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63930555
作者:杨献平
页数:191页

内容概要

河北沙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已在《天涯》《啄木鸟》《中国作家》等国内报刊发报表散文,诗歌,批评和小说作品逾百万字。曾获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首届“QQ作家杯”散文特别奖及各类征文奖等。已出版主要著作有《匈奴帝国:刀锋上的苍狼》《中国的匈奴》《废墟上的花朵》《灵魂的版图》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少年事
成长的事情
童年的夜晚
南太行的春节
消失的木匠
铁匠的末路
我从小到大的梦想
春雨帖
第二辑 乡村传
2004:村庄淡漠了我的模样
逃跑的暗火
他们
怀念曹光明
身体的梦魇
第三辑 大地上
消失的传说(十一则)
匈奴及其帝国:在传说的背面
暗恋李清照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关于父亲的纲要和札记
六个梦:此间的恍惚

作者简介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内容简介:作家杨献平有多年在大漠生活的经历,作品内容纵横捭阖,横亘古今,分“少年事”“乡村传”“大地上”三辑,有现实生活的写照,有历史的眷顾;语言叙述大气磅礴,绵密而奇异,对读者有强烈的冲击力。
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林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图书封面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杨献平先生的乡村散文,你能看到的是农耕社会的变迁及缩影,比如《木匠的消失》《铁匠的末路》《南太行农事诗》等篇什,作者以亲身经历见证了时代变化所导致的农耕社会到现代农业社会的变化,由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又给乡村哲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并导致了乡村既有观念和新的生活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铁匠的末路》是作者写作手法转折的一个典型个案,情节设计踏雪无痕,语言鲜活,蕴意丰富。文章开篇点题,给出认识铁匠的缘由,是因为小六子。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仅仅百余字就将两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端到读者面前,并为后文做了铺垫。全文以“我”与小六子的两次冲突及和解作为明线,暗线是铁匠这一职业的变迁及农业由传统的耕种方式向机械化耕种方式的过渡,以及农耕文化向现代农业文化的过渡。两个孩子的理想差异,缘于小六子家的亲戚里有手艺人,所以,小六子的“想也没想”其实是已经早想好了,并打定主意要从事铁匠这一行当。而“我”因“亲戚们没有一个有手艺的”,所以很失落,又茫然,却仍然强烈地希望将来能过上比好日子。两个农村少年的梦想在这里出现了差异,一个脚踏实地,另一个看似好高骛远。小六子的认知,缘自几千年来农耕文化传统的浸淫和日久传承。而“我”的想法也代表着所有农民子弟想要过上城里人“住高楼”那样幸福生活的梦想,但这种梦想又像“做梦乘飞机”一样难于实现。被小六子嘲讽,“我脸上有点挂不住”,这也暗示了作者在以后命运转化的过程中,将要经历的种种坎坷和奋斗。第一次的矛盾冲突。小六子为了跟“我”显摆,知道他当铁匠的舅舅有多棒,“带着我去他舅舅的铁匠铺”,可“我”看了以后却不以为然,觉得这活太“使(累)得慌”了。铁匠这一职业本来就是人间三苦之一,更何况小孩子时候的“我”呢?。可小六子基于家人和亲戚的影响,却不这么认为,而且为“我”对舅舅从事这一职业的否定而生气和伤心,从而引发了“我”和小六子之间关于命运选择的最初冲突。和小六子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使“我”心里过意不去,不愿意伤害小六子的感情,但又不能掩饰自己的真实看法。而且家庭状况较差和村人的“势利”又导致“我”没有什么朋友。所以,还是去找小六子一起上学。和解:为了打破僵局,“我”首先和小六子说话,小六子“鼻子里还呼着粗气,说,那么好的活,你还说累,不累能挣到大票子吗?活人能不累吗?”。小六子的气还没消,终于阐明了观点。可以看到,小六子虽然还是个孩子,但已经和绝大部分农民子弟一样,接受了生活辛苦的现实,并选择了将来沿着舅舅的脚印儿走下去,这也代表着绝大多数农民子弟对命运和未来的生活方式的默默接受。而“我”却不想再因循乡村所赋予的现有生活方式,为了不伤害小六子的感情,表面上赞同,内心却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夙命。“我”因对小六子关于生存哲学的某种合而不同的认知,而关注起铁匠铺的情况。进一步观察的结果,证实铁匠这一职业,“不仅累,而且还得起早”,“村人大都还在土炕上做梦”,“打铁的声音就从河谷响起”了。冲突升级:小六子认为“我”不愿意当铁匠,是因为我没力气。可是“我”不服气,因此两个孩子打赌,看“我”究竟能不能抡起锤头。实际上是小六子想验证“我”是因为做不到而不愿意选择做铁匠,或者也认为,我没有他舅舅那样的好亲戚是没途径。而“我”实际上并不愿意承认这些,并且我也的确不愿意选择这个辛苦的职业。结果可想而知,“我”真是很难提动那个大铁锤,使了吃奶的劲才使锤头离地一寸,但不肯认输。两个人的冲突达到白热化,吵起来,甚至指名道姓地骂娘。这种冲突,看似是孩子之间的赌气,实则仍旧是两种生活观念的冲突。里面,还掺杂着“我”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的沮丧心情。这个现实,就是铁匠这样好的职业“我”居然是做不了的。而小六子却相信自己可以。两种观念的冲突,已经转化到现实层面。即使这样辛苦的职业,也不是谁都能从事的,“我”低落甚至气恼的情绪可想而知。连铁锤都抡不动,“我”再一次将铁匠这一职业从自己的字典里抹去了。甚至将这种气恼和失望迁怒于小六子和他的铁匠舅舅。然而,虽然“我”不喜欢铁匠这一职业,但这一职业并不因为“我”的不喜欢而立即从眼前消失,冲突之后,“我”们家的生活仍然离不开农具,离不开铁匠的生意,仍然要采用这种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只是将做农具和买农具这件事从这一家铁匠铺,换到更远的另一家而矣。耕种方式没有丝毫改变,缺少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意也并不影响小胡子铁匠的生意红火。虽然“我”和小六子之间已经早不再记仇了,与小胡子铁匠之间的隔膜却依然无法消除,“心里有种很奇怪的感觉,是怨恨,又不太像,……总是觉得心里很难受。”这也正隐含着“我”和铁匠这一职业之间存在的隔膜无法消失,但又没有更好又较为实际的职业选择可以说服小六子乃至自己。读了高中以后,“我”才从奶奶嘴里知道,小胡子铁匠死了,患直肠癌死的。之后,铁匠铺终于彻底消失了,但想起小胡子铁匠“我”心里还“怪怪的”。那种“怪怪的”感觉,正是生存哲学生活观念之间的冲突,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调和在孩子心里所留下的一个深深的不可磨灭的烙印和伤痕。农业进入现代化、机械化时代,但并未显著增加村人的收入,反而导致更多的人力闲置,产生了新的矛盾。人们没有别的出路,多半是外出打工,以改善生活。而这个矛盾,不再体现于我和具体的某个人之间,而是家庭生活收入来源上,而“我”的家人依旧生活在乡村,也自然会一直是为“我”所关注的,只是那种冲突,也不会体现在与村人的观念之争上。村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观念也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仍旧是过自己的日子,奔波自己的生活。对铁匠这一职业的消失很自然的接受了,甚至对小胡子铁匠的消失,也只是“在心里搁上一段时间,就水一样流走了”。除了“我”,还因为心里还存留着那种“怪怪的”感觉,并对铁匠的命运,乡下亲人的命运乃至乡村的命运依旧关注并心怀悲悯……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这个商品非常好,质量不错~
  •     愿有人阅读,谢谢
  •     爱自己,是一种能力。 爱自己,不是花天酒地、锦衣玉食,而是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唯有此,才能得到一颗宁静的心;唯有此,才能有资格爱别人。 然,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     对自己少年之事的怀念,远离家乡,对父母亲的深深惦念,很是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     前两辑还好,讲作者少年时候的事,他在乡村里面的生活,还有不同的人,遇到的事。作者少年时的想法,很平淡,不过很有乡土气息,很真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