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308026017
作者:李剑亮
页数:262页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唐宋歌妓制度面面观第一节歌妓制度溯源一先秦女乐二汉代倡乐三魏晋南北朝的乐户第二节唐代歌妓制度扫描一教坊与教坊制度二官妓三家妓四私妓第三节宋代歌妓制度扫描一官妓二家妓三私妓第四节唐宋歌妓的群体特征一歌妓的称呼二歌妓的年龄特征三歌妓的色艺四歌妓的歌唱艺术五歌妓地位的二重性第五节唐宋歌妓事略一唐代歌妓事略二宋代歌妓事略第二章唐宋词人与歌妓的交往第一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一小楼深巷狂游遍二公子归来燕燕忙三却来官府听笙歌四且携歌舞到园亭第二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内容一忍听樽前飞燕歌二走向绮筵呈曲妙第三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性质一几家欢快几家哀二以男女之情兼诗友之谊第四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作用一持酒听歌心已醉二新词佳丽见情通三小词流入管弦声第三章词人与歌妓交往心态的个案分析:以柳永为例第一节与歌妓交往的复杂心态一社会层面二心理层面第二节满足词人情感和精神的追求一满足情感需要二弥补缺憾第三节激发词人创作的动力一创作冲动二创作心理场第四章词为歌妓应歌而作第一节应歌之词的创作背景:歌妓乞词一“乞词现象”描述二“乞词”作用透视第二节应歌之词的内容特征:歌妓情结一“词序”的启发二赠妓词三咏妓词四思妓词五悼妓词第三节应歌之词的独特标记:歌妓代称一以古代或前朝女子作歌妓的代称二以某些地域的女子总称作歌妓的代称三以赞美女性的丽辞作歌妓的代称第五章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第一节敦煌词中的歌妓形象一歌唱者形象二幽怨者形象三纵情者形象第二节花间词中的歌妓形象一美丽的歌唱者形象二多情者形象三伤心失意者形象四渴望自由者形象第三节宋词中的歌妓形象一温柔多情型二寻觅知音型三诉说怨情型四直率大方型五感叹世事型第四节歌妓形象的描写方法第六章歌妓与词的实用功能第一节词人生活情趣的多样化一郊游与赏花二听歌与观舞三饮酒和品茶第二节词在士大夫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一侑觞劝酒二劝茶延客三娱宾遣兴四礼仪交际第三节歌妓使词的实用功能得以完美实现一歌妓与词的侑觞劝酒功能二歌妓与词的劝茶延客功能三歌妓与词的娱宾遣兴功能四歌妓与词的礼仪交际功能第七章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中介作用第一节词与音乐的结合需要歌妓作中介第二节歌妓具有充当中介的条件第三节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作用第八章歌妓与词的传播第一节词的两种主要传播范式一以抄本和刻本为媒介的静态传播范式二以歌妓为中介的动态传播范式第二节词籍对词的传播具有双重作用第三节歌妓在词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第四节词的传播效果的综合分析一同步性二持久性三感染性第九章词的主体两重性与词风特征第一节词的创作主体一词的第一创作主体--词人二词的第二创作主体--歌妓三两个创作主体的活动第二节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一代歌妓言二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第三节主体转移后的词风特征第十章歌妓自身的创作活动第一节真情假意皆成章一对爱情的幻想二对命运的感叹三言不由衷诉假情第二节抒情实用双动机一以词相答表离愁二以词侑觞献殷勤第十一章歌妓对唐宋词的负面影响第一节词人创作态度的随意性第二节词作内容的色情倾向第三节审美心理中的病态趣味第十二章对传统词论中“歌妓误区”的反思第一节“尊体意识”中的误区第二节“以词论人”的评判误区第三节“豪放”与“婉约”的评价误区第四节反思评价误区引用书目再版后记

作者简介


吴熊和
从唐曲子到宋词,是千年词史上的辉煌时期。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词的兴起和繁荣,都与歌妓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词与歌妓的关系,为词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此可以深入考察有关词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检讨已往词学研究中若干深层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观念拘囿,唐宋词与歌妓的关系,一直未予充分关注,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致使词学领域中存在着不少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李剑亮
同志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围绕词与歌妓的关系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业已取得初步成果。作者广泛占有材料,从大量事实出发,解答了本论题中的一系列应有之义。诸如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中介作用,词人与歌妓的交往,歌妓与词的创作、传播及其风格特征等问题,除了进行详实的论析,还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见
解。举例来说,过去,人们只从传统道德观和伦理观来观照词人与歌妓的交往,视其为批判的对象;对那些与歌妓交往密切的词人如温庭筠、柳永等往往不
问青红皂白地冠之以“无行文人”、“浪子词人”之名。李剑亮同志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文献史料,全面考察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内容、性质和作用,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又如,词的风格特征及其成因,过去很少考虑词作为音乐文艺所特有的娱乐功能与交际功能,很少考虑作为词人合作者和词作演唱者、传播者的歌妓的作用。这是仅仅把词视为一种书面文学的传统的缺憾。李剑亮同志既遵循文学风格的一般的形成规律,更从唐宋词的自身实际出发,认为导致词风长期保持“婉约”本色的原因,也与歌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词人无疑是词的“创作主体”,但在许多词作中,“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和“传播主体’)三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出现了所谓的“主体转移”特殊现象,词的情感内涵、语言色彩力求符合歌妓的身份、口吻、情趣和心理,因而词的艺术风格就极其自然地趋向婉约。这对作为音乐文艺的唐宋词来说,是一普遍现象。这一结论,对于研究词体、词风来说,是富于启发性的。近年来,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诗学词学,已经相当活跃,出现了一些为人注目的著作。本书也是把文化史研究与词学研究结合起来,为此作出了可喜的尝试。李剑亮同志正当盛年,勤奋好学。希望本书闻世后,并世方家,不吝指教,使本书在材料、论点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
1996年10月于杭州大学

图书封面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纯为了糊弄毕业论文才读的。。。
  •     资料汇编
  •     作者有轻微的分类癖
  •     说理清楚、引用广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