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家词选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北宋名家词选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301114926
作者:叶嘉莹
页数:383页

内容概要

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所长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书籍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北宋初期
第一讲 说晏殊词
第二讲 说欧阳修词
第三讲 说柳永词
附录一 北宋初期晏欧小令词中文本之潜能
附录二 从“三种境界”与接受美学谈晏欧词欣赏
第二章 北宋中期
第一讲 说晏几道词
第二讲 说苏轼词
第三讲 说秦观词
附录 苏轼诗化之词的得失
第三章 北宋后期
第一讲 说贺铸词
第二讲 说周邦彦词

作者简介

《北宋名家词选讲》提供作译者介绍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80年代至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讲学,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

图书封面


 北宋名家词选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千年前,弥绯的夜。缠绵的烟雨,不着浓墨,扣响春日的柴棘,守更人的锣声,嘶哑、尖锐。在空无人迹的梧桐小巷,响起、飘摇、回荡、消失。窗棂边,兰堂红烛,月影微剪,落花随水流逝。青衫公子,轻卷罗袖,挥毫泼墨,引酒入愁肠,一曲新词度了满纸相思,万世离殇。千年后,一样的天。午夜的清冷却化作了不暗的人间,都市的车尾和霓虹,妖冶、潋滟。在迎来送往的人潮之间,闪烁、亮起、游走、黯淡。酴釄的空气里,总有一盏明灭的灯火。微光下,一杯清茗、一本词集,任闲愁辜负了流年。谁靠着冰冷的窗柩,凝望着千年前那个不眠的夜。
  •     繁华如宋,亦躲不过一场风流云散,转头成空。但千载而下,那些记录时代的华章却仍似遥遥明河,秋空皓月。任细雨湿尽流光,亦自穿越尘世,映射心灵。先生解读诸家之词,极幽微之妙,穷神思之游。虽是授课讲义,略有重复赘语,但瑕不掩瑜,片帆高悬,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况且,先生非但解惑授业,亦有传道之旨。个人觉得此书属于鉴赏词之入门必读,如想登堂入室,可助一臂之力。尤其喜欢先生对秦少游《望海潮》一词的讲解,所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不外如是。
  •     所有的文学体式中,词是我的最爱!所有的古代文人中,苏轼是我的最爱!因此,从《汉魏六朝诗歌》开始,心里一直向往着先生用她跑野马的方式讲述北宋的词、讲述苏东坡。很庆幸我没有心急地直接翻看这本书,而是顺着文学发展的足迹跟随先生扎扎实实、水到渠成地走进了词的世界。 从晚唐五代的歌辞之词,到苏轼的诗化之词,再到周邦彦的赋化之词,发源于歌筵酒席之间、只描写美女爱情、相思离别的“小”词,经历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逐渐走向高远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北宋初年,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把自己的襟抱、学识、修养、经历融会在小词里,使小词越来越与国家的命运、人生的际遇和个性的风采紧密相连;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苏轼手中,词变得无事不可入,无事不能言;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从不同方面对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开拓。 不算厚的一本书,让我发现了很多奇妙、有趣的事,例如:“呵呵”这个短信和网络诞生后才频繁使用的词,竟然出现在一千年前东坡写给朋友的信件里;就地而眠这种平常人认为丑陋的醉态,东坡为之就成了美妙的风景和词作;奉旨填词的柳永,最该被人记得的不是那“执手相看泪眼”的名句,而是把秋士易感与相思离别完美地融合;集北宋之大成的周邦彦,对声韵、音乐有着精准的把握,并用反复勾勒的笔法、时空交错的叙事在词中展开一幕幕故事,开南宋之先声。 在讲述过程中,先生还教会我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欣赏不同的作品,既可以像常州词派的张惠言那样,用文学长河里凝结成的“语码”去联想,也可以如王国维一般,用孔子《论语》里“诗可以兴”的传统诗学去批评。奇妙的是,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学批评方法,却在现当代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找到了理论支撑。 先生讲过,“观人于揖让,不如观人于游戏”,同理,言志的诗和载道的文反映的都是作者的显意识,是作者刻意为之,从中很难看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灵;而词是词人潜意识的流露,从中可以体会词人幽微、深隐,不足为外人道的心事和性情。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词之所以动人的原因,也是东坡为什么成为最受人喜爱的文人的原因。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叶嘉莹讲北宋名家诗,讲的真是好,我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我经常翻开看几页,真觉得妙不可言
  •     叶先生治学严谨,十分博学。讲词深入浅出,读后受益匪浅。
  •     淮海词,清真词 解读差强人意,有解读过度之嫌。且,淮海词竟然没有山抹微云!
  •     在别人难以忍受的寂寞中,欧阳修却能观赏那风中轻飏的垂柳,那是一种多么美丽的姿态。
  •     2016-12-1
  •     还是很棒的书。叶先生不仅将词人词作分析得很好,对词发展的脉络也解释得很清晰。文学之外,也很有启发。词人性格特质不一,对其衡量标准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好,哪里能用一把尺量出个短长。这种宽厚的欣赏的态度,又何止于此呢。
  •     喜欢诗词,更喜欢这本书叙述的风格,娓娓道来,受益匪浅。
  •     细腻 读词就该如此
  •     是目前我看过的最好的讲宋词的书,讲的很好,也很容易读。读过晏殊和苏东坡,人生都会宽广起来。
  •     还不错啦
  •     196♛ 这本也还行,可能有比较多我感兴趣的词人,还有很多诗词我都背诵过,有种似曾相识温故知新的感觉…
  •     严谨细致不失感性,但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动人。可能是词本身的问题吧,多数还是格局太小,情绪扭捏消沉,尤其柳永。我曾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会喜欢婉约词派,却不想到头来还是更倾心唐诗。生命无论多需要安稳平静,人不管有多少细腻心思,都还是需要些壮阔气象,需要“斗酒十千恣欢谑”的纵情。没有那种力量,你很容易被锁入树叶落尽的深深庭院。
  •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ゞ.一定不能是摩羯座
  •     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叶嘉莹先生在词的鉴赏中,善于从比较中揭示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在全书中是很突出的。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什么都可以比较,不同的作家的人生经历、性格、人生态度、作品风格和形式都可以拿来比较,同一个作家不同的时期的作品风格、人生态度也可以拿来比较。还可以把诸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比较。正是通过广泛的比较,叶嘉莹先生更加鲜明的揭示了不同词家的不同特点风格和成就。

      通过陶渊明李后主和晏殊的比较,叶嘉莹先生指明,在以纯真向人方面,陶渊明和李后主有相似的一面,在有反省有节制方面,陶渊明和晏殊有相似的一面。从而揭示出晏殊是理性的词人,他的作品是有反省有节制的,能使人从其所写的感情中,体会出思致的意味,同时还具备一种通达的观照的能力,通过观察事象之后内心会有一种智慧的照明,会对人生有所体会和觉悟。在感情方面,叶嘉莹先生又用冯正中和晏殊比较,指出冯正中的感情表现得强烈执著,而晏殊的感情比较含蓄细腻。

      叶嘉莹先生比较了苏轼和秦观在受到打击后的不同表现。苏轼是乐观积极向上,用儒释道的修养把烦恼排解掉,对事情通古今而观之,形成了旷达的人生观。秦观则是悲观绝望。面对挫折这两种不同的反应同样反映在二者的作品里面。苏轼的词豪迈激越,在乌台诗案后苏轼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融合了悲慨和超旷的精神。而秦观则写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悲伤语句。

      在作品的形制上,叶嘉莹先生比较了小令和长调,指出小令以感发取胜,在叙写方式上是一针见血,因为小令篇幅短小,没有很大的空间来铺陈叙述,所以必须写得非常扼要,马上打动读者。而长调则是讲究铺陈。柳永大力写长调重视铺陈和层次,他的铺陈是顺序展开的。周邦彦虽然受到柳永的影响,也很重视铺陈,但他的铺陈方法与柳永不同。柳永是顺序展开,而周邦彦是勾勒。柳永长调的展开是直接的、叙述性的,周邦彦的展开则是小说式的或戏剧式的。

      叶嘉莹先生对同一个词家不同时期人生态度和词风也会进行对比。秦观少年时“豪俊”“慷慨”“好大而喜奇”,常常有过人的见解,可是一被贬官就马上消沉了,写下了“门掩荒寒僧未归,萧萧庭菊两三枝。行人到此无断肠,问尔黄花知不知。”这么悲哀的诗来。随着一次次被贬,秦少游就更加绝望了,词风也由凄婉向凄厉转变。

      第二,叶嘉莹先生注重词的感发功能,以之为评判词品高下的重要标准。叶嘉莹先生认为,一首词是好是坏要看它的情意是否深远,能有多大兴发感动的力量,给你多少的想象和联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叶嘉莹先生举了大小晏为例。晏小山的《蝶恋花》有句云:“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前人对举大晏的《撼庭秋》之:“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句,以为大晏不及晏小山深刻,词里没有深远的的情意。叶嘉莹先生则曰不然。晏小山所写的不过是替人流泪的蜡烛而已。大晏所写的则不仅仅是一枝蜡烛。“心长焰短”四个字象喻非常之多,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它可以让人想到,对蜡烛来说不管它的心多长它点燃的火光,也就一点点。人也一样,不论你有多么高远的理想,多么美好的情感,人的生命年华是短暂的,有生之年能做的事很有限。实际上蜡烛就是人,就是整个人生的象喻。所以大晏词更胜一筹。在词的鉴赏中,叶嘉莹先生总是从个人长期的品词体验出发,引导读者去细细体味词的意境和感发,把自己对词的美妙感受和独到见解传达给读者,从而使读者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对词进行欣赏。

      第三,叶嘉莹先生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精神,把词品和人品放在一起讲,强调词品是人品的表现,人品的高下决定了词品的高下,人格的深度决定了词的深度。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讲究以人品论作品,一个人如果人品低劣他的作品就会为人所不耻。叶嘉莹先生继承了这一传统看法,她指出诗歌不管使用什么形象,使用什么语言,表达什么情意,实际上都是作者内在修养和人品的反映。是作者的主观精神为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感情单薄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就缺乏感染力,只是词藻的堆砌,精神狭隘的作者就写不出大气磅礴的作品来。作品与人品是打成一片的。所以晏殊的词很少其他人词中的牢骚感慨,抑郁悲愤,而是如玉般温润,如珠般圆洁,其实正是他珠圆玉润的诗人本质的自然流露。苏东坡的词大气磅礴深慨超迈,与他本人达观开朗的性格相一致。王国维批评周邦彦词深远之致不及苏东坡秦观,也在于在他词里所流露的心灵和感情的品质不及二者。苏东坡秦少游的词总有某些可以从精神上提升你的地方,就是一首写爱情的小令也能使你看到更高远的境界。周邦彦的词则不然,写爱情就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象上,写政治方面的感慨,也是考虑个人得失多,关心国家安危的成分少。在词的鉴赏中,叶嘉莹先生既讲作品也讲作者的人品,从而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不同的词境界不同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有的词感情深厚感发力量强大,为什么有的词则境界较低缺乏感染力,从作者的人品中这些问题不难找到答案。

      第四,叶嘉莹先生指出作品风格源于作家的个人性情。当然一个人的性情不可能是单一的绝对的,会有许多不同的方面,也会随着个人际遇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一个人总是有一个比较占主要地位的性情。所以一个作家会写出具有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主要风格则是相对稳定的。每个词人都不同,千差万别的性格造成了万紫千红的词坛风景。天性纤细敏感的秦少游对内在感情和外在世界都有异于常人的感受,所以他的词起笔很淡,在淡与轻之中表现一种韵致,显得平平淡淡但是有极有韵味,非细加品味不可得。苏轼的文章有纵横家气,词也用笔不凡充满了奇思妙想,一开口就不一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象之奇绝有似太白。叶嘉莹先生欣赏词总是先介绍作者的性情和人生经历再讲词,从人的角度解读词,又从词来看作者,做到作品与作者的双向互动解读。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欣赏不同于西方文学欣赏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五,叶嘉莹先生讲词大讲与小讲相结合,突出重点。叶嘉莹先生讲词是非常讲究重点的,这一点在释题“选讲”的时候已经讲过,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就是这本词选里的八位词家也是有所侧重的,重要的词家就浓墨重彩大讲一番,次要一点的词家就小讲,这从各章篇幅里可以明显看出来,不算附录,讲苏轼的一节用了84页,讲周邦彦的一节用了85页,讲晏殊的25页,欧阳修28页,柳永33页,贺铸15页,晏几道11页。事实上叶嘉莹先生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苏轼代表了北宋词的最高成就,周邦彦是宋词承上启下的人物,集宋词之大成,有词中老杜的美誉,他们当然要大讲特讲一番了。贺铸词只是偶尔用了一些精警的字句,大家绝对算不上,只是名家。晏几道长于写情,但除了追忆昔日欢乐时光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这两位词家自然小讲一下就可以了。大讲的词家的词也有大讲和小讲的区别。有的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用了19页来讲,周邦彦的《兰陵王》(柳荫直)用了27页来讲,比讲贺铸晏几道用的全部篇幅还多。有的词则是随便通通就过去了。大小讲的结合是叶嘉莹先生这本词选不同于一般宋词鉴赏类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六,叶嘉莹先生赏词有如东坡之文随物赋形,从实际出发,不同类型
  •     我特别喜欢叶嘉莹讲词的风格
  •     从小就觉得中国古典文化是好的。只是教育中关于这方面的启发甚少。小时也不知该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它。叶老师的讲词选真是异常的好。一首词各方面都能讲到,她真实底蕴丰厚,读完叶老师讲的诗获益实在非浅,无论是对诗词的了解,还是其中蕴含的典故,还是诗人的性格与生平,以及诗歌写作的历史背景,叶老师都一一道来。古诗词中蕴含的感发力量如此之大,不去了解实在是可惜。读完,突然发觉身边的景色不就是词里的景色吗,只是其中蕴含了词人的感受。赋比兴的运用真是让人情动。古人闲暇之余都与自然作伴,不像我们五官都被禁锢在了电子设备里,对自然的感情没有这么深,观察不这么细,体验自然贫乏。人出于自然,对于景色的变化天生就有感动的能力,只是我们都忽略了而已。希望今后有机会让自己亲身体会自然的魔力。
  •     叶嘉莹的书,值得一看!!
  •     苏轼真洒脱~~~少游才正常~~周邦彦竟然是这样的周邦彦~~先生名不虚传~~
  •     所有的文学体式中,词是我的最爱!所有的古代文人中,苏轼是我的最爱!因此,从《汉魏六朝诗歌》开始,心里一直向往着先生用她跑野马的方式讲述北宋的词、讲述苏东坡。很庆幸我没有心急地直接翻看这本书,而是顺着文学发展的足迹跟随先生扎扎实实、水到渠成地走进了词的世界。

    从晚唐五代的歌辞之词,到苏轼的诗化之词,再到周邦彦的赋化之词,发源于歌筵酒席之间、只描写美女爱情、相思离别的“小”词,经历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逐渐走向高远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北宋初年,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把自己的襟抱、学识、修养、经历融会在小词里,使小词越来越与国家的命运、人生的际遇和个性的风采紧密相连;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苏轼手中,词变得无事不可入,无事不能言;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从不同方面对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开拓。

    不算厚的一本书,让我发现了很多奇妙、有趣的事,例如:“呵呵”这个短信和网络诞生后才频繁使用的词,竟然出现在一千年前东坡写给朋友的信件里;就地而眠这种平常人认为丑陋的醉态,东坡为之就成了美妙的风景和词作;奉旨填词的柳永,最该被人记得的不是那“执手相看泪眼”的名句,而是把秋士易感与相思离别完美地融合;集北宋之大成的周邦彦,对声韵、音乐有着精准的把握,并用反复勾勒的笔法、时空交错的叙事在词中展开一幕幕故事,开南宋之先声。

    在讲述过程中,先生还教会我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欣赏不同的作品,既可以像常州词派的张惠言那样,用文学长河里凝结成的“语码”去联想,也可以如王国维一般,用孔子《论语》里“诗可以兴”的传统诗学去批评。奇妙的是,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学批评方法,却在现当代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找到了理论支撑。

    先生讲过,“观人于揖让,不如观人于游戏”,同理,言志的诗和载道的文反映的都是作者的显意识,是作者刻意为之,从中很难看出作者最真实的心灵;而词是词人潜意识的流露,从中可以体会词人幽微、深隐,不足为外人道的心事和性情。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词之所以动人的原因,也是东坡为什么成为最受人喜爱的文人的原因。
  •     这一系列讲演集里突出词人诗人的成就特点和精华,从生平和中西手法解构诗词,并同相近风格的人进行对比。语言浅白,道理精简,读之受益匪浅。但重复的地方也多。
  •     看过太多说教,那种千篇一律的格调,让我很难相信唐诗宋词带给我们就是呆板生硬。幸好有叶嘉莹先生,她告诉我们宋词是用心来品读,而且还让我们从内心深处的去感受我们古代那些可爱的人,他们那些可敬更可爱的文字。把所需要的说教都化作音律,随我们一起感受1000年前的铜钟大吕和玄调清音。强烈推荐
  •     kindle,很久没有这么看过有关古诗词的书籍了,只能说以前学的也太浅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才能慢慢理解诗词里的情景。讲的很清楚,虽然絮絮叨叨,却不显烦,写的特别好。
  •     先看过了《唐宋词十七讲》再看这部就属于补充了。诗词的美意需要慢慢体会品读,老师的书也是给你多一分的提示
  •     立马订了全套叶嘉莹
  •     老师推荐的书,还没有看完。书里面对词人以及词的讲解很详细,所以很易懂。很不错的一本书。
  •     叶嘉莹先生的书 值得拥有。
  •     大有收获。清楚脉络,领会情感,读词第一步。
  •     一直喜欢叶先生,先生的书支持到底
  •     叶嘉莹的书一直很喜欢,从大学开始到现在。安静时可以看,浮躁时可以看,读书时可以看,工作后可以看。感觉又回到了大学课堂,听教授娓娓道来那词的美妙。
  •     叶先生的这套书我打算购入全套,看诗词评论,还是得看大师的作品。
  •     顾随、叶嘉莹的讲义都相当精彩,正在收集。
  •     对北宋各家词人的特质和细微区别讲解得很到位。
  •     年纪大了,开始能够appreciate古典文学了
  •     毕业论文参考书
  •     叶老师的书名不虚传。
  •     还是最爱苏东坡。可惜讲演整理成文字,难免啰嗦
  •     崇拜叶嘉莹先生很久了,先生的课深入简出,读来深受启发。
  •     伽陵先生对词见解独到
  •     值得推荐!叶嘉莹先生治学很严谨,大家快来订购吧!
  •     很喜欢的风格,叶嘉莹详尽的讲解,通俗易懂。
  •     叶先生的课值得听!其中尤其喜欢讲苏轼的部分,生命的完成!推荐!喜欢古诗词的人不可不读!
  •     文化没有断层。在台湾还保留着。
  •     叶嘉莹先生讲课整理,对该时期几位词家作品,结合西方理论进行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魁力和作者的风格。
  •     读了这本书,心中颇有感触,既有对诗词方面的细腻感受,又有对北宋文人的了解,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背景,读文章就如读其人,本书很好地把握好这一点,值得一读。
  •     讲得十分透彻,结合生平经历,讲北宋名家词,也是讲先生自己的生活体悟。
  •     读书时就很喜欢她的诗词点评
  •     非常棒,超值好书,鼎力推荐。
  •     老师给推荐的书目,读起来的确非常好。观点清晰独到。叶嘉莹的文章是那种文字看上去简洁朴实,但需要细细品味,阅读时大脑时刻运转着,要么就不要翻开,翻开了就一字一字地品,一行一行的读。
  •     是北宋所以没有收录李煜的词,但无论说谁都要把他提出来噼里啪啦损一通,实在是太讨厌了。。。
  •     购自微信读书。
  •     对比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叶嘉莹的讲授重在赏析,而顾随重在感发,也因此对此书不是特别感冒。但不可否认叶嘉莹讲的很细致,分析也到位,只是她喜欢的我却大都不怎么喜欢……
  •     叶嘉莹的第三本书。开始有些倦了。重复阅读的内容不少。不过她讲课的细密还是让人受益良多。
  •     北京大学的这个版本确实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古典味。
  •     叶嘉莹先生对词,理解深透,讲解细致,读后收益极大!
  •     她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絮絮叨叨,满怀深情。可喜之处一是帮我疏离了词发展之脉络,之二是词家对比之中果然见出不同。我之前果然是从不明白的,果然得有这么一个老奶奶,像教小学生一样,一步一步引着,手把手地对照分析,领着我往门里走。这么一看,我也只是个内心粗拙的浊物。
  •     书中内容和唐宋诗词十五讲一书内容有较大重叠 我已经找到相关视频又一步地领会了其意,着实不错
  •     2008-159
  •     叶先生虽然唠叨,但是把怎么读词讲的真清楚,只是我还是读不出晏殊的好,反而觉得他儿子的词又肤浅又好听。。。
  •     潜意识是最骗不了人的,叶先生诸多书籍中,这本感悟最深,我以为我欣赏的是李清照,结果发现苏东坡同学才是最合。静而达,遇物而应,施则无穷
  •     叶嘉莹先生的作品很值得拜读。
  •     很不错哦的一本书,值得看一看,可以很好的了解北宋的词。叶嘉莹的书值得推荐
  •     对《人间词话》的拨乱反正尤为紧要。
  •     先是在读书馆看到,后翻读几页决定买回来收藏。读完能够对宋词有一番新的认知。
  •     宋词很美,可没有叶先生的点拨,常常是雾里看花,不解真意,看迷失了,便错失了很多美。叶嘉莹先生拉近了我们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     先生的诗词讲稿从来都是深入浅出,对这方面有兴趣的人,一定要看。
  •     叶嘉莹的书每本都值得拥有,先生和我都喜欢,偶尔聊天时也聊到里面的诗词、历史。喜欢诗词或者喜欢叶嘉莹的都应该收藏。
  •     提高文学修养的一本书,很喜欢
  •     这版印刷太好了,叶嘉莹论词水平相当好,解释非常透彻
  •     作者讲得非常细致,有理论,有例证,还引用了前人的类似或不同看法,至少让读者明白作者对这一领域是真的有透彻的研究。 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诗词中有那么多典故,怪不得以前读起来总是觉得解释不清楚,而典故也并不是一种掉书袋的矫情,而是与古人的唱和,甚至用多了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而这种符号对于我们现在读得比较少的人来说没有这么细致的解释就很难理解。
  •     绝妙好词!
  •     这段时间,从当当订购的图书,太脏了,《北宋名家词选讲》上面,竟然有皮鞋印!管配货的也太不负责了吧?!
  •     不觉得能有9.1分,絮絮叨叨倒是真的。
  •     讲的很好。但看完以后北宋这几位我一个也不喜欢。
  •     几年来一直都在买叶先生的书,从说诗到谈词,这些讲稿都很好。明白晓畅。
    这册书说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叶先生一直强调感发的力量。读过之后,对于读词有一些方法的启示。另外,叶先生的讲词,随用白话,却能引人入胜。
  •     认真学习吧,精华需要时间来消化。
  •     诗词感发的力量,要沉浸下去才读的通透。
  •     宋词可说是我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叶教授这书既权威又深入浅出,适合研究宋词的人去看
  •     恨不能早看到此书,如同身临大师课堂
  •     叶嘉莹先生的讲演集,语言通俗易懂,讲解细致,对于像我这样诗词积淀比较少的人来说,有种豁然开朗的欣喜。讲解各位名家时虽然不是整个生平面面俱到,但所讲内容都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慢慢在看的过程中不自觉就发现每位词人的独特,各位词家的不同。
  •     叶嘉莹老师的书,真正的名家,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值得一读。不要沉迷于现在一些国学大师的讲解,比叶先生差远了
  •     叶老师以一种细致的感性分析出很多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真正挖掘出了词之美和悠长的意味。
  •     大家就是大家,经典就是经典!看书一定要看好书,看下三滥的书不但坏人心智还浪费宝贵的时间、生命!叶嘉莹的书绝对要好好看,而且一定要看很多遍!
  •     叶嘉莹先生的入门作品,值得每一位对诗词感兴趣的人阅读。
  •     叶嘉莹先生娓娓道来,细细地带你品味词,欣赏不仅是章法用字,更注重于词中的感发力量和作者人格修养的窥探。况且融入先生的个人人生体会,讲的何止是词,还有做人呢。词入门的很好的书籍,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     叶嘉莹先生的 文字 很美 值得细细品味
  •     最爱的还是苏轼
  •     苦水先生在上,所以叶先生四星~
  •     叶老师讲词很让人能看得进去,有时候一句话反复咏几遍竟然觉得口齿生香。也确实很长时间没能静下心来好好看看古典的东西了
  •     适合喜欢古典词的人阅读
  •     重复点、浅一点都没关系,适合我的程度。
  •     值得一读,非常不错,不论是文学研究者还是爱好者都可以欣赏。
  •     读书时更偏爱李商隐、偏爱婉约派的词人,如今越长大却越钟爱李白、苏轼。大约那气魄和旷达大约正是我此时此刻最神往的。
  •     曾在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看过叶先生讲小词的境界,解读得非常到位,既有文学理论的分析,这分析注重了中外的对比;更有将词作的产生置放于作者生平之背景的解析,让今人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作品。本书延续了此风格。这样的好书,是阅读、学习古诗词的首选!
  •     叶嘉莹老师的诗词讲记是我最喜欢的书籍,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     强烈推荐 当年两节课讲完的一首词 那只能算是知道 读这本书从知道变成体悟到
  •     名家讲评,非常好!
  •     讲得有些意思
  •     诗以言志,词以赋情。
  •     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最爱的好像还是苏轼
  •     讲课记录整理而成,故极平实易懂。说周邦彦词几节最有味。
  •     同学推荐买来看的书。对于诗词欣赏很有帮助的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