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诗意的逆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迎向诗意的逆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06361132
作者:赵月斌
页数:285页

章节摘录

  二  胡河清的“血地”在陕西的黄河之滨,祖籍安徽绩溪曾出过一代朴学(皖派)大师戴震(东原)。这更让我惊异地记起八年前卧轨而去的海子,也是安徽(长庆)人氏,再依胡河清君神秘的地缘说,似乎又有理不清的由头。海子过黄河离开家园居北方都市北京,河清渡长江离开“血地”居南方的都市上海。海子隐郊县农舍,河清隐百年古楼。比河清小四岁的海子(1964~1989)早他五年去了,那年我十七岁,也正热烈地写“天空太低太低/我高高昂起的头/被不止一次碰破”之类的诗。海子的死让我初窥生命之无常,便也写下“遗书”,为“活着,还是死去”苦闷良久,终究自觉无趣,只得强作洒脱,渐至释然。现在,胡河清君又决绝而去,我一再扼腕痛惜,却再无追崇之意。  读《灵地的缅想·自序》好像觉得是胡君有意弃世的绝命之辞。他用近一万五千字的篇幅追忆了自己的“一生”,难道没有自奠的味道吗?最初“崇拜科学”的胡河清以为科学的未来也许会用实证的方式提供诸如宇宙有没有边际、人死后灵魂的去向等形而上问题的答案。可他最后却被“叶子发黄”的古书和大运河畔的古老房子熏染得“作出了生平最困难的决定”:与文学相伴终生。  这意味着胡河清悲剧命运的开始吗?他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触发了一种“隐士的暮气”;他上大学后从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庄子》,想在老庄哲学的净水中洗涤自己的心灵;他迷醉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日暮江岸送行舟”的惆怅意境;他被《黄帝内经》打开了“天眼”,沉浸到充满灵魂传说的遐想之中;他研读佛典,由失眠而安眠,洞见了佛法的伟大;他还修习了《易经》,强调《易经》代表着一种宏大的审美境界。  ……

内容概要

赵月斌,男,1972年生于山东滕县。现供职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会员。1987年首次发表作品。2001年起从事专业创作。迄今发表文学评论、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200余万字。评论集《迎向诗意的逆光》入选“21世纪之星丛书2011年卷”。文学评论《置身于苦难中的黑色英雄: 莫言论》获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书籍目录

赵月斌评论集《迎向诗意的逆光》目录

总序:…… 袁 鹰 1
序:关于赵月斌的三点意见 …… 朱向前 1

卷一
逍遥与沉迷(胡河清论) …… 3
从乡村歌手到大话英雄(江非诗歌解读及批判) …… 19
叫喊或命名:走向拯救之途(曹有云诗歌论)…… 50
朝向北窗的省思(读臧利敏的诗) …… 82

卷二
置身于苦难中的黑色英雄(莫言简论)…… 93
承受与挣扎(余华小说论) …… 112
苏童的多米诺骨牌(小说读札九题) …… 128
一、苏童:《拾婴记》/《西瓜船》
二、王松:《双驴记》
三、余华:《兄弟》
四、倪景翔:《龙殇三部曲》
五、范玮:《刺青》
六、刘玉栋:《年日如草》
七、陈集益:《野猪场》
八、东紫:《天涯近》
九、李浩:《如归旅店》
芥川龙之介小说读解 …… 153

卷三
事实·现实·真实 …… 173
当文学遇到现实,当现实遭遇主义 …… 195
究竟是谁中了毒 …… 212
到灯塔去?在深渊中? …… 222

卷四
我们何以求生,何以爱 …… 233
上了岸,何去何从? …… 245
只想看到活生生的人 …… 251
活着的罪过与福祉 …… 261

编辑推荐

  赵月斌是写家兼评论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他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  赵月斌的批评有宏观性、质疑性,观点犀利,锋芒毕现,敢于批评,不惧名家、大家,而且言之凿凿,自成一家

作者简介

赵月斌是写家兼评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他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
赵月斌的批评有宏观性、质疑性,观点犀利,锋芒毕现,敢于批评,不惧名家、大家,而且言之凿凿,自成一家。
本书收录赵月斌近年创作发表文学评论作品20余万 字。

图书封面


 迎向诗意的逆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言之凿凿 自成一家——关于赵月斌的三点意见   朱向前  赵月斌的评论集《迎向诗意的逆光》经过两次调整、充实、提高,终于在今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委会上顺利通过。按编委会分工,由我来为其编选,并写几句编后的话以为序言。  我翻检着这两年关于赵月斌的推荐和评审意见,发现有几点认识是大体一致的,也是大体稳定的,它反映了大家对赵月斌批评的一般看法。不妨在此引用过来再略加说明,就权当序言吧。  其一,赵月斌曾经就读的鲁迅文学院在2009年12月25日的推荐意见中强调:“他的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带有切实的亲身体验和鲜活的审美感悟。”这是一个关于赵月斌批评身份的基本定位,也是解读赵月斌批评的一把钥匙。即他具有双重身份:写家兼评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它可能是一种好看耐读的感悟式批评、印象式批评,或者接近中国传统的评点式批评,更可能是中西合璧的感悟式与学理性兼具的现代批评。总之,这是一种为我个人所偏爱的批评路子,也许是出于与我自己路数相近的一种惺惺相惜吧。中国古代鉴赏式批评历经千年而不衰,富有其深厚魅力自不待言。而且,我看20世纪外国(西方)重要文论,若论其经典性,出自海明威、艾略特、乔伊斯、博尔赫斯、略萨、马尔克斯等作家手笔的恐怕还占上风。至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经得住时间淘洗的当更是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巴金、沈从文、林语堂、钱钟书等作家文论或创作谈。当代文坛中,能弄好创作与批评的双枪将确乎越来越少了。所以王蒙曾力倡作家的学者化并且身体力行,写下了不少漂亮的文论与创作谈。上个世纪80年代的优秀青年批评家里面能写出一手好小说来的大概也只有李庆西等几人,放眼当下文坛,拥有可观的理论著作同时又能把小说做大的,恐怕也只有一个曹文轩了吧。当然,如此拉清单,并不是说赵月斌已经达到了上述诸大家名师的水准或实力,只是说他接近于这个路子,是当下评坛的一个稀缺品种,具有很好的潜力和前景,我想,这也是我本人和丛书编委会看好赵月斌的主要理由。  其二,雷达先生在2010年4月5日的初审意见中着重谈到,赵月斌的评论“有宏观性、质疑性,观点犀利,锋芒毕现,有非常鲜明的个人见解”。这就说到了赵月斌的第二个特点,即敢于批评,并且不惧名家、大家,而且言之凿凿,自成一家。正如他把贾平凹的《高兴》、刘震云的《我是刘跃进》、余华的《兄弟》、闫连科的《风雅颂》等大家名作一概斥之为“伪现实主义”,并分别予以痛批。在文章的最后,赵月斌有针对性地指出:“虽然我们不必强求作家一定要装备哲学的、社会的、政治的等思想武器,但是一个写作者最起码不该浮在感觉的表层,仅因一知半解,异想天开就自命不凡俨然上帝,至少,作家本人应该根植于生活,有自己的感受、省察和洞见,在你的幻想肆意驰骋时,不该放弃对现实世界的敬畏和尊重。一颗粗糙、枯干的心怎么可能顾念生命的细节、现实的丰盈,一个草率、空疏的人又怎么可能仅凭想象就轻易撷取存在的真实?”(参见《当文学遇到现实,当现实遇到主义——伪现实主义批判之二》)据我所知,这些批评意见在业内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赞赏的。我认为,这种赞赏,一是来自赵月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二是来自他言之成理的“鲜明的个人见解”,虽然我们不见得都能完全认同他的见解。这也是当下批评界的一种稀缺品质,因此,也是编委会认同赵月斌的又一条理由。  其三,李敬泽、张陵先生在2011年4月24日北京蟹岛全体编委会上的发言中,共同认为:像赵月斌这样立足本土,以极大热情和精力为本省文学新人新作撰写评论推波助澜的定位与姿态甚为难得,值得鼓励,而不必让他们拔高、超越,动辄国家高度、全球视野……应该说,对于赵月斌这样的外省青年批评家,李、张二位从职业(刊物、报纸主编)的角度提出了与以往相悖的新论。以往,面对像新疆的韩子勇、宁夏的牛学智等等,更多粘滞于本土作家研究的现象,编委们的主要意见是希望他们能超越地域,立足本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以至拿牛学智开了一个玩笑:老是评论本省区的新人新作,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当然,本省区的新人新作应该得到及时有力的批评,鼓励乃至于引领,但毕竟有它地域性和可阐释性的局限性,不利于批评家自身的施展、升华与扬名立万。这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一对不难解决或说应该得到平衡处理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在赵月斌身上并不突出,他既有全国视野(如前所述敢于叫板名家名作),甚至世界眼光(如解读芥川龙之介,瓦连京·拉斯普金等等),也有本土情结和新人情怀(如主持《时代文学》“鲁军新势力”,追踪研究曹有云、臧利敏等非著名诗人等等)。李、张二位的意见倒是提醒我在编选这本评论集时,面对处理那组评点文学鲁军的文章时格外慎重,经与赵月斌沟通,略作删节而己。李、张二位主编的意见值得重视,特记录于兹,供赵月斌勉之。  引三条意见加三点说明,是为序。  辛卯夏月于江右袁州听松楼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怎么看不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