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 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戏剧 > 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 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
ISBN:9787208050440
作者:[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页数:574页

得阿涅拉的德与爱

“永恒的法律旁,爱神坐在她的宝座上,伟大的力量,无人能敌的阿佛洛狄忒,只凭她自己的意志行事。”——《安提戈涅》《特剌喀斯少女》的前半部分虽然给人一些悲剧性的暗示,但我们基本上看不出剧情的悲剧走向,尤其看不出在出命运在这出悲剧中扮演的角色。赫拉克勒斯平安并且凯旋,似乎应证了神谕的前半部分。即使伊娥勒新欢归家,利卡斯的谎言被揭穿,主母得阿涅拉表现出的德性也让我们大舒了一口气。直到第二场577行以下,那件神秘衬袍的出现才迫使剧情急转直下。从常理上讲,我们应该说是怪物涅索斯的邪恶用心和得阿涅拉的轻信导致了这场悲剧。那么这出悲剧应该叫做《涅索斯的复仇》而不是《特剌喀斯少女》。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在全剧一言未发的少女在造成悲剧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一个人只要活着还没死,就不能断定他的命运是好是坏。”得阿涅拉刚一上场就提到的这句古话让读者有一种她熟读亚里士多德的错觉(我们会发现她的德性也很大程度被命运左右)。她断定自己的命运很不幸可能是因为估计赫拉克勒斯已经被命运夺走。可是在她对自己一生的回溯中,我们基本上发现不了命运的影子。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命运沉重到令人窒息,但是在《特剌喀斯少女》中,我们很难说是命运导致了这一切不幸,除非我们硬要把爱若斯也看做命运女神的同盟(我不知道素福克勒斯是否这样认为,他笔下的厄洛斯似乎不同于《会饮》中的爱若斯)。得阿涅拉给赫拉克勒斯这件神秘衬袍,是想让他爱自己胜过其他所有女人,这就是一种想要占有的爱欲。而这又是由赫拉克勒斯对伊娥勒的强烈爱欲引起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涅索斯对于得阿涅拉也有某种占有的爱欲,以至于最后用爱欲作为武器施下了关于衬袍谎言。使那个杀了他的、得到了他得不到的被爱者的赫拉克勒斯,恰恰死于爱欲他的得阿涅拉之手。当我们细究到这一步,会发现爱若斯在这场悲剧中扮演了类似命运女神的角色。现在的伊娥勒,和年轻时的得阿涅拉一样,都只是爱神凭自己意识行事时的一个缩影。也许在得阿涅拉看来,伊娥勒就是这部悲剧的命运。这并非是说,伊娥勒的到来对她来说是一种命运并且是悲剧性的。而是她在伊娥勒和自己身上看到的那种爱欲的变化不拘 给她带来的悲剧性。她试图去左右这爱欲——借助有法力的衬袍——可是又有那样东西的法力能大过爱神呢?在第二场之前,从文本中我们可以负责任的承认得阿涅拉的德性:她对丈夫兼具友爱与爱欲,对命运有其该有的理解。她为丈夫的幸运感到快乐 ,同情不幸沦陷城邦的妇女 ,甚至在利卡斯的谎言被揭穿时,完全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出发去理解那爱欲 、不对伊娥勒恶言或辱骂。这种形象即使放到古代中国,也是一个贤妻良母——她很好的达成了自己的职分。她只不过在送衬袍这件事上丧失了一次明智——那时候她被爱欲冲混了头脑,然而到全剧终的时候,我们再也不能说她是幸运的或者有德性的了。正如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解释西蒙尼德的诗,一旦不可抗拒的困厄压倒了他,人便无法保持他的德性 。只不过在这里,我们认为是因为爱欲,得阿涅拉毁掉了两个人和自己的德性。从得阿涅拉的自述和歌队描述中,我大致可以看到得阿涅拉曾经对赫拉克勒斯有一种强烈的爱欲,这种爱欲现在被伊娥勒的到来完全激起。要成为一个有德性的好人,得阿涅拉需要去自制不可能被遏制的爱欲。爱欲的强烈让她未经考虑就做出选择,从她后来的后悔我们知道这不是出于选择的举动。这种冲动的不自制不能被算作恶,可是她毕竟因此背上了谋杀亲夫的罪名和不幸。如果爱若斯是在灵魂中完全可以反制有逻各斯的灵魂的部分(这点也被亚里士多德承认,他同意爱欲带来的快乐和痛苦是如此之大让人无法同时思考),那么在面对爱欲时,德性变得既无必要也无可能。这也就是在《会饮》中泡赛尼阿斯提到我们不去谈论爱者面对被爱着的德性的原因。换一个角度,如果利卡斯的谎言没有被保信人揭穿,赫拉克勒斯凯旋而归与新欢缠绵悱恻。作为一个贤淑妇人的得阿涅拉也只有抛弃爱若斯(无论是否可能)才能免于悲剧性。得阿涅拉的德与爱在此必须舍弃其一。她要是想保持德性,就只能对赫拉克勒斯保持一种夫妻间不平等的友爱而非爱欲。换言之,真正处于有德性的人友爱关系是远远达不到类似爱欲的亲密程度的,最终只能“君子之交淡如水”、“相忘于江湖”。这可以是君子之间、哲学家之间的友谊,但从常理上讲,不是得阿涅拉能够做到。爱欲这种对灵魂较低部分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大的快乐(它完全操纵了我们的感情)以至于我们只有将爱若斯的对象转向善与美,我们才能从沉思中获得某种压制性的快乐。友爱这种德性带来的快乐(第十卷意义上的)在爱欲面前完全抬不起头,这也就是分手的情人很难在做朋友的原因吧。这就是《特剌喀斯少女》和《尼各马可伦理学》放在一起给我展示的图景:伦理学中没有爱欲的位置,爱欲之于德性如同命运之于德性那样飘忽不定。尽管上一个人很大部分的德性其实在和他/她终身伴侣相处的实现活动中。共同的生活只给了我们友爱,德性从本质上来却是排斥爱欲的。如果一定要对这部悲剧做一个烂俗但不失电视剧义涵的修改,我会让赫拉克勒斯在苏醒后确实爱得阿涅拉胜过其他女人而得阿涅拉却已先他而去。这种悲剧可能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然而得阿涅拉的德与爱的张力也因此被误会与轻信隐去了。

复仇女神

罗大师懂希腊语,懂中文,准确度无问题。所着的材料也非常好。索福克勒斯的材料基本是最重要的精华。而埃斯库罗斯的三部作品缺少了七雄供忒拜,和复仇女神。小时候我们的教育体系最推崇的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哦。然而在我看来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只译了一部阿迦门农,而没有把祭酒人和复仇女神译出是莫大的遗憾。周作人曾经批判中国人几乎没什么信仰,要说有,那也是萨满教的信仰,近于巫。而希腊的宗教则不同,他驱除了那巫的的恐怖,转而走向一种理性。这点在复仇女神的故事中体现的极为明显。阿迦门农王,佩罗普斯的后代,这一家子的命运从其祖先开始就是被诅咒的。近亲相残,循环报应。其妻克吕泰莫斯泰拉因为迁怒王将女儿伊费格涅娅献祭,而同王的堂兄通奸,并在王从特洛伊回归后,将其在浴室捕杀。王的儿子俄瑞斯忒斯长大后未父亲复仇并手刃其母。结果被复仇女神纠缠不得拔除。复仇女神的纠缠乃是根据的一个古老的自然律:那就是血亲弑杀(弑父母)不得拔除,要受复仇女神 终生追逐。这古老的自然律受到了希腊大地的新贵阿波罗的挑战 ,他给俄瑞斯忒斯神谕,要他为其父复仇,这也是一个自然律,那就是血亲复仇。(但是被神谕赋予合法性)最终的结局,体现了雅典人,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理性。阿波罗的神谕中止了佩罗普斯家族永远的诅咒,预示那野蛮的过往的结束。并且意味着新的奥林普斯神的权威的树立(新的神律,自然律)。最终阿波罗和复仇女神的争端是由雅典娜来解决的,她把这个难题交给了12位雅典公民,六位判有罪,六位判无罪,就像那法律的天平般平衡。最终雅典娜判定俄瑞斯忒斯无罪。至于复仇女神,雅典娜许诺在雅典的土地上会有新的仪式来尊崇他们。他们的愤怒被平息,并赞扬雅典娜的智慧。抄一段:Therefore, O citizens, I bid ye bowIn awe to this command, Let no man live,Uncurbed by law nor curbed by tyranny;


 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 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