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浅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诗境浅说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ISBN:9787200046960
作者:俞陛云
页数:292页

章节摘录

  请读片段  明妃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明妃诗多矣,沈归愚推此涛为绝唱,以能包举其生平,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首句咏荆门之地势,用一“赴”宇.沉着有力。次句渭如此山水名邦,而清淑之气,独钟于女子,至今江头行客,犹说遗村。寰中艳迹.可与西子苎萝村千秋争美矣。三四渭一去胡沙,愈行愈远,而芳魂恋阙,墓门草色长青,表明妃之志也。五六谓汉帝仅于画中一见,悔莫能追,环佩空归,安得更承恩泽,哀明妃之遇也。收句渭汉家宫阙,久已烟消,即埋王荒邱,亦长沦边徼。其遗音感人者,幸有马上琵琶,流传旧乐,掩抑冰弦,如诉出绝塞飘零之苦,差足为明妃写怨矣。

媒体关注与评论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者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

内容概要

俞陛云:字阶青,号乐静居士。浙江德清人。光绪二十四年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三,以探花及第。官翰林学士。他是诗人、词人,对唐宋文学尤有研究。著有《绚华室诗忆》等。

书籍目录


诗境浅说甲编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在狱咏蝉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渡荆门送别
听蜀增港弹琴
牛渚夜泊
春望
月夜忆舍弟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过香积寺
酬张少甫
终南别业
与诸子登岘山
过故人庄
留别王维
早寒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
陈将吴明彻战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道士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曹
阙题
送李端
喜外弟卢纶见宿
没蕃故人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送人东游
楚江怀古
灞上秋居
书边事
孤雁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遇

编辑推荐

  编辑《大家小书系列:诗境浅说》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者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专论唐律绝作法的,所以将精力全部倾注在分析每首唐诗、每副名联的“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及其“诗境之妙”上,故予人启迪尤深。"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图书封面


 诗境浅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发现一个真理,凡是当代大家凡出彩之处,从不是渊博,而是偏究冷门的吓人,就象老百姓常在自己文章中摘录些哲学大家的名句,这样就会大家看了侧目、自己见了升华。而为人处事也没人注意到那些为他人设身处地的厚道,都是看着那些特立独行的人的怪异,这样自己仰着脸的同时,也就培养自己的迁就感和仰慕之心。而一个人的学识,从不是大家人读亦读的专业著作使人脱胎换骨,正如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读的不可谓不精华,但整齐划步的教条居然会使得所有的人一起平庸,就好比在通货膨胀高企的今天,一般无知的民众都叫嚷集体加薪,但就不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物质还是那么多的物质,如果全国的老百姓一起加薪,那就等于谁也不曾加,这于大家一起移动上一个台阶一个道理,站台阶的绝对高度长了,但与其他人位置而言还是没变。 我个人觉得,读书不是读专业书籍,如24史、论语、老子等,而作为非专业的闲杂人等读书时,一定要看“闲”书,看“杂”书才会真正的培养知识。“闲书”是指按自己兴趣爱好看的书,而不要在意多少浅薄以及别人的笑话,书本文化就是一个个符号信息,我有时写杂文时就喜欢用阅读来调节自己的思路,这当口我还不喜欢看与文学有关的书籍以免影响自己构思和判断,我到是喜欢这时候翻阅计算机杂志等,只是追求一种文字从大脑穿过的感觉,而不在乎是什么文字,只要有文字符号从大脑穿越,大脑就会被激活; “杂书”是指那些道天南讲地北的书,看了对你写作、对你专业,甚至对你显摆毫无帮助,看了很久以来也不觉得有什么用处,但就是这些闲书的积累,就决定了你学识的深度,下面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民俗与迷信》、《野人献曝》和黄裳的《旧戏新谈》以及白化文的《汉化佛教与佛寺》、赵朴初的《佛教常识答问》都属于这类的。闲书还有个概念,就是可以放在枕边小书,就是篇幅在5万-10万字的小书,不是太深奥,一半知识自己很熟悉,看起来又重温的自得感,另一半的,也可以给自己补充知识。发现北京出版社这套大家小书系列,也是偶然发现周汝昌的《红楼小讲》,看到下面读者留言对这套书评价不错,然后就搜索了“大家小书”,一眼望去就很多自己80年代小时候读的书籍,如朱光潜的《诗论》、卢梭的《漫步遐思录》、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等,这些都是80年代喜欢文学的人时髦看的,也是当时中文专业的推荐课外书籍,重新见到非常久违又亲切的感觉。再加上拿到手后这系列32开本的窄幅的开本,排版印刷的景致都使得自己很有好感,再加上这系列都是名家一些有份量的小书。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经典而已近市面不常见了,另外三分之一是非常专业脍炙人口的流行一时的佳作。所以自己后来系统地搜集了这套作为枕边书。 这系列共出四辑,每辑十本。我特别喜欢这丛书的诗词类的选材,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是其久负盛名的《诗词格律》简化版,很通俗的介绍了古代诗词的平仄和押韵的常识,王力这本书是公认的此类最适合入门的书籍。龙榆生是夏承焘、唐圭璋并称的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所以他的两本《词学十讲》、《词曲概论》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不过这两本都有些专业和深度,基础不好的人可能有点难度。印象中的朱光潜是个美学翻译大家,以前的《拉奥孔》和罗丹的《艺术哲学》基本每个中文专业的都知道,而朱光潜的《诗论》也一直都是属于经典类的文艺理论书籍,朱光潜的《谈美书柬》也是其一生美学理论的浓缩,只可惜时代和政治的影响,偶尔夹杂马列主义,很有点串味的感觉。另外,余陛云的《诗境浅说》是唐诗三百首之外的另一个好选本,收录380首诗,主要从诗的意境修辞是评价赏析,视点很独特,看了后不仅欣赏了诗还从手法意境上受到启发、夏承焘地《唐宋词欣赏》也属于精品,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把唐圭璋、余冠英、程千帆这样的词歌文大家手笔一并收入过来。最喜欢的是这系列的民俗类的书籍,最喜欢的是许嘉璐对古人衣食住行考据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不过这不是侧重典章制度的考证,而是把古诗文里对衣食住行的地方给拈出来探讨一番,难就难在还分门别类的叙说,这样看多少书籍和积累,才能做到这一步? 发现这系列大多是1900-1930间清末或民国出生的那最后一批的学者在解放前写的小书,就历史和国学而言,清朝虽然除了小说,诗词文都倒退了,但清人对历史国学的考据和整理还是很有见地的,而民国那批学者,又比清人的学识气度查一截,但随便拿个民国的学者,都是先在所有国学历史类的学者加在一起无法项背的。《野人献曝》是从沈从文文物类散文选编而成的,从古人的胡子到工艺,从织锦刺绣到镜子艺术,谈龙凤,谈天说地铺砌很广; 费孝通《乡土中国》更多从社会学立场看中国的乡土民情,从男女有别谈到血缘与地缘和长老统治,这本5万字的书不算是通俗读物。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是中国语言学开山鼻祖的著作,有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有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还有从客家迁徙的踪迹论客赣方言的关系,这本书其实是通俗易懂,不过有点冷门,这样的书籍也只有在可以静下心读书的80年代才能在书店里能见到这本书。江绍原的《民俗与迷信》,书名看起来很枯燥,其实这本书倒是最有趣的书之一,说深度,光姓名一章就有“寄名”、“借名”、“偷名”、“撞名”等,还都是引经据典讲述一个个有关的小故事,也很有趣;当然最精彩的要数第三章性爱篇,比如说作梦中梦到与意中人同欢,醒来就急往地下吐口涎,然后用鞋压住,这样就可以使对方也一样进入这个色梦了。这本不仅不是反封建反迷信的书,反而是从迷信的风俗饶有趣味地讲到民俗。这系列随笔类的不多,黄裳的《笔祸史谈丛》可算一个,就是讲述清朝文字狱的,也颇有点借古喻今的味道,只是可惜只写了清朝。周作人的《我的杂文》也是杂文随笔集,现在好像有种趋势,汉奸的问及吃香,负心汉的文章更吃香,虽然周作人与胡兰成的文笔都不错,也非常值得一看。但现在周作人时髦过鲁迅,胡兰成时尚过巴金,就有点不太好理解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写给当时中学生的,现在却用作了普及过学知识的读物,可见中国文化的倒退。 加上中学教学中古汉语基本功的日益缩水和边缘化,朱自清这本书可以拿到大学讲堂当入门读物。然后我就看到一本《历代笔记概述》,中国各朝各代笔记非常的多,资料性和史料性非常强,也在网络上下载了各朝各代的笔记,也曾经在自己文章中引述这些。 但是历代的笔记中除了《容斋随笔》、《闲情偶寄》、《阅微草堂笔记》等特别脍炙人口的需要专门阅读外,其余大部分的,除非你研究历史,或者考据某一风俗民俗,你不可能把每篇都都看过有印象,每当你有写作的需要,你要知道哪朝哪本笔记里可能会有你要的东西,那就足够了。但就是这点,如果你大脑中如果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大致印象,你也没这个概念的。 所以《历代笔记概述》就是类似导读的书籍,它把笔记分类、各朝笔记特点,以及各代主要笔记,都一一简单介绍下,但尴尬的是,作为一般的人,对笔记丝毫不会产生兴趣,而知道笔记的人,一般一些常见的笔记都知道。 所以这书对于想当作笔记查阅索引的人来说会失望的,但对于想入门学习古代笔记的是本好书。与《历代笔记概述》一样,这系列历史类的书籍,定位都颇有点尴尬,首先对于普通人来说,决不是个通俗读物,但对于爱好者来说,有些又有些浅了。拿《中国史学入门》这本书来说,从目录上看是非常齐全的,先是从古代到清的民族史介绍,再到十三经的简介,再介绍诸子百家,接着还介绍了《穆天子传》《山海经》等战国古书;再接着介绍24史,然后还有清考据学等等,覆盖面不可谓不广,但对于每类的介绍太简单和粗浅,也只适合于对这些没有一点概念的人作为入门的印象书籍。与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比起来相差甚远。而历史类的其他一些书籍就比较论文化了,对一般读者稍微有点点深,踮脚也可以够得到。但那些小书的作者很够分量,有写过长期在大陆流行《中国史纲要》作者剪伯赞写的《史料与史学》,有主编过《中国通史》的白寿彝写的《史学遗产六讲》,柴德赓的《史籍举要》是不是曾经做过文史专业的教材过,很有特点,不仅分析了历史上各部史书的编撰依据的材料,写作特色,还对史书进行评述,使人对24史等由来和有缺点一目了然,这是非常难得的一部入门书。
  •     此书上海书店出版社曾于1984年竖排影印出版,作者俞陛云为俞平伯之父,对古诗词极有研究。该书的特点在于不是象通常的古诗欣赏读物那样专门对全诗加以详细的分析解释,令人难得其要;而是列出一些唐代著名的诗句,用区区数语揭示其中美的意境,简洁明了,绝不冗长,大家撰文当如是哉。余出行在外极喜携一本此书。书不厚,屡看不厌。
  •     一,一本古书在我大学毕业那年,学校图书馆处理旧书,我看到一本纸色枯黄的唐诗,就花5毛钱买了下来。回去一看,居然是传说中的开明书店出版的,名字叫【诗境浅说续】。那本书里面是选录的一些唐诗律绝名篇,每首诗后面都有简短的推敲和感言,从字词韵律到意境的剖析,文字不多但往往聊聊数字便能深入人心豁然开朗,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毕业时这本古董般的书我也带了回来,而且书也不大,只有手掌大小携带方便,时不时翻出来看看。书写的本来不错,而且那枯黄沧桑的书页给人一种飘渺的梦想----如果能有一天上了电视台的藏宝节目,说不定是什么绝世孤本也说不定。。。前几天清明节放假,我去逛西北书城,无意中竟然看到了有新版的【诗境浅说】而且是全本,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回家仔细一看,赫然看到了关于此书作者俞陛云的介绍,这一看吓了我一大跳。这个人的名字如此陌生,以至于像我这样喜欢搜集文化名人轶事的万事通也一直都不知道这个俞陛云是何许人也。此时一看,老天爷,这竟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物,而且由此我才知道了一个传续百年的文化世家---浙江德清俞家的兴衰史。二,三代文宗喜欢五四时期散文的人大都知道两篇著名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其中一篇的作者是朱自清,另一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与朱自清齐名的一代文宗俞平伯。上面说的俞陛云,就是俞平伯的亲生父亲。其实,俞家最有成就名气最大的人,并不是俞平伯,而是俞平伯的曾祖父,也就是俞陛云的爷爷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乃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俞樾的学术成就在清末是造诣极高的,现在被奉为国学宗师的章太炎,就是曲园老人俞樾的亲传弟子。俞陛云幼承家学,受祖父俞樾的亲自指导,因此在文学、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尤其精于诗词。著有《小竹里馆吟草》、《乐青词》、《蜀輶诗记》、《诗境浅说》、《诗境浅说续编》、《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乐静吟》、《清代闺秀诗话》等。俞平伯(1900~1990),俞陛云之子,俞樾曾孙,著名的诗人,散文家,1915年入北平大学,毕业后曾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学院等校任教。他不但“对于旧词曲的造诣极深,同时又是提倡新体诗的最早的一个人。而且,俞平伯被尊为当代红学的鼻祖,是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俞家是浙江德清名门,是一个真正的诗礼传家的儒学世家。这样的世家其实跟武侠小说虚拟的姑苏慕容之类的武侠世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内部有着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有着数代人心口相传的家典秘籍和深入骨髓的家族信条和家族荣誉感。曲园老人俞樾就是其中的代表。三,自编教材俞樾是前清殿试中第十九名进士,著作等身学富五车,而且座下弟子甚多,桃李满天下,章太炎只是其中的一位而已。但是他最关心的还是俞氏一门家学的断续。他自己因为两个儿子一个早夭一个体弱多病,所以唯恐俞家的家学从他而绝,所以晚年得到了俞陛云这样的孙子,大喜过望。俞樾不顾年事已高,辞掉了所有的繁务专心在家教授孙子俞陛云,并且亲自编篡了家庭教材---【曲园课孙草】。这本书后世的评价极高,被后人奉为经学名典。俞陛云终于不负所望,荣登光绪年进士三甲的探花。而且,俞陛云生下儿子俞平伯之后,也像他爷爷俞樾一样,为俞平伯编篡了一本专门的唐诗童蒙用书,后来这本书被开明书店刊印出版,就是我手中的这一本【诗境浅说及续编】。这样的文化世家,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承载体,为中国的文化传承积累了深厚的资本。可惜五四之后战乱频仍,再加上文革十年动乱,这些世家子弟大都凋零,硕果仅存的一些也都转向理工科深造。如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转攻建筑学,钱玄同之子钱三强以核物理为志业,与钱玄同一起在东京听章太炎讲课的钱均夫之子钱学森学习空气动力学。但是这些世家的传家精神,仍然薪火不绝,传承后世。四,爱情永恒俞樾原配夫人姚氏死后,俞樾终其身未置一妾,姚夫人逝世后也未续娶,并以悲切的心情写下《百哀篇》一百首感怀。这以俞樾的时代和地位来说,是相当难得的。俞陛云原配彭氏病重,俞陛云为作《病榻琐记》以存其情貌,夫人去世后,又写下悼亡诗《绚华室诗忆》,压卷《情诗》有云:“情天不用娲皇补,留取情诗压千古。情随诗笔空中来,笔花香孕相思胎。诗是后天生,情是先天结。诗诚不破情不亡,情海不枯诗不灭。诗以情为根,沈沈黄壤追精魂;情以诗为翼,遮空纯作凄凉色。”在光绪二十年,发出这么强烈的情的呼喊,俞陛云对夫人的真情可见一斑。1982年,俞平伯患难与共数十年的的夫人许宝驯病逝,他写下悼亡诗词《半帷呻吟》,从他写的悼亡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亡妻的怀念和悲哀,如《十一日惊蛰》:“瞢腾偎扁枕,浑不辨朝暮。反顾欲语谁,方知人已去。”《续潘岳悼亡诗句》有云:“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待我余年尽,与君同一寂。”从此,他不再为友人题诗题字,即使难却盛情题了字,也不再加盖红印章,以表示对夫人的怀念。 从俞氏三代人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斯文一脉的延续,也看到了他们夫妻对感情的忠贞,从《百哀篇》到《绚华室诗忆》再到《半帷呻吟》,可谓是文坛一段佳话,令我们敬佩。五,惊天的秘密最为惊人的是,我刚刚搜索的时候,竟然搜到了俞樾的预言据说俞樾在临终昏迷之际,突然苏醒,吟诗九章,,然后说:“今后两百年的国家和世界大势,都在这九首诗中了,第一首是总论,第二、三、四首是前一个100年,后面的五首是后100年。”说完就离开了人世。俞樾逝世于1907年,他实际上未能亲眼见到民国,更不必说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了。但细品第二至第六首诗,是否是在描写共和之后民国内讧不已的乱状,以及世界大战的景象?特别是第二首,“三五纲常收拾起,一齐都做自由人”之类,由一个旧文人说出来,能不让人惊呀?也许,俞樾就是诺查丹玛斯投胎也不一定。让我们以俞樾的预言诗结尾,向这个诗礼传家的数代学人致敬。历代成败与兴衰,  祸有根苗福有基;  不过循环一甲子,  酿成大地遍疮痍。    无端横议起平民,  从此人间事事新;  三五纲常收拾起,  一齐都做自由人。    才说平权便自由,  谁知世界起戈矛;  弱者之肉强者食,  膏血成河满地流。    英雄竟逞各图强,  各自分封各自防;  道路不通商贾绝,  纷纷海客整归装。    大邦齐楚小邾滕,  百里提封处处增;  郡县穷时封建起,  始皇废了又重兴。    几家玉帛几家戎,  又见春秋战国风;  叹息当时无管仲,  茫茫劫运几时终?    蜗触蛮争年复年,  天心仁爱亦垂怜;  六龙一出乾坤定,  八百诸侯拜殿前。    人间从此又华胥,  偃武修文乐有余;  壁水圜桥观废礼,  山岩屋壁访遗书。    天地原来张弛弓,  略将数语语儿童;  悠悠二百余年事,  都付衰翁一梦中。本文来自: 系本人原创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36553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其实这本也不能算“读过” 要重念的
  •     比《唐诗三百首》更佳
  •     绝妙
  •     书中时见错字,显是校对不精。
  •     里面的诗歌基本上都好好地读过。再说了,连唐诗鉴赏辞典都读过好几遍回头看这本书简直就是小CASE。
  •     大家小书系列里很实用的一本,可做工具书查阅用。
  •     很有感觉
  •     五言讲得比七言好私以为。对不着言诠 含情于诗外的蕴藉微妙处点得蛮透。喜清空高格,恶藻饰夸泛,有道理。(原来作者是俞平伯的老子……
  •     好书就是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书,读起来大快朵颐。好书一本~
  •     虽是文言解释 可是浅显易懂 字字珠玑
  •     大家小书整个的系列都很好,适合短时间的阅读!书的情况就不用说了,惬意吧!
  •     说理透彻,深入浅出。
  •     很棒的书!
  •     清新脱俗的小书。
  •     这样的书需平心静气细细体会,奈何现代生活纷乱功利,恐怕再没人能写的出这样的书了。
  •     写的不错 但是太多溢美之词 没那么好吧
  •     休憩53rd,的确是浅说,给入门者和小孩子发蒙用的,其评论是简单点评,也是诗词的散文化描述,这个正好是我最不需要的,啧啧
  •     诗选的很合口味,解读文字不够过瘾。
  •     这是教你作诗的书
  •     俞樾之孙
  •     当当网实不该把作者名字写错。
  •     真的很浅
  •     未见哪本书诗词评论如此精当~~~
  •     从想读里挪过来。
  •     精心做了笔记,但是还没写完
  •     反復閱讀
  •     读得比较早,不错的启蒙书
  •     适合随意翻检,偶有丽句秀句,不乏拙句累句。
  •     连学诗都要拼爹的感觉= =
  •     诗评体蕴尤深。诗词需慢品,仓促读过还需重读。咏物诗当有题外之味。唐人咏物,每有仅于末句见本意者,然取喻本无确定。凡作客途风景诗者,山川形势,最宜明了,笔气能包埽一切,而句法复雄宕高超,斯为上乘。凡登高者,贵有包举一切之气概。作诗如用重叠形况字,以酷肖而善体虚神为要。
  •     爱如此精读
  •     很清新的小书
  •     学会欣赏古诗
  •     美
  •     评论可观,不愧是大家手笔。(假期就拿这个忽悠小朋友们啦)
  •     
  •     爱上古诗
  •      五言讲得比七言好私以为。对不着言诠 含情于诗外的蕴藉微妙处点得蛮透 (原来作者是俞平伯的老子……
  •     一種風流吾最愛,南朝人物晚唐詩。
  •     真的是特别的“浅”,用来启蒙是极好的。当积累了一定水平的审美能力与创作才华以后,看这种书就无甚好处。
  •     浅说
  •     诗人说诗,学诗先得懂诗,是本好书。
  •     作者是俞樾之孙、俞平伯之父,实打实的书香门第。父写《诗境浅说》,子编《唐宋词选释》,果然古典诗词功底没个两三代人打底真是出不了彩头
  •     很不错,不用我自己编排了,直接教育孩子用。不过需要提前自己背熟,做个表率。
  •     高者見其高,深者見其深,洵為佳品。
  •     大家小書,高中最愛系列
  •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追忆张九龄、王维。
  •     唐诗入门学习,深入浅出,
  •     很美的小散文一样的诗评。一天八首,我一定要把这本里的诗背完!
  •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资治通鉴》元嘉二十八年:“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馀,春燕归,巢于林木。”
  •     适合给孩子讲诗,也适合大人。我应该早点看到这本书。
  •     就是讲得太简单,要是能再详细些就好了
  •     大家诗摘,短而有趣有味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