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精神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戏剧 > 悲剧的精神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807240778
作者:曹禺
页数:284页

章节摘录

书摘的精神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悲剧的精神”。    在我们中间,有这样一类人,一向是在平和中庸之道讨生活,不想国家的灾难,不愿看人间的悲剧,更不愿做悲剧中人物,终日唯唯诺诺,谋求升发之道,取得片刻安乐,对一切事物都用一副不偏不倚的眼睛来揣摩,吃饭穿衣,娶妻生子,最后寿终正寝。    这自然是“悲剧”,一个庸人的“悲剧”。    我说的悲剧是另外一种。它是抛去萎琐个人利害关系的。真正的悲剧,绝不是寻常无衣无食之悲。一个小公务员,因为眼前困难,家庭负担重,无法过下去,终日忧伤,以至病死。青年追求爱人,一再表演,都被拒绝,终于跳江自杀。这些能称为悲剧吗?他们除了表现个人的不幸外,与国家、社会,没有其他任何内在关系。这不能称为悲剧。悲剧要比这些深沉得多,它多少是要离开小我的利害关系的。这样的悲剧不是一般人能做它的主角的。有崇高的理想,宁死不屈的精神的人,才能成为悲剧的主人。    悲剧的精神,应该是敢于主动的。我们要有所欲,有所取,有所不忍,有所不舍。古人说:“所爱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种人,才有悲剧的精神。不然,他便是弱者,无能。无能的行为,反映到文章上,号悲诉苦,乞怜于恶人、敌人(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的脚下,便是可笑的庸人,不是悲剧中人物。不想轰击现实,一再忍受无理的摧残,不想举起刀剑反击,那是一只躲进洞里,永不见阳光的耗子,是令人厌恶的动物。活着,像一条倒卧的老狗,捶下去不起一点反应,从这里怎能生出悲剧?我们试举一两例子来谈谈,说明我所指的悲剧精神。    罗马古时号称是共和国。当日寸,罗马当政者与一些市民(其实都是奴隶主),认为他们是为罗马共和国,为罗马公民的自由而生的。共和思想被认为神圣的。恺撒大将在当时是一位大政治家和军略家,经他南征北讨,罗马成了威武赫赫的大帝国。恺撒建立了独裁统治,罗马市民把他奉为半神。他的贪婪无厌的属下也看出他有不可测的野心。恺撒有一位他最信服的朋友,叫勃鲁托斯。这人真诚单纯,他忧心忡忡,担心恺撒毁灭罗马的共和、自由,决心制止恺撒独裁专制。他性格执拗,他的祖先就赶走过错误的统治者。他认为再好的朋友可抛弃,却不能使罗马失去自由和共和,罗马人永远不能沦为奴隶。    有个野心的贵族叫凯歇斯,褊狭、暴躁,阴谋暗杀恺撒。他了解正直的勃鲁托斯,向他劝说:“大家呻吟于当前的桎梏之下……和恺撤一样,你我都生来是自由的。难道他有什么超过凡人的地方么?”勃鲁托斯(他也是贵族)回答说:“勃鲁托斯宁愿做一个乡野的贱民,也不愿在这种要加在我们身上难堪的重压之下,自命为罗马的儿子。”    勃鲁托斯成为凯歇斯阴谋的亲密好友。    恺撒年轻的好朋友安东尼,察觉罗马当日寸情势对恺撒不利。恺撒要到元老院演讲,安东尼预知有人要行刺恺撒,阻止他去。但是恺撒以为他的权势是神给他的,他的威信可以慑服一切,不听信安东尼的话。到了元老院,果然,阴谋者们围上来。某些人提出要求,恺撤坚决不肯,参加暗杀的人们呼喊起来,向恺撒剌去。恺撤是健壮有力的武人,便和暗杀者奋起抗击,然而在暗杀者中,恺撒却瞥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定晴看时,就是勃鲁托斯,不禁喊出:“啊:你也在内么?……”说完,他蒙住自己的脸,任他们又砍又刺,浸在血泊里。元老们纷纷逃去。安东尼请求把恺撤的尸体抬到广场,他作为一个恺撒的朋友参加丧礼,并讲几句话。P97-98

内容概要

曹禺(1910一1996)中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禹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禹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书籍目录

《雷雨》的写作《雷雨》序《雷雨》日译本序《日出》跋关于“蜕变”二字我对今后创作的初步认识 《曹禺选集》后记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昭君自有千秋在简谈《雷雨》关于话剧《王昭君的创作》谈《北京人》《曹禺论创作》序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自己费力 找到真理《蜕变》写作的前后编剧术悲剧的精神重看《龙须沟》纪念易卜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大胆地睁开眼睛《求凰集》序戏剧创作漫谈《的舞台艺术》序言《老舍的话展览厅艺术》序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作莎士比亚的知音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威利,你为什么要这样?”我所知道的奥尼尔永远珍美的玫瑰人的悲剧永远向前不断努力,写更好的作品杂谈文艺工作学习鲁迅杂感偶像孔子“中国人,你听着!”北京——昨日和今天汗和眼泪纪念北京人艺建院三十周年天然生出的花枝永远做一个很好的南开人应该记住祝你们幸福水木清华……

编辑推荐

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最具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尽在曹禺散文!经典美文,即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作者简介

《悲剧的精神》是作者在重庆发表的一篇讲演。当时正时国民党顽固派千方百计来破坏进步
的文学运动,在那种交织着欺诈压迫的黑暗年代,作者心中更多的是愤慨和激怒。面对着令人愤
慨的现实,他依然像过去一样,更加热情,更加深刻地思索,也更加明确了应该歌颂什么和反对
什么。他的讲演《悲剧的精神》,可以代表他当时的心情,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他好像是讲戏剧
美学,而实际上却紧紧地抓住现实,进行抨击和批判,明白地提出在那抗战的艰苦年代,到底需
要怎样一种“悲剧的精神”。

图书封面


 悲剧的精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  者:曹禺出 版 社:京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3-1推荐星级:★★☆如果说曹禺是中国戏剧人当中的名家,这并不过分,然而其散文若说名家,就有些名过其实了。倒不在乎于其散文写作的水准,而是就其本人而言,更愿意被视为一个戏剧人吧。书的封面上,隐隐一扇老宅的大门,似有些破败。一如许多江南望族的时过境迁。又似曹禺这一生的写照。观其文字的写作时间,也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二三十年代的激情洋溢,四五十年代的狂热与希望,以及八九十年代的身不由己。同样的,在阅读的时候,这些文字也让人产生了某种奇妙的感受。对于青年时关于几部戏剧作品的“辩护”和描摹,少年时对于时政的不满,读来畅快,时而字斟句酌地品,可以感受到那种戏剧中“未完成”的追问和对于人性的希冀。无论是对于《雷雨》中“一家老小”的爱恨,或者《日出》里,所有人对于这日出未出的希冀……曹禺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然而穿过光阴之长河,这些最温润和最痛楚的,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减损什么。其中的优秀和稚嫩之处,自可由每个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倒是现代人的解读,将万先生高高供养起来,戴上高高的礼帽,夸赞其讽刺了什么什么,揭露了什么什么,激发了什么什么,宣扬了什么什么……在一系列政治化的“溢美”之词后头,万先生那时候的“辩护”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作为中学生课本中的课文,对于戏剧的误解,从一开始便已经产生。至于四五十年代的文字,基本是官样文章,曹禺笔下基本是来源于各种“任务”而写的。当然,与现在的这些“御用文人”所不同的是,那个时代,在他的思维定式里,他相信他笔下的这些文字,并且坚信不疑。也许,直到那一场十年浩劫的愈演愈烈。晚年的曹禺,令人伤感,差不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正如封面上的那半掩着的老宅大门,风雨飘摇过后,终于复归宁静,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在书的最后,是几封与巴金的信件,从那时起,他就未能再次离开医院,即使心中想见一见自己的老朋友、老大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些信件里,仿佛可以看见两位老者,不是什么泰斗或者宗师,仅仅是两位暮年的老者,在千里之外彼此宽慰着彼此,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再有一次促膝长谈的机会。然而身体越来越虚弱,信写得也越来越短……2011.04.08弗择·北窗夜读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作  者:曹禺
      出 版 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3-1
      推荐星级:★★☆
      
      如果说曹禺是中国戏剧人当中的名家,这并不过分,然而其散文若说名家,就有些名过其实了。倒不在乎于其散文写作的水准,而是就其本人而言,更愿意被视为一个戏剧人吧。
      书的封面上,隐隐一扇老宅的大门,似有些破败。一如许多江南望族的时过境迁。又似曹禺这一生的写照。
      
      观其文字的写作时间,也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二三十年代的激情洋溢,四五十年代的狂热与希望,以及八九十年代的身不由己。同样的,在阅读的时候,这些文字也让人产生了某种奇妙的感受。
      对于青年时关于几部戏剧作品的“辩护”和描摹,少年时对于时政的不满,读来畅快,时而字斟句酌地品,可以感受到那种戏剧中“未完成”的追问和对于人性的希冀。无论是对于《雷雨》中“一家老小”的爱恨,或者《日出》里,所有人对于这日出未出的希冀……曹禺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然而穿过光阴之长河,这些最温润和最痛楚的,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减损什么。其中的优秀和稚嫩之处,自可由每个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倒是现代人的解读,将万先生高高供养起来,戴上高高的礼帽,夸赞其讽刺了什么什么,揭露了什么什么,激发了什么什么,宣扬了什么什么……在一系列政治化的“溢美”之词后头,万先生那时候的“辩护”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作为中学生课本中的课文,对于戏剧的误解,从一开始便已经产生。
      至于四五十年代的文字,基本是官样文章,曹禺笔下基本是来源于各种“任务”而写的。当然,与现在的这些“御用文人”所不同的是,那个时代,在他的思维定式里,他相信他笔下的这些文字,并且坚信不疑。也许,直到那一场十年浩劫的愈演愈烈。
      
      晚年的曹禺,令人伤感,差不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正如封面上的那半掩着的老宅大门,风雨飘摇过后,终于复归宁静,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
      在书的最后,是几封与巴金的信件,从那时起,他就未能再次离开医院,即使心中想见一见自己的老朋友、老大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些信件里,仿佛可以看见两位老者,不是什么泰斗或者宗师,仅仅是两位暮年的老者,在千里之外彼此宽慰着彼此,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再有一次促膝长谈的机会。
      然而身体越来越虚弱,信写得也越来越短……
      
      2011.04.08
      弗择·北窗夜读
  •     谈论的是关于戏曲的事,曹禺自己的评价和收获,包括了对雷雨的点评和其他的,相关行业的人看也许更有趣吧
  •     挺喜欢他的态度的
  •     曹禺是个活人,即使在文革十年也保持了赤子之心。不容易。
  •     有几篇太主旋律了吧,当年那个时代的味道好浓,不过书中最后的部分里,曹禺的个人书信真是看的人很感动.
  •     书名诱人,可是看不下去~还是喜欢田园豁达一些的文风! 对汪老丰老的文字风格情有独钟!没得救了!
  •     时代造孽 一部分是“改造中的文艺工作者”各地讲话的杂碎 一部分是如何摹写革命英雄的讲座 ……质朴地讲了些无新意但放之四海皆准的所谓编剧法则。原来曹老是这样一个人 不淡定 局促 真实,并且如此血性!
  •     曹禺的文字虽然不美,却真实详实,要是学写剧本,可以多看看。
  •     还没看,质量很一般
  •     谈论的是关于戏曲的事,曹禺自己的评价和收获,包括了对雷雨的点评和其他的,相关行业的人看也许更有趣吧
  •     这本书我看得很快。特别推荐中学以来就一直喜欢曹禺的几篇序言。此书都有收录。但是整体很一般,和他的戏剧不在一个层次上。也可能是编者的问题。
  •     写了老舍和巴金,很简单但动人的友情
  •     老书,二刷,
  •     用两天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回过头来发现最喜欢的还是《雷雨》序和《日出》跋。我想起钱理群说曹禺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又是一个弱者,这句话用来当作这书的读后感很恰当。后期讲话文章里政治色彩太浓厚了,不过令人动容的是曹禺和巴金的情谊。ps封面柴门半掩,可为什么里面文字排版这么糟糕!
  •     写出心里的感受,学习到了很多
  •     好正版书籍
  •     偶然间从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随手翻开看到一篇写《雷雨》的就觉得很舒服,借出来做五一长假的读物吧。
  •     因日出而迷恋上的曹禺先生 散文作品集是认识一位作者的最佳方式
  •     似乎是曹禺的随笔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