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309063585
作者:钱锡生
页数:283页

前言

  唐宋词的研究目前似已成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显学”,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唐宋词展开全面审视和细致考察的著作,至今却尚不太多。而若深加探究,则唐宋词之所以能在当时“红”极一时,以及它之所以会形成与诗文异貌的独特风情,实与其多样而又特殊的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唐宋词在登上文坛之初便获得雅、俗两大群体受众的青睐与喝彩,就与其“歌舞传播”的传播方式大有关联。对此,我曾在拙著《唐宋词美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和其他文体的‘出场’不同,词的登上文学舞台和走人(唐宋人的)生活圈子,是伴随着特殊的‘声光效应’的。具体来说,它就是在音乐(燕乐)和美女(歌妓)的簇拥下登坛的。音乐给人以听觉(声)的快感,美女又给人以视觉(色相、光彩)的愉悦。因此,词所展示的文学景观和所提供的审美感受,就远比诗文所展示的文学景观和所提供的审美感受来得丰富和赏心悦目(耳)。”(《唐宋词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页)此话虽然主要论析了唐宋词所赖以诞生的文化场圈,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它之所以能“走红”以及能产生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即在于其拥有的“歌舞传播”方式。由此看来,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剖析唐宋词的兴盛原因及创作机制,乃是一件很有学术意义的工作。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唐宋词的传播背景和传播阶段

第一节 唐宋词的传播背景

一、 城市化为唐宋词的欣赏提供了庞大的受众群

二、 商业化为唐宋词的消费提供了适宜的温床

三、 “去道德化”为唐宋词的创作摆脱了精神的束缚

第二节 唐宋词的传播阶段

一、 “乐人之词”:以声音传播为主

二、 “诗人之词”:以文字传播为主

三、 “词人之词”:以印刷传播为主

第二章 唐宋词的歌舞传播

第一节 唐宋词歌舞传播的主要场所

一、 宫廷宴席歌舞

二、 公私宴席歌舞

三、 酒楼茶馆歌舞

四、 街市瓦肆歌舞

第二节 唐宋词歌舞传播的表演主体

一、 官妓

二、 家妓

三、 市井妓

第三节 唐宋词歌舞传播的演唱方式

一、 乐器伴奏

二、 舞蹈伴唱

三、 歌舞演唱

第四节 唐宋词歌舞演唱的传播效果

一、 声色之美的观赏性

二、 交流反馈的即时性

三、 传播时空的广泛性

第三章 唐宋词的吟诵传播

第一节 唐宋词吟诵传播的方式

一、 赏诵

二、 背诵

三、 传诵

第二节 唐宋词吟诵传播的特点

一、 语言和非语言:双向配合

二、 视觉和听觉:双管齐下

三、 娱己与娱人:双双陶醉

第三节 唐宋词吟诵传播的效果

一、 激活情感

二、 强化认同

三、 自出新意

第四章 唐宋词的手写传播

第一节 唐宋词手写传播的类别

一、 手写自己作品的传播

二、 手写他人作品的传播

第二节 唐宋词手写作品的价值

一、 名人崇拜

二、 书艺佳品

三、 文献价值

四、 经济价值

第三节 唐宋词手写传播的效用

一、 联络感情、声气相应

二、 授简索句、切磋词艺

三、 干谒权贵、提高声望

第五章 唐宋词的题壁传播

第一节 唐宋词题壁传播的主要场所

一、 邮亭驿站

二、 寺庙道观

三、 公署私宅

第二节 唐宋词题壁传播的主要特点

一、 便捷性,满足了人们发表作品的愿望

二、 开放性,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传播

三、 竞赛性,在优胜劣汰中树立审美标准

第三节 唐宋词题壁传播的主要内容

一、 即景抒情

二、 实录变迁

三、 记录心声

第四节 唐宋词重点题壁场所举隅

一、 吴江垂虹桥

二、 扬州大明寺

三、 杭州丰乐楼

四、 九江琵琶亭

第六章 唐宋词的石刻传播

第一节 唐宋词石刻的传播分类

一、 单体石碑

二、 摩崖石刻

第二节 唐宋词石刻的传播方式

一、 自行传写

二、 馈赠传送

三、 拓印传卖

第三节 唐宋词石刻的传播价值

一、 提供范本,传之久远

二、 大量模打,广泛传播

三、 考辨真伪,辑佚补遗

四、 传真临摹,观赏书艺

第七章 唐宋词的印刷传播

第一节 唐宋词印刷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一、 官刻

二、 私刻

三、 坊刻

第二节 唐宋词印刷出版形式的多样性

一、 别集传播之一:单刻

二、 别集传播之二:全集

三、 总集传播之一:丛刻

四、 总集传播之二:选本

五、 笔记、诗话、词话

第三节 唐宋词印刷书籍流通的便利性

一、 书肆买卖

二、 师友馈赠

三、 藏书租借

第八章 传播方式的演变对唐宋词的影响

第一节 歌舞传播方式与唐宋词体性形成之关系

一、 “硬件”:词调、分片、押韵

二、 “软件”:传播者、传播媒介、接受者

第二节 文学与音乐的矛盾斗争和唐宋词传播方式的改变

一、 “词乐合一”和“词乐分离”

二、 苏轼等人的创作实践使“词乐合一”走向“词乐分离”

第三节 唐宋词的“雅化”和传播方式演进之关系

一、 口语与书面语

二、 手写和印刷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是采取史料收集整理的传统研究方法,将研究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上。通过对各类材料的合理分类、归纳总结,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提供客观、具体、翔实的唐宋词传播的真实图景,避免主观武断,增强论述的科学性。
二是吸纳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借助传播学的研究手段开拓唐宋词研究的新领域,做到文献资料和理性分析相结合。在这一方面,笔者曾长期从事过传媒工作,但并不希望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理论,而是恰如其分地借鉴。
三是将唐宋词传播与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除了和史学结合外,还与印刷史、书法史、目录学、金石学、歌舞艺术、吟诵艺术等进行多方联系。当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相当分散,要把它们收集整理、贯穿应用,非常不易。本文在这方面尽了不少的努力。
四是将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

图书封面


 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着重分析传播方式的变化对于宋词传播的影响,以及宋词的传播对于当时和整个中国文化的作用,古代文化与大众传播理论的结合,似乎很符合当前古代文化的研究趋势。   然而关于宋词的传播功能,书中所提及的内容甚少,我对于宋词和传播学都是一知半解,不过是觉得传播功能的明确能够对古代文化的传播更加有利,才不知天高地厚地浅谈一下,关于宋词的传播功能,作为此书的补充,还希望各位专业人士不要见怪。   宋代词文化当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一项,因为它涵盖了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文学、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经由口头和书面等特殊的传播方式,使得这种宋代最富特色的文化不仅兴盛一时并一直流传至今,生生不息,丰富了宋代文化的空间。宋词作为文化传播来说,具有特殊的功能。   综合了以上各种观点,总结了以下几点。   娱乐功能   宋词的发展同娱乐是分不开的,宋词最初就是作为曲子供歌妓演唱的,词最初仅仅作为“艳科”“小道”,是供人娱乐的工具。   词是专门流行于酒宴之间的音乐,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环境下,让那些娇媚慵懒的歌女唱一些描写花好月圆、相思闲愁的小词,是非常享受的娱乐活动。宋代的享乐之风盛行,赵宋统治者鼓励大臣追逐声色,寻欢作乐,文臣的待遇十分丰厚,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文人士大夫有充足的精力和金钱追逐声色。宋朝的歌妓制度也十分发达,官妓、家妓、私妓一应俱全,能够满足各个不同社会等级的人的要求,不仅仅是文人士大夫可以欣赏到歌妓浅斟低唱,连普遍的市井小民也可以再闲暇时候听歌妓唱词。    宋词的娱乐功能比宋诗的娱乐功能史强,也与传播方式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词在宋代,由女性歌妓演唱,歌妓演唱时的娇姿媚态本具有视觉形象的“悦目”功能,而她们娇软的歌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又具有听觉上的“悦耳”功能,词本身又有语言意义作用于情感心灵的“赏心”功能,因而当时的词是一种具有赏心悦目、娱耳的综合娱乐效应的艺术形式。宋词之所以比宋诗史受世俗大众的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宋词的传播方式及其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宋诗大小相同。   词是音乐文学,宋词也就是宋时的流行歌曲。从创作上讲,宋词是“依声填词”、“应歌而作”,而它所依之“声”,所应之“歌”,乃是当时最为优美动听的流行歌曲——燕乐曲调和市井新声;从传播和消费来看,宋词多是交由歌妓舞女去歌唱表演的,出之以檀目皓齿,伴之以歌扇舞袖,合之以效竹管弦,则小仅赏心悦目,而且悦耳动听。唐宋词这种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也就决定了它具有比之传统的诗文形式史发达史突出的“娱宾遣兴”的艺术功能。   “词盛行于时,不惟伶工歌妓以为首唱,士大夫风流文雅者,酒酣兴发,辄歌之。由是与姜尧章之《暗香》、《疏影》,李汉老之《汉宫春》、刘行简之《夜行船》,并喧竞丽者,殆百十年。”   宋词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且具有时空的延迟性,这都充分说明了它是那个时代最受大众欢迎,最普遍流行的文化娱乐方式。   (二)人际交往功能   歌妓的歌舞传播是在大规模的宴会上进行的传播活动,而文人群体对于词的传播很大一方面还体现在词人之间小规模的次韵、唱和、赠词中,这些活动无疑具有人际交往的功能。文人之间的唱和被看做是一种风雅之事在文人圈子里流行着,如苏轼的那首著名的《水龙吟》就是和章质夫的韵,这种词的唱和行为显然增加了文人之间的交流。   词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作为书信使用的,如辛弃疾那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就写明了是“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可以说词在这里是直接作为书信使用的,书写了作者的心胸抱负。词还经常用在送别的时候,如黄公度的《卜算子》中写道:“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此词说明了是“别士季弟之官”。这种情况在宋词中很是常见,由此可以得之,宋词作为书信和饯别,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也维护了文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据南宋张端义《贯耳集》下卷记载,有一次,宋徽宗到京城名妓李师师家,恰好周邦彦也在,就藏到了床底下,事后,周邦彦作了一首词《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隐隐指出了徽宗和李师师的情事。宋徽宗勃然大怒找了个借口将周邦彦贬出了京城,李师师去送别时,周邦彦又作了一首《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李师师在徽宗前歌唱此词。“曲终,道君大喜,复招为大晟乐正。”姑且不论此事的真伪,但是我们却可以得之,周邦彦的这两首词很可能是因为李师师的传唱而入皇帝耳中,由此得以重用。宋徽宗从周邦彦的词中看到了他出色的才华,由此可以看出宋词为文人争得社会地位起到了重大作用。   宋代的文人普遍热衷于作词,从最初的视词为小道,甚至有名的士大夫都不屑于承认自己喜欢作词到后来的渐渐出现像柳永这样的专业词人。宋代有名的词人中除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以诗文博得盛名之外,大部分都是因为善于作词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千古之名,如柳永、周邦彦、姜夔、张元干等都是因词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四)文化传承功能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索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和解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传播对文化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广泛而普遍的。传播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传播出去,使之世代相传并与其他文化相互作用;传播又使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沉淀和堆积。文化传播的时间愈久远,文化积淀就愈深厚。   词,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产物,是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生活的载体,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社会文化的折射。燕乐的盛行、歌伎的歌舞侑酒、文人与歌伎的交往从“作闺音”、“裁艳语”、“为艳科”到忧国忧民、感时伤世、指陈时弊等是当时社会文化形态的一种形式,随着宋词的传播,宋代的文化也得以传承下来了。   我们也可以从宋词中了解宋朝当时的文化现状,如社会风俗、节日习俗等情况,这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则表现了宋时元宵节热闹非凡、欢乐喜庆的场面。而刘辰翁在《菩萨蛮·春日山行》中写道:“何处不青青青是汉莹。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则充分说明了清明扫墓的习俗在宋朝的时候也十分流行。宋词中关于各类节气和社会风俗习惯的记载还有很多,这些都为后人研究宋朝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文献资料,正是通过宋词这种文学体裁的代代相传,很多珍贵的风俗习惯才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还没看完,有待继续了解。
  •     收到书的时候周边都发霉了,好像已经压箱底很久的样子,而且书很久,像二手的。
  •     书不厚,耐读。
  •     用传播的角度来研究词,其实是很好的一个角度,因为论文的关系买这本书,但不得不说 ,是本不错的书
  •     对唐宋词传播的研究似乎成了较为热的一个话题,此书还是有相当质量的。
  •     日常捧场…
  •     还是为了写毕业论文才买的,昨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可以看出作者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材料引证非常详细,好多材料对我也是很有帮助的,我可以直接偷懒引用了,罪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