不少故事充斥的假大空,当然也有不少写的让人鼻涕眼泪一起流的(主要是文革那些)。三星吧!
  •     芒果女人印象最深~
  •     太杂了
  •     本是一当时经历过这些事的人所写的摘要,当时的背景写一些娇媚的文字也不奇怪,现在看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认为这本书太过歌颂呻吟的人是没有看懂作者编写这本书的意图。
  •     内容肤浅,缺乏深度,令人失望
  •     原谅我没看完。毕淑敏的《芒果女人》倒是让我学了不少。
  •     很失望
  •     教科书性质的献礼作品
  •     读时确实经常寒颤,以现时的眼光去审阅当年歌功颂德的文字违和感严重啊。不过亲历过程的作者们和我的思想差距摆在那里,能在N年后读到当时的事件记录已是不易了。对于歌颂伟大主席的事我特别理解,当年去泸沽湖家家张贴毛主席画像这事真的发生在21世纪。书中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最后一篇芒果人。多矫情的海龟啊,不过现实是我们的生活中此种人真的太少了,所以到现在上厕所还要碰运气><
  •     喜欢三联的书,很有内涵,而且书都很精美。会看历史,感悟人生,很好。
  •     书还不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立之初到现在的点点滴滴,如果想要了解这段历史,这本书是个不错的推荐。
  •     这书应该成为小学生课外读本
  •     同感,读后感觉受欺骗,文章感觉很小儿科,教育小学生还行
  •     冲着三联出的书去买的,还不错,了解历史的好方法
  •     角度选得都还蛮费心的。
  •     很明显没看完,实在看不下去了,太狗血,太恶心了。
  •     我倒觉得还可以,毕竟要忠于那个年代,读读那个年代的文风本来就很有意思的,以现在的眼光和自由度来要求过去那个年代,本来就不是太理智,这本书的目的应该就旨在呈现过程而已.现在能读到那个年代记录已经是一种幸运了,记录的真实性即使现在也不可能完全写实,肯定要自己去辨别的
  •     我真是迷了心智,会买这本书,尽是假大空的歌功颂德和仁义道德
  •     60年 又红又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