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中英双语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中英双语版)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506808484
作者:德龄公主
页数:284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喝过茶,太后就领我们到外间去,餐桌都已布置好了。我想太后吃了那么多东西,还能再吃午饭吗?一进去,太后就命人将盖子打开。她坐在首席,让我们站在下面。她对我们说:“往常都是皇帝在戏院子里陪我吃饭,不过今天他怕不好意思,他跟你们还不熟,我希望过些日子他就跟你们熟起来。今天,你们三个就陪我一起吃饭吧。”我们当然知道,这是一种极大的恩典,于是赶紧叩头谢恩。叩头这件事,实在是费力,但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  吃饭时,太后吩咐太监为我们摆上银筷子、碟子、银匙等,还说:“我觉得很抱歉,让你们站着吃,可我不能擅自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给改了。就是皇后也没在我面前坐着吃过饭。我清楚,要是外国人知道了我们这种规矩,一定会笑我们野蛮,所以我不喜欢让人将宫中的事传出去。你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在他们面前,我得做出一副完全跟现在不同的态度,凶此他们根本没法了解我的本性。”  太后跟我母亲谈话的时候,我暗暗注意着她,不禁对她的食量之大感到惊奇。  宫中不准吃牛肉,因为牛能耕田,而吃牛肉就被认为是一种大罪过,所以桌上的菜肴以猪肉、羊肉、蔬菜为主。猪肉有十种不同的做法。肉有红白两色,红烧肉用酱油煨着,味道极鲜美,有笋烧肉丝、樱桃煨肉、葱炒肉片,后者太后很爱吃,我也喜欢。除此之外,有猪肉鸡蛋饼、蘑菇煨肉、白菜烧肉、萝卜炖肉等。羊肉和鸡鸭肉也有多种烧法。摆在桌子正中的是一只大碗,直径约有二英尺,也是黄底瓷器,里面盛的是清汤鱼翅。在中国鱼翅是一种珍贵食品。另外还有烤鸡烤鸭,用松柏枝叶包在鸡鸭身上放到火上烤熟,带着松柏的清香。还有一种用烤猪肉的皮切成小块炸制成的食物,太后也非常喜欢。满族人不习惯吃米饭,喜欢吃面食。这天的面食种类也很多,有烤的、有炸的、有蒸的、有煮的,而且形状考究,有龙、花、蝴蝶等形状。有一种点心中间有馅5和各种酱,太后也很爱吃。此外,又有糖汤煮的绿豆糕、花生糕等食品。尽管太后让我们多吃,可我却没怎么吃,因为我一直关注着太后,听她说话。最后还有大米、小米煮的各种粥。太后说吃过肉了,我们应该把粥都吃完。  吃完后,太后站起来跟我们说:“现在你们跟我到我的卧室去吧,让皇后和宫眷们吃饭。她们总在我吃过后才去吃。”然后,我们就随她走进卧室。我站在门口,看到皇后和宫眷们走进外问的屋子都站在桌子周围吃饭,一丝声音都没有,她们从来不被允许坐下吃饭。  这时戏台上还在演着神鬼戏,可没有“蟠桃会”那么热闹。太后在床上躺着,太监送过来一杯茶,太后命人也送几杯给我们。读者不难想像,我们受到太后这样的厚遇,是多么的高兴啊!在中国,君主一向被奉为神灵,他的命令就是法律。臣子同君主讲话都不敢正视,这是表示对其无上的尊敬。像我们今天所受的待遇,怕是以前谁都不曾有过的。以前时常听人说,太后脾气暴躁,如今却看到太后对我们如此慈爱,就像母亲对儿女一般。我这才意识到,这些说法是彻底错误的,太后其实是天底下最仁慈的女人了。  休息了一会后,太后跟我们说:“时候不早了,你们也该回家了。”于是将八只装满果实糕饼的石盒子赏赐给我们,并跟我母亲说:“把这些带给裕庚,让他好好养病,希望吃了我送过去的药,他很快就能康复。”从法国归来至今,父亲一直病着,我想是没法吃这些东西的。不过,他对太后的恩典肯定十分感激。也许很多读者都了解,只要太后有赏赐,就应叩头谢恩。所以太后送我们食盒时,我们都向她叩头。  临离开时,太后跟我母亲说她十分喜欢我们,希望我们能留在宫里做她的宫眷。我们明白,这又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于是又叩头谢恩。太后又问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宫,让我们进宫时少带几件衣物,她会为我们准备好一切的。她希望我们两天之内就回来,还带我们到她为我们备好的房子里看看。房子共有三大间,在太后居住的乐寿宫左侧。乐寿宫邻湖而建,太后最喜欢这处居所,时常在这里读书、休息。有兴致时,就到湖里划上一会儿船。乐寿宫里有好多的房间,每间都有特定的用处。  参观完房子,我们就跟太后、皇后以及宫眷们道别。踏上漫长的归程,我们带着一身疲倦和满心欢喜回了家。这是我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天。一走进家门我们吃了一惊——太后派几个太监为我们送来四匹宫缎。我们又是一番叩头谢恩。这次的赏赐是送到家里,因此我们就将礼物放在屋中间的桌上,向它叩头,并且请太监回太后:太后赏赐我们这么多珍贵的东西,我们感恩不尽。太监送东西来,我们还必须给力钱,这也是规矩,于是我们就给了每个太监十两银子。后来我才知道,太监每次为太后送出礼品,都要在回宫后向太后报告受礼人对于太后的恩典有何表示,给太监什么赏赐,太后认为这些赏赐是正当的。宫里的人都很爱嚼舌头,后来我们住到宫里后,他们就跟我们讲了许多那天我们回家以后的事。太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话,还问了送礼物给我们的太监,我们的房子怎样,我们对于她的态度如何等等。因为父亲病着,我母亲很不情愿扔下他到宫里去,但又不能违背太后的旨意。  三天后,我们还是进宫了。  进宫第一天是最忙的日子。我们先要到太后处谢恩,太后说她很忙,因为要接见俄国大使的夫人——勃兰康太太。大使夫人还送给太后一张沙皇全家的照片。太后问我懂俄语吗,我说不懂,不过大部分俄国人都懂法语。我的回答似乎令太后很满意,但她却故意说:“你怎么不说自己懂呢?反正我也不知道!”一边说着,还不住地用眼睛瞟一个宫眷。我猜想这其中定有原因,也许那位宫眷在什么地方欺骗了太后;因为看太后的意思,好像对我说真话的举动很赞赏。没过多久,我的猜想就证实了,那个宫眷被太后赶出了宫,原因是她对俄语一窍不通,却跟太后说她能说俄语。除了忙这件事,太后的侄儿德裕在今天定亲,宫中又有戏。依据满洲贵族定亲的规矩,定亲那天要有两个贵族家的女子到新娘的家中去。新娘则事先盘膝坐在床上,双眼紧闭。两个女子就在她膝上放一只一英尺半长的玉如意,再把两只绸子绣花小荷包挂在她的纽扣上,每只荷包里都放着一枚金币。最后将两个戒指套在新娘手指上,上面刻着“大喜”字样。玉如意象征“万事如意”。定亲的仪式简单而庄严。做完这些,她们就回到宫中,告诉太后仪式已经完成。  P17

内容概要

德龄(1886~1944),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时代。  1895年,其父裕庚被清廷任命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权大臣,德龄全家人随父亲到日本东京赴任,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裕庚在日任满返国后,又前在巴黎出任驻法使臣,德龄又随父亲到法国。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父同到北京,后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医,电召德龄姐妹赴沪。同年12月,裕庚去世,德龄从此离开皇宫。  后来,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撒迪厄斯·怀特,两人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1915年,德龄随怀特赴美,开始用英文创作,署名“德龄公主”,成为当时美国的著名作家之一德龄用英文写作的第一部回忆录《清宫二年记》就引起了西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详述了1903一1904年清廷宫禁内苑的生活实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

书籍目录

一、回国/1二、在宫中的第一天/5三、御戏院/10四、与太后共餐/15五、接见勃兰康太太/18六、做太后侍官/2l七、宫中插曲/27八、宫眷/35九、光绪皇帝/41十、和蔼的皇后/49十一、我们的新衣/57十二、太后与康格夫人/63十三、为太后画像和照相/74十四、皇帝万寿/87十五、中秋节/95十六、太后万寿/101十七、紫禁城/109十八、春节/114十九、西苑/120二十、两年宫中生活结束/127附、TW0 YEARS IN THE    FORBTDDEN CITY/133

编辑推荐

想知道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在紫禁城里是怎样生活的吗?想知道他们的饮食起居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吗?跟随曾在慈禧太后身边呆过两年的女官德龄,一同看看。读读《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中英双语版)。

作者简介

《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中英双语版)以中英文互照的形式,述说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他们在紫禁城这一神秘宫殿里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作者德龄,曾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女官,因此,对慈禧太后及其饮食起居生活可谓了若指掌。

图书封面


 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中英双语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开始边看英文边看中文,发现中文翻译有时会翻少一段或几句,偶尔出现几个错误,于是就干脆抛弃中文只看英文了。后来发现作者的标题不管是《皇上》还是《皇后》其实说的还是慈禧。来来回回的就有些无聊了……这样看来本书的中文名字翻译还是很传神的——《在慈禧身边的两年》而不是《紫禁城的两年见闻》。其实在看关于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时,我是很倾向于看他身边的人的回忆。以来没有自传那种吧自己美化的一面,也没有研究者研究出来的那种死板。身边人的回忆到底是真实而活泼的。慈禧,到底是个活生生的女人,而不仅仅只是个历史符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几年前就看过,但不是这个书名。好看,真实,文笔朴实,展现了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慈禧。很值得一看。而且这是中英双语本,值得收藏。作为学生的英语课外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     他们的生活也不怎么样嘛
  •     从生活上看慈禧是个爱美的老太太。跟广大女性一样喜爱美的事物,喜欢往脸上涂脂抹粉,戴各种珠宝首饰,爱护自己的身体和毛发,甚至是小小的指甲,伺弄花草更是她一大爱好。她在思想上却依旧是个固执的保守派,也是个贪权的人。虽然文中处处流露德龄对慈禧的崇拜尊敬之情,但依然让我感觉伴君如伴虎啊
  •     很不喜欢作者叙事的口吻
  •     慈禧也是挺不容易的
  •     活生生的人,不再刻板的慈禧,那么高贵聪慧的光绪,还有和蔼的隆裕皇后
  •     这是几年前我送给我老爸的一本书了,当时老爸迷上看慈禧的书,逛书店看到有慈禧俩字就买了回去,结果老爸不看,于是怕浪费了我就自己看了
  •     不太喜欢,恭维话还是太多了……慈禧形象和原本认知里倒没什么差别……另外,德龄的优越感和字里行间透出的自封的聪明劲儿也真够呛的……
  •     这本书文字很朴实,虽然写的都是宫廷里一些琐碎的日常。也正是这样,让我们了解了慈禧的另一面。我是上个月偶然在图书馆翻到的这本书,结果一口气读完了中文部分。看完后我当时有种对慈禧改观的态度,因为之前从各种历史书,电视剧,和人们口相传颂中,我所获知的慈禧都是一个十恶不作,顽固险毒,和大太监李莲英“狼狈为奸”,是大清国灭亡的罪魁祸首。但本书中的慈禧给我的是一个果断,精明,有点小幽默的老妇人形象,当然也不乏敏感,善变,猜疑,冷漠的一面。以前我都是用一国之后的形象看她,本书中我更愿意只想到她只是一位孤独无助的老太太。
  •     都是一些很琐碎的宫廷事...而且可以看出处处都充满对慈禧的赞美..没多大意思的书
  •     我承认,起初看此书的原因纯粹是为了光绪皇帝。后来,渐渐对清朝末年那个大园子里的事有些好奇。对于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慈禧太后来说,这本书无疑有为她平反的嫌疑。其实,诸如此类的回忆录大多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免不了会脱离现实。书中大量描写圣母皇太后的日常生活,其中充满了对这位“爱玩爱漂亮有些任性”的老太太的感激与爱戴,还有尊敬之情。它没有客观地对慈禧太后的政绩的进行评说,只是抒发了对慈禧太后的私人感情而已。
  •     从一个新的角度透析了慈禧,有时候我们一竿子把慈禧打死,认为她就是个出卖国家的罪人,但细细的品来,不得不承认……
  •     看的是中文版~内容很不错,可惜文笔一般,有点像流水账
  •     德龄的叙述确实在某些方面使我们这些后世的人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慈禧,她的狠辣、她的独裁原来还有一些这样的色彩。
  •     末代东方童话
  •     脑海里老是出现 末代皇帝 里边的场景。这本书里对慈禧的描写非常生活化,因而也特别真实。当我看到 慈禧因自己的小太监不小心弄断了自己三根头发而发怒喝道:把它们给我接回去 的时候,突然感觉慈禧也不过是个任性的自傲老太太啊。
  •     大一时候读的,反映了慈禧的另一面。
  •     除了这个惊世骇俗的题材,本书真的是乏善可陈,通篇流水账让人困顿。想想能与慈禧朝夕相处两年,最后只能用贫瘠的语言作出这样的回忆,真是令人不解。
  •     本身实用英语写成的,然后翻译成中文,所以对古代一些东西的说法很值得借鉴.对慈禧也有了一个侧面地了解,因为德玲曾是她身边最亲近的人,而且是唯一不受老的传统思想束缚的人,写出的东西视角相对比较客观。
  •     徳龄公主眼中的慈禧~印象中全书大半部分都在称赞慈禧。。。
  •     一个不一样的慈禧,一个可爱的老太太
  •     没什么意思
  •     闲时翻阅的书,流水账式的记录,从另一方面了解了慈禧
  •     相对比较特别的一个角度,用词很西式,但是很好玩
  •     很小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很喜欢,当时很多地方不懂,也不记得书名。后来终于记得找到了此书,泪流满面。只可惜再看时节已经没有那份惊奇。本书写了慈禧的日常生活,得见宫廷一斑,还是比较有趣的。
  •     历史这东西说不清,只读了中文
  •     这本书满足了我对神秘紫禁城的部分好奇心,慈禧,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班车上的统治阶级,精明能干和传统保守都没有给这个时代带来任何好处,或许她实在是生不逢时。而作为个人的经营,无论从生活还是管理她无疑是古代甚至当今妇女的先锋。
  •     当年在图书馆借来看的
  •     内容不多,时间跨度也仅为两年,而且作者对慈禧的描绘也很偏颇。
  •     这本书还可以,但有不实之词。不如《宫女谈往录》
  •     作者有点傲娇,我看不惯她。印象很深刻的是慈禧吃饭的排场,觉得很浪费,心疼。当然,正经点,回忆录中慈禧就是一个非常宠爱自己的女人,而女人总喜欢耍些小性子,于是这大清朝就完了
  •     慈禧大帝的业余生活和平常的老太太没有啥区别呀!
  •     慈禧身边的贴身女官写的,呈现比较真实的日常生活。 不过感觉更像在读一本职场类书籍《如何成为一名让老板喜欢的好员工》之类的书,如何察言观色、如何揣测老板意图、如何执行老板安排的事、如何替老板解围、不用等老板交代就能主动把事情做好、不炫耀自己的才能、不参与背后的议论、对别人议论的事情不能全信要自己去观察判断………等等
  •     了解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慈禧。也许看得太早,英文着实难懂。
  •     了解不一样的慈禧,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怪罪在她身上……
  •     德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女子,她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第一次向西方,以一个女性的角度去评价一个没落余辉下的帝国。虽然她的观点未免失之偏颇,但是作为一名宫廷女官,她的记录有着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可以作为正史之补充。
  •     听书听完的一本书。对于德龄公主,慈禧更像是一个威严又亲切的长辈
  •     也是一个有趣的视角
  •     最感动的是她的一段话~~
  •     说白了慈禧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喜欢一切美的事物,乐于听奉承的话,不过她非常善于利用他人,她也非常自私,要不是作者的父亲过世,恐怕要呆在慈禧身边一辈子了。
  •     我试图看英文版来着...
  •     喜欢这本书的风格
  •     中国人的英文再地道也看出中国性格and太好看了吧!!这才叫鲜活没有脸谱的历史!这不才是看历史的意义
  •     就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御苑兰馨记》的市场化“增值本”,典型的骗钱行为,TMD!人心不古!
  •     原来慈禧也是一个有人情味、世故老太太,虽然在万人之上,不过毕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点滴弥足珍贵。
  •     在喜马拉雅听完的一本书。仿佛是自己走过这段经历,历历在目的场景和人物。没错,历史不过是挂小说的一颗钉子,如果不够惊险奇诡,大概没人会在乎真相。这一点都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也告诫自己,任何真相也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过得唯心一些,世界就面目清晰起来。
  •     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慈禧。另,作者真是单纯善良。
  •     不知道是英文对照,花了一本书的价钱,只看了半本书
  •     豆瓣没有我看的那个版本,不过书名相同。这本书本来就很适合我这种八卦的人看,看完这本书又去把央视的《颐和园》纪录片看了一遍。好想去昆明湖走一走,享受一下地王待遇~
  •     是这个姑娘太单纯善良还是我们该换个角度看慈禧??建议在历史书下面附:要了解也许真实的慈禧可参考此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