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的脸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我看见的脸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1
ISBN:9787533933982
作者:徐则臣
页数:229页

章节摘录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朋友聚会,席间说起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年轻女士说,我喜欢杨过,那一只痴情的空袖子,酷毙了。中年女士说,我看好那郭靖,结了婚才发现这种人最可靠。我也喜欢金庸,碰巧也喜欢杨过和郭大侠,只可惜我是男人,不能设想自己跟哪一个过一辈子更合适。又想把这个话题深入拓展开去,便广泛征集众女士意见。结果显示:年龄大一点的喜欢郭靖者居多;小一点的无比热爱杨过和乔峰;只有个别喜欢插科打诨的更小女生说,其实跟段誉和韦小宝谈谈恋爱也不错;没有一个女同胞说我喜欢段正淳和慕容复。  这只是个即兴问答,从中提炼出科学的论断或为不妥,不过细细推究好像还挺有点意思。其一,在爱情观上,我们往往能从金庸的小说里获取例证,他老人家庞杂的武侠巨著里充满了情爱秘笈。其二,喜欢杨过和乔峰的女士,而立和不惑之间者甚众。这一拨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70后”。限于经验,别的年龄段暂且按下不表,单说和我同处一个年龄段的这群杨过和乔峰爱好者。  在所有的“某某观”里,我相信这些“观”都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且很难一成不变。改变是必然的,席间迥然不同的爱情观已经说明问题,某女士在十年前的确是经常看见杨过骑着白马穿过她的梦境,但是十年后,她觉得靠着郭靖憨厚瓷实的肩膀心里更踏实。我也基本可以断定,那些打算和韦小宝跟段誉玩玩恋爱的小丫头,谈婚论嫁的时候如果没有怪异的爱好,会一脚把爵爷和大理国的小皇帝踢出备选老公的大名单的。他们在正大的婚姻面前,还是偏僻了点,也嫩了点。  那么,建构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是阅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红楼梦》,《少年维特之烦恼》,《霍乱时期的爱情》,《围城》,《家》,舒婷的《致橡树》和《神女峰》,还有金庸和琼瑶的小说,等等,这些作品里的爱情大概奠定了我们这一代人爱情观的底色,不管认同与否,在我们接触爱情这种陌生事物之前,它们告诉你,是这么一回事。喜欢哪个就盯着哪个看。不过,真正决定你的爱情观的是:生活告诉你。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是你的性格、年龄,还有一个社会潮流和大环境。你身在其中,被自己和人流裹挟着往前走,你慢慢地知道该憧憬个啥需要个啥。比如我,纸上的爱情见过了成千上万,但百分之九十以上依然抽象,形同虚设,在更年轻的时候也许内心里狂野过,在想象中下了无数次决心要飞蛾扑火一样去争取一两秒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等一脑门子的血压降下来,就对自己嘿嘿一笑,我要的好像不是爱情,而是一个惊天动地的造型。  我们常常会被爱情的造型迷惑——它不是一个“观”。“观”是个长久的需要和相对稳定的价值判断。也许在这个意义上理解70后的杨过和乔峰式的爱情更及物一点。  不能排除这一代人过几年会改弦更张,像热爱郭靖的人一样认为那只空袖子和乔峰飘零的观念爱情不过是个空泛的情调和姿态。但是,在这个年龄段上,空袖子的浪漫是要的,如果四十岁之前就强迫自己把所有理想一一落地,那也是挺可怕的。爱情观本身就要高蹈一点,务虚一点,若是年纪轻轻就务实成婚姻观,后半辈子可怎么过。你也许已经看出来了,我对杨过和乔峰很有好感,或者说,我比较认同这一类型的爱情想象。  你想,他们忠贞不渝,一个甩了十六年的空袖子等待老婆,几乎站成了望妻石;一个再无所爱准备孤独以终老,思之让人落泪——这世上还有几个痴情至冥顽不化的人?然后,他们亦正亦邪,正时正得心怀天下敢为黎民担当,处江湖之远却得以万人仰敬;邪又邪得气象宏伟,沧桑而不乖戾,作秀都作得自然妥帖舒服到你心坎里。有个性,说明他们有激情,活生生的可感触可追逐,他们是百分之七十的人加上百分之三十的神的合成品。既满足了而立之年脚踏实地的实干期待,又充分鼓舞了不惑之前人生中那一部分神采飞扬的浪漫跳跃;以务实为主,济之必要的务虚,虚实相生,宽阔、果决、柔韧、丰厚、沧桑又有弹性,人生无憾矣。  所以,爱情观这东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本身也没有高下之分,五十步笑不了百步,走了百步也别回头羡慕五十。你需要什么,你可能需要什么,你能够认同和接受什么,在你说出它之前,天时地利人和已经给了答案。 ——对70后,人生也罢,爱情也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才美不胜收。  ……

前言

  文艺圈里几千年来一直流行一种古怪的表达方式:写诗的喜欢说自己的字更好;画画的爱说自己文章最佳;著名的书法家介绍自己时,通常是琴弹得最好,棋艺次之,诗文第三,最差的是字。不知道是不是自谦。但我从来没见过哪个铁匠说,其实他木工活儿更漂亮;也没听过哪个大夫说,归根结底他是个大裁缝。所以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搞文艺的喜欢如此别致地篡改自己的身份。难道的确是阴差阳错,该诗人的字就是比文章好,该画家的文章就是比他的画强?而那位著名的书法家,他可以干好很多别的事,偏偏造化弄人,挑了一顶最不像样的帽子戴着了?我是一个写小说的,如果这世上只剩下一条活路让我走,我还是会选编故事——这个选择基于我对自己手艺的信任。可是有一天,突然有人真诚地跟我说,你的散文随笔写得更好。我纠结了。  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我不能断定这是夸我还是损我。跟一个以小说家自居的人说,你的散文随笔更好,是不是相当于告诉一个外科医生,你的针线活儿一级棒?我看有点儿像。我对他微笑以示感谢。如果对方的脸是一面镜子,我肯定会看见自己的笑跟哭差不多。最近,又有人用这种方式残酷地夸奖我了。  一回纠结,两回我就开始反省了。反省的结果并非如你所想,我的确发现自己的小说写得不如散文——这点顽固的自信我还有;反省的结果是,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诗人爱说自己的字更好,画家要号称自己文章第一,而书法家必须标榜自己的字等而下下之:我已经提前告诉你了此身份就是一误会,你要再当真,那就是你自己找没意思了。相当于我是流氓我怕谁。如此这般,退一步海阔天空。内心纠不纠结我不知道,微笑起来肯定不会有我那么难看。  当然,也许人家的确有此自谦的雅好,也有宽宏的雅量,不论暴风雨多大脸上都挂得住;那我这纯属成吃萝卜淡操心,以小人之啥度君子之啥了,请多包涵。  现在要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我纠结了,我反省了,我还是在写小说之余继续写散文随笔了。理由很简单:我有话要说。跟这个相比,纠结不重要,笑跟哭一样难看也不重要。有些情小说抒不好,有些理小说讲不清,有些话小说就是说不明白,但我又必须把它说出来——我就是一个用汉字来表达自我的人,不说话会憋死。所以,我坚持以小说家的身份顽固地写散文随笔。  还是当然,肯定有人会说,真把自己当碟菜了,管你裁缝还是铁匠,写出来好文章才是硬道理。道理硬不硬我说了不算,我能说的是,这些文字确乎发生在我的小说之外,故事涵盖不了它们,而我又不得不写出来:它们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修辞立其诚,此之谓也。  2012年1月于中关村大街46号院

内容概要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长篇小说《午夜之门》、《夜火车》、《水边书》,小说集《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天上人间》、《居延》等。曾获春天文学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大家》),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部分作品被译成德、韩、英、荷、日、蒙等语。

书籍目录

我看见的脸 / 003
惧酒者说 / 015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 019
我说故我在 / 023
自己去买火车票 / 025
去小学校的路 / 033
放牛记 / 042
一个人的天堂 / 051
母亲的牙齿 / 059
露天电影 / 063
高考后遗症 / 069
仪式 / 072
生活在楼上 / 080
新世纪.com / 090
十短章 / 106
四个词 / 121
哲学课 / 133
烟雾弹放多了 / 138
有个小镇叫沃尔 / 142
布朗维尔,以诗歌的名义 / 146
在新奥尔良听爵士 / 149
阿姆斯特丹和我们的历史 / 155
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 / 158
我为什么喜欢凡•高 / 162
用文学挣钱是一门艺术 / 166
别用假嗓子说话 / 173
如果我说,卡佛没那么好 / 179
新媒体时代与文学 / 186
从一个蛋开始 / 191
灵魂镜视者 / 196
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 / 200
看《围城》的那些年 / 205
经典、难度和动荡的名单 / 210
短篇小说的完成度 / 215
有本书被大解写了 / 218
玛格丽特•德•默尔和她的《灭顶》 / 223

作者简介

徐则臣的小说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小说《水边书》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终评候选名单。《我看见的脸》中有关文学、哲学、音乐、新媒体的随感时时透露出作者知性的闪光和文化上的真知灼见。
《我看见的脸》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我看见的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意大利文学家普里莫•莱维曾在他的传世之作《元素周期表》里,以一种近乎迷醉的口吻说道,“蒸馏真美”。莱维的作家身份之前,其实是化学家,他沉湎于基本元素之单纯与复杂,为各种元素可能的结构平衡以及打破平衡并不断地能萃取出新的物质而好奇。我以为莱维的这句话无形中道出了所有作者的心声,写作者应用文字,如同化学家运用元素,他们是用文字为万物命名,重造世界。作家依靠故事,重新审视人世。而徐则臣,当我慢读完他的散文集《我看见的脸》之后,我几乎想要断定,他必然是个难以逃脱虚构故事命运的作者。即使写散文,他也会稍不留神走进虚构的迷宫。散文集的一开篇便是同题文,在这如同集锦一般由片断缀连而成的文字里,作者躲在一方小屋,一张张铺开他收集的脸的照片,逐一揣摩脸庞背后的喜怒哀乐。比如,“这是个妓女的侧面照……她的脸上也有王维的长河落日一样平静的表情,为了生活她什么都不在乎,甚至不去点掉鼻翼上的一颗黑痣。”文字虽克制,意象却跌宕。从一张脸腾挪转移到另一张脸,作者仿佛顽童,玩起还原和拼贴的游戏,又仿佛在教你做一种写作练习。一旦沉浸,昏天黑地,无止无境。然而,徐则臣并没有一味游弋在想象中,他总是关照现实:写自小生活的村庄,是小小少年羡慕放牛娃的优游乃至终于“我也可以放牛了”的小梦成真;写初初工作的南方城市,是运河边温暖的落日阳光,以及终究安静到沉闷生厌的日子;写他考入北大,成功北漂,却也不免在京城的暮色四合里感到苍茫。这些文字其实落笔于不同的年间,却无意中构成了一个诚实青年的成长史,具备了给同龄人关照的意义。而在这一路不断向前追述的文字里,尤为生动也有民俗价值的当属《去小学的路》,其中写到儿时村中的丧葬仪式,死生狂欢,字字跳脱,声色俱备,无一不让人如临其境。读《我看见的脸》,又仿佛有一种《诗经》意境,那种“既见君子,我心则悦”的快乐。因为徐则臣笔下,所体贴,所描摹,所留住的,都是向善而写。整本书中,我最喜欢,也觉得最为明朗的是《西行记》,记录了他在国外驻校写作以及访问时的经历。他眼中看见西人开放的教育理念,对法律赤子般天真的尊敬。他还爱写那些散落在美国大小城镇中的艺文活动。《在新奥尔良听爵士》中,尽管作者一口咬定,他对爵士乐知之甚少,但他笔下那原生态的乱哄哄的演出现场,以及乐手妥贴自然的吹奏,一眼就让我联想到民谣歌手周云蓬写自己某年在上海演出的情形,绝对异曲同工。而《布朗维尔,以诗的名义》,讲述人口仅一百四十八人的小镇布朗维尔所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各地前来的作家们反而难以脱离手稿,不如小镇居民的手舞足蹈的即兴诵诗,那真是让人讶异了。那次的诗歌比赛,作者觉得最好的诗人是一个残疾小伙子,他的一条胳膊抬不起来,一条腿也只能拖着走路。小伙子在一首诗的末尾念道:“陌生人,请给我你的手,我想飞。”那夜的现场,忽然安静,然后才是掌声。在一个庸常的落雨天气里,作者忽然自问:一滴水怎样才能接近梦想?而我想说,不如从文字开始造梦。请给我你的文字,从此磊落。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北大奋斗小青年~
  •     徐则臣的散问,同他的小说一样有灵性
  •     花街系列小说看过《南方与枪》,看过《居延》,所以满怀期待想看这本书。如果不是作者自己在前言里自夸随笔写得好,这本书还是勉强可以看的。
  •     幽默诙谐。徐则臣的散文也写得如此妙趣横生,赞!
  •     随笔,感觉内容还可以吧
  •     一本好书,篇篇精彩,章章让人惊喜,2012年读到的最好随笔,看到了徐则臣内心的精彩世界和人生的感悟
  •     是新锐作家的随笔集,先看的《我看见的脸》那一篇,不算独特却让人欲罢不能,直至读完全部内容,平静却也翻江倒海
  •     当当啊 你怎么每次都能给我发来有问题的书呢 压得极度破损
  •     躲在一方小屋,一张张铺开收集的脸的照片,逐一揣摩脸庞背后的喜怒哀乐,有意味
  •     同为锐角书系没有之前那个女作家的好看,但是同样以细腻著称。
  •     真实。朴素。这样很好。周一上午上下班地铁上+周一晚上。
  •     我想和所有人区别开来 短片还不错 无负担 有趣
  •     君子端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