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精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中国古诗词精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301148341
作者:俞平伯
页数:225页

章节摘录

  第五讲 诗经·邶·柏舟  一 邶·柏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想,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标。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以抒写性情,三百篇中每有一往情深,百读不厌之佳篇,而作者何人,本事若何,盖茫然也。吾人苟诚能涵泳咀味其趣味神思,则密察之考辨不妨姑置为第二义。无奈有些所在,若不明其人其事之若何,则情思之大齐虽可了知,而眇微之处终觉阂阻而不通。此所以考辨与鉴赏盖不可分为两橛也。  但我们虽喜明辨,却和迂儒不同。他们喜冒充内行,喜强不知以为知;我们不然。我们觉得“不知”比“知”多是正当的事。多多知道固然是我们的希望,但不知更多也是我们的希望。“知”是努力的成效,“不知”是努力的材料和机会。老子说:“无之以为用。”然前人的观念却正正相反。我们所谓学人是黑暗中的挣扎者,是不知中的彷徨者;他们理想中的学人,却是光明的使命,是以一物不知为耻的全知。他们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把希望又投得太大;后来酒没有了,便搀进水去朦混一下。这是我们所不肯、不能,且不屑干的。  《柏舟》便是一例。这诗在三百篇中确是一首情文悱恻,风度缠绵,怨而不怒的好诗。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将胸中之愁思,身世之畸零,宛转申诉出来。通篇措词委宛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素朴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我们读到“耿耿不寐,如有隐陇”,“心之忧矣,如匪浣衣”,作者殆有不能言之痛乎?“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殆是弱者之哀嘶乎?“兄弟不可以据”,又“愠于群小”,殆家庭中相煎迫乎?既不能同流合污,无所不容,又不能降心相从,苍黄反复,则拊心悲咤信是义命之当然,岂有他道乎?综读全诗,怨思之深溢于词表,初不必考证论辩后方始了了也。  但怨可知,致怨之故不可知;身世之牢愁畸零可知,何等身世不可知;作者是守死善道之君子可知,而为男为女不可知。何则?诗无序故。其人其事不载本文,又无序以实之,何从而审知之耶?现存之序,伪托无论;即真,亦无益于事。《序》所言“仁而不遇”,直与无说等耳。其人为仁人,我固知之,其人为不遇之仁人,我尤知之;何劳《序》说耶!至于所谓“卫顷公之时”,言诚凿凿矣,奈不足使人信何!姚际恒之言曰:“既知为卫顷公,亦当知仁为何人矣,奚为知君而不知臣乎?”其驳殊隽。可见《序》全是向壁虚造之谈。既托之毛公,又托之子夏,甚而托之周之太师,宜乎于《诗》之大义必了了然无所不知矣;而其技竟止于此,可笑孰甚焉。  兹约举各说观之。毛、齐两家这释,暧昧不了,姑置不论。(毛只言君子,见《传》。齐只言穷居之仁人,见《易林》。)韩说虽见于《外传》,但亦恐无涉于本义。刘向治《鲁诗》而所说互异:其一见于《列女传·贞顺篇》,以为卫宣夫人作;其二见上封事,以此诗为小人害君子。马贵与曰:“夫一刘向也,《列女传》之说可信,封事之说独不可信乎?”夫一人之言而前后相违,其为臆说,明甚。以宣姜为此诗作者,尤谬于历史事实,前人已屡驳之。向之言未必《鲁诗》之本义也。大约解此诗者,卫、郑为一派,朱为一派。卫、郑并以为群小之陷君子,朱则以为妇人不得于夫。故“日居”两句,朱遵郑义而所释不同。朱子既信《列女传》而又疑非宣夫人之作,故改说为庄姜;其间去取,毫无准则。郑则将此诗密重重安上君臣字样:于“兄弟”下则日同姓臣也,于“群小”下则日众小人在君侧也,于“日月”下则以为取喻君臣也,于“不能奋飞”下则以为臣不忍去君也。诗无明指君臣之文,而郑言之凿凿,若不可移易者然,何耶?从郑者姚际恒,从刘向、朱熹者王先谦。姚之说曰:  篇中无一语涉夫妇事,亦无一语像妇人语。若夫“饮酒”,“威仪棣棣”,尤皆男子语。  且如是,孟子引妇人诗以言孔子,亦大不伦。  夫说此篇为女子受侮而作,义亦可通,何必涉及夫妇事方得谓为女子作耶?至所谓不像妇人语,尤觉未当。“微我无酒”两句本系假设之词,言虽饮酒遨游未足写忧,无碍于女子口吻。且“驾言出游”,《泉水》《竹竿》之四章也;上言“女子有行”,岂亦皆男子语乎?彼为实叙既犹可通,岂此乃虚设反不可通乎?威仪之盛固似男子语,但女子独不许有威仪乎?至于孟子曾引此诗比孔子,证为非妇人诗,更不成立。子太叔赋《野有蔓草》,而赵孟曰:“吾子之惠也。”岂二人相与为私恋乎?子太叔赋《褰裳》,而韩起曰:“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岂起以荡妇况子太。叔乎?诗有本义,有断章之义,姚氏既非不知,乃混而同之何也?孟子于《诗》喜随意立说,姚氏引以为重,失所据矣。  王先谦之说本于《列女传》,略同朱熹。唯他拘拘于三家,以《列女传》为鲁说,必释此诗为寡妇所作,亦邻于武断,不知朱子之瑕瑜互见。朱子有疑古之识,无疑古之胆,故往往亏一篑之功。他以《柏舟》为妇人所作,又疑其非宣夫人,所见已卓。唯不能自守其壁垒,一面既妄测为庄姜作,一面注孟子又从《小序》以为卫之仁人作,徘徊不定,致召陈启源,胡承珙,姚际恒诸人之诮。朱子之病不在于疑古,乃在疑古之不彻底。他说此诗,不屈于古代之权威,毅然以其词气之卑顺柔弱断为妇人之诗;虽复不能自持其说,而视迂儒之盲从曲说,固九泉之下有天衢也。  我于此诗,除审度其情思外,非另有所见,前已言之。唯观其措词,观其抒情,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殆非男子之呻吟也。一章曰:“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忧既隐曲,而又日如有,胸怀何其幽郁也?二章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逆来顺受,忍无可忍,故云然耶?又曰:“薄言往想,逢彼之怒。”依托兄弟已邻弱怯,而又日往想逢怒,似身不能自主者然。姚氏谓无一语象妇人语,我确觉得无一不像妇人语也。四章“觏闵”以下四句,言无抵拒陵侮之力,于明发之时,拊心椎击,自悲其身世。五章以忧思喻不浣之衣,就近取譬,更足想为女子之诗。又言“不能奋飞”,若为男子,曲终奏雅或不若是其卑弱也。凡上所析,良非确证,只足供读诗者参镜耳。夫言为心声;就诗之风裁词气以推之,则作者之面目亦思过半矣。  就篇章而观,“汎彼柏舟”一章,毛《传》以为兴也,朱熹以为比也。而其实二说初无大殊。毛公说:“柏木所以宜为舟也,亦汎汎其流,不以济度。”郑释之曰:“兴者,喻仁人之不见用。”是毛、郑之所谓兴,兼比喻也。朱熹说:“言以柏为舟,坚致牢实,而不以乘载,无所依薄,但泛然于水中而已。”实与毛、郑之释同。夫毛《传》释《诗》只标“兴也”一语,并无“比也”、“赋也”之文;朱子则臆增之,非毛公之意也。  故此诗首首两句,毛郑、朱三家并以为比喻,而朱子特标“无所依薄”一语较为高卓。今按:“柏舟”之名两见于《诗》(《鄘风·柏舟》),以柏为舟,或系古人所常用,故即因以起兴;非必为怀才不遇之意,乃借以为喻也。“柏舟”之所以有取,正因其“无所依薄”,观本诗之意自明。既曰“汎彼柏舟”,又重言之曰“亦汎其流”,仿佛今言:“柏木的舟飘呀,在水波上飘呀!”侧重之点在于萍浮絮泊,取喻身世之畸零,与全篇风格为谐调。必如毛、郑之说,揆之前后,文情不免枘凿矣。  以下三章无费解之处。第五章:“日居月诸”,颇有异说。姚际恒及郑玄、朱熹并以为比喻,而以姚氏之言较直捷。唯王先谦用《韩诗》义,释“胡迭而微”为胡常如微,与各家异。此诗之大义,上既辨之,则诸家以此为比,实不如王氏之释作赋体为优。郑以为喻君臣之分不明,朱以为喻嫡庶之位不正,其妄谬无论。姚以为喻卫之君臣皆昏不明,亦系臆说。观此诗全篇并不见有此义,前既言之,则姚说亦无可信之价值,与郑、朱同。此两句若不从韩训“迭”作常,则于义无取,于文为不词。若从韩改字作释,方合幽人憔悴之音。日月,人间之至光辉者,但何为于我独常如微晦而不明乎?言幽忧之甚,虽日月照临并失其光耀也。外状缘逐内心而转,其情旨至为微眇。故我以王先谦之说为长,诗中训故视大义如何而定其说者,此类是也。  论此诗结构:第一章以“柏舟”喻飘泊之思,以“不寐”见隐忧之深。“微我无酒”两句极言忧思之难销,犹宋词所谓“奈愁浓于酒,无计销铄”矣。第二章首言吾心非洞然无有,如镜虚明者,故不能薰莸杂会,黑白同茹,忍无可忍,思一吐为快。继言可告之人宜莫过于兄弟矣,然我往想则逢彼之怒,是兄弟犹途人耳。至亲如兄弟尚不足赖,则疏于兄弟者不必言矣。既不能茹,又不能吐,穷之甚也。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我既不容于家人,岂有过失乎?——然而威仪固至可观也。岂我有他道以趋迎时尚乎?——然而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也。第四章言被小人之害,无力以复之,故椎心自叹。第五章言幽忧之甚,日月失明,辗转寻思,不能自脱。五章之诗始以舟之汎汎动飘泊之怀,终以鸟之翻飞兴无奈之嗟,其结构层次实至井然。

书籍目录

第一讲 诗经·周南·卷耳
第二讲 诗经·召南·行露
第三讲 诗经·召南·小星
第三讲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第五讲 诗经·邶·柏舟
第六讲 诗经·邶·谷风
第七讲 诗经·邶·北门
第八讲 诗经·邶·静女
第九讲 诗经·鄘·载驰
第十讲 温飞卿《菩萨蛮》五首
第十一讲 韦端己《菩萨蛮》五首
第十二讲 南唐中主《浣溪沙》二首
第十三讲 南唐后主词五首
第十四讲 史邦卿词四首
第十五讲 《清真词》(一)
第十六讲 《清真词》(二)
第十七讲 《清真词》(三)

编辑推荐

  中国古诗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形成发展的。因此,运用古诗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既是中国古代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又是历史学科与周边学科的整合,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需要。

作者简介

《中国古诗词精讲》主要介绍中国古诗。中国古诗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形成发展的。因此,运用古诗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既是中国古代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又是历史学科与周边学科的整合,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需要。

图书封面


 中国古诗词精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是俞平伯在北大课堂的讲义,不得不佩服,大师就是大师。书中选取了自古以来就颇具争议的《诗经》中的几首诗,以及深得大师心的几首词来进行精讲。在《诗经》中,俞平伯先质疑前人的缪解缪误,再以“极简”主义述说自己对《诗经》那几首诗的理解。他推崇简单化,回归诗经的本义,字面理解,不喜欢迂回猜测诗的本义,对臆想更是反对。而在所选取的几首宋词中,他又特别喜欢周邦彦“清真居室”,有三章篇幅来写清真词。书中俞平伯的评论旁征博引,没有一定的诗词素养很难跟上他的思维,不得不佩服北大的学生,我虽然喜欢诗词,但很少钻研很少看,所以经常看好几遍也看不懂,很多引文也不知道,所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花了很长时间去看。读诗词的感觉很美好,但我笔拙,不能写出那种心情。每次读完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我都会在心中回味、想象。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不错,但阅读需要有一定的功底。
  •     才疏学浅,未能看懂,所以泛泛而看,但是不明觉厉
  •     大师作品必须是超五星好评的。
  •     质量和包装都很好
  •     过于考究其中的章法,却反失了诗句本有的韵味情致。
  •     这老先生好玩的地方在于,解诗解着解着情不自禁地惊叹一声:“写得真是好!同学们你们自己理解,反正我已经懂了,好下一首。”略读,诗经部分没读。
  •     孩子高二,有点深,不适合读。书写的太专业。适合于专业人读。不是赏析。
  •     研究下中国古诗词,兴趣!
  •     大师之作,仅从《诗经·柏舟》一隅可见,大师钻研之深,不怕批评人又谦虚之至
  •     内容不错,编的很详细
  •     确实是精讲,不蔓不枝····
  •     内容有点深!这个价钱,用这种纸,有点失望!
  •     静不下心来看它。而里面的写法是带些文言文的。。于是。。。
  •     犹如聆听大家的讲座,开卷有益!
  •     中国是是诗歌的王国,在这里有很多大师级的人物
  •     书并不厚。一共也才17讲。内容有点深。值得反复读。
  •     说诗在情理
  •     俞平伯在诗经与宋词中选取历史中最具争论性的几首来讲解自己的看法
  •     俞平伯真是喜欢周邦彦,花了三章!收获还有一组韦庄的词好有意思
  •     内容好,只是编辑有些粗糙。
  •     水平很高的大师,底蕴浓厚,引用多,考据细致,既有其他学者的观点,也有自己读到合理的解读,去掉的一星就是讲得少了点,要选的诗词更多就好了。
  •     写得深了,看不懂了。我水平不够……
  •     大师之作,名不虚传.
  •     这才叫讲诗词
  •     读了几页,再也读不下去了。。。再也不能装逼了,再也不能了。作为一个文盲,不要老读这些书了,好么?答应自己!
  •     这老头得有多么博学阿。神奇。只是有时候没必要研究这么深吧,句子的美常常一目了然阿,有的讲的确实茅塞顿开。
  •     过于专业,深奥,一般人读不懂。
  •     3分还不错——这本书还不错,还算满意。只是发现活动结束之后,不少书价格更低了,感觉参加活动没得到多少优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