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京歌谣史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当代北京歌谣史话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
ISBN:9787801708014
作者:董梦知
页数:183页

章节摘录

插图:一、歌谣伴你度一生每个人都是在歌谣的陪伴下度过一生的。特别是北京人,从呱呱坠地的第三天,就会听到来到人世的第一首歌谣“洗三歌”。“洗三”是老北京人在孩子生下第三天,由接生姥姥给洗澡的习俗。姥姥一边给孩子洗澡,一边吟诵着“洗三歌”:洗洗头,不用愁,洗洗蛋,做知县,洗洗腰,一代更比一代高。对于喜添宝宝的父母及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来说,谁不愿意给宝宝讨个吉利呢。这首歌谣正好唱出了大人们对孩子的祝福和企盼。同样,祝贺孩子降生并祝福孩子锦绣前程的歌谣还有很多。其中的一首《贺生子》唱道:一岁两岁娘怀里抱,三岁四岁小顽童。七岁八岁把书念,念了四书念五经。十七八岁中秀才,二十赶考进京城。头篇文章做得好,二篇文章做得精。三篇文章人人爱,朱笔点了个状元红。这是祝贺一个从娘怀抱的婴儿到长大,走进学堂,中了秀才,再进京赶考,金榜头名,把一个小生命最理想的成长过程都唱出来了。这该是中国古时候,在人们心目中对一个生命成长过程最美好的祝愿。人们的孩提时代,多是在摇篮里度过的。随着妈妈轻轻地将摇篮摇来摇去,伴着妈妈那一首首动听的、有节奏的催眠曲,宝宝便甜蜜地进人梦乡……而这些在摇篮边唱的歌谣,都统称“摇篮曲”。这些摇篮曲伴随着金色的童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摇篮曲不仅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中都广为流传,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各自本土的摇篮曲,它几乎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只不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内容和特色而已。这也难怪,试想:妈妈在逗宝宝玩耍或催宝宝入睡时,只摇动摇篮,而无歌无谣相伴,那该是种多么单调无聊的场面呀。中国各地区的摇篮曲丰富多彩。有些是在全国流传的,有些是各具地方特色的。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是好宝宝……”这首谣从南到北,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在传颂,只不过内容大同小异罢了。而北京的摇篮曲有它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杨树叶子哗啦啦,小孩子睡觉找妈妈。搂搂抱抱快睡吧,麻猴子来了我打它。杨树叶子有着鲜明的北方特色。“麻猴子”是北京话。但这是种什么动物?“老北京”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大人为了哄孩子而编出来的一种让孩子害怕的动物罢了。看来是虚指,不是实指。不过这一名称含着浓浓的北京味。但不管是多么凶猛的动物,妈妈可以打它。这就给了孩子一种安全感,宝宝就可以安然入睡了:猫来了,狗来了,我家宝宝睡着了。猫走了,狗走了,我家宝宝睡醒了。孩子醒了,又要逗他玩,逗他乐。于是妈妈一边胡拉着胖宝宝的小肚子,一边唱着:胡拉胡拉肚,开小铺,这儿卖盐,那儿卖醋。逗得孩子咯咯大笑的时候,也是妈妈最开心的时刻。宝宝能坐起来了,就不能老躺在摇篮里,要让他活动,和他做游戏。最常做的游戏是“拉大锯”,这时,妈妈与他对坐着,手拉手,学着拉锯的动作,随着儿歌的节奏,前后摇摆地唱着: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外甥孙子也要去……孩子长大啦,上学了,智慧的大门已经开启。这时,有些社会知识、人世哲学的童谣,开始给他们灌输,如:流传古今、家喻户晓的“小白菜”:小白菜,地里黄,两岁三岁没了娘。有心跟着爹爹过,又怕爹爹娶后娘。娶了后娘三年整,生个弟弟比我强。弟弟吃面我喝汤,拿起筷子泪汪汪,端起碗来想亲娘。这首经过谱曲的儿歌,出现在清代中叶,流行于大江南北,歌声如泣如诉,凄切悲哀地诉说了一个遭受继母虐待的儿童的心情,以唤起社会对身处逆境孩子的同情和关注,更让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珍惜母爱。还有一首,《花喜鹊》,是反映不孝儿子娶了媳妇不要娘的儿歌,教育孩子长大结婚后要孝顺父母,并懂得尊敬老人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花喜鹊,满身灰,娶了媳妇把娘推;花喜鹊,叫喳喳,娶了媳妇忘了妈。要妈就打架,打架就分家。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丫头片子”、“毛头小子”长成了大姑娘、小伙子。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生理上也逐渐成熟了,步人了青春时代,到了谈情说爱的佳期。这时,情歌是表达各自感情的最好方式。有些不好意思说的话和不便明说的事,都可以用情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情歌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歌。你听两首北京的情歌:不是好树我不栽,不是真情莫要来。塘边栽棵金丝柳,等着凤凰飞过来。又一首:不爱金来不爱银,只求郎意舍妹心。有哥何须摇钱树,有妹不需聚宝盆。看,两个相恋中的情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但倾诉了衷肠,而且展示了语言的艺术美与音韵美。像这样的情歌,可以说举不胜举。年轻人在谈情说爱阶段,找到了各自的心上人之后,就进入了谈婚论嫁的时期。下一步就是办婚事了。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而且有一套婚礼仪式。仪式中又伴唱一整套“喜歌”。《娶媳妇喜歌》天公赐福进宝宅,又进人口又进财。进得人口年年旺,进得财宝日日来。正念喜,喜气多,我替姑娘把话说,在家敬父母,出门敬公婆。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妯娌多和美,白头到老好夫妻。一洒金,二洒银,三洒摇钱树,四洒聚宝盆。聚宝盆上插红花,富贵荣华两亲家。《结婚喜歌》迎新人喽!铺红褥,倒红毡,新人下轿贵人搀。一步一走摇钱树,步步走出紫金砖。金童玉女临凡界,夫妻和合子孙延。拜天地喽!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进入洞房。结婚后,又要生儿育女,又唱“洗三歌”了。人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得以延续,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至今。而对每个人来说,结婚意味着已经成家立业,于是要为理想而奋斗,为生计而奔波。还要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千世界气象万千。生活歌谣按种类分就有“市民谣”、“农民谣”、“劝世谣”、“世态谣”、“市井谣”等好多类。“生活歌”是十大类歌谣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将在后面作专门介绍。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往往在忙忙碌碌中,发现自己两鬓染霜,方知已进入暮年了。人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步入老年时光后,一切都看的开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宽容待人,和谐处世。但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这种境界。于是,古时候有一首《知足谣》,是专门开导老年人的,也为老人们所津津乐道:靠山依水房数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三亩耕地一头牛,收也凭天荒也凭天;雨过天晴驾小船,酒在一边鱼在一边;夜归妻子话灯前,今也谈谈古也谈谈;读书课子守志节,成也心宽败也心宽;日上三竿有劳闲,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到了现代的新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比古时不知好了多少倍。老年人退休有养老金,患病有医保,吃穿不愁,安享晚年。于是,人们又按照《知足谣》的格式编出了《宽心谣》: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退休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孬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内孙外孙同等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这首歌谣现在流传甚广,因为它符合老年人的心理诉求。既是引导老年人宽心处世,又是对今天生活的赞颂。当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之后,从古代到近代,在葬礼的仪式上还有一系列的“丧歌’’送行,而那些“丧歌”,一般都带有深厚的迷信色彩。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那些丧歌早已被奏“哀乐”代替了。从“洗三歌”到“宽心谣”,歌谣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一生。二、北京歌谣从头说中国的民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文明的先声。在祖先创造了语言不久,随之而来创作的就是民歌。它是在原始社会时代,先民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那时还没有文字,只能口耳相传。现见于最早古文献记载的民歌,就是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夫(古肉字)。《文心雕龙·章句篇》曰:“寻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黄世”即黄帝之世。它唱出了先民们将竹子截断,做成弓,再用泥土做成弹丸去追杀猎物的狩猎活动。《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民)歌总集。它产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问,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广大地区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而“风”的几乎全部和“雅”的一部分即是民间歌谣,共160篇,不但占了《诗经》总量的一半以上,还是该书的精华所在。它反映出那个奴隶社会时代人民的生产劳动、婚姻爱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广大民众所吟唱的歌谣,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它像原野上的鲜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释放着它原始的生命力。《诗经》是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起点;它给后来的文学和诗歌以巨大的影响;它是中国的文学之源,诗歌之根。在北京地区,现在能搜集到的最古老的歌谣,就是秦始皇时代所流传下来的有关修筑长城的歌谣共五首。万里长城,被赞为世界奇迹,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浩大的军事工程。它有千百座名关险隘,而著名的九塞之一的居庸关及其外镇八达岭,就位居北京的昌平、延庆二地。这也是北京的荣耀。正是:“居庸、上关、八达岭,雄关三座保京城。”如此雄伟巨大的工程,当时倾举国之力,征调数十万计的民夫,历经长达九年的修建,方才成型。因此,它怎能不产生时代的呼唤,大众的心声呢!只是时代太遥远了,现有五首歌谣从两千年前传承至今,已经是弥足珍贵的了。当然,在这么长久的岁月里,特别是口耳相传中,其词句不可能不被改动,因此,也不可能与两千年前产生它时一模一样。但它的灵魂,它的精神内核不会改变,而且会在传承中不断地得到加强,被艺术加工。在这些讲述修长城的歌谣中,大部分是倾诉修边民夫的苦难经历的。如《孟姜女恨歌》,它是来自那个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的著名民问故事。它是对于当时那种不顾百姓死活,强征民夫修边的秦始皇暴政的控诉。同时,对于修筑长城为了防御外侮,保卫边疆的军事意义,群众也是清楚的。所以也有部分歌谣是肯定这项伟大工程的意义的。这正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样都是发自人民的心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首《长城谣》:

前言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

内容概要

董梦知,祖籍山东,1960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后又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新闻系毕业。曾任北京市文联《北国风》编辑,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诗词、散文、报告文学数百篇,出版诗集《梦之诗》及专著《街巷雅趣》、《岁时节令传说》等。2004年获文化部特殊贡献个人奖。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谈古论今说歌谣 一、歌谣伴你度一生 二、北京歌谣从头说 三、独具特色京师谣 四、歌谣运动源“北大”第二章 北京歌谣挨个说 一、时政谣 二、历史传说谣 三、革命斗争谣 四、劳动谣 五、生活谣 六、风物歌 七、仪式歌 八、谐趣歌 九、情歌 十、儿歌第三章 新中国的新国风 一、颂歌高唱解放谣 二、“大跃进”中跃进歌 三、“十年动乱”文革谣 四、“天安门诗抄”载青史第四章 新时期的歌谣篇 一、歌谣集成《北京卷》 二、发展路上改革谣 三、媒体引导走在前 四、灰色童谣需分析 五、新童谣吹新校风 六、诗画携手献奥运主要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当代北京歌谣史话》:独具特色的北京歌谣,京师歌谣是一部百科北京社会发展史,新中国的歌谣成为新国风,歌谣是人民群众表达心声的永存艺术形式。

作者简介

《当代北京歌谣史话》内容简介:说起歌谣,人们都知道它是一种最为古老、最易流传、最为普及、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口头文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在文字出现之前就诞生了,通过口耳相传,经历了多少个岁月轮回,朝代更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几千年,它伴随着我们的民族从远古一直走到了今天。
北京人对歌谣情有独钟,这是由于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所造就的。说起歌谣,不敢说每个北京人嘴里都能一串一串地往外倒,但起码也能顺口说上它几首。不信?你听还有一首形容这种歌谣现象的歌谣:“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只要北京人,人人会几首。”由此可见它普及之深、流传之广了。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歌谣,而不同时代的不同歌谣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大都是发自人民的心声,反映着人心的向背,抒发着百姓的爱憎,体现着群众的审美情趣,渗透着社情民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所以《古谣谚》(清?刘毓崧)云:“上山下山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因此人们又把歌谣称为“天籁之声”。
可以说,差不多每个人都是在歌谣的陪伴下度过一生的。从呱呱坠地开始直到离开人世,每一个时期都会有歌谣与你相伴。歌谣与人民的生活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因此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它也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典范。因此它受到群众的喜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那么,什么是歌谣呢?通俗地说:歌谣就是民间口头创作的诗歌。著名学者朱自清教授在清华大学讲授歌谣课时就指出:本来歌谣就是原始的诗。在我国古代,歌和谣是分开的。早在先秦,就有关于歌谣的论述。《毛传》注曰:“曲合乐日歌,徒歌为谣,”《韩诗章句》云:“有章曲目歌,无章曲曰谣。”说白了,就是有曲有词,可以唱的为之歌;而有词无曲,只可吟诵的为之谣,也称徒歌。有的歌谣,群众又叫它顺口溜,所以歌谣是以“合乐与否”“有无章曲”来区分歌与谣的。因为它们都是来自民间的,所以又称“民歌”和“民谣”。而歌与谣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两者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如有些民歌原来有曲子,因时代久远而曲谱失传,只剩下可诵的词,就成为谣了。如《诗经》、《乐府》中的作品原来都是有谱能唱的,由于曲调失传,只能作为谣吟诵了。而有些民谣在流传过程中被人谱上曲或套上别的曲谱成为演唱的作品,就成歌了。新民歌中就有很多徒歌变为乐歌的例子。所以歌谣发展到后来有时相合,有时分开,形成时合时分的现象。特别是到了现代,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新出现的民谣也称为新民歌。如大跃进民歌、农村新民歌等等。其实这些民歌大多并没有曲子,而是新民谣。所以我们如果不是作学术研究的话,就不必去深究其界定了。而现在我们统称的歌谣,即是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总称。
下面,还是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去探究一下歌谣的渊源;再仔细地看看近百年来,京师谣是怎样伴随着北京百姓,穿过了风云变幻的悲壮岁月,走进了奔涌向前的时代大潮……

图书封面


 当代北京歌谣史话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因为上民俗课,有作业是写民谣,挑了这本书,介绍的民谣很多,也有背景和内容的详细介绍,值得参考
  •     对北京城当代的民谣进行收集,也是一种文化定藏的保存,自有意义。
  •     童谣很多很齐全,就数量而言,的却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不过所有童谣几乎都是战争时期及其之后的,很主旋律,不是开始我想要的那种童谣史话。
    书质量一般。
  •     #2012286#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