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戏曲碑刻辑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戏剧 > 山西戏曲碑刻辑考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2-1-1
ISBN:9787101031140
作者:冯俊杰
页数:564页

章节摘录

【碑文】重修真泽庙记祀典:法施于民,以劳定国,能御大甾,能捍大患者祀之。“四方名山大泽,林谷丘陵,为邦域之望,能出云为雨,生材资民者,宜有神守之,以血食其土。”尚矣,上党之俗,质直好礼,勤俭力穑,民勇于公役,怯于私斗,自昔称为易治。然独丰于事神,凡井邑聚落之间皆有神祠,岁时致享。其神非伏羲神农,尧舜禹汤,则山川之望也。以雩以荣,先穑邮啜,皆于是奔走焉。岁正月始和,农事作,父老率男女敷十百人,会于里中祠下,丰牲洁盛,大作乐,置酒三日乃罢。香火相望,比邑皆然。至十月农事毕乃止,岁以为常。壶关县紫团山,有两女仙祠。居人传仙人姓乐,学道此山,得不死而去,相与率尔奉祀之,灵应如响。宋大观中旱,守臣祷之而雨,请之有司,得庙额曰“真泽”气仙人号曰“冲惠气”冲淑气大建祠宇。金末亡乱,风雨倾圮,盖什三四。国朝圣兀五年,魏人郅朗来守邑,雩萦之请,应不逾夕。

前言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冯俊杰同志主编的《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将由中华书局出版,俊杰同志在去年曾嘱我作一序文,今年十月,再次来电相嘱,不久又寄来书稿清样。其时我正奉命校阅一部干部文学读本,接着又赴沪参加复日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舆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气回京后又参加了几个学术座谈会,序文迟迟未能写出,转瞬进入十二月,已迫年关,理应交卷,却又觉得我对戏曲碑刻并无研究,难以驱笔,一番踌蹰后,因思还是从戏曲文物研究说起,谈一些感想。百年以来的戏曲研究实践昭示我们,重视戏曲文物的发掘并研究,并且在一个时期内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产生出诸多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戏曲史领域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事,但这一戏曲史研究中的重要事件并不是首先从长期陷于文本研究的戏曲史研究界引出的,而是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首次出现的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重视民族民间戏曲的复兴和改革的实际,也就是五十年代以来的戏曲现状相联系着的。

内容概要

冯俊杰 男,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1943年生。1982年山西师范学院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山西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所长、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华戏曲》副主编等职。主要方向是从戏曲文物、民俗的角度研究中国戏曲史。曾获曾宪梓三等奖、山西省优秀教师奖。论文曾获山西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所领导的研究所曾获199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模范集体"奖称号。

书籍目录

卷一
1 壶关县神郊村真泽宫
2 万荣县桥上村后土�
卷二
1 闻喜县礼元(梨园)镇与真观
2 壶关县神郊村真泽宫
卷三
1 沁水县下格碑村圣王行宫
2 高平县米山宣圣�
卷四
1 平顺县东河村九天圣母�
2 泽州县冶底村东狱�

编辑推荐

《山西戏曲碑刻辑考(繁体竖排版)》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山西戏曲碑刻辑考(繁体竖排版)》收录并考述了自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共890年间的碑刻一百种,真所谓碑碣百通,洋洋大观,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神庙剧场资料与其他戏曲史料。

图书封面


 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三晋戏曲的新文献 ——读《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周华斌  冯俊杰编著的《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中华书局2002 年版)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书采集山西古碑100 通,上自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02 ) ,下迄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 ,时间跨度将近千年。所谓“礼失而求诸野”,古来视戏曲为小道,文献记载多有缺憾。这些默默屹立在乡野之间的古碑,虽经岁月剥蚀,却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记录着民间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全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辑”,更在于“考”。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将石碑文全文照录;另一方面,结合文献古籍、地方志书、风俗民情对碑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戏曲事相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其多方位的人文视角,以及文物、文献、田野考察三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标示出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新的学术途径。百通古碑,纵览千年,体现中国戏曲成熟、发展的全过程,可以补文献记载之不足,从而为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提供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珍贵资料。山西是戏曲文物大省。人称:“商周文物出河南,汉唐文物出陕西,宋金文物出山西”,宋代以来的地面文物所存之多、之精,非山西莫属。其建筑、壁画、雕塑,相应的民俗― 那些口传的、无记录的、有形或有声的文化遗产,使山西成为考察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宋代以降,平民戏曲走向成熟,明清时期更加泛滥,乃...至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自王国维以来,研究中国戏曲史的学者大多数着力于文本和文献的稽考,不大注意场上的演剧特征和民间的戏曲事相。“五四”以后,知识分子走向民间,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千百年来广布民间、融于民俗的戏剧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学者难得有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中国戏曲史的总体研究长期停留在书斋式的文案和文本层面。 我的父亲周贻白毕生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他始终重视场上和民间的戏剧创造,十分器重与之相关的文物文献、资料图片、唱片乃至小唱本的收集与研究,认为“戏剧非奏之场上不为功”。自20 世纪40年代始,山西、河南陆续有戏曲文物发现,先父都曾经著文阐解,如山西广胜寺元代“忠都秀”戏曲壁画、侯马金代墓葬中的戏台模型及戏俑、河南宋墓中的杂剧雕砖、南宋杂剧绢画等。80 年代初,在我继续从事戏曲史研究之时,先父之贤弟子、戏曲史专家余从先生告我:“搞戏曲史必须到山西去。”1982 年,我到山西参加梆子声腔学术研讨会,从太原到运城,一路观摩地方戏曲演出,一路考察戏曲文物,晋南的戏俑、戏楼和戏俗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又曾多次前往,走遍了晋南、晋中的十几个县,大有所得。有学者称:‘晋南是中国戏曲的摇篮”。二三十年来,山西不断有新的戏曲文物文献发现,如稽山县宋金杂剧俑群,芮城市永乐宫元代石棺的杂剧线刻,右玉县元明水陆画中的路歧人形象,上党地区的“迎神赛社四十曲宫调”手抄本;宋金元明清历代延续的神庙戏楼和社火戏剧等。经实地考察,我越发感受到此言不虚:“搞戏剧史,必须到山西去。”尤其是遍布晋南大地的戏曲文物和戏楼、戏俗,其丰富与集中的程度为其他地区所不及。从另一个角度说,山西的戏曲文物和文献大有可为,也造就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其中,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几位教授和中青年学子多有成果问世,颇为引人注目。1984 年秋冬,我独自到晋南考察戏曲文物,在临汾的山西师范学院(今山西师范大学)驻留过几天。当时,曾与中文系、历史系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同仁黄竹三、窦楷、张守中、杨太康等讨论过成立戏曲文物研究所和创办仲华戏曲》之事。不久,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戏曲文物研究所果然成立了,《中华戏曲》也办起来了。研究所首先着眼于收集文物资料和图片,建立了戏曲文物陈列室,又于1987 年11 月编辑出版了《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 。与此同时,《中华戏曲》于1986 年2 月出版第1 辑,未曾间断,迄今已达27 辑。十余年来,戏研所增添了冯俊杰教授等中坚力量,规模扩大,成果越来越丰富,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山西师大的诸位同仁将抄碑、拓碑、读碑、解碑视为戏研所的基础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抄碑,曾经被认为是“厚古薄今”的事,年轻的学子往往不屑一顾。殊不知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石碑绵延千百年,数以万计,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宝库。宋代以来,刻石立碑不限于朝廷、官府,业己成为神庙、宗祠、村落、家族的普遍的记事习俗,是一种公众行为。镌刻在石头上的图文信息,较之记录在纸本上的文字更为重要、更为确切、也更加真实可靠。它透现着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状态,无疑是货真价实的历史文献。 阅读更多 ›
  •     自藏。 录文、考述皆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