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男孩女孩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永远的男孩女孩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305055393
作者:(美)艾莉森·卢里
页数:215页

章节摘录

  矮小鸭: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在《丑小鸭》——一部一直以来被读者认为是安徒生自传式的寓言中,那貌不出众,胆小怯懦,出身微贱的主人公没有经过自身努力就成了一只天鹅。正是这个结局,而不是其他任何部分,使得这个故事成为一个幻想。生活中的安徒生也正是这样一只笨拙的、低贱的鸭子,他挣扎着爬出了泥塘。但是,经过了长久的、筋疲力尽的努力之后,变成天鹅的工程也只完成了一半。  安徒生是丹麦一个小镇上的孩子。他爸爸是个爱空想的、目光短浅的鞋匠,妈妈是个半文盲、洗衣工。安徒生小时候属于那种现在称之为怪异的孩子。他又高又瘦,举止笨拙,很少和其他小朋友玩。后来他曾回忆说他当时最大的乐趣就是“给自己的洋娃娃做衣服”。  安徒生的怪模样带来的不仅仅是童年的烦恼。后来在他60岁时,一个旅行的同伴还这样描述道:  ……他的动作和举止古怪离奇。胳膊和腿又长又瘦,完全不成比例,手掌却扁平、宽大,脚掌……占的幅度都很大……他的鼻子大得如此不协调,以至于整张脸只看到一个鼻子……  安徒生知道自己看起来异乎寻常。据最近给他作传的雅琪·伍尔施拉格说,他在给查尔斯·狄更斯的一封信中把自己说成是“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人”。他的意思是说自己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形象,有点孩子气,有点傻乎乎,还有点天生的哲学家气质——当时人称“月球动物”。  安徒生当然不是个傻瓜,偶尔他也的确像个哲学家,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一生都是个孩子。他有着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强烈的、波动的情绪。从今天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严重的双向障碍。他经常狂喜得无法控制,转瞬却又极其绝望,恨不得一死了之。他29岁时写道:“当我遭遇不幸的时候,痛苦能把我压垮,可当我快乐时,又是那么妙不可言。”他既有孩子的无邪,又能看破成人的虚伪和自我欺骗,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里的男孩,最终喊出了这个至高无上的人身上一丝不挂的真相。  矮小鸭: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在《丑小鸭》——一部一直以来被读者认为是安徒生自传式的寓言中,那貌不出众,胆小怯懦,出身微贱的主人公没有经过自身努力就成了一只天鹅。正是这个结局,而不是其他任何部分,使得这个故事成为一个幻想。生活中的安徒生也正是这样一只笨拙的、低贱的鸭子,他挣扎着爬出了泥塘。但是,经过了长久的、筋疲力尽的努力之后,变成天鹅的工程也只完成了一半。  安徒生是丹麦一个小镇上的孩子。他爸爸是个爱空想的、目光短浅的鞋匠,妈妈是个半文盲、洗衣工。安徒生小时候属于那种现在称之为怪异的孩子。他又高又瘦,举止笨拙,很少和其他小朋友玩。后来他曾回忆说他当时最大的乐趣就是“给自己的洋娃娃做衣服”。  安徒生的怪模样带来的不仅仅是童年的烦恼。后来在他60岁时,一个旅行的同伴还这样描述道:  ……他的动作和举止古怪离奇。胳膊和腿又长又瘦,完全不成比例,手掌却扁平、宽大,脚掌……占的幅度都很大……他的鼻子大得如此不协调,以至于整张脸只看到一个鼻子……  安徒生知道自己看起来异乎寻常。据最近给他作传的雅琪·伍尔施拉格说,他在给查尔斯·狄更斯的一封信中把自己说成是“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人”。他的意思是说自己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形象,有点孩子气,有点傻乎乎,还有点天生的哲学家气质——当时人称“月球动物”。  安徒生当然不是个傻瓜,偶尔他也的确像个哲学家,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一生都是个孩子。他有着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强烈的、波动的情绪。从今天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严重的双向障碍。他经常狂喜得无法控制,转瞬却又极其绝望,恨不得一死了之。他29岁时写道:“当我遭遇不幸的时候,痛苦能把我压垮,可当我快乐时,又是那么妙不可言。”他既有孩子的无邪,又能看破成人的虚伪和自我欺骗,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里的男孩,最终喊出了这个至高无上的人身上一丝不挂的真相。

前言

  一些颇有天赋的儿童文学作家似乎总是与众不同。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自己就是孩子。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相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讲,他们更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喜欢读儿童书,玩儿童游戏,常常打扮成别人的模样。他们大都冲动,爱做梦,想象力丰富,行为举止让人难以琢磨。  本书中讨论到的大多数作家就是这样的,当然在没提到的其他著名作家中也不乏这种情况。如E·内斯比特(E.Nesbit)曾经耗费数周时间用积木和厨房用具搭建玩具城,还为此写了一个故事《魔力城》。詹姆斯·巴利(James Barrie)每逢暑假就和四个戴维斯男孩玩海盗和印第安人的游戏。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在大人面前表现得生硬、羞涩,可一到孩子中间就变得活泼可爱。今天,继承了父亲的大象巴巴(Babar)家族系列的洛朗·德·布朗霍夫(Laurent de Brunhoff)都年过古稀了,却还能像孩子一样灵巧而快乐地爬到树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你对小熊维尼和小驴依唷还存有温情,或者你要是等不及哈里·波特第五集的出版,那就看看艾莉森·卢里的《永远的男孩女孩》吧……《永远的男孩女孩》这本书是个少见的成功之作,它既博学多彩,读起来又轻松有趣。  ——《星期日独立报。  世界上最优秀的那些儿童书作家自己就是孩子吗?在本书中,普利策奖得主艾莉森·卢里就用这个理论,探讨了不同时代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及其作家们,包括《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苏斯博士和J.K.罗琳等等。艾莉森·卢里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天才作家们是怎样用儿童文学来

内容概要

作者艾莉森.卢里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著述较丰。本书是她的一部儿童文学评论专著。作者纵观现今世界流行的儿童文学著作,从写作现象到图书销售现状,谈了自己具有独到见解、分析的观点。作者的论述和就具体作品的分析,对于儿童文学创作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矮小鸭: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小妇人和大女孩: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奥兹国怪谈有人吗?沃尔特·德·拉·梅尔的孤独孩子约翰·梅斯菲尔德的欣悦盒木民特洛尔和他的朋友们苏斯博士回来了哈龙和故事海哈利·波特的危险童话都讲了些什么?男孩女孩一起玩:孩子们的游戏写给儿童的诗和儿童写的诗画的比写的好看:儿童图书的插图魔法森林和秘密花园:儿童文学中的大自然善良的坏孩子

作者简介

世界上最优秀的那些儿童书作家自己就是孩子吗?在本书中,普利策奖得主艾莉森·卢里就用这个理论,探讨了不同时代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及其作家们,包括《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苏斯博士和J.K.罗琳等等。艾莉森·卢里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天才作家们是怎样用儿童文学来传达他们的忧伤、怀念和奋斗的经历的。

图书封面


 永远的男孩女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前几天复习得厌倦,就去学校的书店散散心,发现新进了一批南京大学的经典文库,翻开一看,竟然是08年8月就出版了的,巨囧!对学校书店更新速度实在是佩服得没什么话好说了,当然一个小书店,并且还主要是以教辅为主的,这也就没什么好责备了的。不过相比于北大的博雅园,确实让人觉得汗颜。闲话不扯,进入正题。刚看到《永远的男孩女孩》还以为是讲什么恋爱经之类的书籍,不过看到书封上的从灰姑娘到哈利波特才明白是关于儿童经典的文章。考虑到当下中国炒得甚是火热的振兴童书市场的口号,还有自己本身的兴趣就买了下来,一同买的还有毛姆的《巨匠与杰作》(《the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书作者是康奈尔大学的 F. J. Whiton Professor ,是教授儿童文学的,这不得不令我感到无比的惊讶。事实上,就我所知,在中国还很少有大学的中文系讲授儿童文学的,当然这和我们儿童文学不发达有关,也和缺失这种文学传统和足够的重视有联系。正如作者所说的,一直以来,人们都倾向于那些作品只是给儿童看的。并且里面提到了一个趣事,说《哈利波特》特意除了平装版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大人掩盖他们在看儿童书的事实。就我的粗浅略读的经验来说,这本书有种很美国很女性主义视角的味道。在文风上他有种纷繁细致的味道,里面对于那些作品的解读明显是贯穿了作者自己的治学角度。很汗颜,里面提到的大部分作品我都没有读过,有些还是第一次听说,并且里面那些打油诗实在是令我无法理解。以前在看《爱丽丝漫游奇遇记》时就是这样,当时看的是英文版,一方面水平有限,二则里面的那些幽默作为一个非英语语境的人来说实在没法领会。里面最令大家熟悉的无疑是安徒生和哈利波特了,关于安徒生的章节,看些有些人看了会大跌眼镜。安徒生以丑小鸭来表达自己我们还可以理解,他终生的自卑感和对浮华名利的追求其实也是我们能够理解的,但是他不断寻求爱情甚至是同性之间的则实在是让我有点难以接受,这并非是我的保守所致,而是这个事实与那些晶莹剔透的童话之间实在是让人很快适应。王尔德是同性恋多半还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有关,而安徒生的这种癖好又是从何而来?当然看过毛姆的《巨匠与杰作》的人对此应该都会见怪不怪,但这似乎和托翁患有梅毒又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关于J.罗琳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她的生平相信很多狂热的粉丝比作者知道的还要多还要详细,但是里面提到的一些批评家对于这部作品的批评倒是相当有新意,竟然里面还有一些隐晦读者不能知晓的倾向?总的来说,作者在里面并没有把这些儿童文学当作粗俗浅薄的作品,她是用非常严肃的眼光在看待这些问题,她向我们揭示的是这些作品之中其实蕴含着非常严肃的思考,无论是女性主义的还是讽刺社会的。正如在《匹诺曹》里面为我们讲述的,我们所知晓的匹诺曹的故事其实与原著有很大的差别,现在故事更加温和而明朗。这当然也许对于孩子来说更加健康,但无疑降低了其严肃性和思考性。另外,里面谈到这些作家是一群大小孩的观点和主要作家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也是令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确实,没有童心的作家是无法创造出这些让孩子们喜欢的作品的。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多半不是很符合中国读者现在阅读的口味,但是连载文章的合辑,里面即做到了一定的学术性,又兼顾平易性,的确是一般不错的作品。ps:在网上收罗了下关于Alison Lurie的资料,竟然有她的个人网站,wiki里面介绍的也是相当的全面,先粘贴一小段。ALISON LURIE (1926- ) American writer and scholar, is probably best known for her novels, which have often been described as social satire. She has also published a collection of ghost stories, Women and Ghosts (1994), a book on the psychology of fashion, The Language of Clothes (1981), and a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olklore, Don't Tell the Grownups (1990). 具体详见http://www.alisonlurie.com/index.html
  •     在西方,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文类,最初是以儿童文学(童话,精怪故事)的形式进入学术视野的,格林童话是第一本童话,也是第一本民间故事集。但是,随着民间文学的体制化,从业者大概早就忘记了它的这个精神源头。格林兄弟因为其一片童心而发现了民间文学,而现在的民间文学从业者则很少有这种童心了,因此,这门学科也日益变得泉源枯涸、面目可憎。有鉴于此,读一读这位康奈尔大学的“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教授的书,重新唤醒自己心中那早已泯灭的童趣,重温自己儿时曾经做过的白日梦,重新回到那片妖精出没、野花遍地的原野,也许是很有必要的。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捡着本读起来不闷的理论书真不容易
  •     作者写了很多作家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和作者的作品有关。
  •     I LIKE
  •     可以读到很多童话介绍。。。
  •     艾莉森·卢里
  •     我喜欢这种提供了充分的故事背后的故事,又有思考的书。特别是当它讲的还是那些勾起我想象的童话时。
  •     书名很动人,内容很八卦,校对很一般。
  •     喜欢八卦读物
  •     不是太好读。
  •     嘻嘻,我先看过这书了II*^_^*)
  •     童年时间。
  •     Eassy式的学术写作,可见出作者对当代批评理论的熟稔,大概是国内儿童文学批评理论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只是这个类似言情小说的名字,实在让人难以想见作者居然忠于保守的传记批评,并为我们描画了一群将白日梦和幻想国诉诸笔端的永远的男孩女孩。
  •     真正在读那些作品时不会去想的东西,蛮有意思……
  •     写论文的时候看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学术差距,突然怀疑自己的定位有没有错。(2012-06-05~~2012-06-08/2012-09-04~~2012-09-15 )
  •     渐入佳境。入门级:没什么难度/花招的评论,无论是对作者还是对读者而言。
  •     决定重看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和匹诺曹奇遇记。
  •     看之前以为很学术的理论著作,其实轻松平易。也许有人会嫌弃其不够学术,不过很同意作者”优秀的儿童文学都有多种阐释“(大意)的观点。”非要月经啊强暴啊火刑啊才是唯一真相“才有问题。
  •     不够出众,一般滋味~~~
  •     可以看做西方儿童文学的一个整理
  •     平易近人的学术文章,只可惜有些作品都没读过,勘误也挺多的。
  •     对自己熟悉作品的章节读起来比较有趣。其它的真的无趣。
  •     圣•艾克絮佩里说 我不确定告别童年后自己是否活过。 我知道自己会记得那个下午 风语河岸柳。它可以是我的梦中乡土 有着面包坊的醇香。老獾 的秘密城堡。在以后的夜中 我知道我会时不时地归去。躺在树下 做一个不用长大的梦。
  •     写的出彩的部分都是有优秀的传记珠玉在先,没有的就仅仅是故事介绍,没什么自己的新见
  •     篇幅不长,但非常非常好,一点也不肤浅。它既是对现代经典儿童文学的一次巡礼,也分专题从童话题材、插图的发展,游戏、歌谣与儿童生活的联系等多角度对童话与童年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唯一的瑕疵是对英美以外的儿童文学着墨不多,除了最经典的安徒生和匹诺曹,就只有芬兰的木民一家了。
  •     记得生活就是,伟大的平衡过程。
  •     挺好的书,有个别不太理解的地方,也许是翻译没有太清晰。但是是本好书,值得一看。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     三星半,有一些毁世界观的事实,但是总体还好
  •     原本可以阐述的更加深刻以及生动的。印象最深:奥兹国的女性社会。
  •     3星半.永远年轻的童心.
  •     编辑太不认真了!
  •     看完这本书,好像去看安徒生传记~
  •     男孩女孩的游戏这篇放在这个集子里有些奇怪,但也有趣…看到这本书才意识到最近断断续续在看儿童文学,但并非是有意选择,比如秘密花园,纳尼亚系列…另外最近看的童话镇,其中一幕是仙女教母爆炸了,挺吃惊…
  •     关于儿童文学及作家的书有很多,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一本。
  •     本来以为是研究儿童文学谱系的,谁知道就是作者在时报的专栏小品文合集,坑爹啊!最讨厌《纽约时报》了!
  •     主题想法不错,但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什么其他的……很多常识性错误……不爽
  •     觉得这书的选题很好,用”永远的男孩女孩“来谈起儿童文学,很到位。但是看着却没有那份清新,更多是泛泛谈下儿童著作的作者和作品翻拍的水平什么的。。。说作者的思想脉络也是浅尝辄止啊。。没什么亮点。。觉得还不如一般的从作品中分析出作者的”童心“好,这至少没跑题啊~
  •     9,10,11,15
  •     研究作品时候结合些生平八卦,这样文学研究还蛮有意思的
  •     我觉得好像这种系列包装的书我都很难看下去,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让我觉得有种隔膜还是我根本就在暗示自己看不懂
  •     图书馆里读到的。如果你对儿童文学感兴趣却不知道儿童文学究竟是什么,你可以去读读这本书。
  •     每个成人心中都有一个儿童,每个儿童心中都有成长的悸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