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散文诗经典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纪伯伦散文诗经典

出版社:译林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806578483
作者:纪·哈·纪伯伦
页数:528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他,欲望的世界平静、平静了;人哪,把自己看得沙砾一样微小吧。  献给所有疲惫心灵的礼物,  首次直接从阿拉伯文《纪伯伦全集》译介。  “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这本书,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芝加哥邮报》  他是愚昧与盲从的掘墓人,从黑暗中发出借明之光。在不同时间降到不同思想上的东西集聚在他的篇章,这使他成为他的时代及以后若干时代的天才。本书涉及爱情、自然、伟人、死亡、友谊、时间,以及祖国、民族、语言等。“我是一个有使命的人,是将自己的影响送到人的头脑中的人。”什么时候,我们能在世上再找到像他那样爱,那样温蔼,那等光荣的人呢?  记忆是相见的一种方法。忘却是自由的一种形式。我们所有的词语,不过是思想筵席上散落下的碎食屑。  我们彼此永远是陌生的,直到有一天你说我听,我把你的声音当做我的声音;当我站在你的面前,自认为我是站在镜子前。

内容概要

纪伯伦,(1883-01-06,黎巴嫩卜舍里村~1931-04-10,纽约市),巴黎嫩哲理散文家、小说家、神秘主义诗人、艺术家。其文学艺术创作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受《圣经》、尼采、布莱克的影响颇深。作品传达了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真情。
——《不例颠百科全书》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泪与笑 泪与笑——小引 爱的生命 一个传说 在死人城 诗人的死是生 美人鱼 灵魂 笑与泪 梦 美 火车 废墟之间 梦幻 昔与今 灵魂啊,求你怜啊 寡母与孤儿 世代与民族 美神宝座前 睿智来访 一位朋友的轶事 现实与幻想之间 致我的穷朋友 田野上的哭声 茅屋与宫殿 两个婴儿 旅美派诗人 在日光下 展望未来 幻想女王 非难者啊 爱情秘语 罪犯 情侣 幸福之家 过去的城 相会 胸中的隐秘 盲目力量 两种死 在岁月游戏场上 我的朋友 情话 哑畜生 和平 诗人 我的生日  孩童耶稣  灵魂谈心  风啊  情郎归来  死之美  组歌  花之歌  人之歌  诗人之声  结束语暴风集  掘墓人  奴隶主义  被囚禁的君王  十字架上的耶稣  庙门上  夜啊  神女  自尽之前  同胞们  我们与你们  神子与猴孙  黑夜与黎明之间  麻醉药与手术刀  金玉其外  梦景  黑夜里  龋齿  节日的夜  巨人  亲人之死  民族与民族性  自知之明  暴风  魔鬼  苏尔班  诗人巴勒贝克  口蜜腹剑  披风后面  雄心壮志紫罗兰  诗人  言语与夸夸其谈者珍趣篇  外壳与内核  硕果压魂  一捧岸沙  雾中之船  七个阶段  灵魂告诫我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    我有我的黎巴嫩  你们有你们的思想,    我有我的思想  你们有你们的语言,    我有我的语言  大地  昨天·今天·明天  完美  独立与红毡帽  致大地  更大的海洋  史上无此年  伊本·西那及其长诗  安萨里  乔治·泽丹  阿拉伯语的前途  伊本·法里德  新时代  寂寞与孤单  有高柱的依赖姆人  无声的忧愁  施舍  友谊  坟墓诉苦  格言与忠告先知  船的到来  论爱  论婚姻  论孩子  论施舍  论饮食  论劳作  论悲欢  论房舍  论衣服  论买卖  论罪与罚  论法律  论自由  论理智与热情  论痛苦  论自知  论传授  论友谊  论说话  论时间  论善与恶  论祈祷  论逸乐  论美  论宗教  论死亡  道别  有求必应  七个自身  公正  狐狸  聪明的国王  宏愿  新乐趣  另一种语言  石榴  两只笼子  三只蚂蚁  掘墓人  神庙台阶上  圣城  善神与恶神  败中有胜  夜神与疯子  面孔  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天文学家  最大的渴望  小草与秋叶  眼睛  两个学者  当我的忧愁诞生时  当我的欢乐诞生时  完美世界沙与沫音乐短篇  音乐  纳哈万德  伊斯法罕  萨巴  莱斯德译后记

编辑推荐

  读他,欲望的世界平静、平静了;人哪,把自己看得沙砾一样微小吧。  献给所有疲惫心灵的礼物,  首次直接从阿拉伯文《纪伯伦全集》译介。  “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这本书,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芝加哥邮报》  他是愚昧与盲从的掘墓人,从黑暗中发出借明之光。在不同时间降到不同思想上的东西集聚在他的篇章,这使他成为他的时代及以后若干时代的天才。本书涉及爱情、自然、伟人、死亡、友谊、时间,以及祖国、民族、语言等。“我是一个有使命的人,是将自己的影响送到人的头脑中的人。”什么时候,我们能在世上再找到像他那样爱,那样温蔼,那等光荣的人呢?  记忆是相见的一种方法。忘却是自由的一种形式。我们所有的词语,不过是思想筵席上散落下的碎食屑。  我们彼此永远是陌生的,直到有一天你说我听,我把你的声音当做我的声音;当我站在你的面前,自认为我是站在镜子前。

作者简介

东方出了个纪伯伦(1883—1931),真是东方人的骄傲。纪伯伦是世界级文化名人,他的精美散文诗誉满全球,只说一句“美文共欣赏,妙趣各自得”就够了,用不着写什么“序言”,笔者仅想把他的生平及著述概略介绍一下。
纪伯伦是“旅美派”作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他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一代文坛新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散文诗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当时的“旅美派”作家中无人能比,就是当今阿拉伯文坛上也很少有人堪与之相提并论。他不仅在用母语阿拉伯语创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还用英文写下了数部传世佳作,轰动了美国,传遍西方和东方。他虽不曾得过什么奖,但他在世界文坛上重要的一席之地无可争议。他用英文写的散文诗代表作《先知》,被称为“小圣经”。据统计,它已被译成五十六种文字,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近日获悉,仅在新加坡的一家书店里,就有十二种《先知》中译本同时发售。在中国,纪伯伦的作品是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文学第二大畅销书,在大中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里拥有众多读者。
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像力无比丰富;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纪伯伦风格”。
纪伯伦生前虽未得到文学大奖,然而身后世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评价之高却是许多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1983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其余的六位是瓦格纳、斯汤达、马克思、欧勒、卡夫卡和马丁·路德。
纪伯伦于1883年1月6日生于黎巴嫩北部一个名叫卜舍里的山村。父亲哈利勒(1844—1909)曾是负责征收牲畜税的乡官。母亲名叫卡米莱(1864—1903),以精力旺盛、聪明干练闻名乡里,与哈利勒结婚之前,曾嫁给堂兄哈纳·阿卜杜·萨拉姆(客死巴西)。卡米莱曾随他去巴西,生下儿子布特鲁斯。第二次,她嫁给一亲戚优素福·伊里亚斯·吉阿基阿。但此次婚姻一开始便不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丈夫便撒手人寰。之后,她嫁给了哈利勒·纪伯伦,生下纪伯伦、玛尔雅娜和苏尔丹娜。母亲对纪伯伦的影响是巨大的。
纪伯伦五岁时,被送进距离卜舍里很近的马尔·耶沙阿修道院小学,接受读写规则训练。使纪伯伦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得以发展的是赛里姆·达希尔医生。纪伯伦对他的恩泽牢记不忘。这位医生逝世于1912年,纪伯伦曾以动情的言辞哀悼他,文章发表在《西方明镜》上。他写道:“雪杉青年逝去了。雪杉的儿女们,来吧,让我们用月桂树叶和玫瑰花做的尸床抬着他,遍游山谷和坡地吧!”
纪伯伦在故乡美丽的大自然怀抱里度过了快乐的时光。那里有黎巴嫩最神圣、最引人入胜的风光;神杉和卡迪沙谷地的美景从不曾离开他的心神与想像,曾给予过他无数启迪,为他的文章言辞与绘画色彩注入了难以言尽的美。
纪伯伦刚满十二岁,家庭生活遭遇重大灾难,父亲被控侵吞税款而入狱,财产被查封。
卡米莱竭力挽救局势,但毫无结果。1894年,她带着四个孩子离开卜舍里,前往巴黎,通过一位亲戚,要回了部分财产,继而从法国首都举家迁往美国。1895年到达波士顿,定居在华人区。
在波士顿,母亲和布特鲁斯经商,妹妹玛尔雅娜和苏尔丹娜则为邻居打工。纪伯伦进入一所平民学校,继续学习。一位英文女教师注意到了纪伯伦的天赋。纪伯伦也引起了艺术家法里德·荷兰德·戴伊的注意。戴伊接受了纪伯伦,并领他走上艺术之路。
1898年,是纪伯伦在平民学校度过的最后一年,他结识了美国女诗人约瑟芬·毕布迪(约瑟芬·布鲁斯顿)。纪伯伦为她画了像,女诗人写信给戴伊说:“这幅画像,对我来说是一桩幸事。”
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同时也实现自己童年时代的梦想,纪伯伦于1898年回到黎巴嫩,进入著名的“希克玛”(睿智)学校读书。他在这所学校读书三年,受名师指导,掌握了阿拉伯语和法语。胡里·优素福·哈达德就是名师当中的一位。
在黎巴嫩期间,纪伯伦数次返回故乡卜舍里探望父亲,并结识、爱恋上了一位富家小姐。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最后以他的中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里的结局而告终。后来,有人问起小说里的恋情故事是否就是他的亲身经历,他说,《被折断的翅膀》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
在贝鲁特,纪伯伦还结识了艺术家哈比卜·苏鲁尔(1860—1927)和曾担任黎巴嫩国家元首的阿尤布·塔比特(1882—1947)及其胞妹苏日丹娜·塔比特;有人说,这位姑娘或寡妇就是纪伯伦的初恋情人。
纪伯伦得到小妹妹苏尔丹娜逝世的消息,离开黎巴嫩,于1902年4月回到波士顿。
在这一阶段,纪伯伦经历了一系列悲剧:同母异父哥哥布特鲁斯逝世(1903年3月,一说1902年3月12日),母亲逝世(1903年6月,一说1902年6月26日)……也相继迎来了命运的转折,首先是1904年在戴伊先生的关怀下举行画展并由此结识玛丽·哈斯凯勒(1873—1964),正是这位他的终身好友将他推向了文学艺术成功之路。哈斯凯勒介绍纪伯伦认识了法语女教师米士琳,纪伯伦喜欢她并为她画了肖像。纪伯伦还结识了艾敏·欧莱卜,他办的《侨民报》为纪伯伦打开了通往阿拉伯世界的大门,使纪伯伦作为阿拉伯世界空前的诗人出现。《梦景》一文便是起步的星星之火。
1905年,纪伯伦发表第一部作品《音乐短章》。
1906年,艾敏·欧莱卜为他出版《草原新娘》。
1908年,纪伯伦发表第三部作品《叛逆的灵魂》。
玛丽·哈斯凯勒是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她慧眼识才,是纪伯伦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洋“女伯乐”。在她的鼓动和资助下,纪伯伦前往艺术之都,于1908年6月末到达巴黎,受教于世界艺术大师罗丹。在那里,他眼界大开,见识了古典流派和新流派等各种艺术流派,并在高利扬科学院研究了这些艺术流派。他还访问了许多著名画家,参观了巴黎和伦敦的许多博物馆、古迹和美术馆,随行者有他的好友、希克玛学校的同学优素福·侯维克和艾敏·雷哈尼。
1909年,他获悉父亲去世。
1910年10月22日,纪伯伦离开巴黎,在掌握了艺术秘密、心与眼饱受艺术熏陶之后,回到波士顿。
1910年11月初,纪伯伦在波士顿参加了成立于1911年的“金环学会”的创建工作。该学会的宗旨是让黎巴嫩、叙利亚侨民了解波士顿事件,支持他们举办的所有文化活动。
1912年5月,纪伯伦访问了“金环学会”邀请的客人、巴哈教领袖阿布杜·巴哈·阿巴斯,并为他画像。
尽管有妹妹玛尔雅娜和玛丽·哈斯凯勒在波士顿,但纪伯伦住在那里并不开心,觉得想像力和抱负都受到了限制,于是决定迁往纽约。
定居纽约,是纪伯伦居住时间最久,也是创作最丰富的阶段。他这颗星已升起在文学天空。
纪伯伦是一位文学家,用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写作。玛丽·哈斯凯勒指导他用英文写作。以下是他生前发表的几部重要作品:
《被折断的翅膀》 1912年(阿拉伯文)
《泪与笑》 1914年(阿拉伯文)
《疯子》 1918年(英文)
《行列之歌》 1919年(阿拉伯文)
《暴风集》 1920年(阿拉伯文)
《先行者》 1920年(英文)
《珍趣篇》 1921年(阿拉伯文)
《先知》 1923年(英文)——这是纪伯伦最重要的著作。
《沙与沫》 1926年(英文)
《人之子耶稣》 1928年(英文)
《大地之神》 1931年(英文)——该作品在纪伯伦逝世前几天问世。
1920年4月,纪伯伦与旅居纽约的阿拉伯诗人和文学家成立了以他为首的“笔会”。该笔会的宗旨是复苏、革新并发展阿拉伯文学,使之积极干预生活。成员有米哈依勒·努埃迈、伊利亚·艾卜·马迪和奈西卜·阿里达等。
纪伯伦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参加了政治解放运动,并加入了救助难民委员会。
纪伯伦是位情感丰富的人,他与侨居埃及的黎巴嫩籍女作家梅娅·齐雅黛(1886—1941)之间的情书往来达十五年之久(1914—1929)。 1929年1月,许多阿拉伯人和外国人参加了纪念纪伯伦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二十五周年的庆祝会。 1926年,纪伯伦因工作繁重,身体开始衰弱,但他并未在乎病痛。他决心已定,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这样,疾病一天天侵害他的肌体,他却仍然沉湎于绘画和写作之中,直至1931年4月10日,他躯体中的生命火炬熄灭。但是,浸饱他的生命和灵魂之油的火炬,却一直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 1931年8月21日,纪伯伦回到了他所深爱的黎巴嫩,长眠在他故乡的马尔西克斯修道院,静赏大自然的美与静谧,分享着雪杉的不朽与盖努比谷地的圣洁。 纪伯伦逝世之后,他的英文作品《流浪者》和《先知花园》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问世。 笔者2000年11月在科威特国际书展上买到了最新版本《纪伯伦全集》,共5卷,其中《集外集》、《书信集》和《诗集》,都是本人第一次看到。阿拉伯人说:“纪伯伦的许多遗作和手稿有待于搜集、发表。因为他毕生沉醉于绘画和写作,并无其他爱好,故他的已知作品与全部作品相比,就显得太少了。”但愿“搜集、发表”工作继续下去,日后译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文版《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被誉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他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一代文坛新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当时的“旅美派”作家中无人能比,就是当今阿拉伯文坛上也很少有人堪与之相提并论。他的传世佳作,轰动了美国,传遍西方和东方。在我国,他的作品是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文学第二大畅销书。本书首次直接用阿拉伯文译介。

图书封面


 纪伯伦散文诗经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在这沙滩上,我徜徉到永远徜徉在沙与沫之间涨潮时,海水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会把水沫吹得很远很远然而海和沙滩会存在到永远仅在昨天,我还自以为是碎片,不住颤抖,杂乱无章,运行在生命的苍穹间.现在我已知道,我就是苍穹,生命是在我心中运动着的、排列有序的碎片....沉浸在纪伯伦的文字间,几乎要迷失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孤寂,飘渺,又似乎极端可怕的冷静.人的一生,究竟要这样度过多少这样空灵的夜晚和炽热的白天.白天脆弱,夜里敏感.记得当初这样深深吸引我的东西来自DJ杨晨,他的声音他的世界,让人敏感脆弱,似乎触碰到了那颗伪装坚强的心.偶然又遇见了斌斌,到现在的苏比.听苏比伴着遥远的戏曲喃喃自语,心情就在片刻间,沉入深不可测的大海.纪伯伦说:我的父亲和母亲希望有个孩子,于是生下我.我的心向往有个母亲和父亲,于是便有了夜和大海.都固执的热爱远方,热爱行走,热爱夜晚,热爱大海.都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固执音乐低下去,听见苏比的低沉但是有力的声音"我这挚爱一生,至死不悔的固执啊.我表演的,够淋漓尽致了..."随之响起雨生高亮清透的嗓音你跟得上我吧 你还习惯我吧 多少红尘情愫 却越来越荒凉...
  •     对于世界文坛来说纪伯伦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旗手。在这位东方哲人的作品中,淡化了情节,转而抒发情感与哲理。一切对于纪伯伦的赞誉,我想都是不为过的,原因就在于其哲学不但蕴含着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也饱含着东方的人文主义情怀。纪伯伦认为,人是由奴性——人性——神性的过程发展的,在《先知》中,他写道:你们的神性自我像汪洋大海,永远一尘不染/又像乙太,只助有翼者高飞/你们的神性自我也像太阳,既不识鼹鼠的路,也不寻觅蛇洞穴.这即是纪伯伦心目中完美的人所应具备的品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性的自我游走于天地之间,而纪伯伦又指出:你们的实体里,有一大部分是人性的,还有一部分尚未变成人性的、那只是一个未成形的注入,睡梦中在雾霭里行走,寻求自我的觉醒。在纪伯伦看来,人身上是奴性、人性、神性共存的,不过这并不可怕,因为那只是灵魂还未觉醒的部分,终有一天,它会破茧成蝶。纪伯伦主张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的:摆脱奴性,恢复人性,最后完成升华,在乙太中捕捉具有神性的大自我,成为具有神性的人而永生。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哲学,但与西方从亚里士多德乃至近代尼采和存在主义的思想不同,这里面有着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悲悯的人文情怀。纪伯伦怜悯弱者和愚人,这与他的身世有着莫大联系。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幼年就举家逃难到美国。虽然他身在西方,但他却十分关注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对东方的不幸悲哀,又为其麻木愚昧而愤慨,他说:“东方乃一病夫,遭到种种疾病侵袭,遭重重瘟疫骚扰”“东方人沉睡在自己那柔软的病榻上。”正因如此,东方急切的需要人来唤醒。于是,穆斯塔法出现了,这个纪伯伦在《先知》中塑造的人物,用自己的言行教导民众。这个人就是纪伯伦心目中具有神性的人,在穆斯塔法身上,我看到了纪伯伦的影子,爱每一个百姓,急切的渴望指引他们。这个人就是完美的存在,后世黎巴嫩人尊称纪伯伦为“我们的先知”,想必于此有着很大联系。在纪伯伦所歌颂的事物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美。美在纪伯伦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是一种宗教。在《论美》中,纪伯伦用了独特的比喻来形容美:美是你们捂着耳朵亦能听到的歌,美是你们闭着眼睛能看到的一种形象。美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体会,当我们刻意追求她时,殊不知我们其实是在追求自己未满足的欲望。所以,要感应美。除了感应美,还需要跟随爱的召唤。爱在引导你的同时,也会给你磨练。要学会坦然迎接爱,而不要自以为可以操控爱。只有这样,我们才得以实现。在爱与美中度过的每一分钟,胜过愚人的一生,纪伯伦如是说。对理想的追求是纪伯伦作品的另一主题,在《沙与沫》中,纪伯伦打比方道:树上的一鸟一羽,胜过十鸟在手。你对那根羽毛的追求,就是脚下生翅的生命,而且是生命本身。在纪伯伦心中,理想是等同于生命的。忽然想起一句话,我宁可在攀登理想的高峰时被毁灭,也不愿毁灭我理想的高峰。古今成大器者,无不有着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纪伯伦善于体察下层民众的苦难,对当权者的讽刺常隐藏于一个个小故事中,在一些作品中,也饱含着对人民不幸的同情。并没有谁比他人高贵,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权利,但是不能伤及他人。这种观念,在我们当今显得尤为重要。近代世界物质文明飞速发展,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精神文明的缺失和个人主义的泛滥也成为了全球的共同问题。精神文明甚至有倒退的情形,要从“你好”“谢谢”开始学起,而个人主义的泛滥则更为危险。极端的个人主义,例如尼采的学说,人为的把人分为“主人”“奴隶”,高等的人为了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血流成河,这就是尼采心目中的“超人”。以此为代表的激进的个人主义,过于重视自我的“存在”,而忽略了集体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这样就导致了人情的淡薄和不择手段追求利益的现象经常发生。在这种时候,东方儒家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就尤为可贵,读了纪伯伦,会让我们更加珍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韵,有着极富启发性的话语,天马行空的比喻,和温柔细腻的情感。纪伯伦的作品,像散落的沙与沫,荡涤着人们的内心,也给了心灵以升华。是为纪伯伦作品赏析。
  •     哈利勒.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 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那从灵魂深处传来的生命之歌,富有神秘天启预言式的语句,宛如天籁之音,传达出人生的真理,成为融合东西方心灵精髓、超越时空的永恒箴言,为心灵迷失于尘世的人们起着洗涤灵魂的作用。纪伯伦足以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传遍了全世界,超越了时空与国界的限制,他的散文诗,大半个世纪以来,驰誉东西方世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诗人说,它是诗化的哲学;哲人说,它是充满哲理的诗。         纪伯伦的经典代表作《先知》自1923年出版至今,被喻为代表真理的小圣经,一经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译文多达五十几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欧美评论家将它与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相提并论,称之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先知》是他“从少年时即开始酝酿,早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伟大成就”。纪伯伦在初稿执笔《先知》时,才仅仅十八岁;而这部书在纪伯伦去世翌年,才得以和世人见面。纪伯伦视《先知》为其一生最大的成就,称之为“我的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洗礼”。他曾经说过:“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         在《先知》一书中,纪伯伦以生活中每人所接触的层次当主题,以先知的口吻、超越现实世界的视野、简洁的问答型式,来谈及感情、婚姻、子女、事业、时间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哲理极为深奥,使我们不得不细嚼深思,从他那睿智的人生哲理中得到顿悟!其深邃广博几乎已达到人类精神修养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作为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并被誉为“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芝加哥邮报》评论说:“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他,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这一本奇妙的著作,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是诗,青年则说:‘这里有一切蕴含在我心中的东西。’老年人说:‘我曾不断追寻,但却不知追寻为何?但在我垂暮之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我的宝藏。’” 1983年纪伯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生前虽未得到文学大奖,然而身后世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评价之高却是许多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几年前我国由《中华读书报》评选的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中,《先知》也入选其中。《先知》在中国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冰心曾说:"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

精彩短评 (总计76条)

  •     还没看,很多书都是买又没时间看
  •     呵呵 高中那会特酷。会成段地背纪伯伦的散文诗。
  •     ★★★★★天啦,我的年度最佳图书★★★★★
  •     想起了读一篇想起了读一篇
  •     从瑞龙那拿来就不还了。。。
  •     启迪
  •     六星
  •     经典
  •     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太年轻才看不懂
  •     “当我像一面明镜似的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注视着我看到了自己的形象。“
  •     这本的好处是阿拉伯语直译汉语,而非一般的阿拉伯语→英语→汉语。缺点是纸张有点太厚重了,看的时候手累心也累……
  •     纪伯伦的散文诗,一直很喜欢。一看就知道是精装版。物有所值
  •     先知的指引
  •     纪伯伦的作品散发着东方哲学的永恒魅力。
  •     我需要充电了
  •     虽然我是看了有人说他和泰格尔很像才读的,不过二者差异太大了,感觉他的情感有时比泰戈尔更压抑一点,虽然没有泰戈尔那种奇妙想象力,不过文字传递深沉的感情更强烈一点
  •     书柜里必不可少的收藏
  •     wisdom
  •     比较喜欢李唯中的译本
  •     果然先知。
  •     字里行间都是智慧。
  •     我爱上了里面的很多句子:我看到牧师们抬眼仰望着天空,而他们的心却埋在贪婪的坟墓里。我看到青年男女只用口舌求爱,怀着轻浮的希望相互接近,而他们的心神却远在天边,情感也在睡眠之中。——纪伯伦《梦幻》
  •     为什么封面不同的?
  •     大学时期
  •     很具有收藏价值,字体清晰,还有注释,喜欢纪伯伦的人应该会喜欢。没有图片看起来那么陈旧。
  •     很不错,物超所值.
  •     。
  •     钟爱
  •     先知,表层的道理有没有蕴含更多?但是诠释很到位
  •     我的哲学和文学启蒙书籍。
  •       在这沙滩上,我徜徉到永远
      徜徉在沙与沫之间
      涨潮时,海水会抹去我的脚印
      风会把水沫吹得很远很远
      然而海和沙滩会存在到永远
      
      仅在昨天,我还自以为是碎片,不住颤抖,杂乱无章,运行在生命的苍穹间.现在我已知道,我就是苍穹,生命是在我心中运动着的、排列有序的碎片.
      ...
      
      沉浸在纪伯伦的文字间,几乎要迷失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孤寂,飘渺,又似乎极端可怕的冷静.人的一生,究竟要这样度过多少这样空灵的夜晚和炽热的白天.白天脆弱,夜里敏感.记得当初这样深深吸引我的东西来自DJ杨晨,他的声音他的世界,让人敏感脆弱,似乎触碰到了那颗伪装坚强的心.
      偶然又遇见了斌斌,到现在的苏比.
      听苏比伴着遥远的戏曲喃喃自语,心情就在片刻间,沉入深不可测的大海.
      纪伯伦说:
      我的父亲和母亲希望有个孩子,于是生下我.
      我的心向往有个母亲和父亲,于是便有了夜和大海.
      
      都固执的热爱远方,热爱行走,热爱夜晚,热爱大海.
      都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固执
      音乐低下去,听见苏比的低沉但是有力的声音
      "我这挚爱一生,至死不悔的固执啊.我表演的,够淋漓尽致了..."
      随之响起雨生高亮清透的嗓音
      你跟得上我吧
      你还习惯我吧
      多少红尘情愫 却越来越荒凉
      ...
  •     内容很充实,还没读,翻译不知道怎么样。硬皮的。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     我对林志豪的翻译彻底无语。
  •     “我不想用人们的欢乐将我心中的忧伤换掉,也不愿让我那发自肺腑怆然而下的泪水变成欢笑。”就是因为这句,便喜欢上了纪伯伦的文字
  •     很优美,值得一读。
  •     我前天也是无意中发现,李唯中的译本《纪伯伦的经典散文诗》。还有蒙田的散文。泛黄的小册子则是伟大的叔本华的散文。还有一部是傅雷译的的克利斯托夫。可惜,只能借三本。。。。家里买的不是傅雷版的上下部克利斯托夫,看到蜜娜处,完全看不下去了。
  •     翻译很不错,诗歌 特别是外国的诗歌,能让我读进去的,好像目前只有这个。记得当时还做了大半本的读书笔记……特别喜欢他诗歌里面的死神形象,静静地,在一边等着,他不说话,就看着你。
  •     大学的最后时光,我选择读他的书。
  •     反反复复的看,希望有一天我能看透彻
  •     看了这本以后又去找了英文版看,真的是超美
  •     绝对超五星。
  •     优美,值得欣赏!
  •     有文学素养
  •     当我的悲伤诞生时
  •     王
  •     震撼 一百颗星
  •     陪伴了我整个高三的一本书
  •     书厚,字大,不全。。
  •       哈利勒.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 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那从灵魂深处传来的生命之歌,富有神秘天启预言式的语句,宛如天籁之音,传达出人生的真理,成为融合东西方心灵精髓、超越时空的永恒箴言,为心灵迷失于尘世的人们起着洗涤灵魂的作用。纪伯伦足以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传遍了全世界,超越了时空与国界的限制,他的散文诗,大半个世纪以来,驰誉东西方世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诗人说,它是诗化的哲学;哲人说,它是充满哲理的诗。
              纪伯伦的经典代表作《先知》自1923年出版至今,被喻为代表真理的小圣经,一经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译文多达五十几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欧美评论家将它与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相提并论,称之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先知》是他“从少年时即开始酝酿,早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伟大成就”。纪伯伦在初稿执笔《先知》时,才仅仅十八岁;而这部书在纪伯伦去世翌年,才得以和世人见面。纪伯伦视《先知》为其一生最大的成就,称之为“我的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洗礼”。他曾经说过:“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
              在《先知》一书中,纪伯伦以生活中每人所接触的层次当主题,以先知的口吻、超越现实世界的视野、简洁的问答型式,来谈及感情、婚姻、子女、事业、时间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哲理极为深奥,使我们不得不细嚼深思,从他那睿智的人生哲理中得到顿悟!其深邃广博几乎已达到人类精神修养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作为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并被誉为“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芝加哥邮报》评论说:“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他,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这一本奇妙的著作,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是诗,青年则说:‘这里有一切蕴含在我心中的东西。’老年人说:‘我曾不断追寻,但却不知追寻为何?但在我垂暮之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我的宝藏。’” 1983年纪伯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生前虽未得到文学大奖,然而身后世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评价之高却是许多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几年前我国由《中华读书报》评选的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中,《先知》也入选其中。《先知》在中国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冰心曾说:"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
  •     真优美啊!
  •     以热爱,以虔诚,,
  •     书质量比较好,看起来好
  •     喜欢。有些诗句写的很浪漫,可以在某个特别的节日,摘抄在卡片上送人哦~~~!
  •     当拿到书,有些小失望,不是我想象的那种喜悦。翻译的不是很好,也许已经带有了自己的想法。
  •     37度2
  •     一直听闻书很好看滴,翻开来就看了一些,就是觉得纸张质量不是很好好。
  •     “美文共欣赏,妙趣各自得”
  •     跨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把它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再说一遍。
  •     越是淡的花香越能使人依恋,友谊就像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好!
  •     But the sea and the shore will remain forever.
  •     光看了前几页不知道后面怎么样
    感觉很好
  •     其中的智慧不太容易懂,《先知花园》中喜欢这么一句:“一年四季,不就是我们那不断变更的思想吗?!”
  •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 我有我的黎巴嫩
  •     为了《先知》买的。《先知》不错,其他就没看了……
  •     毕业论文就是写纪伯伦散文诗的!
  •     译林的,不知道谁翻译的 ,纪伯伦还是老辈的翻译的好些 另外;漓江出版社的也行,冰心在这里属于一般吧
  •     华美
  •     诗歌什么的还是印出来各人看了得乐趣,要是谁成天念叨着这些简直要成妄想症。。
  •     本来蛮好的,就是提前同学写作文老是用....
  •     每天读一首诗,要朗读呀。
  •     读起来还不错哦
  •     作为浅薄派一直是看人就先看脸看文章也总是先注意文笔,然后纪伯伦就变成了我男神。
  •     在西安的书摊上买到。
  •     我想说的是,谁借了了这本书几年不还
  •     还记得当时抄了半本 给你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