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上下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上下册)

出版社:董晓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3出版)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305057854
作者:董晓 编
页数:747页

章节摘录

行吟诗人维索茨基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维索茨基(1938—1980),既是诗人,又是电影、戏剧演员,同时还是集歌曲创作、演唱于一身的行吟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戏剧和电影中,他既饰演军人、警察和马雅可夫斯基等典型的正面人物,也演过布罗茨基等“反面”角色。苏联官方默许他举办充满讽刺内容的个人演唱会,允许他数次出国访问演出,在他辞世后为之立纪念碑,建博物馆,追授苏联国家奖金,但他近六百首诗歌中生前仅有一首得以发表,大多数演唱会没有海报宣传;民众则对他的表演始终如醉如痴,像熟记19世纪的经典诗歌那样熟悉他的诗歌,由他演唱的歌曲回响在苏联的每一个角落,但却不能以公开出版的形式传播。所有这些貌似荒诞的事实体现着维索茨基诗人、人、演员的多重身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生活和创作呈现出多面性。维索茨基个人身份的不断转换丰富了其观察生活的视角,使他的诗歌既不同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又不同于苏联的反乌托邦文学。他的文学活动开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在语言、修辞、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均有自己的风格,集中体现了他所代表的“行吟诗歌”的特征。维索茨基及其行吟诗歌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文学的特有现象,真实地再现了苏联在短暂“解冻”之后转入停滞时期的社会现实。维索茨基1938年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苏联军官,母亲从事翻译工作。1947—1949年与在德国服役的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并开始学弹钢琴。1955年考入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机械系,第一学期结束便弃学回家,1956年6月考入莫斯科模范艺术剧院附属的艺术学校。在艺术学校学习期间,维索茨基经常参加大学生自编自演滑稽作品的娱乐晚会,并开始尝试写诗,创作讽刺短剧和即兴歌曲。这些尝试和经历为维索茨基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维索茨基的艺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相辅相成的部分,包括戏剧、电影和行吟诗歌的表演,并且均取得非同凡响的成就。1960年毕业后,在普希金剧院、小品剧院工作。1964年起进入柳比莫夫领导下的莫斯科塔甘卡剧院,这成为维索茨基演艺生涯的转折点。在塔甘卡剧院他出演过《普加乔夫》、《哈姆雷特》、《樱桃园》、《罪与罚》等剧。1971年塔甘卡剧院首演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维索茨基出演哈姆雷特,获得空前成功,成为“70年代世界上最优秀的口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员之一”①。自50年代末起,维索茨基开始投入电影表演,总共饰演了约三十个角色。其中,因在《糟糕的好人》中的出色表演,维索茨基于1974年5月荣获意大利多尔米纳民族电影节“卡律布狄斯”奖;1979年,他在电视剧《碰头地点不变》中成功地塑造了警察热戈洛夫,“1987年维索茨基因在电视剧《碰头地点不变》中塑造的热戈洛夫形象和演唱个人独创歌曲’而被追授苏联国家奖金”②。起初,维索茨基的行吟诗歌主要以私下演唱的形式出现,因为未获准公开发行,人们使用普通的录音机相互转录他的演唱,以自发的形式在成千上万的听众中间传播。后来,官方默许他举办个人音乐会,更多的听众可以当面聆听他的演唱。从1958年第一次演唱算起,到1980年去世前的22年中,维索茨基共举行过1169次演唱会。他的足迹遍及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他还借出国拍电影、剧团巡演的机会在匈牙利、波兰、英国、法国、保加利亚、墨西哥、德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演唱过他的行吟诗歌。1980年7月,他在塔甘卡剧院最后一次演出《哈姆雷特》,7月25日因心脏病突发在莫斯科小格鲁吉亚街家中去世。尽管维索茨基生前仅有一首诗歌得到发表,但身后未曾间断的纪念活动足以说明他之于俄罗斯文化建设和文学发展的重大意义。1980年7月28日正值莫斯科奥运会高潮,官方唯恐出现骚乱而不得不允许为维索茨基开追悼会。在没有公开通知的情况下,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从苏联各地赶往塔甘卡剧院,在炎炎烈日下排成绵延五公里的送行队伍,与维索茨基告别。1981年苏联出版维索茨基的第一本诗集《神经》(罗日捷斯特文斯基编辑);1985年10月12日在维索茨基墓地立起纪念碑;1989年莫斯科建成维索茨基国家文化博物馆;1995年7月25日,莫斯科斯特拉斯特内街心公园举行维索茨基纪念碑落成典礼。截止到1998年诗人诞辰60周年,在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等国已有12条街道以维索茨基的名字命名,俄罗斯境内建有8座维索茨基纪念碑;1974年俄罗斯天文学家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也以维索茨基的名字命名。自1988年诗人50周年诞辰以来,逐渐形成了研究维索茨基的热潮。维索茨基认为,他是受另一位行吟诗人奥库扎瓦的影响而走上创作道路的:“当他(指奥库扎瓦——本文作者注)伴着吉他朗诵诗歌时,对听众产生的巨大影响让我震惊,我试图自己也这样做。”③1961年在列宁格勒写成的《文身》是他的第一首诗歌。维索茨基初期的创作基本上遵循地下讽刺文学和都市歌谣的传统,讽刺是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此时,期维索茨基的创作不拘一格,变化多样,既有滑稽讽刺诗歌如《文身》、《都市歌谣》,也有充满矛盾的忏悔诗如《未婚妻为我真切地恸哭》、《伙伴们,给我写信》。早在1963年,莫斯科模范艺术剧院曾在《微型小区》一剧中采用维索茨基的歌曲《那一晚我没喝也没唱》和《我带着利刃奔波》,但海报和节目单上均未出现维索茨基的名字。在维索茨基进入塔甘卡剧院之前,他的创作在内容和题材方面比较单一,还处于探索、尝试的阶段,对传统的讽刺文学的模仿成分较多,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民间歌谣。维索茨基真正步入文学创作的殿堂是在1964年他来到塔甘卡剧院之后。维索茨基集诗人、人和演员多重身份于一身,这对他以后创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如果说在他进入塔甘卡剧院之前的创作还是一种摸索性质的尝试的话,那么进入塔甘卡剧院之后,他不再囿于单纯为自己狭小的朋友圈而创作,对生活的观察进一步深入,视野变得更为广阔。随着他演艺生涯的不断发展,其文学创作逐渐步人新的阶段。在塔甘卡剧院工作期间,以1971年主演哈姆雷特为分界线,可以将他的演艺生涯和文学仓4作活动分成两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在塔甘卡剧院工作的前期,当时的剧院刚刚完成整修和重组,年轻的剧院继承着梅耶霍德和布莱希特留下的传统。剧院以鲜明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精神价值取向著称,加之西蒙诺夫、阿勃拉莫夫、特里丰诺夫、索尔仁尼琴、奥库扎瓦、阿赫玛杜琳娜、沃兹涅先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关注和参与,剧院内外营造出一种开明、思辨、勇于开创的氛围。剧院重视维索茨基鲜明、真挚而奇特的行吟诗歌,而维索茨基同样需要剧院,因为只有在这里他的行吟诗歌才“是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硬插上的节目”①。在这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在剧院上下的鼓励与支持下,维索茨基的创作激情倍增。此时,他意识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剧院的艺术探索息息相关,在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一时期维索茨基行吟诗歌的题材变得相当广泛,例如战争题材的《兄弟墓》,体育题材的《登山队员》组歌、《多愁善感的拳击手》,道德题材的《嫉妒者之歌》和《出国前》,童话题材的《魔鬼》、《凶猛的野猪》,科幻题材的《遥远的塔乌一基塔星座》、《谁都想暖和一点》等。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中篇小说《无梦的生活》(1968—1980年发表)、剧本《非常年轻的列宁格勒小伙子和来自瑟堡的姑娘之传奇故事》(1969—1992年发表)、电影剧本《就是这么回事》(1967—1970)等。

前言

南京大学的外国文学研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吴宓、陈铨、梅光迪、楼光来等著名学者就曾在南京大学的前身执教过。他们深厚的中、西学功底,对外国文学的精深研究,为中国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些前辈学术传统的影响下,外国文学研究在南京大学始终保持着它的学术活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张月超、赵蕤蕻先生的主持下,南京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三十年来,在一代代学仁的努力下,这个在中文系最不起眼的小学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于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南京大学文学院素来有着严谨的治学传统,强调史论结合,强调以充分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来支撑学术论点,严禁空泛之论。正是在这一良好的治学之风的熏陶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并培养了一批既有敏锐的学术眼光、强劲的理论穿透力,又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有的博士研究生已经在外国文学研究界崭露头角。

书籍目录

外国作家作品研究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梦解读/杨正润莎士比亚与牛津伯爵/杨正润论忏悔录与自传/杨正润传记诗学的开拓者——评里翁·艾德尔/杨正润孤独灵魂的拷问与生存体验的求证——鲁迅与波特莱尔/钱林森20世纪80一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世纪末”意识/余一中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源及特点/余一中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新发展/余一中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新发展/余一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好书吗?/余一中“符号总是堕落的符号”——解读品钦小说《V.》/唐建清解读罗伯一格里耶小说新作《反复》/唐建清解读卡夫卡和他的文学世界——关于《一条狗的研究》的研究/昂智慧《日瓦戈医生》:我心目中的经典/董晓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苏联文学中的两种精神/董晓比较文学及理论研究作为汉学研究的西方中国游记/钱林森中法文学关系/钱林森翻译文体与现代汉语书面语/余斌马尔罗在中国的命运/余斌海伦三题/余斌大师笔下的大师/余斌比较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苏珊·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批判性介绍》谈起/肖锦龙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出路/肖锦龙精神的自由与束缚——《金蔷薇》与《艺海拾贝》比较谈/董晓失意的山林女神——寂寞的象征——Echo与山鬼比较研究/叶潇理论研究传记的界限——史学、文学与心理学的考察/杨正润中国传记的文化考察/杨正润论传记的要素/杨正润传播媒介和文学的命运——从米勒的《黑洞》等谈起/肖锦龙西方符号叙事学理论及思想范型批评/肖锦龙西方的修辞叙事学理论和思想范式批判/肖锦龙试论德里达对结构叙事学理论根基的拆解重构/肖锦龙《忏悔录》的真实性与语言的物质性。——论保尔·德曼对卢梭的修辞阅读/昂智慧“文学科学”的弊端——论保尔·德曼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昂智慧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语言问题——论保尔·德曼对美国新批评的批评/昂智慧超越“文学性”——试析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批判/董晓外国作家作品研究乔伊斯与爱尔兰民间诙谐文化/戴从容论20世纪西方小说人物的自我形态/昂智慧“新小说”之后——从埃什诺兹的文本叙事看午夜出版社新生代小说作家群/唐玉清行吟诗人维索茨基/胡学星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俄罗斯的命运/赵丹没有完结的故事——致《高加索的俘虏》们/皮野开端就在终结中——评瓦尔拉莫夫小说《沉没的方舟》中的末世论倾向/赵建常反恐:一个新的阅读视角/隋旭升解读《莎翁情史》中的后现代文本策略/袁祺忏悔作为自传——论奥古斯丁《忏悔录》的自传特征/曹蕾《维多利亚时代名人传》的现代主义精神/唐岫敏约翰生的内心冲突——浅谈鲍斯威尔的传记艺术/孙勇彬《存在的瞬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传实验/颜芳从安娜的解读看阐释的意义/刘萍比较文学及理论研究纳博科夫与堂·吉诃德/刘佳林《初使泰西记》中的西方形象及其历史含义/尹德翔论穆旦诗的现代主义意识/杜心源超验的灵魂世界:残雪对卡夫卡的创造性解读/姜智芹“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葛桂录灵魂忏悔与自我表现——从自传的角度论卢梭与郁达夫/施敏理论研究论20世纪初西方文学批评的转向/张琦解剖不是命运——女性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学说/杨莉馨形式的自由与危机——试论现代主义的反形式与形式主义之异同/赵琨先见与兴趣:诠释的先决条件/何玉蔚读者的主体性与文本的主体性/邹广胜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王尔德的批评自律性思想探析/陈瑞红传记文学的移情问题探讨/赵山奎口述历史:口述者的历史?/王军新时期自传与自我意识/周凌枫追求诗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论自传中的自我书写问题/袁雪生向死而生:莎学对存在主义死亡观的领悟/郑歆政治的莎士比亚——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概述/许勤超“批评即批评家们”——俄罗斯后苏联文学批评的一种审视视角/姚霞反思镜子文化/梁庆标两次转向:中国女性主义文论的话语建构努力/张昊翔

编辑推荐

《中国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上下册)》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上下册)》选进的学术论文,均是南京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同仁们以及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近年来对学术界前沿问题的独立思考。在选编过程中,编者欣喜地感受到本专业各位同仁以及一些年轻学子们独具特色的学术个性。譬如,杨正润先生那些功力深厚的有关传记理论及莎学的论文,余一中先生那些材料翔实而又富有激情和使命感的有关俄罗斯文学的评论文章,余斌先生那些闪烁着睿智的文字鲜活飘逸的学术文章,肖锦龙先生那些材料丰富、论证缜密的理论探索,昂智慧女士对外国作家和理论家的个性化深度解读等等,不一而足。相信这些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会从某些侧面展现出南京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特点,给国内的外国文学爱好者及同行带来某些启发。建立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是近年来时常被提及的话题。但是,心想未必一定事成,与其忙于造势,不如沉下心来,以中国人的视角,踏踏实实地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课题。这是南京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同仁们的共识。

图书封面


 中国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上下册)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