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的文学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游牧的文学时代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6345309
作者:孟繁华
页数:248页

章节摘录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化  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唯物论依据,来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序言》。马克思在这里清楚地表达了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看法。由于物资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更。而变更了的上层建筑,会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伟大的影响。反映在文学中也就是说,新的社会制度将无可避免地诞生优秀的文艺,而优秀的文艺又将给新的社会制度以伟大的影响。但是,当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之后,伟大的艺术是否会随之诞生或者何时诞生,却仍像一个不明之物。而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似乎又游离了他唯物论的立场,他发现了艺术生产与物资生产之间可能出现不平衡的发展关系。他以古希腊艺术为例,说明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仍然产生了“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并散发着“永久的魅力”。并且“当他把对古希腊艺术的企慕同对人类童年时期的怀恋联系起来时,他的结论是心理学的,而不是唯物主义的”。①而且在他论及美与欣赏对象的关系时,也试图通过具体的例证,以心理学的方式论证了他的看法:“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石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些并非基于唯物论的立场表述的看法,隐含了马克思将文艺作为一个独立、特殊领域思考的一面。

内容概要

孟繁华,山东邹城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评论》编委等。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法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传媒曾发表过对其研究的评论和介绍。获文学奖项多种。现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前沿文化、文学研究。

书籍目录

百年中国: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地位激进的理想与世纪之梦——新时期文学的百年文化背景民粹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当代文学的前史与当代文学的历史化大众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化空间的建构姚文元的文体与修辞内部对话中的观念同一性——以胡风为例1978:百年中国的文学梦想精神裂变与众神狂欢东方风情与生活寓言一个文体和一个文学时代——中篇小说三十年战争本质的国族叙事与个人体验——中国、西方战争文艺“历史记忆”的差异性英雄文化的现代焦虑政治文化与“官场小说”中国文学的青春——关于“七十”、“八十”年代作家的创作“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叙事姿态与文学立场——“新人民性文学”中的都市边缘人精神信念与知识分子的宿命——谢冕文学思想论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化——洪子诚的意义与启示元理论终结后的文艺批评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著名文学批评家孟繁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要文学批评的结集。多年来,作者一直站在文学研究与批判的前沿,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批评家之一。本书包括文学史研究 、文学思潮研究以及文学现象评论。作者认为90年代以来 ,总体性的终结给中国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提供了新的可能。方位与目标的不确定性,是文学呈现一种“游牧”的状态。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图书封面


 游牧的文学时代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