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图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古典文学图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6-4-1
ISBN:9787108023698
作者:杨义
页数:545页

章节摘录

书摘然而,相比于10世纪以前的唐朝和13世纪以后的元朝,夹在中间的宋朝显得兵力积弱、国土褊狭。宋王朝只不过是整个中华民族诸多文化板块中一个文化含量极高的板块,宋朝文学是一种承受着日益沉重的外部压力,在一块相对稳定繁荣的土地上所修炼的文化内功。爱国抗敌,成为南宋文学最充满激情的主题。因此,考察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融合,成为考察这几百年间中国文学的关键中的关键。原因在于这个大时段中,中华大地上存在着几乎与宋朝相始终的诸多王国、诸多文化板块。这些文化板块的漂移、挤压、碰撞、交流、吸收的深广程度,深刻地影响着各自板块的多样性的文化特质、存在形态和未来命运。在中国正史中,宋、辽、金三史并列,与这三朝形成鼎足之势的还有党项人建立的西夏。1004年“澶渊之盟”及其后的两三年间,宋廷以输银纳绢的方式,获得与辽、西夏虽有战事或摩擦,却在边境开设榷场,开展贸易,因而大体平稳相处百年的局面。此外游牧于漠北的回鹘汗国在9世纪40年代解体后分三路西迁,除了迁至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亡于向西扩张的西夏之外,另两支分别在吐鲁番和喀什一带,建立高昌回鹘王朝和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兼并了另一路自称是唐王朝之宗属的于阗回鹘,其统治者自己冠以“桃花石”(中国)称号,分中国为上、中、下三部,自居下中国。1085年在与宋朝大宗的马匹交易中,得价一百二十万贯之巨。或如喀喇汗王朝的名著《福乐智慧》所说:“要是中国商队砍倒自己的旗子,千万种珍宝从何而来?”    吐蕃自松赞干布在7世纪统一藏区、文成公主入藏而奠定汉藏舅甥关系之后,二百年间唐、蕃处于会盟和会战之间,并在吐蕃赤松德赞时期联合南诏、党项、回鹘诸部,攻入唐朝首都长安。但是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荒唐毁佛,于842年被杀之后,吐蕃陷入长期的四分五裂,各种佛教门派展开百家争鸣。直到1252年佛教萨迦派教主八思巴,前往六盘山谒见忽必烈,其后被尊为国师,统领吐蕃事务,吐蕃才作为完整体纳入中国版图。地处西南的南诏,由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杨国忠误国征伐,就联合吐蕃叛唐。到了10世纪初前期,大臣篡位,政权三经更迭,直到白蛮段思平于937年建立了延续三百余年的大理国。其国主曾被宋太宗册授为“云南八国郡王”,又被宋徽宗册授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王,因而以名誉上属国关系,与两宋王朝保持着马市交易和民间文化交流。它每年由邕州横山寨向内地输出军马数千匹,缓解了此战略物资的短缺。由此可知,在10—13世纪的中华文明的总系统中,存在诸多子系统的文化板块的碰撞分合,由于各文化板块的地理位置、空间距离、文明阶段、文化方式、历史渊源和现实状况千差万别,它们文学的存在形态和表现方式在整个中华文化总体结构的位置、意义和功能也就不同。但是在其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与边远地区文化对峙互补而逐渐趋向多元一体的强大潜流,这为中华文化的精深创造和充满活力的流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动力。    10世纪以后的中国文化和文学,在大风大浪中继续着它的行程。在巨舟远行中,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既给予它巨大的驱动力,又以厚积深蕴的内涵给航船压载,使其不致倾覆。边远民族文化又吹来长风,鼓起风帆,给它强劲的推动的同时,点缀以多姿多彩的鲜丽的风景。P45-46

内容概要

杨义,广东电白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新文学图志》、《中国叙事学》、《楚辞诗学》、《李杜诗学》、《重绘中国齐学地图》以及十册《杨义文存》等著作三十余种。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曾讲学于英国牛津、剑桥,美国耶鲁、哈佛、斯坦福,以及日本、法国诸名校。采集图志资料,足迹遍于中国各省,以及大英图书馆和日本东洋文库。

书籍目录

导言:文学史观念和方法通议/1
第一章 走向多元一体文化结构中的文学/40
第一节 宋朝国策与文风鼎盛/41
第二节 与宋朝并存的中华诸多文化板块/45
第三节 民族文学多样性及“边缘的活力”/46
第二章 宋诗在挑战馆阁诗风中起步/59
第一节 贬官文学与山林文学/60
第二节 洛下才子群与梅尧臣/69
第三节 苏舜钦的豪隽超迈/74
第三章 宋词第一浪以俗为先锋/77
第一节 城市文化空间与柳永词/78
第二节 晏殊词的闲雅清远的府邸文化空间/86
第三节 晏几道的词史回波/89
第四章 欧阳修开拓的文学大家气象/93
第一节 散文的诗化魅力/94
第二节 诗的平易化和词的私人化/100
第三节 国家重臣的文学魄力:从《岳阳搂记》到《资治通鉴》/104
第四节 张先的本色词/111
第五节 曾巩文章与家族文化/113
第六节 王安石的政论和诗/121
第五章 苏轼与士人文化范式/129
第一节 作为进士层群之文化典型的东坡风范/130
第二节 苏诗的忧患和理趣/135
第三节 旷世词风的开创/140
第四节 黄州东坡现象/146
第五节 苏辙绿叶扶花的成就/150
第六章 黄庭坚的诗派意义/153
第一节 老辣生新的山谷体/154
第二节 文字功力第一流/159
第三节 陈师道的苦吟/163
第七章 北宋中后期词坛/165
第一节 秦观开发词的言情功能/166
第二节 贺铸的武人豪情和幻美/171
第三节 周邦彦词的工艺性/175
第八章 辽金文学的文明史价值/183
第一节 辽代诗风的直率和深婉/184
第二节 金前期文学的痛苦中融合/189
第三节 金中期文学的汉调胡音/191
第四节 金后期的刚劲诗风/194
第五节 元好问的幽并豪侠气/198
第九章 为文学发展时段的两宋之交/206
第一节 词在转折中激活生命/207
第二节 陈与义的悲慨沉雄/213
第三节 朱敦儒的清旷豪逸/217
第四节 词发现了良心也发现了风格/220
第十章 慷慨与深婉的吟唱/225
第一节 张元干的慷慨悲歌/226
第二节 张孝祥的英姿奇气/228
第三节 李清照的本色当行/231
第十一章 南宋诗的中兴气象/243
第一节 范成大的忧患心和平常心/244
第二节 诚斋体的自然风和秀巧风/249
第十二章 陆游诗的空间和规模/255
第一节 爱国诗的高昂悲壮/256
第二节 风俗诗的深醇和爱情诗的深挚/262
第十三章 辛弃疾与志士词派/269
第一节 剑文化情结与寻找英雄情结/270
第二节 大刚大柔的稼轩体/279
第三节 陈亮以政论入词/285
第四节 刘过词的悲愤和戏剧化/288
第十四章 南宋词坛的纵深度/291
第一节 姜夔雅士词的清刚幽冷/292
第二节 词学复雅潮流中的曲径通幽/300
第三节 秾丽神秘的梦窗体/303
第十五章 南宋后期诗才的衰变/308
第一节 四灵诗平凡的灵性/309
第二节 江湖诗派的清豪和词风的平民化/312
第三节 刘克庄走出四灵和江湖派/315
第十六章 志士与遗民的歌唱/318
第一节 文天祥的生命绝唱和浩然正气/319
第二节 遗民诗词的精神变异和绝望的时间体验/323
第三节 词的曲化和易代悲音/328
第十七章 民族文学神异的美学空间/332
第一节 雄伟绚丽的吐蕃史诗《格萨尔王传》/333
第二节 从史诗《乌古斯传》 到回鹘长诗《福乐智慧》/343
第三节 蒙古书面文学之祖《蒙古秘史》/351
第十八章 社会文化结构震荡与元杂剧崛起/361
第一节 杂剧前史的民间性和边缘性/363
第二节 关汉卿悲壮超迈的历史英雄梦/368
第三节 民间智慧的笑与怨/374
第十九章 元前期杂剧/380
第一节 爱情经典《西厢记》/381
第二节 以雅化俗的诗剧妙音/386
第三节 白朴杂剧的白居易情结/389
第四节 马致远的语言天才和精神焦虑/395
第五节 游牧文明冲击下的民间意识上泛/402
第二十章 元后期杂剧/408
第一节 杂剧中心的南移和衰变/409
第二节 郑光祖的离魂想象与戏说历史/411
第三节 对友情和金钱的民间性反省/416
第四节 乔吉重构文人诗酒风流/418
第二十一章 元散曲的胡音俗调/422
第一节 散曲提供了新诗学/423
第二节 张可久的雅丽曲韵/425
第三节 散曲的杂剧情趣/428
第四节 色目曲家贯云石“走出大都”/430
第五节 薛昂夫超越种族偏见的文化认同/434
第二十二章 元诗的脚步/439
第一节 开端期的胡化气质/440
第二节 痛苦中的南北融合/445
第三节 融合期的文化保守姿态/450
第四节 色目子弟改写边塞诗体/453
第二十三章 元中晚期诗风/458
第一节 虞集的雅正沉郁/459
第二节 萨都剌面对“一江南北”的历史反省/463
第三节 杨维桢的狂怪/471
第四节 王冕的悲悯和清高/477
第二十四章 南戏的命运/484
第一节 南北文明冲突及南戏的选择/485
第二节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486
第三节 《琵琶记》的纲常伦理和民间趣味/490
第二十五章 话本的空间/495
第一节 小说与民间智慧结缘/496
第二节 世俗奇情的市井人性认同和美学样式/498
第三节 讲史平话的民间心理情结和文化史价值/508
结语/516
图片索引/534
后记/540

作者简介

写一本书容易,写一本书而能拓展人的文化精神空间实难。
  这部一图志命名的书,开拓了图与文互动互译的文学史方式,读诗文既讲悟性,读图画又知趣味。副题标示“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当是强调考察文学史的民族学、地理学、考古学、文化学诸角度,在文学史的时间维度上增加了层面丰富的空间维度。每章之前有楷体排出的“小序”,告白着如何因由这些角度入乎其里而出乎其表。
  借文学史的新形态来考量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整体特征和动态过程,包括它的文化哲学与合力机制,是一种做习创新尝试。其旨趣或如作者所云,难道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大国,不应有一幅绘制得完整、坚实、博大、精妙而体面的文学地图吗?

图书封面


 中国古典文学图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历史是有趣的,历史是生动的,历史也可以是达观的,生活化的,一切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摆脱了太多的陈习,寻找到了观察的新视角,于是大到历史观,小到文学评论,顿时生动有趣了起来。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已经收藏了·
  •     很不错
  •     内容详实,装帧完美。
  •     图志命名
  •     读了导言就被吸引住了。杨义先生倡导大文学史观,他的图文互释在我看来有点“以图证史”的倾向,这无疑在“以诗证史”的文学研究方法外另辟一途。我是在活动中以29.30元购入的,当时只是冲着价钱去的,因为文学史之类的书已经有好多套了。书本身有薄膜包裹,卓越把书保存的也好,很新!
  •     这本文学史非常好,文笔非常优美,强烈推荐。
  •     有点名不副实,少数民族政权时期的介绍分散量又少,但这仍然是本不错的书。
  •     耐读而不枯燥.好久没读过这样的专业书了.
  •     质量不错,内容挺丰富!
  •     看杨义这本书,觉得他很有诗人的气质,装帧印刷都属上乘,有点贵,但还算物有所值,个是非常喜欢的!
  •     中国古典文学图志
  •     历史从来不是停滞的,日日在眼前更新,让视野宽些,再宽些,心境自会悠然,快乐不期而至。
  •     帮朋友买的,她很喜欢,包装和内容都不错
  •     非常喜欢杨老师的书,视角开阔,值得收藏
  •     24,所谓"图志",噱头大于实际,无非是糅合了少数民族文学和大量插图的宋元文化史,不过立论基本中立,图也配得不错,比一般文学史要生动丰富一些。
  •     主要捡了感兴趣的几章,作为入门扫读还可以
  •     挑着看。文笔好感性。
  •     作为大概了解还是可以的
  •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中国古典文学史,给读者全新的感受,值得一读!
  •     已经阅读了大半本,确实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很专业的书,注释什么的都很细致。
    对于了解中国古典文学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因为专业性比较高,所以会比较适合高中及以上的学者阅读。
  •     厚厚的一本,内容非常好,插图多,共317副,印刷精美。就是贵了点。
  •     图志命名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