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03941832
作者:庄祖宜
页数:272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推荐序:一名台湾人类学家的香港厨房课梁文道作家,香港牛棚书院院长,电视节目主持一顿晚饭一个人花一千元港币到底是太贵还是太便宜?这得看你是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顿饭了。假如你是一般食客,你或许会觉得这简直是穷奢极侈;但你若是一个餐饮业的行内人,你可能就会认为这一餐的取价恰到好处,甚至物超所值了。庄祖宜就是如此一位内行人,全靠她,我才知道香港星级餐馆真是艰苦经营,在那里吃饭实在是太过“划算”。而这位香港内行人,居然是个台湾女子。年前我在网上偶而撞进庄祖宜的blog,看见“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这个格名,还以为她真是一个很正经的学者,正在厨房里头做考察,把灶台当作田野。一路看下去,才晓得她是个变节的人类学家。庄祖宜本来也许是位有前途的学者,住在波士顿剑桥那么好的学术氛围里头不好好专心写论文,反而误堕尘网,跑去有名的剑桥厨艺学校学做菜。而且这一去就再也回不了头,彻底陷入不见日光的炉灶生涯。人类学原是盛产变节者的学科,因为人类学家讲究进入田野,想方设法混进研究对象,学当地人的语言,穿他们的衣服,吃他们的食物,甚至用当地人的脑子去思考去感觉。然后他必须跳出来,回复自己的学者身分,再把之前一切体会一切经历化成研究题材。这一跳甚是关键,有人移情移得过火,到了彼岸之后乐而忘返。于是才有变成了北美印地安巫师的人类学家,用西西里方言在街上收保护费的人类学家。庄祖宜有点不同;严格讲,她的经历不算是背叛人类学,因为她本来就是厨房的信徒,反过来说,学术似乎才是她人生中意外的插曲。读她的书,你就会明白到底哪一行才是她的专业。小时候看烹饪节目,非常不理解为什么电视里的专业厨师总是先把所有材料分门别类,放进一个个小碗小盒里头,整整齐齐;明明一般人家的厨房都不是这个样子呀。大人们说:“那是演戏!真正做菜哪有这么整洁。”于是我也一直以为那是为了让观众看得明白,真实的厨师不可能把时间花在这些地方。后来我才知道标准的西厨程序的确有一道必不可少的“mise en place”,就是在正式做菜之前,先将一切材料洗净切齐,放置在大小不同的容器之中。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在家做饭做得不错的业余者一旦受不住鼓动起念开了自己的餐厅,跟着才发现在家煮菜与开店营业根本是两回事,最后往往败兴而归的原因了。虽然都是厨房,但那的确是两个不同世界的厨房。所以我喜欢看那种近年很受欢迎的行内人自述,看那些资深大厨的不堪回忆与实习生炼狱归来的心得,它们能把我导向我所不知道的世界,打开我从未开启过的那道门;隔开用餐区与厨房的大门。庄祖宜的书就是这类内行人的自述(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笔记)。对我来讲,它还别有一层特殊意义,那就是让我这个香港人得以窥视香港星级餐馆的内幕。在庄祖宜的笔下,香港名店的厨房有一堆心怀梦想苦练实干的青年,例如一个背得出Nobu食谱的菲律宾人,一个把实验笔记本涂得密密麻麻的年轻糕饼师。他们不上电视不上杂志,默默无闻,薪水低、压力大,满身伤痕满脸倦容,不知何日才能达成独当一面的愿望。与这些人相映成趣的,是地上一大堆期限已过但又卖不完的贵价进口食材,以及被剪下扔掉的菜头菜尾。为的就是弄出一盘我们吃来觉得还可以的菜,甚至是米其林指南上一颗星与多一颗星的差距。可是,上得了米其林也不代表什么。庄祖宜曾经加入一家充满热情小伙子的新餐厅,大家用心奋斗,对抗逆市危机,然后在米其林指南出版之前的几个月关门退场;而指南上还说他们“温暖清新……每个步骤都是革新和创意之举”……庄祖宜提到的好几家餐厅,在我的印象里都是取价不菲,但水平又不至于惊天动地的所在。不过在看完她的书之后,我总算学到了怜惜,怜惜可贵的食物,更怜惜那些耗了无数光阴在它们上头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来,一顿千元一客的晚饭,的确不贵。

名人推荐

听,台湾料理人说故事叶怡兰饮食旅游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网站站主平素爱读书。也因为工作与个人喜好的缘故,所读之书里,有极高比例是饮食相关书籍。而这其中,特别有一类书,格外吸引我的注意:那是,怀抱着强烈的个人理想与志趣,投入专业学厨以至从业之路的历程点滴记述。我爱读这些书,除了因着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对美食、对烹饪、对料理的满满热情,每每能让我深有共鸣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因着得以借此一窥外人往往难以轻易得见的,料理职人的养成、专业厨房的真实面貌与工作流程,以及餐饮工作的严谨和艰辛。那是,远远站在厨房外的我,一直以来,始终好奇着、尊敬着,却是此生应再难有机会亲身近距离体验领略的一面。然遗憾的是,多年下来,这类书籍虽说读得不少,也确实不断地被书中文字与场景一次次触动;然而,却大多数来自翻译,少见国人书写之作。读着,总觉隐隐然隔着一层。因此,甚至有一回,在某本书中偶然读到作者的一位同学是来自台湾,竟不由自主地开始在书页里追着她的身影,只可惜这角色相较下并不常出现,读着读着,不禁有些许怅然。我想看,我们台湾人自己的故事。渴望知晓,在那些人人景仰的国际一流厨艺学府里,生于台湾长于台湾的厨人们,是如何一面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一面在西方Fine Dining一丝不苟的淬炼与自身所属的台湾饮食文化性格间,寻觅自己的立足与思考位置。所以,这会儿,读到庄祖宜的《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真有说不出的欢喜。比起一般学厨者,祖宜的经历可说独特:在偶然契机下,决意放弃即将到手的人类学博士学位,转而进入剑桥厨艺学校修习专业厨师课程。而《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一书,便是她在这段学艺、以至之后的实习与工作间所记录、书写下的点滴。全书分成三章:《厨艺学校》、《餐厅实习》与《饮食杂文》。在我看来,祖宜虽说因着厨艺梦想的觉醒而整个转向、远离了既有的人生轨道;但我认为,之前人类学的学术训练和人文滋养,却是使得此书读来格外扣人心弦的关键。我喜欢前两章关于厨艺学校和餐厅实习的描绘。看似平铺直叙娓娓述说,然却一点不流于靡芜冗长记流水账,而是精准而巧妙地选择几个主题切入,从中刻画、凸显、对比出作者深深浸淫此中后,所观察并捕捉、学习到的专业厨艺训练与工作的要义与精髓。我也喜欢最后少少惊鸿一瞥的几篇,已经略有些评论气味的文字。专业厨师背景,使之不仅能有源有本、不流于夸夸空谈;最重要的是,先前于学院中养成的对人类、对社会、对文化的观照,以及本身所具备的多国生活经验,令祖宜得以拥有更开阔宽广的眼界与见地,遂能在东方与西方、台湾与异邦、常民饮食与Fine Dining等等不同饮食地域与层次间,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地,建立起属于自己、属于亚洲人、属于台湾人的客观观看角度,以及骄傲和自信。而这也始终是,我对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志投入或已经投入专业餐饮领域的新一代年轻厨人们,至深的期许与希望。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不仅仅记录着厨艺学校和餐饮生活,而是一本蕴涵着人类学思想的生活小品。这也是一本勇于逐梦的故事,是现在台湾所缺乏的,一种对梦想的实践力。    ──徐仲│意大利慢食大学硕士,台湾与意大利食材研究者•我喜欢看那些资深大厨的不堪回忆与实习生炼狱归来的心得,它们能把我导向我所不知道的世界,打开我从未开启过的那道门;隔开用餐区与厨房的大门。庄祖宜的书就是这类内行人的自述(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笔记)。对我来讲,它还别有一层特殊意义,那就是让我这个香港人得以窥视香港星级餐馆的内幕。    ──梁文道│作家•祖宜于学院中养成、对人类对社会对文化的观照,及其多国生活经验,令她得以拥有更开阔宽广的眼界与见地,遂能在不同饮食地域与层次间,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地,建立起属于自己、属于台湾人的客观观看角度,以及,骄傲和自信。    ──叶怡兰│饮食旅游作家•谁说知识生产只能在学院,而不能在厨房中?当祖宜在厨房煎煮炒炸,并且用笔写下对厨房人生的体验与思考时,她已经为我们打开一道新的知识视野,建立一个最生动有趣且香味四逸的文化人类学。    ──张铁志│文化与政治评论者•此书美馔纷陈,香馥四溢,门道诀窍俯拾皆是,然而最可贵的,我以为并非食物的秘技或滋味,而是浓郁的人味。庄祖宜不愧是人类学家,在厨房也能找到广袤的田野,她好奇热心,每事必问,从厨校的老师同学,明星大厨,餐厅同事,厨房阶级,到游轮上的蔬果雕刻师,她随意访谈,写照出这行的众生相,让我们除了食艺色香,还感受到深切的情味。    ──蔡珠儿│作家•这是一本能让你在欢笑感动中读完却也能让你细细品味思考的作品,极力推荐给想步向大厨之路的新鲜人阅读,相信其中定能有许多斩获。    ──黎俞君│台中盐之华法式料理厨房主厨•跟着祖宜的脚步,神游她学厨做菜的经历,时而为她捏把冷汗,时而为她暗自叫好。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年在法国米其林星级餐厅冲锋陷阵的日子…    ──樊秀玲│法烹沙龙厨艺坊创办人•祖宜的部落格内容?实,文笔清朗不矫揉造作,看得出她对文字、食物乃至生活的崇敬之心。    ──韩良忆│作家

内容概要

庄祖宜,师大英语系毕业,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
曾做过歌手,国中老师,大学助教,兼职翻译。
2006年毅然决然放下博士论文,进入美国麻州剑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
毕业后随夫赴港,在大饭店里从厨房学徒做起,工作之余经营部落格「厨房里的人类学家」(http://blog.yam.com/tzui),分享烹饪心得和专业厨房内的所见所闻。

书籍目录

推荐序│
1.一个写手拖稿的告白│徐仲
2.一名台湾人类学家的香港厨房课│梁文道
3.听,台湾料理人说故事│叶怡兰
4.学院之外:一场满溢香味的知识飨宴│张铁志
5.大补帖│蔡珠儿
6.谁在厨房写手记……│黎俞君
自序│
从学院到厨房
Ⅰ.厨艺学校
01. 第一堂课
02. 派皮大有学问
03. 干洗店里学烹饪
04. 刀工训练
05. 食鸡的文明
06. 烈酒一定要喝完
07. 屠宰课
08. 饼干的意义
09. 面包疯子
10. 三星初体验
11. 厨房里的派对
12. 道地意大利
13. 高贵的椭圆形
14. 一碗清汤
15. 厨房里流行什么?
16. 名厨的教诲
17. 中菜速成班
18. 鸭子与小老鼠
19. 毕业考
20. 小厨师戴高帽
Ⅱ.餐厅实习
01. 新手找工作
02. 从基层做起
03. 遇见Nobu
04. 开工了!
05. 完美的代价
06. 我的五星级零嘴
07. 白松露飨宴
08. 前进马来西亚
09. 豪气女大厨
10. 进入热厨
11. 粗话训练班
12. 神鬼交锋
13. 大厨的养成
14. 心血换来的晚餐
15. Beo 有机厨房
16. 哈台帮厨师
17. 开餐厅不容易!
18. 员工餐
19. 点心师傅
20. 好景不长
Ⅲ.饮食杂文
01. 凭感觉做菜
02. 细火慢炖
03. 酱料见真章
04. Zest
05. Confit
06. 川味
07. Chili 烹饪大赛
08. 铸铁锅
09. 层次鲜明的越南小吃
10. 海上厨房游
11. 婆婆的营养主义
12. 爱莉丝的美味革命
13. 厨房里的贝多芬
14. Fusion 何去何从?
15. 米其林标准

编辑推荐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编辑推荐:1. 近来揭露厨房秘辛及独特饮食文化的书籍虽不少,但多数来自翻译,少见国内作家书写。2. 作者虽由学院转向厨房,但其于学院中养成的学术训练和人文滋养,以及本身具备的多国生活经验,都令她得以拥有更开阔宽广的眼界与见地,建立起属于自己、属于众食客的客观角度观察厨房百态与当今的饮食风潮与文化。3. 放弃即将到手的人类学博士学位转投学习厨艺,习成并从厨房里最基础的学徒做起,作者筑梦的勇气是许多人所钦羡的,而这也是现在年轻人所缺乏的,一种对梦想的实践力。4.入围2010台北国际书展“书展大奖”。作家梁文道、蔡珠儿、韩良忆、叶怡兰等人满足推荐。为读者讲述专业厨房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与乐趣。听,台湾料理人说厨房的故事!

作者简介

从学院到厨房、不求学位只求美味
作者与你分享专业厨房背后的秘密
在厨房发现广袤的田野,以食艺色香写照众生面相。
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厨艺学校和餐饮生活的书,更是一本蕴涵着人类学思想的生活小品。
入围2010台北国际书展“书展大奖”
作家梁文道、蔡珠儿、韩良忆、叶怡兰等人满足推荐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作者放弃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转战厨房!
为读者讲述专业厨房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与乐趣
听,台湾料理人说厨房的故事!

图书封面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4条)

  •     曾经在书店里翻过,没买。后来在图书馆里看到。借回来后开始也是翻翻,后来决定从头开始看。这才发现,那些法国大餐,那些西餐大厨,那些厨房里的小工,都是那么有意思,厨师这份职业真有意思一个人类学家写的厨中术,和普通人写的还真有点不一样。每一样菜式说得都很仔细,每一个步骤也许都能做参考。加上对厨房里各位大厨小工老板的描述,加上精美得让人垂涎欲滴的图片。原来做厨师是那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西餐和中餐的区别真大呀!西餐厨师好像比中餐厨师高级很多哦! 还真让我对这个行业刮目相看并且很向往。最后才发现,原来是个集集。那也无妨。不知这个作者现在还在做厨师吗?做到什么级别了?会胖吗?我要隆重推荐这本书,好看!
  •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是觉得厨房里面的故事,好吧,作为一个热爱自己动手的吃货,我应该看看这本书。是谁说唯有爱跟美食不可辜负的,作为没有接受过厨师培训的人来说,能正儿八经的烧出一道像模像样的菜真心很爽快。几度也想在烹饪厨艺上做一个提高,但是迫于我腐烂的刀功和恐血症,真心没办法做到。庄祖宜这个人虽然了解的不多,但是对于她能毅然决然的放弃学业去学厨师这件事情,我还是不得不佩服其勇气。熬出一锅清汤竟然有如此多的工序,也让我对于法式餐点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而书中对于融合菜的一些见解,的的确确影响了我近期对于融合菜的看法。
  •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是朋友推荐给我的。书名很奇怪,内容讲的是一位台湾女子放弃了即将成为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人类学博士学位,毅然头也不回的选择了做厨师这一行业,开始了她的烹饪生涯。能够在而立的年龄做如此的转变,确实称得上是奇女子,现代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如此放得下呢? 庄祖宜接受的是正统法式烹饪教育,读这本书,可以让庄祖宜带我们走进西式的厨房,跟随她随性记录下来的对于烹饪的生活点滴,一窥星级厨房的秘密,平实愉快,随时可见主人对厨艺和生活的热爱。书的第一部分记录了她在厨艺学校的生活,每一个短小的篇章都是一道可口的小菜。第二部分是她毕业后的实习期,让我们可以一窥星级厨房的秘密。没干过厨房的人是不会知道餐饮这行的酸甜苦辣。对于美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和思考,但餐饮背后的真实故事又有几人能真正领悟呢。厨房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你极有可能连续七、八年只在同一岗位重复同一件事——摘菜叶,或者剖鱼,或者调酱料……有的人,甚至是终其一生只做其中的一道工序。能够坚持下来,甚至能够乐在其中的,一定是达到了一定境界的人。没有爱,是做不来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看了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的教学视频之后买的书,感觉很喜欢,知道了很多外国大厨的故事
  •     作者所受的学术训练和对烹饪的倾情投入使她写出了非同一般的学厨体验,值得一读。
  •     毫不犹豫的五星,上厅堂下厨房的女人说的就是你呀庄小姐。
  •     决定做一行,那就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哪怕没有达到心中的预想,过程是很值得回忆的。
  •     断断续续在看……挺不错的,对于想要在厨艺方面有所尝试的人,作者的经历无疑是鼓舞人的,但只可借鉴,权当开阔眼界吧!并不是每个厨房工作者的经历都能如此丰富!
  •     喜欢在厨师学校和餐厅见习两部分,好玩~
  •     作者分享了自己特别的经历,对我们这些人也是一种鼓励,在任何时候开始做一件事情都不晚,努力过你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吧
  •     很喜欢庄祖宜对料理那种超然的态度,30岁开始学起做菜,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勇气。
  •     有见识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是不错,西式餐饮真是繁琐华丽
  •     先看作者视频,再看书,感觉作者挺平易近人的,写在厨艺学校求学的过程。
  •     啊停不下来
  •     美食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啊,这个角度真的蛮有意思的
  •     消遣之余若有所思
  •     人类学家,听上去好高深,但其实人类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转身的样子,或许就在厨房里。作者的生活方式好接地气,想必平时的性格为人也一定很舒服。关键的关键是,这本书在睡前看,总让人忍不住流口水,想在深夜去厨房溜达一圈。。。。。
  •     kindle里的版本好像有缺失,用来打发时间还是不错的,蛮有趣
  •     不用一周地铁时间就读完了,分分钟有种想辞职去读烹饪学校的冲动,想想新东方还是算了,况且我也抖不动锅,职业玻璃天花板也太近了,还是安心做个业余选手吧。看完就对文中提到的加22汤匙朗姆酒的菠萝派印象深刻,得闲小试一下,甜而微熏一定很美。
  •     毫不夸张的说 这本书体现出了台湾人的亲切和真诚 书分成3个版块 分别介绍了作者在厨艺学校学习 实习 和一些小杂文什么的 文字真的很真诚 非常非常羡慕作者能有这样的人生
  •     趣味学厨日志
  •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新版)
  •     又看了一本收录不全的书。虽然只看了几章,不过作者文笔确实挺有趣的,把在厨艺学校的课程和经历写得很生动。而且老公和家人这么支持她的选择,感觉很幸福啊。
  •     书很正版,印刷,纸张没得说,图文并茂,内容也不错,喜欢厨房的和吃货们都会很喜欢的吧
  •     特立独行讲述饮食的文化,一个人类学家博士的人生转换。
  •     收获好多灵感。
  •     读的时候想这和人类学有什么关系,看了作者简介才知道原来是人类学博士……但是内容真的很有趣,作者语言很幽默,篇幅也不长,而且很长知识。
  •     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学厨的经历,并不是教你怎么做菜,看看吧,心静的时候!
  •     看过电子版的书,非常好看,作者的描述生动有趣,带领我们和她研究厨房,电子书看的不过瘾,必须买一本纸质书再慢慢品尝。
  •     利用两个晨读看完的书,对于吃,我相当随便,所以看到有人这么对待食物,也是一次不一样的体验。
  •     电子版本阅读一般不过瘾,又买来一口气看完,轻松愉快,在作者的描述里感受另外一种人生。非常值得推荐,后又买了一本送给朋友。
  •     作者舍弃即将完成的博士论文,从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一头扎进了烟熏火燎的厨房,从学者到厨子,作者的华丽转身实际上苦乐相伴,但作者的乐观、豁达、对人生的感悟及其人类学专业素养无不透过精彩的语言感染着读者。一口气读完本书,看着作者从菜鸟一步步成为专业厨师,有感于人生的选择,精彩的人生在于你是否能诚实地听从心声,舍弃浮华,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你所爱,舍得的人生更精彩!
  •     很欣赏作者的勇气啊~学厨生涯很精彩!!!
  •     所谓追梦不过如此了。在梦想面前,快要到手的博士学位又有什么?作者勇于追寻自己的梦想,人类学又赋予了她清晰独立的视角。这里面有厨艺,有梦,有爱。
  •     即使一个不爱做饭的人也是看的津津有味,毕竟谁都对美食无法拒绝~
  •     我觉得很可爱很甜呀。大饭店后厨原来那么难。
  •     轻松有趣
  •     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西方的餐饮文化,很有趣,迫不及待又买了祖宜的另一本书。
  •     热爱生活不见得能写出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 热爱美食最怕只写出对美食的热爱
  •     清清淡淡的小女子原来也有如此美妙的厨房故事,原本就很爱她做的爱,现在也爱她的文字。
  •     非常好,人类学家改学厨艺,专业,有参考价值,图文生动,一专多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生存的需要。
  •     边看书边看网上她拍的做菜的视频,厨房好像变得不那么讨厌了!
  •     大概是几年来最好看的一本书。推荐过无数次。现在我要去吃Amber了。
  •     还打算买她的另一本书。这本书讲的她如何去学厨,学厨后和成为厨师后的经历。很有趣!
  •     作为一名吃货,光看书里的图片已经让人精神一振!而作为一个女性,看到作者勇于改变,追求梦想,享受乐趣的精神也让人很振奋!再作为一名金牛座,这书的质量和手感让我相当满足!
  •     一口气买下八本书,收到时第一本就看的是这本书。文字随意,配图很用心,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厨房的景象、美食的诱人呈现、热爱烹饪的人们……是可以一口气看下去的书,也是闲暇生活时刻随意翻阅的书。看到一半了,羡慕作者的勇气和食色生香的生活。
  •     祖宜不愧是人类学博士,多年的修养已经把她塑造成一位丰富而知性的女性,文笔生动的讲述了作者如何转行到厨师这条路,并且在这条不归路上坚定不移。一直以来我也很憧憬餐饮业从业的经历,且把餐饮业视作自己毕生的道路,但是自己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决心抛弃一切,放弃现在自己拥有的而进入餐饮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社会地位的变化已经慢慢变得怕尝试没有那种说做就做的勇气了,看完祖宜的这本书我爱不释手,它让我重拾信心我想我应该为我多年的梦想而迈出那勇敢的一步,任何困难只要你迈出了那一步其实最难的已经在路上了。
  •     很亲切的笔调,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可是要是读者抱着学习厨艺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话,可能得失望了。
  •     被人类学家的title吸引,文字很轻松,不够深入,适合闲着没事的时候看
  •     买的第二本庄祖宜女士的书,老婆很喜欢。
  •     还行吧,跟人类学家无关,也就是学厨过程
  •     放弃了博士学位去当厨子的洒脱人生
  •     日索领进门读的。一口气连着几天看完了。很喜欢她描述的那种充实、充满热爱的生活。就算是做烦琐的事情也不厌倦。
  •     对于烹饪,我突然想到了做馒头做面包,总是要发酵,你不能着急,不能慌,不能总是揭开纱布去查看,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想到下雨天或者天冷的时候,如果刚好赋闲在家,最适合细火慢炖一锅菜,慢炖的好处是当所有的材料下了锅,注入汤水,,锅盖扣上就可以摆着不管了。接下来的两三个小事,随你看书、打盹、洗衣服。当然啦,慢炖的菜式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名族有它们自己的慢炖料理。真想今年回家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一本菜谱,为家人慢慢wei一锅咖喱。
  •     文笔非常可爱,消遣最佳读物
  •     接触到的第一本讲女厨师厨房经历,很向往庄祖宜的生活,欣赏她对食物的一些独到见解,推荐。
  •     图片精美,祖宜的文笔很幽默 也非常有才,从书里看到很多厨师鲜为人知的心酸,也会让人有一种想进厨房的冲动!
  •     有趣。
  •     真羡慕作者这种——想放弃博士学位就能放弃、想学做菜就去学即使工作找不到也没关系的人啊!
  •     我是否具备作者一般的勇气?
  •     人类学家转行当厨师,田野调查从民族部落搬到了厨房,庄祖宜真是一个随性的女子
  •     这不就是有点情节的食谱嘛
  •     书写得很流畅很有趣,可以在家试着自己做,同时窥得厨房“机密”,有趣哈哈
  •     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我本来就很喜欢做吃的,看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在厨房里是无比的快乐,而且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同时作者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因为我也是个准备转行做餐饮的人,她让我更有勇气和动力。
  •     随便看看尚可,摄影精美,料理方式的叙述也有技术含量,问题是内容与阅读预期落差太大,随便博士肄业就可以自称人类学家了?与人类学的关联实在微薄,序多而累赘。
  •     很喜欢作者,也很喜欢她的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她的心得,也有很多的食谱.
  •     这本书非常生动有趣的介绍了厨房里不同的工作和种类,大到菜肴甜点,小到制作中的细节。非常好看的一本书~
  •     一段经历,一些心情分享,可别受了“人类学家”四字影响往人类学上去想了。
  •     分享专业厨房背后的秘密,很好看
  •     书写的非常棒,从各个角度对烹饪展开了解读,写的也很真实。
  •     人文的感觉,很生活,热爱生命的体现之一就是热爱厨房。
  •     有趣,学厨阶段很好玩。
  •     这本书里的内容很喜欢,讲了很多西餐相关的食材等等,涨姿势了
  •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好书啊
  •     序言好长。。佩服作者放弃学位进入后厨从学徒做起的勇气~第一次看后厨方面的书,蛮有意思的,里面还提到了地狱厨房的狗蛋~哈哈,本以为是从人类学角度看厨房的,感觉我误会咯。。⊙▽⊙
  •     电子版不完整……不过里面的文化内容很有趣~
  •     愿此书帮助爱妻厨艺大增!
  •     很温暖的一本饮食书。
  •     虽然想读很久,但实在愧当"人类学"擦边球,基本算是消遣读物吧。mise en place (put in place). 这本书的优点是,让普通人了解真正的大厨和美食是怎么样的,美食不是指街边做得好吃的小餐馆。相较之下,如今对于餐馆的评价是多么地"平民"与庸俗。譬如米其林三星,有一条很重要的是水平恒定度consistency,对于评不上三星的餐馆也是一个反省的参考。
  •     知道祖宜是最近半年的事儿。喜欢她的每一道菜。知道她出了这本书,立马买了。书中记录了她的转变-人类学博士到厨师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同时也教了不少做菜方面的知识。是一本闲下来可以慢慢读的好书。
  •     2016年7月26日
  •     用生动、实际的文字介绍自己的爱好,值得学习。还有学到一句英文:He who shapes the stone(塑刀者必塑其石)
  •     生动有趣的记录了作者的厨房生活!
  •     一直想买厨艺类的书,,又不想买那种菜谱的感觉。。这样的书很喜欢啦
  •     读着作者说着学习厨艺的点滴趣事,羡慕。兴趣让人快乐,温暖。
  •     这本书我读的的很快,想必是作者的文字流畅的缘故吧。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学人类学的女博士,放下笔墨,走进厨房,努力成为一名法式料理的厨师。能把自己的所学所能,融会贯通,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想必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所以,我很感叹且感赞能有这样的书,记录下奋斗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时跟着笑,跟着思考,也跟着一起加油!
  •      #我们只尝到美味,没有见到美味背后的艰辛#“传统欧式面包与一般面包制作上最大的不同,就是酵母的应用。一般面包是用20世纪才开始以化学方式生产的酵母粉,传统面包用的则是水果发酵的天然酵母面种。面种一旦养成可以生生不息,每次烤面包只要取其中一部分来发面,剩下的则定时喂养面粉和水,面种年纪越大,味道越丰盈,而且每一团味道都独一无二。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时,一家面包店师傅冒险冲进失火的仓储,为的就是抢救他悉心培育的面种,这团面种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还活着,是旧金山出了名的祖师级酸面。经验老到的师傅对空气里的温湿度变化格外敏感,只要嗅嗅空气就知道当天的面团要加多少水,水温该多高,面该发多久。这些面包师傅出门度假常是为体验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烤面包的快乐,出门前还得找人帮忙喂养老面,跟养猫狗宠物差不多
  •     很喜欢这本书哦,之前买成厨房里的哲学家了,又买了这本,很喜欢
  •     大爱。在图书馆的时候恨不得把书脊上的条码标签撕下来把书占为己有。
  •     随便看看还是蛮有趣的
  •     各种序言就占了近1/10的篇幅,是不是再攒几年的量再出书会比较好呢?
  •     一个学人类学的女博士尚且有勇气放弃一切 把握机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有这种勇气 放下手边的事 学做厨师
  •     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馈。
  •     爱不释手!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令读者看着文字都能想象出那情景来,插图、装帧设计都好漂亮。立志成为厨师的人都应该看看!给你很多动力与正能量。
  •     庄祖宜的第一本书比第二本好看。在The Cambridge School of Culinary Arts那部分和在著名餐厅Amber和Nobu当学徒工的经验引人入胜。
  •     很有趣味性,人类学家不爱职场爱厨房。
  •     我是学建筑的,但是从寒假开始喜欢上了烹饪喜欢上了烘焙,从此就爱上了厨房,这本书会不会激发我写一本厨房里的建筑师呢?哈哈~
  •     大厨炼狱式的养成记。
  •     作者以传记形式描述了如何入行学习厨艺,是一本休闲时翻看得好书。
  •     以前在学校看的,一直想买。很喜欢庄祖宜
  •     其实,以后有时间去学厨也不错
  •     今天看完电影《朱莉与朱莉娅》,想起这本书。那是大学头几回去图书馆,随手抽出来,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有我新鲜和温暖的回忆,看它已经是上上上个冬天的事,没想到我大学的最后会决定考人类学硕士,人生实在是有太多机缘巧合了。
  •     人类学家四个字完全是噱头,经历倒是蛮有意思
  •     一直对大饭店的内厨充满好奇,这下明白了哈哈哈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