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旅行笔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西班牙旅行笔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108026040
作者:林达
页数:537页

章节摘录

  不知怎么,“西班牙”三个字,从小的感觉,就说不清、道不明。在塞 万提斯的笔下,西班牙犹如透着阳光的土制酒,谜一般醉人的混合物,在恍 惚中令人心驰目眩。可是长大以后,这种感觉,被一些硬邦邦的词击中。那 是海明威的书《告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也是毕加索的画《格尔 尼卡》,后面是“西班牙内战”、“国际纵队”。可是,这两种印象怎么也 调和不到一起,也难以相互替代。西班牙就这样模模糊糊地在心里收藏,留 在一个角落里,变成了一个隐隐的谜。 其实,我们去过巴塞罗那。 那是在冬天,在造访法国的时候,从巴黎直下南方,又从法国南方的蒙 布利耶上了火车。大部分的路程在法国境内。然后进入西班牙,在地中海的 蔚蓝海水和比利牛斯山的洁净雪顶之间,火车从悬崖山道九弯十八绕,绕了 进去。没有料到的是最后一程,这跨国火车,竟然一头扎入地下,变成了地 铁。一阵黑糊糊的疾驶之后,停下来,就说是到了。 下来,是普通的地铁站。没有海关,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待我们上到 地铁站的小小出口,赫然发现,这已经是巴塞罗那的繁华街头。接着,是几 天紧凑的“高迪建筑”之旅,高迪是西班牙近代的一个著名建筑师。几天后 ,揣着一大包胶卷,我们又从同一个口子进去,匆匆地原路退回,回到法国 。活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入敌后的侦察任务。 此后,别人问起有没有去过西班牙,张口就会回答“没有”。然后心中 一愣,才想起巴塞罗那。 虽然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大城市,几乎总是游客到西班牙的首选 。可是,我们却本能地觉得,我们只是到了巴塞罗那,我们还没有到过西班 牙。我们没有看到堂·吉诃德的拉曼却荒原,也没有听到西班牙内战枪炮留 在山谷里的回声。从此,留下一个梦,哪一天我们还要回去,走进西班牙。 后来,有一阵,我们像工蚁一样,一石一木、一锤一钉地,为自己盖一 栋房子。此间,心里只有一栋乡间小屋,环绕绿树花草。每日埋头劳作,梦 暂时后退,忘记远行。直到搬进完工了的房子,才从工蚁变回自己,直起腰 来,站在窗前,望着远远的地平线,白色的云朵在缓缓地飘。 云朵在飘呢,我说,我们也应该从蚁穴里爬出来,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看 看了。 这时,一个朋友突然对我们发出邀请:我们明年一起去西班牙?那个梦 ,突然就走得很近,变得清晰可见:明年,我们去西班牙。 九月下旬,当是夏末初秋时分。是暑气渐消,天高地阔的季节。临出门 那天,天气却骤然变得古怪。不是热,也不是冷;不是晴,也不算雨。从来 没有过的奇异感觉。空气似乎在快速流动,又滞留在原地。天色似灰似黄, 半开半合,定有什么暗示,我们却无力解开。这种不安一直带上飞机,飞机 驶近跑道,却面对乱云飞渡,整整等了一个半小时不能起飞。 终于一声呼啸,钻出云层,飞上几乎是静止的空间。在这里,风云变幻 和疑惑困顿永远是留给下面的那个世界的。我们把一切抛在九霄云下。 直到一个月后,我们才知道,就在这云层下面,就在我们飞往西班牙的 那一刻,一场黑色龙卷风突袭了我们居住的乡间。长长的龙尾,就在我家门 前的路上扫荡。巨树古木拔地而起,屋瓦墙砖漫天飞舞。那是这片宁静田野 百年不遇的惊心动魄。 而我们,完全不知不觉。我们只是在追逐阳光,向西班牙飞去。 这就是我们西班牙之旅的开端。 好在,回到家,邻里们无人受伤,我们的房子,也还在那里。 P7-9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佛朗哥的政治遗产与西班牙民主  提起西班牙,我们一定会想到这个民族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曾经不可一世;哥伦布航行的赞助者就是西班牙王室,等等。还有那些虚构的人物,如卡门、堂·吉诃德,中国人也耳熟能详。近读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在作者的引领下游历这个国家的土地和历史,我收获了更多难以忘怀的东西。   西班牙曾经受过多次战火的熏陶,或许正是这种血与火的洗礼,打造了西班牙人那种豪迈尚武的气概。不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战火却是拿破仑的入侵。当时法军占领了西班牙,却无法征服西班牙,因为西班牙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游击队的身影,令法军防不胜防。这时拿破仑派出了一名强将,雨果将军,这位将军具有丰富的与游击队作战的经验。到西班牙上任的雨果将军还带着家眷,其中就有他那19岁的儿子。敏感的维克多·雨果在异国他乡体验了战争的残酷,多年之后他写的《九三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发生在共和国士兵与一位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女人之间:谁杀死他的?不知道。怎么,你不知道谁杀死了你的丈夫?不知道。是蓝军还是白军?是一颗子弹。这段对话在其他地方也曾读到过。但仅在林达的书中才知道,原来作家雨果是一位入侵西班牙的法国将军的儿子。这一经历对于雨果来说必定刻骨铭心,因为他曾在异国的土地上目睹一场战争,而领头者就是他的父亲。是的,对于战争的双方来说,或许有种族、意识形态等诸多差异,但对于一位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女人来说,这些都无关紧要,只是一颗子弹,一颗能要人命的子弹,要去了丈夫的生命。这就是说,生命的价值,要远远高于诸多冲突。作为作家的雨果,已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点。但是,西班牙人却没有马上认识到这一点,以至在往后的岁月里,这块古老土地上依然是战火不断。   正是多年的内战导致了佛朗哥的上台。于是,西班牙进入了长达30年之久的佛朗哥独裁统治时期。除了独裁,佛朗哥还为西班牙带来了什么?从林达的记述中,我才知道,原来佛朗哥还为西班牙培养了一位国王。佛朗哥本人是一位强硬的军人,他没有任何先进的政治理念,他上台之初只是承诺要恢复西班牙的君主立宪制,并指定胡安·卡洛斯为未来国王。佛朗哥逝世几天之后,西班牙才举行新国王加冕仪式。当卡洛斯10岁回到西班牙,佛朗哥即让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对于欧洲的政治制度来说,君主立宪制即意味着国王有职无权,他仅是国家的象征,只能虚位坐阵。这对国王的素质本身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位居万人之上后,他甘愿退出权力中心么?但新国王做到了,卡洛斯上任后唯一做出的一件实事,就是在国会提交的首相候选人名单上,挑选并任命了年轻的苏亚雷兹。事实证明,国王带给西班牙的是一位担当得起改革重任的首相。   苏亚雷兹上台后,并没有首先考虑自己权力的牢靠问题,而是力争让各个政党合法化,其中包括共产党。在苏亚雷兹看来,这是西班牙走向民主制的第一步,因为若是还有党派处于地下状态,如此得到的选举结果就是片面的。于是,西班牙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选,而苏亚雷兹则凭借其声望成为民选的首相。但西班牙再次面临考验。由于初生的民主制度在西班牙还不够成熟,因而当时的西班牙危机四伏。这时军人发动政变,一举扣压正在议会参加会议的所有内阁成员。若是军人上台执政,西班牙的民主化进程将前功尽弃。危急时刻,国王挺身而出。当一名政变将军要向国王通报情况时,国王的瞬间反应是,这位将军口气如此镇定自若,莫非他是有备而来?如此若一旦会面,这位将军是否会以此向公众表明他是受国王之命而这样做的?国王马上借故拒绝会面要求,随后设法通过电视台录像的方式,向外界表明,国王不会容忍这一打断民主进程的行为,政变若要成功,除非先打死国王本人。由于国王在西班牙具有至尊地位,他的这番表态极具影响力,一场政变就此悄无声息地流产了。读到如此扣人心弦的情节,不由得对国王的智慧以及应变能力由衷佩服。政变其实对国王也是一种考验。因为,此时国王的干涉若是不成功,他完全有可能因此被罢黜。但国王若是明哲保身,政变将把西班牙重新带回军人执政。是国家的民主重要还是国王本人的得失更重要?国王毅然选择了前者。幸好西班牙的军人忠诚于国王,才使局面转危为安。但国王事后却要求内阁不认定这是一场军事政变,且从此内阁还应该主动搞好与军队的关系,而他本人,则承诺以后再也不会走出他的象牙之塔亲自干涉政事了。这是一种多么富有胆略而又高超的政治智慧。   君主立宪制的智慧或许就在于,资产阶级的政党总是代表了特定的利益集团,而国王的存在则表明有一种超脱于特定政党的价值之存在。大权在握的当政者以及军人对于国王是谦卑的,而高贵的国王对于人民则是谦卑的。与这样的谦卑相遇,令我感动。  经历这样的危机之后,西班牙各政党的领袖手挽手走在马德里游行队伍的首列,当时共产党的领袖卡利约还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上帝拯救了西班牙!   当然,与其说是上帝,还不如说是西班牙政治领袖的智慧,人民对改革的理解认同,共同拯救了西班牙。无数次的战火终于令西班牙人在某种更高的真理面前表现出谦卑,那就是超脱于各种意识形态或各阶层特定利益的全体人民的福祉。                              源于《新民晚报》

内容概要

我们夫妇俩,叫丁林也罢,叫林达也罢,都不过是为了发表一些话非要一个名字不可时,起的一个名字。男的原来姓丁,女的名字里有一个林。通常都是女的写头一稿,所以仔细的人看得出有女性的痕迹。之所以不怎么“秀”,实在是没什么可“秀”的。读者诸君读了,觉得有道理,对那些故事留一个印象,我们就满足了;觉得没道理,骂一声,也没什么不可。
我们俩是中学同学,朱学勤先生文中提到的刘海生老师就是我们上海复兴中学的老师。
我们俩在黑龙江小兴安岭插过队,干农活,还放过马。后来回上海,男的是街道工人,女的干过几年建筑队木匠。文革结束进大学,学的都是“工科”。女的毕业后又考了研究生,师从陈从周先生。后来我们两人都在大学里工作,但不久就都辞职了。那是大概1987,88年的事情。此后就都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当然,有点书本和技术底子,活儿比一般小工要轻得多,但是和工人们一起住工棚,却是当然的事。这样直到91年偶然的机会出国,机缘还是打工。
出国后,干的活在农业、仓库、建筑、运输等等的边缘,就是说,在老板手下你该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也上过一点课,很杂。读书,也很杂。“小贩”一说,还真是准确的说法。在各地小镇的地方节庆上,摆一个“摊”,卖小玩意儿,比如自己做的小东西,工艺品之类。相当于赶庙会。如此谋生不易,所以我们俩还得有一人维持一份固定的job,每天上班。如此谋生的好处是,走遍了南方的小镇,习惯了黑白红黄乡下人。
最怕的是,编辑在我们的“名字”旁注:学者。非得是学者才有credit吗?不是学者能不能有常识?我们早不是什么学者。我们俩手上都是有茧子的。
最近我们俩在忙于自己动手盖房子,改善居住条件。DIY在这儿非常普遍。杰米·卡特总统是我们州的人,他老先生就喜欢空下来做做木工活的。我们觉得这挺好,你说呢?

书籍目录

1.去西班牙
2.塞哥维亚的罗马输水道
3.古老的科尔多瓦
4.小城托雷多的故事
5.阿拉伯人来了
6.阿尔扎哈拉的废墟
7.历经沧桑的科尔多瓦主教堂
8.塞维利亚的故事
9.阿尔汉布拉宫的故事
10.带着诅咒的黄金时代
11.马约尔广场随想
12.戈雅画笔下的战争
13.世纪之交的高迪和“九八”一代
14.不幸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15.迪伯德神庙下的兵营
16.深歌在枪声中沉寂
17.战争以谁的名义
18.西班牙内战中的人们
19.半个西班牙被杀死了
20.战后西班牙,置身死地而后生
21.蒙赛拉的变化
22.小镇杰里达和它的古堡
23.殉难谷的十字架
24.公投和第一次大选
25.到巴斯克去
26.格尔尼卡的老橡树
27.古根海姆的骄傲
附言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图书封面


 西班牙旅行笔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8条)

  •     读《西班牙旅行笔记》两个问题:1“革命之后,不再写诗”在那一刻,人们得到长期未能获得的解放感觉。当约束瞬间消失,一些人会感到茫然和困惑,另一些人会狂喜失态,这种狂喜会迅速推广和蔓延。本来被隐匿,压抑在内心的一切弱点,人性中本来就有的卑劣和残忍,如潘多拉盒子中的收藏,掀开盒盖就一拥而出,再也无从收回。人们发现,他们曾经嫉妒的人,讨厌的人,不喜欢的人,甚至捏着自己借条的人,都可以在惩罚“敌人”的借口下任意加害。杀人,不再是要受到法律惩罚的犯罪行为,竟然还是“正义之举”。有一些人被杀,是因为他们不是穷人;一些知识分子被杀是因为他们的政治理念不同;还有一些人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而被杀。在激进的左翼看来,这些人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本身,已经足以说明他们是“有罪”的敌人。争斗双方那些急急在街头奔走并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大多都是底层的民众,其中也不乏浑水中泛起的沉渣。为什么与法国仅一山之隔的西班牙在进行社会变革的时候表现出和法国如此之多的相似性?将“左”“右”分别进行到底,极端化的改变方式使得任何“中庸”“妥协”性的渐进式的改变成为不可能,因为“它们不能许诺立马兑现的果实”,平常时期尚可,一旦到了非常时期,则简单的黑白式的思维成为社会主导的判断方式。反对的人要么不出声,要么出声被前进的车轮碾碎,“九八”一代们对西班牙前途命运的追求,希望让西班牙变得更好的努力,“内战”之后变得滑稽起来。事实上,这种非常时期的“非理性”思维方式也许是人类无法克服的命运。它让人们变得“嗜血”,单纯的恐惧对方对自己造成伤害会使得每个人都处于不安全的境地。“清洗”“净化”社会使得本来拥有良好目的的革命目标走上了一条彻底的不归路。没有人能够逃脱那氛围。当真正的革命到来的时候,当每个人都被真正的调动起来去捍卫或者反对什么的时候,当变革真正发生在民间而不是只停留在知识阶层的头脑的时候,当民众的情绪已不再麻木而是对现状有自己看法的时候,这种整个社会的情绪还可能被缓和的导向安全的泄洪阀吗?恐惧自己的不安全,害怕明天的巨变,担心失去革命中的既有利益,种种人性中的弱点是不是总要把由文明培养起来的所谓理性,和缓,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观念打败?如果这是人性中必然的恶,那么,革命如何以和缓的方式进行,变得不再那么嗜血,这可能吗?这又牵扯到了人性善恶的基本问题了。事实上我怀疑,理性的文明的一切建构,可能总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莲花,绿叶葱郁的漂浮在根系不稳的水面上,当暴雨来临水势变猛的时候,一切都被冲的无影无踪。然后重新开始下一个同样如此的循环。所以,革命以后,也请不要写诗。“不同的人类?”内战后的佛朗哥政府对共和党的清算,十几二十万的生命消失在战后的时光里,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以后?两场相距一个世纪的内战,结果却如此不同,为什么美国可以不打了各自回家抱孩子搂着老婆睡觉过太平日子,而西班牙则要继续给本来已经饱受内战之苦的祖国继续增加血腥的数字?如果佛朗哥政府由其他人来领导,结果会是怎样?这说明什么?人性可以有区别吗?想到至少还有一个美国,在读到这段西班牙的悲惨的历史的时候,我还不是太悲观,美国内战相较之下还是“温馨”的结局给漫长而遥远的人类文明历史增添了一笔并不沉重的注脚,虽则可能只有一笔,但告诉我,人类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这样,即使人性是可恶的,但也有东西能让它在活动起来的时候,变得不那么狰狞可怖。愿这些因素多起来。同样的问题问起来,为什么美国革命以一场如此不同的方式进行?这片辽阔土壤上的什么因素使得这个国家的建立和成长都与众不同?这是个谜,吸引了无数的人的好奇心。今天,我也被她吸引了。“探究正在美洲大陆上成长的,未知的文明”。
  •     对于历史和地理都很白痴的我来说这本关于西班牙的旅游笔记实在太棒了作者自身就是一个对艺术和情调很敏感的人 所以文字也温婉细腻加上她所查资料的详尽 让我觉得如同身临其境对那些内战 外族入侵的历史深深震撼。
  •     在飞机上读完的这本书。刚经历了地震,心头酸酸的,边读,边想近当代中国史,很多感触。记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到清明节,会集体做小白花扎花圈,一路走到雨花台凭吊烈士。去年去台北,在台北的忠烈祠,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解说词。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西班牙内战那段,感触特别多。死的都是中国的儿子。累累的白骨,堆砌的是巍峨的主义。要多少白骨,才能买来克制,理性和民主?西班牙人想明白了,我们呢?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     听人介绍时就说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止在于把西班牙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介绍的很没很人性,还融入了西班牙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仿佛让人置身于西班牙历史文化长廊之中,和作者一起领略西班牙的另一种风情
  •     从西班牙回来后一直想读一读这个国家。读完林达的这本,非常喜欢,不仅仅有熟悉的景色,还读到了西班牙的历史。古代的征伐和文明,西班牙内战,政治人物的博弈,都非常精彩。
  •     我对西班牙如此向往,也许也有来自这本书的影响吧
  •     只是一本旅行游记,很平淡那种
  •     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西班牙
  •     因为从朋友那里读了这本书,去了西班牙旅行,还特地去了南部极具阿拉伯风格的格拉纳达,塞维利亚还有科罗多巴。
    因为要第二次去要巴塞罗那,特地从当当买了这本书,在旅行的飞机上重温西班牙的点点滴滴。
    巧的是,下飞机时,看到隔壁座位的乘客,也正在把这本书收进背包中,于是遇到知音般的冲她笑笑。
    也许,这真的是一本最合适去西班牙旅行的书吧,厚厚的一本却不枯燥,西班牙历史上的战争,辛酸,血泪、荣誉和西班牙人的骄傲,都由作者闲聊般的娓娓道来。让你在看到眼前的一切时,感觉和西班牙变得很近很熟悉。
  •     六年后又读林达,史料足以启蒙,叙述中的感性和立场片段却并不能共鸣。印象深的是夫妇二人笔下的古罗马输水道、九八一代、洛尔加。这片土地自有她奇妙的地方,代言式书写,看看就好。
  •     条理很杂乱,历史随感走到哪想到哪写到哪的感觉,每一篇题头的副标题是编辑因为这样才做的概括吧。
  •     好喜欢林达
  •     朋友很喜欢的书,但是的确不是我的菜
  •     知道彼岸不难,但有些事情需要知道路径,很受启发,谢谢!
  •     理性与感性交融,民主宪政与文化宗教并述。不扭捏,不矫情,西班牙千年史诗娓娓道来。但相比之下还是不如那本去巴黎。
  •     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让我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     西班牙是个色彩分明浓郁的异域,斗牛、足球、唐吉坷德、哥伦布、毕加索、热情暴躁的性格构成我对这个国度的大部分认知。从书中粗略的了解它的整个历史,作为欧非大陆的结合处,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轮番登场,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不断拉锯、征战、和解、共存。欧非文化和人种的融合造就了独特的西班牙文明,它偏居一隅,却承接着不同的文明渗透交融,独自酝酿发酵。1936-1939的内战又让西班牙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国际纵队中有很多熟悉的人物:白求恩、乔治.奥威尔、海明威。虽然弗朗哥政权获得胜利,但帮助避免西班牙卷入二战,最终在国王卡洛斯和首相苏亚雷兹的努力下完成了和平的政权改革。祝福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化,它像最瑰丽迥异的迷,展现着生命的奔放和热情,让这个世界充满惊奇和欣喜。
  •     对于一个不甚了解西班牙的童鞋来说,这本书真是让我了解了这个国度的前世今生,嗯,不多的在书店看了还会买下来的书
  •     《带一本书去巴黎》和《西班牙旅行笔记》一起订的,现在看起来很值得。对于想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导向。历史文化的脉络都沉浸其中。不仅仅是一本肤浅的游记,更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作者独特的理性思考。值得推荐。
  •     林达写民主还是那么令人动容。读历史就容易有一种“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的感觉, 不只我们如此坎坷,对西班牙又多了许多了解。摩尔人入侵,九八一代,内战,佛朗哥,民主改革。
  •     林达的书读过不少,基本每本书都是通过轻松的笔触,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你许多不了解的事情,并在字里行间让你去思考,并深刻地影响着你。这样别有风味的写作方式,使林达在国内形成了很大的读者群,同时他也普及了许多应该是常识而为我们所忽视的知识。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也是如此,让人一读就放不下手。要不是因为作者是林达,这本书我本来是不会买的。对于西班牙及那种热烈的拉丁文化,我一向是不太感冒的,甚至可以说是怀着很深的偏见。我总觉得西班牙的种族及文化都是一种混杂,激烈而缺乏理性,低俗而缺乏崇高。总认为西班牙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不高,相反在它处处的征服之中,毁灭了许多被它视为异教的珍贵文化,如对于玛雅文化的摧毁。当然西班牙让我喜欢的东西也有一些,如委拉斯贵兹的油画,但那种宫廷的优雅似乎已经消失于历史的深处;再如阿尔莫多瓦的电影,看得多了,在我眼前也幻化为一团团热烈而野性的色彩;当然,还有唐吉诃德骑士,我所欣赏的他那种勇斗风车的精神,不过更多的人总是以鄙夷的神情谈起他。西班牙在我心目中总是模糊的,从内心的深处我也不太想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给了我一个纠正偏见的机会。书印得很精美,中间有很多彩色的照片,让你对西班牙的美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作者是一路行来一路写,将西班牙的风物与人情融于景致之中,将西班牙的历史寓于现实的描写之中,在那些古老的城墙和嶙峋的岩石之中抚摸着西班牙内在的灵魂。在书中,作者对于西班牙的历史着墨很多,抓住其重大或者深具影响的事件,展开来写,写得有声有色,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我对西班牙历史的了解。这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这块贫瘠多山的伊比利亚半岛,各个种族也曾是你进我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曾饱受蹂躏,从血缘到文化,都混杂着异族的色彩;在哪热烈而野性的地中海风情中,你可看到那深埋着的忧伤。是的,忧伤,像蛇一样钻入了西班牙人的内心,像烈酒一样浸透了西班牙这片土地。从弗拉门戈舞的狂热中,从安达卢西亚的歌咏中,从戈雅的画作中,甚至从塞维利亚的城墙中,你都可以感觉到这种深入骨髓的忧伤,已成为每个西班牙人与生俱来的民族特性。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著名的西班牙内战。对于西班牙内战,中国人应该了解得很多,甚至比西班牙所有的历史还要多,所谓的国际纵队、第五纵队,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汇。从此书中,我们看到了西班牙内战的另一面,看到西班牙内战中更详细的细节,看到了内战中各色人等的活动与各种人性的绞杀。有时历史真的不好深入进去看细节的,你会在所谓崇高事件下看到卑劣的人性,在伟大的理想后面看到残忍的现实。在对细节的观照下,历史上所谓的正义与非正义,先进与落后,恐怕可能都会翻过个。对于佛朗哥,以前一直将其看作是法西斯分子,认为他的独裁与专制统治导致了后来西班牙的封闭与落后。但看完此书,让我觉得历史恐怕并非如此简单,从而去寻找更多有关的书籍,查寻更多的资料,对于这个人有了一些更深切的了解。由此,我想,如果我们仅是从以前的教科书或者报章上来了解历史,注定会造成对于历史的误解的。多多地阅读,也许会让你对于历史或者现实有更多的了解,会从另外的角度去重新看问题。这,也是林达的书给我的一点启示。
  •     跟余秋雨水平差不多。
  •     非常值得的一本书喜欢异域风情的人要看,里面满是伊利亚半岛的教堂和高原喜欢过外国历史的人要看,西班牙上下千年的故事和情感走在里面了。。。。
  •     跟着林达学野史
  •     开头蛮像游记的,写着写着成了历史科普读物,并且描述太过感性有点腻。而且旅行这件事,差十年,真的会颇具年代感。
  •     前面寫的很有意思 從內戰開始敘述的有些枯燥乏味 有些部分感情抒發的過多 想要了解詳細歷史的 還是不必看了
  •     这本不是旅行攻略,也不是简单地需要自己的旅程,而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为了去西班牙旅行,选择了这本书,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行程设置是多么肤浅。强烈推荐大家读完了安排排行程,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西班牙。
  •     幸亏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旅行笔记,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西班牙以及欧洲历史的一角。
    感谢作者将社会科学融入在他的旅行笔记里,这本书才更显出它的价值。
  •     随书领略西班牙的人文风情及历史发展脉络,值得一看
  •     这是一本旅行笔记,但又不完全是旅行记录。在书中旅行更多了对西班牙历史的了解。看了这本书,更加期待去西班牙旅行.....
  •     一直很喜欢林达的书,特别是“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我们嗦误认为的美国。这本书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更把上千年来发生这块土地的故事揉进漫游的行程。书还没看,但相信不会让我失望。值得欣喜的是全书不断有插图,让人身临其境。余秋雨老师有关旅行的书就很少有插图,只能发挥想象了。
  •     西班牙,我最向往的安达卢西亚。很值得读的书,作者这一系列的历史游记都很棒。就在窗台,抬眼望去的不仅仅是西班牙的异域风情,更有它历史的幻境,而这大境下,确实最个人的反思。
  •     尽管断断续续,还是看完了林达的新作《西班牙旅行笔记》。我差不多是这样看完的:早晨上班的时候,只要有座位,就从包里翻出来,看上一些;晚上回家的时候,不管多么晚,睡觉前看上20-30页,就这样,两个礼拜的时间,终于看完了。也通过林达的视角,重新认识了西班牙,这个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小国。印象中的西班牙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有激情四射赏心悦目的足球,巴萨和皇家马德里的双龙会,以及瓦伦西亚、塞维里亚这样的平民足球;有血腥的斗牛表演--每个周五的晚上,都会通过北京六看上三场斗牛比赛,也知道了几个像阿贝让那样闻名遐迩的斗牛士以及斗牛比赛的流程;有观赏性极强的红土比赛;习惯了深情如情歌王子胡利奥的歌声,以及男高音多明戈斯的嘹亮歌喉,瑞奇马丁的拉丁风情;知道臭名昭著的埃塔恐怖组织,还有已经属于历史的佛朗哥的独裁,国际纵队以及让人热血沸腾的国际歌……但我似乎又从来没有认识过西班牙,这个充满悲伤的国度。林达的西班牙之旅(虽然林达可能也有失偏颇,但我宁愿选择相信崇尚自由的林达),给了我重新了解西班牙的机会,让我了解西班牙的历史,西班牙的种族主义,地区自治、国家分裂,以及在西班牙从独裁走向民主的历史进程中,那些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苏亚雷兹、冈萨雷斯,以及国王胡安·卡洛斯,以及西班牙人俊朗清秀的面孔为什么总是透着忧郁。历史上的西班牙也是一个饱尝分裂之苦、民族冲突之痛、党派倾轧、平民无谓牺牲、宗教审判之极端的民族,西班牙也是一路踏着血雨腥风而来。所幸的是,为民主、幸福、自由付出了血的惨痛代价的西班牙,在历史进程转变的重要关头,终于搭上了欧洲走向社会民主主义的末班车,从此告别了党派的独裁,将权力真正还给了人民。只不过,这一段血腥的历史被一些人,一些党派出于某种卑劣的贪婪以及愚民思潮等不可告人的目的,粗暴地扭曲,武断地压制,刻意美化了曾经给西班牙带来沉重伤痛的内战,掩埋了真正的西班牙历史。
  •     2017年第一本书,艾玛,看的这费劲!不过从各处旅行地引申出来的历史描写的很详细。西班牙不是只有佛拉明戈和斗牛,不是只有足球和啤酒,还有血淋淋的历史和教训。
  •     看完对西班牙的历史和地理都有了一定了解,要带着去旅行
  •     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爱林达系列书籍了,因为他们讲述的历史与事实,不仅是可读的,还是可信的。能做到这两点的现代中国籍作家,黄仁宇,岳南,林达。
  •     把西班牙的历史和旅行穿插在了一起。读的不只是作者的感受,还有不少历史故事。颇为喜欢作者写佛拉门哥的一段,把各中的精髓都用文字表达出来了。
  •     谁都会喜欢塞维利亚 想念橘子和tinto
  •     林达对西班牙历史的洞悉,尤其是对其成功民主转型的叙述着实让人深思,在作者细腻娓娓的笔触描摹之下,一幅古代-近代-现代的西班牙历史跃然呈现于读者眼前,留给我们关于大历史格局的无限思索,尤其是为人们深刻认识宪政民主法治国家的真正含义提供了难得的视角。
  •     林达的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笔法深入浅出。这本旅行笔记并非介绍旅行,而是在西班牙的土地上,了解她的历史,感受她的文化,不着痕迹地娓娓道来。西班牙的民主进程,令人深思。
  •     与其说这是一本旅游笔记还不如说是一本历史说,在作者参观旅行的过程中道出整个西班牙历史。纸质很好,就是书有点重,拿着读有点累。
  •     跟随林达的角度去品味风景品味历史吧
  •     历史老师首先说的林达,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看了非常喜欢,还说他们老师说,林达的书都值得看。。。我就买了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看了一章,文笔不错。期待继续看下去的惊喜
  •     在看了林达的《近距离观察美国》、扫起落叶好过冬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以后,一直对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非常神往,电子版早就下好了,可是就是不能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最终还是忍不住买了一本。5天就看完了,没有太多惊喜,反倒有点失落,似乎没有想象的精彩,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都不能弥补那潜在的遗憾。可是,这不是我期待的吗?尽管没有美国建国初期的睿智和理性,没有惊天动地的战斗和气概山河的英雄,也没有法国那200多年反反复复的惨烈战争,但是西班牙的现代化却有一点独特的风味,尽管有过外族入侵,有过宗教压迫,有过帝国的崛起和殖民地的壮大,也有过国家的失败和分裂,有过外部势力的侵入,也有过军政府的独裁,但是西班牙却成功的躲过了二战的洗劫,也拜托了军人干政和国家专制的厄运,更避免了极左和极右的反复震荡而给国民带来的灾难。虽然,不能说西班牙的现代化是一帆风顺,但是从西班牙的历史和传统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路径,也充分显示了这个国家政治家和民众的智慧。
    在我看来,这似乎和台湾的路径有几许相似;而回头看天朝,那点失落其实是深深的嫉妒。
  •     从十年前读朋友推荐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我就喜欢上了林达的作品。后来又陆续读了他的《扫起落叶好过冬》等作品,都近距离介绍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制度、社会问题等方面,视野开阔、思想深刻而文笔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因此购买林达新作《西班牙旅行笔记》、《带一本书去巴黎》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先读的《西班牙旅行笔记》。林达就是林达,作者没有叫我失望!这本书,以游记的体裁,多视角地,详细而深入地讲述了西班牙的历史、传奇、宗教、文化、景物、建筑、风情等等,让我这个没有去过欧洲的人,先在书中来了一次西班牙“深度游”。这就是林达行文的一贯风格,绝不仅仅是个“作家”,他是非常有学问、有思想的。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照片和手绘作品,真的没有想到林达除了文章写得好之外,居然还具有这样的绘画技巧!总之,是一本物有所值的好书!
  •     看完了西班牙旅行笔记,让我惊叹,笔者手里没有过多激昂的文字,却把在西班牙的感受写得那么的激动,意犹未尽。透过笔者的文字,她所讲述西班牙的风土历史文化,让我仿佛置身于西班牙的名胜之中。那种历史留下的印记,笔者用故事讲述了它的魅力。书中所述,来自美洲的华盛顿.欧文是对西班牙历史描述最有影响力的文笔艺术家,他对西班牙的影响无疑是当时之最,而笔者今天所作却是今天对他们的总结。
    灵魂跟随笔者来到了文化的欧洲,来到了魅力的西班牙,塞戈维亚古罗马输水道是我最喜欢的建筑之一,还有混杂了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科尔多瓦主教堂,多亏了笔者,让我魂游一番。
  •     质朴厚重,不只是旅行,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     昨天拿到书,到今天已经迫不及待的读了三分之一。由于要去西班牙旅行,这样一本充满历史文化的书籍无疑再次对我选择去西班牙旅行做了肯定,作者丰富的知识,优美的文字让人欲罢不能。
  •     阅读林达的作品。总能让人以不同的眼光再度看这个世界。这是一个阳光眷顾的国度,虽然有段时间暗无天日。但是巴塞罗那的老城,高迪无与伦比的天赋,依旧是西班牙不可或缺的烙印。游记,读起来不应该只是游览的记录,它应该是对当地生活、对当地文化的解读。每每翻阅,总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西班牙。去旅行,一定会带上这本书,然后在经历一次神奇,阳光下的西班牙。
  •     听着班得瑞的《梦花园,抒情小调》看完了着本书,感觉,经历了一翻不同国度的感受。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仍不忘西班牙内战的气氛。作者让我们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去看旅游点,更能理解旅行的意义。
  •     作者太主观了....叙事也很混乱……
  •     别人也不是平平安安走到今天的。看完只记得摩尔人柏柏人...繁复的摩尔花纹这些东西...
  •     主要是对西班牙历史偏重近现代的一个梳理。而我最感兴趣的是伊斯兰时期,所以就有点兴致缺缺,不过还是有意思的。
  •     看完后觉得西班牙极具魅力
  •     说实话,林达的书我基本上都已经买下了,我也丝毫不避讳的告诉别人自己比较喜欢林达的作品。本书基本上继承了林达的风格,不但将旅行中的见闻记录在其中,还介绍了西班牙的人文历史,尤其是其走向现代国家的历程,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     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以历史的演进为横轴,以亲临其境的参访、感悟为纵轴,将《西班牙旅行笔记》搭建成一座体量庞大、结构恢弘但构造精美的建筑物,作者就是那个从材料选购、图纸设计,到一砖一石砌垒都亲历亲为的建筑师。林达的书是一部细节饱满、时有智慧闪光、尤其是对落后文明古国近现代转型有深刻洞见的历史笔记,从中清晰可见作者忧思中国的脉络和条纹。它有着平实简朴的文字、扎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和亲身采集的现场素材以及对于古今建筑、绘画流派专业而优美的评介,是一本带着体温的西班牙文艺之旅的导游手册。
  •     Sometimes brilliant, mostly plaint
  •     不错,讲的很清楚。没有美国系列那么系统深入有思辨,但对于西班牙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     一定要重刷的一本书
  •     本人知识有限,挑不出什么错,但总感觉作者并不是自己对西班牙历史很了解然后深入浅出地写一本书,而是为了写一本书出发前特意收集很多资料写成的。心里隐隐有种不可靠感,但又找不到好的替代品。
  •     认识林达的第一本书,对历史、建筑和哲学等等,融入生活的很好的认识,一种不同的旅行笔记。
  •     林达夫妇的这本书,非简单的旅行笔记,而是透过自己的行走,对西班牙这个古老的帝国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是如何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最深入的阐述,或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看,都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好书.
  •     厚厚的小32开本,沉甸甸的压在我手上将近一个月才读完。感觉很累,待到合上最后一页时忍不住翻看扉页,35万字?不相信,好像不止,怎么这么沉?林达是我喜爱的作家,好像这是我读到的他的第七本书吧。开始奇怪,他怎么想起西班牙了?美国和法国的丰富历史、现代政治与经济,还远远没有挖掘完呢。林达真有耐心,说西班牙,居然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前几章一直不慌不忙,我只有耐着性子读下去。罗马文明不仅是建筑,还有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中国古代先秦文明比之就逊色多了,不仅建筑上没有定格框架,而且也没有搭建政治制度、司法制度。尽管古汉语高深精湛,却难以表达现代西方的政治司法制度,所以在西学东进的“五四”时期,是汉语而不是汉人的观念首先成了现代化的障碍,不得不首先进行白话文改革,这恐怕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真实内在推动力。现在的一些人把国学炒得那么高,甚至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其实是不了解历史。所谓“摩尔人”,即西班牙人对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的统称。奥赛罗虽然英勇善战,但妒火中烧毁了他。我过去一直挺同情奥赛罗。现在想来,他为什么妒忌?恐怕还是摩尔人自卑的心理作祟吧。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曾经友好的相处。现在犹太人成了强者,阿拉伯人成了弱者。原因在于是否宽容。犹太人做到了,至今保持着聪明、善良的民族特性;而阿拉伯人已经陷入极端主义不可自拔。写到这里,回想起看过几次的英国人拍摄的《威尼斯商人》,其中对犹太人极尽蔑视、丑化,甚至连上犹太人的宗教倾向,过分了。林达和我捉迷藏,始终不着急,在做了大量的铺垫,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法国的启蒙运动,再到西班牙的宗教渊源,林达开始叙述西班牙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最惨烈的内战历史,也解开了我自幼年时就存在的一个谜团:佛朗哥,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当时成功也就算了,奇怪的是,二战后一直延续统治,直到70年代寿终正寝。为什么?一定有我不知道的原因。至今还记得小学时读过的歌颂那位参加西班牙内战、反对佛朗哥法西斯的国际纵队的一位将军的诗句:“将军忽然觉得/那是祖国匈牙利的菩提树/它那沉重的阿拉贡的桂树叶/在他头上飒飒作响……”幼年时读到的国际纵队的英勇故事,当时非常奇怪?为什么会失败?不缺战士,不缺英勇,也不应该缺少武器吧?如今才明白,看起来那么悲剧性。国际纵队由第三国际组织,来自50多个国家,60%是***员,包括加拿大的白求恩、阿尔巴尼亚的谢胡,虽然共和政府把全国的黄金统统交给斯大林充军费,斯大林却卑鄙地背信弃义不肯提供。国际纵队的战士却几乎是赤手空拳战斗,一个战士举着枪战斗,他的战友在后面等待,等到第一个战士被击中倒下,后面的人才捡起枪继续战斗,直到也被击中倒下,再有人捡起枪,就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因为没有更多的武器。西班牙内战的残酷性大大超出我的想象,比之二战的大屠杀有过之而无不及。杀俘虏,内部自相残杀,佛朗哥胜利后报复性杀死的平民就有20万人。这种中世纪的残酷我一直以为20世纪不应出现,谁料想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交战的双方都很残酷,谁也不比谁更温良恭俭让。林达的观点振聋发聩:“如果你以残酷报复残酷,你是在证明对方行为的合理性,你把自己变得和邪恶一样!你在高喊着:换一换吧,其实是邪恶互换。”《格尔尼卡》的故事人人皆知,不为人知的是,共和政府向毕加索付出了巨额定金。这真让人吃惊,这种时候,炮火连天,军费紧张,亏他们想得出来。果然,不但留下一幅惊世作品,而且艺术的力量让纳粹德国根本不认帐,不承认是德国飞机干的事。内战在1939年结束,恰好是二次大战爆发之前,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本以为佛朗哥是他们在二战中的盟友,不料佛朗哥不知哪根弦聪明起来,居然和他们保持了距离,在整个二战中保持中立,根本没介入二战。佛朗哥借助右翼的力量打跑了左翼,却又没有跟着右翼走,他站定在十字路口。这使得佛朗哥逃过了对法西斯的审判,得到了美国的认可,战后很快被西方社会接纳。西班牙的经济迅速发展,1964年,3000万人口的西班牙接待的外国游客居然达到1500万,1978年达到3900万,而直到2000年,中国接待的外国游客才只有1000万,真是匪夷所思。西班牙后来的“制宪改革”是了不起的,左、右各派都在汲取历史教训,深刻反思自己。唯有自己才能判自己的死刑,只要你反映民意。做民众的向导,民众还会追随你。从1898年开始,西班牙经历了百年之痛,苦苦追求富国之路。他们废黜了国王,却换来国家混乱;他们从欧洲引进了各色思潮,却导致民众分裂;他们想走强国之路,却在左右之间摇摆;他们想复制十月革命,却复制了一场内战。终于在佛朗哥死后,用短短几年的时间,顺利完成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最值得纪念和歌颂的,是首相苏亚雷兹。他可不是戈尔巴乔
  •     给自己定了今年要去西班牙马德里旅游的计划,一开始只是为了在C罗还巅峰的时候去伯纳乌看他一场比赛,但心想既然去了当然除了看球还得看看其他的风景吧,就这样购买了林达这本游记。随着林达在西班牙各城市的游览,给我们娓娓道来每个城市中城堡与教堂的近千年的历史与今天,看到了西班牙人从98一代开始的觉醒,出现了高迪、毕加索等艺术大家,还有之后左右两派的内战纷争、巴塞罗那与巴斯克地区的独立战争,在这过程也少不了宗教之间的争端与融合,天主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奇妙的转变。都让西班牙这座城市充满了神秘与厚重感。作者一再描述西班牙人是骄傲与谦卑的集合,阳光向上,或许纳达尔是他们最好的代表。期待早日踏上这片土地,去亲自感受那份炙热的情感与历史。
  •     完全是无意间看到的这本书。在杭州旅游,在博库书城歇脚,恰好看到了林达的这本书,就想用它打发打发时间。本身自己很喜欢西班牙,也想学西班牙语,便对这一片国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随手一翻,倒是翻出一片天地。
    本以为是作者写写自己旅行的一些见闻,没想到,这样旁征博引的一本书,基本覆盖了西班牙的历史。作者的文笔很细腻很美,读起来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想放下的感觉。文中也不乏作者自身的感受,多处都蕴含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受益匪浅。
  •     书不错哈,作为一本旅行笔记写的很不错~图片也很多,作者文笔也不错,将旅行当中的经历写的很好、很细致,总之就是不错哈!但是对于历史什么的并不是非常非常的深入,不过这是一本旅行笔记,不是一本专门介绍西班牙历史的书哈,西班牙历史介绍到书中所写的深度已经很好了~
  •     质量非常好,很多彩图,内容也超级好~作者在讲述西班牙旅行经历时,会结合西班牙历史,比普通的游记更有深度,让人能更深刻地了解西班牙。对于我这个西班牙迷来说,这本书真的是盛宴啊!
  •     因为女儿学西班牙语想带孩子去旅行,自己先看的书。林达的文字依然那么迷人,历史、人文、艺术、建筑,很随意地表达却令人向往!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从罗马人,到欧洲与非洲的对峙能在西班牙土地上共存。也许这就是西班牙语言及文化能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的原因吧!
  •     很喜欢林达的书,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很唯美,配了很多图片。历史,建筑等等娓娓道来,让我突然对那个陌生的国度向往起来。
  •     内容和纸张都相当厚实的一本书。如果不是专业学者,又想要概要了解一下西班牙充满迷人魅力的历史、艺术、建筑、宗教、人文风情,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图片拍得也很养眼。
  •     前半部分旅行结合相关历史、人文还写的不错,后半部分对于西班牙内战的描述过于冗长,和旅行关系不大,没什么必要
  •     之前是看了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才爱上了林达的书,因此去搜了其他作品,就觉得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蛮吸引人的。买回来厚厚的一本,其实价格还挺公道,毕竟这种小说不会像那些爱情小说一样,每说一句话就一个自然段了。语句也很诙谐有趣。
    前面的内容打多是写景点配古代历史,彩图非常多,看的我都想去西班牙定居~中间就开始将西班牙现代史了,比较复杂,看起来会没有那么轻松,毕竟革命史都比较混乱。照片也都是黑白的。如果对这些比较不喜欢的,建议就别买了,会看不下去。如果喜欢历史的话,西班牙历史应该是会比较有趣,毕竟国内教科书较少涉及西班牙历史。
    反正我是很喜欢啦,力荐!
  •     好喜欢这本书。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而是对历史、艺术和理性思考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它是写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知识分子百年来的探索尝试与自我反省,终于在异国的土地上结出了理性而成熟的果子。
    简单的装帧,厚实的内容,没有任何评论,把思考的空间完全留给了读者。我久闻大名而来,很快就被这本书彻底吸引住了,用两个星期读完了这本500多页的书,感叹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西班牙。
    西班牙,曾经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南欧国家,那里的人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西班牙语,那里有很多中世纪女巫的故事,仅此而已。在我的印象里一直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样子。直到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西班牙的历史可以这么精彩,而且让自己感动。
    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对西班牙的人文风貌进行了有细致观察。书中的摄影和彩绘作品穿插得恰到好处,与文字浑然一体,绝非随意的粘贴,值得一看。作者对建筑和园林也有恰当的评价,但这些都不是书中最重要的内容,作者最关切的,是西班牙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宽容与原谅,一个家喻户晓的道理,但做起来却是如此困难。全部西班牙文明史用血泪写下的,就是从狭隘走向宽容,从仇恨走向原谅的故事。无论是古代西班牙的宗教纷争,还是近现代西班牙的左右内战,以及当代西班牙的民族问题,都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全书最精彩,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近现代史部分。1976-1982年,西班牙人用短短的6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威权向民主的过渡,其间的故事是那样精彩,西班牙人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团结如此让人感动。对过去内战悲剧真诚、深刻的反思使他们学会宽容与彼此原谅。他们以开放、团结、自信的心态走进世界,终于使国家、民族和个人获得了新生。不能不佩服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配得上骄傲。今天的西班牙,虽然还不够好,但借用西共总书记卡利略的一句话,“比那埋葬了的过去,好一千倍!”我相信他们的明天,可以越来越好。
    读着这本书,你会惊叹西班牙和中国竟然如此相似。她的文化是集体主义的;她拥有深厚悠久的文明史和相当辉煌的过去,到了近代也同样衰落了;他们的“九八”一代(1898)与同时期的中国人一样在孜孜寻求国家复兴之路;这两个国家在几乎同一时期浸淫在左右两种思潮中并爆发了内战;这两个遥远的国家在那个极端的年代里民粹主义的所作所为竟是如此相似;1976年,她们同时结束了各自极端的时代并走上了改革的道路,此前一个是极右的,一个是极左的。然而让人感叹的是后面的现实,一个获得了新生与自由,另一个却依然在徘徊,而且过去的灾难正被有意无意地遗忘……
    从镜子里看到的,正是现在的自己。当我们的老人还在挖掘机下打着吊瓶对抗开发商时,当一套房子还在奴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时,当网民和网评员们还在论坛上互泼脏水时,这个古老的国度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     与其说游记,更像文化简史
  •     九月,带着林达,西班牙见。
  •     一次思想的旅行,既看到了西班牙的风貌又知道了西班牙的历史。西班牙人经过血腥的年代之后终于走向了真正的和平、繁荣、幸福。只是不知道埃塔会最终怎样解决,拭目以待吧,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反观我们自己,值得深思啊。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样解决历史问题智慧,期待吧。
  •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买的这本书,因为事前根本不知道作者的大名,也没有去西班牙的旅游的打算。买了书之后看着看着才发现我买的是这样一本了不起的旅行的书籍,不说浩瀚的历史背景被作者娓娓道来,里面还有相当多的图面让人有了更生动的影响。这是目前为止读的最好的一本旅行的书,感叹于作者的知识量和学究专研的精神啊。
  •     这种把文化历史融入古迹的写法很对我的胃口。
  •     旅行既要看风景,还要品文化,读“西班牙旅行笔记”就好像有一位文化导游带你畅游西班牙,在领略美丽风景的同时,还告诉你风景背后深层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让人受益匪浅。一句话,好书!!!
  •     读过的最好的旅行笔记!
  •     是没有人可以从异文化里做出旷世巨著的 只好试着沟通
  •     《西班牙旅行笔记》是另一份惊喜。当翻开第一页,就爱不释手了。随着作者的旅行视角,对历史追本溯源,一个国家诞生、成长,每一块土地的加入与割裂,每一种文化注入后的排异和融合,被作者庖丁解牛般的娓娓道来。我很欣赏作者的一个观点:回头观望历史,可以给生活注入希望。每个人只有短暂的几十年的生命,能被记忆和深刻感悟的往往是悲伤和痛苦,你无法了解源起,也无法预知结果,它都远远长于生命的时间。只有观望历史,从广角的历史趋势能发现前进的车轮,在某个时点的波折并不泯灭希望。文化在自我修复和外界影响中传承,文明在自我否定和觉醒中进步,无论正面和负面的过去,都是今天或者明天的垫脚石。看一本好书,如饮酒三杯,有眩晕的快乐。
  •     我的朋友前不久刚去了回西班牙,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自助游,问他感觉如何,他说我是按照林达的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设计的路线,有空去读一下吧。真的,慢慢读来真是受益非浅,一般的旅游指南都是以吃、住,景点介绍为主,这本虽然是叫旅行笔记,但更象是一本历史故事书,把每个西班牙地方的历史与景点那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娓娓道来,仿佛那些城市、那些历史就在你眼前一般,这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游记了,景点的介绍、交通之类可以通过别的渠道了解,但能从旅游中学到这些平时觉得枯燥的知识是多么不易啊。瞧完这本书,不由下定决心,下一次休假就去西班牙吧,去感受西班牙吧。
  •     非常好看,不仅是旅行笔记,看后对西班牙历史、人文、政治都有了深入了解,感觉受益颇多
  •     想去西班牙,所以才找到了这本书。说是旅行笔记,其实远远不止哦跟着的作者的脚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历史在作者的笔下生动的展示在读者的眼前,使我们能深入的了解这个命运多羁的国度。作者的文笔优美,把对西班牙的历史、文化、风情、等等如诗如画地融入了字里行间,读了令人爱不释手!
  •     不知何时能去巴塞罗那~
  •     最初知道《西班牙旅行笔记》是因为吴敬琏在他的一片演讲稿中推荐了这本书,本以为仅是一本浅浅的介绍景点的小册子,没想到寄到手里却是一本沉甸甸的厚书~~~~~~~~~~`不单纯是游记,还夹着作者对西班牙乃至欧洲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的思考,值得买正版,值得花时间阅读
  •      - 8/10/2016
  •     一部很好的西班牙历史普及书 顿时对独裁政府充满兴趣
  •     Jan.11-Jan.18. 依然想去ESP
  •     因为是上班族,所以只有在地铁上才有时间读书(大部分人大概都是听耳机的吧)。我在终点站做地铁,所以总是有位子的。静静地坐在角落的位置看这本书很享受的。一开始不是很喜欢林达的风格,可能因为我是个学法律的,没有什么文学细胞,所以一有文学小青年的话出来我就头痛了,我对“干货”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越看发现林达这本游记相对于一般的旅游感受之类的书来说是理性的多了(“干货”多)。尤其是讲到西班牙内战的那几个章节,几乎是历史读物了,作者对于西班牙历史的知识并非仅限于建筑的风格和风土人情之类的,而是较深层次的反思。像西班牙的王室标志(coatofarms)的构成因为西甲的原因一直看到的,可是从来没有很仔细想过究竟来源如何,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这些小细节便知晓了。自己也查询了相关网站,原来真的是这样。一本游记能激发读者去查询书外的有关一个国家的背景知识,真的蛮不容易的很好的书。
  •     比起读纯历史书籍,这样的旅行游记好读得多了。林达就像是在西班牙呆了很长时间一样,历史竟逐渐融在他短短的旅游见闻中了.故事的信息量很大,从最古代西班牙的起源,被摩尔人入侵的历史,到西班牙的内战以及近代的西班牙,一点一点都写进了作者参观的景点中。被林达带领着领略这历史的旧事,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也被带了出来,突然觉得变得熟悉亲切,也突然想学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了。 不想像读完带一本书去巴黎后就忘了写的是什么,所以记录一些关键词在这: 托雷多,塞维利亚,格拉那达,阿尔罕布拉宫,华盛顿 欧文,画家戈雅,诗人洛尔加,西班牙内战,摄影师纳帕,弗朗哥,毕加索,格尔尼卡,乔治奥威尔,海明威,
  •     林达说:“旅行在于一种流浪感。”我想背着书包去西班牙,带着画笔,相机,还有书。希罗多德创造了history这个词,同时也是地理之始祖。自古,历史与地理是不分家的。西班牙旅行笔记,用一半的文字写地理与所感,用一半的文字写历史。记得在《焦点不太准》中,卡帕写到,看到参加同盟军的西班牙人,跨过比利牛斯山从法国回西班牙。在很多中国人的眼中,弗朗哥是不亚于法西斯的存在。可是,历史,又是谁又说的准呢?那些偏僻的村庄中,那些父母/儿女,都是活生生的存在过,可是子为父仇,在大多数人心中的恐怖组织,就是由这些一起喝酒,一起耕种,一起欢笑的人组成在一起的。在希腊人的眼中,幸福是长者翅膀的神,不是遥远的高不可攀,而是需要把握,否则就会飞走。流浪着去旅行。
  •     藏在游记当中的一部历史
  •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或者,仅仅用精彩来评价还是还是不够的!这本书买了有一年了,当时是和林达的另外一本书《扫起落叶好过冬》一起买的。另外的那本早就读过了,偏偏这本书放在书桌上,却一直没有看。按说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林达的所有三联版的书籍我全部都拜读过了,一直以来激赏林达书中弥漫的启蒙色彩和人文关怀,他们的书我一贯是先睹为快。并且他们的书我何止只是读过,一般都会反复读上好几遍。象《近距离看美国系列》,那是我比较早接触到的启蒙著作,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被电击了一样,真的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受。还有象《带一本书去巴黎》,第一次读它是在我第一次去巴黎之后,当时那个遗憾啊,发现自己竟有那么多的大革命的人文景观没有到实地去感受感受!所以,今年春天再一次去巴黎的时候,我首先在书架上拿下来的就是这本书。真是一本好的指南!呵呵,现在再看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籍,就有了一份亲切和熟悉的感觉啦。不过,也许是对西班牙一向不太熟悉的缘故吧,潜意识里面可能还有对于西班牙文化的轻视,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却一直没有阅读的欲望。阴差阳错,前天下午终于翻开了这本书。一翻之下,就再也放不下了,整整读了一天!凌晨时分,当我双目迷离、腰酸腿痛的合上书,那份巨大的阅读乐趣啊,难以言表!西班牙对我似乎不再遥远,翻出世界地图,看着刚刚知晓的地名,竟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当然,这一切都要感谢林达的妙笔生花!在这本书里,不仅可以领略了西班牙山川的壮美,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更会对西班牙现代化的坎坷和西班牙政治家的智慧有更深的感触和理解。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对建筑和艺术精妙的评论,但是,这本书不仅仅只是一本普通的游记啊,它更随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我觉得这才是此书最大的可爱可敬之处。同时,我觉得对于和西班牙一样的没有自由主义传统和转型经验的中国,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     手边的书是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爱不释手。因为它不仅讲述西班牙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物,还穿插介绍了西班牙的历史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是记录了作者在旅行途中对所闻所见的思考,让读者有所思有所得。

    “看着雕塑我忽然想到,欧洲大帝的雕塑,多半是类似的马上英雄造型,记得以前在巴黎大街上看到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塑像,也是同样的思路。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从小看到的领袖塑像,做工如何且不讲,从创作思路来说,就截然不同。”

    “在这里,人们对帝王的认识,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英雄,一个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集大智大勇于一身的骑士。我们从小看到的雕塑所传达的领袖概念,并不是一个特别勇猛让你不服不行的个人英雄,而是有权替你思考、规定你前进方向的权力象征。站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在理所当然地等着你崇敬仰慕的。所以,有一阵,我们的领袖雕像几乎不外乎三种模式,手背在身后挺胸站立的,挥手接受欢呼的,再就是举手指引方向的。看一件公共艺术品或许可以看出一个时代。假如一件作品中只看见权威的力量,却几乎找不到艺术家的灵魂,那个时代一定是被压扁了的。因为,艺术家的灵魂是最难被规范的一种。欧洲的希望,或许就曾孕育在那些帝王的雕塑中,在这里至少还能读到艺术家自己的精神和灵气。”

    ——林达《马约尔广场随想》

    何止是有一阵?就算是现在,很多伟人的雕像也还是那三种模式,让人无奈的同时只觉悲哀。不仅是雕像,还有很多的文学作品、歌曲、影视作品,涉及到伟人或英雄形像的时候,一律的高、大、全,他们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是作为神存在的,而不一个具有人性的人!可是使用这样的方式作为政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需要,越来越让人反感。我们生活在资讯如此发达的年代,我们有眼睛去看,有耳朵去听,有大脑去思考,我们有能力去判断是与非,再不会简单地去接受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犹太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是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那就让上帝天天都乐呵呵好了。
  •     相比于《带一本书去巴黎》,这本书我读起来有点吃力,大概是自己对西班牙历史的了解近乎于零,而此书内容是基于对西班牙概况有所了解之上的。读完这本书,我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西班牙人?大概是他们那种与众不同的骄傲?而谈到历史和民主,新生一代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这我想世界各国也大同小异了吧。
  •     林达的书值得一读,不过读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有一些对欧洲,尤其是西班牙历史的了解会更好。
  •     林达的书,看似聊天,实则深沉。带一本书去巴黎,和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都是可以穿透历史,让人豁然开朗的历史政治学随笔。开卷有益。
  •     不像书名一般简单的随笔 人文 历史 景观 思考...读到的不仅仅是游记 有机会想去游历一番 见识如今的西班牙
  •     只能说,我历史不好,层次不高,一本游记,生生叫我理解成了课外历史书
  •     在城市中游历,不如说是品味历史。建筑永恒存在,就是在见证着历史。西班牙的建筑,就是这个样子。
  •     一直很喜欢林达的书~
    在旅途中描写的故事,更加的真实,有启发性~
    让人有种如临其境的感受,他详细的向读者展示出了完完全全的西班牙,没有一丝遮掩或是纰漏,每个故事的连贯性非常好,来自于生活的笔触更是平添了不少阅读这种旅行笔记类型的书时的乐趣和兴趣,读完后,很想去一趟西班牙~即使刚开始对于西班牙这个国家了解得并不多。
    那种对于西班牙的憧憬和向往完全来自于这本书!
    强烈支持认真品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