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楚辞》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最美的楚辞章节试读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119069661
作者:歌斐木
页数:256页

《最美的楚辞》的笔记-最美的楚辞 - 最美的楚辞

百花中的奇葩,诗歌中的楚辞,香草美人播清芬,玄境幻虚明月心,触摸百转千回的诗情,倾听荡气回肠的声音。
名句:
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浪沧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
浪沧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人名:
东皇太一:天神
云中君:云神或水神
湘君:湘水之神
湘夫人:(湘妃竹,娥皇、女英。)
大司命:掌管人生死寿的神。
少司命:掌管人类子嗣的神。
东君:太阳神。
河伯(冯夷):水神;爱上了宓(mi)妃。
山鬼

《最美的楚辞》的笔记-第1页

关于屈原:流放的诗人与文化的投影
楚山青黛,楚水温柔。大江东逝,烟云依旧。
微风拂面,杏花带雨。手持一册已然发黄的诗卷,行走在汨罗江边,我常常想起两千多年前的一位诗人。他峨冠博带,形销骨立,长发蓬乱如草,却毫无颓志,手扶着腰间的长剑,行吟泽畔——他就是楚国大诗人屈原。他像一只仙鹤一般卓尔不群,宁可怀沙赴死,也要坚守内心的信念。或许,我所站的地方正是他一步步走向绿波之处,透过万重波澜,他的目光依然如炬。他看着我,我亦看着他。他看我是幻境,我看他是历史。穿越两千余年的时光之幕,他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屈原首创了一种文体——楚辞,他不但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骚客,也开启了诗歌的大河之源。他运用故乡(楚地)的方言声韵,状写楚地的山川风物、历史风情、神话传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楚文化色彩。在他之后,涌现出宋玉、唐勒、景差、枚乘、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等一大批名家,他们挥毫泼墨,恣肆张扬,为中国的诗歌河流注入了“天境之水”。不过,在这些楚辞大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屈原,这是因为他那首千古闻名的《离骚》,这首诗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之风的开河之作。
诗因人而传诵,人因诗而丰盈。屈原和《离骚》仿佛就是一体,因此要细品他的作品,不妨去了解他的人生。屈原血统高贵,他的先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熊瑕,熊瑕曾担任楚国最高职位“莫敖”,封邑(封地)在屈邑,所以后世子孙便以“屈”为姓。做为屈姓的第一代祖,熊瑕也被称为屈瑕,并造就了屈姓这个王室近支的大家族。在此后的年月,屈氏家族的屈重、屈完、屈到、屈建几代人都在楚国宫廷担任要职。约公元前340年,丹阳屈氏家族的华堂内传来一声响亮的哭声,一个男孩降生了。其父为之取名“平”,字“原”,他就是屈原。
屈原的名字包含着一个家族的追求,也反映了这个家族的道统。平,是公正,公平,而古人认为公正,公平是天的最高法则。所以屈原的名包含着“法天”的意思;原,是又平又开阔的大地。《周易》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原”字,又有“法地”的意思;综合屈原的名和字,包含着“师法天地”之意。按照他在《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推断,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日,也就是所谓的祥兆。连同他的名字、生辰,正好是“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所谓“三才天地人”,屈原的名字和生辰,多少有些沟通三才的意思。按照古人的哲学,天地之间,以人最贵,而人的最高目标是继承和发扬道统。《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屈原的名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包含着强烈的继承道统的精神,所谓师法天地,继承大道,舍我其谁?
屈氏家族是楚国的公室贵族,而楚国的权力机构正是由公室贵族支撑起来的,如果得不到这些贵族的支持,甚至连国君的意志也无法贯彻。楚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个著名的大家族,比如若敖氏、薳氏、屈氏、景氏,昭氏,都是王室的近支系。其中权力最尊的若敖氏把持了几代楚国政权,每一届令尹(相当于宰相)都诞生在这个家族。若敖氏是早期楚国国君熊仪的直系后代,熊仪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伯比”,但是未继承君主之位,为了安慰这个儿子,便把他封于斗邑,这个家族以“斗”为姓,以国君熊仪的称号“若敖”为氏,昌盛了数代,直到楚庄王时期,和庄王争权,结果被南天神鸟楚庄王所灭。此后,楚国的几个大家族沉沉浮浮,大多都被新兴贵族所替代,但是屈氏这一古老家族却始终在楚国政权核心。由此可见,屈氏家族在楚国的影响力之大。到了屈原这一代,王室近支中权力最大的只剩下“屈、景,昭”三个家族,合称 “三闾”。屈原曾被楚怀王任命为“三闾大夫”,就是专门管理三个家族公共事务的官职。
屈原一生历尽三个国君: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兼并战争最激烈的战国时代,秦国已经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军事王国,西出函谷,拔城掠地。六国为了抗衡秦国,结成了合纵联盟,屈原是积极支持这个联盟的。由于他出身公室,又精通典章制度、明于法令、深谙治乱,又加上口才好,因此得到了楚怀王的极高赏识,被任命为“左徒”,掌管楚国各项政策的制定与颁布。当时的文书,诏令皆出于其手。屈原一时踌躇满志,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可以与军事强国秦国相抗衡的局面,这时候的历史似乎开出了一道选择题,由谁担起统一中国的大任?楚国?秦国?还是齐国?若从实力上讲,秦国最强(军事),齐国最富(经济),楚国最大(区域),似乎都有占得先机的机遇。可事实上合纵抗秦的联盟并非铁板一块,秦国为了瓦解六国联盟,也抛出了一个“连横”策略,六国中的一些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常常背弃盟约,一会儿加入“连横”同盟,一会儿加入“合纵”联盟,所以出现了“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局面。各小国朝秦暮楚,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找着平衡。
屈原的积极努力使楚国强大起来,同时也树立了一批政敌,尤其是他的改革触动了一些大贵族的利益。以上官大夫靳尚为代表的官僚们为了和屈原争宠,趁屈原为怀王拟订政令时攻击诋毁他,使得怀王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从此开始疏远他,并免去了他的左徒之职,任命为没有实权的三闾大夫,掌管昭、屈、景三大公族事务,如祭祀宗庙,负责贵族子弟的教育等等。
“合纵联盟”使秦国分化六国,各个瓦解的统一战略无法实现。为了彻底破坏这个联盟,就必须从楚国着手。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秦国决定先从破坏齐楚联盟开始,派张仪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到楚国搞公关,张仪首先贿赂了靳尚、子南、郑袖等贵族宠臣,然后又欺骗怀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断交,秦国愿意拿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进行交换。”利欲熏心的楚怀王信以为真,当即答应。屈原得知后,劝怀王不要相信张仪,继续保持和齐国的盟约关系。但怀王不听,还把相印授予张仪;同时宣布和齐国断交,并派人跟随张仪去接管土地。可张仪一回到秦国,就以生病为由,连续三个月不见楚国使臣。怀王以为秦国怪他和齐国断交的态度不够坚决,便派人去把齐王痛骂了一顿,齐王怒不可遏,当即投入了秦国的怀抱。这个时候,张仪才接待了楚国的使臣,告诉他当初答应的是把自己封地内的六里地送给楚国,至于秦国的六百里土地自己可没这个权力。楚国使者回禀怀王,怀王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亲率数万大军攻秦,结果两次都大败而回,楚军死伤达八万之众,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逄侯丑等70余将领被俘,还丢失了最富庶的汉中大片土地。
这个时候楚怀王总算有点醒悟,后悔当初没有听屈原的话,因此重新启用屈原,并派他去齐国重建齐楚联盟。楚国虽然遭到秦军的痛击,但是并未伤到根本,如果齐楚联盟恢复,仍然足以威胁秦国。秦国担心齐楚再建联盟,因此答应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怀王被仇恨所困,放弃汉中土地,却只要杀张仪而恢复与齐约。秦惠文王本不想答应,但张仪反而认为这是破坏齐楚之盟的又一个好机会,愿意赴楚国。张仪到了楚国后,首先贿赂郑袖、靳尚等人,先让他们在怀王面前为自己开脱,然后再在怀王面前发挥他的语言天才,怀王居然糊里糊涂的把他放了,而且还和秦国缔结了姻亲关系。屈原从齐国回来后,得知怀王放了张仪,赶紧陈说利害,怀王这才醒悟,再想追回张仪,人已无影无踪。这样一来,楚国又一次失信于齐。
楚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楚国去秦国迎亲,再一次背弃了齐楚之盟。第二年,楚怀王参与了秦国发起的“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东北)之盟”,接受了秦国退还的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之地。当时屈原竭力反对此事,但此时的楚怀王完全被靳尚等人所蒙蔽,认为屈原别有所图,将他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这是屈原第一次遭遇放逐。“黄棘之盟”后楚国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齐楚联盟彻底瓦解,其他国家也失去了对楚国的信赖。
楚怀王二十六年(前303年),齐、韩、魏三国以楚国背弃合纵为借口,联军进攻楚国。楚国无奈,只好向秦国求援,为了取得信任,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次年,楚太子杀掉看守自己的秦国大夫,逃回了楚国,秦楚关系恶化。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国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三国攻楚,楚军虽然进行了积极抵御,但仍然丧师失地,大将唐昧战死,重丘 (今河南泌阳县东北)失守。第二年,秦国再度攻楚,楚大将景缺战死,丧师两万。这时候,楚怀王又想恢复齐楚之盟,派太子到齐国为人质,以恢复齐楚旧约,大约在此时召回了屈原。
前299年,秦军再次进攻楚国,楚国丧失八座城池。楚怀王又惊又惧,秦昭王不失时机的发起“武关盟会”,邀请楚国国君参加。屈原认为秦国一向言而无信,不可轻信,因此坚决不同意楚怀王参加盟会。但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坚持要父亲参加,他认为秦国是强国,如果楚国不参加盟会,就失礼于秦,对楚国不利。事实如屈原所料,怀王一到武关,立即遭到扣留,并被劫持到秦都咸阳。秦国以怀王为要挟,要求楚国割让巫郡和黔中郡。
怀王被劫,楚国一时无君。一些大臣们赶紧到齐国接回当人质的太子横,并将他立为新君,是为楚顷襄王。此时,围绕在顷襄王周围的是子兰,靳尚等一批佞臣,屈原被排斥在权力中枢之外,他提出的建议完全不被采纳。
秦国见楚国有了新君,用怀王换土地的阴谋失算,立即派大军进攻。楚军作战不利,丧师5万,失去十六座城池。顷襄王三年(前296年),困居秦国数年的怀王死去,秦国将他的尸体送还。怀王的死感染了很多人,楚国的百姓为之痛哭流涕,屈原恢复“美政”的想法彻底破灭。从某种意义上说,楚怀王的死子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楚怀王被扣,顷襄王即位后长达七年,不思赎回怀王,居然还和仇敌秦国结为姻亲,以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屈原指斥怀王之死和令尹子兰有关,子兰便指使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中伤屈原,导致屈原遭到第二次流放,这次他被流放到偏远的沅、湘一带。按照屈原的诗歌《哀郢》,他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到达夏浦(湖北汉口),接着从这里出发到达陵阳(考古认为在今安徽青阳县)。
屈原在流放期间,始终胸怀故国,但是楚国的统治者们似乎忘记了屈原,他们一方面歌舞欢场,另一方面在秦国的压力下苟且偷生。在这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等著名的诗篇。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楚国百姓逃散,公室贵族流亡,被迫迁都。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几乎灭楚。屈原知道子兰之辈是不会启用自己的,也曾考虑投往他国,但最终决定留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这让我想起了两千年后的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丹东,当他的政敌准备处死他的时候,朋友们都劝他逃走,他慷慨的说:走?难道我能把法国的土地带在鞋底下带走。然后慨然赴死。
屈原有一个理想,纯粹的诗人的理想,那就是完成自我——他采用了怀沙投江的方式。关于他的死,通常的解释是殉国。从屈原对故国的忠诚,以及对美政的渴望来说,殉国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这一点从他的诗篇里就能感觉到,他的死有着强烈的文化含义,那就是为楚文化而死。当秦军攻破一座座城池,杀人盈城,用他们的方式统治的时候,这片土地上固有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而屈原的死,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为文化,为道统而殉身的意义。
完成自我有多种方式,当生命的存在已经无法拯救他所挚爱的东西,死是唯一的方式,屈原以这种方式给历史投下了一道深重的影子。这道历史的投影不仅作为一个文化标杆而存在,而且也透射进每一个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心中。
2010年5月12日夜于听风轩


 最美的楚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