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人间词话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6-8
ISBN:9787101066906
作者:王国维,徐调孚校注
页数:125页

章节摘录

至于这一则词话前半段所说的“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则颇为费解。首先我们应该讨论的是:静安先生所说的“遗其关系限制之处”一语含义何指的问题。柯庆明在其《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一文中对此曾解释云:当我们描写达到感知的过程,以达到呈现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活世界时,我们是在舍去不相干的经验,把相干的纳入系统,组织成一个纸上完整的世界。也就是说,从另外一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创造,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对现实之模仿。①从这段话来看,柯氏的了解和说明似乎颇近于一般所谓“取舍剪裁”之意。然而静安先生何以不用一般习用的说法说“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经过作者之取舍剪裁”,却偏要用不寻常的说法说“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其道理正是在于他原来所指的并非对于外在对象的取舍剪裁。我们从静安先生表现于其杂文、《(红楼梦)评论》及《人间词话》等作品中的美学观点来看,就会发现他这段话所欲阐明的,只是在创作活动中作者对于外界事物的观照态度及外在事物在作品中的呈现而已,并未涉及诉诸知性的对于观照结果的排比取舍等步骤。因此所谓的“遗其关系限制”一语的意思,应该解释作任何一个事象,当其被描写于文学及艺术作品时,由于作者的直观感受作用,它已全部脱离了在现实世界中的诸种关系及时间空间的各种限制,而只成为一个直观感受之对象,于是它之存在于作品中也就不是单纯的“写实”的结果了。这种观点的产生实在是源于叔本华的美学理论。静安先生在其《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译述叔本华《意志及观念之世界》一书中论美术之言曰:此特别之对象,其在科学中也,则藐然全体之一部分耳,而在美术中……则空间时间之形式对此而失其效,关系之法则至此而穷于用。①这段话显示出从叔本华的美学观点来看,任何一对象当其表现于文学艺术中时,原来就都已超然于现实利害及时空各种关系限制之外了。静安先生在其《(红楼梦)评论》一文中,于论及人生及美术之概观时,也曾对这种美学观念加以发挥说:夫自然界之物,无不与吾人有利害之关系,纵非直接亦必间接相关系者也。苟吾人而能忘物与我之关系而观物,则夫自然界之山明水媚鸟飞花落,固无往而非华胥之国极乐之土也。岂独自然界而已,人类之言语动作悲欢啼笑,孰非美之对象乎?然此物既与吾人有利害之关系,而吾人欲强离其关系而观之,自非天才岂易及此!②从这些话来看,可见《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原来就正指的是叔本华美学中“强离其关系而观之”的一种直观感受的表现。按这种说法,则任何对象当其写之于文学及艺术中时,纵然是“写境”的作品,也便因其超然于现实利害及时空之限制关系以外,而达到一种“理想”之境地了。所以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第五则中所说的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的自然界之物,一旦“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原来乃是自有其美学理论上之根据的,它并不仅是泛指一般的“取舍剪裁”之意。这是我们对这段词话所当具的根本了解。此外,我们再由前面所分析的静安先生之“境界”说来看,他所提出的“境界”的含义,原来就特别着重于作者对其所写之事物应有自己真切之感受的这种特质,如此说来,则任何事物被写之于作品中时,当然便已经都或多或少为作者之情绪及人格之所浸润。因此对于一些富于理想之伟大诗人而言,其作品中即使是属于“写实”之作,便也往往不免沾有了“理想”的色彩。就以陶渊明所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来看,尽管其所写的“菊花”、“东篱”、“南山”都是实有之物,而且“采菊”、“见山”也是实有之事,可是透过了这位富于理想之大诗人陶渊明的叙写,这两句就取材言,原当全属于“写境”的作品,遂竟而因作者陶渊明自己之一种邻于理想的感受,而使得这两句“写境”之作,也油然充满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一种理想的意味。这也就正是静安先生之所以特别提出来说“大诗人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的缘故。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傅雷 翻译家《人间词话》一书便恰好是可以导引现代的读者通向古代的文学、结合西方之观念与中国传统之心智的一座重要桥梁。  ——叶嘉莹 古典诗词专家

书籍目录

卷上
卷下
补遗
附录
《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

编辑推荐

《王国维人间词话》是跟大师学国学系列丛书之一,由王国维所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徐调孚先生的校注本被认为是最为完备的《人闯词话》版本,至今仍不失为一本很好的普及性读物。
书后收录了叶嘉莹先生《的基本理论——境界说》一文,供读者参考。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图书封面


 人间词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如果说开出一个清单,一个必读书目的清单,则应该包括有《人间词话》。自《人间词话》一出,后人谈论词或者词评则必少不了谈到《人间词话》。精彩的地方是从词评出发,而不仅仅局限于词这单一内容,从不同角度上升到形而上的角度。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精彩人生。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①”,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③”,此第三境也。不就是人生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吗3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现实中没有能力而勉强为之的事情是在太多,这就是悲剧所在。其实本书太多精彩的地方,可以说没有不精彩的地方。只是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有关体系,见另外本人《病隙碎笔》的书评)。这是作品唯一的遗憾。有缺点才完美,比没有缺点的完美(理想而已)而更加完美,更真实。应该精读的书籍。
  •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写得很有“境界”,读来很有享受感!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的推荐我们一定要读一读。我读《人间词话》就是买的这本书,读的时候,只看了静安先生自己写的部分,然后自己分析品味,从10页之后就不再看编者本书的编者的注释。为什么我看了10页后就没有再看注释,因为一则减慢进度,二则看注释会扰乱自己品味的美好感觉。另外附录,我读了一半,是在觉得无味,可能是我读不懂叶嘉莹的这篇关于“境界说”的论文吧!我不建议读附录。之所给了“推荐”的评价,缘于此书价格适中,而更大的原因是王国维先生写的内容,很好,很美,很有境界。
  •     1927年革命军北伐之际,一代国学大师、中国最后的传统士大夫、前清遗老王国维留下一纸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几年前王国维已经有过一次投河自杀未成壮举,是他担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之时,冯玉祥发动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几个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家人阻拦未果。这次他终于得偿所愿以死来穷途末路的清廷殉葬,而且据说不是被淹死的,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真是惨烈!死时年仅五十,还拖着他那条著名的辫子。 王国维以死殉清之举不由让人想起不食周栗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大凡大才子大名士必有常人不能理解的癖性与偏执。王国维是国学大师,自然知道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知道老子的:“人之大患,在我有身。”,他说: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生活的本质就是欲望而已。帝制结束民国伊始的新时代对他却是“人间夜色尚苍苍”,所以他满心“人间何地著疏狂”的迷茫,满怀“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的悲情,满腔“人间事事不堪凭”的绝望,王国维深感亡国之味,他的欲望破灭了,所以最终他没有选择“销沉就里”,而是选择了在学术生命最旺盛的“知天命”之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沉湖底表达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批评。 没有人关心作者是怎么死的,最终人们记住的只是这本《人间词话》。王国维融入西方美学思想理论来批评传统的唐宋以来的词人和名词,创建了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成为一代宗师。他总结的为学三种境界已经升华为人生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安享天年,无疾而终,此人生最终境界也。可惜王国维未能达到。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王国维先生(1877—1927),浙江海宁人,似乎那时候浙江出了很多文人。王国维先生自沉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至今还是一个谜案。多少年后,老舍先生(1899—1966)也自沉于北京的太平湖,最后以这种方式与命运抗争,留下自己的独立人格。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我最近看过一点,由于文学功底有限,发现读他的书很困难。上篇有两则很受启发。
    [二十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六十]: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这两则不仅是对诗词的描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认识。三种境界,我估计在学问方面还没有达到第一种境界,有时候能隐约感觉到在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要是为人处世和学问做到这个地步,必定有大的收获。
    在清华园里还存有一块墓碑,那是陈寅恪(1890—1969)对王国维先生的墓志铭,每次读来都令我热血沸腾。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不仅要有追求,还要在现实社会中坚持下来,我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历练,我还有待加强。
    陈寅恪先生撰墓志铭: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恩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辞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 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清华大学取消国学院,取消文科,变成一个理工科的大学,我认为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一个一流的大学,不应该是一群只知道工作的人,还要有一群有思想的人。也许,我猜的不错,有些人不希望我们有太多不同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也是不可能的。
  •     静庵先生是我崇拜的一位国学大师,,《人间词话》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认为古今词话,《人间词话》当为第一。
  •     寥寥数千字,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的影响,却是里程碑式的。。这种言简意厚、独树彪炳的薄书,使人想到远古的《老子》一类。
  •     王对白石是真爱。。。
  •     国学开卷经典之一,久闻大名,初次拜读,不由惭愧相遇恨晚。其间词美句妙赏析精准,让人得窥见中国旧文学中的境界大美。堪堪读闭,掩卷叹茶回味其中精妙,真真是开卷有益。
  •     不独对人事,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谨记,言为心声。但是,观堂不谈壮词,不作怀古,不论易安,只准男子为妇人言,却不许妇人为妇人言,岂不谬哉!
  •     读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感觉受益良多,语言很精炼,内容很丰富。有种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特别向喜欢文学类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很不错!
  •     中学就听老师推荐,今天才在上班的路上看完。走马观花看一遍,算是小有收获
  •     说到词,必然谈到《人间词话》。说到词评,必然提及《人间词话》。书虽小,却深邃。读过很多版本,n多遍了..........
  •     讲“隔”与“不隔”时,细细品来,果然如此,如实务与套话一般,或因朝代社会之故。书中又说“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然。诗词如人,正如字如其人。“境界”正是此意。
  •     看了这么多年就一直不是很懂……
  •     看了一遍。有些平白的句子是看懂了。涉及诸多词家诗家的诗句,甚至称号,都不甚熟悉,只得囫囵吞枣,待多读些词句再回来看一过体会。又及,从末叶嘉莹的评述,窥见大师悉心构建的学术体系,心生敬佩。
  •     第一次一口气读完,上卷读得频频点头。下卷具体点评一些词我很多都没读过,也就略过一遍。提及的词注释里都给出了全篇原词,对王国维原文并没有注解,有些我看不太懂,需要之后查字典。我觉得一个月得读一次
  •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徐调孚先生的校注本被认为是最为完备的《人间词话》版本,至今仍不失为一本很好的普及性读物。
  •     看诗词太少,囫囵吞枣。虽然如此,还是感叹有许多高论。至于他褒贬的词人,多所不识。耿耿于怀的是对龚自珍,“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遇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便下了“儇薄无行”的断语,颇为不解。
  •     ①吹很容易,辨别什么是吹的很难。②审美真是奇妙又私人。③高一学生表示读起来很吃力,④还好我没有选文科,叶嘉莹最后的附录看得我心累。
  •     上学的时候,记得曾说过什么三境界,于是一直想买本人间词话,即使看不怎么懂,就是放在床头也是好的。空暇时间,多看看这些文学,其实挺好的。
  •     无愧于人间词话。
  •     130年前,王国维出生在浙江海宁盐官镇。 80年前,还是那一个王国维,悄然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费人猜度的是,这位举世公认的大师,竟用其50年的有生之寿为世人荡起一片轻微的涟漪,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弃世遗言。80年一倏忽过去了,历史风云变幻,世事云诡波谲,除了解不开的谜,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对于这位遗老,一向苛以誉人的鲁迅,也不得不说一句“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陈寅恪更称其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今天,新时代的我们则称他为“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学者”,“在文、史、哲诸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褒扬、赞叹或者称颂,总被雨打风吹去,没有人会过多在意。提起这位瘦小的大学者,投影在读者心底深处的,除了一个投湖的背影外,大概就是那册薄薄的《人间词话》了吧。 作为古典文学理论著作,近代以来极富盛名如《人间词话》者,还向所少见。关于这部书的注释、考证、研究,更是非常之多,自王氏身殁后至今,历年来层出不穷,大凡文学中人、古典诗词爱好者或文科学者,无不诵读此书。而王氏提出的三层“意境”,也已成为古典文艺美学集大成的理论,每有言《人间词话》者,则必少不了其“意境”论。 1908年至1910年间,也正是多事之秋。 对王国维来说,先有夫人病故,后有光绪、慈禧接连下世,宣统帝溥仪登基,而革命党之乱也悄然隐伏,他自己忙于词曲考证,偶尔也写些序跋,《人间词话》就零星完成于此期间。全书尽言其主观感受和一己之体验,体例上并不丝丝如扣,而是一则一则写起,写到哪算哪,颇为松散。在内容上,所选之词亦有侧重,他点评百家,独不选李易安就是明证。此外,他在考证上也略疏于谨严,譬如“衣带渐宽”一句其实出自柳永,而并非欧阳修;又譬如“众里寻他”一句出自辛弃疾,“回头蓦见”应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应作“那人却在”,此几处当为王氏误记。但瑕终究不掩瑜,《人间词话》的价值自在于别处。 容我冒昧揣测,想来王国维当年写此书,或许未料到以后青史垂名,更不会有想当“最杰出学者”的心思,恐怕他也是兴之所至闲来试笔,无聊时偶而为之,少了许多考证时的谨慎和羁绊,条条框框少了,自然才会流露出心头之言,也才能言为心声。世事端的难意料,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曾想他无聊之时却做了有聊的事,倒是写出了一部旷世之作。 行笔至此,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一篇新闻,说上海师大美术学院一教授布置毕业论文时,只要求“真实,不能抄,写自己,写大学四年艺术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学生交上来的论文令他颇为满意,全部通过答辩。但紧随其后,院长主持第二次评审会,评定为全部“不及格”,理由是“论文格式存在问题,不具学术性,充其量算作个人小结,需要重写”。 有人为此大鸣不平说,在自然方面,因研究的是外部世界,自当力求客观、理性,注重逻辑,讲究论证,但人文方面却不然,对于主观内容不宜一味拒斥,设若论文虽根植于“感受和体会”,而确又反映了规律,为实践所检验,对于创作具有指导、促进作用,则自有其学术价值所在。末了,还举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证,说抛开其体式为短评连缀不谈,内容也多由经验、直觉出发,而分析也欠细密、论证欠周详,但却是流传已久的经典。 到底还有人记得王国维,到底还有人记得《人间词话》。 然而话又说回来,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人间早就换了几重天,学术的标准和传统也早已大异其趣了,不单西风东渐,理风也开始文渐了,人文学科的舞台和道具已被公然霸占,吃饭的家伙儿都没有了,你抬出来王国维又焉能压得住学院派,学院派有几个读过传统文论?又有几个靠发表传统文论去晋升、评职称?遑论这些,你发表传统文论都稿子都没人要!话题扯远了,不过人间总算慈悲,还没把这个遗老遗忘得一干二净,时不时还有人把他抬出来呐喊一番,即便声嘶力竭后仍然得妥协,但旌旗猎猎的,总比万马齐喑要热闹好玩。 少为人知的是,《人间词话》里还有一个“隔”与“不隔”的概念,说陶渊明之诗不隔,而韦庄、柳永则稍隔;苏东坡之诗不隔,而黄庭坚则稍隔。8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文化界太平是太平了,起码不再为糊口和安定发愁,但是一个个山峰却兀自独立起来,彼此“隔”来“隔”去,不来往,也懒得来往,文、史、哲都分家了,各自也都做了家长,又分化出一批子孙后代来,文、史、哲“隔”是“隔”开了,倒是彼此又都去引自然科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弄得虽很有“论文的格式”和“学术性”,但却是面目全非不知所云了。斯人已远去,没人能追得上,也没人去追,他也只好带着那一代人的传统和旨趣渐行渐远了。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这本《人间词话》。
  •     看得懂的还是不多,看来书还是要多看
  •     原本以为才几块钱没有什么期待,但是书的质量不错,大师的书的确是匪浅让人受益,句句精到。以前就一直很想买一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现在读了,的确是名符其实,跟现在的什么诗经美学鉴赏,简直就不是一个境界的,这才是真名士风流人物呀。
  •     读《人间词话》后又读朱光潜的谈美,在诗词评论鉴赏方面,总能找到王国维的思想烙印,这部作品在诗词鉴赏中的影响不可不谓之深啊。。。
  •     为了给自己宝宝起个好名字,翻了两遍,名字没想好,词倒是记了一大堆
  •     静安先生体贴入文心之作。一些不太能理解的部分,书末所附叶嘉莹之文也辨章清楚了,深感佩服。好奇静安先生为何取“人间”为名,是否受日人影响?读时还参看了上古插图版,两者版本差异很大,近世之作而如此参差,略咋舌。
  •     文学史和文论史不可错过的精品,《人间词话》的重要性不用我来说了,另外,这本书还有叶嘉莹先生的一篇相关论文,很便利我们学习。
  •     这是国学大师的书,没得说。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读物,建议每个人好好诵读,人间词话讲的很多都非常有道理,如人生的境界说,唯有读后才能体悟其中的道理。
  •     读不大懂 …目前的我太浅薄了 惭愧
  •     人间词话是学习诗词喜爱诗词之人必读的书之一。王国维先生不愧为一代文雄。
  •     古代文学的老师经常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这本书,所以买来看看。
    看到这本书后,感觉的确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而且,徐调孚先生的校注本历来被认为是最为完备的《人闯词话》版本。
    本人认为这本书恰好是可以导引现代的读者通向古代的文学、结合西方之观念与中国传统之心智的一座重要桥梁.
  •     人间词话是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最负盛名的词学著作。
  •     王国维大师的《人间词话》值得一读,也应该一读。
    如今,诗歌已逐渐离我们远去。曾经精妙的句子,现在大多也淹没在浮躁的都市生活里了。
    也正因此,重温一些国学词话,总不会毫无必要。那么《人间词话》倒不失为一本让我们了解该如何品味诗词的小结性读物。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王国维先生的总结条目似乎太过简略,甚至个别条目还有些模糊不清。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当代人阅读的难度。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幸好书后有叶嘉莹老师的一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     作为纯粹的文学批评,我表示看不懂,真的看不懂
  •     最受启发的是“三境界”,这是一种通用的诗性哲理,包含着偶然背后的必然性。比如,在爱情上,“一见钟情”基于“长期塑造”,从“所想”到“所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觉得不是简单的量变到质变,二者是同一的
  •     国学大师的经典之作,高中学生的必读本,人生三大境界更是令人脍炙人口,在当前追求功利、人心烦躁的时代,看王大师的人间词话或许是另一种体验;喜欢词的朋友更是可以赏鉴一番,推荐~
  •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 写的很好啊 读起来很好
  •     这本书很薄但会读的很慢吧,加油!看不动!!!!!
  •     上次看先生的《人间词话》已是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总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的环绕在耳畔,今重拾旧卷,在几十本中选的此本,果深孚众望!中华书局的书一直很信得过,这本只有上下卷和叶嘉莹先生的一篇文章,后面校注也无繁缛拖沓的东西,自己读,自己品,很惬意的说。纸张和印刷都是中华书局的好品质。一卷好书,精而不累,置之案头闲暇静读,各种美妙心底自知。
  •     中华书局的“跟大师学国学”这套书我只买了这本,买回来很惊讶7块多能买一本质量这么好的书。没有花里胡哨的外表,内页也不像有些书以插画和空洞格式排列来填充,满满当当。读之前就让人明了这本书不欺人也。书前面详细说明了书出版的原因,细细翻看了一遍,为前辈大家的认真所感动。 这个世界太浮躁了,排行榜上的书要么有关经济,要么言情惊悚,刺激感官的书卖的是那么好。可是那样的书就像面包一样,看着庞大,双手一捏,真正的精华也不过团子大小。先不说别人,我读这类书总是一目十行,了其内容即可,从来没有细看过,也从来没有读过第二遍。可是像《人间词话》这样的书,狠值得年轻人用来积淀气质。喜欢写网络小说的,可以从中获得灵感,钻研经济的也能摆脱些市侩气,上学的孩子们(高中或大学)读了能了解前人的境界说。 这样的书不适合连篇阅读,只闲暇休憩时翻来一二,就够你回味无穷了。 说到最后我非常羡慕中华书局,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出版资源,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中华书局的书,印象100分,内容100分,期待100分!
  •     《人间词话》就不评价了,经典嘛。只是这个版本的注释似乎太简单了,只是提供了书中所提词句的原文出处,没有注者自己的主观评价和鉴赏,不过《人间词话》也不太深奥,或许注解多了反而会影响读者的领悟。
    可能出版社也觉得这点内容就定价十多块有点过意不去,又在篇末加上了叶嘉莹先生的一篇论文,呵呵。
  •     此版本注解寥寥,若对古典诗词了解不多,则需自己动手查阅文人历史。推荐元华文创出版社的《一本书读懂人间词话》
  •     人间词话是近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本文学读本。不可不读。
  •     王国维真乃国学大师,《人间词话》为每个研究中国古代诗词之人必看
  •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初次接触王国维先生是从他的人生三境界,那时候就觉得那短短的三句话比读过的百余诗句辞文所蕴含的哲理更为深刻,也一直敬仰人间词话的境界,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仔细研读,这次终于得偿所愿将这本经典收入囊中。虽然学艺不精,不能完全参透其中深意,但不辍阅读相信会有所收获。书本的整体很简单大方,是我喜欢的风格。
  •     不是诗词功底深厚的就不用读了。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直被誉为是经典,这也是我喜欢的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的,很好的!推荐!
  •     人间词话,不用多说,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商务印书馆,不用说,是中国最好的出版社,对于初学者,可能需要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但我不提倡大家买市面上的一些详解之类的书籍,那些书籍固然很通俗易懂,但不利于真正与大师交流,更何况很多详解本身就是对经典的误读!
  •     很早之前就想买王国维的这本《人间词话》,这次终于在当当买到了。不算厚的一本书,但是质量挺好。封面还有字体都挺舒服的。当然这本书中印象最深还是王国维大师关于人生三境界的解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受益匪浅。
  •     可
  •     看了 前半部分 最强烈的感觉:王国维乃冯延巳顶级小粉红
  •     第一遍是不能读懂了。 原因很多: 1.古诗词积累不足(这块可以靠后期补上去); 2.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以前觉得不可救药,后来发现大家作品看多了或许有救); 3.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及作者人格仅限道听途说; 4.自己没有创作过词,等于“共情”经验基本为零; …… 然,对美的领悟,对“意境”(不能理解为何王静安非取“境界”)的沉醉,会让我继续琢磨下去的,经典也是要反复咀嚼才能懂透的。
  •     中华书局这个版本的书真的…不是很好懂,注释太简洁了(除了把整首词和一些引用放出来之外就没别的了)对我这种文言不是很熟练而且对音律等知识完全没了解的人来说,读起来还是费力的。感觉先读附录再读前面部分会流畅一些。我现在的心境也不是很适合读诗词,以后再好好读一遍吧
  •     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排版.印刷,人间词话的学术造诣已不用多费口舌,徐调孚先生的校注更是锦上添花。虽然这两位大师早已远逝,但是他们的思想至今仍让菜鸟醍醐灌顶,让高手击节赞叹。财富可以成泡沫,沧海可以成桑田,但是真正的大师即便身形已和泥土混杂却仍然令我们心甘情愿的臣服,顶礼膜拜。我想,这才是对于活着最好的诠释。这本书,很值
  •     书到了,很满意。
    久闻王国维《人间词话》,也看过一点儿,个人学识有限,不能完全看懂。但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他的书有必要读一读。买到的这个版本我很满意,没有什么花哨的内容,有大师气度。原文很喜欢,他的文字确实很好,启发心智。而注释的风格我也很欣赏,客观地提供作者引文出处而不作不必要的个人发挥,让人静静欣赏静安的大作同时可以冷静的思考。书后还附有叶嘉莹的一篇论文,有助于读者很好理解王国维的这本书的主要思想。
    我很欣赏中华书局的书,真的很素美。
  •     我……需要注解
  •     对于诗境的最微妙的讨论。
  •     文言体,读起来有点吃力。小小一本,蕴含的东西太多了,要有多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写到这么精辟,适合慢慢读,常常读,读一遍实难理解透彻其深意。
  •     通俗有时,生涩有时;轻松有时,吃力有时;发笑有时,严肃有时。头遍读完,真正能理解的、贯通的不足十分之一,也许明年再读,后年再读,感受又不相同。附录的论文提到书中有缺点,而我阅历能力尚且不足以作批评,现今唯一可作的评价是,它是一本思维清晰、角度明确、举例得体、语言简洁的好书,值得慢慢读,常常读,一读再读。
  •     反複讀才好。
  •     初接触王国维,是大学的文学理论科上,老师让我们写《人间词话》的感言,实际上就是一边读一遍标注自己的理解。当时 年纪小,糊弄糊弄老师也就拉到了,现在想想,三年前自己实在是太不懂事了。故从当当网买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人间词话》,现在刚读了一部分,没有去深入的挖掘,相信在我领悟到国学大师的真谛之后,对我的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值得阅读的一本书。莫忘国学,经典永存。
  •     这本书很有影响的啊,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中国古典诗词是直觉性最强的艺术形式。真的简单得只剩下直觉了。
  •     很正的书,王国维不愧是国学大师,每次读《人间词话》都有一番感受,适合修心养性。
  •     我说不好,但是我要借助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的评价,因为叶嘉莹老师对该书的评价恰如其分“《人间词话》可以导引现代的读者通向古代的文学、结合西方之观念与中国传统之心智的一座重要桥梁。”应该细细品读!
  •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今年学生们学习《中国文化经典选读》,教材中节选的有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于是买来这个版本的研究。中华书局不愧为名家,书的品质很好,注释虽然不至于很详细,但是有些文字和诗歌是需要我们自己理解的,所以不详细却也恰到好处。总之,书的性价比非常高。
  •     中华书局《王国维人间词话》不错,最突出的地方,后面加了一篇叶嘉莹的学术论文,详细阐述了王观堂先生的境界说,认真读过后面叶先生的文章,会对词话有深刻的理解!
  •     总算买到中华书局的本子。已经看完并扔掉2本其他出版社的人间词话,都属于错误多,需要边读边找电子稿校对,或编者活生生将自己的评论弄得比王国维的评论还多的...其实有校注,足以。
  •     一本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最早是从那三个境界得知王国维,继而得知《人间词话》。文学产生于其所处的社会土壤,进而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而之所以叫做文学,这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便是“境界”。
  •     文艺的文艺批评
  •     《人间词话》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许多诗词经静安先生解读更加有意味,我是从朱光潜先生的书中看到《人间词话》的介绍的,若是哪位对诗词有兴趣,此书不可不读,更不可一读,需要好好读、慢慢品味。这个版本的印刷和装帧都很精美。
  •     先生接受西方美学的熏陶之后,以暂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做出了评论。于是有了这部小册子。《人间词话》提出了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境界说“,是清朝以来论词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在见解方面,在新观念和旧修养的结合确实能给读者极大的启发。非常值得品读。
  •     从初中开始一直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到了大三上学期才看了这本薄册子,不敢妄自评论这本书,不过觉得写得很不错,词以境界为上。
  •     此书除了诗词给人带来的清新,还有东方哲学的智慧,虽然里面融入了些许西方批判的思维,但是精髓之处仍旧是东方哲学的味道(纯粹个人感觉)。嗯,而我自己是很喜欢东方哲学的。因为后文有叶嘉莹老师对“境界”和诗品人品的看法,加深了自己对这两部分的印象。除了评诗词,其实这也是一本评做人的好书。
  •     第一次看《人间词话》还是高中,那时喜欢读宋词,许多注释里经常会引用到王国维先生的评语,于是找来翻看一遍,很薄的一本书,却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的窗口。读研之后,导师还是要我们读这本书,这时除了欣赏,还有批判。喜欢诗词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短小精辟,常常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     王国维的一生心血,可能就在这一部《人间词话》里了。他以自己一位此人的敏感与才情,恰如其分的对各种词人,词风做出评判。不盲从,不媚俗,见解独特而深刻。有些见地颇耐人寻味,譬如他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直到百年后的今天还很有学习的价值。读到他的书,真过瘾。
  •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列经典。境界不以大小论优劣,经典无关长短厚薄。
  •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
  •     不管怎么想都觉得我的评价太肤浅,所以就不评价了……
  •     印象式的批评,现在的批评家都不屑于用。其实那些长篇大论哪里有这样精彩。
  •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书局出的书质量很不错值得一看
  •     一直记得老师说过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所以就买了本回家好好欣赏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读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评析、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此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现余将其正文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三、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四、后人学填词的弊端;五、近人对词的看法。下面是我的具体阐述。

    词以境界为上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那么,什么是境界呢?王氏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风起时偏登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不仅得到了王国维的赞赏,也获得了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有我之境”的要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出发,对客体进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为内在感情的表象,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幕”。“无我之境”的要点则在于“以物观物”,强调客体存在的真实性,主体意识被客体化,如“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也是主观诗跟客观诗的区别所在。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较多。但对名家高手来说,他们可以得心应手的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选择运用。例如苏轼之词既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这样自然优美的无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壮美的有我之境。

    境界有上述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啊。然而,炼字对境界的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红杏指头春意闹”的“闹”字,使意象生趣盎然,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智啊。
  •     王国维,绝对是无愧于国学大师这一称号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一词,更是真正总结了自古以来的优秀诗词的核心,可谓是文学理论的一大成功。
  •     终于把这本大神写的神品看完了。说实话,大师写的太简略,像我这个肚子里没几首诗词的人看来不痛不痒的。感觉就是大师写的总结,还是标题。后面几位神人写的讨论有我无我,写镜造镜,大镜小镜,古人作诗的时候不会想这么多吧!
  •     书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人间词话和注释后面是叶嘉莹评论.王国维的境界说很有用
  •     大师总是大师~~
  •     每天拿起来再读的枕边书
  •     2014.09/书名实在是让人无法拒绝。
  •     人间词话,王国维先生的书,认真看完这本书,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有莫大帮助!
  •     读完的时候都已经大四了,感觉14-16的点评真棒。另外徐调孚校注的校注真的省去了很多自己查阅的时间,非常的不错,王国维引用的词有一半都真的很喜欢。
  •     总是看到很多文论引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今天终于看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真的很棒!
  •     这本书大概要读很多遍的吧
  •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这位大学者一部很经典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和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的代表作品之一。
  •     这个小读本,很适合在闲暇时机漫手翻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每一句话所提及的诗词都由校注者一一列举,并不加以个人情感,读者需要的还是自己阅读的体会,这是自己去欣赏文学作品的首要条件,看太多别人说的话,倒学不会自己去思考,这才是读书的弊端。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王国维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学他的《人间词话》可以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对生活的感悟。书的质量一般,但不影响内容。
  •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一直是备受推崇的,王先生点出了那些词中的精髓。这本书可以提升我们品读词卷的水平与欣赏能力,同时也同样和那些美丽词卷一样陶冶我们的情操。
  •     草读一遍,待赏词时再细品。
  •     好书,以前不懂,瞎读过,抽空再读。
  •     精辟
  •     书拿在手上感觉到一种愉悦······
    《人间词话》一直想看,终于买到了一本合适的。很不错,印刷质感很好,内容有原文,注释,还有一篇简评其中境界的文章。书不厚,很适合阅读。
    感觉这一个系列的书都不错,以后会再买几本的。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