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216060844
作者:谭少茹
页数:207页

章节摘录

  1962年,纳博科夫出版了更具实验性、在形式上更为标新立异的小说《微暗的火》,这部作品一改小说的一般样式,以评注体而引入瞩目。将此书翻译成中文的梅绍武先生在《微暗的火》译后记中这样说道:“纳博科夫由于1955年那部争议性很大的小说《洛丽塔》而遐迩闻名,当时西方一般读者大都视他为一位通俗畅销书作者,纳博科夫对此大不以为然。美国作家兼评论家怀特?麦克唐纳认为纳博科夫写《微暗的火》,好像是带着一种高傲的微笑,对广大读者说,‘你们认为我是个畅销书制造者,那就请读读这部作品试试看!”’①当然,纳博科夫写这部晦涩难懂的作品并不是为了要刻意迎合一般读者,改变读者对他的看法,一个真正的思想家首先要保持思想的独立,,他绝不会为了迎合某一部分人而写作。况且对于现时代的读者而言,任何标新立异的作品都已不足为奇。一方面,努力赚取读者眼球的花样翻新之作层出不穷,却又仿佛昙花一现,迅速地销声匿迹;另一方面,读者对新奇之作的兴趣总是难以持久,他们的好奇之心会立即冷却下来,并把目光投向别的更加新奇的作品之上。他们在不同的作品之间游离,却从不延留于任何一部作品,并拒绝让作品参与到自己的存在之中。对他们来说,作品不过是用于满足好奇心的、外在于其存在的现成对象而已。“好奇之把现成事物摆到当前却不是为了在延留于它之际对它加以领会;好奇之设法去看它,只为了看看,为了看过。”②这种只是“为了看看”而阅读的读者必然拒斥任何有深度的作品。而任何迎合这种读者的作品必然不会用平实的语言去表现深刻的主题,它们之所以采用光怪陆离的形式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其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而已。这种作品往往借助人为制造阅读障碍的方式增大读者阅读的难度。然而,一部只因其形式的繁杂而让人无法读懂的小说反而给人以新奇的感受,更能激起读者“为了看看”而看的欲望。  ……

前言

  说起大学,许多人都会想起教育家梅贻琦校长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楼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大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大师的成长,当然离不开种种主客观条件。在我看来,在诸多的因素中,一个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就是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充分展示与交流。纵观历史,凡学术繁荣、大师辈出时期,必有一个做学问者有可以互相炫技、彼此辩论、各显神通的大舞台。古代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离不开当时的客卿、门客制度,为不同的观点、流派彼此公开竞争并得到君主的采纳搭建了平台;学者阿英在论及晚清以来中国新思想、新艺术的繁荣时,列举了三条原因,其中的第一条原因“当然是由于印刷事业的发达,没有前此那样刻书的困难;由于新闻事业的发达,在应用上需要多量的产生”。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社团与杂志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18年,《北京大学月报》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加之《新青年》、新潮社等杂志、社团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大舞台,开启了自己近一个世纪的辉煌。国外名牌大学的发展,无不伴随着一次又一次思想的激烈交锋、学术的充分争鸣,并且这些交锋和争鸣的成果都得到了最好的展示与传播,没有这些交锋与争鸣,就没有古老的牛津、剑桥,也没有现代的斯坦福、伯克利。近代以来的印刷技术、新的出版机制、文化传播业的发达,为新的思想、学术之间彼此的炫技和斗法提供了可能的舞台:伟大的舞台造就了伟大的演员。

书籍目录

导论一、纳博科夫研究现状二、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本书的主要内容2.本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纳博科夫的现实观第一节 纳博科夫现实观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渊源一、纳博科夫的“一元论”1.现实的主观性2.主体自我的消解3.世界是潜在的文本二、纳博科夫现实观的思想渊源第二节 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的“一元论”表现一、好小说都是好神话1.神话与“诗性思维2.纳博科夫向“诗性思维”的回归二、一部艺术作品就是一个新世界三、文学作品的吸引力第三节 纳博科夫的现实观对其创作的影响一、想象力的创造二、自由的游戏1.游戏的表现手法2.自由的游戏与时间第二章 纳博科夫的时间观第一节 时间问题概说一、传统时间观二、海德格尔对传统时间观的超越第二节 纳博科夫的“纯粹时间”一、纯粹时间二、环形的时间之狱1.时间是我们生存之境域2.时间之狱无法逾越3.向死而生第三节 “时间”在纳博科夫小说《玛丽》中的显现一、过去与回忆1.过去2.回忆二、玛丽与将来1.阿尔费洛夫对玛丽的期备2.加宁对玛丽的建构三、加宁的“反向思乡”与本源时间的显现1.加宁的“畏”2.“反向思乡3.加宁的远行与本源时间的显现第三章 纳博科夫的风格观第一节 形式即内容一、《微暗的火》——动态构成的小说文本二、《微暗的火》——形式与内容的互相构成三、《微暗的火》——作者、文本和读者的互相解构1.作者与文本2.读者与文本3.作者与读者第二节 关注细节一、对细节的精心安排是纳博科夫的写作风格之二、纳博科夫在解读作品过程中对细节的勘探1.对《曼斯菲尔德庄园》开头的放大阅读2.《包法利夫人》中的层次或千层饼主题3.《变形记》格里高尔变成什么虫子第三节 影视效果一、蒙太奇的运用二、长镜头的运用第四节 戏仿一、何谓“戏仿”,戏仿的产生及流变二、纳博科夫小说中的戏仿三、戏仿是通往最高层次严肃情感的跳板1.戏仿与乱伦2.戏仿与狂欢每四章纳博科夫文学思想形成的深层基础第一节 纳博科夫与生俱来的流浪情结一、纳博科夫的漫漫流亡路1.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时代2.颠沛流离的青年时代3.中晚年的自我放逐二、纳博科夫的精神流亡路三、纳博科夫作品中流亡的人物1.《洛丽塔》中的亨伯特?亨伯特2.《普宁》中的铁莫菲?普宁四、剪不断的乡愁与反向思乡第二节 通向自由之路一、审美狂喜二、“审美狂喜”的典型例证:“我”与普宁第三节 纳博科夫的彼岸世界一、彼岸世界不可现成化二、彼岸世界带给我们的是终极的宁静与至美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内容简介:古代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离不开当时的客卿、门客制度,为不同的观点、流派彼此公开竞争并得到君主的采纳搭建了平台;学者阿英在论及晚清以来中国新思想、新艺术的繁荣时,列举了三条原因,其中的第一条原因“当然是由于印刷事业的发达,没有前此那样刻书的困难;由于新闻事业的发达,在应用上需要多量的产生”。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社团与杂志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18年,《北京大学月报》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加之《新青年》、新潮社等杂志、社团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大舞台,开启了自己近一个世纪的辉煌。

图书封面


 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国内评论的高相似度和堆砌感真是让人汗颜。
  •     没有统一性和推进……各种熟悉感……PS.暨大赵君的美学思想探幽蛮不错,可惜没出
  •     参考的译本不可靠。将纳博科夫分解成七零八落。基本没有收获。
  •     不知所云,故作高深,实际狗屁不通。凑字数乞稿费吧,没有见解。差的不得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